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现代汉语语法中“了”的问题

作者&投稿:吁阳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现代汉语中句式有多少种?~

1、【文言句式 】

与词汇相比,文言语法变化不大,只是几种特殊句式的表示方法与现代汉语不同,下面分别加以说明:

判断句式 被动句式 倒装句式 省略句式 疑问句式 否定句式

2、【判断句式 】

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词"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其句式有如下几种表示法:

1)、“......者,......也。”这是文言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谓语后用“也”结句,对主语加以肯定的判断或解说。如:“陈涉者,阳城人也。”(《史记.了涉世家》)

2)、“......,......也。”判断句中,有时“者”和“也”不一定同时出现,一般省略"者",只用“也”表判断。如:“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资治通鉴》)

3)、“......者,......。”有的判断句,只在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这种情况不常见。如:“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4)、“......者也。”在句末连用语气词“者也”,表示加强肯定语气,这时的“者”不表示提顿,只起称代作用。这种判断句,在文言文中也比较常见。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战国策.齐策》)

3、【无标志判断句】

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如:“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另外,在文言文中有时为了加强判断的语气,往往在动词谓语前加副词“乃、必、亦、即、诚、皆、则”等。

需要注意的是,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还有,肯定判断谓语前加的副词和否定判断谓语前加的否定副词“非”,都不是判断词。

4、【被动句式 】

文言文中,被动句的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施事者。在古汉语中,在古汉语中,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在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又叫意念被动句。

有标志的被动句,大体有以下几种形式:

动词后用介词“于”表被动,“于”起介绍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的作用。如:“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史记.屈原列传》)这里“惑”、“欺”的动作是由“于”后的“郑袖”、“张仪”发出来的。

有时也在介词“于”或动词前加“受”,形成“受......于......。”的形式表被动。如:“吾不能举金吴之地,十万之从,受制于人。”(《资治通鉴》)

用“见”、“于”,“见......于......。”表被动。如:“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同上)“暴见于王。”(《孟子.梁惠王下》)

“见”有一种特殊用法和表被动的“见”的形式很相近,如:“冀君实或见怒也。”(《答司马谏议书》)这里的“见”不表被动,它是放丰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的客气说法,像现代汉语中的“见谅”等那为此种用法。用“为”,“为......所.....。”表被动。如:“(巨)偏在远郡, 行将为人所并。”(《资治通鉴》)

用“被”表被动。如:“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张溥《五人墓碑记》)无标志的被动句,这种情况是指没有被动词的被动句。如:“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资治通鉴》)这里的“逼兵势”是“被兵势所逼”的意思。

5、【倒装句式】

(主谓倒装 宾语前置 定语后置 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

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的顺序,一般为“王—谓—宾”“定(状)—中心词”,但在文言文中,在一定条件下,句子成分的顺序会发生变化的,这就是古汉语中的所谓倒装句,即指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顺序出现了前后颠倒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倒装形式:

1)、主谓倒装(谓语前置或主语后说)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

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实际上是“汝之不惠甚矣!”

2)、定语后置

文言文中,定语的位置一般也在中心词前边,但有时为了突出,中心词的地位,强调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或使语气流畅,往往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并用“者”结句,形成“中心词+后置定语+者”或“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的形式。如:“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以及:“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苏轼《石钟山记》)等。应注意的是,文言文中定语后置只限于表示修饰关系的句子,表领属关系的定语则不后置。

3)、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即介宾短语,文言文中常见的是用“以”、“于”组成的介宾短语,作状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情况:第一、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处在补语的位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仍作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两个“于蓝”在翻译时,都要放在动词前做状语。第二、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在今译时,一般都作状语。如:“具告以事。”(《史记.项羽本记》)即“以事具告。”这种句子往往是承前省略了动词宾语,实际就是“以事具告(之)。”还有一种民政部要注意,介词“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补语位置时,在翻译时,可视情况而定其成分。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韩愈《师说》)句子中的“生乎吾前”既可译为“在我的前面出生”,作状语,又可译为“生在我的前面”,作补语,一般来说仍作补语,而“固先乎吾”的“乎吾”则一定要作状语。

6、【省略句式 】

句子成分的省略,在文言文和现代汉语中都有,不过,文言文中的活力句更普遍。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形:

省略主语有承前面的主语省略,有呼应下文省略,在对话中也常常省略主语。文言文中的第三称代词“之”、“其”不能作主语,也是文言文中主语多省略的原因之一。如:“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年矣,而乡邻之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徒,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有时一个复句或一段话中多处省略主语,这些主语并不一贯,即所指不是同一对象,在阅读和翻译时要注意。如:“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桃花源记》)在翻译成现代汉语时,省略的主语要补充出来。

