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名言到底是“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还是“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作者&投稿:勾骂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是“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还是“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是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wáng zǐ fàn fǎ,shù mín tóng zuì 】
释义:王子犯了法,要和老百姓一样处以罪罚。指王法对王子、平民是一样的,谁都没有特权。
出 处1: 《野叟曝言》第六七回:“众人都道说那里话,王子犯法,庶民同罪,这是因奸杀命的事,既犯到官,还有活命的吗。”
出 处2:《史记·商君列传》:
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
出处3:《秦香莲》等包公戏曲里经常可以听见的台词。

  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是不可能的。古代强调王权的神圣性,天子之言,即是法律。在中国古代,有王子犯法,庶民同罪的说法,一般认为出自《史记.商君列传》。是商鞅使用的。
  商鞅(约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战国时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卫国(今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梁庄镇)人,卫国国君的后裔,姬姓公孙氏,故又称卫鞅、公孙鞅。后因在河西之战中立功获封商于十五邑,号为商君,故称之为商鞅 。
  商鞅通过变法使秦国成为富裕强大的国家,史称“商鞅变法”。政治上,商鞅改革了秦国户籍、军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区划、税收、度量衡以及民风民俗,并制定了严酷的法律;经济上商鞅主张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军事上商鞅作为统帅率领秦军收复了河西。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逝世,其子秦惠文王继位。秦孝公去世的同年,商鞅因被公子虔诬陷谋反,战败死于彤地,其尸身被带回咸阳,处以车裂后示众。
  出处:《史记.商君列传》
  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卫鞅曰:「疑行无名,疑事无功。且夫有高人之行者,固见非于世;有独知之虑者,必见敖于民。愚者暗于成事,知者见于未萌。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孝公曰:「善。」甘龙曰:「不然。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法而治。因民而教,不劳而成功;缘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之。」卫鞅曰:「龙之所言,世俗之言也。常人安于故俗,学者溺于所闻。以此两者居官守法可也,非所与论于法之外也。三代不同礼而王,五伯不同法而霸。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杜挚曰:「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法古无过,循礼无邪。」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令行于民朞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者,卫鞅曰「此皆乱化之民也」,尽迁之于边城。其后民莫敢议令。

王子犯法,庶民同罪

出 处1: 《野叟曝言》第六七回:“众人都道说那里话,王子犯法,庶民同罪,这是因奸杀命的事,既犯到官,还有活命的吗。”
出 处2:《史记·商君列传》: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令行于民朞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者,卫鞅曰「此皆乱化之民也」,尽迁之于边城。其后民莫敢议令。

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实际上是 王子犯法,庶民同罪 的变种,意思一样。只是黔首百姓的一厢情愿罢了。

“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才是正确的曾经汉武帝因为微服到江南马撞死了农民也是磕头认错,天子只不过看事而论以前毕竟没天子天下则乱。

古人说的是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因为王子很多,且有实权的非常少,但天子只有一个,杀谁都是他说了算。最早这么办事的人好像是战国时期的韩非,当时秦国王子犯法,韩非又不能真治王子的罪,就割了王子老师的鼻子。最后韩非因此而丧命。

是“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先秦是没有“皇帝”的,最高爵位就是王,那时“刑不上大夫”,讲“王子犯法与民同罪”已经是相当有想象力滴了。
秦朝以后有了“皇帝”的称号,但是封建君主专制又君权神话了,皇帝是天之子也,“金科玉律”怎么可能犯法滴泥?法就是他制定滴,法的最终解释权也是他滴!在这个逻辑上讲“天子犯法与民同罪”就完全通不过了,“王子犯法与民同罪”还勉强。

不必拘于这个,这些只是熟语,熟语有时是有出入的


"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谓也,"是什么意思
此话是唐太宗李世民讲的,意思是:所谓天子,就是当他信守道义时人民就会推选他为主人,不信守道义时人民就会抛弃他的人,这话真不错啊.这里的道是王道的意思,也是君王用儒家的“仁”的原则来治理国家,治理百姓.这句话与“君为舟,民为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一个意思....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是什么意思
意思:制作礼乐和发令征伐的权力都出自天子。出自:《论语》中孔子的一句名言,孔子说:“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白话译文:天下有道义的时候,那么礼仪音乐的制作和征讨的权力,都在天子的手中。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与它齐名的叧三句名言是什么?
1.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2. 庸夫之怒,以头抢地尔。3. 功臣不能全身而退,嬴政何颜立于天下!4. 方圆百里之内,无论妇幼老少,猪犬牛羊,杀而焚之,化作焦土,万年寸草不生。5. 朕统六国,天下归一,筑长城以镇九州龙脉,卫我大秦、护我社稷。朕以始皇之名...

天子者,执位至尊,无敌於天下,夫有谁与让矣
老子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一切要以君利为中心,阳为德,兼取三家之长,少私寡欲 2)不尚贤,农战也”,他探讨了君与民究竟谁为谁的问题.对那些视君主若草芥,法律必须具有兑现的效力等. 1) 柳宗元认为.他的观点代表着郡县制的最高成就,封建君主制代替奴隶制是历史的进步. 11.简述墨家的尚贤思想: 1)政若水,论证...

“天子脚下,皇城根上”这句话出自哪里?
封建制度中往往存在相当明显的阶级制度,如中国的宗法制,西欧的教主-国王-领主-爵士制,形成金字塔式的统治架构,但是它们之间的关系并不也是如此完善的,通常领主的爵士不会再对国王效忠,也因此有了一句名言“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然而这种统治结构能够长期维持下来的,就是封建制度的思想...

