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语文课本第23课《核舟记》的第一段的最后一句:“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怎样翻译?

作者&投稿:侨裘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八年级上册语文23课《核舟记》译文~

原文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身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者五,为窗者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者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魏子详瞩既毕,诧曰:嘻!技亦灵怪矣哉!庄、列所载,称惊犹鬼神者良多,然谁有游削于不寸之质,而须麋了然者?假有人焉,举我言以复于我,我必疑其诳。乃今亲睹之。繇斯以观,棘刺之端,未必不可为母猴也。嘻!技亦灵怪矣哉!


译文

明朝有个特别手巧的人名叫王叔远,能够用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房屋、器具、人物,以及鸟兽、树木、石头,没有不顺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情态。王叔远曾经赠送给我一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原来刻的是苏东坡坐船游览赤壁。

船从头到尾长大约八分多一点,高大约两粒黍子左右。中间高起并开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篛竹叶做成的船篷覆盖着它。旁边开着小窗,左右各有四扇,一共八扇。打开窗户来看,雕刻有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关上窗户,就看到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用石青涂在刻着字的凹处。

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并且有很多胡须的人是苏东坡,佛印在他的右边,鲁直在他的左边。苏东坡、黄鲁直一起看一幅书画横幅。苏东坡用右手拿着书画横幅的右端,用左手轻按鲁直的脊背。鲁直左手拿着横幅的末端,右手指着书画横幅,好像在说什么话。苏东坡露出右脚,黄鲁直露出左脚,各自略微侧着身子,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个膝盖,各自隐蔽在书画横幅下面的衣褶里面。佛印极像弥勒菩萨,敞开胸襟露出两乳,抬头仰望,神态表情和苏东坡、黄鲁直不相关联。佛印平放着右膝,弯曲着右臂支撑在船上,并竖起他的左膝,左臂挂着念珠靠着左膝,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船尾横放着一支船桨。船桨的左右两边各有一个船工。在右边的人梳着椎形的发髻,仰着脸,左手靠着一根横木,右手扳着右肢趾头,好像大声呼叫的样子。在左边的船工右手拿着蒲葵扇,左手摸着炉子,炉子上面有个壶,那个人的眼睛正看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那只船的背部稍微平坦,就在它的上面刻上了姓名,文字是“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字迹)细小得像蚊子脚,一勾一画清清楚楚,它的颜色是黑的。还刻着篆文图章一枚,文字是:“初平山人”,它的颜色是红的。

总计一条船上,刻有五个人;刻有窗户八扇;刻有箬竹叶做的船篷,刻有船桨,刻有炉子;刻有茶壶,刻有书画横幅,刻有念珠各一件;对联、题名和篆文,刻有文字共三十四个。可是计算它的长度,竟然不满一寸,原来是挑选桃核中又长又窄的雕刻成的。咦,技艺也真灵巧奇妙啊。

这句话得意思是:(他)曾经送给我一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刻的是苏轼乘船游赤壁(的情形)。

拓展资料
《核舟记》是明朝文学家魏学洢创作的一篇说明文。此文细致地描写了一件微雕工艺品——“核舟”的形象,其构思精巧,形象逼真,反映了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卓越成就,表达了作者对王叔远精湛技术的赞美,以及对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的高度赞扬。
全文语言生动平实、洗练,“核舟”的形象刻画得十分具体,其上的人物亦描绘得逼真而又生动,这些都无不体现了作者细腻的文笔
魏学洢(yī)(约1596—约1625),字子敬,号茅檐,明末嘉善(今属浙江省嘉兴市)人,明末天启年间著名的江南才子,是明代的文学家。他出生在浙江嘉兴的一户仕宦人家,父亲是一位名臣。他一生写过很多篇脍炙人口的文章,其中最有名的便是被清代人张潮收入《虞初新志》的《核舟记》,这篇文章还被收入到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的语文课本中,另外就是《茅薝集》八卷 。

