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为战国七雄之一,战国时赵王都叫什么?

作者&投稿:冉殷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堂堂战国七雄之一的赵国,为何竟亡于一个妓女手中?~

因为倡姬心里只有自己个人利益,加上她叫赵王迁杀了重臣李牧,导致国家灭的更加快了。
李牧劝说赵王不要纳倡姬为妾
倡姬原本就是赵国的一位王爷的小妾,这个王爷死后,倡姬无意给赵王发现,赵王一下子就给倡姬迷上,要知道倡姬长的可是非常娇媚可人,说白点就是不是正经女子,大臣李牧一看到倡姬,就觉得这女子不可以收入后宫,李牧开始劝说赵王不要纳倡姬为妾,说要了她会乱了王室血脉。

赵王正给迷得不要不要的,怎么肯放手,就一定要接倡姬接入了宫,倡姬也是非常有手段了,不久就给赵王生下了一个儿子,名字叫赵迁。
立赵迁为太子
倡姬生了儿子之后,就开始想办法,把太子赵嘉拉下来,倡姬故意陷害太子,让赵王讨厌从而废掉太子,倡姬就开始在赵王吹枕边风,没有多久,赵王就立赵迁为太子。这也是赵国开始走下坡路的开始了。

倡姬垂帘听政
赵王挂了之后,倡姬的儿子赵迁就顺利登基了,可是赵迁年纪还小呀,怎么办,自然就是倡姬垂帘听政,倡姬有了权力之后,就开始想除掉眼中钉李牧,这件事给秦国知道了,秦国就开始重金贿赂倡姬和郭开,让这两个人折腾,倡姬和郭开非常给力,就建议赵王迁杀了李牧,赵王迁没有想那么多,毕竟老妈和宠臣的说了,那就杀了李牧吧。

总结一下,也就是因为李牧给杀了,间接的导致赵国灭国了,要知道没有李牧的赵国,简直是不堪一击了。

在战国时期,战国七雄除了齐国,其他六国基本上都有迁移都城的情况。比如魏国在战国初期定都安邑,也即今山西省运城市夏县一带,到了战国中期,魏国迁都到大梁,也即今河南省开封市一带。再比如韩国,三家分晋后,韩国建都于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一带)。公元前375年,韩哀侯灭郑国,迁都新郑(今河南省新郑市一带)。至于三晋之中的赵国,同样多次迁移都城。

赵国是战国七雄之一的诸侯国,初都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一带),后迁都中牟邑(今河南省鹤壁市一带),又迁至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一带),赵成侯时期又立邢为信都(今河北省邢台市一带)。对于赵国来说,在战国的大部分时期,都是以邯郸作为都城的。在此基础上,赵国在和战国七雄其他诸侯国的较量中,都城邯郸遭到了三次包围。在这三次围攻之中,赵国只守住了一次。换而言之,赵国都城邯郸曾被两次攻克。
第一次邯郸之战
第一次邯郸之战,实际上是桂陵之战的一部分。桂陵之战是历史上一次著名截击战,发生在河南长垣西北。公元前354年(周显王十五年),魏国大军围攻赵国邯郸,次年,赵国向齐国求救。齐王命田忌、孙膑率军援救。孙膑认为魏以精锐攻邯郸,国内空虚,于是率军围攻魏都大梁,使魏将庞涓赶回应战。孙膑却在桂陵(一说山东菏泽,一说河南长垣)伏袭,打败魏军,并生擒庞涓。由此,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在桂陵之战中,孙膑在此战中避实击虚、攻其必救,创造了“围魏救赵”战法,成为古代战争历史上诱敌就范的常用手段。值得注意的是,在桂陵之战中,虽然孙膑成功击败了魏国大军,但是,魏国大军因为兵分两路,所以另外一支兵马还是成功攻克了赵国都城邯郸。

