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是什么意思?

作者&投稿:汉览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是什么意思?~

1、”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这句话的意思是众生的身体就是一棵觉悟的智慧树,心灵就象一座明亮的台镜。
2、这句话是六祖惠能大师的一个四句偈,是从神秀和惠能那两个偈子引申出来,意在说明一切有为法皆如梦幻泡影,教人不要妄想执着,才能明心见性,自证菩提。
3、菩提原本比喻智慧,明亮的镜子比喻清静心。关于这首诗的来历,《坛经》第四节至第八节,有明白的记载:五祖弘忍“一日唤门人尽来”,要大家“各作一偈”。并说“若悟大意者”,即“付汝衣法,禀为六代。”
4、这首偈,同神秀的那一首,在修行方法上具有原则的区别。神秀的那首“无相偈”,使他失去作为弘忍继承人的资格,却成了北宗一派的开山祖。由于神秀强调“时时勤拂拭”,后人以其主张“拂尘看净”,称之为“渐修派”。

扩展资料:
1、在《坛经》第二十节,惠能指出:“世人性本自净,万法在自性。思量一切恶事,即行于恶;思量一切善事,使修于善行。”这是惠能“顿悟说”的基础。
2、在惠能看来,“愚人”与“智人”,“善人”与“恶人”,他们和“佛”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从“迷”到“悟”,仅在一念之间。这种“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思想,不仅对中国佛教的演变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对于后来的中国哲学理论也有重大的影响。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菩提本无树

意在说明一切有为法皆如梦幻泡影,教人不要妄想执着,才能明心见性,自证菩提。
出处:慧能《菩提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释义:菩提原本比喻智慧,明亮的镜子比喻清静心。本来清静,哪里会染上什么尘埃。
神秀《菩提偈》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释义:弟子就如同是菩提树,弟子的心灵就像一座明亮的台镜。要时时不断地将它掸拂擦试,不让它被尘垢污染障蔽了光明的本性。

扩展资料背景故事:
这个是禅宗六祖惠能大师当年刚入佛门修行时,他的师父出题让他们写一首偈语来阐述自己对佛法的领悟,于是大师兄神秀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慧能则对大师兄的观点提出了不同的感悟,他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从佛法的修为及境界上来看,慧能的显然要高得多,所以最终慧能得到了师父的衣钵传授,称为禅宗第六代法脉传承(你可以理解为“掌门人”)。
大师兄神秀的诗是这样理解的:“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意思是:弟子就如同是菩提树,(释迦牟尼佛当年在菩提树下觉悟),弟子的心灵就象一座明亮的台镜,要时时不断地将它掸拂擦试,不让它被尘垢污染障蔽了光明的本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就是出于此)。
而慧能则这样来解释:“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意思是:菩提树不是菩提树,而是原本比喻智慧的,明亮的镜子本来就不是镜子,而是比喻清静的心的。我们的心本来就是清静的,那里会染上什么尘埃呢?
二者的差异在于,神秀要借助具体的物体意象来表达自己感悟,而慧能则超越了神秀的境界,不需要比喻,直接看到事物的本质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菩提本无树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出自六祖的《坛经》。
" 菩提本无树":菩提是个觉道,又有什么树呢?若有树,那菩提就变成物,而有所执着。菩提本来什么也没有,你说你觉悟了,但觉悟是个什么样子?是青色?黄色?红色?白色?你且说个样子出来, 看看它是无形无相的。

