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的历史是什么

作者&投稿:点砖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的中国历史大事有哪些?~

1840年-1842年 鸦片战争
1842年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
19世纪四五十年代 中国无产阶级产生
1851年 金田起义、太平天国建立
1856年-1860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8年 《爱珲条约》《天津条约》的签订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产生
1860年 《北京条约》的签订
19世纪60到90年代 洋务运动
1864年 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1883年-1885年 中法战争
1894年-1895年 甲午中日战争
1895年 中日《马关条约》签订
19世纪90年代 帝国主义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
1898年 戊戌变法
1900年 义和团运动高潮,八国联军侵略中国
1901年 《辛丑条约》签订
1905年 中国同盟会成立
1911年 黄花岗起义、保路运动、武昌起义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社会与文化
  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从此,中国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谓半殖民地,从国家地位角度而言,中国国家的领土主权、司法主权、海关自主权等方面遭到了破坏,已经不是一个独立完整的主权国家了。但中国又没有完全沦为殖民地,清政府依然存在,仍在行使着它的权力。所谓半封建,从经济角度而言,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凭借强加给中国的一系列不平行条约,妄图将中国变成他们的商品市场、原料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将中国经济纳入资本主义发展的链条之中,冲击着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除旧有的人民大众同封建主义的矛盾外,又加上了中华民族同殖民主义的矛盾。而后者,往往成为各种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上述这些重大的变化,影响着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使其出现了鸦片战争前未曾有过的局面。
  (一)“国中之国”——租界的出现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东南沿海的一些城市发生了重大变化。香港割让给英国后,人口很快由两千人发展到两万人,到19世纪50年代达到七八万人。香港成了英国对中国进行经济掠夺与武装侵略的基地。16世纪葡萄牙人留居澳门后,中国一直仍对澳门拥有领土与行政司法主权。中国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失败后,葡萄牙殖民者乘机赶走中国在澳门的官员,强迫居民向葡澳当局纳税,使澳门变成葡萄牙的带有殖民地色彩的居留地。此后,澳门不仅继续充当了香港之外又一个鸦片贸易的大仓库,也成了西方掠卖华工的基地。与此同时,在中国的上海,出现了一个主权国家中少有的奇特的政治“景观”,即后来演变成“国中之国”的租界。
