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与法律 对中国社会来说谁才会更加王道

作者&投稿:夹山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儒家和道家的共同点是?~

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和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学派的哲学观共同奠定了了中国哲学发展的基础。从他们的基本思想来看,儒道两家是两种对立的两大思想体系,其实在具体表象对立的背后,儒道两家有着内在的联系,也正是这一共同点,它们才能最终决定中国哲学的基本走向。儒道之哲学观与其美学观是一体的,哲学上的沟通自然会在美学上得以体现。本文试图通过对儒道两家的美学观进行比较来阐明它们的一致性。

成复旺在《中国古代的人学与美学》中系统地论述了宗法社会本位论的儒家与宇宙自然本位论的道家的人学与美学思想。

成先生用“超越自然”与“超越自我”来论述了审美之“超越自然”必然会对人的主体性的召唤去改造客观世界与“超越自我”诉求于人的内心自由去改造主观世界的两种走向,前者是趋向与实践,后者则趋向于道德。

按照成先生的这种看法,儒家和道家同样都是“超越自我”来获得自身的存在的意义的,共同指向道德层面,这正是儒道两家统一性所在。

在论述儒家的美学时,成先生首先认为儒学就是人学。他从孟子的“人性善”论与荀子的“人性恶”论正反两面论证儒家提倡“仁”的必要性、可能性和把“仁”确定为儒家思想的核心的合理性,把儒家的作用定位于“以道德属性为本就是以社会理性为本,以人的自我约束为本。”接着,他儒家的人格归纳为“克己复礼”与“用行舍藏”,来实现道德的自我约束。儒家的人学落实到美学时,成先生认为儒家的美学本质在于义理,美不在物,在乎人,在乎人的精神,在乎人内在的伦理道德人格。美的功能在于成德。美是一种主体伦理人格的外在实践的表现和内涵。

儒家美学在是一种善的美学,美的具体表现尽在善。善在于“仁”。“克己”的目的在于“复礼”,“行”是为善而“用”,所谓“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诗、礼、乐仅仅是一种手段,美不在这些内容,而在其背后的道德伦理结构。“美者,声容之盛;善者,美之实也。”(朱熹《四书集注》)儒家是一种社会伦理的集体精神的代表,它是一种社会理性的文化产物。它是“超越自我”、对人的个体感性的的一种身心约束,对人的极大的否定来达到儒家的伦理道德规范。

在论述道家的美学时,成先生是针对儒家的美学观而出的。首先他就以“人貌天虚”来概括了道学观,他认为道家通过“对人的否定”(否定仁义,否定文化,否定人的依据)来彻底否定儒家的人学。道家否定了一切之后,必然有自己的一种新的诉求。道家回归“天地之境”和“天地之人”。在美学上体现为“道之为物,唯恍唯惚”的美学境界,也是一种的“体验”美学境界,表现为“淡然无极而众美从之”的审美理想。从而建立起了道家的美学体系。它的“三弃三绝”、“见素抱扑,少私寡欲”,就在于回归自然,“涤除玄鉴”达到无意识状态,顺应天道,“无为而无不为”。道家之美在于“无为”、“自然”,顺天道即为美,自由即为美。有为,有物,有人,有思,有言,都不为美,所谓“大象无形,大音希声,道隐无名”。

儒家美学之“克己复礼”与“用行舍藏”的实用美学是通过对人个体感性的克制来维护其社会实践的可能性的,以达到一种和谐的美学理想。道家之美学通过否定人的一切,也就是克服人的一切来达到一种“吾丧我”的“天道”美学理想。他们的最终归属都是一种极端理想的自由王国。儒家与道家理想都是为现实寻求一种出路,结果是殊途同归,同归于对个体感性的排挤,对“人之为人”的否定。儒家把人定义为“仁”,道家把人定义为“自然”。前者,用伦理道德来否定真实的人,后者,把人纳入到自然中去,否定人的本质属性

