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书的书法特点

作者&投稿:郜瑞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草书的特点~

汉字的字体先后有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那么这些字体各有哪些特点呢?草书真的就是乱写一气吗?你要这么看可就大错特错了!想要了解更多,快来看视频吧~

在篆、隶、楷、行、草五种书体中,篆、隶是古体,现在作为传统书法还有它的艺术性,许多人还在研究和创作,但从字体演变来说,它很早即过时了,东汉以后就很少在实用。草书过于简化,结体变得简单和符号化了,加上草写不易被人们认识,故不大适宜实用,更不便为大多数人认识,且难度很大,也不容易普及。不过,从书法艺术角度说,草书最富有生命感,最能反映作者的创作个性和思想情绪,在书法艺术创作中是最具有创造性的艺术感的一种书体。目前大量使用的是行书、楷书。在日常书写时,由于楷书点画要求严格,写起来又慢,故在实用书写时,往往不写严格意义上的楷书,但作为书法学习者来说,又是必须练习的一种书体。通过练习楷书,掌握书法的结体和用笔的基本规律。而对行书来说,不论从艺术或实用,都是在普遍书写的一种书体。这是因为行书这种书体,最适合实用,又具有艺术性,所以为书家喜爱,又能为广大群众所接受。行书具有楷书的基本间架结构,又有草书简洁流便的行笔和线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率意表情,生动流畅,富有艺术气质,书法家和群众都喜爱它。

行书的这种特点和艺术素质,吸引了许多书法爱好者,他们以为学习行书是比较容易的,掌握起来较快,又可以发挥自己的个性。于是临摹了几天范帖,没有扎实的基本功,就开始创作行书了。自然这样写出来的作品,也不符合规范,更谈不上艺术性,只是乱涂乱抹,自以为是,无风格神韵可言。有些人则只专心临摹范帖,态度也很认真,下的功夫不少,但因为不懂得行书创作规律,所以创作时虽可做到几分像范帖,但不能运用学到的传统技法知识,创作出具有个性和艺术性的作品来。这都是由于认识和方法不对头,越写越陷入困境,走入歧途。

《宣和书谱·行书叙论》说:“自隶法扫地,而真几于拘,草几于放,介乎两间者,行书有焉。于是兼真则谓之真行,兼草则谓之行书。”这是说,隶书成为古体字以后,隶法已经过时,楷书过于拘谨,而草书又过于奔放,介乎这两者之间于是产生行书。行书兼有楷书的,称为楷行书,行书兼有草书的则称为行书或行草。可见,行书是吸取楷书、草书而形成的一种书体,或者说介于两者之间的一种书体称行书。这种书体,没有严格固定的结体,虽有楷书的成份,但结体更加省略简洁,写法更加简便,吸取了草书的简捷结体和使转连带的写法。如果楷书成份多,接近楷书的称为楷行书;接近草书,草书成份多,则称为草行书。这种行书体的出现,最早也是因实用的需要而来的。实用有不同场所,不同场所就出现不同的写法。严肃的场所,自然应该用当时的正书、真书(楷书),日常较为随便的场合,为了省时省力,写起来就需简便而比较快速草率,这似乎是一种合乎情理的自然现象。行书从实用开始,后来发现这种书体不仅便于实用,而且也很有艺术性,故日渐时行了,写的人越来越多。行书既然是这样一种书体,其结构、笔法自然就会形成自己的一套规律。有接近楷书的行书,如欧阳询的《千字文》(图1,局部),结体虽是楷书结构,但属行书用笔,它不似楷法那样逆笔停顿,收笔顿挫,而是顺笔而入,行笔连带,虽有所停顿,随即迅速收笔或转笔连带,这是行书行笔的特点。有接近草书的,草书成份多,楷书成份少,即是行草书。如颜真卿的《江外帖》,帖中云:“江外唯湖州最卑下,今年诸州水并凑此州,入太湖,田苗非常没溺,赖刘尚书与拯,以此人心差安。不然,仅不可安耳。真卿白。”(图2)又如宋代米芾《张季明帖》,帖中云:“余收张季明帖云,秋(气)深不审气力复何如也,真行相间长史世间第一帖也。其次贺八帖,余非合书。”这两帖都是草书成份多,许多字都是草书结体,如《江外帖》中的“最、年、诸、州、并、此、书、心、然、安、耳、真卿”等字,均是草体和草写。米芾《张季明帖》中的“气力复何如也”(图3),连续运笔,线条连贯,一气呵成,可称“一笔书”,全是草书连绵笔法,而结体则基本保持楷体。还有一种行书,以行楷为主,偶然渗进草书,形成行书草书的鲜明的变化,早期的行书常出现这种写法,如王羲之、王献之的行书。王羲之的《孔侍中帖》、《丧乱帖》就是这样,其“奈何”、“不知”等字(图4)都属草书的写法。又如《孔侍中帖》中的“复问”(图5)等字也都是纯草书写法。这种行书形式,行草书相间,显得对比鲜明,有轻重节奏的变化。还有一种行书,楷行书间架中带有草书结体和写法,如王羲之《兰亭序》字体中的连带和省笔的写法(图6)。这可以说是一种较标准的行书体。所以,行书虽然有自己的规律和特点,但是,在每个书者来说,又有自己的写法,或偏楷体,或偏草体,或楷行并用,或行草并用,或较标准的行书体。行书具体写法中的这种变化,是与每个时代的时尚和个人的文化、艺术修养,对行书的理解和对书法艺术所下的功夫分不开的。

