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第七章读后感,注意只要第七章就ok。 要做个演讲,十分钟左右的,内容要有故事大道理的。

作者&投稿:移滕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朱熹《大学集校注》第七章读后感,只要第七章就ok~

我初一的,不知道这些,爱莫能助,没能帮到你,对不起啦……

朱熹在大学章句序中的第一句写到:"《大学》之书,古之大学所以教人之法也。"意思是《大学》这部书,是古代大学教书育人的纲要和准绳。为什么呢?带着这个疑问,我阅读了《四书章句集注》《四书》中的《大学》。
《大学》被朱熹分为了经篇和传篇。经一章向人们展示的是儒家的"三纲八目"的要义,逻辑分明,层层推进。"三纲"指的是"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目"指的是"格物、致知、成一、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十篇的传的文则是引经据典地阐释"三纲八目",其内容言简义丰。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的宗旨在于显明本有的清明德行,在于把这种修养取得的成就恩泽人间百姓,从而使人人都达到至善的境界。解释"在明明德"的传一章引用了《康诰》《大甲》《尧典》主要是"为了说明弘扬人性中美好善良的品质从三皇五帝时期就开始了,并不是我们标新立异的产物。"我认为它包涵了"性本善"的意味。《大甲》曰:"顾諟天之明命。"中的"天之明命"就是指上天平等赋予每个人的德性。它强调了人的本性都是善良美好的,但是可能由于后天的环境和教育的不同才导致了人们在品行和德性方面的差异。因此"皆自明也",即要我们自己加强自身的修养。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也"在亲民"。《四书章句集注》中"程子曰:'亲,当作新。'"朱熹说"新者,革其旧之谓也,言既自明其明德,又当推以及人,使之亦有以去其旧染之污也。"新民与亲民--作为中国古代政治哲学的一个问题》一文提到"新民"指使民众提高觉悟,实现精神、思想的更新;而"亲民"则指使民众富足、安顿而获得必要的生存基础,进而亲善于政权结构,易于统治,服从管理。"如果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认为"亲民"适合古代社会而"新民"更适合现代的社会。因为"新民"更强调了一种自我的革新,社会的革新。正如朱熹所说的,首先要自己"去其旧染之污",对自己的旧观念,旧思想进行改造和更新,然后再"推以及人",那么领导者就不担心人民不归顺他。对于个人来讲,"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是一种非常好的提升自我的办法:通过不停歇地随时反思自我、改过自新从而"得道"。如孔子的"吾日三省吾身"。
通过"明明德"、"亲民"然后"止于至善"。"止于至善"的意思是人人都达到至善的境界。朱熹说:"言明明德、新民,皆当止于至善之地而不迁。盖必其有以尽夫天理之极,而无一毫人欲之私。"在我看来,这是通过"明明德"、"亲民"后达到的一种效果,是一种理想的状态。但是这似乎太理想化了,不管从古代社会还是现今社会来讲都有点脱离了实际。然而,我们首先要"知其所止"然后才能谈论"止于至善"。书中所描述的"止"是从精神层面上来讲的止于仁、敬、孝、慈、信。不可否认,这对于现在来讲仍然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我理解的"知其所止"更强调了自己应该找准自己的人生位置,然后才能为之奋斗。
经篇勾勒出"三纲八目"的要义,然后传篇对其展开阐释。其中"八目"又包含着&
-
quot;内修"和"外治"两大方面:"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是内修,而"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外治。
在内修方面,先是格物致知,然后是诚其意,正其心。"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为穷,故其知有不尽也。"由于我还不太懂朱熹这番话,于是我通过查找一些资料来加深对格物致知的了解。"格物指努力穷就事物之理,当人民通晓事物之理后,人的知识也就完备彻底了;致知完全是作为认识过程找能够的格物在人所得知识的一个自然结果;所以朱熹认为,若没有格物谈致知是无法办到的。知悉用"格物所以致知"来说格物和致知的关系,一方面说格物以致知为目的,另一方面致知是在格物的过程中实现的。"人的知识在认真研究外界事物中获取,日积月累就能达到"知之至"的境界。这里我思考了一个问题:对于教师,该怎么样帮助学生"格物致知"呢?过去的教师"填鸭子"的形式显然已经不符合现今教育的要求了。再联系"格物",我认为它更强调了是自己对事物的思考,而不仅仅是借用别人的知识,从而达到"致知"。从知识储备方面,内修要求"格物致知",那么从精神修养方面呢,就要求"诚其意,正其心"了。意诚则必须从慎独开始,正心则要求保持平和的心态。我觉得无需哆嗦这两者,因为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在不断的自我改善中达到的。
在外修方面,"齐家,治国,平天下"着眼于处理人际关系。这让我想起安葬于西敏寺的英国国教主教的墓志铭:我年少时,意气风发,踌躇满志,当时曾梦想要改变世界,但当我年事渐长,阅历增多,我发觉自己无力改变世界,于是我缩小了范围,决定改变我的国家。但这个目标还是太大了。接著我步入了中年,无奈之余,我将试图改变的对象锁定在最亲密的家人身上。但天不从人愿,他们个个还是维持原样。当我垂垂老矣,我终于顿悟了一些事:我应该先改变自己,用以身作则的方式影响家人。若我能先当家人的榜样,也许下一步就能改善我的国家,再后来我甚至可能改造整个世界,谁知道呢?这也让我想起了自身,自问我没有这么大的抱负要平天下,或改变世界,但我希望以后受过我教育的学生都能成为能"平天下",能改变世界的人,那么我也算是成功的老师了!
总的来说,《大学》言简义丰,让我领略到中华经典的强大。 摘自:中国大学网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祥;思虑周祥才能够有所收获。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未,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家族、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能的。不分轻重缓急,本末倒置却想做好事情,这也同样是不可能的! 这就叫做抓住了根本,这就叫知识达到顶点了。

