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为什么不将江山传给自己的四儿子朱棣而硬要传给自己的孙子?

作者&投稿:少温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朱棣为何要将江山传给朱高炽?~

众所周知,朱棣勇猛心狠,即位以来对于国家管理方面功劳不小。朱棣在位时,政治上改革机构,设置内阁制度;对外收复安南,在东北设奴儿干都司,在西北置哈密卫,在西南置大古刺、底马撒、底兀刺等宣慰司,设立贵州承宣布政使司,这一举动巩固了南北边防,维护了中国版图的完整。并且多次派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外友好往来;命人完善了《永乐大典》,疏浚大运河。
1421年迁都北京。对强化明朝北方的统治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他统治的期间,明朝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文治武功都有了进一步提升,史称永乐盛世。一个国家最重要的除了统治就是立太子之事。但是对于立太子的事,当时却让朱棣很为难。朱棣的儿子不多,当时成年的就三位,而且都是徐皇后所生,老大叫朱高炽,老二朱高煦,老三朱高燧。在固有的传统里,长子为太子是大势所趋的。
为什么朱棣会如此纠结呢?他的大儿子朱高炽心地善良,当时朱元璋就说他有君人之识。但是他的外在形象不好,身体肥胖,走路都需要人搀扶。二儿子朱高煦身高七尺,长得也俊俏,骑术精湛,并且出生时身上便有龙形状的胎记。所以从出生时,就有人说他一定是未来的储君。可是他排行老二,性格轻佻浮躁。所以朱棣纠结到底哪个比较适合做太子呢?
在选太子的时候,朱棣左右为难,有一次,他把他的心腹解缙叫来,想听听大臣的意见。解缙这人少年得志,性情直率非常能干。在讨论储君这件事时,他的态度更倾向于大皇子,他认为:皇长子仁义孝顺,天下归心。接着他又叩头说:好圣孙。这句话当时戳到了朱棣的心窝子,他的意思是圣孙是朱高炽的儿子朱瞻基。他自己就是造侄儿的反登的基,于是朱棣有所思的点点头,决定立皇长子为太子。
解缙的直言不讳,他说的也是事实,没有僭越。但是这话传到朱高煦耳朵里以后,对他恨之入骨,后来他也是因此丢掉的性命。其实替朱高炽说话的不止解缙一人,朱棣还问了北平按察司尹昌隆的意见,他也是叩头之后留下一句:“长嫡承统,万事常经。”尹昌隆的意思大概就是,长子嫡孙继承皇位是自古的传统,传统是强大的,你要破除传统必须有一些可以说服人的理由,或者是长子做得不够好,你觉得二皇子比大皇子出色,但是他认为这种出色,还不到可以为此破除传统的程度。毕竟,皇储不是选拔带兵。
所以朱棣综合考虑之后,在永乐二年四月,朱棣册立朱高炽为皇太子,朱高煦为汉王,朱高燧为赵王。

朱棣登基之后,根据嫡长子继承制,立朱高炽为太子。虽然立了朱高炽为太子,但是,从朱棣心里朱高炽并非他心中最佳人选。

当时朱元璋已经分封了诸王,而且皇二、三、四子分别被封为了秦、晋、燕王,三人的封地都是边境重镇,而且手握重兵,一但由于争储而出现内讧,后果将非常严重。因此朱元璋只得将朱标的次子朱允炆立为皇太孙。
朱允炆从小生活在深宫之中,在知识分子中间长大,知识渊博,而且以德服人但他性格仁和,心太软。在太子朱标卧病在床时,他也恪尽孝道,在病床前尽心服侍,这份孝心感动了朱元璋。


朱元璋不愿立皇太孙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朱允炆像他的父亲一样,过于柔弱,过于仁慈,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太严重,恐怕日后会吃大亏。但此时出于形势的考虑,朱元璋不得不立朱允炆为皇太孙。


建文帝即位后,对洪武时期的政治进行改革,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措施就是削藩,当时的藩王多是朱允炆的叔叔,而且手中都握有兵权,他们在自己的番地为非作歹,有的甚至准备造反。燕王朱棣就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位,当时朱元璋的前三个儿子都已经亡故,朱棣成为了皇子中的最长者,而且随着朱棣在对蒙古作战的过程中不断壮大,他已经成为了皇权最大的威胁。


