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从穷小孩到大太监,李莲英是怎样一步步飞黄腾达的?

作者&投稿:巫季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从穷小子到大太监,李莲英的成功秘诀是什么?~

说起历史上有名的大太监,就不得不提起李莲英的大名,从流落市井街头的穷小子到权势熏天的大太监,李莲英靠的正是他平日为人处事的高情商,才一步一步的走向自己人生的巅峰。
说起来,李莲英的出生非常贫寒,一家人都是无业游民,家里全靠远房亲戚救济,后来亲戚去世家里就失去了经济来源,举家去了北京谋生,李莲英的父母开始不得不开始帮人补皮鞋来维生,但这份收入微薄,不足以支撑全家的吃穿用度,于是李莲英也在他七岁那年就被父母送到郑钦王府中做太监,自此以后太监这份职业成为了他腾飞的起点。



在进入王府后,李莲英勤快好学,打好了做太监的基本功。有民间传说,李莲英在王府期间,还学习高超的梳头技术,也就是现在的美容美发,入宫以后在同乡太监的引荐之下开始给慈禧太后梳头,李莲英梳出来的发髻端庄大方,慈禧太后大为喜爱,由此开始受宠。这件事流传甚广,真实性已经无从考证,但李莲英的高情商却是不争的事实。

一次,他为了讨好慈禧太后独辟蹊径训练鱼鸟,将鱼鸟放出,又放饲料引回,数次以后,鱼鸟形成反射弧。在慈禧太后游园玩乐之际,安排了放生的节目,经过训练的鱼鸟放出之后又全都折返,于是他趁机献媚道:“老佛爷洪福齐天,连鱼鸟都不舍不离开!”引得慈禧大乐。
除此之外在面对其他人时也不曾懈怠,在醇亲王视察北洋海军,李莲英以慈禧特别下令的钦差大臣的身份陪同。然而,在途中李莲英没有恃宠而骄,反而主动伺候起醇亲王,他的谦逊知礼直接赢得了醇亲王的青睐。不仅仅如此,在对待光绪皇帝这件事上他也是破费苦心,几次三番照拂帝王,所以即使朝中的帝王一派的大臣对他也是青眼有加。

李莲英的墓碑上是这么总结自己的一生的:自己对待上级恭敬谨慎,对待下属宽宏大量,多年来一直是这样,从来没有一丝懈怠,这几句话不仅交代了李莲英的一生,也交代了他成功的秘诀精髓。

太监李莲英死因之谜

从1984年开始,佟洵展开了对李莲英死因的调查。她发现,据现存史料记载,李莲英是因病而终,但这无疑与李莲英棺木中的景象是矛盾的。

偶然的一次,佟洵发现了史料中的一个疑点,随后她又相继发现了一些可疑的地方。终于,佟洵做出了一个令社会哗然的推断,李莲英是被人害死的。这一观点的提出立刻引起了轩然大波,争论声不绝于耳

史料记载,李莲英的死因不明。

1984年7月的一天,一名中年女性来到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借阅档案。这位女士名叫佟洵,她正着手准备毕业论文,选择的人物是清朝太监李莲英。

对于李莲英离开皇宫之后的生活状况,种种史料都有着几乎雷同的记载。那就是李莲英因病而终,并没有任何意外发生。但问题却在于,假如李莲英果真是寿终正寝,又该如何解释其墓中身首异处的现实呢?

一天,当佟洵又一次读到李莲英的墓志铭时,发现其中一处模棱两可的表述:他的墓志铭用了一个陨字,陨就是死了的意思,但没有病死的含义。此外,佟洵还发现,虽然相关史料中都提到李莲英是因病而终,但对他的病因却只字未提。

1985年,佟洵发表文章《李莲英死因之谜》。文章中,不仅首次披露了1966年挖掘李莲英之墓的全过程,以及李莲英身首异处的真相,更提出了李莲英死于非命的观点。但在学界,却有不同的声音。唐益年,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研究员。这些年来,他几乎翻阅了全部的清代太监档案。对于李莲英究竟是否死于非命,他并没有给出肯定或否定的评断,但他认为,在那些流传于民间的种种说法中,有诸多值得商榷之处。

在唐益年眼中,机警圆滑的李莲英绝不可能是被宫中仇敌所杀。唐益年认为,在清朝开国之初,顺治皇帝就立了一个铁牌,规定了太监不许干预朝政,所以李莲英根本不可能参与朝廷内的党派之争,在这种情况下,他不可能得罪了革命党人,等他临死出宫时,对于政事更没影响了,所以杀他没任何意义。同时唐益年还认为,李莲英被悍匪杀死于讨债路上的故事更是杜撰。无论是李莲英的财富地位,还是他离宫后岁过甲子的年龄,都不可能亲自出门讨要债务。