  上海原为江苏省松江府属下的一个县。因其地处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的江浙地区,又有优越的地理环境,交通便利,战前已经是中国第一港。江苏省苏松太道,即驻上海。鸦片战争后,上海发展迅速,到同治初年,上海取代广州,成为中国最重要的通商口岸。正因如此,西方殖民者千方百计在上海攫取更大权益。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后,上海即将开埠,英国殖民者立即图谋在上海建立外国人的居留区,并初步选定居留区的地址。1843年,上海正式开放,英国驻上海首任领事巴富尔(G.Bal-four)在上海县城东西大街租得一大院落为领事馆。巴富尔曲解《虎门条约》的有关条款向清方讹诈,要求划定一块纯粹供外国人占用的居留地。1845年11月29日,苏松太道道员官慕久以其个人名义颁布了一个与英领事“依约商妥”的《上海租地章程》。该文件表面看来没有什么公开直接损害中国主权的内容,但实际上许多条款都体现英国殖民者的侵略意向。根据这个租地章程,在上海划出的“外人居住区”,尚属于居留地性质,还称不上“租界”,且当时也还没有“租界”一说。
  1848年3月,接任巴富尔的英国驻沪领事借口青浦事件强迫新任道台麟柱答应了扩充居留地的要求,使居留地面积增加了两倍多(原面积大约830亩)。
  1848年,以主教文惠廉(W.J.Boone)为首的美国传教士,擅自在虹口地区广置土地,建造房屋,其它美国人纷纷效法。当时道台吴健彰虽然答应了,但并无具体划定界址。待到1863年正式划定界址时,7856亩土地成为美国占领的地域,比英国居留地要大得多。
  法国驻上海第一任领事敏体尼(L.C.Montigny)1848年到任后,于次年要求吴健彰援英国例设立居留地,后胁迫新任道台麟柱于1849年4月6日发布告示,将986亩土地作为法国人的居留地。
  必须指出,当初,在居留地内,中国政府在行政、司法等方面有干预权,且保有领土主权,这是有明文规定的。但随着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侵略的加深,到了太平天国时期,中国保有的权利逐步沦丧。1854年,英、美、法三国领事与苏松太道订立《上海英美法租界租地章程》,规定外国侵略者在上海租界内享有行政、税收、财政、警政等权利及行使司法权。为行使上述职权,上海租界出现了一个被译为“工部局”的机关,下分设警务、税务、财务、学务等机构,且设有法院,俨然就是一个市政府,居留地也便完全变成了租界,成为“国中之国”。1863年9月,美、英两国租界合并成公共租界。
  罪恶的租界制度在上海建立后,逐渐推广到其它一些口岸。1859年起到1904年,外国侵略者先后在中国的广州、厦门、福州、天津、镇江、汉口、九江、烟台、芜湖、重庆、杭州、苏州、沙市、鼓浪屿与长沙等地设立租界。租界成为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干涉中国内政的桥头堡。当然,租界客观上也是一个介绍西方文明的窗口,但更是西方冒险家的乐园。一个曾在中国海关任职的英国人也不得不承认,上海“已经变成了无法无天的外国人们的一个真正的黄金国。……其中许多人都是属于这样一种类型的:只要有利可图,那么走私犯禁,一切都不顾忌,就是行凶杀人,也在所不惜”。(《中国沿海贸易和外交》第一卷)
  (二)资本主义冲击下的自然经济
  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立即开始向中国倾销商品,并从中国大量掠夺原材料,中国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英国出口到中国的商品总值(不含鸦片),1837年为九十多万英镑,1843年便增加到一百四十五万六千多英镑,1845年又达到二百三十九万四千多英镑。与此同时,西方殖民者从中国掠夺走的生丝与茶叶等,也有大幅度的上升。1838年至1842年,中国向外输出的茶叶年均在四千多万担,到1846年便增加了一倍,达到八千多万担。同时期生丝出口,由三千余包增至一万八千余包,是原来的六倍。
  英国出口到中国的商品,以棉纺织品为主,约占总值的70%。美国出口到中国的工业品,棉布占80%以上。西方大量棉纺织品的倾销,对中国传统手工业最重要的部门棉纺织业是一个很大的冲击,东南沿海地区原有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出现了解体的征兆。
  江苏松江、太仓一带,棉纺织业历来比较发达。但随着上海开埠西方机器棉纺织品的大量涌入,松、太布市消减大半。大量洋纱充斥,不少以棉纺织为业的村庄,已经无纱可纺。外国的洋纱洋布成本本来就低,加之不少英国商人不惜以低于成本价百分之二三十的价格倾销,严重冲击了棉布市场。福建漳州府及同安县的土布,曾经布贩子运销到宁波、上海、天津、辽东及台湾。厦门开市后,洋纺洋布充积于厦门。布贩弃土布而运销洋布,致使土布难以出口。广州附近的情况,也大体类似。
