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为什么把房玄龄称为元龄

作者&投稿:祝适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房玄龄为什么被称为一代贤相?~

李世民的成功也离不开自己的“子房”——房玄龄。
小时候便高瞻远瞩
房玄龄自幼就很聪明,他博览经史,工于草书隶书,善写文章,曾跟随父亲前往京城。当时天下安宁,大家都认为隋朝国运长久。房玄龄避开左右对父亲说:“隋朝皇帝本无功德,只会迷惑黎民,不作长远打算。他混淆嫡亲和庶出,让他们互相争夺,皇太子与诸王,又竞相奢侈,早晚会互相残杀。靠这些人国家将难以保全,现在天下虽然清平,但其灭亡却指日可待。”
房玄龄像房彦谦听后很吃惊,从此对他刮目相看。房玄龄18岁时,本周举荐他应进士考,及第后被授羽骑尉。吏部侍郎高孝基颇有知人之明,见到房玄龄后深加赞叹,对裴矩说:“我阅人无数,还未见过这样的郎君。他日必成大器,但恨我看不到他功成名就,位高凌云了。”
后来,房玄龄的父亲久病百余日,他尽心侍奉药膳饮食,总是和衣而睡。父亲去世后,他曾五天不吃不喝。后来房玄龄被任命为隰城县县尉。
帮助李世民夺取江山
李渊举义旗入关内后,秦王李世民率军向渭北拓地,房玄龄驱马前往军营。李世民一见房玄龄,如同旧友相逢,委任他为渭北道行军记室参军。房玄龄既遇知己,就竭尽全力,知无不言。每当讨伐贼寇时,众人都竞相搜求珍玩,惟独房玄龄先去网罗人才,送到秦王幕府。遇有猛将谋臣,房玄龄就暗中与他们结交,使他们能尽死力。
不久,太子李建成见秦王伟德功业比他更盛,产生猜忌。秦王曾到太子住所吃饭,中毒而归。秦王幕府人人震惊,但又无计可施。房玄龄对长孙无忌说:“现在怨仇已成,祸乱将发,天下人心无主,各怀异志,灾变一作,大乱必起。不但祸及幕府,还怕会倾覆国家,在此关头,怎能不再三深思呢!我有一计,不如准从周公诛杀兄弟的故事,就能对外抚宁天下,对内安定宗族社稷。古人曾说‘治理国家的人不能顾及小节’,说得就是这个道理。这比家国沦亡、身败名裂不是要好的多吗?”长孙无忌回答:“我也早有这种打算,一直没敢披露出来。您现在所说的,与我的想法深深相和。”长孙无忌于是入见秦王献策。李世民召来房玄龄对他说:“危险的征兆已呈现迹象,应该怎么办呢?”房玄龄回答说:“国家遭逢患难,古今没什么不同,不是英明的圣人,不能平定它。大王功盖天地,符合君临臣民的预兆,自有神助,不靠人谋。”
房玄龄在秦王府十余年,每当撰写奏章时,他驻马路边,一蹴而就,行文简介,道理充分,不打任何草稿。高祖李渊曾对侍臣们说:“此人深知事理,完全可以委任。每当他代秦王向我陈述事情,我就像与我儿子对面谈话一样。”太子李建成看到房玄龄、杜如晦被秦王信任,十分厌恶,便在高祖面前进谗言,于是房玄龄与杜如晦一起被贬斥。
后来,李世民命长孙无忌召来房玄龄和杜如晦,悄悄带他们入府议事,帮助自己成功策划玄武门之变,入主东宫成为皇太子。为了感谢房玄龄的协助,太宗提拔他为太子右庶子。
对房玄龄的恩遇
贞观元年,房玄龄又升任中书令。太宗论功行赏,以房玄龄、长孙无忌、杜如晦、尉迟敬德、候君集五人为第一。房玄龄晋爵邢国公。
贞观三年,太宗任命房玄龄为太子太师,房玄龄坚持不受,改任代理太子詹事、兼吏部尚书,后又代替长孙无忌任尚书左仆射,改封爵为魏国公,并兼修国史。房玄龄既已总管百官事务,就虔诚恭谨、日夜操劳,尽量做到事事处理恰当。听到别人的长处,就像自己有长处那样高兴。他精通吏事,审定法令意在宽平,用人不求全责备,从不以自己的长处来衡量别人,随才录用,不拘贵贱,被世人称为良相。有时因事被皇上指责,他就连日在朝堂上磕头请罪,惶恐不安,似无地自容一般。
贞观十三年,太宗加封房玄龄为太子太师。房玄龄表示,若要自己接受,先要解除尚书左仆射的职务,太宗下诏书说:“选用贤能的根本,在于无私;侍奉君上的道义,责在当仁不让。你若拘泥这点小事,难道就是平常所说的辅佐朕共定天下吗?”房玄龄不好再推迟,只得带官加任太子太师。
后来,房玄龄的女儿封为韩王妃子,儿子房遗爱娶高阳公主,显贵一时。他自己又官居宰相达15年之久,于是多次请求辞官。太宗下诏宽慰,但并不批准。贞观十七年,房玄龄和司徒长孙无忌的画像被永久地刻在凌烟阁上,并赞词说:“才能兼有辞藻,思虑化入神机。为官励精守节,奉上尽忠忘身。”

