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九鼎的记载有哪些介绍?

作者&投稿:辉饰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古代鼎主要作用是什么?主要用在什么场合?还有能否介绍跟食品有关的器具!~

在中国古代青铜器中,最重要的器类莫过于鼎,它甚至被视作国家、政权的象征。那么何为鼎呢?鼎实际上就是今天煮饭煮肉用的锅,只不过多了三条足,足中间可以架火来炊煮罢了。它是从远古时期的陶三足锅、三足釜演变而来的,最初只用于烹煮食物,后来主要用于祭祀和宴享,成为重要的礼器,被认为是可沟通人神具有某种神性的铜器,成为各级贵族的专用品。一件青铜器何以能担此“重担”?这还得从禹铸九鼎的传说谈起。

传说大禹治水后,划神州大地为九州,他要在每个州都立一个扶正祛邪的纪念物,于是搜集天下青铜铸成九鼎,每一鼎代表一个州。他在每件鼎上都刻着助人行善的神、害世伤民的鬼蜮等各种各样的形象,让每个人都牢记这些形象,从而可以辩识世间的一切好与坏,善与恶,让每人以此为德行标志,照此作人行事。从此,九鼎就成为国家政权的象征。

据说,夏桀无道,商汤灭夏后,九鼎便飞向商都。后来,商纣王荒淫无道,周武王伐纣灭商,九鼎归周所有。传说九万人方能拉动一鼎,周武王发兵八十一万才将九鼎运到都城镐京。
到了春秋周定王时,楚庄王称霸天下,当他兴兵攻打洛水流域的陆浑时,周定王派大夫王孙满去慰劳。楚庄王别有用心地问王孙满九鼎轻重,王孙满则称:“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还用“在德不在鼎”教训了楚庄王,使他收回了野心。后来,人们用“问鼎”一词来比喻某人图谋王位。这就是“问鼎”典故的由来。

到了战国中期的周显王时,秦惠文王又率兵试图抢夺九鼎,由于齐国的反对而未能如愿。不久,野心膨胀的齐王又武力夺鼎,德政化身的九鼎自已飞入泗水之中。

到了公元前219年,不可一世的秦始皇派人到泗水打捞九鼎。当鼎出水之时,缆绳被海龙王咬断,鼎重又沦入水中。此后虽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但再也没有找寻到九鼎的踪影。

九鼎虽然不复存在,但“九鼎”一词却长久保存下来,人们用九鼎比喻分量很重,明代张煌言诗中道:“人定能胜天,一言重九鼎。”青铜鼎也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自古以来,青铜大鼎的出土被认为是一种“祥瑞”,西汉武帝时,山西汾阳一带曾出土一件大鼎,武帝认为这是天降祥瑞的征兆,特地改年号为“元鼎”。

鼎,是我国夏朝禹之子启时铸造的。它分别以九只刻楼精美、古朴典雅、气势庄重的青铜大鼎,体现了王权的集中和至高无上,反映了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昌盛。几千年来,一直被人们视为中华民族传世之国宝。在工艺美学上,它是一套稀世之作,从文化考古角度分析,它是我国青铜器时代的集中代表,从铸造工艺技术上看,它标志着中国的历史已结束了野蛮时代,进入了文明的时代。令人遗憾的是:尽管有关九鼎的资料,不绝于历代史册,但在二千多年前,它就早已不知隐身何处了。夏代的青铜铸造业,已相当发达。青铜是铜和锡的合金,熔点低,便于铸造冶炼。夏代的炼铜业。古文献中亦有记载。《越绝书》卷十一日:“禹穴之时,以铜为兵。”关于铸造九鼎,《墨子·耕柱》曰:“昔日夏后开(启)使蜚廉折金于山川,而陶铸之于昆吾,……九鼎既成,迁于三国。”三国指夏、商、周。《左伟》宣公三年曰:“桀有昏德,鼎迁于商。”即言此事。据考古材料证明,当时的奴隶在铸造象九鼎这样的大型器件时,一般是首先用质细的泥土制成器范,再用木炭作燃料,用铜制的坩锅冶炼铜,锡矿块,最后将铜锡溶液注入范中,就成为青铜器。
《春秋左传》中,谈到九鼎铸造的情况:夏朝初年,朝廷划天下为九州,州设州牧。夏令九州牧贡献青铜,铸造九鼎。事先派人把全国各州的名山大川、形胜之地、奇异之物画成图册,然后派精选出来的著名工匠,将这些画仿刻于九鼎之身,以一鼎象征一州。所刻图形亦反映该州山川名胜之状。九鼎象征九州,反映了全国的统一和王权的高度集中,显示夏王已成为天下之共主,是顺应“天命”的。正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士,率上之滨,莫非王臣。”从此,九州成为中国的代名词,“定鼎”,成为全国政权建立的代名词了。

