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的一词多义

作者&投稿:池之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劝学 一词多义~

而:1登高而招,2而神明自得,3蟹六跪而二鳌,4锲而舍之,5而青于蓝,6吾尝终日而思矣,7君子博学而日参醒乎,8而见者远
1 表修饰 2顺承 3并列 4转接,但是 5转接,但是 6表修饰 7并列 8转接,但是
绝:而绝江河:横渡
强:筋骨之强:强健

通假字
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輮”通“煣”或“揉”,用火烘木使弯曲)
虽有槁暴: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有,通“又”。暴,同“曝”,晒干。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
生非异:本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生,通“性”,资质,禀赋。
词类活用
①名词做状语,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作状,每天)
②名词作动词,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名词用作动词,游水)
③动词的使动用法,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弯曲)
④形容词作名词,其曲中规(曲:形作名,曲度,弧度)⑤形容词用作动词,故木受绳则直(直:变直,形容词用作动词)

扩展资料:
劝学运用了大量生活中常见的比喻把抽象的道理说得明白、具体、生动,深入浅出,使读者容易接受。比喻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时用同类事物设喻,从相同的角度反复说明问题,强调作者的观点。例如: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积土成山,积水成渊。有时将两种相反的情况组织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照,让读者从中明白道理。
例如将骐骥与驽马对照,朽木与金石对照。设喻方式有时先反后正,有时先正后反,内容各有侧重,句式也多变化,读者毫无板滞之感。有的比喻,单说比喻而把道理隐含其中,让读者思考。如“青出于蓝”“冰寒于水”。有的先设比喻,再引出道理,如“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有的先设比喻,引出道理后,再用另外的比喻进一步论证。如先用“积土成山”“积水成渊”设喻,引出“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的道理,再用“不积跬步”“不积小流”作进一步论证。
《劝学》各段的条理十分清楚,基本上是每段阐述一个具体问题。而且总在文章的开头、结尾部分作出明确的交代。例如,文章的第一句写道:“君子曰:学不可以已。”这既是全文的一个中心论题,也是第一段所要开始阐述的内容。而在段的结尾部分则归结道:“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这就明确而有力地照应首句,收束了上文,并且清楚地点明了该段的中心思想。又如第二小段,先用“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来说明个人独自冥思苦想远不如学习有益。而又列举了“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等几个生活中十分常见而又极有说服力的比喻后,有力地小结道:“君子生(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在这里,荀子从他的“性恶论”观点出发,指出君子的天性也是恶的,其所以不同于众人,就在于他善于向良师益友学习嘉言懿行,以改变自己的不良天性。这个“物”字就从“舟楫”“舆马”之类,变成了学习的内容,文字也就逐渐深化了。
这里举的两个例子,都是首尾相互照应的,也有一些段落,只在段首揭示该段中心,或者只在段末予以适当概括。总之,目的相同而方式却并不死板。先秦诸子的哲理散文,一般都比较难读,荀子这种谨严、朴实的写作方法,对帮助读者掌握各段文章的基本内容,是十分有效的。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劝学

劝学的一词多义:
劝学一词多义:于、而、者、焉、利、之、假、疾、绝、强等。例如,“声非加疾也”,疾的意思是强;“君有疾在奏里”,“疾”是疾病的意思。于:寒于水(比),善假于物也(介词,不译。引进作用),取之于蓝(从);而: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递进关系,而且),则知明而行无过(并列关系,而且),终日而思矣(表修饰),而见者远(表转折),锲而不舍(表假设或承接),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表承接)。

劝学一词多义:于、而、者、焉、利、之、假、疾、绝、强等。例如,声非加疾也,疾的意思是强;君有疾在腠理,疾的意思是疾病。

劝学一词多义:于、而、者、焉、利、之、假、疾、绝、强等。例如,声非加疾也,疾的意思是强;君有疾在腠理...