曾子说:“十只眼睛看着,十只手指着,这难道不令人畏惧吗?!” 财富可以装饰房屋,品德却可以修养身心,使心胸宽广而身体舒泰安康。所以,品德高尚的人一定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 《诗经》说:“看那淇水弯弯的岸边,嫩绿的竹子郁郁葱葱。有一位文质彬彬的君子,研究学问如加工骨器,不断切磋;修炼自己如打磨美玉,反复琢磨。他庄重而开朗,仪表堂堂。这样的一个文质彬彬的君子,真是令人难忘啊!”这里所说的“如加工骨器,不断切磋”,是指做学问的态度;这里所说的“如打磨美玉,反复琢磨”,是指自我修炼的精神;说他“庄重而开朗”,是指他内心谨慎而有所戒惧;说他“仪表堂堂”,是指他非常威严;说“这样一个文质彬彬的君子,可真是令人难忘啊!”是指由于他品德非常高尚,达到了最完善的境界,所以使人难以忘怀。《诗经》说:“啊啊,前代的君王真使人难忘啊!”这是因为君主贵族们能够以前代的君王为榜样,尊重贤人,亲近亲族,一般平民百姓也都蒙受恩泽,享受安乐,获得利益。所以,虽然前代君王已经去世,但人们还是永远不会忘记他们。

《康诰》说:“能够弘扬光明的品德。”《太甲》说:“念念不忘这上天赋予的光明禀性。”《尧典》说:“能够弘扬崇高的品德。”这些都是说要自己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 商汤王刻在洗澡盆上的箴言说”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 《康诰》说:“激励人弃旧图新。” 《诗经》说,“周朝虽然是旧的国家,但却禀受了新的天命。”所以,品德高尚的人无处下追求完善。 《诗经》说:“京城及其周围,都是老百姓向往的地方。”《诗经》又说:“‘绵蛮’叫着的黄鸟,栖息在山冈上。

