齐桓晋文之事的论证方法有哪些

作者&投稿:明阀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齐桓晋文之事的论证方法有以下几种:
1、运用列举论证的方法
(1)事例:以羊易牛
说明齐宣王具备仁心,他看到牛恐惧发抖,无辜被宰,兴起不忍之心。
(2)语例: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齐宣王引用诗句称赞孟子知道自己心意,并令他有所感悟。
语例: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说明以身作则,可以推展到治理国家。
(3)设例: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说明齐宣王虽有仁心却说不能行仁政,不是做不来,只是不肯做。
2、运用了譬喻论证的方法
(1)以“见舆薪”、“举一羽”比喻保民。意思是保民是轻而易举,力所能及的事。
(2)“挟太山以超北海”比喻“不可能”的事,“为长者折枝”比喻轻易可行的事。
在文中用以比喻行仁政。
3、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
(1)“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以对比手法指出推恩与不推恩的结果。
(2)以“恩足以及禽兽”和“功不至于百姓”作对比,以表现齐宣王不行仁政的不合理。
(3)以“挟太山”与“折枝”作对比,说明“不能”与“不为”的分别,从而指出宣王不行仁政,实“不为”而非“不能”。
4、运用了递进论证的方法
根据齐宣王的经历来设问,引导其思考,然后说明事理,层层递进。
5、运用了类比论证的方法
用近义事例来推论“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推断出“百姓之见保,为不用恩焉”的结论,使齐宣王明白到他是不肯去施行仁政,而不是没有能力去施行仁政。


初中语文阅读题,问你“从……方面来写XXX”,该怎么答?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的答题方法与技巧
提取码: ay3j 1.通读文章,了解主要内容,揣摩中心思想。2.认真通读所有题目,理解题意,明确题目的要求。3.逐条解答,要带着问题,仔细地阅读有关内容,认真地思考、组织答案。4.检查,看回答是否切题,内容是否完整,语句是否通顺,标点是否正确。

成长是一件怎样的事阅读答案第五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对比论证吧。。。

历史人物的小故事(300字左右)
当时宗悫才14岁,却挺身而出与强盗打斗,把十几个强盗打得四下溃散,根本进不了正屋。当时天下太平,有点名望的人都认为习文考取功名是正业。宗炳因为学问高,大家都喜欢跟着他读儒家经典。而宗悫因为任性而且爱好武艺,因此不被同乡称赞。5、祖逖闻鸡起舞 当初,范阳人祖逖,年轻时就有大志向,曾与...

方法论证题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一开始也不错,时间一长,轮到自己分的那个人总是想方没法给自己留好处。 最后,一个和尚提出,把所有的粥都事先分好,是谁主持分的,那个人就必须等别人都拿了以后,自己才能去拿。 这一办法采用以后,早上和尚们就没有争吵了! 选择古希腊哲学大师苏格拉底的三个弟子曾求教老师,怎样才能找到理想的伴侣。苏格拉底没有...

论证的方法有哪些
深入探索论证艺术:多样化的论证手法 在构筑有力的论点过程中,论证方法如同一座桥梁,将观点与事实、逻辑紧密相连。让我们一起探索四种常见的论证手法,它们犹如论点的四把金钥匙,打开认知的殿堂。事实论证 - 以事实为盾,论点立于磐石之上事实论证,如同铁证如山,它以确凿无疑的事实为基石,强化论点的...

怎么才能写好论证方面的文章?
5、类比论证:是一种通过已知事物(或事例)与跟它有某些相同特点的事物(或事例)进行比较类推从而证明论点的论证方法 6、假设论证:是针对着上面所举的事,从反面进行假设,进而推论论据的真实性、可靠性,从而有力地论证中心论点。7、因果论证:是根据客观事物之间都具有这种普遍的和必然的因果联系的规律...

议论文论证方法的运用
譬如吴晗先生的《谈骨气》一文,文章一开篇便提出了“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一中心论点,接下来作者从三个角度予以论述:以文天祥拒绝降元的故事,从“富贵不能淫”的角度来论证论点;以不食嗟来之食的故事,从“贫贱不能移”的角度来论证论点;以闻一多横眉怒对敌人的故事,从“威武不能屈”的角度来论证论点。 请...

