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春节》作者围绕春节的热闹、按顺序写了哪六件事?

作者&投稿:愈陶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北京的春节》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写的最详细的是那四个部分~

《北京的春节》课文是按(时间)顺序写的,写的最详细的是(腊月、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元宵节)四个部分。
拓展资料:
一、《北京的春节》课文原文
北京的春节
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在腊八这天,家家都熬腊八粥。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除此之外,这一天还要泡腊八蒜。把蒜瓣放进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子。
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大事就是买杂伴儿。这是用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干果与蜜饯掺和成的。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各种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
孩子们欢喜,大人们也忙乱。他们必须预备过年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天一擦黑,鞭炮响起来,便有了过年的味道。这一天,是要吃糖的,街上早有好多卖麦芽糖与江米糖的,糖形或为长方形或为瓜形,又甜又黏,小孩子们最喜欢。
过了二十三,大家更忙。必须大扫除一次,还要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店铺多数正月初一到初五关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正月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男人们午前到亲戚家、朋友家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城内城外许多寺院举办庙会,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小孩子们特别爱逛庙会,为的是有机会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庙会上有赛马的,还有赛骆驼的。这些比赛并不为争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马、骆驼与骑者的美好姿态与娴熟技能。
多数铺户在正月初六开张,不过并不很忙,铺中的伙计们还可以轮流去逛庙会、逛天桥和听戏。
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这在当年,也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上灯中点上烛,观者就更多。
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这一天大家还必须吃元宵呀!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①,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学生该去上学,大人又去照常做事。腊月和正月,在农村正是大家最闲的时候。过了灯节,天气转暖,大家就又去忙着干活了。北京虽是城市,可是它也跟着农村一齐过年,而且过得分外热闹。

二、课文简要解读
文章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作者先介绍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人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购买年货、过小年……做好过春节的充分准备。紧接着,详细描述过春节的三次高潮: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守岁;初一男人们外出拜年,女人们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庙会;十五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最后写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文中列举了大量的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情趣盎然,学生喜闻乐见。全文内容安排有序,脉络清晰,衔接紧密,详略得当,推进自然。语言表达朴实简洁,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字里行间处处透出人们欢欢喜喜过春节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

三、作者简介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杰出的语言大师,被誉为“人民艺术家”。老舍是满族正红旗人,北京人,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阵亡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时候。老舍这一笔名最初在小说《老张的哲学》中使用,其他笔名还有舍予、絜青、絜予、非我、鸿来等。老舍一生勤奋笔耕,创作甚丰。20世纪30年代就成为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著有长篇小说《小坡的生日》、《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骆驼祥子》等,短篇小说《赶集》等。老舍的文学语言通俗简易,朴实无华,幽默诙谐,具有较强的北京韵味。

参考资料: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教师中心>>同步教学资源>>教师用书>>六年级下册.网页链接

应该是腊八、小年、除夕、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1、时间:腊八
风俗习惯: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2、时间:腊八至腊月二十二之间
风俗习惯:小孩子买杂拌、爆竹和各种玩意儿
大人预备过年的物品
3、时间:腊月二十三
风俗习惯:过小年,放鞭炮,吃糖
4、时间:除夕
风俗习惯: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贴年画、灯火通宵、放鞭炮、吃团圆饭、守岁
5、时间:店铺关门,男人拜年,女人待客、逛庙会
6、元宵:看花灯,小孩放花炮,吃元宵

1、时间:腊八
风俗习惯: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2、时间:腊八至腊月二十二之间
风俗习惯:小孩子买杂拌、爆竹和各种玩意儿
大人预备过年的物品
3、时间:腊月二十三
风俗习惯:过小年,放鞭炮,吃糖
4、时间:除夕
风俗习惯: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贴年画、灯火通宵、放鞭炮、吃团圆饭、守岁
5、时间:店铺关门,男人拜年,女人待客、逛庙会
6、元宵:看花灯,小孩放花炮,吃元宵
参考资料:自己打的!!!

1、腊月初旬:开始
2、腊八: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3、腊月二十三:吃麦芽糖、江米糖
4、除夕:守岁、吃团圆饭
5、大年初一:拜年
6、正月十五:吃元宵、观花灯

腊月、小年、除夕、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1、时间:腊八
风俗习惯: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2、时间:腊八至腊月二十二之间
风俗习惯:小孩子买杂拌、爆竹和各种玩意儿
大人预备过年的物品
3、时间:腊月二十三
风俗习惯:过小年,放鞭炮,吃糖
4、时间:除夕
风俗习惯: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贴年画、灯火通宵、放鞭炮、吃团圆饭、守岁
5、时间:店铺关门,男人拜年,女人待客、逛庙会
6、元宵:看花灯,小孩放花炮,吃元宵


《北京的春节》作者是、、、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本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满族正红旗人,原姓舒舒觉罗氏,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文学家、戏剧家。文革期间受到迫害,1966年8月24日深夜,老舍含冤自沉于北京西北的太平湖畔,终年67岁。夫人胡絜青(1905-2001)。老舍的作品很多,代表作有《骆驼祥子》、《老张...

北京的春节的作者是?
北京的春节的作者是老舍。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中国现代小说家、文学家、戏剧家。老舍的一生,总是在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发表了大量影响后人的文学作品,获得“人民艺术家”的称号。选自《聂绀弩杂文集》,三联书店,1981年。老舍(1899—1966),满族,原名舒庆春,字...

北京的春节的作者是谁
《北京的春节》的作者是老舍。《北京的春节》是现代作家老舍1951年创作的一篇散文。文中描绘了一幅幅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表现了春节的隆重与热闹,展现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美好,同时对比新旧社会的春节,突出了新社会移风易俗、春节过得欢乐而健康,表达了作者对新中国、新社会的赞美。此文是一篇...