《资治通鉴·卷二》中记载:魏惠王伐赵,围邯郸。
《史记·卷四十四·魏世家第十四》中记载:十八年,拔邯郸。赵请救于齐,齐使田忌、孙膑救赵,败魏桂陵。
赵成侯二十一年(公元前354年),魏惠王率军攻打赵国,包围赵国都城邯郸(今河北邯郸)。一年后,赵成侯二十二年(公元前353年),魏军攻占邯郸,赵成侯向齐国求援,齐威王派田忌与孙膑率军援救邯郸,齐军在桂陵打败魏军。到了赵成侯二十四年(公元前351年),魏国将邯郸归还给赵国,赵国与魏国漳水之畔缔结和约。

第二次邯郸之战
对于第二次邯郸之战,可谓战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场战役。邯郸之战,是公元前259(周赧王五十六年)至公元前257年(周赧王五十八年)秦国与赵、魏、楚联军在赵国都城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进行的一次城池攻守作战。在第二次邯郸之战前,秦国和赵国之间爆发了长平之战。在长平之战中,白起击败了赵括,并坑杀了赵国40多万士卒。因此,在长平之战后,秦国发起了邯郸之战,想要一举消灭已经元气大伤的赵国。可是,让秦昭襄王想不到的是,在邯郸之战中,赵国上下团结一致,众志成城,打退了秦国大军的多次进攻。

在赵国不断消耗秦军的背景下,魏国和楚国各自派出大军支援赵国,从而在第二次邯郸之战中重创了秦国。面对魏国、赵国、楚国三国大军的夹击,秦军损失惨重,不仅丢失了大片攻占的土地,还在一定程度上推迟了秦国一统天下的时间。换而言之,如果秦国可以在第二次邯郸之战中取得胜利,那么秦昭襄王生前就有望实现一统六国的目标,至少有可能消灭赵国这一强敌。
第三次邯郸之战
最后,就第三次邯郸之战,发生在秦灭六国时期。公元前229年(秦王政十八年),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王翦乘赵地饥荒,长途跋涉派部分军队围邯郸,亲率主力东出井陉。在第三次邯郸之战中,王翦施反间计使赵王令赵葱、颜聚代李牧为将。也即因为李牧这位名将被冤杀,导致赵国失去了继续抵抗秦军的实力。在此之前,因为李牧这位战国四大名将的存在,秦国迟迟无法消灭已经处在风雨飘摇中的赵国。公元前228年(秦王政十九年),王翦大破赵军,平定东阳地区(约今河北邢台地区),赵葱战死,颜聚逃亡。在此基础上,秦军南下攻克赵国都城邯郸,俘虏赵王迁。赵国公子嘉逃到代国称王。因此,非常明显的是,都城邯郸的失守,意味着赵国走向了灭亡。

公元前222年(秦王政二十五年),在山东六国基本上都被平定的背景下,王翦之子王贲灭代,俘虏公子嘉,赵国最终灭亡。总的来说,在赵国历史上,都城邯郸曾被三次围攻,结果赵国只守住了一次,也即另外两次的邯郸之战中,都以邯郸被攻克而告终。至于攻克赵国都城邯郸的诸侯国,分别是魏国和秦国。其中,就战国初期的魏国来说,虽然攻克了赵国都城邯郸,但是,为了联合三晋力量来对付齐国、秦国、楚国等大国,所以还是选择从邯郸退兵。

战国时期赵国的国都在晋阳(今山西太原),后迁都中牟邑(今鹤壁),又迁至邯郸(今河北省邯郸),成侯时期又立邢为信都(邢台)。

赵国的第一个都城为晋阳,位于现太原西南,地处太原盆地北端,农业条件优越。公元前425年,赵襄子死后传位于其兄之子赵浣,为赵献子,赵襄子之子赵恒子赵嘉驱逐赵献子,迁都中牟。赵恒子于公元前424年死后,国人重新迎回赵献子,仍以中牟为国都。

中牟,现位于河南省鹤壁市西部山城区一代,作为赵国国都仅有不到四十年时间,时间较短,影响也很小,很多人都不知道河南鹤壁曾经是赵国的国都,但中牟作为赵国国都期间,赵国正式获得周王室的认可,成为诸侯。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封赵烈侯赵籍为诸侯,赵国正式建立。