他曾经赠送我一只用桃核雕成的小船,刻的原来是苏轼泛游赤壁。
尝指“曾经”;贻指“赠送”;“核舟一”是倒装句指“一核舟”。

明朝有个有特殊技艺的人叫王叔远,他能够用直径一寸的细小圆形木头,雕刻宫殿、杯、盘、碗、碟等生活用具,人物以及石头。没有一件不是依据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神情姿态。他曾经赠送我一只用桃核雕成的小船,刻的原来是苏轼泛游赤壁。
  船从头到尾大约有八分多长,大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中间高起而开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篛竹叶做成的船篷覆盖着它。船舱的两旁开有小窗户,左右各四扇,一共有八扇。打开窗子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关上窗子,就(看到)右边(窗门)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八个字,左边(窗门)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八个字,用石青涂在刻着字的凹处。
  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并且胡须浓密的人是苏东坡,佛印位于他的右边,黄鲁直位于他的左边。苏东坡和黄鲁直共同看着一幅书画长卷。苏东坡右手拿着画卷的右端,左手轻按鲁直的背上。鲁直左手拿着画卷的左端,右手指着画卷,好像在说什么话似的。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身子略微侧斜,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东坡的左膝,鲁直的右膝),都被隐蔽在手卷子下边的衣褶里。佛印极像佛教的弥勒菩萨,袒露胸脯,露出乳头,抬头仰望,神态表情和苏、黄二人不相类似。他卧倒右膝,弯曲着右臂支撑在船上,竖着他的左膝,左臂挂着一串念珠靠在左膝──念珠子可以一粒粒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船尾横放着一支船桨,船桨的左右两边各有一个撑船的人。位于右边的撑船的人,梳着椎形发髻,仰着面,左手靠着一根横木,右手扳着右脚趾头,好像大声呼叫的样子。位于左边的人右手拿着蒲葵扇,左手扶着火炉,火炉上有把茶壶,那个人眼光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的声音似的。
  那只船的船底稍平,就在船背上面刻上名字,文字是“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字迹)细得像蚊子脚,笔画清清楚楚,字的颜色是黑的。还刻着一枚篆字图章,文字是“初平山人”,字的颜色是红的。
  总计一条船上,刻有五个人;八扇窗;篛篷、船桨、炉子、茶壶、手卷、念珠各一件;对联、题名和图章上的篆字,刻的字共有三十四个。可是计算它的长度,还不满一寸。是挑选长而狭的桃核雕刻制的。咦!技艺也真灵巧奇妙啊!
字词解释
  1. 奇巧人:特殊技巧的人。奇,特殊。
  2. 王叔远:名毅,字叔远。明代民间微雕艺人。
  3. 径寸之木:直径一寸的木头。径,直径。
  4. 为:做,这里指雕刻。
  5. 器皿:指器具。盆,碗一类的东西。
  6.以至:甚至。
  7.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都能就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神情姿态。罔:无,没有。罔不:无不,都。因:顺着,就着。势:(木头的)样子。象:模拟。形:(物品的)形状。各:各自。具:具有。情态:神态。
  8. 尝:曾经。
  9. 贻:赠。
  10. 余:我。
  11. 盖大苏泛赤壁云:刻的是苏轼乘船游赤壁的故事。盖:表示推测的语气词。泛,泛舟,坐船游览。云:表示叙述结束。
  12. 约:大约。
  13. 有(yòu)奇(jī):多一点。有:通“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奇:零数。
  14. 高可二黍许:大约有二个黄米粒那样高。可,大约。黍:又叫黍子,去皮后叫黄米。一说,古代一百粒排列起来的长度是一尺,因此一个黍粒的长度是一分。许,上下。
  15. 中轩敞(chǎng)者为舱:中间高起开敞的部分是船舱。轩:高起。敞:敞开。为:是。
  16. 箬篷:用篛竹叶做成的船篷。篛的异形字是“箬”。
  17. 雕栏相望焉: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望:对着,面对着。
  18.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苏轼《后赤壁赋》里的文句。
  19.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苏轼《赤壁赋》里的文句。清:清凉。徐:缓缓地,慢慢地。兴:起。
  20. 石青糁(sǎn)之:用石青涂在刻着字的凹处。石青:一种青绿色颜料。糁:涂。
  21. 峨冠:戴着高高的帽子。
  22. 髯(rǎn):两腮的胡须。这里泛指长胡须。
  23.居:处在。
  24.佛印:人名,是个和尚,苏轼的朋友。
  25.鲁直:宋代诗人,书法家黄庭坚,字鲁直。他也是苏轼的朋友。
  26.执:拿着。
  27. 手卷:横幅的书画卷子。
  28. 卷端:指画卷的右端。
  29. 卷末:指画卷的左端。
  30. 如有所语:好像在说什么话似的。语,说话。
  31. 微侧:略微侧转(身子)。
  32. 其两膝相比者: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苏东坡的左膝和黄庭坚的右膝)。比,靠近。
  33. 各隐卷底衣褶中:都隐蔽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意思说,从衣褶上可以看出相并的两膝)。
  34. 绝类弥勒:极像佛教的弥勒菩萨。
  35. 矫首昂视:抬头仰望。矫,举。
  36. 不属(zhǔ):不相类似。
  37. 诎右膝:卧倒右膝。诎:通“屈”,弯曲。
  38. 念珠:信佛教的人念佛时用以计数的成串珠子。
  39.倚之:(左臂)靠在左膝上。
  40. 历历数也:清清楚楚地数出来。历历:分明可数的样子。
  41. 楫:船桨。
  42. 舟子:撑船的人,船夫。
  43. 椎髻:梳成椎形发髻,属于词类活用。
  44. 衡:通“横”,横着。
  45.攀:扳着。
  46.呼啸:大声呼叫。
  47. 其人视端容寂:那个人,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
  48. 若听茶声然:好像在听茶水开了没有的样子。若……然:相当于“好像……的样子”。
  49. 船背稍夷:船的背面稍平。背,这里指船底。夷,平。
  50. 天启壬戌:天启壬戌年,就是一六二二年。天启,明熹宗朱由校年号。
  51. 虞山王毅叔远甫:常熟人姓王名毅字叔的。虞山,现在江苏省常熟县西北,这里用来代替常熟。过去文人常常用自己家乡的名胜代替自己的籍贯。叔远甫就是“字叔远”的意思。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52. 了了:清清楚楚。
  53. 墨:黑。
  54. 篆章:篆字图章。
  55. 丹:朱红色。
  56. 为:刻有。
  57. 曾不盈寸:还不满一寸。曾,尚、还。盈,满。
  58. 简:挑选。同“拣”,挑选。
  59. 修狭:长而窄。
  60. 技亦灵怪矣哉:技艺也真奇妙啊!矣哉,相当于“了啊”,表示惊叹的语气词。
  61. 计:计,计算。

