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瓜儿有儿化音吗

作者&投稿:黎乐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傻瓜儿有没有儿化音~

没有儿化音!

中原至北方等多地方言中有许多词汇的字音韵母因卷舌动作而发生音变现象,这种现象就叫做儿化。儿化的韵母就叫“儿化韵”,其标志是在韵母后面加上r。儿化后的字音仍是一个音节,但带儿化韵的音了一般由两个汉字来书写,如芋儿(yùr)、老头儿(lǎotóur)等。儿化音的代表当属北京话,其次则是天津话、开封话。

介绍
儿化是否使韵母产生了音变,取决于韵母的最末一个音素发音动作是否与卷舌动作发生冲突(即前一个动作是否妨碍了后一个动作的发生),若两者发生冲突,妨碍了卷舌动作,儿化时韵母发音就必须有所改变。
北京等地方言中除er韵、ê韵外,其它韵母均可儿化。有些不同的韵母经过儿化之后,发音变得相同了,故归纳起来普通话39个韵母中只有26个儿化韵。
儿化音主要分布在华中至华北少数官话地区,其中常用语儿化音最多的为北京,北京话对于儿化韵尾的现象极具代表性,其次用量多的则是搭边儿的天津和中原的开封,儿化音韵尾规律多成一致性,读法上也基本相同。

特性
儿化音是北方话特有的现象,它不存在于南方方言中。
首先,我们要明白什么叫“儿化音”,以及“儿化”跟“儿字”的区别,儿化音是卷舌音带来的音变,它最明显的特征是原本两个音节的两个字,儿化后变成另一个不同于前两个音节的新音节,即改变了原本的读音。而儿字音,则是在词句中“儿”字的正式读音er,并不改变前面字的原本读音。
举个例子:比方说普通话里的“孩儿”二字,如果这里的“儿”充当儿化音,那么这词读作har,如果是当“儿”字本身使用呢,我们经常听到“父亲,孩儿知错了”类似这样的电视台词,这里的孩儿是清楚读作两个音节haier的。
那么区分是否是儿化音就显得简单明了了。我们得了解不少r音来源于中古汉语中的n。如日本(ri ben)在日语中是(nihon),在吴语台州话中,读作(ni ben)。忍者(ren zhe)在日语中和台州话中的读音都是(nin ja)。比较常见的有:昨天:昨日儿(zo ni'n);明天:天儿亮(ti'n liang);后天:后日儿(he ni'n)。日字本读做ni,却在上述短语中读作(ni‘n)。
因此,认为在台州话中的儿化音也是以n音结尾的。这个结论是错误的。它违背了儿化音本身的定义:字音韵母的最末一个音素发音动作与卷舌动作发生冲突(即前一个动作妨碍了后一个动作的发生),两者发生冲突,妨碍了卷舌动作,儿化时韵母发音就改变了原本的读音。吴语是平舌音语言,没有卷舌音,不存在卷舌动作,那么也就不存在“与卷舌音发生冲突”导致的音变现象。所以吴语中做结尾的n音不是儿化音,而是“儿”字正式念出来的本音。

功能
在普通话中,儿化具有区别词义、区分词性的功能,如“顶”作动词,“顶儿”作名词;“一点”是名词指时间,“一点儿”作量词,是“少量、少许”的意思。在具有区别词义和辨别词性作用的语境中,该儿化处理的地方一定要儿化,否则就会产生歧义。但在广播语言中尤其是政治类、科学类、学术类的节目中,对语言的严谨程度要求较高,要尽量少用儿化;在书面语言或比较正式的语言环境中也不宜多用儿化。
还有一类儿化是表示喜爱、亲切的感情色彩。如:脸蛋儿、花儿、小孩儿、电影儿。
表示少、小、轻等状态和性质,也常常用到儿化。如:米粒儿、门缝儿、蛋黄儿。

