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的由来是什么?

作者&投稿:淡勤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二十四节气的由来介绍~

一、来历:
上古时代已定出年岁及天干地支。明代著名史学家万民英根据我国古文献明文记载确定干支为天皇时发明,在其著作《三命通会》中有详细记载。
十天干曰:阏逢、旃蒙、柔兆、强圉、著雍、屠维、上章、重光、玄黓、昭阳;十二地支曰:困顿、赤奋若、摄提格、单阏、执徐、大荒落、敦牂、协洽、涒滩、作噩、阉茂、大渊献。
干支的发明标志着最原始的历法出现,配合数字用来计算年岁。天皇的这一发明影响深远,至今依旧在使用干支,用于历法、术数、计算、命名等各方面。
据文献记载,商朝时,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周朝时,已慢慢发展为八个节气。公元前104年的汉代期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融合入该历法。
二十四节气名称首见于西汉《淮南子·天文训》,《史记·太史公自序》的“论六家要旨”中也有提到阴阳、四时、八位、十二度、二十四节气等概念。
汉武帝时,落下闳将节气编入《太初历》之中,并规定无中气之月,定为上月的闰月。二十四气气被列入农历中,成为农历一个重要部分形成阴阳合历。
二、意义:
二十四节气既是历代官府颁布的时间准绳,也是指导农业生产的指南针,日常生活中人们预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针。二十四节气较准确反映了季节的变化并用于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二十四节气科学地揭示了天文气象变化的规律。
二十四节气将天文、农事、物候和民俗实现了巧妙的结合,衍生了大量与之相关的岁时节令文化,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漫长的农耕社会中,二十四节气为指导农事活动发挥了重要作用,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而诸如立春、冬至、清明等一些重要节气还有“咬春”、“踏青”等趣味盎然的民俗。

扩展资料:
2006年5月20日,“二十四节气”作为民俗项目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二十四节气列入‘非遗’,有利于提升这些节气的知名度、保护其文化内蕴。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劳永逸。”
传承民俗文化要“接地气”,让习俗也能与时俱进,“只有将之与老百姓的生活衔接,才能让二十四节气中蕴含的习俗和文化内涵更好的传承下去”。
对二十四节气及其蕴含的优秀文化,如效法自然、顺应自然、利用自然的观念,天人合一的智慧,及中国人对宇宙、自然的独特认识,要进行认真研究、探讨,以期有助于当今社会;对延续、传承几百乃至上千年的一些民俗文化事项。
如九华立春祭、壮族霜降节、苗族赶秋节,积极挖掘符合时代的内容,使其随时代而行,与时代同频共振,引导、激发广大民众感恩生活、凝聚族群,为我们的时代奏出更加华美的精彩乐章。
2016年,拱墅区“半山立夏习俗”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参与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并申遗成功,意味着拱墅区成为人类非遗项目的代表性传承社区,也标志着“半山立夏习俗”保护提升到更高层面,进入更高标准、规范化管理的新阶段。
参考资料:人民网-二十四节气为何被称为“第五大发明”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的来历

二十四节气,是上古时代人们根据地球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变化而制定的,每一个节气分别相应于太阳在黄道上每运动15°所到达的一定位置而制定的气候规律。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古人命名为“黄道”,也称“日道”,将黄道等比例分成24份,之间相隔15° ,就形成了24个节气。

24个节气其实就是24个时令点,每月2个。二十四节气以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一个周期作为一个轮回,基本概括了一年中不同时节太阳在黄道上位置的不同、寒来暑往的准确时间、降雨降雪等自然现象发生的规律,以及记载了大自然中一些物候现象的时刻。

我国干支历二十四节气开始的日期,与国际通用的公历几乎一致,最多相差一两天,这也正是因为干支历和公历一样,都是按照地球一年绕太阳公转一周作为依据。干支历是用60组各不相同的天干地支标记年月日时的历法。

干支纪法以立春为岁首,交节日为月首。它用二十四节气划分出十二个月,每个月含有两个节气,没有闰月。干支历与地球环绕太阳的周期运动有关,其年月日全由太阳视运动决定,与太阴月相无关。但它又与通常的阳历(如公历)不同,后者月长由人为规定而与天象无涉,所以它是有中国特色的阳历。自古迄今,干支历依旧流行于万年历等书,用于象数、风水和命理学中。  