经过多次权衡,朱元璋决定立16岁的朱允炆为皇太孙,只有嫡长子继承皇位,大家才拥护,然而朱棣不是马皇后的亲儿子。这个理由让朱棣十分窝火,十分不服气,却也因此错失帝位。



当时朱元璋已经分封了诸王,而且皇二、三、四子分别被封为了秦、晋、燕王,三人的封地都是边境重镇,而且手握重兵,一但由于争储而出现内讧,后果将非常严重。因此朱元璋只得将朱标的次子朱允炆立为皇太孙。
朱允炆从小生活在深宫之中,在知识分子中间长大,知识渊博,而且以德服人但他性格仁和,心太软。在太子朱标卧病在床时,他也恪尽孝道,在病床前尽心服侍,这份孝心感动了朱元璋。


朱元璋不愿立皇太孙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朱允炆像他的父亲一样,过于柔弱,过于仁慈,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太严重,恐怕日后会吃大亏。但此时出于形势的考虑,朱元璋不得不立朱允炆为皇太孙。


建文帝即位后,对洪武时期的政治进行改革,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措施就是削藩,当时的藩王多是朱允炆的叔叔,而且手中都握有兵权,他们在自己的番地为非作歹,有的甚至准备造反。燕王朱棣就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位,当时朱元璋的前三个儿子都已经亡故,朱棣成为了皇子中的最长者,而且随着朱棣在对蒙古作战的过程中不断壮大,他已经成为了皇权最大的威胁。


经过多次权衡,朱元璋决定立16岁的朱允炆为皇太孙,只有嫡长子继承皇位,大家才拥护,然而朱棣不是马皇后的亲儿子。这个理由让朱棣十分窝火,十分不服气,却也因此错失帝位。



简单点说,有嫡立嫡,嫡长子是第一序位继承人,他的孙子是太子所生,所以在封建思想里,他就传给他的孙子了。

因为朱允文是朱元璋嫡长子的嫡长子,也就是嫡长孙

古代传位长幼有序,朱元璋传位给他孙子,因为是嫡长子的儿子,有说服力,也是古代的传统。


朱元璋能打下江山做皇帝,朱元璋打仗到底有多厉害?
因此,朱元璋比李世民更能吃苦。朱元璋的强大在于,他出生的起点不能和李世民相比,但他还是靠自己的才华打下了大明江山。和汉高祖刘邦相比,他是一介平民,他是白手起家做皇帝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饱受战乱、经济萧条、人口减少之苦。要想掌握朱元璋的国防,就必须从他的敌人陈友谅那里寻找答案。据史...

朱棣能够迁都北京,为什么朱元璋却不行?
第二将都城定在北京,有利于抵御外敌入侵,维护大明江山稳定和统治。第三朱元璋陵墓就在南京,而且距离皇城不远。他内心发虚,不敢在父亲坟墓前做皇帝。二、朱元璋理想都城不是北京,而是古长安朱棣做了朱元璋想做又没有做的事情,朱元璋作为大明开国皇帝,他也有过迁都念头,但他并不想将都城迁到北京,...

为什么说朱元璋得国最正?
之所以说朱元璋得国最正,主要原因有三:一、形式最正。汉族自古以来被认为是华夏正统,周边少数民族为地方蛮夷,因此,蒙古人灭宋统一天下,被汉家正统文化认为是文明沦陷,所以有崖山之后无中国一说。而朱元璋正经汉人出身,从蒙古人手中夺回了天下,这一取得天下的形式被认为是正统文明的拯救,其夺国的...

朱元璋是不是一个明君?
能力角度来说是的,道德角度来说不是。朱元璋起身平民,当了皇帝,能力毋庸置疑。后来杀功臣,也是因为看到了历史上各种教训(周勃,司马懿,石勒,侯景,杨玄感,史思明),知道功臣不杀则后代坐不稳江山。毕竟以前朱元璋和功臣们都是兄弟,朱标也只是他们的侄子,朱允炆就更是侄孙了。这些叔叔叔公们不...

