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要介绍中国道教的主要特征

作者&投稿:孔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道教的特点及其基本教义~

道教的特点就是崇尚自然,对“道”的信仰是道教的核心内容,“德”是修行的最高准则。包括道教哲学、自然、伦理、医药、养生等诸多的内容。道教主张追求的理想有入世和出世两种,在世俗生活中道教希求和平、无争、平等、自由、人人安居乐业。出世法,修道出家以无为化导自身,除去一切私心杂念,不使事态挠心,使心恒处于常清常静,久久行持得道成仙,可外生死,免轮回。
道教认为人生在世是一件乐事,而死才是最可怕最痛苦的。因而道教是乐生、重生。大多数宗教还认为,人寿命的长短皆由天定,但道教认为,寿命的长短不取决于天,而取决于自己,相信通过自身的努力,常规的自然事物现象,都可以得到改变。道教以种种修炼方法证实“我命由我不由天”的观点。
崇神敬仙:道教认为,神为道气所化,仙为得道所成,神通广大,造福人间,人须加以敬奉礼拜。
生道合一:道教是重生的,追求长生不老,得道成仙。道乃是宇宙生生不息之本源,其能量无穷。自然界之发展乃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然后就有人,这样的自然人自然是有生有死的。但是修道者偏要逆行修习,返本归初,全性葆真,最后与永生的大道合为一体。
性命双修:性功是炼养心性,即心理的训练;命功是炼养形气,即生理的训练。性功与儒、佛基本相同,理论上多有借用;而命功则是道教独有,没这个的就不是道教。
功德成仙:道教强调“功行两全”,即内修性命之功,外修济世之事。没有道德善行,单单靠炼养是不能成仙的。



扩展资料
老子把“道”作为宇宙本体、万物规律,是超越时空的神秘存在,以“道”为基点建立道教的神学理论体系;老庄的神秘主义和养生思想所形成的得道成仙思想为道教的核心信仰。注重修炼养生,老子、庄子提出的清静无为、见素抱朴、坐忘守一等修道方法,被教徒所继承发扬。
道教认为,道经是三清天尊——三洞教主为拯救宇宙众生,使用自然妙气书写的先哲圣典。道经藏于“七宝玄台”,神仙通过乩仙降笔等方式将经书传授给高道名士,再由他们传播布道于世间民众。
道教礼仪源自《周礼》,涉及宗教活动、日常生活各方面,包含叩拜、供养、诵经、戒律、服饰等内容。信众对常人行拱手礼或作揖礼,而对神仙、真人则行叩拜礼,以示特别尊敬。道教叩拜方式分为一礼三叩、三礼三叩、三礼九叩三种,其基础是拱手礼和作揖礼。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道教

道教是中国唯一的土生土长的宗教,是中国国人文化催生的,道教集中国古代文化思想之大成,以道学、仙学、神学和教学为主干,并融入医学、巫术、数理、文学、天文、地理、阴阳五行等学问。内容讲求长生不老,画符驱鬼。道教创立后尊老子为教主,遵道贵德。故有学者说“儒畏天命,修身以俟;佛亦谓此身根法幻化,业不可逃,寿终有尽,道教独欲长生不死,变化飞升,其不信天命,不信业果,力抗自然,勇然何如哉!”
中文名
道教文化
属 性
土生土长的宗教
类 型
道教
地 位
中国古代文化思想之大成
目录
1综述
2内容
▪ 道教神学
▪ 道教伦理
▪ 道教金丹术
▪ 道教医学
▪ 道教文艺
3影响
4作用
▪ 简介
▪ 和谐理念
▪ 价值取向
▪ 价值理念
▪ 思想观念
▪ 行为理念
▪ 行为原则
5婚姻观
6道教本质
7风水文化
8道教诗词发展
9作用
10修真理论
11文化困境
▪ 无人领导改革
▪ 重术轻学,信徒的素质难以提升