省略谓语为主是句子里最重要的成分,一般是不能省略的。但在特定情况下也有承接上文、呼应下文或因对话而省略的。如:“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六则)后一分句省略了谓语“择”。在译成现代汉语时,被省略的为主要补充出来。

省略宾语宾语的省略有两种情况:省略动词的宾语和省略介词的宾语。如:“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廉颇蔺相如列传》)这句话就省略了动词谓语“拜”的宾语“之”又如:“竖子不足与谋!”(《鸿门宴》)这句话中省略了介词“与”的宾语“之”。在文言文中,介词“以”、“为”、“与”的宾语"之"往承上文省略。在译成现代汉语时,省略了的动词宾语或介词宾语要补充出来。

省略介词在文言文中,介词“于”和“以”常被省略。如:“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张衡传》)句中省略了介词“于”。又如:“赐之彘肩。”(《鸿门宴》)句中省略了介词“以”。泽为现代汉语时,省略了的介词也要补充出来。

7、【疑问句式 】

文言疑问句,一般都有疑问词,疑问词包括疑问代词(谁、何、曷、故、安、焉、孰等),疑问语气词(乎、诸、哉、欤、耶等)以及疑问副词(岂、独、其等)。有时也不用疑问词。

另外,还有些表示反问的习惯用法。

8、【否定句式】

文言否定句,所用否定词有否定副词(不、非、勿、毋、弗、否等),否定代词(莫)以及否定性动词(无)。

现代汉语语法十讲 (名家专题精讲)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0CMSMotW5VyZwxG3EGolnw
?pwd=3cp2 提取码: 3cp2
研究语法要借助于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语法研究者必须具备广博的知识背景。本书对心理学、逻辑学、符号学、信息论、交际学、韵律学等相关学科和语法分析的关系给予了充分的论述,同时对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中的诸如词类问题、语法分析方法问题、词语的结构分析问题、词的用法问题、汉语语法研究的历史规律问题等热点和难点提出了独到的看法。本书是作者半个多世纪以来研究汉语语法心血的结晶。作者研究汉语语法的思路、视点、方法等,对后来者进一步研究现代汉语语法有极大的启发作用与参考价值。

了1

liǎo(ㄌㄧㄠˇ)
部首:乙,部外笔画:1,总笔画:2 ; 繁体部首:亅,部外笔画:1,总笔画:2

五笔86&98:BNH 仓颉:NN
笔顺编号:52 四角号码:17207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4E86

[1]明白,知道:明~。一目~然。

[2]完结,结束:完~。~结。

[3]在动词后,与“不”、“得”连用,表示可能或不可能:看不~。办得~。

[4]与“得”、“不得”前后连用,表示异乎寻常或情况严重:那还~得!

了2

le(ㄌㄜ)

[1]放在动词或形容词后,表示动作或变化已经完成:写完~。

[2]助词,用在句子末尾或句中停顿的地方,表示变化,表示出现新的情况:刮风~。

------〖词性与应用〗-------



le

【助词】

[1]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表示完成。如:我已经问了老王;人老了,身体差了;头发白了;这双鞋太小了



le

【语气】

[2]表示肯定语气。如:明天又是星期六了;要过新年了,人们都很高兴

[3]表示促进或劝止。如:快躲了;别吵了!闪开了!

[4]表示感叹语气。如:好了!别闹了!

另见liǎo



liǎo

【动】

(象形。从子,无臂。小篆字象婴儿束其两臂形。初生的婴儿,往往束其两臂而裹之。本义:束婴儿两臂)

[5]手弯曲

了,尥也。从子无臂象形。——《说文》。按,犹交也。手之挛曰了,胫之絷曰尥。

凡物二股或一股结纠紾缚不直伸者曰了戾。——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又如:了尥(手腿弯曲,引申指二物纠结绞缠不直伸的样子)

[6]假借为“憭”、“悟”。懂得,明白其意思

嫌人不了。——《尔雅·释丘》注

虽神气不变,而心了其故。——《世说新语》

如:了法(领悟法理);了得事(懂行);了利(清楚,明白);了然(明白,清楚)

[7]结束,了结

小乔初嫁了。——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又如:了还(了却,偿还);了局(结局;结束);了了(了结了);了劣(了账;了结);了休(终止,了结)



liǎo

【形】

[8]聪敏,颖慧

小而聪了,大未必奇。——《后汉书·孔融传》

了,快也。秦曰了。——《方言二》

又如:了慧(聪明);了干(精明干练)

[9]清楚,明晰。如:了利(清楚;明白);了辩(对答清楚敏捷)

[10]明亮,光亮

收到一片秋香,清辉了如雪。——清·纳兰性德《琵琶仙》



liǎo

【副】

[11]完全,全然——与“无”、“不”连用,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面,表示范围,相当于“完全”、“完全〖不〗”〖entirely〗。如:了无恐色;了不相涉;了不可得(到最后也得不到)

[12]放在动词之后,与“得”或“不”连用,表示可能。如:办得了;你来得了来不了?