房玄龄,本名为房乔,“玄龄”是房乔的字,作为一个杰出的政治家,房乔天资聪颖,博览群书,具有非常敏锐的政治嗅觉。在隋朝兴盛时期,房乔就预料到了隋朝即将走向灭亡。所以后来李氏父子起兵反隋的时候,房乔主动投效李世民,一心一意帮助他打江山。之后李世民称帝后,房玄龄位居宰相。在他的政治生涯中,一共有三次危机:

第一次是在李世民的结发夫人长孙氏去世前后。当时长孙皇后身患重病,当时李世民心情很不好,房乔因为一点小事情惹得李世民不高兴,于是被下令停职回家反思。后来长孙氏在去世之前,为房玄龄求情,最后他才官复原职。

第二次的时候,和上次差不多,房乔因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再次惹恼了李世民,结果被赶回家中,面壁思过。这次,许多文武大臣纷纷上书为房乔说情,书中陈述了房玄龄作为开朝元老的种种功绩,李世民看后,第二天便将房乔召回皇宫。
第三次,房玄龄又莫名其妙地被赶回家中,不过,对于这次的事件,史料中并没有记载相关细节。只知道后来李世民还是和前两次一样,把房玄龄接回宫内。

我觉得李世民之所以将房玄龄三次打发回家,是一种恩威并施的手段,也就是俗语中的“胡萝卜加大棒”。毕竟当时的房玄龄位高权重,不能一味封赏 同时也要让房玄龄和其他人感受到自己对皇权的绝对掌控。

李世民(唐太宗)身为皇帝,不可能随便称呼臣子。一般称呼“爱卿”、“卿家”或“卿”,如果是几位臣子就称呼“卿等”,所有大臣就称“列位臣工”或“满朝文武”,极少数跟皇帝关系亲近的大臣,或者君王存心倚重、笼络的人,会称呼表字(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字”),比如房乔字玄龄,杜如晦字克明,魏征字玄成等。他们三人都是常常被皇帝以字称呼的,因为前两人是唐太宗的丞相,并称“房杜”,而魏征是著名的“诤臣”(敢于忠言直谏的大臣)。至于史书上的记载,把“玄龄”写作“元龄”,是为了避讳。即平民百姓起名字时,不得使用君王的名字、庙号、谥号等,一个字也不行。另外通行全国的书籍和摘抄中,如果用到这个字,都要以别字(或读音相近,或字形相似,或减去一两笔)代替,包括前代的经典在内。这个“玄”字,唐代时避“唐玄宗”(庙号)讳,清代时避康熙帝名字(玄烨)讳,所以这两朝一律改写成“元”,其他朝代则不用。历朝历代的避讳字也不同,比如汉宣帝时期,《荀子》这本书,被叫做《孙子》(不是《孙子兵法》),而荀子本人,也被改称“孙卿”。这样做是为了避讳汉宣帝(名刘询)的名讳(“荀”与“询”谐音)。