1综述编辑
道教[1] 以"道"名教,对老子之道一要学习,二要信仰,三要继承。四要发扬。或言老庄学说,或言内外修炼,或言符箓方术,其教义就是以"道"及"道德"为核心,认为天地万物都有"道"而派生,即所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社会人生都应法"道"而行,最后回归自然。具体而言,是从"天"、"地"、"人"、"鬼"四个方面展开教义系统的。天,既指现实的宇宙,又指神仙所居之所。天界号称有三十六天,天堂有天门,内有琼楼玉宇,居有天神,天尊、天帝,骑有天马,饮有天河,侍奉有天兵、天将、天女。其奉行者为天道。地,既指现实的地球和万物,又指鬼魂受难之地狱。其运行受之于地道。人,既指总称之人类,也指局限之个人。人之一言一行当奉行人道、人德。鬼,指人之所归。人能修善德,即可阴中超脱,脱离苦海,姓氏不录于鬼关,是名鬼仙。神仙,也是道教教义思想的偶像体现。道教是一种多神教,沿袭了中国古代对于日月、星辰、河海山岳以及祖先亡灵都奉祖的信仰习惯,形成了一个包括天神、地祗和人鬼的复杂的神灵系统。
道教在中国发展的几千年来,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文化.道教文化极其高雅,极其通俗。亦其中一部分已演化为民间世俗,成为劳动群众精神生活的组成部分。
道教发源地鹤鸣山道源圣城
道教文化

2内容编辑
道教文化纷繁绚灿,包罗万象,其内容庞杂多端,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道教神学
在道教文化杂而多端的内容当中,有一个核心,就是道教神仙信仰。道教作为一个成熟的宗教,具有一套自己的神学理论,有一种能够吸引人们进行追求的宗教信仰目标。这种信仰就是,人可以通过努力追求而成为长生不死、功能广大的神仙。这种神仙信仰乃是道教所阐发的神学理论核心。道教产生之初,即已确立了其神仙信仰,同时这一时期的道教还从古代哲学、原始宗教及古人的养生锻炼等行为中吸取了许多成分,用来组建其有关神仙信仰的理论和行为体系,奠定了道教神学发展的基础。在"神仙信仰"这块"磁石"的吸引之下,道教徒进行了种种吸收、创建文化的活动,营造出一个庞杂的道教文化体系。
道教伦理
道教的伦理道德思想,反映在道教的教规、戒律当中。道教的伦理道德观念,既吸收了道家的伦理道德观念,同时也吸收了儒、释二家的,故其内容愈来愈多,亦愈来愈复杂。其中对道教伦理观念影响十分显著的是儒家以忠孝为主轴的三纲五常思想。但和儒家不同的是,道教的伦理道德,主要是靠神灵的威力来贯彻的。道教一方面以长生成仙的美好幻想来引导人们自觉地遵守伦理道德;另一方面又用赏善罚恶的神灵威力来迫使人们遵守伦理道德。正面引导与反面恐吓相结合,使它的道德伦理准则,在社会上发生更大的影响。此外道教的劝善书,使道教的伦理道德思想更集中、更系统化和更通俗化。
道教哲学
以往道教被认为是一种低级通俗的民间宗教,只有一些近于巫术的符水、斋教、科仪,谈不上哲学思辩。但如今大部分的学者皆认为道教有其哲学性的内容。道教哲学是为其教义服务的,是其教理教义的思想理论基础,换言之,对道教教义的哲学论证就是道教哲学。道教哲学的思想素材一开始就来自中国哲学,主要是道家哲学。道教大量地利用了道家哲学的理性论证,使道教思想中包含世界观、认识论、伦理学、人生论等丰富的哲学内容,这些内容是道教哲学的基本范围和构成成分。其中神仙不死之"道"是道教哲学的中心范畴,神仙存在和人能成仙不死是基本的命题,论证人有无成仙的内在根据、人成仙取何途径是其思想体系中最主要的一面。

道教讲究“人天合一”、“人天相应”、“无为而治、不言之教”,讲究“虚心实腹”、“归根复命”,“深根固柢”、“长生久视”、“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等等。

道家视生死为一,道教则重生恶死,追求长生不老,认为人的生命可以自己做主,而不用听命于天。认为人只要善于修道养生,就可以长生不老,得道成仙。因此也就产生了许多修炼方法:炼丹、服食、吐纳、胎息、按摩、导引、房中、辟谷、存想、服符和诵经。

明朝道士张三丰认为道的功用是“修身利人”,儒家“行道济时”,佛家“悟道觉世”,道家“藏道度人”。道家讲修炼仙道,张三丰以修人道为炼仙道的基础,强调只要素行阴德,仁慈悲悯,忠孝信诚,全于人道,离仙道也就自然不远了。“人能修正身心,则真精真神聚其中,大才大德出其中。”

道教神学可以说是道家思想神秘化后的宗教学说,彼此未必完全切合,其间异同,颇值玩味。然道教既祖称老、庄,尊崇《道德经》(即《老子》)、《南华经》(即《庄子》)等众多道家经典,毕竟吸收继承了道家思想的大量内容而加以发挥。