《北京的春节》作者是
《北京的春节》作者是老舍。《北京的春节》作于1951年,是现代作家老舍创作的一篇散文,该文章以时间为轴,记录了老北京特有的春节习俗,作者详写了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初一、正月十五这几天。《北京的春节》全文描绘了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展现了春节的隆重与热闹,以及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美好...

“北京的春节”的作者是谁?
《北京的春节》的作者是老舍。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主要作品还有《四世同堂》、《骆驼祥子》等。《北京的春节》中详细描述了北京人过春节的除夕、初一、元宵三个高潮,再现了老北京人过春节的隆重与热闹、温馨与美好。

北京的春节的作者是谁?
北京的春节的作者是老舍。《北京的春节》是现代作家老舍1951年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写于解放后的1951年1月,发表在当年的《新观察》杂志的第一卷第二期。《北京的春节》描绘了一幅幅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表现了春节的隆重与热闹,展现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美好,同时对比新旧社会的春节,突出了新...

北京的春节作者是谁?
作者是老舍。《北京的春节》是现代作家老舍1951年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写于解放后的1951年1月,发表在当年的《新观察》杂志的第一卷第二期。全文充满北京味儿的朴实语言,陈述朴素自然,不事雕琢,流畅通达,又有极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男,原名舒庆春,中国...

北京的春节的作者简介
本文作者老舍(1899—1966),满族正红旗人,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生于北京。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阵亡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炮火中。母亲也是前旗人,靠替人洗衣裳做活计维持一家人的生活。老舍先生七岁念私塾,以后在西直门私立第二小学堂、南草厂第十三小学、北京市第三中学读书。1918年由北京师范...

北京的春节作者
《北京的春节》作者是老舍。《北京的春节》是作家老舍于1951年发表的一篇散文。《北京的春节》以带有北京味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关于老北京春节的生活画卷,展现出了当时春节的隆重与热闹,以及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与美好。该作品虽然写的是北京,但其实也反映出中国各地在过节时的热闹景象。

北京的春节作者是谁?
北京的春节 作者:老舍1、按照北京的老规矩,过农历的新年(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头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可是,到了严冬,不久便是春天,所以人们并不因为寒冷而减少过年与迎春的热情。在腊八那天,人家里,寺观里,都熬腊八粥。这种特制的粥是为祭祖祭...

崇明县15179543079: 、《北京的春节》围绕春节的热闹,按顺序写了腊月、小年、除夕、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 -
容邹正大:[答案] 腊月初八,腊月二十三小年,过了小年,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初六,正月十五元宵节,正月十九! 顶我的答案!

崇明县15179543079: 《北京的春节》作者围绕春节的热闹、按顺序写了哪六件事? -
容邹正大: 1、时间:腊八 风俗习惯: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2、时间:腊八至腊月二十二之间 风俗习惯:小孩子买杂拌、爆竹和各种玩意儿 大人预备过年的物品 3、时间:腊月二十三 风俗习惯:过小年,放鞭炮,吃糖 4、时间:除夕 风俗习惯: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贴年画、灯火通宵、放鞭炮、吃团圆饭、守岁 5、时间:店铺关门,男人拜年,女人待客、逛庙会 6、元宵:看花灯,小孩放花炮,吃元宵

崇明县15179543079: 老舍的:北京的春节 请问作者从哪方面写除夕的热闹? -
容邹正大:[答案] 作者从空气中飘散着的酒肉的香味;从人们的穿着、门口的春联、屋里的年画这些艳丽的色彩;从通宵的灯火;从不间断的炮声;从家家户户的团圆饭和祭祖仪式这些方方面面描写了除夕夜的热闹.

崇明县15179543079: 、《北京的春节》围绕春节的热闹,按顺序写了腊月、小年、除夕、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 ) -
容邹正大: 腊月初八,腊月二十三小年,过了小年,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初六,正月十五元宵节,正月十九! 顶我的答案!

崇明县15179543079: 《北京的春节》围绕春节的热闹按顺序写了腊月、小年、除夕、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对吗? -
容邹正大: 应该是腊八、小年、除夕、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崇明县15179543079: 《北京的春节》作者围绕春节的热闹、按顺序写了哪六件事? -
容邹正大: 时间顺序描写的,表达了作者对春节的向往,在文中起过渡作用,体会到时间飞快的流失

崇明县15179543079: 北京的春节这一课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来描写春节的热闹? -
容邹正大: 使用了复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 还使用了过渡句(承上启下制)的写作方法. 《北京的春节》按时间顺序介绍了老北京过春节的一系2113列习俗,语言简洁而生动5261,字里行间透出人们欢欢喜喜过新年的心情,4102反映出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1653好生活的心愿.

崇明县15179543079: 《北京的春节》中,作者从哪三方面细腻描写了人们欢庆除夕,充分表现了除夕的红火热闹? -
容邹正大:[答案] 香味、挂帘、声音

崇明县15179543079: 《北京的春节》表现了 - ----------,作者老舍被授予-------------------- -
容邹正大: 《北京的春节》表现了______北京人过春节时的热闹景象_____,作者老舍被授予______________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如果觉得有帮助,请您点一下手机右上角采纳,是对俺的鼓励和支持!多谢您!

崇明县15179543079: 《北京的春节》 -
容邹正大: 《北京的春节》以时间为序,描绘了(北京人过春节时的热闹景象),表现了(贫民)作者老舍,他的许多作品以北京为背景,如(《骆驼祥子》)和(《四世同堂》),他的作品的语言特色是(幽默),(很有北京的特色)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