"明镜亦非台":你说心如明镜台,其实根本没有个台,若有个台则又有所执着,所谓‘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怎么还要有个台呢?
注释:
①菩提偈:“菩提”,梵文的音译,意译为“觉”或“智”,旧译也作“道”。指对佛教教义的理解,或是通向佛教理想的道路。偈,和尚唱颂的歌诗称为偈。菩提偈,即诠释佛教教义的歌偈。
②树:这里指菩提树,意译为“觉树”或“道树”相传佛教始祖释迦牟尼在此树下证得菩提,觉悟成道,故称此树为菩提树。但这种树的本名是什么,有多种不同的说法。据说南朝梁时僧人智药曾把这种树自天竺移植中国。《雷州府志》记载:“菩提果色白者,味甜,五月熟。海南琼山县则把这种树所结的果子称为金刚子。这种果子可作念珠。佛教徒常焚香散花,绕树行礼。今广东省曲江县南华寺藏经阁旁左右两侧,各有一棵菩提树。
③明镜:据《资持记》下二之三曰:“坐禅之处,多悬明镜,以助心行。”通常用以比喻佛与众生感应的中介。台:指安置明镜的地方,可以借代为客观存在。
明镜是明净之镜的缩写。此镜一照一切照。照中故是镜。照真故是净。照俗故是明。明故则像亮假显。净故瑕尽真显。镜故体圆中显。三智一心中得故。言明净镜。台:指实物之镜

‘菩提本无树’:菩提是个觉道,又有什么树呢?若有树,那菩提就变成物,而有所执著。菩提本来什么也没有,你说你觉悟了,但觉悟是个什么样子?是青色?黄色?红色?白色?你且说个样子出来,看看它是无形无相的。

‘明镜亦非台’:你说心如明镜台,其实根本没有个台,若有个台则又有所执著,所谓‘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怎么还要有个台呢?

‘本来无一物’:本来什么都没有,也没有一个样子,也没有一个图,或一个形相,所以根本什么也没有。

‘何处惹尘埃’:既然什么都没有,尘埃又从那里生出呢?根本就无所住了。

这首偈颂主要是从‘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而出,要没有一切执著,也就是佛所说的意思:‘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不能证得。’这个地方就教人没有执著,你执著它做什么?你执著它将来是不是就能不死呢?到你死时又执著些什么?

佛对我说:你的心上有尘。我用力地擦拭。
佛说:你错了,尘是擦不掉的。我于是将心剥了下来。
佛又说:你又错了,尘本非尘,何来有尘!
我领悟不透,是什么意思?
我想这是从神秀和慧能那两个偈子引申出来。
神秀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慧能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的确,要能够参透这两个偈子的确很难,就是正确的理解也不易。 参悟不透...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众生的身体就是一棵觉悟的智慧树,
众生的心灵就象一座明亮的台镜。
要时时不断地将它掸拂擦试,
不让它被尘垢污染障蔽了光明的本性。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菩提原本就没有树,
明亮的镜子也并不是台。
本来就是虚无没有一物,
哪里会染上什么尘埃?

现在只能从字面上去理解它,惨悟不透!
心本无尘,尘即是心。无心无尘,人便死。
我曾经思考过一个问题: 人觉得一个东西好吃,事实上嗅觉比味觉占更大的比重
所以象狗这样嗅觉灵敏的生物,在饮食上远比我们快乐。这样的想法到底对不对……如果错了……错在哪里?

其实尘在外,心在内,常拂之,心净无尘;
尘在内,心在外,常剥之,无尘无心;
心中有尘,尘本是心,
何畏心中尘,无尘亦无心?

正如慧能所说的:仁者心动

又如道家所说的:道可道非常道

它们的道理是一样的……

佛家讲究万物在心,追求修世

道家讲究无牵无挂,追求避世

佛家想超脱今世,道家则是修行今世,而追究其原理来说都是一种修行

主要讲的是要人们懂得放下,也就是佛经中说的四大皆空,但是又不执着于空。借菩提树和明镜来讲明,不要执着于事物。太执着于道,反而与道越来越远。禅宗主要阐述了人人皆有佛性,重在修心和意,而不是外在的。

这两句出自唐代惠能的《菩提偈》。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

心是菩提树,身为明镜台。

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

听说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

拓展资料:

关于这首诗的来历,《坛经》第四节至第八节,有明白的记载:五祖弘忍“一日唤门人尽来”,要大家“各作一偈”。惠能的偈语,即针对神秀的《无相偈》而发。据《坛经》所载,惠能本不识字,他先“请人一读”神秀的偈语,然后作此歌偈,“请得一解书人于西间壁上题着”。

惠能(638年-713年),俗姓卢氏,唐代岭南新州(今广东新兴县)人。佛教禅宗祖师,得黄梅五祖弘忍传授衣钵,继承东山法门,为禅宗第六祖,世称禅宗六祖。唐中宗追谥大鉴禅师。著有六祖《坛经》流传于世。是中国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佛教高僧之一。惠能禅师的真身,供奉在广东韶关南华寺的灵照塔中。

参考资料:古诗文网-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菩提树,在古代的印度,叫毕婆罗树,是印度一种极普通的树,普通得犹如我们的杨、柳、桐、槐。当年,年轻的悉达多王子在结束了六年的苦行之后,就坐在一棵普通的毕婆罗树下悟道成佛,终于成为一代伟大的教主,成为释迦族的圣人,被后世尊为释迦牟尼。人们为了感念佛祖证悟人生真理的不朽功德,把他悟道时给予他遮护的毕婆罗树,称为菩提树,也就是觉悟之树。

其实,山川草木,皆有佛性,真理就隐含在普通的自然事物中。“菩提”不“菩提”,不在于树,更不在于什么树,而在于你自己有没有一颗菩提之心。若菩提心在,岂不树树皆菩提之树!反之,若只迷信于外在的物相,纵然是坐于菩提树下,也是无用的。

菩提原本就没有树,
明亮的镜子也并不是台。
本来就是虚无没有一物,
那里会染上什么尘埃?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生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是什么意思?
原本就没有菩提树,也并不是明亮的镜台。本来就是四大皆空,到哪里染上尘埃!出处:唐·惠能《菩提偈》“菩提本无树”是我国佛教禅宗六祖惠能大师著名的四句偈中的一句。意在说明一切有为法皆如梦幻泡影,教人不要妄想执着,才能明心见性,自证菩提。作者介绍 惠能(638—713)唐代高僧。俗姓卢氏,...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什么意思.讲通俗点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译文:菩提原本就没有树, 明亮的镜子也并不是台。佛性就是一直清澈干净,哪里会有什么尘埃?众生的身体就是一棵觉悟的智慧树, 众生的心灵就象一座明亮的台镜。明亮的镜子本来就很干净,哪里会染上什么尘埃?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是什么意思?
意思为:世上本来就是空的,看世间万物无不是一个空字,心本来就是空的话,就无所谓抗拒外面的诱惑,任何事物从心而过,不留痕迹。出处:我国佛教禅宗六祖惠能大师著名的四句偈中的一句。原文: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原文白话释义:菩提原本比喻智慧,明亮的镜子比喻清静心...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通俗意思是什么?_百度...
意思是遵从本心,随缘就好。原文: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心是菩提树,身为明镜台。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听说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译文:原本就没有菩提树,也并不是明亮的镜台...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通俗意思是什么?_百度...
意思是:原本就没有菩提树,也并不是明亮的镜台。本来就是四大皆空,到哪里染上尘埃!出处:唐·慧能《菩提偈》全文: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菩提只向心觅,何劳...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什么意思啊,?出自哪?典故...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菩提原本就没有树, ??明亮的镜子也并不是台。 ??本来就是虚无没有一物, ??那里会染上什么尘埃? ??现在只能从字面上去理解它,惨悟不透! ??心本无尘,尘即是心。无心无尘,人便死。 ?? ??其实尘在外,心在内,常拂之,心净无尘; ??尘在内,...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是什么意思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的意思是:菩提原本就没有树,也不是明亮的镜台。也可理解为人无物,物无人,一种万事皆空的清净、“无为”状态。在《金刚经》里,“菩提”为“觉悟”、“觉解”的意思,为此,菩提树一度被视为神圣之树,信仰之树,寓意有“大彻大悟”的象征。“菩提本无树,明镜...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是什么意思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句话节选自禅宗六祖惠能大师著名的四句偈言的后两句,基本意思是:某处地方原本空无一物,又到哪惹来尘埃呢?