此外,它也以道为本体统摄了《易》以及阴阳家、儒家、中医、以及上古方仙道的内容。

扩展资料:

道教的主要人物

道教历史上的知名人物有:张道陵、魏伯阳、葛洪、寇谦之、陆修静、陶弘景、孙思邈、王重阳、丘处机、张三丰等。

近当代道教界的代表人士主要有:岳崇岱、陈撄宁、黎遇航、傅元天、陈莲笙、闵智亭、任法融、李光富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道教



道教讲究“人天合一”、“人天相应”、“无为而治、不言之教”,讲究“虚心实腹”、“归根复命”,“深根固柢”、“长生久视”、“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等等。

道家视生死为一,道教则重生恶死,追求长生不老,认为人的生命可以自己做主,而不用听命于天。认为人只要善于修道养生,就可以长生不老,得道成仙。因此也就产生了许多修炼方法:炼丹、服食、吐纳、胎息、按摩、导引、房中、辟谷、存想、服符和诵经。

明代道士张三丰认为,道教的功能是修身养性,造福他人。道家强调天人的修炼,张三丰则把人的修炼作为天人的基础,只强调德、善、慈、忠、孝、诚等要素,这些都是以人性为基础的。它离神仙不远。“如果一个人能够纠正他的身心,他就会得到真正的精神和真正的美德。”

扩展资料

道教的一位重要人物

道教历史上的著名人物有:张道灵、魏伯阳、葛洪、寇谦之、陆秀景、陶洪景、孙思邈、王重阳、邱处机、张三丰等。

现代道教的代表人物有岳崇岱、陈余杭、李余杭、傅玉田、陈莲生、闵启廷、任法荣、李光复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道教