”孔子说:“连黄鸟都知道它该栖息在什么地方,难道人还可以不如一只鸟儿吗?”《诗经》说:“品德高尚的文王啊,为人光明磊落,做事始终庄重谨慎。”做国君的,要做到仁爱;做臣子的,要做到恭敬;做子女的,要做到孝顺;做父亲的,要做到慈爱;与他人交往,要做到讲信用。 孔子说:“听诉讼审理案子,我也和别人一样,目的在于使诉讼不再发生。”使隐瞒真实情况的人不敢花言巧语,使人心畏服,这就叫做抓住了根本。 之所以说修养自身的品性要先端正自己的心思,是因为心有愤怒就不能够端正;心有恐惧就不能够端正;心有喜好就不能够端正;心有忧虑就不能够端正。 心思不端正就像心不在自己身上一样:虽然在看,但却像没有看见一样;虽然在听,但却像没有听见一样;虽然在吃东西,但却一点也不知道是什么滋味。

所以说,要修养自身的品性必须要先端正自己的心思。 之所以说管理好家庭和家族要先修养自身,是因为人们对于自己亲爱的人会有偏爱;对于自己厌恶的人会有偏恨;对于自己敬畏的人会有偏向;对于自己同情的人会有偏心;对于自己轻视的人会有偏见。因此,很少有人能喜爱某人又看到那人的缺点,厌恶某人又看到那人的优点。所以有谚语说:“人都不知道自己孩子的坏,人都不满足自己庄稼的好。”这就是不修养自身就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的道理。 之所以说治理国家必须先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是因为不能管教好家人而能管教好别人的人,是没有的,所以,有修养的人在家里就受到了治理国家方面的教育:对父母的孝顺可以用于侍奉君主;对兄长的恭敬可以用于侍奉官长;对子女的慈爱可以用于统治民众。

《康浩》说:“如同爱护婴儿一样。”内心真诚地去追求,即使达不到目标,也不会相差太远。要知道,没有先学会了养孩子再去出嫁的人啊! 一家仁爱,一国也会兴起仁爱;一家礼让,一国也会兴起礼让;一人贪婪暴戾,一国就会犯上作乱。其联系就是这样紧密,这就叫做:一句话就会坏事,一个人就能安定国家。 尧舜用仁爱统治天下,老百姓就跟随着仁爱;桀纣用凶暴统治天下,老百姓就跟随着凶暴。统治者的命令与自己的实际做法相反,老百姓是不会服从的。所以,品德高尚的,总是自己先做到。然后才要求别人做到;自己先不这样做,然后才要求别人不这样做。不采取这种推己及人的恕道而想让别人按自己的意思去做,那是不可能的。所以,要治理国家必须先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

《诗经》说:“桃花鲜美,树叶茂密,这个姑娘出嫁了、让全家人都和睦。”让全家人都和睦,然后才能够让一国的人都和睦。《诗经》说:“兄弟和睦。”兄弟和睦了,然后才能够让一国的人都和睦。《诗经》说:“容貌举止庄重严肃,成为四方国家的表率。”只有当一个人无论是作为父亲、儿子,还是兄长、弟弟时都值得人效法时,老百姓才会去效法他。这就是要治理国家必须先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的道理。 之所以说平定天下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是因为,在上位的人尊敬老人,老百姓就会孝顺自己的父母,在上位的人尊重长辈,老百姓就会尊重自己的兄长;在上位的人体恤救济孤儿,老百姓也会同样跟着去做。所以,品德高尚的人总是实行以身作则,推已及人的“絮矩之道”。 如果厌恶上司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你的下属;如果厌恶下属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你的上司;如果厌恶在你前面的人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在你后面的人;如果厌恶在你后面的人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在你前面的人;如果厌恶在你右边的人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在你左边的人;如果厌恶在你左边的人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在你右边的人。这就叫做“絮矩之道”。

《诗经》说:“使人心悦诚服的国君啊,是老百姓的父母。”老百姓喜欢的他也喜欢,老百姓厌恶的他也厌恶,这样的国君就可以说是老百姓的父母了。《诗经》说:“巍峨的南山啊,岩石耸立。显赫的尹太师啊,百姓都仰望你。”统治国家的人不可不谨慎。稍有偏颇,就会被天下人推翻。《诗经》说:“殷朝没有丧失民心的时候,还是能够与上天的要求相符的。请用殷朝作个鉴戒吧,守住天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就是说,得到民心就能得到国家,失去民心就会失去国家。 所以,品德高尚的人首先注重修养德行。有德行才会有人拥护,有人拥护才能保有土地,有土地才会有财富,有财富才能供给使用,德是根本,财是枝末,假如把根本当成了外在的东西,却把枝末当成了内在的根本,那就会和老百姓争夺利益。所以,君王聚财敛货,民心就会失散;君王散财于民,民心就会聚在一起。这正如你说话不讲道理,人家也会用不讲道理的话来回答你;财货来路不明不白,总有一天也会不明不白地失去。