赵国从中牟迁都邯郸的直接原因可能是内乱,公元前387年,赵敬侯即位,前386年,赵武公之子公子朝作乱,赵敬侯于是于迁都邯郸,当然,更深层的原因可能是中牟相对当时赵国疆域来说太偏僻了,离齐国、魏国边境也太近。

自公元前386年成为赵国国都,至前222被秦所灭,邯郸作为赵国国都长达一个半世纪之久。

在邯郸作为赵国国都期间,赵国经过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军事改革后成长为能与强秦抗衡的强国,邯郸也成为当时中国北方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赵国还曾设别都信都,位于今邢台市,设于赵成侯时期(前355年)。信都是赵国重要城市,赵魏之战中,邯郸沦陷,赵国以信都为基地坚守三年,收回邯郸。秦末,赵国复国后就以信都为国都。

扩展资料:


赵国的都城有过三个迁移,先是在晋阳,再是在中牟,最后是在邯郸。这三个地方中,晋阳在今天的太原一带,中牟在河南鹤壁一带,邯郸在今天河北邯郸附近。

赵国频繁迁都的原因是赵国的开国君主们的意思。

在三晋分家时,赵国占领的是晋国北部地区,差不是现在的山西中部与北部地区,这些地方山地较多,不太利于农业发展。所以当时赵国的君主都希望能占有更多的中原地区,那里的肥沃的大片土地。

赵国从晋阳迁都到中牟,其原因在于赵国公族的以中原文明为贵的思想,不愿意偏居于北方戎狄杂处的地方。中牟经过赵国君主几代经营,又成为一个经济繁荣、文化发达之地。

从中牟迁都到邯郸是起于一起叛乱,叛乱的公族势力盘踞在中牟,外面又有魏国势力相呼应,这让赵国国君感到不安全,就把都城迁到了邯郸,邯郸的其独特的地理条件。

它背靠太行山,南临漳河,交通非常发达。经过几代经营,邯郸果然成为了天下之通衢,汇合了各地的商贸活动。赵国都城的南迁,在中原地区引起了极大的反应。

一些小国,如卫国等,整日忧心,史载卫人出城捡柴禾,都不敢抬眼看一下赵国的都城。赵国非常轻松地占领了卫国的73个城邑。

然而更为严重的反应在于其他大国的行动。赵国是中原大地上的后来者,在他之前,魏国与齐国已经有相当牢固的存在。赵国把都城迁到中原,引起了这些大国之间的竞争。

魏惠王即位之初,发生了内乱,赵国与韩国联合进攻魏国,一度将事个魏都控制起来。这时赵韩两国对如何对待魏国发生分歧。

韩国要把魏国分为两部分,这样形成的两个国家都很小,就不会有大的威胁了;而赵国不同意把魏国分成两部分,却主张换一个君主。结果谁也不服谁。赵国就先行退兵了,韩国无力独自左右魏国政事,也被赶出了魏国。

魏惠王站稳脚跟后,也把都城从西部靠近秦国的安邑迁移到东部的大梁,也就是今天的开封一带。这一来中原的战事更加激烈了。魏惠王为了复仇,数次攻打赵国,将其都城邯郸也攻了下来,史称“邯郸之难”。

然而魏赵两国相攻,得利的却是其他国家。齐国以孙膑为军师,采取围魏救赵的方法,大败魏军。从而赵魏两国在中原的力量都受到了限制。而秦国也趁机攻占魏国,把老都城安邑也占领了。

可以说,不管是赵国还是魏国,都在逐鹿中原时没占到便宜,反而因为互相争斗,导致强敌的崛起。

中原战场的果子不好吃,赵国认识到了这一点,于是开始调整自己的战略。赵国也就不太积极介入中原地区的战争,它在邯郸之南修建了长城,以抵御各国的进犯。

然而由于赵国占有了卫国70多城,获得利益相当大,魏齐等人就不愿意他退出中原战场,不断进攻它。而赵国就是不采取主动的反击手段,甚至挖开黄河来阻拦敌军。

与此同时,赵国发展战略形成了根本性的转变,他把目光重新投向了北方。在赵武灵王继位后,他采取北进策略,将楼烦、东胡等族的区域归入了自己的范围,此外,他还率领士兵20万经过五年作战,把中山国灭亡,收入囊中。