道教哲学作为一种宗教哲学有着它显明的特点,其特点只能在和其他宗教对比中加以揭示一种完备意义的宗教必定有其不同于其他宗教的特点。它的特点除了表现在某些外在形式上,如教会的组织形式、教规教仪以及尊崇的神灵等等之外,更深刻地则应表现于其理论体系的层面,这是属于宗教内容的方面。而其理论体系往往是由若干基本命题和一系列的概念范畴所表现的。如佛教的理论体系最终要论证的是“诸法无我”、“诸行无常”、“涅槃寂静”等“三清印”,说这是佛教和其他教派的根本区别的标志。中世纪的基督教有所谓“上帝存在”、“灵魂不死”和“意志自由”等三大命题,围绕着这三大命题而有基督教宗教哲学和它的范畴体系。那么道教哲学有没有某些不同于其他宗教派别的基本命题以及构成其哲学体系的基本范畴呢?我们认为是有的,特别在早期道教中表现得更为明显。几乎所有宗教提出的都是讨论“关于人死后如何”的问题,然而道教所要讨论的则是“人如何不死”的问题。道教的理论体系就围绕着这个问题,从两个方面表现了它与其他宗教派别不同的特点。早期道教说它自己的思想体系是从“三一为宗”,即“天、地、人三者合一以致太平”;“精、气、神三者合一而成神仙”,并从这里演变出“长生不死”、“肉体飞升”、“气化三清”等观念,而构成了道教的思想体系。
要了解佛教哲学的究极问题,从根本上说必须了解“涅槃”这个概念的涵义,所以俄国的佛教学专家彻尔巴斯基写了一本书专门分析“涅槃”这个概念的涵义;而牟宗三则写了《般若和涅槃》一书,结合中国佛教的特点解剖了“涅槃”这一概念。研究基督教一般说应从分析“上帝”这一概念着手,奥古斯丁(Aurelius Augustinus,354-430)作《上帝之城》(City of God)论证所谓“上帝”的“神性”;经院哲学的代表托马斯·阿奎那(Thomos Aguinas约1225-1274)著《神学大全》对“上帝存在”这个命题作了五大论证,也就是所谓本体论的论证。道教哲学的基本概念可以说是“气”,对此能从下列几个方面得到明证:第一,所谓“三一为宗”,指的是“天、地、人三者合一”,而“天”、“地”、“人”之所以能“合一”,就在于它们同为不同性质的“气”;“精、气、神三者混一”,而“精”、“气”、“神”之所以能“合一”,也在于它们同为不同性质的“气”。第二,所谓“一气化三清”,即认为道教的三位最高真神是由“气”变化而成,或者认为三重最高最神圣的“天”是由“气”变化而成,这也是以“气”作为道教的基本概念。第三,在道教中虽也有以“道”为最高范畴,但在早期道教讲到“道”与“气”的关系大体有三种情况:一种情况是认为“道”比“气”更根本,但“道”不能离“气”;另一种情况是“气”比“道”更根本,因为道教以“气”作为宗主,如刘勰《灭惑论》引《三破论》谓:“道以气为宗”;第三种情况是认为“道”即是“气”,如陶弘景《养生延命录》引《服气经》说:“道者,气也”。研究道教教义的哲学基础,如果能把它关于“气”的概念涵义以及由“气”这一概念演变出来的概念范畴体系作出认真地分析,将会对道教的特殊本质有深入地了解。
黑格尔在《哲学史演讲录》中说:“文化上的区别一般基于思想范畴的区别。哲学上的区别更是基于思想范畴的区别”。如果我们把道教和其他宗教相比较,从道教所使用的概念范畴方面、由概念范畴形成的命题方面以及由一系列命题形成的思想体系方面进行比较,我们就可以比较清楚地看到道教的特点。道教是中华民族本民族的宗教,但它的产生确受到佛教传入的刺激,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对早期道教的历史发展中佛道之争来看道教作为一种宗教的特点何在。
道教最早的经典《太平经》一方面表现了它受佛教某些方面的影响,如其中讲到“守一”的问题,“守一”一词虽在中国传统思想里已经有了,但在《太平经》中讲得那么多,那么突出,显然是受到汉时传入的小乘佛教禅法“安般守意”的影响。另一方面也表现了它对佛教的批判和排斥,例如《太平经》中所谓“四毁之行”,显然是针对佛教而发的;又提出“承负”的学说和佛教的“来世报应”相对立。到东晋以后,道教逐渐发展成为完备意义上宗教,有了它的理论体系,因而和佛教的分歧就越来越明显了。那时佛教和道教的不同大体表现在三个问题上:即生死、神形问题;因果报应问题;出世、入世问题等。对这些问题加以分析,我们就可以认识到道教作为一种宗教的特点。
在我们把道教和佛教作比较中,还会遇到一个问题,即为什么道教没有像佛教那样成为世界性的宗教,而只是中华民族本民族的一种宗教呢?从道教的历史看,道教在南北朝末期或者已经传到朝鲜地区,在《三国史记》中记载有唐初道教传入朝鲜的情形。但不久之后,佛教在朝鲜更为流行而战胜了道教,从此道教在朝鲜几乎灭迹。这一时期,道教也经过朝鲜传入日本,它对日本原有的“神道”或者有些影响,但日本的“神道”决不是因道教传入才的。道教在日本也没有像佛教那样流传开来。道教在历史上对其他国家就更没有什么影响了。照我看,道教之所以没有能成为世界性的宗教,主要是由于它作为一种宗教,其理论和实践都有很大缺陷,且带有过于强烈的民族特色。道教作为一种宗教所追求的目标是“长生不死”和“肉体成仙”,这和其他宗教派别讲“灵魂不死”根本不同,而其宗教理论对“肉体成仙”、“长生不死”的论证,一方面说太粗糙,很难令人相信;因此后来道教也不得不吸收佛教关于“形尽神不灭”和“三世轮回”等思想,这样道教的流传就大大受到限制,而佛教则可以在道教流传所到之处取而代之;另一方面,它又太接近科学,道教为了养生,要求“长生不死”、“肉体成仙”不得不注重身体的炼养,因而就把实质上是物质性的“气”抬到最高的地位,并加以神秘化,所以中国的科学技术特别是医药学的发展和道教结上了不解之缘,道教利用科学就必然限制它作为宗教可能发生的作用,因而在道教中的“非科学”的成分和他中间的科学因素,就形成了一个极大的矛盾。宗教本应要求“出世”,而道教作为中华民族的一种民族的宗教却深深打上了“入世”的烙印,从每个道教徒个人说,他们要求“精、气、神”三者合一而成仙;但道教作为一宗教团体说又提倡“天、地、人”三者合一而“致太平”,所以它有着强烈地干预政治的愿望。道教在构造了超现实的神仙世界的同时,又希望把现实世界变成为理想世界,这也不能不是一极大的矛盾。研究道教的特点十分重要,它不仅可以使我们了解它和其他宗教派别的不同所在,而且通过对其特点的分析,来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民族心理和思维方式的特色,了解我们这个民族科学技术、医药卫生发展的道路及其缺陷所在。一个民族要得到发展,不仅要了解它的今天和明天,而且要了解它的昨天;不仅要了解它现实的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状况,还应了解这个民族的传统文化、传统的宗教信仰和思维方式以及它对今天的影响。对中国本民族的宗教道教应该进行认真的研究,其原因也就在于此了。
上面是我复制的,按我的说话对于平常人就是修生养性的多!