唐朝名相房玄龄生平简介及怎么死的?房玄龄(579年-648年8月18日),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名乔,字玄龄,以字行于世,唐代齐州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北)汉人,唐朝初年名相。房玄龄出生于官宦之家,其曾祖房翼,后魏镇远将军、宋安郡守,袭壮武伯。祖房熊,字子,释褐州主簿。父房彦谦,好学,通涉《五经》,富有辩才,是魏、齐间的山东学者。



  房玄龄自幼耳濡目染,颇承其父遗风。自幼聪慧,善诗能文,博览经史,精通儒家经书,又向父亲学得一手好书法,工草隶。18岁时本州举进士,先后授羽骑尉、隰城尉。隋末天下大乱,房玄龄在渭北投秦王李世民后,为秦王参谋划策,典管书记,是秦王得力的谋士之一。

  房玄龄为报唐太宗李世民知遇之恩,竭尽心力筹谋军政事务。每攻灭一方割据势力,军中诸人都全力搜求珍宝异物,只有房玄龄首先收拢人才,将富有谋略和骁勇善战的人安置在他的幕府中,私下与他们结为朋友,共同为李世民效力,在击破王世充后,玄龄认为张亮“倜傥有智谋”,遂推荐给李世民,任秦王府车骑将军,“委以心膂”。

在唐朝的时候,有一段特别有名的时期被人们成为“贞观时期”,在那个时候,有两个宰相的名气非常的大,这两个人就是房玄龄和杜如晦,他们两个人一个特别擅长使用谋略,而另一个则是在一件事情该做出什么选择时候,都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在他们两个人里面,房可以说是杜的恩师,正是有了房的引荐,杜才得到了当时的秦王的欣赏,两个人才一起共同帮助秦王完成了那一场政变,秦王才顺利的夺得了天下,当上了皇上。

可是好景不长,没有过了多长时间,杜如晦就因为长时间的劳累生病在,两年以后,他就去世了,当时的唐朝的两个将军带领着兵马刚刚战胜了突厥,终于消灭掉了这个对唐威胁最大的敌人,可惜的是,杜却没能看到胜利归来的唐的军队,这也成为了他生前最大的一个遗憾。

在杜去世以后,所有的事情都要房玄龄一个人来处理,他身上的担子也是更重了,每天都要十分尽心的帮助皇上管理国家,帮助皇上处理朝里面的所有的事情,就这样才把贞观时期的繁荣给一直保持了下去,而且还让世界上的人都知道了唐朝,这些人对唐也是非常的尊重,世界上的人经常跟唐朝之间会有一些贸易上的往来,他们也常常会来到唐朝看看我们的中国文化,可以说当时的唐朝是一个跟世界接轨的国家,不得不承认的是唐之所以可以这么强大,跟房是有着很大的关系的,他的功劳可以说是非常大的。

皇上对他也是非常的信任,皇上把他的女儿嫁给了朝里面的一个王爷做妻子,还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的小儿子房遗爱,不仅仅是这样,在皇上不在长安的时候,经常会让他留在都城里面处理朝里面的所有的事情。

有一年,皇上要亲自去上前线打高丽国,这一场战争可以说皇上是带着几代帝王的心愿去的,所以皇上立志一定要把这个国家给灭了,因为皇上是非常的重视这一场仗,所以朝里面的很多将军还有一些文臣都去了,就连特别有名的几个大将军也全都一起跟着去了,他就留在了长安,负责这里的安全和处理朝里面的一些政事,试想一下一个皇上可以把自己手里面所有的权利交给一个大臣,皇上对他是多么的信任啊?