通过北进策略的实施,赵国扩大了2000里土地,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成了战国晚期唯一可与秦兵单独对抗的国家。

从赵国迁都的情况来看,它先是看到了中原富庶,所以抢到了一大块土地,然而也付出了很大代价,邯郸一度被攻破;眼看着中原战争的泥潭太深,赵国又坚持地执行了向南防守,向北扩张的策略,开辟了开阔的北方领土,使实力提高了一个层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赵国



赵国(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2年),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战国七雄之一。

国君嬴姓赵氏,为商朝名臣飞廉(蜚廉)次子季胜之后,原为赵侯。至造父以下六世至奄父,奄父生叔代,叔代以下五世至赵夙,赵夙孙赵衰事晋献公之子重耳。赵衰随重耳逃亡十九年,重耳返国为晋文公,赵衰任国政。赵衰卒,其子赵盾嗣;赵盾卒,其子朔嗣。朔子赵武于晋平公十二年(前546年)为晋国正卿,赵武传赵景叔,赵景叔传赵鞅,即赵简子(前518年—前458年),赵简子传赵襄子(前457年—前425年)。

赵烈侯六年(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周威烈王始命赵烈侯赵籍为侯。至赵武灵王(前325年—前299年)始称王,至王迁,前222年,灭于秦国。

赵国全境东北与东胡和燕国接界,东与中山及齐国接界,南与卫、魏、韩三国交错接界,北与楼烦、林胡接界,西与韩、魏两国交错接界。国都在晋阳(今太原),前425年迁中牟(今鹤壁),前386年赵敬侯迁到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邯山区),前372年赵成侯立邢为信都(今河北省邢台市桥东区),为赵之别都。


赵国世谱


远古时代,有姓有氏,姓氏一分为二。姓是大的氏族部落集团的徽示,氏是一个姓所分出的小氏族支系的标志。姓氏合二为一,是秦汉时才开始的。溯嬴姓渊源,颛顼高阳氏之孙皋陶(八恺之庭坚),皋陶生于山西洪洞(一说曲阜),舜因而赐以嬴姓。

嬴姓赵氏始于西周造父,造父为皋陶的十世孙。据《史记》载:“穆王使造父御,西巡狩,见西王母,乐之忘归。而徐偃王反,穆王日驰千里马,攻徐偃王,大破之。乃赐造父以赵城,由此为赵氏。

《青铜甬道铭文》:“穆王十七年,西征昆仑丘,见西王母。徐国始强,率九夷攻周西至河,穆王驰师救周,与楚联合伐徐,逐徐偃王至彭城以北。”造父因功被周穆王封到赵城后,以邑为氏,这是嬴姓赵氏由来。周孝王时造父的侄孙秦非子因功封于犬丘,为之后秦国始祖。周幽王时造父七世孙叔带,去周如晋,事晋文侯,自叔带以下,晋国赵氏益兴,五世而至赵夙。后来赵氏与晋国韩氏、晋国魏氏三分晋国,列为诸侯。


嬴姓赵氏

先祖世系

华胥氏—伏羲(配女娲)—少典—黄帝—昌意—颛顼—大业—伯益—大廉—衍曾—衍祖—衍父—中衍—轩祖—轩父—戎胥轩—中潏—蜚廉—恶来、季胜—女防、孟增—旁皋、衡父—太几、造父


秦赵同源

嬴姓赵氏

先祖世系


华胥氏—伏羲(配女娲)—少典—黄帝—昌意—颛顼—大业—伯益—大廉—衍曾—衍祖—衍父—中衍—轩祖—轩父—戎胥轩—中潏—蜚廉—恶来、季胜—女防、孟增—旁皋、衡父—太几、造父



赵国称王从赵武灵王赵雍开始,后继之君的名字按顺序分别是赵何,赵丹,赵偃,赵迁和赵嘉,其中赵嘉是最后一任赵王,在赵王迁被俘后自立为代王,又称赵代王。


魏国为战国七雄之一,为何它又叫梁国?
由于秦国人的不断进逼,加之东方齐国的兴起也向魏国的霸业挑战,所以在魏惠王六年四月,就把国都从安邑东迁到大梁(今河南开封),此后魏国称为梁国。

战国时期七国是哪七国?
战国时期七国分别是:1、韩国:韩国,周朝的周王族诸侯国,是战国七雄之一,与魏国、赵国合称三晋,国君为姬姓韩氏,是晋国大夫韩武子的后代。韩国国势最强是韩昭侯在位时。他用法家的申不害为相,内政修明,韩国成小康之治。由于地处中原,韩国被魏国、齐国、楚国和秦国包围, 所以完全没有发展的空间,国土...