尊道贵德,不像佛教把希望寄托于来世,虽然也有轮回,但是道教多宣扬今世。佛教多理论信仰,道教文化、科技、养生、医学、音乐、术数各种学术齐全且注重传承传统。修仙注重“我命由我不由天”,“神仙本是凡人做,只怕凡人心不坚”

我的神啊二楼的复制了那么多、我就简单跟你说
道教崇尚人自身的作用,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不在天的手中。掌握了这一条,起码就领会了道教的生命观


到道教尊奉的教主是
道教遵奉的教主是(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详,籍贯也多有争议。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庄”。后被道教尊为始祖,称“太上老君”。在唐朝,被追认为李姓始祖。曾被列为世界文化...

道教历史有始租,道祖,教主之说,指的是哪三位?
中华道文化最早的可以追溯到三皇五帝,伏羲,神农,黄帝,但是道教认的始祖是黄帝,道祖老子(太上老君)教主张道陵。

道教的教主是谁,有那些教派。
道教徒有两种:一种是神职教徒,即"道士"。据《太霄琅书经》,"人行大道,号曰道士。","身心顺理,为道是从,故称道士。"他们按地域可分为茅山道士、罗浮道士等。从师承可分为"正一"道士、"全真"道士等。按宫观中教务可分为"当家"、"殿主"、"知客"等。另一种是一般教徒,人称"居士"或"...

道教派生出了五个主要的派系,分别是哪些派系?
北宋时与龙虎山、閤皂山同为道教三大符箓派,号称三山符箓。3、灵宝派 亦称阁皂宗、葛家道。由葛玄创立,是产生于东晋末年的一个道派,活跃于江南一带,本山为阁皂山,与上清派的出现时间大体相同。该派是以信奉和传承《灵宝经》系而形成的教派,也因主传与主修《灵宝经》系而得名。灵宝派提倡修道...

道教历史上的标志性人物都有谁?道家祖师是谁?
是一个中国道教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中国人恐怕都知道他,因为一句“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吕洞宾确实是一个好人,关于他有很多神话传说,他道号纯阳子,他一生乐善好施,扶危济困,深得百姓敬仰。民间称他为“孚佑帝君”、“吕纯阳”、“纯阳夫子”、“恩主公”、“仙公”、“吕祖”等,...

中国道教的主流是什么?
有茅山、灵宝、清微、净明等诸派之分,但仍以天师道为代表,习惯上,天师道也称为正一道。宗坛江西龙虎山。符箓三山为龙虎山、茅山、阁皂山。正一道是中国道教后期两大派之一。是在天师道、龙虎宗长期发展的基础上,以龙虎宗为中心,集合各符箓道派组成的一个符箓大派。正一教的前身是产生于汉末的...

道教供奉的祖师爷是谁
2.四御是地位仅次于三清的四位天帝,具体指:北极紫微大帝(总御万星),南极长生大帝(主掌人间福寿),勾陈上宫天皇大帝(统御万雷),承天效法後土皇地祇(执掌阴阳生育,万物之美,大地山河之秀)。 3.诸星神星辰之神在道教中的地位很高,主要有五曜(五星)——岁星(木星)、镇星(土星)、太白星...

中国的道教的创始人到底是谁?
道教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并在现代世界继续发展壮大。虽然道家思想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存在,但道教作为一个有组织的宗教是在汉朝后期形成的,特别是四川的天师道,将老子视为太上老君。到了南北朝时期,道教的宗教体系逐渐完善。老子李耳(太上老君)在唐朝被尊为国家的先祖,唐室尊称他为大道元阙...

关于道家的介绍
强调“整体论”、“机体论”的世界观,重视人的自由。西汉初年,汉文帝、汉景帝以道家思想治国,使人民从秦朝苛政中得以休养生息。历史称之为文景之治。其后,儒家学者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并被后世帝王采纳。道家从此成为非主流思想。虽然道家并未被官方采纳,但继续在中国...