当然,皇上这样的做法,肯定也是会让很多人眼红的,就这样事情发生了:有一天,一个人在他的家门口大吵大闹,想要闯进他的家里面,这个人说有人想要谋反,要告发这个人,他听了后谋反这可是一件大事啊,大意不得,就赶紧让下人们把这个人带进了家里,他就问这个人:你说有人要谋反,你这是要告谁呢?到底是什么人这么大胆居然想要谋反?让人们都没想到的是这个人居然会直接说:我要告的人就是你,要谋反的人就是你。

房玄龄也非常的吃惊,还以为自己听错了,就又问了一遍,没想到这个人还是这个答案,他思考了一会,命令手底下的人把这个人送到皇上身边去,看看皇上是怎么发落的,他还告诉手底下的人,一路上一定要好好的对这个人,不能让他受一点伤。没过多久,在外打仗的皇上听说他送过来一个犯人让审,刚开始的时候皇上也很吃惊,可是又一想他也不可能会因为一些很小的事情来烦自己的啊,既然能把人送到这里来,肯定是出了什么大的事情。

于是皇上就赶紧派人把这个人带到了自己的帐篷里,没想到这个人再见到皇上的第一句话还是:要告房玄龄,他想要谋反,周围的一群大臣们都很吃惊,他们都不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然而皇上就好像早就知道会这样的一样,立刻叫来了手底下的人把这个人带出去杀了,那个人一直大声的喊着,皇上却是不想在听他说一句话,等后来皇上回到了长安以后,还对他说:这样的小事,你就处理就行了,干嘛还要让我来处理。其实说是这样说的,如果当时他自己处理了那个人,外面的人该怎么说他?皇上还能像以前一样的相信他吗?

不过皇上也特别的英明,做了一个正确的决定,皇上选择了相信自己的大臣,如果真的相信了那个人的话,反而有可能中了别人的计。皇上和房玄龄的这种信任,应该就是君臣之间最大的默契了。

房玄龄(579年-648年),按《房玄龄碑》:“讳玄龄,字乔,清河矣,公郡县人也。”

太始祖为东汉房植,字伯武,遵守礼法,有名当朝,时人赞曰:“天下规矩房伯武。”历任朝右公、河南尹、少府,桓帝朝官至司空。

......

远祖房谌,仕燕,位太尉椽,随慕容氏迁于齐,子孙因家之,遂为东清河绎幕人焉。

太祖房裕。

烈祖房经,蓍县令。

天祖房法寿,魏青、冀二州刺史,以功赐爵壮武侯。卒,赠青州刺史,谥敬侯。

高祖房伯祖,齐郡、平原二郡太守。袭父爵,例降为伯,历齐郡内史。后卒于幽州辅国府长史,免官,卒。

曾祖房翼,后魏镇远、宣威将军,宋安郡守,袭壮武伯。孝庄帝永安年间,做过青州太傅开府从事中郎。

祖父房熊,字子彪(《北史》云:字子威,《旧唐书》卷66房玄龄传云:字子绎),自小孝顺,聪明有节概,起初做褐州主簿,后迁任清河、广州二郡太守,为官颇得清名。

父房彦谦,字孝冲,隋代名官,受学于博士尹琳,手不释卷,遂通涉五经,擅文章,工草隶,解属文,雅有词辩,风概高人。累迁长葛令,又深通政务,为官清廉,甚有惠化,察天下能第一,超授司马。隋开皇七年(587年)应荐入京,任监察御史,为执政者所嫉,大业十一年(615年)被贬为泾阳(今属陕西)令。乙亥五月壬辰朔十五日景午,终于官舍,春秋六十有九。唐贞观三年十二月,太宗下诏赠使持节都督,徐、泗、仁、谯、沂五州诸军事,徐州刺史。四年十一月,又发诏追封临淄公,食邑一千户,谥曰定公。