研究员称,李莲英被杀于后海。

虽然李莲英是一个太监,而也是因为巴结慈溪才能做到权倾朝野的地位的,但是凭借他一身的才艺和高情商,能够从一个小鞋匠做到一个大太监,可谓是太监的巅峰,也肯定是有着人家的生存之道,毕竟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太监也不例外,甚至后宫的权力斗争更加厉害。李莲英的超高的情商,使得他能够在末代清朝仍然生活得有滋有味,就连光绪对他也称赞有加。



李莲英不仅陪伴了慈禧长达半个多世纪,而且还是第一个称呼慈禧为“老佛爷”的人,堪称慈禧的绝对心腹。李莲英的父亲是一位无业游民,全靠给一个无儿无女远房叔叔干活来养活自己的一家人,但是之后这个远方叔叔去世后,他们一家就搬到京城勉强度日。

眼见家中生活越来越困顿,年仅7岁的李莲英只得被父母送去郑亲王府中做太监,以改善家中的经济困境。而看似是人生再也没有希望了,但是谁能想到这才是人生的起点,这才是他走上人生巅峰的正确道路。

在王府生活的时候,他做事勤快,善于学习,又十分会揣摩人心,很快便赢得了郑亲王的好感。还学会了一门美发造型的好手艺。靠着这门独家的梳头技术,李莲英在同乡太监的推荐下,成功入宫为慈禧太后梳起了头发。就这样,就在慈禧身边直接成了热门太监,身价也一路飙升。

在对待那些身份差不多,就比如一些亲王,有些甚至还不如自己的热度高,但是他也是毕恭毕敬的对待,醇亲王在慈禧面前对李莲英疯狂夸奖,直听得一向要面子的慈禧心花怒放,一个劲儿的说:“我没白疼他!”

他处世圆滑,八面玲珑,倒也在朝中左右逢源,就连“帝党”成员光绪皇帝也对李莲英充满好感。



说起慈禧身边当红的太监,就不得不提到李莲英。

据史料记载,李莲英不仅陪伴了慈禧长达半个多世纪,而且还是第一个称呼慈禧为“老佛爷”的人,堪称慈禧的绝对心腹。

然而,李莲英在宫中混得风生水起的背后,还隐藏着他出身寒微的如烟往事。那么,家境不好的李莲英是如何从一个市井街头的穷小子,一跃而成为权势熏天的大太监的呢?

一、穷困岁月

公元1848年,李莲英出生在顺天府大城县一户贫寒人家。

李莲英的父亲是一位无业游民,全靠给一个无儿无女远房叔叔干活来养活自己的一家人。但这位远房叔叔也并不富裕,因此纵使李莲英父亲日夜劳作不息,也仅能勉强度日而已。

后来远房叔叔去世了。李莲英家的生活来源顿时中断。穷困之下,李莲英一家只得到北京去谋生。

李莲英的父母开始从事帮人补皮鞋的工作,被称作“皮硝李”。但这份工作的收入依然微薄,眼见家中生活越来越困顿,年仅7岁的李莲英只得被父母送去郑亲王府中做太监,以改善家中的经济困境。

命运似乎和李莲英开了一个玩笑,本是为了生存无奈成为太监的李莲英不会想到,成为太监并非他人生的至暗时刻,而是他腾飞的起点。

二、莲英发迹

进入郑亲王府后,李莲英做事勤快,善于学习,又十分会揣摩人心,很快便赢得了郑亲王的好感。

民间传说,李莲英在郑亲王府当差期间,还学会了一门美发造型的好手艺。靠着这门独家的梳头技术,李莲英在同乡太监的推荐下,成功入宫为慈禧太后梳起了头发。

据说李莲英第一次为慈禧梳完头后,慈禧左看右看,发现李莲英梳出来的发髻端庄大方,不落俗套,不禁大为喜爱。爱屋及乌之下,慈禧对李莲英也多了几分器重。

李莲英就这么靠着慈禧的器重在宫中站稳了脚跟,而后逐渐成长为宫中最具权势的太监。

这则关于李莲英发迹的传说虽然没有记录在正史上,但却流传甚广,以至于李莲英成为权势熏天的大太监后,一些弹劾他的官员还在奏折里称呼他为“小篦李”。

三、钦差大臣

“小篦李”已无从考证,但李莲英的高情商却是不争的事实。1886年,醇亲王奉旨去视察北洋海军,李莲英也随同一起出发。

临行前,慈禧特别下令允许李莲英以钦差大臣的身份出京。离开北京后,负责接待的地方官员为醇亲王准备了精美的房间,一应生活用品也都是上乘。与此同时,这些官员也为李莲英安排好了旅途中的一切所需,衣食住行各方面都仅次于醇亲王。