刘熙载的《艺概》中说;“知真草者之于行,如绘事欲作碧绿,只须会合青、黄,无庸别设碧绿料也。”刘熙载这段话的意思是说,真、草、行三体的关系,犹如绘画中的碧绿色,只须合青色、黄色即会出现碧绿色,不必专门设一种碧绿颜料。换句话说,刘熙载认为写行书,只要精通楷书和草书两体,融合在一起写即能成为行书,用不着专门学行书。这话从理论上说自然合理。但在实践上说,两者结合也需要有一个过程。且楷书和行书在结体、用笔上毕竟不同,有很大差异,也需要变化,并不能将楷草两体机械结合即可成行书体,故学行书不论在结体和用笔上都需要独立进行练习和研究,才能写得好。当然如果学好楷书和草书,学好行书就会快得多。张怀在《六体书论》中讲到真、行、草书体的特点和趣味不同时说:“真书如立,行书如行,草书如走,其于举趣,盖有殊焉。”真书即楷书如立,即严肃而处静态。草书如走,即比较快速,处在一种动态。行书贵行,行则不同于立,也不同于走。行不同于走的速度,徐徐而行,即笔毫常处在行动的状态,起收笔无停顿很久的动作,意到即动,或连带,或提笔萦带,即上一笔和下一笔起收笔之间,存在着或明或暗或实或虚的联系。同时,在结体上又具有草书的简便结构,把楷书中重复笔画加以省损,又加上连带变形等方法,加速书写的速度,这就造成行书之行的特点。“趋变适时,行书为要。”它利于实用,又能在艺术上减法尽意,动静结合,虚实变化,形成节律韵味。“真行近真而纵于真,草行近草而敛于草”。比楷书放纵,比草书又收敛,有静有动,有繁有简,意趣无穷。行书的结构和连带运笔使线条构成各种艺术形态,是便于艺术创作的一种书体。充分理解和认识行书的特点,是我们写行书的首要课题。只有对行书有充分的认识和理解,书写时才能掌握其结体与笔法的特点和创作的要领。

草书的产生,是在秦时战事频急,战攻并作,军书交驰,信鸽纷飞,迫于军情,篆隶费时,趋便救急,故作隶草。汉末张芝所创今草,把原来实用型的草书,转变成了更富于观赏性的书体。

草书艺术的美体现在两个方面:即表层的外形美和深层的蕴涵美。也有人将草书艺术的美概以十点:曰点划飞动,曰笔情墨趣,曰结体多变,曰章法生动,曰线条优美。

曰血脉连通,曰气韵天成,曰转化跌宕,曰气势磅礴,曰奇逸潇洒。总之,草书艺术之美宛若无言而有诗篇之意蕴,无动而有舞蹈之神形,无色而有绘画的斑斓,无声而有音乐的旋律。

扩展资料:

草书发展:

从草书的发展来看:草书发展可分为早期草书、章草和今草三大阶段。

早期草书是跟隶书平行的书体,一般称为隶草,实际上夹杂了一些篆草的形体。

初期的草书,打破隶书方整规矩严谨,是一种草率的写法。称为“章草”。章草是早期限草书和汉隶相融的雅化草体,波挑鲜明,笔画钩连呈“波”形,字字独立,字形遍方,笔带横势 。章草在汉魏之际最为盛行,后至元朝方复兴,蜕变于明朝。