战国七雄都有哪六国?
六国分别是:1、赵国:赵国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战国七雄之一。赵国国君,嬴姓、赵氏。赵国始祖造父,为商朝名臣飞廉次子季胜之后,因征伐徐国有功,受封于赵城,由此为赵氏。赵氏历经二十余代,传至赵简子赵鞅、赵襄子赵毋恤。赵鞅打破了晋国六卿的格局,赵毋恤力战智、韩、魏的围攻,简襄之烈确...

战国七雄分别是哪些国家,分别叫什么?
韩国,先秦诸侯国,是战国七雄之一,与魏国、赵国合称三晋,国君为姬姓韩氏,是晋国大夫韩武子的后代。

7国争霸是哪七国?
7国争霸的7国分别是:1、韩国:韩国是周朝的周王族诸侯国,是战国七雄之一,与魏国、赵国合称三晋,国君为姬姓韩氏,是晋国大夫韩武子的后代。韩国国势最强是韩昭侯在位时。他用法家的申不害为相,内政修明,韩国成小康之治。2、魏国:魏国是周朝的周王族诸侯国之一,也是战国七雄之一。公元前334年魏惠...

说出战国七雄都是有哪七国
韩国(公元前403-公元前230)周朝的诸侯国之一,是战国七雄之一,与魏国、赵国合称三晋,国君为姬姓韩氏,是晋国大夫韩武子(晋武公叔父)的后代。公元前453年,晋国的韩、赵、魏三家大夫灭智伯荀瑶,瓜分晋地,是为晋阳之战。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大夫得到周威烈王的承认,正式位列于诸侯,韩国...

战国七雄是哪些国家?
1、赵国:赵国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战国七雄之一。赵国国君,嬴姓、赵氏。赵国始祖造父,为商朝名臣飞廉次子季胜之后,因征伐徐国有功,受封于赵城,由此为赵氏。赵氏历经二十余代,传至赵简子赵鞅、赵襄子赵毋恤。赵鞅打破了晋国六卿的格局,赵毋恤力战智、韩、魏的围攻,简襄之烈确立了赵国版图...

战国七雄有哪几个国家
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战国七雄之一。国君嬴姓赵氏,为商朝名臣飞廉(蜚廉)次子季胜之后,原为赵侯。赵烈侯六年(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周威烈王始命赵烈侯赵籍为侯。至赵武灵王(前325年-前299年)始称王,至王迁,前222年,灭于秦国。赵国全境东北与东胡和燕国接界,东与中山及...

战国时期魏国为何是七国中第一个称雄的国家?
魏国(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5),周朝诸侯国之一,也是战国七雄之一。魏国的君主为姬姓,魏氏。公元前403年,魏文侯被周威烈王册封为侯、公元前344年,魏惠王称王、至公元前225年为秦国所灭,魏国的存在时间共179年。在这不到200年的时间中,魏国有至少100年的时间都是战国七雄中的强国。特别是在战国...

古代的战国七雄,具体有哪几个国家?
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战国七雄之一。国君嬴姓赵氏,为商朝名臣飞廉(蜚廉)次子季胜之后,原为赵侯。赵烈侯六年(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周威烈王始命赵烈侯赵籍为侯。至赵武灵王(前325年-前299年)始称王,至王迁,前222年,灭于秦国。赵国全境东北与东胡和燕国接界,东与中山及...