明有一个特殊的壮举,叫汪澍远,有一个直径为1英寸木雕刻房屋,器具,人物,以及鸟类,动物,树木,石头,也没有原来的样子沿着木的形状,来模拟那些东西,每个都有它自己的模态。王澍迄今已提交给了我一个桃核雕刻成的船,原来的雕刻苏东坡乘船游览赤壁。
船从从头到尾长约八分之一的,这么高约2小米的。中高开部分的船舱,船篷篛竹叶覆盖。打开一个小窗口的两侧旁边,和四个,总共八个。的角度来说,打开窗户,雕刻的图案四周栏杆相对。关上窗子,你可以看到右侧刻有“山高月,水落石出”,在左边刻有“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涂在刻有字的凹部。
弓坐3人,中间戴着一顶高帽子和胡子在他的右边,苏,尹鲁直在他的左边。苏,黄鲁直看的书法横幅。苏书法横幅的右端在你的右手,左手轻拍甪直背。鲁直左手拿着年底的旗帜,的右手指着画,横幅,仿佛在说什么。苏露出右脚,左脚黄鲁直露,每个微微侧身,两个膝盖靠近对方,每个藏在里面的画横幅下面的褶皱。阴,很喜欢弥勒佛,持开放的态度,露出两个乳房,抬头一看,举止表达和苏,黄鲁直不相关的延坪站,右腿膝盖弯曲右臂上的支持,并把他的左膝,左臂挂着念珠靠着左膝,念珠可以清楚地计数。
严峻的跨站桨的桨左右两侧各有一个船夫。仰着脸,左手对右手横杆的僵硬地的右腿脚尖似乎大声呼叫蒲葵扇船工右手在左手,左手的人一样的权利给了她一个圆锥状的发髻。感动炉子,炉子上面有一个锅,在火炉的人的眼睛看起来平静,仿佛在听茶熬不看。
坐船回略扁,上的名字刻有最重要的是,文字是“现代启示录西贡秋玉山汪医书远复刻(手写)小的像蚊子的脚,勾一画,很明显,它的颜色是黑色的。刻篆文印上的文字是:“早期水平隐士”,它的颜色是红色的。
总共船,刻有五人;刻有窗户八刻叶船篷,刻有船桨,刻有炉子,刻茶壶,刻有书法旗帜的念珠每一个刻有对联,标题篆文刻有文字的34。但要计算它的长度,甚至不满英寸的原始雕刻成挑洮河长而窄。嘿,工艺也很聪明的妙啊。