汉末,章草进一步“草化”,脱去隶书笔画行迹,上下字之间笔势牵连相通,偏旁部首也做了简化和互借,称为“今草”。今草,是章草去尽波挑而演变成的,今草书体自魏晋后盛行不衰。到了唐代,今草写的更加放纵,笔势连绵环绕,字形奇 变百出,称为“狂草”,亦名大草。

到了今天,草书的审美价值远远超越了其实用价值。 草书是按一定规律将字的点划连字,结构简省,偏旁假借,并不是随心所欲的乱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草书



1、化繁为简 点画相连

删繁就简比带连,是草书的主要特点之一。草书行笔快捷,主要在于简化和连笔。简化,有点画简化、部首简化和整体简化。连笔,是几个笔画连接在一起,不再独立起止用笔,有一笔相连、两笔相连以及多笔相连。通过简化和连笔,原来十几笔完成的字,草书两三笔甚至一两笔就完成了。

2、使转交替 多角多环

草书多了连笔,将楷书的横、直不便之处去掉,于是便把八种基本笔画纳入连笔的圆转之中,用使转交替、翻绞并用的连笔书写,给草书带来了多角多环的特点,字中出现不规则的变化丰富的角、环形状。

3、借代异变 合并通用

行书已有了以点代画的特点,耳草属不仅以点代画,更以点画和符号来代替字的偏旁部首或某个结构部分。并采用大量的合并,使点画多用、偏旁多用、一字多用。此外草书还有改变笔顺、移位等特殊写法。

扩展资料:

孙过庭《书谱序》:"草以点画为情性,使转为形质"。"草乖使转不能成字",因此,草书书写运笔以使转为主,以点画为辅。打破匀速,突显节奏变化。

最初草书也是实用型的。所谓"倚马可待"立等遂取,所谓"匆匆不暇"而作草。前者为环境条件所限,后者为时间所迫。由于现实生活中对机动便利的要求,便促成了草书体例的自然形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草书



草书的特点是流跌宕落笔,运转龙蛇;流悬腕中锋,挥洒舞墨;流九霄拔势,神闲张狂;流纵横洒脱,一气呵成;流悬岩掣电,放海之势;流法度可为,天资禀赋;流结字贵奇,气脉尤畅;流笔力筋节,承合转换。

草书形成于汉代,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的基础之上演变出来的,有章草、今草和狂草之分。章草笔画省变有章法可循,代表作有三国吴皇象《急就章》的松江本。

今草不拘章法,笔势流畅,代表作有晋代王羲之《初月》、《得示》等帖。狂草出现于唐代,以张旭、怀素为代表,笔势狂放不羁,成为完全脱离实用的艺术创作。狂草的代表作,如唐代张旭《肚痛》等帖和怀素《自叙帖》,都是现存的珍品。

扩展资料:

一、草书历史

章草笔划省变有章法可循,代表作如三国吴皇象《急就章》的松江本。今草不拘章法,笔势流畅,代表作如晋代王羲之《初月》、《得示》等帖。

狂草出现于唐代,以张旭、怀素为代表,笔势狂放不羁,成为完全脱离实用的艺术创作,从此草书只是书法家临摹章草、今草、狂草的书法作品。狂草代表作如唐代张旭《肚痛》等帖和怀素《自叙帖》,都是现存的珍品。

二、发展

从草书的发展来看:草书发展可分为早期草书、章草和今草三大阶段。

早期草书是跟隶书平行的书体,一般称为隶草,实际上夹杂了一些篆草的形体。

初期的草书,打破隶书方整规矩严谨,是一种草率的写法。称为“章草”。章草是早期限草书和汉隶相融的雅化草体,波挑鲜明,笔画钩连呈“波”形,字字独立,字形遍方,笔带横势 。章草在汉魏之际最为盛行,后至元朝方复兴,蜕变于明朝。

汉末,章草进一步“草化”,脱去隶书笔画行迹,上下字之间笔势牵连相通,偏旁部首也做了简化和互借,称为“今草”。今草,是章草去尽波挑而演变成的,今草书体自魏晋后盛行不衰。到了唐代,今草写的更加放纵,笔势连绵环绕,字形奇 变百出,称为“狂草”,亦名大草。