从此,九鼎就代表了至高权力的象征。

鼎是古代人用于炖煮和盛食物的烹饪之器,作用相当于现在的锅。形制以圆形三足者之多,但也有方形四足的。鼎有高足支撑,下面放木柴燃烧,鼎内便可烹煮食物。当然,鼎也可盛置食物。“问鼎中原”、“势成问鼎”诸如此类的成语中都有“问鼎”二字。我们今天对这两个字都不会觉得难懂。“问鼎”是指可能达到或者想要达到权力或者是荣誉以及其他的一切项目的最高峰。可是,这实际上是这两个字的引申意义,它的原义是什么呢?正如几乎所有的成语都对应着历史典故或寓言一样,“问鼎”二字成为成语也是有历史掌故的。

公元前606年,中国历史上正处在春秋战国时期,也就是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阶段。战国中五霸之一的楚庄王,在经过了一番励精图治之后,使楚国变得国富兵强。于是他开始图取霸业,兴兵攻击陆浑之戎,直逼雒邑的郊外。当时名为众诸侯国之天子的周定王被迫派人来为他举行慰劳欢迎的礼仪。楚庄王向使臣“问鼎的大小轻重”,表明他欲灭周而代之的野心。从此,“问鼎”才成了具有特指含义的专用名词。

为什么楚庄王的一句问鼎就能反射出他的野心呢?原来这个“鼎”可不是指寻常之物,而是专指象征王权和天命所归的夏代“九鼎”。

夏是我国历史记载中的第一个奴隶制王朝。“九鼎”就是夏禹制造的。就是传说中治水英雄的大禹。他建立夏朝以后,把华夏大地划为九个州,每个州设立一个最高行政官员叫做“州牧”。州牧又由夏王统辖。

据有关史料记载:夏禹令九个州的州牧贡献青铜,铸造了九只镂刻精美、古朴典雅、气势庄重的青铜大鼎。铸鼎之前,已经先派人把各州的著名山川、大河和风景峻奇的地方,以及出产或具有的各种奇特的东西都画成图、编成册。然后由那些被精选出来的、技艺高超的工匠们把这些图画仿刻在“九鼎”上。每一只鼎对应着一个州,制成后的“九鼎”就象征着九个州,又象征着天下。这样既体现全国的统一和王权的集中,也显示着夏王已经成为天下之主,也正是从这时开始,“九州”成了中国的代名词。自此,鼎就从一般的炊器而发展为传国之宝。

“九鼎”从问世以后就一直被历代统治者所重视,它们一直被作为镇国之宝和王权的象征。历商至周,都把定都或建立王朝称为“定鼎”,国灭则“鼎迁”。夏朝灭,商朝兴,九鼎又迁于周都镐京。

楚庄王所问的九鼎,正是周朝国家和社稷的宝物,是周王朝权力的象征。夏、商、同几个王朝的更替,是以夺得前代的鼎作为象征的。楚庄王问鼎,大有欲取周王朝天下而代之的意思,结果遭到周朝使者的严词斥责。对今人来说,“九鼎”的珍贵不仅是因为它们在历史上的显贵地位,更重要的是它们所包含的丰富的考古信息,它们身上浸透着我国当时的手工艺水平、冶金文明和人文地理。

可是,如此珍贵的“九鼎”早就在华夏大地上失去了踪迹,它们的下落,众说纷纭,至今没有定论。

早在西汉时期,我国古代著名历史学家司马迁在他的传世之作《史记》中就已经无法确定“九鼎”的下落了。同一部《史记》的不同篇中,对“九鼎”下落所作的记载也不同。在有关周、秦的两个“本纪”中这样记载:秦昭襄王五十二年(公元前255年),周赧王死后,秦国从排雒抢走了“九鼎”,它们被掠到了秦国。而在《封禅书》中又说:“周德衰,宋之社亡,鼎乃沧没,伏而不见。”这段话的大意是:在周朝的天子之德日衰之时,鼎就不见了。这和秦抢鼎的记载是矛盾的。

而在此以后的历史学家们又考证出各种各样的说法来解释“九鼎”的失踪。

有一种说法认为:在周显王四十二年,也就是公元前327年,周王室为了避免传国之宝落于他人手中,于是把“九鼎”沉没在彭城(今江苏徐州)旁边的泅水之中。他们还考证出:秦始皇南巡时,还曾派出几千人在泅水中进行打捞,可惜最后一无所获,徒劳无功。