孟献子说:“养了四匹马拉车的士大夫之家,就不需再去养鸡养猪;祭祀用冰的卿大夫家,就不要再去养牛养羊;拥有一百辆兵车的诸侯之家,就不要去收养搜刮民财的家臣。与其有搜刮民财的家臣,不如有偷盗东西的家臣。”这意思是说,一个国家不应该以财货为利益,而应该以仁义为利益。做了国君却还一心想着聚敛财货,这必然是有小人在诱导,而那国君还以为这些小人是好人,让他们去处理国家大事,结果是天灾人祸一齐降临。这时虽有贤能的人,却也没有办法挽救了。所以,一个国家不应该以财货为利益,而应该以仁义为利益。

此《大学》非彼“大学”也,此书是孔子高徒曾参所作。大学者,大人之学。古人8岁入小学,识文认字洒扫应对,15岁入大学,学做人及治国安邦的大道理。本书儒家思想一以贯之,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修学阶次十分明了。《论语》温柔敦厚,而《大学》字字精炼读来也觉余香满口。修养身心的方法原则比《论语》更为清楚。《论语》毕竟是语录,而本书却是比较详细比较系统的论述。所以本书更能深入了解儒家理想的圆满境界,很值得一读。
“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由此可看出,儒家修身简直和道家相媲美了,恐怕孔子要和老子比赛参禅打坐了。原来儒家也并非只是家道德高尚即为君子啊,君子也要止息妄心,静中思维,静生智慧啊。从这里看,儒释道的修炼都是相通的。不过,由于《论语》的深远影响,人们更多地知道儒家只讲道德的提升,我们也更多地把孔子看成是一个思想家教育家,把释迦牟尼和老子更多地看成一个宗教家。而现在教育讲究发散性思维,追求思维的最大复杂化,追求联想的纷飞迅驰,追求视野开阔知识丰富。最典型的就是文学家的思维,他们都有些神经质。诗人就更会惊世骇俗。现在的一些所谓的艺术啊,都会标新立异,会让人掉出眼球。“裸”,就是思维复杂纷乱的极端化,就是妄想意识的极度膨胀,当然背后也有更多的利益驱动。似乎袒露肉体就能表现艺术,行为艺术嘛。比较先哲的教化,真是让人汗颜。
“子不语怪力乱神”,孔子在教学中从来不会讲些神异的故事来吸引学生,也从来不提倡学生去追求这些东西,孔子流露的是真性情,是真智慧。没有任何的伪饰与做作。而现在社会是什么怪表现什么,什么暴力恐怖描绘什么,什么乱七八糟就展现什么,什么神神乎乎的就渲染什么。神异鬼怪、武打凶杀、畸形恋情不一而足。一些言情片情感泛滥,甚至古装片的中的公主啊、王子啊 都天天没有事情做,都是天生的情种,都会把“我爱你”当作口头禅一样熟练地应用,一见钟情,然后就会神魂颠倒,好像古人比现代人还要开放。一些现代言情剧更是把写多角恋爱当成抓人眼球的亮点。可怜的孩子也被过早地给予了情感绑架,不少动画片中的台词简直是不堪入耳。比如《虹猫蓝兔七侠传》中的武打暴力程度且不说,单说一个情节,大奔调戏哑女,边挑逗边大喊着,来呀,来呀,来追你老公啊 ,而且类似的话出现了好多次,简直就是个流氓行为。大奔这个角色要这样表现这样搞笑才好吗?真是匪夷所思!鲁迅先生曾经大声疾呼:“救救孩子!”我真的为孩子们担心,他们纯洁的心灵正在日复一日地被熏染着。任何提前的催熟都会带来不可估量的副作用!我们的孩子除了身体吸收着激素长大,情感也被这样注入了“激素”啊。真不知道我们的文化与娱乐怎么这么“前卫”!我看《蜜蜂总动员》这部片子,即使有些恋情色彩也表现得比较含蓄,哪里像我们这样赤裸裸呢!