二十四节气的意义

二十四节气既是历代官府颁布的时间准绳,也是指导农业生产的指南针,日常生活中人们预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针。二十四节气较准确反映了季节的变化并用于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二十四节气科学地揭示了天文气象变化的规律。

二十四节气将天文、农事、物候和民俗实现了巧妙的结合,衍生了大量与之相关的岁时节令文化,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漫长的农耕社会中,二十四节气为指导农事活动发挥了重要作用,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而诸如立春、冬至、清明等一些重要节气还有“咬春”、“踏青”等趣味盎然的民俗。

扩展资料:

节气特点

春季

立春:斗指寅;太阳黄经为315度。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公历2月3-5日交节。

雨水:斗指壬;太阳黄经为330°。降雨开始,雨量渐增。公历2月18-20日交节。

惊蛰:斗指丁;太阳黄经为345°。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公历3月05-07日交节。

春分:斗指壬;太阳黄经为0°。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公历3月20-22日交节。

清明:斗指丁;太阳黄经为15°。天气晴朗,草木繁茂。公历4月04-06日交节。

谷雨:斗指癸;太阳黄经为30°。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公历4月19-21日交节。

夏季

立夏:斗指东南;太阳黄经为45°。夏季的开始。公历5月05-07日交节。

小满:斗指甲;太阳黄经为60°。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公历5月20-27日交节。

芒种:斗指己;太阳黄经为75°。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公历6月05-07日交节。

夏至:斗指乙;太阳黄经为90°。炎热的夏天来临。公历6月21-22日交节。

小暑:斗指辛;太阳黄经为105°。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公历7月06-08日交节。

大暑:斗指丙;太阳黄经为120°。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公历7月22-24日交节。 

秋季

立秋:斗指西南;太阳黄经为135°。秋季的开始。公历8月07-09日交节。

处暑:斗指戊;太阳黄经为150°。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公历8月22-24日交节。

白露:斗指癸;太阳黄经为165°。天气转凉,露凝而白。公历9月07-09日交节。

秋分:斗指已;太阳黄经为180°。昼夜平分。公历9月22-24日交节。

寒露:斗指甲;太阳黄经为195°。露水以寒,将要结冰。公历10月08-09日交节。

霜降:斗指戌;太阳黄经为210°。天气渐冷,开始有霜。公历10月23-24日交节。

冬季

立冬:斗指西北;太阳黄经为225°。冬季的开始。公历11月7-8日交节。

小雪:斗指己;太阳黄经为240°。意味开始下雪。公历11月22-23日交节。

大雪:斗指癸;太阳黄经为255°。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公历12月6-8日交节。

冬至:斗指子;太阳黄经为270°。寒冷的冬天来临。公历12月21-23日交节。

小寒:斗指子;太阳黄经为285°。气候开始寒冷。公历1月5-7日交节。

大寒:斗指丑;太阳黄经为300°。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公历1月20-21日交节。

社会影响

干支历中表示季节变迁的24个特定节令于上古时代便确立。汉代吸收了二十四节气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据说是以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天象、气温、降水和物候的时序变化为基准,对于中国其它地区来说,同一节气所描绘的情况可能有很大不同。但实际上,“四立”虽能反映黄河中下游四季分明的气候特点,“立”的具体气候意义却不显著。

气候学上,常以每五天的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0℃ 以上的始日划分为春季开始,它与黄河中下游立春含义不符,真正进入春季的只有岭南地区。“立春时,我国的冬春分界线(日平均气温连续5天达10摄氏度以上算入春),在广西桂林到江西赣州一线。那一线以南地区,立春时有春的气息了,但中国93%的陆地面积上都还是冬,到黑龙江,往往是在谷雨立夏时入春,所谓立春,还只是一番‘立意’。”

中国古代将每年日影最长定为“日至”(又称日长至、长至、冬至),日影最短为“日短至”(又称短至、夏至)。在春秋两季各有一天的昼夜时间长短相等,便定为“春分”和“秋分”。21世纪,随着农业科技的普及和发展,节气对我们的制约已经没有那么严格,但它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仍然发挥着基础指导作用,依然是我们衣食住行的重要参考。

二十四节气在全国的不少地方还有留存,不少农谚和俗语,如“立春天渐暖,雨水送肥忙”“清明断雪,谷雨断霜”“白露天,带鱼满船尖”“过了白露节,夜寒白昼热”“小雪腌菜,大雪腌肉”,还广泛地指导着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就是生动的例证。