按《旧唐书·房玄龄传》:玄龄,字乔,齐州临淄人,幼警敏,贯综坟籍,善属文,书兼草隶,举进士,授羽骑尉校,雠秘书省,补隰城尉。汉王谅反坐,累徙上郡,顾中原方乱,慨然有忧天下志,会父疾,绵十旬,不解衣,及丧,勺饮不入口五日。太宗以炖煌公徇渭北,杖策上谒军门,署渭北道行军记室参军,公为秦王即授府记室,封临淄侯,累进陕东道大行台考功郎中,文学馆学士,王为皇太子擢右庶子,太子即位,为中书令,进爵邢国公,进尚书左仆射,监修国史,更封魏,会诏大臣,世袭授宋州刺史,徙国梁,而群臣让世袭事故罢刺史,遂为梁国公。未几,加太子少师,玄龄居宰相积十五年。女为王妃,男尚主,自以权宠隆极,累表辞位,诏不听,顷之进司空,晋王为皇太子,改太子太傅,知门下省事,会伐辽,留守京师,凡粮械飞输,军伍行留,悉裁总之。

贞观二十二年秋七月癸卯(即七月二十四日,公元648年8月18日)病逝,享年七十。谥曰:文昭。陪葬太宗昭陵。

贞观时代是一个有个性的时代,魏征的犯颜直谏,长孙武忌的贵族风范,徐懋功的八面玲珑……这些人都是人中龙凤啊,他们功勋卓著,个性张扬,而只有房玄龄不显山不露水,俨然四平八稳,如同一个面团,但整个朝廷离不开他,李世民更离不开他。别的人走了朝廷可以照常运转,而没有了他,朝廷将立马陷入一团混乱之中。他摸透了每一个人的脾气,他将这些人拧成了一股绳,而正是这股绳子,拉着贞观这驾马车奋然前行。仿佛,他天生就是来给李世民掏力费神做宰相的。




房玄龄怎么死的 历史上房玄龄是什么样的人?
因此府中的谋臣猛将,心中都十分感念房玄龄推荐之恩,尽 力报效。>房玄龄在李世民秦王府中十多年,一直掌管军谋大事,而且于军书表奏,驻马立成,文约理全,不用草稿。高祖李渊也对房玄龄深加叹赏,对侍臣讲:「此人深识机宜,足堪委任。每为我儿(世民)陈事,必会人心,千里之外,犹对面语...

世民即位后,为何急切修改李渊分封政策?都是分封,两人有何不同
比如说,淮安王李神通只得实封五百户,房玄龄则实封一千三百户,而奴隶出身的樊兴也得到了四百户的食邑封赏。 史官也对李世民「 ”按军功划等级封赐”的政策,给予了高度评价: 凡关佐命,大小不遗,贤愚自劝,太宗之行赏也明矣。 按军功划定等级 (二)将李渊的「 ”虚封”,改为「 ”实封” 前文提到过,李渊...

关于李世民
贞观元年(627),唐太宗在论功行赏时,将谋士房玄龄、杜如晦的功劳列为第一,并任为宰相,执掌朝政,引起了他的叔父淮安王李神通和骁将尉迟敬德的不满。他们自恃战功显赫,资深位高,口出怨言,扰乱庆功秩序,甚至还挥拳打伤前来劝解的任城王李道宗的眼睛。于是,诸将争功,大吵大闹。对此,唐太宗声色俱厉地对李神通说:...

玄武门之变是李世民的本意吗?
在《旧唐书 · 杜如晦传》中记载,说李渊为了避免争夺储位的悲剧发生,不仅将李世民的兵权移交给李元吉还把李世民身边的家臣调任外地,杜如晦便是其中一个。房玄龄知道后,便对李世民说:“那些人被调走并不可惜。但杜如晦是个王佐之才,你要是安于做个富贵王爷,便不用管他。若是想经营四方...