中国的道教起源于何时,创始人是谁?
中国的道教起源于东汉末年(126—144),创始人是张道陵。正一道是张道陵创立并由其子孙世袭相传,以老子为教主,为最高信仰,符录斋醮为传播方式,以追求长生不死和成仙为最高境界的一种宗教组织。由于张道陵开始炼丹修道于龙虎山,于是龙虎山可称为中国道教第一山。张道陵是正一道创始人,他是祖天师,又...

息县17524823588: 道教的特色是什么? -
壤岚那格: 道教创始于东汉时期,道教跟佛教不同,佛教发源于印度,而道教则是在中国土生土长的一种宗教.道教的教祖是老子,道教之人尊称老子为太上老君.道教主要有全真派和正一派两大教派.道教的主要核心思想是“尊道贵德”.道教的特色也...

息县17524823588: 道教的基本教义和特征
壤岚那格: 1、基本教义:尊刀贵德、仙道贵生、三洞宗元、清静寡欲、自然无为、柔弱不争、返朴归真、天道承负. 2、特征: (1)下层化.(2)在理论上对儒释的融合 (3)普遍注重内丹的修炼.

息县17524823588: 道教的特点及其基本教义 -
壤岚那格: 我是个道士 道教特点(《道教义理》):1.是产生、传承于中华本土的宗教 2.和我国古代社会的宗教习俗于传统文化有密切关系 3.是以道家玄理和神仙信仰为核心 4.是重视生命价值的宗教 5.是重视古代方术的宗教 6.道教具有爱国的优良传统基本教义:“道”是道教的最高信仰,教理教义都是由“道”幻化而来的,尊道贵德,长生久视,得道成仙,无量度人仙道贵生,无量度人 福生无量天尊

息县17524823588: 道教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
壤岚那格: 佛教的基础 佛陀自己觉悟、并向人类宣说的四圣谛是佛教的主要特征及不可动摇的基础. 这就是: 1、苦,佛法存在的原因. 2、集,即贪. 3、灭,即涅槃,佛教的至高境界. 4、道,中道. 第一谛至第三谛代表着佛教的哲学,而第四谛代表...

息县17524823588: 道教的简介 -
壤岚那格: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箍的宗教.创立于东汉顺帝时期.在文化传统上,道教承传了华夏古代的传统礼乐文明;在一理论上,道教直接吸收并发展了春秋战国时期的老子,庄子的道家思想;在实践上,道教继承了先秦时期士,神仙的修炼经验和成...

息县17524823588: 道教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什么特点 -
壤岚那格: 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以“道”为最高信仰.道教在中国古代鬼神崇拜观念上,以黄、老道家思想为理论根据,承袭战国以来的神仙方术衍化形成.东汉末年出现大量道教组织,著名的有太平道、五斗米道.祖天师张道陵正式创立教团组织,距今已有1800年历史.道教为多神崇拜,尊奉的神仙是将道教对“道”之信仰人格化体现.

息县17524823588: 道教全真道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啊? -
壤岚那格: 全真教是金代王重阳所创,其教义,总体上来看仍继承钟离权、吕洞宾的内丹思想但又有独到之处,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首先,王重阳认为道、儒、释的核心都是道,无有差别,所以主张三教合一.他的弟子们也是继承了这一主张...

息县17524823588: 道教与其他宗教不同的特点是什么? -
壤岚那格: 道教的理想世界不同于佛教的极乐世界,也不同于基督教、伊斯兰教的天堂.世俗的理想世界在《太平经》中讲的很明白,希望世界成为一个公平、和平的世界,没有灾祸、没有战争.这一点与其他宗教类似.而宗教的理想世界则是“仙境”,...

息县17524823588: 详细简单的说明道教与其他宗教的区别有哪些? -
壤岚那格: 道教讲究的是天人合一,天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教推崇的是顺其自然,无为而治.,中国有三大宗教:佛教、道教、儒教,其中土生土长的只有道教,它产生于东汉中叶,形成于公元2世纪,至今已有1800年的历史.道教内容包...

息县17524823588: 谁能介绍一下道教!
壤岚那格: 道教是中国的国教,到现在已有1800年的历史了,由老子【李耳】创建道家思想,再由张【道】陵以老子的道家思想【道德经】为基础创立道教,然而道教最著名则是道教一大祖师爷创建的五斗米教【天师道】,道教中人没有不晓得张天师法号的,后来又称正一道管理天下道教【除了全真】,这个是最简单最容易看懂的回答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