从历史上看,二十四节气早就跨出国门,走向了世界,影响到朝鲜半岛、日本、东南亚。有的地方虽然季节变换不明显,但那里的人民依然在传承、弘扬着二十四节气及其附着的文化,充分表明了它的文化价值。早在古代二十四节气就已经被朝鲜、日本等其他国家接受,结合其国家实际情况与民族文化后沿用到现代。

二十四节气传入日本已有1000多年,有的节气被列入日本的法定祝日(节日)。 [7]  古代日本一直使用中国农历,遵循“二十四节气”作息,并随着中国中原朝廷改换历书,曾经先后使用《元嘉历》、《麟德历》、《大衍历》、《五纪历》和《宣明历》。之后,日本开始使用更适用于本土、并且由日本人编写的《贞享历》、《天保历》等。

按照“二十四节气”所定的日本本土节日叫做“杂节”,由于“二十四节气”本就是按照地球公转所定的,因此仍旧按照传统算法依照节气定日期。例如:日本杂节中的“节分”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立春”的前一日;“彼岸”是包括春分、秋分的一个星期等等。在当代日本,春分日还被定为公共假日。

当地时间2015年2月2日,韩国首尔,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还剩两天,首尔国立民俗博物馆工作人员在韩国传统建筑梧村宅大门上贴出立春对联。

在越南传统历法中,保留了大部分“二十四节气”,同时变更了某些节气的时间,更加适用于越南的实际情况。目前,越南虽然官方使用阳历,但是在民间还是有部分人使用传统阴阳历,特别是农民,仍然遵循着节气来安排劳动作息。

“二十四节气”的申遗成功证明了中华文化再一次被国际社会认可。自古迄今,它不仅是祖祖辈辈生活劳作的守护者,更是影响了诸多国家文明发展的指路明灯。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二十四节气(历法)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为了充分反映季节气候的变化,古代天文学家早在周代和春秋时期就用”土圭"测日影来确定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并根据一年内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变化和引起的地面气候的演变次序,将全年平分为24等份,并给每个等份起名,这就是二十四节气的由来。








夏至节气的由来
夏至由来和习俗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公历6月21日或22日。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的白昼达最长,且越往北越长。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公元前七世纪,先人采用土圭测日影,就确定了夏至。每年的夏至从6月21日(或22日)开始,至7...

处暑的来历?
处暑是我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交节时间点在公历8月23日前后。处暑的特点是气温由炎热向寒冷过渡,所以处暑命名方式就是反映它这一特点的。一、处暑的来历:早在古籍里对于立冬名称来历有所记载,《孝经纬》:“斗指戊为处暑,暑将退,伏而潜处,故名也。”这句话翻译为北斗七星的斗柄...

24节气2023时间表
24节气2023时间表:立春:2023年2月4日的10:42:21,农历正月十四。雨水:2023年2月19日的6:34:05,农历正月廿九。惊蛰:2023年3月6日的4:36:02,农历二月十五。春分:2023年3月21日的5:24:14,农历二月三十。清明:2023年4月5日的9:12:52,农历闰二月十五。谷雨:2023年4月20日的16:13...

一个夏天我们要经历几个节气?分别是什么??
夏季共经历6个节气。1、立夏——太阳位于黄经45度,5月5-7日交节:立夏是指夏季开始。但是,各地冷暖不同,入夏时间实际上并不一致。按气候学上以五天平均气温高于22℃为夏季的标准。2、小满——太阳位于黄经60度,5月20-22日交节:小满是指麦类等夏熟作物灌浆乳熟,籽粒开始饱满。四川盆地的农谚...

农民伯伯根据节气是怎样安排自己的农活的
二十四节气是把一年内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变化和引起的地面气候的演变次序,将全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并给每个等份起名,这就是24节气由来。每个节气约间隔半个月的时间,分列在十二个月里面。在月首的叫做节气,在月中的叫做“中气”,所谓“气”就是气象、气候的意思。二十四节气与季节、温度、降水及物候有密切的联系...

立春的由来?
一、立春的由来 立春,是干支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又名岁首、立春节、正月节。干支纪年法,以立春为岁首,交节日为月首。“立春"是依据黄道推算出来的,当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寅时为立春节点,即太阳到达黄经315°时。立,是“开始"之意;春,代表着温暖、生长。立春作为ニ十四节气之ー,与立夏、立秋...