  丝茶等产品的大量出口,刺激了这些产品的生产。生产者将这些产品出卖给商贩,商贩再将其卖给大商人或买办,转销到外国。丝茶的出口贸易几乎完全受外商控制,使中国的丝茶生产与交易不得不依赖于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随着进出口贸易的发展,通商的五口地区出现了一批买办商人这些人为外国商人推销商品(甚至推销鸦片),收购丝、茶,收集情报,经办其它事务,这些人的命运逐渐与西方殖民者的命运联系得越来越紧密。著名的买办吴健彰,原为广州的行商,后到上海充当美国旗昌洋行的买办。他还花银子捐官,署理苏松太道并兼任江海关监督。这批买办后来在镇压农民起义中,充当了中国封建势力与西方殖民主义者的帮凶。
  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家为便于经济掠夺,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兴办了一些企业。这类企业当时主要有印刷、船坞、船泊修理等业。在这些企业中,多少不一的雇用了中国人。这样,中国最早的近代产业工人出现了, 当然当时产业工人的人数还很少。
  (三)“天朝”社会内部矛盾的加剧
  英国殖民者的侵华战争,给中国广大人民带来无穷的痛苦。各种各样的赔款,外加清政府巨额军费开支,达一亿多两白银,无疑都要出自广大劳动人民身上。同时,鸦片战争结束后,鸦片输入仍有增无减。1841年中英谈判开始时,英方即向耆英提出开放烟禁的备忘录。耆英不敢答应,但也不敢得罪侵略者,只是说禁内不禁外,外国商船夹带鸦片与否,“中国无须过问”。(《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这种默许,使鸦片走私更加严重。1842年英国输入中国的鸦片为三万三千多箱,1850年激增到近五万三千箱。香港成为鸦片走私中心,澳门是香港之外的又一鸦片仓库。而上海与广州,则是两个鸦片输入的最大口岸。大量鸦片输入的结果,使“银贵钱贱”的老问题在这一时期非但没有缓解,反而加剧。曾国藩在1852年的一个奏折中也说:东南产米之区,大率石米卖钱三千。昔日一两银子换钱一千文,一石米可得三两银子。如今一两银子换钱两千文,卖一石米只得一两五钱银子。过去卖米三斗可完纳一亩地的税赋,如今卖米六斗还不够交一亩地的税赋。(《备陈民间疾苦疏》)实际上,一些地方每两白银兑换制钱已高达两千三四百文了。
  清政府征收田赋和漕粮时,历来有种种的勒索,如有所谓的浮收,即定额外多收,有供衙门吏胥分肥的所谓规费等,外加“折色”、“加耗”等多种名目的巧取豪夺。鸦片战争后,官府变本加厉,吏胥如狼似虎。江浙一带,漕赋一石,须纳米两石五六斗;折价纳钱,米价本每石两千文,竟折至七八千文以上。安徽征收赋税,浮收勒索超出正额数倍。江西浮收在二三石以上。湖北漕米每石浮收在三倍以上。湖南地丁正银一两,民间须纳数两;漕赋一石,民间要缴数石。缴纳时大户或设法逃匿,或设法将负担向小户转嫁,农民更加苦不堪言,少数人因交不起赋税弃田而走。更多的人即便丰收年景也不免挨饿受冻,一遇水旱灾荒,则相继流亡。
  地主对农民的剥削也日益加重。地租率越来越高,一般在50%以上,迫使不少农民破产,出卖自己赖以生存的土地,因而土地集中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据有人统计,直隶、江苏、浙江、山西、湖北、陕西、山东、河南、江西、福建、广东、广西及东北地区,40%-80%的土地集中在10%-30%的人手中,而60%-90%的人则没有土地。(《太平天国革命前夕的土地问题》)
  尖锐的社会矛盾,导致了社会风潮迭起。鸦片战争后,农民的抗粮抗租斗争,不断出现,且有规模越来越大的趋势。1842年,湖北崇阳钟人杰聚众抗粮举事,最多时达万人。义军曾攻占崇阳、通城两县,立“钟勤王”名号,设立帅台,竖立都督大元帅旗帜。斗争坚持一月有余被镇压。其后,浙江、湖南、福建、江苏、江西、河南、安徽、湖北、陕西、山东、广东等省,迭出大案。少数民族地区的反清斗争也此伏彼起,接连不断。民众或要求减少田赋,或拒不完粮。他们有的聚众请愿,有的拆毁征粮局,有的公开造反与前来镇压的官兵武力对抗。仅据官书记载,1842-1850年十年间,全国大小武装起义及农民暴动事件,即达九十余起。这是社会动荡的产物,反过来又进一步加剧了社会动荡。
  (四)开眼看世界——地主阶级经世派维新先驱思想的萌发
  鸦片战争前,清政府长期实行闭关政策,严重地阻碍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文化的进步。西方殖民主义者的大炮,敲开了闭锁的中国的大门,惊起人们重新认识世界。林则徐、魏源,就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睁眼看世界的代表人物。