从本章内容可以体会到:慎独是儒学的重要概念,。”“慎”就是小心谨慎、随时戒备;“独”就是独处,独自行事。意思是说,做人的道德原则是一时一刻也不能离开的。慎独指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慎独是封建士大夫的道德至高标准,他们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能模范地遵守道德规范,做到言行一致,人前人后都是君子。慎独其实就是“慎心”,要诚其意,在各种物欲的诱惑面前,靠心把持住自己——不管是酒色财气,总归吾心有主,不为所动。 元代大学者许衡一日外出,因天气严热,口渴难耐。正好路边有一棵梨树,行人们纷纷去摘梨解渴,只有许衡一个人不为所动。这时候有人就问他:“你为什么不摘梨呢?”许衡就说了:“不是自己的梨,怎么能随便乱摘呢?”那人就笑他迂腐:“世道这么乱,管他是谁的梨。”许衡说:“梨虽无主,我心有主。”从许衡不摘梨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出,慎独是一种情操,是一种修养,是一种自律,是一种坦荡。慎独是进行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也是评定一个人道德水准的关键性环节。 “慎独”作为修养方法,就是强调在没有外在监督的情况下始终不渝地、更加小心地坚持自己的道德信念,自觉按道德要求行事,不会由于无人监督而肆意妄行。慎独能让人自我完善,让社会公德得以净化,让人与人之间多一些信任少一些猜疑,多一些关爱少一些冷漠;假如没有了慎独,那人和人之间就少了关爱,少了诚信。让我们每个人都能用“慎独”警示自己,鞭策自己,坦荡为人,踏实做事,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使我们的社会更加文明,更加和谐。


礼记大学读后感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礼记大学读后感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礼记大学读后感1 自从从象牙塔进入五彩缤纷的社会之后,我才发现社会真的很大,不一样的地方、不一样的人、不一样的事情、不一样的思想...

大学读后感大全2000字作文
大学读后感 《大学》 总结 了人一生实现远大理想抱负的模式,这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把“修身”放在第一位,作为人生的第一大学问。 “修身” 就是我们所讲的“做人”。一个人只有先学会了做人,然后才能管理好自己的家庭,进而才有能力去治理一个国家,达到天下太平,人民安居乐业。如果一个人没有 ...

大学读后感700字
这一章主要写了葵花为了帮重病的奶奶挣医药费,为了给家里减轻负担,便和大人们出去捡银杏。她的手已伤痕累累,但却依然抱着“为奶奶治病”的念头,不幸的是,和蔼可亲的奶奶还是永远离开了他们……在生活的磨练下,兄妹俩在生活的“战场”上变得更成熟!领略到生活的多变!大学读后感700字4 《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国...

《大学·中庸》的读后感300字
《大学中庸》读后感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古典文化名著是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前读过《论语》、《老子》、《庄子》,分别从人与人相处,自我的相处,人与大自然的相处的层面进行了深刻的讲解,体会到了古典文化的经典和博大精深。暑假中阅读了《大学中庸》,真是让我受益匪浅,可谓...

修身先立德--读《傅佩荣译解大学中庸》有感
《大学》要比《中庸》易懂一些。《大学》所告诉我们的,是儒学三纲八目。三纲,是指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第一章: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第二章重点讲八目。所谓八目,是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儒学为我们所展示的人生进修的层次、境界。就层次...

急求文章读后感,有《大学》《大卫 科波菲尔》等,邮箱757098708@qq.com...
急求文章读后感,有《大学》《大卫 科波菲尔》等,邮箱757098708@qq.com  我来答 4个回答 #热议# 职场上受委屈要不要为自己解释? 415625156 2011-02-06 · TA获得超过139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03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7.5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大卫·科波菲尔》是19...