到了今天,草书的审美价值远远超越了其实用价值。 草书是按一定规律将字的点划连字,结构简省,偏旁假借,并不是随心所欲的乱写。草书符号的 主要特征之一是笔画带钩连,包括上下钩连和左右钩连。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草书



草书艺术的欣赏,是一种高尚的艺术享受。要想欣赏好草书艺术,先须了解草书的特点,草书艺术的美在哪里。有人说草书艺术的美体现在两个方面:即表层的外形美和深层的蕴涵美。也有人将草书艺术的美概以十点:曰点划飞动,曰笔情墨趣,曰结体多变,曰章法生动,曰线条优美,曰血脉连通,曰气韵天成,曰转化跌宕,曰气势磅礴,曰奇逸潇洒。总之,草书艺术之美宛若无言而有诗篇之意蕴,无动而有舞蹈之神形,无色而有绘画的斑斓,无声而有音乐的旋律。
《全唐诗》中没有吟咏楷书之作,而竟有五十七首诗篇美赞草书。在中国的书法史上,仅有“草圣”而无“篆圣”、“隶圣”。
在现代书法展览中,草书(或行草)作品往往有相当大的比例。这些启示似在告诉我们草书的成熟地位和淋漓酣畅的艺术表现力。
草书艺术的审美,包含欣赏与剖析两层意思,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其区别在于欣赏以直觉感受为主,而剖析带有理性分析的过程;不过欣赏总要加以剖析,而剖析又含有欣赏的成份。“观书如览胜”,草书艺术的妙趣未必能一目了然,历险至深者始见奇观。
草书艺术之奇伟瑰丽,不在其表而在精神,需要心领神会,方入妙境。一般说来,我们对一幅草书(行书)艺术作品的欣赏过程是这样的:最先“宏观”,欣赏全幅的整体气势,领略总的印象;然后“中观”,推敲全幅的结构美、章法美;最后“微观”,品味全幅用笔美、点划美、意境美。自远而近,由快渐慢,三者相辅相成,不宜或阙。
(二)字与人、书品与人品
草书艺术最能表现“书如其人”。
刘熙载的《艺概》说:“书,如也。如其学,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书如其人”,道出了书法艺术创作的个性特徵。书家的思想性格,表现为作品的创作个性,又常称为“书法风格”。为什么会“书如其人”呢?首先,草书作品风格的形成与书家的思想性格有密切联系,因为其思想性格对形成他独特的审美情趣、表现手法、艺术语言有着重要的决定作用。其次,草书作品风格的形成与书家的生活阅历紧密相关。再三,作为表情艺术的草书,书家的思想感情亦是作品风格形成的另一因素。作品能显现书者的修养、才干、性格、爱好。
情性不同造成书法形质的不同:拘谨稳熟写字亦拘谨而乏新奇;纵逸豪爽写字常剽勇而超越常则;捷思敏行往往写字快速然底蕴歉深;老成持重则字显羞怯而乏飞动之态;简峻之人,写字挺倔而不遒劲;缜密之人,字迹不能超逸;温润过于妍媚;雄伟缺少媚动;流丽多偏浮华;婉畅常欠端厚。对书家思想性情的了解,有助于在更高层次上欣赏作品的个性美、人格美,更深一步地领略作品的意境美。颜真卿的《刘中使帖》的内容是说书者得悉两处军事胜利,感到非常欣慰。全帖笔画纵横奔放,苍劲矫健,有龙腾虎跃之势。前段最后一“耳”字独占一行,末画的一竖以渴笔贯穿全行,不禁令人想起杜甫在听说收复河南河北的著名诗句。
元书法家鲜于枢说:看了帖中的运笔点画,“如见其人,端有闻捷慨然效忠之态”,此帖和《祭侄稿》一样都是“英风烈气,见于笔端”。
书法因人而贵,因人而传,历史上正面例子很多。晋王献之身上有乃父羲之“骨鲠”遗传,拒为丞相谢安新建的太极殿题榜,被传为佳话。唐虞世南供职朝廷,曾谏劝唐太宗“二勿、二不”,太宗称虞有五绝:“一曰德行,二曰忠直,三曰博学,四曰文词,五曰书翰”。后人评论他的书法气秀色润,意和笔调,柔而不渎,如其为人。岳飞雄健酣畅的草书《诸葛亮出师表》鲜明地体现了他精忠报国、收复山河、横扫千军的报负与豪情。
书以人贵,也可以从反面事例得到印证。宋代四大书法家“苏黄米蔡”的蔡原是蔡京。
蔡京写得一手姿媚的字,却因是大奸臣,后人耻其为人,而以蔡襄取而代之。明末张瑞图的草书独具魅力,惜其品行可鄙,为后世所不齿。近人汪精卫字迹秀丽,孙中山的遗嘱即由汪楷书记录,但后来失节,人们看到其墨迹就对其投敌献媚而恶心。书法与人品紧密相关,此提醒、勉励治书艺者宜不断净化心灵、砥砺情操,把自己塑造成品德高尚的人。