然而,李莲英却放着地方官员安排的豪华旅游套餐不享受,主动跑去醇亲王那里充当服务人员,用行动证明了他高情商的处世技巧。

原本醇亲王带着李莲英一起出差,只是为了避免慈禧的疑虑。谁知接见地方官员时,醇亲王才惊讶的发现,李莲英居然在一旁帮他拿着烟袋伺候,哪有一丝钦差大臣的架子。等到晚上休息时,李莲英又主动伺候醇亲王洗漱,甚至亲手帮醇亲王洗脚,让醇亲王体验了一把慈禧才有的高规格服务。

如此一来二去,醇亲王彻底喜爱上了低调谦逊的李莲英。回京后,醇亲王在慈禧面前对李莲英疯狂夸奖,直听得一向要面子的慈禧心花怒放,一个劲儿的说:“我没白疼他!”

低调谦逊的处世风格,锋芒内敛的高情商,使李莲英在宫中一路青云直上,荣宠不衰。

四、公然索贿

公元1894年,慈禧破格赏赐李莲英二品顶戴花翎,打破了清代自雍正以来“太监品级以四品为限”的祖制,李莲英由此成为最具权势的太监。

功成名就后,李莲英将目光放在了发财致富上,开始利用职务之便对各级官员公然敲诈索贿。

比如,江宁织造每年做衣服都需要向宫中太监请示图样,这便是李莲英趁机发财的好机会。若是江宁织造想要顺利办完差事,就必须先把李莲英和他手下的太监们上上下下贿赂个遍。

或许李莲英索贿次数太多,光绪十三年,忍无可忍的江宁织造驻京人员来煜给江宁织造广厚写信说,这次又被李莲英拿图样敲诈了120两银子。

江宁织造不会想到,哪怕是西逃路上,李莲英依旧不忘索贿。据西行途中担任粮台会办的官员回忆,慈禧在西逃路上的排场依旧很大,李莲英就趁机公然敲诈地方官员,每次敲诈至少能获利100两银子。

然而,虽然李莲英公然索贿,但由于他处世圆滑,八面玲珑,倒也在朝中左右逢源,就连“帝党”成员光绪皇帝也对李莲英充满好感。

李莲英去世后,在他的墓志铭上有这样一句话:“事上以敬,事下以宽,如是有年,未尝稍懈”。这份为人处世的高情商,或许便是李莲英成功的秘密吧。



才进宫的时候,他只有七岁的年纪,却要面临着当一个小太监的现实,本来还以为这对于他来说是一个噩梦,可这件事还恰好就成了他成就自己人生的一个起点。刚开始,他是被送进了郑亲王府,他来到了这里以后,很快就学会了如何能够很好的生存下去,他每天不仅做事特别勤快,还能够很快的就揣摩到主子们每天在想什么,所以他很快就赢得了郑亲王对他的喜爱。在这个王府当中,他还学会了一门特别独特的手艺,那就是给别人梳头,也正是凭借这个优势,他来到了慈禧的身边,开始了为慈禧梳头的工作,每次梳妆打扮完以后,慈禧都会觉得特别的满意,渐渐的,李莲英在太后的身边也就有了越来越多的器重,也正是因为慈禧对他的宠爱,让他慢慢的在皇宫里面有了自己的一些地位,最后,在太监这个群体当中,他成了最为厉害的一个。

他笼络了皇后,笼络了皇帝。经常给皇帝找女人。他贪污受贿。慢慢一步一步会发群达的。

李莲英是个十分聪明乖巧的人,他从安德海事件中明白了应该如何摆正主子和奴才之间的关系。李莲英不仅学会了揣摩主子的脾气和爱好,千方百计地讨主子欢喜,还能时时处处谨慎小心。墓志铭中说他“事上以敬,事下以宽,如是有年,未尝稍懈。”也就是对主子恭敬,对下属宽厚,多少年来不敢松懈。这也算是李莲英成功的秘诀吧。


易中天曾说过“但凡小时候老实的孩子,长大后都没出息”,你怎么看?
因此,中国 历史 上不乏有成就,有名望的大家层出不穷,为中华文明谱写了光辉灿烂的篇章。这其中大多都是出身于老实孩子,记得少时读过一篇《铁棒磨成针》的故事,讲的是李白少时俏皮贪玩,不太老实。经过老婆婆的启发,开始收敛,脚踏实地,老老实实的发奋读书,后来成了大诗人。做人还是老实为好,从小老实,大了不会做...