还有一种说法是:周王室在衰落时财政困难,入不敷出,于是销毁了“九鼎”铸铜钱。而对外则诡称“九鼎”已不知去向,避免各诸侯国借此兴兵问鼎。

历代史籍中关于“九鼎”的说法还有很多。但是大多自相矛盾,或者自说难圆,谁也没有十分能令人信服的依据。直到今天,“九鼎”的下落仍然是待解之谜。或许有一天,“九鼎”还会重见天日,给世人带来一个惊喜。




大禹九鼎是否真的存在呢
大禹九鼎当然是真实存在的,关于九鼎,最早的时候《左传》是这样记载的: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对曰:在德不在鼎。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桀有昬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商纣暴虐,鼎迁于周……成王定鼎于郏鄏卜世三十,卜...

一言九鼎!古代九鼎有多重?一个人可以举起来吗?
“九鼎”的意思并不是说它的重量很重,而是因为鼎被视为传国重器、国家和权力的象征,“鼎”字也被赋予“显赫”、“ 尊贵”、“盛大”等引申意义,如:一言九鼎、大名鼎鼎、鼎盛时期等等。在周代,就有所谓“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元士三鼎”等使用数量的规定。随着这种等级、身份、地位...

夏朝的九鼎分别代表什么含义?禹铸九鼎是真的吗?
可是《史记·封禅书》却这样说:“秦灭周,周之九鼎入于秦,故曰宋太丘社亡,而鼎没于泗水彭城下”,显而易见,有关九鼎的去向这儿给出了两说,一说秦灭周时把九鼎取离开了,一说早就在秦灭周前九鼎就淹没于撒水了。《史记·秦始皇本纪》又记载了这样一件事: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二一九年),...

中国上古时期大禹造的九鼎,现在在哪里存放?
关于九鼎的去向,史书上有两条重要记载:一、九鼎由夏传承至周末,最后落于泗水之中 《左传·宣公三年》:“ 楚子 伐 陆浑 之戎,遂至于雒 ,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 劳楚子 , 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 禹铸九鼎, 三代视之为国宝。 楚王问鼎,有取而代周之意。由此可见,到东周(前606...

天下九鼎百度百科
“九鼎”一词的出现,最早可追溯至《左传》中的记载,相传夏朝初年,夏王大禹划分天下为九州,令九州州牧贡献青铜,铸造九鼎,象征九州,将全国九州的名山大川、奇异之物镌刻于九鼎之身,并将九鼎集中于夏王朝都城。但在后来的传承中,九鼎逐渐成为了王权的象征。商朝时,九鼎为商王所有,周武王...

请问夏禹一统天下之后,铸有"九鼎",这是九只鼎呢还是一只鼎?
九鼎,是我国青铜器时代的代表作。它的铸造工艺,标志着中国历史已结束了荒蛮时代,进入了文明时代。历史上虽有众多有关九鼎的记载,但是,早在两千多年前,它就不知隐身何处了。《墨子·耕注》说:“九鼎既成,迁于三国。”三国指夏、商、周三朝。意即九鼎铸成之后,曾经流传了夏、商、周三个朝代...

夏朝的九鼎分别代表哪九个州?
由于大禹九鼎下落不明,且在北魏以后历史全无记载,也有人开始怀疑大禹制鼎的真实性。但是史籍中有多处关于九鼎的记载。《墨子·耕柱》曰:“昔日夏后开(启)使蜚廉折金于山川,而陶铸之于昆吾……九鼎既成,迁于三国。”《左传》中也谈到九鼎铸造的情况:夏朝初年,朝廷划天下为九州,州设州牧。夏...

中国历史上的九鼎真的存在吗?
从另一方面来说,如果大禹时就能有这么强悍的开采能力(九州的每一个州都开采出铜矿)和铸造技术(还能在鼎上画九州的山河),几百年的夏朝连一个铜鼎都发现不了就过于神奇了。最早记载九鼎的是成书于战国中晚期(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的《逸周书 克殷解》:“武王再拜稽首,膺受大命革殷,受天明命,武王又再拜...

传说中的九鼎有哪九个
战国时,秦、楚皆有兴师到周王城洛邑求鼎之事。周显王时,九鼎没于泗水彭城下。后世帝王非常看重九鼎的权利象征与意义,亦曾屡次重铸九鼎,武则天 、宋徽宗也曾铸九鼎。 相传,夏朝初年,夏王大禹划分天下为九州,令九州州牧贡献青铜,铸造九鼎,象征九州,将全国九州的名山大川、奇异之物镌刻于九鼎之...