处暑的由来和含义
处暑的由来简介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四个节气。斗指戊(西南方);太阳黄经为150°;于每年公历8月22-24日交节。“处”是终止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酷暑结束,这时三伏已过或近尾声。由于受短期回热天气(俗称“秋老虎”)影响,处暑过后仍有持续高温,会感到闷热,天气由炎热向闷热转变,...

夏至节气是什么意思
14.夏至无尘,有尘,大黄风吹四十五天。15.夏至雨滴价值数千美元。16.芒种按日种,夏至时种。17.夏至的雨应该是初秋。18.夏至的杨梅满是山红,酷暑的杨梅会出没。19.春满绿,夏至半,秋无人,冬无人。20、芒种焦鸡,夏至烂草鞋。二十四节气中夏至是什么意思?1.二十四节气中夏至有哪些习俗?2....

立秋的由来是什么
立秋的由来是什么,立秋是我国二十四个节气之一,立秋到了以后,天气就相对来说比较凉快一些了,而且关于立秋是有很多知识的,我和大家一起来看看立秋的由来是什么的相关资料,一起来看看吧。 立秋的由来是什么1 立秋,七月节。夏天已结束,秋天由此开始。 初候,凉风至。西方凄清之风曰凉风。温变而凉气始肃也。《周语》...

夏季有几个节气
夏季有六个节气。1、立夏,太阳位于黄经45度,5月5-7日交节:立夏是指夏季开始。但是,各地冷暖不同,入夏时间实际上并不一致。按气候学上以五天平均气温高于22℃为夏季的标准。2、小满,太阳位于黄经60度,5月20-22日交节:小满是指麦类等夏熟作物灌浆乳熟,籽粒开始饱满。四川盆地的农谚赋予小满...

宣城市18497844853: 中国的二十四节气是如何排列的?它们的来历 -
充士典比: 二十四节气的排列: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每个节气约间隔半个月的时间,分列在十二个月里面.在月首的叫做节气,在月中的叫做“中气”,所谓“气”就是气象、气候的意思.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它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由于2000年来,我国的主要政治活动中心多集中在黄河流 域,二十四节气也就是以这一带的气候、物候为依据建立起来的.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多变,故二十四节气对于很多地区来讲只是一种参考.

宣城市18497844853: 24节气是怎样由来的?每个节气有意义呢? -
充士典比:[答案]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

宣城市18497844853: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哪里 -
充士典比: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古代汉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宣城市18497844853: 24节气怎么形成的? -
充士典比: 十四节气是根据地球在环绕太阳运行的轨道上所处位置划定的,属于阳历的范畴.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为360度,以春分时为0度,清明时为15度,以后每隔15度为一个节气,其日期在阳历中是基本固定的.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历法的独创,是我...

宣城市18497844853: 24节气有哪些?怎么由来? -
充士典比:[答案] 二十四节气的来历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

宣城市18497844853: 二十四节气的来由 -
充士典比: ★二十四节气的由来 据悉,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已经能用土圭(在平面上竖一根杆子)来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以确定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1年中,土圭在正午时分影子最短的1天为夏至,最长的1天为冬至,影子长度适中的为春分或秋分.到秦汉时期,已经形成了完整的24节气的概念. 在古代,1年分为12个月纪,每个月纪有2个节气.在前的为节气,在后的为中气,后人就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从24节气的命名可以看出,节气的划分充分考虑了季节、气候、物候等自然现象的变化.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

宣城市18497844853: 我国的二十四节气是怎么产生的?
充士典比: 根据一年中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变化和引起地面气候的演变次序,将全年平均分成24等份,并给每个不等份起名,这就是二十四节气的由来.将太阳垂直照射赤道时定为“...

宣城市18497844853: 二十四节气有什么历史起源 -
充士典比: 由于历史上中国的主要政治、经济、文化、农业活动中心多集中在黄河流域中原地区,二十四节气也就是以这一带的气候、物候为依据建立起来的. 早在东周春秋战国时代,汉族劳动人民中就有了日南至、日北至的概念.随后人们根据月初、月...

宣城市18497844853: 二十四节气是怎么来的?
充士典比: 即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你可能想看的相关专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