另见le

部首:乙,部外笔画:1,总笔画:2 ; 繁体部首:亅,部外笔画:1,总笔画:2
五笔86&98:BNH 仓颉:NN
笔顺编号:52 四角号码:17207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4E86

===================关于这个字的更多的信息=================
了〈助〉 le

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表示完成

了 〈语气〉

表示肯定语气

表示促进或劝止

表示感叹语气

了 〈动〉

(象形。从子,无臂。小篆字象婴儿束其两臂形。初生的婴儿,往往束其两臂而裹之。本义:束婴儿两臂)

手弯曲

了liǎo

⒈懂得,明白:~然。明~。~如指掌。不甚~ ~。

⒉结束,完毕:此事已~。没完没~。不~ ~之。

⒊全,完全:~无惧色。

⒋在动词后,跟"不"、"得"连用,〈表〉可能,可以:他做不~。她办得~。



①很明白,知道得很清楚。

②调查,打听。





①能干,厉害:她可~得。

②"能办"、"可以"的意思。多见于反诘句中,〈表〉不平常,严重:那还~得。



了le

⒈助词。

①在动词或形容词后〈表〉事情完成:买~两件衣服。节省~五斤汽油。

②在句末或句中停顿的地方〈表〉肯定的语气:天晴~。他走~。她想~许久,终于想起~那件事。算~,你们不必争吵~。


“于”字的用法
用法:1、 放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为“比”,有时可译为“胜过”。2、放在谓语之前或谓语之后,“于是”属介宾短语作状语或补语。可根据“于”的不同用法,分别相当于“在这”“从这”等。3、放在句子开头,表前后句的承接或因果关系,与现在的承接连词或因果连词相同。现代汉语也这样...

古汉语中“于”与“於”的各自用法,你都知道吗?
前面说到的"乎"字,它的上古音与"于"相仿,可是,"乎"除开用以代词,(使用方法与"于"大部分一致)还常常做为语气助词应用的。可是,在中国文化概论中,表明住所的"于"字有时还可以不产生的,可以让住所专有名词立即用在谓语动词或者动宾短语以后做为补语应用的,而这一,在现代汉语语法的书面语中...

文言文中省略句的于与状语后置的于有什么区别?
省略句中的于,是的成分,例如“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于)民间”,这个句子中,于就是介词 ,和现代汉语语法中的用法一样。而在状语后置中,“于”是标志状语后置的词。

现代汉语语法有哪些特点
现代汉语语法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以句子为语法单位的核心 现代汉语中的语法以句子为单位,词类之间的联系构成句子成分,通过词语组合和句子的变化表达不同的语义信息。汉语的语法结构注重句子成分之间的逻辑关系,如主语、谓语、宾语等,这些成分在句子中的位置相对固定。二、词序灵活多变 汉语的词序...

语文语法的重要性
实际上,现代汉语语法对于文言文语法和句法学习具有参照作用,如果没有现代汉语语法中关于词语的性质及其功能的规定作为参照,就无所谓文言词语的活用现象。比如名词直接做状语,是相对于现代汉语语法中“名词一般不直接作状语”的规则而言,所以视为词类活用。至于词性变化这几类更是以现代汉语语法的一般词性...

在字在语法中是什么成分啊?
现代汉语中,“在”有两种常见词性:介词和动词。例如:“在”做介词:他在黑板上写字。“在”做动词:他在家看书。(1)例中,“写字”这个谓词性成分部分如果删除,句子不成立,则“在”就做了介词。这个句子改成他在黑板上。除非是特殊表意情况,一般用法中句意不完整。(2)例中,“看书”这个...

在语文中语法中什么是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其实百度一下就好啊,属于现代汉语的语法,对于改病句以及判断文言文句式还是很有帮助的 汉语句子成分:句子的组成部分,包括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六种 主语:1、定义:主语:主语是句子中的陈述对象,说明是谁或什么.2、特点:A、经常由名词、代词、名词性短语充当.B、一般表示谓语所说的是...

现代汉语中的语法现象有哪些
1、现代汉语语法的主要性质表现为( 概括性 )、(稳固性 )和( 民族性 )。 2、实词和虚词的重要区别在于:( 能否单独充当句子成分 )。 3、代词分为( 疑问代词、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 4、一个语法单位的分类,可以按其外部的(组合特点 )分,也可以按其内部的( 结构特点 )分。 5、兼语短语是由一个( 动宾 )...

现代汉语语法实体是什么
汉语有标准语和方言之分。现代标准汉语即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语音采集地位于河北省滦平县金沟屯镇,以官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现代标准汉语中,除轻声外共有四个声调。汉语的方言即各个地方的汉语。汉语族一般划分为13个语种(以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639-3国际语种代号...