通假字

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輮”通“煣”或“揉”,用火烘木使弯曲)

虽有槁暴: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有,通“又”。暴,同“曝”,晒干。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

生非异:本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生,通“性”,资质,禀赋。

词类活用

①名词做状语,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作状,每天)

②名词作动词,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名词用作动词,游水)

③动词的使动用法,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弯曲)

④形容词作名词,其曲中规(曲:形作名,曲度,弧度)
⑤形容词用作动词,故木受绳则直(直:变直,形容词用作动词)

扩展资料:

劝学运用了大量生活中常见的比喻把抽象的道理说得明白、具体、生动,深入浅出,使读者容易接受。比喻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时用同类事物设喻,从相同的角度反复说明问题,强调作者的观点。例如: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积土成山,积水成渊。有时将两种相反的情况组织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照,让读者从中明白道理。

例如将骐骥与驽马对照,朽木与金石对照。设喻方式有时先反后正,有时先正后反,内容各有侧重,句式也多变化,读者毫无板滞之感。有的比喻,单说比喻而把道理隐含其中,让读者思考。如“青出于蓝”“冰寒于水”。有的先设比喻,再引出道理,如“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一词多义的话应该还是有必要用这种的解释,只是解释比较清晰。


荀子《劝学》里的一词多义有哪些
荀子劝学一词多义 1.于:(1)寒于水 (比)(2)善假于物也 (介词,不译。引进作用)(3)取之于蓝 (从)2.而:(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递进关系,并且)(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递进关系,而且)(3)终日而思矣 (表修饰)(4)而见者远 (表转折)(5)锲而舍之 (表...

孙权劝学一词多义是什么?
一、古今异义:孤:古义是古代王侯的自称;今义是孤单、孤独。博士:古义是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今义是一种学位名。往事:古义指历史;今义指过去的事。更:古义指重新,今义指更加。二、一词多义:当:倾尽当涂张(掌管);但当涉猎(应当)见:见往事耳(知道、了解);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一词多义其的意思指的意思而的意思都是古文都市论语十二章里的
五、一词多义 (1)为: 可以为师矣 当、做 为人谋而不忠乎 替 (2)知: 人不知而不愠 了解 温故而知新 懂得 (3)于: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介词,在 于我如浮云 介词,对于 (4)其: 仁在其中矣 它的 其不善者而改之 他们的 六、判断下列...

学弈里的一词多义有哪些
1.助词,可译作“的”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2.代词,代表“人” ——一虽与之俱学 3.代词,代表“物” ——思援弓缴而射之.4.代词,代表“事” ——人虽听之 5.语法词,一般不译—— 惟弈秋之为听 6.动词,到.去

一词多意的现象如何形成的?
一词多义产生的原因:1、词的多义性是语言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一个词在新出现时一般是单义的,但是,由于语言中的词同客观事物比较起来,数量总是有限的,随着客观事物的发展和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化,不可避免地要用原有的一些词来表示有关的其他事物,这就造成了词的多义现象。因此,语言词汇中...

劝学的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各五个
生非异:本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生,通“性”,资质,禀赋。词类活用 ①名词做状语,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作状,每天)②名词作动词,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名词用作动词,游水)③动词的使动用法,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弯曲)④形容词作名词,其曲中...

高中文言文 一词多义 (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多义词)
1、道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道理 )道相似也( 知识学问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风尚 )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说 )怀其璧,从径道亡(路 )从骊山下,道芷阳间行(取道 )2、师 古之学者必有师(老师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职业)孔子师郯子(以……为师 )吾师道也(...

课本文言知识一词多义
否:1、同“不”没有(尊君在否) 2、恶、坏(陟罚臧否) 夫:1、那(予观夫巴陵胜状) 2、fú,句首发语词(夫环而攻之\/且夫人之学)3、丈夫(夫齁声起\/罗敷自有夫) 4、成年男子的通称,人(荷担者三夫) 扶:1、沿,顺着(便扶向路《桃花源记》) 2、搀扶(出郭向扶将《木兰词》) 拂:1、违背、阻碍(行...

什么是一词多义
多义词是一词多义,几个意义之间往往有联系。多义词大多是一些和生活关系最密切的常用词,以动词与形容词居多,以单音词居多。常见的一次多义:1、度:度(dù姓)老师宽宏大度(dù名词),一向度(duó动词)德量力,从不以己度(duó动词)人。2、刨:我刨(bào推刮)平木头,再去刨(páo挖掘)花生。...

自述苦学文言文道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立志苦学,方能改变命运;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7. 白居易自述苦学一词多义 选自《与元九书》 所选的只是《与元九书》这封长信中的一段,因为信中所写的内容及作者写信的背景都很复杂,学习时可不做深究,只要对白居易年少时,“家贫多故”,而他又“常痛诗道崩坏”,所以“忽忽愤发,或...