分类
在实际的儿化韵认读中,儿化音与其前面的音节是连在一起发音的,不宜分解开来读(即不可把后面的“儿”字单独、清晰地读出)。但在诗歌散文 等抒情类文体中,有时为了押韵的需要,可单独发儿化韵的音,如“树叶儿,月牙儿”。
1.以a、o、ê、e、u(包括ao、eao中的o)作韵尾的韵母作儿化处理时,其读音变化不太大,卷舌动作与其本身的发音冲突不大,所以儿化时直接带上卷舌音色彩即可。其中,e的舌位稍稍后移一点,a的舌位略微升高一点即可。如:
a→ar:哪儿nǎr 手把儿shǒubàr
ia→iar:叶芽儿yièyár 钱夹儿qiánjiár
ua→uar:画儿huàr 浪花儿lànghuār
o→or:粉末儿fěnmòr 竹膜儿zhúmór
uo→ror:眼窝儿yǎnwōr 大伙儿dàhuǒr
e→er:小盒儿xiǎohér 硬壳儿yìngkér
ue→uer:主角儿zhǔjuér 木橛儿mùjuér
ie→ier:石阶儿shíjiēr 字帖儿zìtiěr
u→ur:泪珠儿lèizhūr 离谱儿lípǔr
ao→aor:小道儿xiǎodàor 荷包儿hébāor
ou→our:老头儿lǎotóur 路口儿lùkǒur
iao→iaor:小调儿xiǎodiàor 嘴角儿zuǐjiǎor
iou→iour:小球儿xiǎoqiúr 顶牛儿dǐngniúr
2.韵尾音素以i、ü为主要元音的韵母作儿化处理时,因i、ü开口度较小,舌高点靠前,i、ü此时又是韵腹不能丢去,故与卷动作有冲突。处理的方法是先增加一个舌面、央、中、中圆唇元音,再在此基础上卷舌。如:
i→ier:锅底儿guōdǐr 柳丝儿liǔsīr 玩意儿wányìr
ü→üer:ih 小曲儿xiǎoqǔr 毛驴儿máolǘr 有趣儿yǒuqǔr
3.韵尾音素为I的韵母作儿化处理时,因I的发动作与卷舌有所冲突,儿化时韵尾I丢失,在主要元音的基础上卷舌。舌位在有的主要元音,由于受卷舌动作的影响,舌位向央、中方向后移。如:
ai→ar大牌儿dàpáir 窗台儿chuāngtáir
ei→er:同辈儿tóngbèir 宝贝儿bǎobèir
uai→uar:糖块儿tángkuàir 一块儿yīkuàir
uei→uer:口味儿kǒuwèir 一对儿yīduìr
4.韵尾音素为n的韵母作儿化处理时,因为n的发音妨碍了卷舌动作,所以儿化的韵尾n音要丢失,在主要元音基础上卷舌。原来舌位在前的主要元音,儿化后其音的舌位向央、中方向后移,主要元音妨碍卷舌的i、ü时,要增加一个舌面、央、中、不圆唇元音,再在此基础上卷舌。如:
an→ar:顶班儿dǐngbānr 传单儿chuándānr
en→er:亏本儿kuīběnr 命极儿mìnggēnr
ian→iar:鸡眼儿jīyǎnr 路边儿lùbiānr
in→iar:用劲儿yòngjìnr 手印儿shǒuyìnr
uan→uar:好玩儿hǎowánr 拐弯儿guǎiwānr
uen→uer:皱纹儿zhòuwénr 开春儿kāichūnr
üan→üar:圆圈儿yuǎnquānr 手绢儿shǒujuànr
ün→üer:合群儿héqúnr 花裙儿huāqúnr
5.以舌尖前元音-I或舌尖后元音-I作韵尾的韵母作儿化处理时,因其发音的开口度小,且舌尖已接近齿背或前硬腭,已妨碍了卷舌动作,故儿化时应将其变为舌面、央、中、不圆唇元音,再在此基础上进行卷舌。如:
-i→er:找刺儿zhǎocìr 柳丝儿liǔsīr
-i→er:树枝儿shùzhīr 找事儿zhǎoshìr
6.以ng为韵尾音素的韵母作儿化处理时,ng的发音部位在后(并不妨碍卷舌动作),但由于ng是鼻音,发音时口腔中没有气流通过,所以卷舌时就不能形成卷舌特点。故作儿化处理时要将ng音完全丢失,再在主要元音的基础上卷舌。若主要元音妨碍了卷舌动作的话,就增加一个鼻化的舌面、央、中、不圆唇元音,再在此基础上卷舌。如:
ang→?r:茶缸儿chágāngr 药方儿yàofāngr
iang
i?r:小羊儿xiǎoyángr 菜秧儿càiyāngr
uang→u?r:竹筐儿zhúkuāngr 门窗儿ménchuāngr
eng→(e上面小波浪)r:跳绳儿tiàoshéngr 竹凳儿zhúdèngr
裤缝儿kùfèngr
ong→(u上面小波浪)r:小洞儿xiǎodòngr 抽空儿chōukòngr
酒盅儿jiǔzhōngr
iong→ü(e上面小波浪)r:小熊儿xiǎoxióngr

傻瓜没有儿化音!