左轮右枪,你弄错了哦,霸道是一种臣道,王道是一种君道李斯在楚国做过“郡小吏”,但郁郁不得志。后拜先秦的最后一位儒家——荀子。荀子博学深思,其思想学说以儒家为本,兼采道、法、名、墨诸家之长。且颇有向法家转变的趋势。李斯与韩非皆崇尚法家正是得到了老师的亲传。与周游列国的先辈理论家不同,李斯更愿意直接参与政治。正是李斯在这里学到的精髓为他指引了将来的发展道路——去秦国。他分析了当时的形势,认为“楚国不足事,而六国皆弱”,唯有秦国具备统一天下,创立帝业的条件,于是他决定到秦国去施展自己的才能与抱负。[王道,古时指以仁义统治天下的政策。”王道”是以“不忍人之心”为基础行“不忍人之政”的统治秩序。其核心就曰“仁政”。霸道的“霸”通“伯”,也是就伯道。在周代存在方伯,也就是一方诸侯中的老大霸道,起源于春秋五霸。以齐桓公为例,齐桓公称霸最重要的一个主张是“尊王攘夷”。因此霸道是一种臣道,王道是一种君道 这种执政的目的是通过自己的努力修补破烂不堪的贵族阶级。他们仍然存在旧诸侯的思想模式。孟子是第一个推广王道理念的人左轮右枪,你弄错了哦,霸道是一种臣道,王道是一种君道,儒家推崇教化,道家推崇自化,法家呢?虽然没有明确地说什么“化”,但我们按照名实相符的原则,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给它一个“推崇被化”的名分。    所谓教化,就是通过宣传教育、强制灌输、表彰先进、营造氛围(包括屏蔽过滤)等软性手段,形成某种社会秩序。    所谓被化,就是通过暴力惩治、权势威慑、阴谋诡计、法律制度等硬性手段,形成某种社会秩序。    所谓自化,就是通过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选择、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反馈、自我约束、自我控制,形成某种社会秩序。 剩下的就看自己理解了 没法答了哦