决战玄武门李翊是怎么牺牲的呢
世民立即要房玄龄释放红拂女。虬髯客见李靖与世民肝胆相照,遂放弃带李靖回扶余国之意,要他留在大唐相助世民。元吉为削弱世民势力,立志除去李靖。适逢李翊穷途落魄,遂利诱李翊答允暗杀李靖。李翊约见李靖,李靖不虞有诈,陷于险境,为妙嗔及时相救。李靖见李翊死性不改,遂任由妙嗔将李翊杀死。

李渊对李世民如何
为什么房玄龄投奔李世民而非李渊,还是挺耐人寻味的。考虑到后来归附到他麾下的济济人才,与投奔李建成、李元吉的人才数量,李世民的用人可以说是很厉害的,虽说与李渊没有什么可比性,毕竟不是一个年龄层次的人,对人才的看法不同。但至少是比李建成和李元吉高明几筹的。 这段时期李世民笼络的文臣有:房玄龄(他...

李世民为什么要发动玄武门政变
太子党掌握部分京城军权,齐王掌握外援军权,但是齐王太不中用在几次战役中把自己的嫡系赔的差不多了,只剩太子孤零零的京城六率的那点子兵。而太宗皇帝实力却是与日俱增,并且战功显赫搞得哥俩很不爽。于是哥俩想通过调兵的方式削弱李世民的力量,结果闹得图穷匕见太宗皇帝发觉哥俩想黑吃黑,于是干脆就...

有关于长孙无忌、魏征、房玄龄这三人凌烟阁排名问题。
李世民评价说贞观之前辅佐之功以房玄龄第一,贞观之后以魏征第一。贞观十六年病故。 梁公房玄龄第五。李世民主要幕僚,善于谋略。李渊起兵后派李世民进攻渭北,房玄龄受温彦博推荐投入李世民幕府,被委以心腹,参与李世民历次战役。玄武门之变主谋。李世民登基后论功行赏,被比为汉之萧何。贞观年间负责行政,为相近二...

话说“玄武门”事件——
太子建成的第三个策略是收买秦王世民的部下。建成曾密函致世民的骁将尉运敬德,表示争取之意,并 赠金银器物一车,敬德不为所动。建成又以金帛引诱世民的另一勇将段志玄,也未成功。收买既然不成,遂改以排挤的方法,建成向高祖进言,出世民的骁将程知节为康州刺史,并将世民的谋臣房玄龄、社如晦逐出秦王府,以剪除...

唐太宗与房玄龄的故事
他任宰相十五年,女为韩王妃,儿子房遗爱尚高阳公主,显贵至极,但常常深自卑损,不敢炫人傲物。贞观十八年,李世民亲征辽东高丽,命房玄龄留守京城。贞观二十三年,房玄龄旧疾复发,当时李世民在玉华宫,闻讯命人用自己的担舆把房玄龄抬入御座前,两人相见,感怀流泪,哽咽不能言。太宗命太医疗治,...

江川县15661234355: 我家是满族人,姓房,原姓是什么? -
斐肺谱乐: [房] 满族老姓包括:加入满族的房氏(汉族)等.也就是说满族的房姓原来的来源其实是汉族.据《通谱》记载,加入满州八旗的房氏原来世居辽阳地方.最初来归者为房廷,隶正蓝旗包衣...

江川县15661234355: 为什么李世民将房玄龄比为汉之萧何? -
斐肺谱乐: 房谋杜断,将房玄龄比之汉萧何,不仅是说明房玄龄谋略出众,更说明他在整个秦王(李世民做过秦王)体系中的作用不逊色于萧何对刘邦集团的作用.