现代汉语语法词的分类
现代汉语的词分为以下18个基本词类, 括号中的拉丁字母是各类词的代码。名词(n), 时间词(t), 处所词(s), 方位词(f), 数词(m), 量词(q), 区别词(b), 代词(r), 动词(v), 形容词(a), 状态词(z), 副词(d), 介词(p), 连词(c), 助词(u), 语气词(y), 拟声词(o), 叹词(e...

西林区18541703593: 关于现代汉语语法中“了”的问题 -
康晶野菊: 了1liǎo(ㄌㄧㄠˇ) 部首:乙,部外笔画:1,总笔画:2 ; 繁体部首:亅,部外笔画:1,总笔画:2五笔86&98:BNH 仓颉:NN 笔顺编号:52 四角号码:17207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4E86[1]明白,知道:明~.一目~然.[2]完结,结束...

西林区18541703593: 关于现代汉语第五章语法的问题 -
康晶野菊:[答案] 汉语语法的结构单位分为语素、词、短语、句子、复句和句群六级. 1.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是语法分析的最小单位.语素是构成词的备用单位. 2.词是语言中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法单位,是构成短语和句子的备用单位.一部分词加上句...

西林区18541703593: 现代汉语语法问题现代汉语语法部分,关于词类的语法特征的介绍,黄伯荣版本的现代汉语上说的感觉模棱两可,比如说:名词一般不做补语、名词一般不能... -
康晶野菊:[答案] 这正说明该书的作者对学术研究的谨慎,逻辑思维的缜密.说某性质的词“一般”“几乎”,正说明有例外.例如:名词一般不能用重叠式表示某种语法意义,就有例外的情形:1、人、家、户,重叠后表示“每一”的意思.“人人、家...

西林区18541703593: 问有关现代汉语语法修辞方面的问题在现代汉语语法修辞中为什么用“各类各级”语法实体的提法 -
康晶野菊:[答案] 语素,词汇,词组,句子之间为层级关系;像词汇中的动、名、形等之间的关系体现为类.他们均为语法实体,故称为“各级各类”语法实体.

西林区18541703593: 现代汉语语法问题 -
康晶野菊: 这正说明该书的作者对学术研究的谨慎,逻辑思维的缜密.说某性质的词“一般”“几乎”,正说明有例外.例如:名词一般不能用重叠式表示某种语法意义,就有例外的情形:1、人、家、户,重叠后表示“每一”的意思.“人人、家家、户户”即“每一人、每一家、每一户”的意思.2、部分名词对举时可以复叠.两个单音节名词复叠,既可以是同义的,也可以是类义的.比如“山山水水”、“枝枝叶叶”、“瓶瓶罐罐”、“条条框框”、“坑坑洼洼”等等.3、少数重叠或复叠的名词已定型为成语,比如:婆婆妈妈、风风火火,而且往往用的是引申义和比喻义.

西林区18541703593: 现代汉语中的语法现象有哪些基本成分主谓宾主谓宾定状补定语放在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定语比居主宾前 -
康晶野菊:[答案] 其他回答:现代汉语语法特点:汉语缺少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语序和虚词起主要作用词类和句子成分之间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的关系现代汉语量词丰富

西林区18541703593: 现代汉语语法的问题(分句)1“细妹他娘,我不能不来,要不,我对不起你,也对不起春牛”包含的分句数有()个 A5 B4 C3 D22“因为天气的变化,我... -
康晶野菊:[答案] 看分句就是看这句话能分成几个完整的意思 而复句则是看两个句子是否是密不可分的

西林区18541703593: 现代汉语语法问题因为天气冷,所以河水结了冰. 这句话为什么是偏正结构?胡裕树版本的现代汉语解释说是偏正 -
康晶野菊:[答案] 因为天气冷,所以河水结了冰.——我以为不算偏正结构.尽管是某某出了书的语法大家定了下来的.理由是:天气冷,是”河水结了冰“唯一因素.也就是说,不会有任何其他原因了.这就排除了“偏”,不偏之谓中.比方“红太阳”也...

西林区18541703593: 举例说明现代汉语语法的主要特点 -
康晶野菊:[答案] 语法特点:(1)词形没有形态变化.一个词不管作主语、还是作宾语,它的发音和词形都没有什么变化.一些语法范畴和... 优点:为汉语的学习和应用提供了 方便的基础;缺点:存在词与短语划界不清的现象,特别是在双音结构中,这一问题显得...

西林区18541703593: 现代汉语中“了”的用法,外国人永远搞不清楚,中国老师有时也无法解释清楚 还有“的” -
康晶野菊: 因为汉语是没有形态……“了”字对于那些形态学语言来说,能表达他们的很多东西,但是又十分灵活,不受约束……外国人只从语法上来学,当然学不会了啊……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