  儒家与法家的政治思想从其哲学基础,人性观念,平等思想,政治统治思想以及民本和战争思想等方面均表现出不同点。 一、阶级立场和哲学基础 儒家思想代表的是春秋战国时期已经没落的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提出的政治主张是不符合当时的时代潮流的;法家思想代表的是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锐意改革,主张征战,是符合当时的历史潮流的。儒家从自己阶级立场出发,崇尚周朝“礼”,政治思想的哲学基础是“仁”, 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 “仁”是儒家学说的核心,对中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法家思想的哲学基础源自于道家的“道”的观点,认为人应该遵道行事,即法家所主张的“法”。 二、政治思想的主要观点 儒家认为,礼是维持社会秩序的最理想的工具,是使贵贱、尊卑、 长幼各有其特殊的行为规范。做到贵贱、尊卑、长幼、亲疏各有其礼,自能达到儒家心目中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
  妇妇的理想社会,而臻于治平。儒家提倡的礼崇尚节制,杜绝争乱,使贵贱贵贱、尊卑、长幼、亲疏有别,是一种伦常的理想,渴望建立起儒家理想的西周初年的政治统治。 法家认为,法是维持社会秩序的最理想的工具,主张“以法治国”, “一断于法”。法家重视法律,而反对儒家的“礼”。在执法上,主张赏罚分明,轻罪重罚。重视法律作用忽视仁义、教化。法家主张实行极端的君主专制统治,认为君主应当拥有绝对的政治权利,主张君主利用法、术、势来家与群臣,统治民众。 总之,儒家以礼为维持社会秩序之行为规范,法家以法律为维持社会秩序之行为规范,儒家以道德为维持礼之力量,法家以法律制裁为推行法律之力量。 三、人性论与政治统治方法 儒家认为人性本善,故而以人为本,提出一些民本思想,主张德 治与人治。儒家的“德治”主义就是主张以道德去感化教育人。儒家认为,无论人性善恶,都可以用道德去感化教育人。这种教化方式,是一种心理上的改造,使人心良善,知道耻辱而无奸邪之心。这是最彻底、根本和积极的办法,断非法律制裁所能办到。儒家的“人治”主义,就是重视人的特殊化,重视人可能的道德发展,重视人的同情心,把人当作可以变化并可以有很复杂的选择主动性和有伦理天性的“人”来管理统治的思想。从这一角度看,“德治”主义和“人治”主义有很大的联系。“德治”强调教化的程序,而“人治”则偏重德化者本身,是一种贤人政治。由于儒家相信“人格”有绝大的感召力,
  所以在此基础上便发展为“为政在人”、“有治人,无治法”等极端的“人治”主义。 法家认为人性自利,人都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法家认为人 都有“好利恶害”或者“就利避害”的本性。所以就要用利益、荣誉来诱导人民去做。比如战争,如果立下战功就给予很高的赏赐,包括官职,以此来激励士兵与将领奋勇作战,从这一观点出发,也认为君主应当实现王权的专制,利用各种手段维护自己的权力。法家提倡重法、重势、重术,各有特点。到了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时,韩非提出了将三者紧密结合的思想。法是指健全法制,势指的是君主的权势,要独掌军政大权,术是指的驾御群臣、掌握政权、推行法令的策略和手段。主要是察觉、防止犯上作乱,维护君主地位。法家认为“权制断于君则威”,主张立法权掌握在君主手里,臣下不得行使,建立起一种“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的君主极端专制的封建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皇帝本人则凌驾于法之上,超越于法之外。 四、历史观 儒家的历史观是保守倒退的,孔子希望社会能退回到西周初年, 继续“礼”治,而当时新兴地主阶级已然出现,这一历史观是背历史潮流而去的,因而在春秋战国时间儒家思想不受青睐。 法家反对保守的复古思想,主张锐意改革。他们认为历史是 向前发展的,一切的法律和制度都要随历史的发展而发展,既不能复古倒退,也不能因循守旧。商鞅明确地提出了“不法古,不循今”的主张。韩非则更进一步发展了商鞅的主张,提出“时移而治不易者
  乱”,他把守旧的儒家讽刺为守株待兔的愚蠢之人。 五、平等思想 儒家虽然提出人不分贵贱,都可以通过修身来达到“贤”,进而 步入仕途。但儒家否认社会是平等的,认为人有智愚贤孝之分,社会应该有贵贱上下的分野。劳力的农、工、商贾是以技艺生产事上的,劳心的士大夫是以治世之术治理人民食于人的,各有其责任及工作,形成优越及从属关系的对立;认为亲属关系之中,应该以辈分、年龄、亲等、性别等条件为基础所形成的亲疏、尊卑、长幼的分野。儒家认为,上述两种差异之分同为维持社会秩序所不可缺。儒家心目中的社会秩序,即上述两种社会差异的总和。 法家并不否认也不反对贵贱、尊卑、长幼、亲疏的分别及存在, 法家注意的是法律、政治秩序之维持,人为有功必赏、有过比罚,何种行为应赏,何种行为应罚,完全是一种客观的绝对标准,不因人而异,必须有同一的法律,一赏一刑,才能使人人守法,而维持公平。法家认为一切的人在法律面前均需平等,不能有差别心,不能有个别的待遇。但是法家的平等思想只是体现在法治方面,而且对于君主没有限制,相反,君主应当凌驾于法律至上,借助法律统治臣民。 儒家和法家的平等思想都有一定的局限性,都是有差别的平等。 六、法家的耕战思想 儒家传统思想将社会各阶层划分为士、农、工、商,重农抑商, 主张实行富民政策,但没有提出实际的操作办法。法家自商鞅起,便主张抑工压商,使人民出于农耕一途;而农耕与战斗,又紧密地连结在一起。法家采用军事组织与人民平时生活相结合的方法,即耕又战,
  在加上连坐与战时军法的实施,遂将臣民牢牢控制在主君手上。对民众的控制比起儒家更加的紧密,这也是为其大一统政权服务的需要。 儒家反对不义之战,希望实现礼治。惟有法家彻底主张武力统一, 而且统一后的政治形态,是彻底的中央集权。即所谓:“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韩非子?扬权》,最后也被商鞅在秦国应用,成就了中国第一个大一统的王朝。 七、尚贤思想 儒家主张尚贤,认为尚贤是为政之本,理想政治就是贤人政治, 主张教民,选贤任能,实现为政以德。 法家不尚贤,认为臣子权力过大会祸及君主专权,不利于统治。 法家认为“权制断于君则威”,主张立法权掌握在君主手里,臣下不得行使,建立起一种“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的君主极端专制的封建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皇帝本人则凌驾于法之上,超越于法之外。 后人评述:仁心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这极大的削弱了法 家在中国统治思想上的地位。而之后的各个朝代,大多的以儒家思想治国,法家被吸收在儒家之中,成为统治思想的一部分,儒法两家,也成为中国政治思想,乃至中国文化思想中最为有分量的思想流派。其影响一直延续到现在。我们国家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就体现了儒家思想和法家思想对我国当今政治思想的影响。