江川县15661234355: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房玄龄从小就很聪明,书法、文章俱佳.父亲生病时间很长,他尽心服侍. B.房玄龄与唐太宗李... -
斐肺谱乐:[答案] 答案:B;A;D;C;C 解析: 1.B(攻占);2.A(分别为“因为”介词、“把”介词);3.D(①为评论其性格,②句论者不是君王);4.C(原文应为高祖李渊驱斥);5.C(错在反衬)

江川县15661234355: 房玄龄是哪里人 -
斐肺谱乐: 唐代齐州临淄(今山东济南)人 房玄龄(579年-648年8月18日),名乔,字玄龄,以字行于世,唐初齐州人[1] ,房彦谦之子.[1] 房玄龄18岁时本州举进士,授羽骑尉.房玄龄在渭北投秦王李世民后,为李世民出谋划策,典管书记,是李世民...

江川县15661234355: 重赏!文章好的快来!《唐初开国良相唐玄龄》读后感!1天之内赶紧回答,最好在800字以上,写得好的根据情况给50或100分! -
斐肺谱乐:[答案] 《唐初开国良相:房玄龄》介绍房玄龄的事迹.房玄龄(579—648),唐初名相.齐州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人.隋末进士,任隰城尉.唐兵入关后,归李世民,任秦王府记室,后封临淄侯.参与玄武门兵变,助李世民取得帝位.贞观元年为中书令,后任...

江川县15661234355: “吃醋”得由来想知道一下顺便问下这个词只是限制于情侣之间得吗?
斐肺谱乐: 我记得这是出于一个典故,是唐太宗发明的.话说他的首辅大臣房玄龄,超级惧内,他的老婆是个超级悍妇,被人拿来作茶余饭后的笑料.唐太宗有意想逗他们,有一次,借故让房玄龄通宵留宫,并找了好多美女去勾引他,这事很容易就让他的悍妇老婆知道了,她冲进宫去大吵大闹,皇帝故作大怒指责她,故意说要送美女给房玄龄作小,并拿来一碗药,说是毒药,叫房夫人选择,是吃毒药还是同意丈夫纳小.没想到房夫人毫不犹豫端起毒药来一饮而尽,她的刚烈令大家惊讶不已.当然这碗不是毒药,只是一碗醋而已,房夫人也没死成,却有了把柄落在皇帝手里,从此以后,女人因善妒而“吃醋”的故事成为了一个隐喻,讲的就是房夫人.

江川县15661234355: 房玄龄,玄龄是他的表字,他的名是 -
斐肺谱乐: 名乔,字玄龄,以字行于世,齐州临淄人(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市相公庄镇房庄村),房彦谦之子.唐朝初年名相. 房玄龄18岁时本州举进士,授羽骑尉.房玄龄在渭北投秦王李世民后,为秦王参谋划策,典管书记,是秦王得力的谋士之一. ...

江川县15661234355: 隋唐至明清的成语故事 -
斐肺谱乐: 隋唐至明清的形成的历史成语典故很多,在这个时期比较经典成语典故,有南柯一梦、一事无成、春风得意、磨杵成针、呕心沥血、请君入瓮、黄袍加身、孤注一掷、熟能生巧、强取豪夺、胸有成竹、名落孙山、一挥而就 、 玄武门之变、 房谋...

江川县15661234355: 为什么称房玄龄是醋坛子里走出来的模范宰相?
斐肺谱乐: 需要补充的是,李世民曾三次为房玄龄赋诗,其中一首题为《赋秋日悬清光赐房玄龄》这样写道:秋露凝高掌,朝光上翠微

江川县15661234355: 房玄龄生平简介 -
斐肺谱乐: 房玄龄(579~648) 姓名:房玄龄 别名:房乔 生辰:579年 民族:汉 忌日:648年8月18日(阴历) 籍贯:齐州临淄 地区:齐州临淄 国家:中国唐朝 职业:开国宰相 信仰:兼容并包 唐代初年名相.名乔,字玄龄(一说名玄龄,字乔).齐州...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