《大学》第六章读后感
原为《礼记》中的一篇。相传为曾子作,近代许多学者认为是秦汉之际儒家作品。全面总结了先秦儒家关于道德修养、道德作用及其与治国平天下的关系。南宋朱熹把它与《论语》、《孟子》、《中庸》合称为“四书”,从此《大学》成为儒家经典。朱熹把《大学》重新编排整理,分为“经”一章,“传”十章。认为,...

《大学中庸》读后感
它们就是《论语》《大学》《中庸》,以下是我整理分享的论语大学中庸读后感,欢迎阅读! 《大学中庸》读后感1 看了这本经典书——《大学中庸》,我觉得这本书是儒家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核心,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伟大智慧的结晶。它就像是一位活了几千年的人,对于以前的历史都记忆犹新,刻骨铭心。这本书可以...

读后感!!!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大学》第一章读后感,200到400字就行了,不用太多,谢谢啦?
《大学》原是《礼记》中的一篇文章,作于春秋末年战国时期,写定于秦统一全国以后不久。它是我国儒家经典的组成部分,指有关政治、哲理的高深而广博的学问。《大学》依据孔子、孟子“仁政”的思想,阐明了新生的地主阶级“治国平天下”的理论。文中提出三条基本原则(三纲)和八个方法步骤(八目)。“...

镇安县19424076034: 《大学》读后感 -
西姜压氏: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是古典诗文《大学》里的句子.所谓“大学”,实质为大学问,人世间最重要的学问. 原为《礼记》中的一篇.相传为曾子作,近代许多学者认为是秦汉之际儒家作品.全面总结了先秦儒家关...

镇安县19424076034: 《大学》哪一章提出了慎独 -
西姜压氏: 出自《大学》第七章. 《大学》第一次出现慎独一词: 【原文】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译文】 所谓使自己的意念诚实,就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就如同厌恶污秽的气味那样(不...

镇安县19424076034: 《大学》读后感 是四书五经的 -
西姜压氏: 失四书五经的《大学》 《我的大学》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三部.小说叙述了饱尝人间辛酸的阿廖沙,抱着进大学读书的理想来到喀山,过了不久

镇安县19424076034: 大学读后感 -
西姜压氏: 如果你自控能力不强,吃喝玩乐四年,混了个毕业证,回首发现,大学上了你!如果你能够有合理的目标以及具体的执行能力,控制好自己的欲望,四年下来,你就上了大学!

镇安县19424076034: 高考填报志愿专业级差
西姜压氏: 今天我们心情紧张;明天我们奔赴考场,后天我们全体解放,高考纪念日,为了重温... 从各校公布的《招生章程》来看,今年主要有20多所大学设置了专业级差.比如,四...

镇安县19424076034: 《大学》第二章读后感 -
西姜压氏: 《大学》包括十一章的内容,分别是经述,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知本,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修身齐家,齐家治国,治国平天下.《大学》以人 的修身为核心,提出“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亦是皆以修身为本”,格物,致知,诚意,...

镇安县19424076034: 弟子规》,《论语》,《大学》《孟子》等古典名著的读书笔记和读后感至少五篇.急需 -
西姜压氏: 读【弟子规】有感 近几年里,我校全面推进学习国学经典.我读了《弟子规》,茅塞顿开,平时里对人生的点滴感悟都在圣贤的教诲中有明确的答案,字里行间充满着人性的真正体现.“宽为限,紧用功,功夫到,滞塞通”,这是《...

镇安县19424076034: 2022高中入学军训作文600字五篇 -
西姜压氏: 军训是一种难能可贵的集体活动,也是一种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更是一种储备军需... 回忆八天的军训,它让我们学到了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只要不断努力就能取得成功的...

镇安县19424076034: 2022寒假的小学生日记精选
西姜压氏: 寒假到来了,这个寒假有很多事情真的令我们很难忘,为此不妨通过日记来记录寒假的难忘的生活吧,那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2022寒假的小学生日记精选,欢迎参阅...

镇安县19424076034: 写景的四百字作文优秀范文七篇
西姜压氏: 写景就是描写景物类,基本上属记叙的一种.在写景的文章中,情是景的灵魂,景是... 这里最引人注目的是喷泉,每天上学时经过池塘边,总能见到喷泉喷吐出如花般形状...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