菩提本无树,心如明镜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是什么意思
此偈出自《六祖坛经》。乃六祖慧能的禅悟之言,《六祖坛经》是后人根据禅宗六祖惠能的话编著而成。因为其师兄神秀的偈:身似菩提树,心似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六祖感觉禅悟不彻底,于是吟出了: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从字面上讲:菩提树是空的,明镜台也...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到底什么意思?
意在说明一切有为法皆如梦幻泡影,教人不要妄想执着,才能明心见性,自证菩提。出处:慧能《菩提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释义:菩提原本比喻智慧,明亮的镜子比喻清静心。本来清静,哪里会染上什么尘埃。神秀《菩提偈》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

勉县13234491950: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
时松果复: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这是六祖慧能大师的一首诗! 简单的理解就是:世界上的任何东西都没有永恒的,都是虚幻不真实存在的!我们为什么还要为此而执着、烦恼呢!

勉县13234491950: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什么意思 -
时松果复: 这个说来话长了.这个是禅宗六祖惠能大师当年刚入佛门修行时,他的师父出题让他们写一首偈语来阐述自己对佛法的领悟,于是大师兄神秀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慧能则对大师兄的观点提出了不同的...

勉县13234491950: 菩提本无树明月亦非台 什么意思? -
时松果复: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出自六祖的《坛经》. " 菩提本无树":菩提是个觉道,又有什么树呢?若有树,那菩提就变成物,而有所执着.菩提本来什么也没有,你说你觉悟了,但觉悟是个什么样子?是青色?黄色?红色?白色?你且说...

勉县13234491950: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是什么意思 -
时松果复: 此偈出自《六祖坛经》,六祖慧能的禅悟之言.菩提树(即身)是空的,明镜台(即心)也是空的,身与心俱是空的,本来无一物的空,又怎么可能惹尘埃呢?

勉县13234491950: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具体什么意思?
时松果复: 这两句话是六祖惠能大师的菩提偈的前两句. '菩提本无树':菩提是个觉道,又有什么树呢?若有树,那菩提就变成物,而有所执著.菩提本来什么也没有,你说你觉悟...

勉县13234491950: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是什么意思, 要详细点的 -
时松果复: 当年,五祖弘忍准备传弟子的时候,神秀题了一首谒语“身是菩提树,心是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六祖惠祖看到了,托人在地上写下了“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其意主要在于后两句“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是一种佛的境界.即,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勉县13234491950: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是什么意思?
时松果复: 意思是:菩提原本就没有树,明亮的镜子也并非是台. 神秀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慧能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其实尘在外,心在内,常拂之,心净无尘; 尘在内,心在外,常剥之,无尘无心; 心中有尘,尘本是心, 何畏心中尘,无尘亦无心??正如慧能所说的 仁者心动.

勉县13234491950: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是什么意思? -
时松果复: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这个是禅宗五祖的大弟子神秀所做,五祖弘忍大师并不很满意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个是慧能知道了他的师兄神秀所做的偈,然后在他的基础之上...

勉县13234491950: 菩提本无树,明月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详细意思 -
时松果复:[答案] 字面意思:身非菩提树,身和菩提不可得.心非明镜台,心和明镜不可得.本来没有这些东西,又怎么能有尘埃落在上面呢?不要迷惑于虚无缥缈的东西.这是佛家六祖慧能顿悟的体现:内涵之意是佛主张佛法以无念为宗旨,无相为主体...

勉县13234491950: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怎么理解
时松果复: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字面译为:菩提原本就没有树,明亮的镜子也并不是台. 我看过一篇关于这句话的网络文章,你可以借鉴一下,希望对你有帮助! 网址是: http://tieba.baidu.com/f?kz=149758623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