关于小学,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和作文的知识点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乙文晏子为齐相,出。其御①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②,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初中语文记叙文、说明文题型方法及答题格式,好的加分哦~
(6)打比方 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的说明方法叫做打比方。 说明文中的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同修辞格上的比喻是一致的。不同的是,比喻修辞有明喻、暗喻、和借喻,而说明多用明喻和暗喻,借喻则不宜使用。(7)摹状貌 为了使被说明对象更形象、具体,...

下关区19816337310: 《齐桓晋文之事》一文中用了哪些比喻?用比喻有哪些作用? -
吕虞蒙得: 《齐桓晋文之事》是孟子晚年第二次到齐国和齐宣王的一次谈话记录.它较为系统地阐明了孟子行仁政而王天下的政治主张,充分表现出孟子文章的曲折尽情、气盛言和的特色,洋溢着一种波澜壮阔的气势美.而这沉雄豪宕的气势,又得力于文...

下关区19816337310: 孟子在《齐桓晋文之事》一文中是怎样用比喻来说理的? -
吕虞蒙得: 本文是孟子的代表作品之一,颇能反映孟子散文结构严谨、中心突出、论点明确、说理充分、感情激越、气势磅礴这些基本特色.本文是对话体议论文,孟子要在与齐宣王的对话中,使他接受自己的政治主张,他就必须揣摸对方的心理,诱使对...

下关区19816337310: 齐桓晋文之事中运用的写作手法有哪些
吕虞蒙得: 比喻啊,排比什么的. 本文是孟子向齐宣王宣扬自己的王道理论,是其民本思想的具体体现.开始,齐宣王 向他打听齐桓、晋文之事,实际上就是想得到“称霸”天下的...

下关区19816337310: "齐桓晋文之事"游说技巧的大总结 -
吕虞蒙得: 孟子游说技巧: 1. 因势利导:孟子明白齐宣王的心理,不直斥其非,而是根据对方的经历来设问,引导其思考,然说明事理 2. 层层推进:由浅入深,逐步解说,使宣王明白「保民而王」、「不忍之心」、「不能」与「不为」、「推恩」的道理 3. 善用比喻:运用比喻把哲理形象化,如用「察秋毫之末」、「见舆薪」来说明视力的效果 4. 模拟推理:用相似之事例来推论,如以「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推断出「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的结论,使齐宣王明白他是不肯去施行仁政,而不是没有能力去做 5. 正反对比:如运用对比手法指出推恩与不推恩的结果——「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 6. 善用例证:运用语/事/设例加强说服力,如以羊易牛之

下关区19816337310: 孟子在 齐桓晋文之事 一文中是怎样用比喻来说理的? -
吕虞蒙得: 本文是孟子向齐宣王宣扬自己的王道理论,是其民本思想的具体体现.开始,齐宣王 向他打听齐桓、晋文之事,实际上就是想得到“称霸”天下的方法.孟子巧妙地把“霸道”的话题引到“王道”上来,鲜明地提出了“保民而王,莫之能御”的...

下关区19816337310: 论证方法有哪些 -
吕虞蒙得: 论证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2.道理论证: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3.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

下关区19816337310: 文言文论述的方式和论证方法有哪些? -
吕虞蒙得: 论述的方式:立论和驳论 论证方法:比喻论证、道理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

下关区19816337310: 试以《齐桓晋文之事》说明孟子论辩文字的特点 -
吕虞蒙得: 一、循循善诱,因势利导. 孟子生活在战国时期,当时政治上诸侯纷争,“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各诸侯国国君都野心勃勃,追求“莅中国而抚四夷”的霸主地位.他们崇尚的是“霸道”.而孟子宣扬的是王道仁政学说...

下关区19816337310: 以<齐恒晋文之事章>为例,说明孟子的"长于譬喻" -
吕虞蒙得: 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下关区19816337310: ...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节选自《齐桓... -
吕虞蒙得:[答案] 【小题1】天下可以在手掌上运转,比喻很容易治理.(1分)【小题2】孟子善于运用比喻来阐明抽象、深奥的道理(1分,回... 【小题2】试题分析:常用的说理方法有:①、举例论证: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