儒家思想很重要,但是法律是基础。
我们现在遇到的挑战,是西方文化全方位的挑战。我们要回应西方文化,就必须全方位地回应。西方文化也有抽象的形而上学部分,港台新儒家就是从抽象的形而上学角度来回应西方文化的,比如牟宗三先生的第一部著作就是说易的。当然,现在看来这部书是牟先生的习作,是用西方的数理逻辑来解释《易经》的。但是,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的理路,即港台新儒家是从抽象的形而上角度来回应西方文化的,所以他们的思想资源主要是《易经》。熊十力先生也是这样,他用形而上学回应佛教,也回应西方,思想资源也主要是《易经》。


富民县15362008293: 法家和儒家,到底哪个才是正道 -
台卫别嘌: 儒家是以“仁”“礼”为主,主张人与人要有仁爱之心,是社会关系和谐,统治者要取信于民,施仁政,体恤百姓从而达到国家安定,百姓和乐凝聚力强,国力增强.法家则是主张以法为本,除国君以外,一律受法律的约束,法不阿贵,主张用严刑酷法来稳定社会秩序,加强中央集权,从而是国家富强.相似:都主张进行改革.

富民县15362008293: 请你从儒家和法家的立场,分别谈谈你认为如何才能构建和谐社会? -
台卫别嘌: 法家立场:以法治国、依法治国,用法律约束人民的行为,用法律保障民众权利,无事大于法,以法为尊.因为有完善强大的法律存在,官吏依法行使,人民有法可依,公平、公正就得以实现,人民的权利就能得到保证.官吏依法行事,百姓遵...

富民县15362008293: 尽然说只有注重法律社会才会越来越有道德,注重道德社会就越来越黑暗,那我们为什么还有听儒家和论语 -
台卫别嘌: 儒家思想、论语,是一种风气与修养的载体,尽管有坏的地方,但在大方向上利于社会进步、文化传承,它的价值不是对人的束缚,而是让人明事理,这是儒家思想的意义 文化是载体,如果不注重道德的风气,法律的实施也会受阻碍.

富民县15362008293: 儒家和法家的观点为什么不矛盾 -
台卫别嘌: 法家的思想是在儒家思想上的进一步革新与拓展,简单的说,儒家是注重于依靠社会道德来维护社会稳定,而法家则靠严刑峻法来维护社会稳定.虽然两者一个温柔一个残暴,但是其出发点与目的都是一样的,所以在基本原则上是不矛盾的.故而,许多帝王君主都是儒法并用而治天下.

富民县15362008293: 如果中国儒家思想与法家思想融合会怎么样 -
台卫别嘌: 其实吧,中国儒家思想和法家思想在汉朝的时候就已经融合了,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但这个儒术又是“外儒内法”,中国几千年传承的并非是单一的儒家或者法家.

富民县15362008293: 法律儒家化的本质原因 -
台卫别嘌: 儒家 代表德治,更多的是预防犯罪 法家 代表法制,更多的是处罚犯罪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预防比处罚更有效,成本更低. 所谓 法制医表 德治攻心 治国者更多的是攻心,而不是治罪. 所以凡是盛世之时多为德治,而乱世才会用重典.

富民县15362008293: 儒、法、道三家之优劣 -
台卫别嘌: 优点 儒主张待人宽容,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法家主张按原则办事,有利于维护统治秩序. 道家主张清静无为知足寡欲缺点 儒家宣扬忠君爱国,拓展维护旧的统治秩序.不利于历史发展潮流.法用严刑峻法,压迫人性.道家思想有点消极.

富民县15362008293: 在孔子的核心思想中,“仁”与“法”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
台卫别嘌: 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并列关系,仁者爱人和克己复礼是孔子思想中的核心,这里的克己复礼就是要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也就是一种安定社会下的法治社会.但是孔子却...

富民县15362008293: 中国历史上儒家思想和法家思想的冲突融合,以及其对中国法律文化的影响 -
台卫别嘌: 楼主你好,我觉得儒家与道家的思想目的都是使民心安定,是国家强盛. 方式途径:儒家是以“仁”“礼”为主,主张人与人要有仁爱之心,是社会关系和谐,统治者要取信于民,施仁政,体恤百姓从而达到国家安定,百姓和乐凝聚力强,国力增强.法家则是主张以法为本,除国君以外,一律受法律的约束,法不阿贵,主张用严刑酷法来稳定社会秩序,加强中央集权,从而是国家富强. 相似:都主张进行改革.本人观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