草书:汉字的一种书体,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形成于汉代,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在狂乱中觉得优美。有“书圣”之称王羲之用的就是草书。
草书,是为了书写便捷而产生的一种书体。《说文解字》中说:“汉兴有草书”。草书始于汉初,其特点是:存字之梗概,损隶之规矩,纵任奔逸,赴速急就,因草创之意,谓之草书。
广义的草书:
是指草写的书体。它包括两种情况:一是,在文字不统一的远古时代,自然不会有统一规范的草书,那时出现的潦草的字,就属于广义的草书;二是在文字统一后,在应急的情况下,或者是在起草文书稿件、记录他人谈话时,行笔快捷,笔画连带、省略,信手写的不规范的潦草的字,这种潦草的字很难用于交流,隔久了甚至连写字的人也难以识别,这种潦草的字就属于广义的草书。


中国书法有什么特点?
1、楷书特点——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这种汉字字体端正。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从程邈创立的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2、行书特点——写得比较放纵流动,近于草书的称行草;写得比较端正平稳,近于楷书的称行楷。行书,是一种书法统称,分为行楷和行草两种。它在楷书的...

书法的特点有哪些
书法的特点如下:1、品格内涵:书法是中国文化中的一种表现形式,通过书法作品体现出书法家的心灵、文化素养、思想情感等方面的内在品质。2、线条韵味:书法以线条为基本元素,表现出了书法家的墨法、章法、气韵、笔势等方面的技巧和风格。3、空白意境:书法注重留白,让字体在空间中呼吸、流动,增强作品的...

中国书法的主要特色有哪些?
1. 篆书:篆书是大篆、小篆的统称。笔法瘦劲挺拔,直线较多。起笔有方笔、圆笔,也有尖笔,手笔“悬针”较多。大篆指金文、籀文、六国文字,它们保存着古代象形文字的明显特点。小篆也称“秦篆”,是秦国的通用文字,大篆的简化字体,其特点是形体字体宽扁,左右舒展,平衡对 称,整齐均匀。2. 隶书:隶...

各种书法特点
5、草书 草书是汉字的一种字体,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形成于汉代,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在狂乱中觉得优美。

书法的五大书体特征是什么?
1、篆书特点是形体均匀齐整、字体较籀文容易书写。2、隶书,亦称汉隶,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呈长方形状,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3、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从程邈创立的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4、行书是在隶书的基础上...

中考常考四种书法的特点
中考常考四种书法的特点如下:1. 楷书:楷书的特点是字体端正、规矩,笔画清晰,给人以端庄、稳重的感觉。2. 行书:行书是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流畅自然,书写速度快,适合于日常书写。3. 草书:草书的特点是笔画简洁、线条流畅,富有动态美,但辨识度较高。4. 隶书:隶书的特点是字体古朴...

书法系列及特点
草书是按一定规律将字的点画连字,结构简省,偏旁假借,并不是随心所欲地乱写。草书的特点是艺术欣赏价值大于实用价值,一般分章草和今草二种。章草是隶书简易快写书的书体,字字独立不连写,今草是楷书的快速写法,点画飞动,上下之间笔画痕迹往往牵连。书法欣赏的特点 1.作品线条的抽象性 中国书法中...

书法的特点是什么?
书法的基本特征至少表现在八个方面,即:以汉字为对象、以笔墨为工具、以线条为基础、以结体为支撑、以节奏为韵律、以技法为手段、以精神为寄托、以自然为追求。线条是书法作为'字'来表现的基本材料,线条的质量,决定着书法的质量和水平。线条是墨迹的运动轨迹,在书法艺术中表现为一种流动的有方向性和...