有始有终的名言警句
1、子曰:“故自天子至于庶人,孝无终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孔子及其弟子《孝经·庶人章》译文:孔子说:“从天子到普通百姓,不能自始至终地坚持孝却不遭受祸害,是从来没有的。”2、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老子《道德经》译文:人们做事往往在快要成功时失败...

二十四史中的千古名言有哪些?
善处身者不能无过失。《旧五代史》◎天子,兵强马壮者当为之,宁有种耶。《旧五代史》◎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新五代史》◎毁誉乱真深可畏,直言不闻深可畏。《新五代史》◎习见善则安于为善,习见恶则安于为恶。《新五代史》◎人不率则不从,身不先则不信。《宋史》...

“见天子庸知非福...”真的是武则天的名言么?
十四岁的武则天,被选入宫,其母杨氏不舍而泣,临上车进宫的时候,武则天对母亲回眸一笑,说:“见天子庸知非福?”您怎么知道见皇帝不是一件好事呢?从这一点我们就可以看出,这个十四岁的小姑娘,已经表现出不一般的见识和胆量。

清代思想家王夫之有句名言
清代思想家王夫之有句名言如下:1、天下之术,皆生于好。出自《庄子通·天运》。【译文】天下的技艺,都产生于爱好。2、君子之过,不害其为君子,唯异于小人之文过而已。出自《读通鉴论·卷十三·明帝》。【译文】君子的过错,不妨害其成为君子,跟小人掩盖过失是不一样的。3、我之与天子,皆天之...

刘备说的两句千古名言,一句成为黑帮经典语录,一句被写进教科书_百度知...
第一句名言: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安可续?《三国演义》一书中有这么一个桥段:徐州牧陶谦向刘备三让徐州(其实历史上确实有陶谦让徐州的记载,但是并没有三让的说法,据《三国志·先主传》记载:(陶)谦病笃,谓别驾麋竺曰:非刘备不能安此州也。谦死,竺率州人迎...

康平县17378877093: 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出自哪里
贸肢维百: “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原话其实是“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出自:《史记*商君列传》.其本意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商鞅的历史功绩人所共知,秦统一天下、中国历史从奴隶制走向封建君主制的推动者都是商君也.商鞅立法从而推进社会制度改革,使秦国新政得以有效推行,并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功.新政从“徙木立信”开始,到新法颁布,再到推动实施,巩固新法新政,这一切实施的前提都是立足于“法”、“信”.法律一旦失去的公信力那法律就是一纸空文.

康平县17378877093: 我国古代能真正做到“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吗?
贸肢维百: 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原句为“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一般认为出自《史记•商君列传》,商鞅变法时主张王子犯法也要治罪,用以表示法律的平等.但是在封建社会,统治阶级掌管着法律的制定与执行,因此很难真正做到“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康平县17378877093: 话说古代天子犯法 与庶民同罪 是真的吗
贸肢维百: 国法向来都是统治阶级为统治被统治阶级制定的,这是实质至于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都是说辞,或者是为了维护统治逼不得已大义灭亲以告天下逼迫之举而已.纵观古往今来(纵是21世纪的今天)清醒的人民都可以深深感觉到法律是为他们而定,同样的触犯的法律条款由于自身经济实力及社会地位的不同竟会有天壤之别的判罚,糊涂僧智判糊涂案的事情每天都在发生.古人说的是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因为王子很多,且有实权的非常少,但天子只有一个,杀谁都是他说了算.最早这么办事的人好像是战国时期的韩非,当时秦国王子犯法,韩非又不能真治王子的罪,就割了王子老师的鼻子.最后韩非因此而丧命.法律意义如此,现实就不太现实了

康平县17378877093: 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出自何书 -
贸肢维百: 其出处是《史记•商君列传》: 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卫鞅曰:「疑行无名,疑事无功.且夫有高人之行者,固见非于世;有独知之虑者,必见敖于民.愚者暗于成事,知者见于未萌.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于...

康平县17378877093: “天子犯罪与庶民同罪”是谚语还是俗语? -
贸肢维百: 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肯定不是谚语,可以算是俗语吧!出自《史记•商君列传》: 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者,卫鞅曰「此皆乱化之民也」,尽迁之于边城.其后民莫敢议令.

康平县17378877093: 是谁提出的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呢 -
贸肢维百: 如果直接提出的“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那是:清代乾隆年间(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的《野叟曝言》第六七回:“众人都道说那里话,王子犯法,庶民同罪,这是因奸杀命的事,既犯到官,还有活命的吗.”. 但是最早提出类似思想的是(前395年-前338年)的战国时代政治家、卫国国君的后裔公孙鞅、后人称之商鞅-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

康平县17378877093: 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说法是否是骗人的?皇帝犯罪有谁敢审判?
贸肢维百: 这种说法只是一种法律的境界,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精神.

康平县17378877093: “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是谁提出来的? -
贸肢维百: 不知是谁提出来的,只知是商鞅留下的千古流芳的“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典故《礼记.曲礼上》记载的“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是我国奴隶社会刑事立法指导思想的体现.奴隶制的刑法是公开的不平等,大夫和庶人在刑法上的待遇...

康平县17378877093: 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
贸肢维百: 原意:王子犯了法,和老百姓一样处以罪刑.指王法对于王子、平民是一样的.不包括皇帝. 出处: 《野叟曝言》第六七回:“众人都道说那里话,王子犯法,庶民同罪,这是因奸杀命的事,既犯到官,还有活命的吗.” 引申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康平县17378877093: “庶民犯法与庶民同罪”下一句该接什么比较押韵,还要符合现实情况? -
贸肢维百: 此话为语病!应为﹕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若如此!下一句可接﹕一,知法犯法罪加一等!? 二,有法不依为包庇!三,执法不严则右倾!?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