丰城市15741961137: 求劝学一词多义 -
主父芳三黄:[答案] 于:寒于水 (比) 善假于物也 (介词,不译.引进作用) 取之于蓝 (从) 而: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递进关系,并且)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并列关系) 终日而思矣 (表修饰) 而见者远 (表转折) 锲而舍之 (顺承关系) 者:假舟楫者 (代词...

丰城市15741961137: 荀子《劝学》里的一词多义有哪些啊 -
主父芳三黄:[答案] (1)绝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口技》---- 停止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桃花源记》----- 隔绝 以为妙绝 《口技》 --------- 极点 佛印绝类弥勒 《核舟记》 ----------- 非常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丰城市15741961137: 劝学中的一词多义.闻,望,疾,假,绝,于,而,焉,之. -
主父芳三黄:[答案] 闻,听见. 望,看见. 疾,加速. 假,使用. 绝,横贯. 于,从. 而,却. 焉,从这里. 之:它,的.

丰城市15741961137: 《劝学》一词多义:疾、闻、假、绝、强、望 -
主父芳三黄:[答案] 一词多义1.于:寒于水 (比) 2.善假于物也 (介词,不译.引进作用) 3.取之于蓝 (从) 4.而: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递进关系,并且) 5.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递进关系) 6.终日而思矣 (表修饰) 7.而见者远 (表转...

丰城市15741961137: 《劝学》一词多义:疾、闻、假、绝、强、望 -
主父芳三黄: 一词多义1.于:寒于水 (比) 2.善假于物也 (介词,不译.引进作用) 3.取之于蓝 (从) 4.而: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递进关系,并且) 5.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递进关系) 6.终日而思矣 (表修饰) 7.而见者远 (表转折) 8.锲而舍之 (表假设) 9.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表原因) 10.者:假舟楫者 (代词,指……的人) 11.不复挺者 (……的原因) 12.焉:风雨兴焉 (兼词,“于之”,意为在这里) 13.圣心备焉 (语气词) 14.利:金就砺则利(形容词作动词,变锋利) 15.非利足也(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走得快) 16.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名作动,游泳)

丰城市15741961137: 劝学中的一词多义的词 求急! -
主父芳三黄:[答案] 1.绝:A.而绝江河:横渡 B.来此绝境:隔绝、隔断C.群响毕绝:终止 D.以为妙绝:到了极点 E.佛印绝类弥勒:非常 2.强:A.筋骨之强:强健 B.挽弓当挽强:有力的弓 C.赏赐百千强:有余 D.乃自强步:竭力、勉强 3.假:A....

丰城市15741961137: 劝学 一词多义'绝 ';强,'而, -
主父芳三黄:[答案] 而:1登高而招,2而神明自得,3蟹六跪而二鳌,4锲而舍之,5而青于蓝,6吾尝终日而思矣,7君子博学而日参醒乎,8而见者远 1 表修饰 2顺承 3并列 4转接,但是 5转接,但是 6表修饰 7并列 8转接,但是 绝:而绝江河:横渡 强:筋骨之强:强健

丰城市15741961137: 劝学中的一词多义.闻,望,疾,假,绝,于,而,焉,之.分别解释....... -
主父芳三黄: 闻,听见. 望,看见. 疾,加速. 假,使用. 绝,横贯. 于,从. 而,却. 焉,从这里. 之:它,的.

丰城市15741961137: 荀子劝学中的所有一词多义与古今异义与虚词用法 -
主父芳三黄: 博学 古义: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今义:知识、学识的渊博.参 古义:验,检查.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今义:参加,参考.疾 古义:强.例:声非加疾也(这里指声音宏大);疾风知劲草.今义:疾病,快.假 古义:凭借,借助.例:假舆马者.今义:与“真”相对.金 古义:金属制的刀剑.例:金就砺则利.今义:金银.爪牙 古义:爪子和牙齿.例:蚓无爪牙之利.今义:坏人的党羽、帮凶.用心 古义:思想意识活动.例如:用心一也.今义:读书用功或对某事肯动脑筋.

丰城市15741961137: 孙权劝学的一词多义.快点 -
主父芳三黄: 宋·司马光《孙权劝学》一词多义如下:一、以: 1、蒙辞以军中多务.(介词,用) 白话释义: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 2、自以为大有所益.(认为) 白话释义:自己认为获益很多. 二、当: 1、但当涉猎.(应当) 白话释义:你应...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