中国书法艺术有什么特点?
6、南北朝时期,南朝社会相对稳定,书坛为“二王”书风笼罩,以继承“二王”为能事,成就不高。北朝书法主要反映在碑刻上,此时书法是汉代隶书向唐代楷书发展的过渡时期,钟致帅称之为“上可窥汉秦旧范,下能察隋唐习风”,这是北朝书法的一大特点,故总的风貌与南方迥然不同。7、“唐人尚法”。有...

书法有几种书体,各有什么特点?
其书体特点是笔画粗细均匀,字体圆润。小篆以前,通行于秦国内部的文字书体称为秦大篆,其特点与小篆接近,但更为古朴,现存典型的字帖就是《秦石鼓文》。篆书中还有两类书体,一是先古时期的甲骨文,一是夏商以来铭刻于钟鼎青铜器上的“金文”,称作“籀书”。在书法中,这些书体都笼统地称为“篆书”...

雨山区13054138768: 隶书、楷书、草书、行书,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
弘衫伽玛:[答案] 草书结构简省、笔画连绵.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楷书形体方正,笔画平直.行书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写起来很轻松.隶书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呈长方形状,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

雨山区13054138768: 草书的特点 -
弘衫伽玛: 任何书体在使用中都有简便易写的要求,发生省简笔画和潦草的趋势.这种趋势是文字演变的主要原因.每当社会变革和文化大发展的时期,文字应用频繁,个人随手省简,异体字出现的速度加快,为了使文字更加利于应用,势必要加以纠正. ...

雨山区13054138768: 楷书行书草书隶书小篆的特点. -
弘衫伽玛:[答案]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从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字形由扁改方,笔划中简省了汉隶的波势,横平竖直. 行书... 孙过庭的《书谱》说:“草类流而畅”.它给草书的笔法带来了特点,改变了楷书的逆入平出,顿笔回峰等笔法,采用抡笔入...

雨山区13054138768: 草书有什么特点 -
弘衫伽玛: 草书始于汉初,其特点是:存字之梗概,损隶之规矩,纵任奔逸,赴速急就,因草创之意,谓之草书. 内容为:一是,草书是笔画省略,结构简便的书体.二是,草书是以点画作为基本符号来代替偏旁和字的某个部分,是最具有符号化特征的书体.三是,草书的笔划之间字与字之间相互连带呼应,是便于快捷书写和便于表达书者情感的书体. 一般人看不懂!

雨山区13054138768: 草书、行书、楷书、隶书四种字体各有什么特征? -
弘衫伽玛: 草书、行书、楷书、隶书是中国书法中最常见的四种字体,它们各自有以下特征:1. 草书:草书是最早的一种书法字体,其特点是笔画保存了一些隶书的笔势,但已经变得极为简约,造型夸张,笔画之间多有省略和连笔,具有较强的艺术性和个...

雨山区13054138768: 草书的美学特征有哪些 -
弘衫伽玛: 一、草书有着恢宏的气势.像大海一样一望天际,涨潮时,咆啸奔腾而来,如雷霆万钧,力量无穷;退潮时俏然而去,有如抽丝;一旦遇上风暴则倒海翻江,气吞山河.给人以力量,给人以遐想.二、草书有着与音乐一样的节奏和激情.有人说...

雨山区13054138768: 草书和行书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
弘衫伽玛: 草书特点是:存字之梗概,损隶之规矩,纵任奔逸,赴速急就,因草创之意,谓之草书.从草书的发展来看:草书发展可分为早期草书、章草和今年内草三大阶段.早期草书夹杂了一些篆草的形体.初期的草书,打破隶书方整规矩严谨,是一种...

雨山区13054138768: 请问篆书、隶书、行书、正楷、狂草的书法特点是什么? -
弘衫伽玛: 中国书法共有五种书体即:真草隶篆行.在汉字书体史中,把秦统一文字以前的各种书体及统一后的小篆统称为篆书.大篆包括甲骨文、金文和石鼓文,在此不多讲.我们讲篆书一般指的是小篆,小篆的书写特点:点画单纯,形态变化不丰富,...

雨山区13054138768: 书法字体各句特点隶书()()楷书()()行书()()草书()() -
弘衫伽玛: 书法字体各具特点,隶书(端)(庄)楷书(秀)(丽)行书(洒)(脱)草书(奔)(放)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