  林则徐鸦片战争前曾任按察使、布政使、巡抚、河道总督等职。任职前后,他力主革除弊政,治河兴利,参与整顿改革盐政与漕政,显示出卓异的经世才 能和廉洁的作风,受到人们的关注。
  闭关政策造成的士大夫阶层孤陋寡闻、虚骄自大,在林则徐身上也不可避免地有所体现。在他被任命为钦差大臣赴广东禁烟的时候,他还认为,西方殖民主义者不过是“犬羊夷狄”,英国士兵“浑身裹缠”(指穿制服军装,扎武装带,打绑腿等),必然腰腿僵硬,打起仗来一仆而不能再起。这不是林则徐本人的过错,而是时代使然。可贵的是,林则徐经世致用的思想一但同西方势力相碰撞,便产生了以抵抗侵略为出发点而向西方学习的思想。
  为了抵抗西方殖民主义者的侵略,林则徐到广州后,很快改变了盲目鄙弃西方的作法。他组织人翻译英文《广州周报》,以了解敌情。为通晓外国情况,他组织人将1836年伦敦出版的《世界地理大全》译成汉文,定名《四洲志》。另外,还选译了《各国律例》、《对华贸易罪过论》、以及《华事夷言》等书。和英军接触后,林则徐很快改变了当初的想法,看到英方“船坚”、“炮利”,非学习不可。为此,他组织搜集翻译了外国战船图式、大炮瞄准法等资料。这和当时清政府一些官僚认为外国先进科学技术及机械、武器是什么“奇技淫巧”,研究了解外国情况是什么“矜奇眩异”等那种闭关自守、狂妄自大的思想、看法呈鲜明对比。
  在反侵略战争中,林则徐非常重视武器装备,积极购置大炮,仿造快船,也非常重视军队素质的提高。鸦片战争后,他曾总结出克敌致胜的八字要言,即“器良、技熟、胆壮、心齐”。(林则徐:《致姚春、王柏心》)他认识到“民心可用”,提出如果英国侵略军进入中国内河,允许人民“持刀痛杀”。
  林则徐到广州后,看到了闭关政策造成的危害,因而他断然否定了一些人提出的“封关禁海”、断绝与一切国家通商贸易的荒谬主张,认为那样做的结果一是扩大了打击面,一是损害我国商民利益。他坚持“奉法者来之,抗法者去之”的正确贸易政策和策略,保护和鼓励正当通商贸易。林则徐上述种种主张,当然还都是站在维护清王朝的立场上的,但客观上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对以后的维新运动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魏源早期曾入江苏布政使贺长龄幕,编辑《皇朝经世文编》。魏源留心经世致用之学,曾参与盐政等方面的改革。鸦片战争对他思想影响很大,1841年曾在裕谦幕下参与抗英斗争。战后魏源发愤著书,编成《圣武记》、《海国图志》等大书,激励国人发奋图强,学习西方,抵抗侵略。
  《海国图志》是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影响巨大的一部著作。1841年,魏源在镇江受林则徐嘱托编此书。魏根据《四洲志》译稿及中外文献资料,于《南京条约》订立后不久整理成书。该书叙述世界各国的地理分布及历史政情,分析鸦片战争经验教训,探求富国强兵之道,内容宏富。
  魏源书中认为,中国在鸦片战争中惨败,不仅仅是因为船炮不如人,更主要是指挥的错误与军队的腐败所致。许多清朝的将帅“非苟且即虚骄”,军队缺乏训练,纪律不整,“以此无律无谋之兵,即尽得夷炮夷艘,遽可大洋角逐乎?”在战略战术上,魏源提出了颇有见地的主张。他认为,英军孤军远来,所长在海上,所短在陆地。因而与英军作战,“守外洋不如守海口,守海口不如守内河”。又鉴于清军的腐败、当地人民的英勇抵抗,他提出“调客兵不如练土兵,调水师不如练水勇”。魏源还主张“纵其(指英军)深入,截其出口”,“坚壁清野……出奇设伏,多方误敌,使不可测”。他说,敌为客,我为主,“客兵利速战,主兵利持重,不与相战而惟与相持,行与同行,止与同止,(使敌人)无淡水可汲,无牛羊可掠,无硝药可配,无铁物可购,无篷缆可补,烟土货物无处可售,舵桅无处可修,又有水勇潜攻暗袭,不能安泊,放一弹即少一弹,杀一夷即少一夷,破一船即少一船……(我则)逸待劳,饱待 饥,众待寡”,最后必能取胜。(《海国图志》卷一)
  《海国图志》一书的中心思想,是“师夷之长技以制夷”。魏源批判了清政府的闭关政策,指出,清政府多年来不去了解世界,不准翻译西书,不学习西方船坚炮利的长技,更不知利用西方各国及其殖民地的复杂矛盾,以致造成战不能战、守不能守的败局。他明确指出:“欲制外夷者,必先悉夷情始”。只有了解熟悉“夷情”,才能以夷攻夷、以夷款夷、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海国图志》卷二)