关于坚持的事例中国的古代
一、《 凿壁偷光》汉朝元帝时的匡衡,从小喜好读书。可是家里很穷,连饭都吃不饱,哪有钱上学读书呢?他只好白天干活,晚上自己学习。家里没有钱买灯油,怎么办呢?匡衡没有向困难屈服,想出了一个办法:在墙壁上凿了个小洞,借邻居家照射过来的微弱灯光看书学习。他勤奋刻苦,学到了许多知识,...

昔日子戚访伯牙的后半句是什么 完整的出处是什么
怎奈我家贫穷无计奈何!清早起开柴扉乌鸦叫过——叫过来飞过去却是为何?将身儿来至在草堂内坐,桂英...老汉幼年间,听说打架如同小孩子穿新鞋过新年的一般!如今老了,打不动了!打不动了哇!呵呵呵!大教师

求《恰同学少年》里的经典台词
结果小病拖成大病,大病最后拖到……好多人一辈子,连医院的门朝哪边开都不知道,连大夫长得什么样子他都没有见过。陶:是啊,谁让中国还这么贫穷,这么落后呢?毛:不,这一切都太不合理,这一切都必须改变。我相信,总有一天我要让所有的中国人,不管是男的,女的,城里的,乡里的,有钱的,...

歇后语大全及答案
蒙古大汗:忽必烈:被打至屁股开花(忽=屁股;烈=裂)吞金灭宋(金=借喻买菜的钱;宋=餸=菜)放下担子聊天:歇后语 容易 牛角上挂把草:捎带不费力 火烧灯草: 一点就燃 沙土地里的萝卜: 一带就来 床头上拾钱:不用弯腰 两个小孩子抬一根野雉翎:压不着 秃子当和尚:不费手续 卖肉的切...

北宋才子黄庭坚:一生爱情官运坎坷,是性格使然还是环境作梗?
谁想小孩儿对答如流。舅舅又从书架上抽出一本古书接着考,不想小孩儿不但能背出原文,居然还阐述了独到的见解。这让舅舅大喜过望,原来天才就在自己家里啊! 7岁时,大多数男孩儿还在玩泥巴,黄庭坚只用一首小诗就将神童名号一炮打响。 哎哟哟,7岁小孩儿就能看透人间,又是“名利客”又是“机关用尽”,太吓人了吧...

郭德纲《解学士》台词
“这么大孩子能做诗,好,你说说!” 小孩儿张嘴就来: “春雨贵如油, 下得满街流, 跌倒解学士, 笑煞一群牛。” “这孩子骂咱们大伙儿哪!”“这是谁家的孩子?”“咱们后花园对过豆腐坊老解家的。”“走,找他们家大人去!” 揪着这孩子到了豆腐坊。“老解,你们这孩子骂人。” 老解出来一瞧,丞相府的,...

难忘的关东往事
沈阳是东北重工业城市,又是省会,经济发达,有大都市气派,和济南相比悬殊可太大了。怪不得人穷奔东北,东北真是一个富庶的地方,能救穷人命的地方。在沈阳...贫穷就落后,落后就愚昧,我在东北可是见了世面,长了见识。我们初到东北时,看到人们都穿得很好,青壮年身上穿的是制服,大人小孩都穿着球鞋,人人都有雨衣。

古代的通房丫头,为何相貌都如此俊俏?
通房丫鬟不是妾侍,所以最重要的能力是服务好主人,样貌之类的反倒不那么重要,当然长得清秀一些还是更好的,可以赏心悦目。这些购买来的成年女奴一般是服侍公子少爷之类的人,年龄一般不会太大,只要平时好好打扮,项目少看起来都不会太差。从小养起的家奴是各大世家最喜欢的,做事小心谨慎,忠诚度更高...

我的妈妈作文
而我的妈妈呢,从不抱怨,好像就觉得她操劳一切都是应该的,别人都是劝妈妈跟爸爸离婚的,可妈妈却说她不苦,舍不得我们的孩子,而我妈妈就是听我外公的话...雨下得太大了,妈妈边开着电动车边对我说:“小婷,别急,妈妈保证让你不迟到。” 妈妈骑了十几分钟的车,终于到了学校,妈妈又把我送到了教室门口,此时...