夏朝真的铸造了九鼎吗?存在的可能性有多高?
《竹书纪年》记载,商汤二十七年,迁九鼎于商邑。周武王十五年冬,迁九鼎于洛。 桀有昏德,鼎迁于商。《左传 宣公三年》 王朝的更替,把九鼎搬到自己的地方,成了一个必须要走的形式。那么,商人迁走的九鼎是怎么来的呢?这个九鼎,按照司马迁的说法,是大禹铸造的。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史记·封禅书》 但按照...

崇礼县18913714272: “九鼎”有什么传说?
战晏利多: 相传,大禹治水成功后,将天下分为九 州,即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 大禹将九州的地理状况分别铭刻在九个鼎 上,因此,“九鼎”成了我国有文字记载以...

崇礼县18913714272: 历史上九鼎为哪九鼎? -
战晏利多: 九鼎不是周天子所铸的九鼎,而是大禹所住九鼎.据《春秋左传》记载,大禹划分天下为九州,令九州州牧贡献青铜,铸造九鼎,将全国九州的名山大川、奇异之物镌刻于九鼎之身,以一鼎象征一州,并将九鼎集中于夏王朝都城.这样,九州就成为中国的代名词.九鼎成了王权至高无上、国家统一昌盛的象征.后来辗转传到周朝,成为传国的象征.所以也就有了后来楚王问鼎之事了,还好当时周的使臣巧妙的以天下之望在德而不在鼎巧妙的避过.后来,周更为衰弱,就有了秦武王举鼎的事件,可是秦武王不过一匹夫只勇,结果举过鼎之后,由于鼎非常之重,武王受了重伤就菜掉了.后来秦统一之后,好像在运鼎途中有两只鼎掉到洛水之中了,虽经打捞但是没有结果.

崇礼县18913714272: 关于九鼎德传说 -
战晏利多: 鼎,是我国夏朝禹之子启时铸造的.它分别以九只刻楼精美、古朴典雅、气势庄重的青铜大鼎,体现了王权的集中和至高无上,反映了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昌盛.几千年来,一直被人们视为中华民族传世之国宝.在工艺美学上,它是一套稀世之...

崇礼县18913714272: 九鼎是哪三个朝代奉为象征国家政权的传国之宝?
战晏利多: 九鼎,夏朝、商朝、周朝三代奉为象征国家政权的传国之宝.自夏以来, 我国青铜工艺高度发达,传下了许多稀世之宝.但就历史与文化价值而言, 却没有一件堪与九鼎...

崇礼县18913714272: 谁知道九鼎之谜 -
战晏利多: 据《史记·楚世家》记载,九鼎由3件圆鼎、6件方鼎组成.这是自古以来的神圣之物,是国家权利的象征.九鼎的得而复失、几经沉浮,数千年来被传得神乎其神. 公元前21世纪,方兴未艾的夏王朝用各诸侯朝...

崇礼县18913714272: 帝王九鼎的下落在哪?
战晏利多: 相传,大禹在治水成功之后,建立了夏朝,铸造了象征王权的九鼎.朝代更换,而象征王权的九鼎却是代代相传.没有九鼎的王朝不是一个真正的王朝,不拥有九鼎的国君...

崇礼县18913714272: 古代的九鼎究竟在哪 -
战晏利多: 九鼎,据传是大禹在建立夏朝以后,用天下九牧所贡之金铸成九鼎,象征九州.商代时,对表示王室贵族身份的鼎,曾有严格的规定:士用一鼎或三鼎,大夫用五鼎,而皇储皇室天子才能用九鼎,祭祀天地祖先时行九鼎大礼.因此,'鼎'很自...

崇礼县18913714272: 象征周王朝最高权力的九鼎后来下落何处? -
战晏利多: ■下落众说纷云 司马迁在他撰著的《史记》一书中,对九鼎的记叙,就有出入,前后不一.东汉的著名史学家班固,在其所著的《汉书》中,对九鼎下落,有这样的说法:在周显王四十二年,即公元前327年,九鼎沉没在彭城(今江苏徐州)泅...

崇礼县18913714272: “一言九鼎中的九鼎”代表什么意思
战晏利多: 一言九鼎 战国时,秦国的军队团团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形势十分危急,赵国国君孝成王派平原君到楚国去求援.平原打算带领20名门客前去完成这项使命,已挑了十...

崇礼县18913714272: 大禹九鼎之谜是什么?
战晏利多: 想当初,大禹即位后,一举平定了三苗,为显示权威,维护夏朝和诸侯国的统属关系... 这就是《水经注•泗水》中描述的故事梗概,也是关于 九鼎的最后记载,从此以后,...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