朱元璋是暴君吗?他手下的将领怎么都活不长?
所以在短短的三年内,朱元璋就将当初随他一同打江山的剩余元老一一铲除。对此,史学界一向认为,这是因为朱元璋自知将不久于人世,所以加快了铲除功臣的步伐。但我的大胆猜想是:朱元璋如此疯狂杀人,是因为那些年他夜观天象,发现天宫有犯,唯有诛杀功臣方可防患未然。所以,我大胆假设,朱元璋晚年疯狂诛杀功臣,是因为他坚信...

朱元璋至少消灭了元军却能最终一统天下!
元朝之后,是朱元璋建立的明朝,被朱元璋推翻。好像是朱元璋灭了元朝的荣系。然而,博客作者刘继兴惊讶地发现,朱元璋的部门至少是元末消灭元朝的起义军之一。那么,为什么至少消灭了元军的朱粲元璋最终一统天下呢?朱元璋是怎么因为身价不高登上开国皇帝宝座的?网络图在群雄并起的那个年代,枪是草头之王...

朱元璋统治政策利大于弊
由于惧怕社会流动性带来的不安定,朱元璋反对商品经济,禁绝海外贸易,他想建立起一个保守、落后、封闭的小农社会,其经济生产和居住环境也由政府严格限定,人身也缺乏自由,不得改变自己的社会身份,不能自由空间流动,为此他设置了中国传统社会中最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将整个社会变成一个牢笼。在思想上,...

明太祖朱元璋的人物事件
朱元璋为了使江山永固,恢复了周代的分封制度,将自己的儿子分封到全国各地,并且统领军队,以北方的九个边塞藩王统兵最多,朱棣即为其一。由于藩王的权力过大,明太祖在世时,曾有言官上书,以晋八王之乱为例,指责太祖分封的隐患。但是明太祖没有表态。至太祖暮年,诸王的兵权日盛,尤以燕王朱棣、宁王朱权为最,皇太孙朱...

事实证明朱棣是一个优秀的皇帝 朱元璋为何没有传位给他
二、朱棣英武思政不可取。朱元璋手中的皇位并不是靠着世袭而来,而是他一步步打拼获得的。可虽说朱元璋文化水平不高,但是却能成大事,在他上位之后,即便自己文化程度低,而且就连圣旨都是白话文,但是老朱却认为想要坐稳江山必须要有水平,因此他一直非常重视教育,所以在选择继承者上,朱元璋本身并不...

朱元璋出自明教,为何当上君王后,却下令取缔只手遮天的明教?
因为知道明教在民间宣传会对自己现在的情况最初非常多的不利影响,所以朱元璋在当上君王后,就开始瓦解明教,来稳固自己的权利。每个人都害怕被挑衅,尤其是君王,讨厌被官员质疑,却害怕百姓质疑。因为君王的权利全来自于百姓,一个君王连民心都无法稳固的话,他也无法将江山治理稳固。瓦解明教最大的目的...

昌江黎族自治县19893587378: 朱元璋为什么没有把皇位传给儿子 -
敛亨威信: 首先,封建王朝实行的是"嫡长制",皇帝老子死了,一般规律是由长子、长孙继承皇位,这是历朝历代的传统,朱元璋也没办法改变.朱元璋为他百年之后,谁能继承皇位问题,曾多次征求大臣们的意见,大臣们众口一词:推举朱允炆.因为...

昌江黎族自治县19893587378: 明太祖朱元璋为什么把皇位传给他的孙子,不传皇位给他的儿子?
敛亨威信: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皇太子朱标病逝,明太祖不得不重新考虑皇位的继承问题.在此期间,他曾想到了皇四子朱棣,因为朱棣又许多地方都与自己非常相似,但向群臣咨询的时候,大臣刘三吾提出,如立皇四子,那么将皇二、三子立于何地?当时朱元璋已经分封了诸王,而且皇二、三、四子分别被封为了秦、晋、燕王,三人的封地都是边境重镇,而且手握重兵,一但由于争储而出现内讧,后果将非常严重.而若根据嫡长继承制度,应该将皇位传给太子的长子,也就是虞怀王朱雄英.但是雄英于洪武十五年(1383年)五月薨.因此太祖只得将朱标的次子朱允炆立为皇太孙.