奈曼旗19358121707: 请问李莲英有哪些人生经历呢?
海炎复方: 精通服务之道的大太监李莲英(18481911)是清朝著名的宦官,自9岁入宫到61岁离宫,凡52年,几乎伴随了慈禧的一生,参与了辛酉政变、戊戌政变等与慈禧有关的许多重大政治事件

奈曼旗19358121707: 晚清三大太监是谁 -
海炎复方: 清代厚黑第一阉——李莲英 李莲英从咸丰六年(1856)到光绪三十四年(1908)出宫,在清宫长达五十二年.是慈禧太后最宠爱的贴自太监,也是清代品位最高、权势最大、财富最多、任职时间最长的一位大宦官.他对主子的奴才嘴脸,和对同类的凶狠残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他狐假虎威,有恃无恐,置诸侯于脑后,视军机大臣为等闲,;朝中大员及外省督抚,无不对其巴结奉承,仰其鼻息.举凡国政朝纲、清廷要务,无不与闻,无不参预

奈曼旗19358121707: 李莲英是哪里人? -
海炎复方: 李连英生于道光二十八年十月十七日.他的父亲是直隶(今河北省)河间府大城县李家村的一个贫苦农民,有五个儿子,李连英则是其中的老二.在李连英幼年时,由于生活所迫,举家迁往京师,开了一家熟皮作坊维持生计.后来李连英出名后...

奈曼旗19358121707: 清朝大太监李莲英到底是不是太监?阉割了没有? -
海炎复方: 是太监 一个假太监要混进宫中谈何容易!净身到宫里当差,是当时人的一条生计.净身后要经过三勘六验,不要说未净过身,就是净身不彻底也是进不了宫的.在李莲英的家乡河间府,走这条路的人不在少数,因此也专门有一些药方可以让人在...

奈曼旗19358121707: 正方:兔子不吃窝边草;反方:肥水不流外人田,辩论赛资料. -
海炎复方: 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意思是“好处不能让给外人”.表示这个意思还有“肥水不落外人田” “肥水不流别人田” “肥水不浇别人田” “肥水不流外人家”等说法.但一般不说“肥水不留外人田”.流,是末到别人田地,(肥水)流到了别人田...

奈曼旗19358121707: 从历史中,你能否举出一个奴才的事例来? -
海炎复方: 李莲英,清朝第一大宦官.慈禧太后爱看京戏,常赏赐艺人一点东西.一次她看完著名演员杨小楼的戏后,把他召到眼前,指着满桌子的糕点说:“这一些赐给你,带回去吧!” 杨小楼叩头谢恩,他不想要糕点,便壮着胆子说:“叩谢老佛爷,这些贵重之物,奴才不敢领,请……另外恩赐点……” “要什么?”慈禧心情不错,并未发怒.杨小楼又叩头说:“老佛爷洪福齐天,不知可否赐个'字'给奴才.”慈禧听了,一时高兴,便让太监捧来笔墨纸砚.慈禧举笔一挥,就写了一个“福”字.

奈曼旗19358121707: 李连英是是哪个朝代的太监 -
海炎复方: 是清朝的

奈曼旗19358121707: 清朝慈禧时期,原名李金喜被称作“小李子”的总管太监的是哪一位? -
海炎复方: 清末大太监李莲英(1848年11月12日--1911年3月4日)(又作:李连英),原名李进喜,慈禧太后赐名连英,俗作莲英.赭黄脸,高颧骨,两颊略长,肿眼泡,大鼻子,厚嘴唇,长下巴. 李莲英是清王朝慈禧时期的总管太监,陪伴慈禧太后近五十三年.是清末最有权势的宦官.亦是第一个叫慈禧太后为"老佛爷"的人. 咸丰五年净身为太监,翌年入宫.同治六年,受封二总管.宣统元年61岁时,为慈禧守孝百日后,隐退,宣统三年,亡,时年64岁.

奈曼旗19358121707: 一部电影描述小太监成长为大太监 -
海炎复方: 《大太监李莲英》是由田壮壮执导,姜文、刘晓庆、徐帆主演的宫廷剧情电影,于1991年4月12日上映.该片主要讲述了清朝大太监李莲英一生在宫中的经历的故事

奈曼旗19358121707: 李连英是那个朝代人物 -
海炎复方: 清末大太监李莲英(又作:李连英),原名李进喜,慈禧太后赐名连英,俗作莲英.是清王朝慈禧时期的总管太监,被人们呼为“九千岁”,是清末最有权势的宦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