临高县13350749089: 战国七雄每个国家的都城是叫什么 -
吁翔金茵: 战国七雄每个国家的都城如下:齐国都城叫临淄,楚国国都叫郢都,秦国都城叫咸阳,魏梁国都城叫大梁,赵国都城叫邯郸,燕国都城叫蓟.韩国刚建立时候的都城叫阳翟,于公元前375年迁都新郑(今河南郑州). 三家分晋后,赵国、魏国、...

临高县13350749089: 战国时期赵国的都城在哪里? -
吁翔金茵: 战国时期赵国的国都在晋阳(今山西太原),后迁都中牟邑(今鹤壁),又迁至邯郸(今河北省邯郸),成侯时期又立邢为信都(邢台). 赵国的第一个都城为晋阳,位于现太原西南,地处太原盆地北端,农业条件优越.公元前425年,赵襄子...

临高县13350749089: 战国时赵国存在了多少年?有几代君主? -
吁翔金茵: 赵国,战国时期七雄之一,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8年,存在了170多年,有11代君主. 称号 国君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年份 赵烈侯 赵籍 9 (前408年——前400年) 赵武侯 赵□ 13 (前399年——前387年) 赵敬侯 赵章 12 (前386年——...

临高县13350749089: 蔺相如所在的赵国的赵王氏姓什么 -
吁翔金茵: 赵国(前403年至前222年),是战国时期华夏族(汉族古称)在中国北方建立的一个诸侯国,战国七雄之一. 国君嬴姓赵氏,为商朝名臣飞廉(蜚廉)之后,原为赵侯.于公元前325年称赵王(按照周礼只有周天子才能称王,但楚、吴、越三国的君主在春秋时期就已经称王,到了战国各大强国的国君相继称王)

临高县13350749089: 赵国的国都叫什么名字 -
吁翔金茵: 春秋战国时期的赵国:前403年赵韩魏三家分晋时赵国的国都在在晋阳(今太原),前425年迁中牟(今鹤壁),前386年赵敬侯迁到邯郸(今河北邯郸市邯山区). 五代十国的赵国都城在镇州(在今河北省正定市).

临高县13350749089: 郸城是战国时哪国都城
吁翔金茵: 应该是邯郸城,战国时期的赵国都城. 赵国(前403年至前222年),是战国时期华夏族(汉族古称)在中国北方建立的一个诸侯国,战国七雄之一. 国君嬴姓赵氏,为商...

临高县13350749089: 战国七雄七国的皇帝都姓什么?
吁翔金茵: 齐: 齐国是周朝诸侯国之一,姜姓.田氏代齐后,史称“田齐”,妫姓.楚:芈(mǐ,米)姓.楚国的祖先出自颛顼帝高阳.高阳是黄帝的孙子,昌意的儿子.高阳生下了称,称生下了卷章,卷章生下了重黎.重黎成为帝喾(kù,酷)高辛氏的...

临高县13350749089: 战国时,七国的都城,都叫什么?现在大概在什么位置? -
吁翔金茵: 齐国为临淄.楚国为郢.燕国为蓟.韩国为宛.赵国为邯郸.魏国为大梁.秦国为咸阳.楚的都城——宛(今河南南阳)战国七雄之一*魏(都城在今山西夏县西北,后迁至今河南开封)战国七雄之一*赵(都城在今山西太原东南,后迁至今河北邯郸)战国七雄之一*韩都城在今河南禹县,后迁至今河南新郑)战国七雄之一

临高县13350749089: 楚、韩、赵、魏、齐、燕皇帝的姓氏是什么? -
吁翔金茵: 首先,各国是国王(起初没称王的时候,是公、侯、伯、子爵位),不是皇帝.皇帝是从秦始皇统一以后出现的.第二,先说一个事,就是那时的人,有姓有氏,氏是从姓下面分出来的.当时可能出于对祖宗的崇敬,对人称氏不称姓,称姓很不礼貌.楚国:芈姓,熊氏;韩国:姬姓,韩氏;赵国:嬴姓,赵氏;魏国:姬姓,魏氏;齐国:妫姓,田氏(这是战国时期的齐国;春秋时期是姜姓,吕氏,就是姜子牙受封的齐国,到了战国时代被田氏贵族篡夺了政权);燕国:姬姓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