昌江黎族自治县19893587378: 朱元璋为啥不传皇位给朱棣呢? -
敛亨威信: 朱棣是四皇子.皇位只能给太子,太子是朱元璋的长子,所以皇位是要给长子的,但是长子又英年早逝,所幸的是长子有儿子,所以,朱元璋就把皇位传给了长孙了,就是后来的建文帝.

昌江黎族自治县19893587378: 朱元璋为什么不传皇位给朱棣 -
敛亨威信: 虽然大明以武立国,但朱元璋在立国时期就对外宣称,不再扩大版图,事实上他在位的一系列政策都证明了他对于这点的坚持.他只想与邻国保持友好邦交,各不相范.算是比较保守和知足吧. 朱元璋也深知水能载舟变能覆舟的道理,他身边的...

昌江黎族自治县19893587378: 朱元璋为什么不传位朱棣而传位朱允文? -
敛亨威信: 1368年2月,洪武帝开始为王朝定下传统,即立朱允炆的父亲朱标为太子,因为朱标在名义上,也许事实上是他的嫡妻马皇后所生之子.洪武帝的目标是为皇位的合法继承树立一个正式的原则,希望以此杜绝将来在皇位继承问题上的纷争.朱标在许多方面都不像他的父亲:他是一个性情温和而有教养的人,但不很勇武.明太祖虽然对他的第四子朱棣的军事才能有很深的印象,但为了王朝的利益,他仍把朱标看作他恰当的继任人选.

昌江黎族自治县19893587378: 朱元璋为什么不传位给朱棣 -
敛亨威信: 那时候一般都是传给长子的,朱隶虽然兵强马壮,但也没什么意见,可问题是后来长子死了,到朱允炆即位.而朱隶是文帝的叔叔,觉得小皇帝比较好欺负,不成气候,觉以靖难之役为名,把皇帝给灭了.

昌江黎族自治县19893587378: 请问朱元璋为何未传位给儿子朱标或朱棣,而是传给了孙子朱允汶
敛亨威信: 朱标是嫡系太子,理论上是该立的,但朱标先于朱元璋过世,理论上就应该传位于嫡孙朱允炆,如果嫡系无人了,才能考虑朱元璋的其他儿子,无论怎么轮,朱棣继承王位的权利也是很靠后的. 另有一种说法,就是朱元璋非常喜欢他的儿子朱标...

昌江黎族自治县19893587378: 请问朱元璋为什么不让他的四儿子继位为什么让他的孙子当皇帝 -
敛亨威信: 朱允文是嫡长制的首选,太子朱标早丧,允文便被立为皇太孙.和他父亲一样都是仁厚之主,朱元璋意识到自己的统治过于暴厉严苛,于是也希望能够让允文即位....

昌江黎族自治县19893587378: 朱元璋为啥传位给孙子,不给儿子呀? -
敛亨威信: 朱元璋自己定下的规矩,长子继承制.朱元璋在世时,长子朱标已经死了,所以立朱标的长子朱允炆为皇长孙,并最终传位于他.

昌江黎族自治县19893587378: 朱元璋为什么把皇位传给长孙朱建文? -
敛亨威信: 太子死的很早,但朱元璋另有许多儿子,都封王封侯.这些儿子在朝廷中各树党派,另他很反感,如果朱元璋在太子死后立了另一个儿子做太子,不仅压不住其他党派,反而回造成朝廷内部争权,他大明的江山可能会就此四分五裂.如果立皇太孙,仍然是他朱元璋的嫡系,另外的诸侯们就无话可说了.另外皇太子为他打下大明江山立下很大功劳,而太子性和善,不与人争功的态度另朱元璋很欣赏,他觉得不应因他死的早而索性立别人.另外马皇后在这件事上也起了很大作用,她支持里皇太孙. 基于以上三点,可能促使朱元璋作出立嫡而不立长的决定.但他万万想不到朱允文继(也就是朱元璋的孙子)承了他父亲和善的秉性,最终还是压制不住燕王朱棣,最终被燕王所策划的朱氏内部政治斗争推翻,此是后话……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