儿化音是怎么回事儿?

儿化音不属于普通话,只是北方的一种特有的构词方式,基本都是在词根使用,

词根音的韵母因卷舌发生音变,叫做儿化。儿化的韵母就叫“儿化韵”。儿化音有变声、变韵、变调的变音的特征。

儿化音可以改变词义的,如头和头儿,一个指的是头部。一个是领头的,领导的意思。但是在具有区别词义和辨别词性作用的语境中,该儿化处理的地方一定要儿化,否则就会产生歧义,特别是在口语应用中非常灵活。

但正式场合需要语言严肃、严谨时,要尽量少用儿化;在书面语言等固态化语言环境中也不宜多用儿化。






有一种水果 四川话读做 植瓜儿←儿化音普通话叫什么?
那东西叫荸荠,四川话都zi gu'er,第一个字都2声。

大瓜是什么意思?
3、当说一个人是“(cei三声)瓜”时,是指这个人的容貌难看,与“歪瓜裂枣”意思相近。在北京话中,“瓜”字通常带有贬义。北京话,通常称为“京片子”,是一种主要分布在北京的汉语方言,属于官话中的北京官话。北京话中儿化音较多,且包含一些独特的词汇。尽管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但北京...

读一读再照样子写几个花瓣儿花骨朵儿小鱼儿瓜大?
这些词是儿化音:撒欢儿、蒜瓣儿、加塞儿、遛弯儿、赶趟儿、露馅儿、一会儿

普通话考试中儿化音发音
而 "uɑr" 的儿化音,如 "nǎoɡuār" 变为 "nǎoɡuār","脑袋瓜"形象生动;"luòkuǎnr" 则带上了"落款"的庄重。轻声词的魅力 “瓜子儿”(ɡuāzǐr),小巧的音节里藏着生活的闲适;“记事儿”(jìshìr)轻声一转,变得亲切而温馨。“模特儿”(mótèr)与“模特”的差别,...

儿化音是哪里的方言 儿化音是什么地方的方言
铅笔头儿,不能说铅笔头。大人和小孩,小孩的身体几乎各个部位都可以带儿化音。小手儿、小脑袋瓜儿、小脚巴丫儿。但是大人,大手儿,那能成吗?那成接大手、大便了。大脑袋瓜儿,也不成。大人身上的东西一般来讲,都不带儿化音;小孩儿的,带儿化音。大的和小的有这么一个区别。小糖球儿,不能...

儿化音绕口令是什么?
普通话中有许多词汇的字音韵母因卷舌动作而发生音变现象,这种现象就叫做儿化。儿化了的韵母就叫“儿化韵”,其标志是在韵母后面加上r。儿化后的字音仍是一个音节,但带儿化韵的音了一般由两个汉字来书写,如芋儿(yùr)、老头儿(lǎotóur)等。儿化是否使韵母产生了音变,取决于韵母的最末一个音素...

普通话考试专用字词表
儿化音 人影儿、刀把儿、口哨儿、小丑儿、小瓮儿、火星儿、加油儿、加塞儿、面条儿、叫好儿、号码儿、打杂儿、打盹儿、打嗝儿、记事儿、后跟儿、在这儿、在哪儿、瓜子儿、坎肩儿、抓阄儿、没词儿、没准儿、没谱儿、邮戳儿、针鼻儿、饭盒儿、顶牛儿、冒尖儿、挑刺儿、绕远儿、绝着儿、胖墩儿、...

儿化音中的儿字用读出来吗?
可单独发儿化韵的音。儿化音在北方话中比较常见,在南方方言中较少。因此,南方方言中一般会单独发儿化韵的音。儿化音,如同子变韵、D变韵一样,作为一种词根单字本音的派生音,属于包括变声、变韵、变调的变音的一种方法。很多方言体现了韵母的改变,但也有一些方言同时有声母和声调的变化。

普通话儿化音怎么读 怎么读普通话儿化音
6、以单韵ü或省略后以ü为韵尾的韵母(ün),一律ü→ üe,再卷舌。例如:小女儿、有趣儿、毛驴儿、小鱼儿、小曲儿、花裙儿。7、儿化音:普通话中有许多词汇的字音韵母因卷舌动作而发生音变现象,这种现象就叫做儿化。儿化了的韵母就叫“儿化韵”,其标志是在韵母后面加上r。儿化后的字音仍是一...