曾经送给我一个用果核雕成的小船,上面刻的大致是苏轼游赤壁的事情。尝:曾经。贻:赠送。核舟一:倒装句,一核舟。

他)曾经送给我一个用果核雕成的小船,刻的是苏东坡泛舟于赤壁之下。 尝贻:曾经送给 ...尝:曾经,贻:贝旁,和贵重物什有关,赠送的意思。

(王叔远)曾经送给我一个用果核雕刻成的小船,大概刻的是苏轼游赤壁


二年级语文上册23课生字组词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纸船和风筝的生字注音及组词 :折 zhé :折纸、 打折、 折扣、 折断 、骨折 、挫折 、曲折、 周折 、存折;纸 zhǐ:纸片、 纸币 、报纸 、纸张、 白纸、 草纸 、剪纸 、手纸 、镇纸 张 zhāng:张开 、张望、 开张 、夸张、 伸张 、张贴、 乖张、 紧张;祝 zhù:祝福...

语文书人教版第23课纸船和风筝中的飘啊飘啊飘啊飘有什么作用
语文书人教版第23课《纸船和风筝》中的飘啊飘啊飘啊飘作用是形象生动描绘出风筝在风中的状态。飘啊飘啊飘啊飘不但写出了风筝在风中飘动的过程、形象生动,也更接近口语,读起来有音韵美。

二年级上册语文出版社23课九色麓中的主要人物有谁
九 色 鹿的主要人物有:九色鹿、调达、国王。[语文S版第三册课文] 作者:鲁兵 23 九 色 鹿 在一片景色秀丽的山林里,有一头九色鹿。他身上的毛有九种颜色,美丽极了。一天,他正在河边散步。忽然,耳边传来“救命”的喊声。他跑过去,只见一个人正在河里挣扎,都快淹死了。九色鹿立即纵身跳进河中...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带刺的朋友》生字组词
三年级上册语文23课生字组词拼音如下:23课《带刺的朋友》:1、刺【c ì】:刺痛,讽刺,针刺。2、枣【zǎo】:红枣,囫囵吞枣,枣糕。3、颗【kē】: 颗粒。4、忽【hū】:忽然,疏忽,忽略。5、沟【gōu】:沟通,山沟,水沟。6、聪【cōng】:聪明,失聪,聪颖。7、偷【tóu】:小偷,偷盗...

二年级语文第23课最后一片树叶续写
跳呀!渐渐的都有些累了,不知不觉地睡在了树妈妈的脚下,就像蛇冬眠一样整整睡了一冬。春天快来了,天气暖和了,万物复苏了,树叶魔幻般地变成了肥料挤进了树妈妈的身体,一场春雨过后,树叶姐妹们又纷纷在树枝上顶出了嫩绿的小芽。光阴似箭,小芽们变成了大片大片的树叶给树叶妈妈遮阳。这时,...

二年级的语文上册全课程是什么?
二年级上册语文总共24课,分别是:第1课:小蝌蚪找妈妈。第2课:我是什么。第3课:植物妈妈有办法。第4课:曹冲称象。第5课:玲玲的画。第6课:一封信。第7课:妈妈睡了。第8课:古诗二首。第9课:黄山奇石。第10:课日月潭。第11课:葡萄沟。第12课:坐井观天。第13课:寒号鸟。第14课:...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课文有哪些?
第七单元:18课《古诗二首》,19课《雾在哪里》,20课《雪孩子》,《语文园地七》。第八单元:21课《狐假虎威》,22课《狐狸分奶酪》,23课《纸船和风筝》,24课《风娃娃》,《语文园地八》。人教版:人教版即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简称为人教版。小学到高中都有这个版本的教材。也是大多数学校...

五年级下册语文书课本第二十三课刷子李预习
23课刷子李 从咋可以看出刷子李的技艺高超?第二自然段,第三句话。 第三自然段。趁着给师傅点烟到水的机会,那目光搜索刷子李的全身既然连一个芝麻大小的粉点也没发现。--- 刷子李是个怎样的人?是一个技艺高超,充满自信的人 --- 这篇课文出自哪里?出自《俗世奇人》--- 课文中的比喻句你体会...