需要一些关于儿化音的绕口令 简单一点的 谢谢
小杂货摊儿 我们那儿有个王小三儿,在门口儿摆着一个小杂货摊儿,卖的是酱油、火柴和烟卷儿、草纸、还有关 东烟儿,红糖、白糖、花椒、大料瓣儿,鸡子儿、挂面、酱、醋和油盐,冰糖葫芦一串儿又一串儿,花生、瓜子儿还有酸杏干儿。王小三儿,不识字儿,算账、记 账,他净闹稀罕事儿,街坊买了...

管城回族区19686909303: 本人在西安,想深造四川话 -
苗乐费舒: 四川方言精辟的总结 与普通话中声母的区别 ■大部分地区所使用的四川话没有平舌和翘舌之分,基本上把普通话中翘舌音念为平舌音,比如:"智商"普通话为[zhìshāng],四川话为[zǐsāng] 注2 (音同“字桑”);"超市"普通话为[chāoshì]...

管城回族区19686909303: 情侣之间叫什么好 -
苗乐费舒: 1、直接喊名字恋爱后,恋人间最常用的称呼就是直接喊名字,如果名字是三个字,常常会把姓隐去.这种称呼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总觉得缺少一点情趣,有点太老套了.你想啊!所有知道你名字的人都这样喊,所以如果恋人之间也这样喊,...

管城回族区19686909303: 我需要一些韩语的口头语 专业人士进~ -
苗乐费舒: 韩语后面跟着的就是中文标记的发音,括号里面是直译,- 号表示前后俩字要快速连读,类似读儿化音,比如呵-依,其实是拼音hi(不是英语嗨).因为汉语没有这样的发音所以不好标记 傻瓜 敬语:(..这个一般敬语里面不会说) 非敬语:...

管城回族区19686909303: 两个字带儿化音的昵称 -
苗乐费舒: 傻叉儿,菜鸟儿,白痴儿 ,脑瘫儿,神经儿

管城回族区19686909303: 名儿、婴儿、女儿、盖儿、事儿、傻儿这几个词哪个是读儿化音 -
苗乐费舒: 名儿、盖儿、事儿、傻儿

管城回族区19686909303: 叫什么称呼最甜蜜,最好听,最幸福呢?
苗乐费舒: 宝, 猪猪, 娃娃, 妞儿, 美妞儿, 宝贝, 傻瓜, 还有他的姓的叠音词也行(例如:他姓范,就叫饭饭!哈哈!好不?) 名字加儿化音(例如:枫儿)! 这些都很好喔~~~

管城回族区19686909303: 为什么叫白痴叫十三点?这十三点是什么意思? -
苗乐费舒: “十三点”原是上海市井俚语. “十三点”初指“敲乱钟”,古时的时钟每整点报时一次,例如四时,钟摆便会敲响四下,五点敲响五下,至多敲十二点下,但出问题的钟竟然敲出了十三响,粤语说是“癫癫地”!指人的话就相当于上海话的白痴,笨蛋,傻瓜的意思.

管城回族区19686909303: 瓜娃子:是什么意思? -
苗乐费舒: 意思是指骂人傻瓜,或对亲近之人的戏称(多用长辈对晚辈或者情侣之间). 读音:guā wá zi 解析:"瓜娃子"通常是四川地区范围内,人们一种常说的口头禅之一,贬大于褒.同时,在四川话里,瓜也可以做形容词,相当于“傻”,“笨”. ...

管城回族区19686909303: 四川话 哈板儿到底有什么意思 -
苗乐费舒: 这是正宗的泸州话!haber.!就是傻瓜的意思

管城回族区19686909303: 13点是什么意思 -
苗乐费舒: “十三点”这个俗语,词义等同于痴头怪脑,愚昧无知. 是沪语中使用率最高的词之一,用以形容那些傻里傻气或言行不合常理的人,有时也用来作为取笑、嗔怪或不伤感情的骂人话.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