语文二年级下册第23课祖先的摇篮仿写第二小节
仿写句子是参照题干所提供的句式,另选一个或多个句式相同、内容与上下文衔接的句子。范文如下:我想——我们的祖先,可曾在这片草地上编麻花,造房子?可曾在小溪边喝透明的泉水,叉肥胖的鲤鱼。那时候,孩子们在这里玩游戏,砍柴吗?也在这里,逗小兔子,吃兽肉吗?我想——我们的祖先,可曾在这些...

三年级下册语文23课生字组词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海底世界生字注音组词如下:宁níng(宁静、宁日、安宁、鸡犬不宁);官guān(器官、五官、做官、一官半职);汪wāng(汪洋、汪汪、姓汪、一汪水);险xiǎn(探险、危险、保险、险阻);参shēn(人参、海参、洋参、党参);攻gōng(攻势、攻击、攻打、以守为攻);推tuī...

灌阳县15776337050: 初二语文课本第23课《核舟记》的第一段的最后一句:“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怎样翻译? -
倚览旨泰: (王叔远)曾经送给我一个用果核雕刻成的小船,大概刻的是苏轼游赤壁

灌阳县15776337050: 关于《核舟记》初二语文课本第23课《核舟记》中,作者描写两位舟子起到了什么作用?要求答案精简 -
倚览旨泰:[答案] 对于船尾上的两个船夫,作者的描写也笔力不减.“横卧一楫”,雕刻艺人刀法之妙,表现得淋漓尽致.“横卧一楫”就是说船桨停止划动,船在江中随波荡漾,此时方可进入泛舟江上,漫游赤壁的诗情画意之中.而两个船夫,其一“若啸...

灌阳县15776337050: 八年级上册语文23课《核舟记》译文 -
倚览旨泰: <核舟记>原文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

灌阳县15776337050: 人教版初二语文上册《核舟记》的分段 -
倚览旨泰: 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王绩《野望》 东皋薄暮望, 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

灌阳县15776337050: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核舟记第3题的答案 -
倚览旨泰:[答案] 苏轼和黄鲁直共同看着一幅画卷 船尾横放着一支桨 总计(在)这条船上,刻了五个人、八扇窗. 原来是挑选长而侠的桃核雕刻成的 以后最好把问题写上,这样更多人回答得到你的问题,因为不是所有人都看得到问题的,我只是我小孩刚好上初二才有

灌阳县15776337050: 核舟记课文第一段介绍雕刻品核舟的主题是"盖大苏泛赤壁云",课文哪些地方说明这 -
倚览旨泰: 头坐三人,水落石出 清风徐来,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苏东坡) 山高月小,水波不兴(赤壁赋里的句子) 楫左右舟子各一人(乘船游览) 呵呵

灌阳县15776337050: 初二课文核舟记的几个问题阅读第一段,回答:他用来雕刻的材料大小只有_____,雕刻的种类确有______,而且作品达到了_______的境界,因而作者称他... -
倚览旨泰:[答案] 径寸之木 5种 不知道诶 奇巧人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不知道) (——同上)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赤壁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后赤壁赋》 体现他的技艺高超吧. 第2,3,4段吧.

灌阳县15776337050: 在实验版八年级语文上中23课《核舟记》中有什么通假字?
倚览旨泰: 原来的书中认定它是通假字,通“拣”,挑选之意,但是在后来的教材修订中不再认为它是通假字.这样一来,《核舟记》中的通假字只有四个: 1、“有”通“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 2、“诎”通“屈”,弯曲. 3、“衡”通“横”. 4、“甫”通“甫”,男子美称,多附于字之后.

灌阳县15776337050: 核舟记是什么文 -
倚览旨泰: 《核舟记》是魏学洢(约1596~约1625)所写的说明文言文.出自清代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 .本文使用从中间到两头,先整体后局部,从正面到背面的空间顺序和总-分-总的叙述顺序介绍了“核舟”的形象,表现了作者对王叔远精湛技术的赞美和对民间艺术的赞扬.反映了我国古代雕刻艺术的伟大成就.作者用生动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核舟”上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景物的特点,赞美了刻舟者的精巧技艺也同时也高度赞扬了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因而被选入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3课课文,也被选入上海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本七年级第一学期第二十九课课文、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三课课文、鲁教版七年级上册二十七课课文.

灌阳县15776337050: 八年级上册语文,《核舟记》中第三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 - ---,作者主要采用了----的说明方法 -
倚览旨泰: 核舟记上的人,摹状貌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