  魏源认为,西方的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对此,中国应该认真向西方学习,为我所用。他主张在广东建设造船厂、火器局,聘请法国、美国的技师传授技术,选送中国工匠学习制造。另编精锐水师三万人,延请西洋人教练驾驶、演炮、作战之法。“人习其技巧,一二载后,不必仰赖于外夷”。(同上)
  鸦片战争后,魏源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已经流露出不满,对西方资本主义某些制度表示欣羡。当然,他对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了解极为有限,处于一知半解状态。魏源认为西方国家“政治纷繁,各从其度”。英国有“巴厘满”(即英文议会parliament的音译,后又译巴力门),有五爵会议(即上议院)和乡绅会议(即下议院)。他说西方的议会和中国的军机处相似。对于美国总统四年一选举,他表示称赞,认为其“一变古今官家之局,而人心翕然,可不谓公乎”!对于议会选举表决少数服从多数,他感叹到:“可不谓周乎”!魏源还称赞美国联邦制度章程“可垂奕世而无弊”。对瑞士“不设君位”,“不立王侯”,“国无苟政,风俗俭仆,数百年不见兵举”,颇为赞赏,曰:“诚西土桃花源也”!(《海国图志后叙》)
  尽管魏源这些议论,其出发点仍在于不悉夷情不可以筹远,但他这一介绍非同小可,起到了创榛辟莽、前驱先路的作用。魏源的《海国图志》,对中国近代史上维新思想的产生,起了重大作用。该书传到日本国后,很快译成几十个版本的节译本。日本不少史学家认为,《海国图志》在日本的传播,推动了日本的明治维新运动。
  (五)传统学术文化的变迁
  1840年的鸦片战争,引起强烈的社会震荡。与此相对应,思想领域从经世致用发展到师夷长技以制夷外,忧患意识也使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开始发生了重要变化。
  传统的经学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宋学(即程朱理学)与清代的汉学(即考据学,属古文经学)虽被清朝统治者定为官学、正学,二者又互争正统,终因远远脱离社会实际而衰落,毫无生命力。乾嘉时期已重新兴起的今文经学,鸦片战争前后形成气候。相对而言,今文经学的形式比较能容纳一些新的思想。预感到清王朝已经没落的龚自珍,倾心今文经学,抒发其社会批判思想。但他仍然是汉宋兼采,今古文兼容。到了魏源,则闹到壁垒森严的地步,他的《诗古微》、《书古微》等著作,必欲全面推翻古文经学而后快。
  史学领域发生的重大变化之一,便是一改乾嘉以来埋头考证古史之风,当代史引起学者们的高度重视,并涌现出一批颇有影响的作品。
  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的失败,西方殖民主义者的猖狂,大大刺激了魏源。他于1842年便以纪事本末体撰写了《圣武记》一书。该书详述清朝前期军事上的成就,意在激励国人树立打败西方侵略者的勇气与信心。而魏源的另一部史书《道光洋艘征抚记》,则是第一次英国侵华战争结束后撰写出来的一部鸦片战争史。该书在对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叙述过程中,揭露英国从走私鸦片到发动侵华战争的种种罪行。对林则徐、邓廷桢、关天培及三元里等地人民的抗英斗争予以赞扬,对清廷昏愦、官军腐败特别是琦善、奕山等人的卑怯求和,秉笔直书。书中还就鸦片战争中中国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了挽救的办法 。
  梁廷枬撰写的《夷氛闻记》,从道光初年禁烟写起,迄于1849年人民反入城斗争,追述鸦片战争全过程。书中赞扬林则徐等人的抗英业绩,揭露琦善、奕山、奕经等的丑恶行径,较详细地记载了广州人民几次大的反侵略斗争。因该书叙事质直,多有触犯时讳之处,刻本未署作者姓名。
  面临西方殖民者侵华这一严酷现实,有识之士开始重视对西方地理、历史的探究。上文已经提到的《四洲志》、《海国图志》之外,这方面的著作还有《瀛环志略》、《海国四说》等。徐继畲编著的《瀛环志略》一书,对世界近八十个国家的风土人情、舆地沿革及社会变迁,作了比较系统的介绍。其中各卷篇的开头,附有粗略的地图。该书传入日本后,影响很大。
  鸦片战争后,一些有识之士意识到中国边疆会出现危机,开始重视对边疆地理的研究。姚莹的《康輶纪行》系考察西藏后而著。他提出要警惕英国对西藏的侵略,加强沿海及边疆的防务。他认为,英、法、美等国远离中国数万里,他们多年来研究中国,对中国的地理人事很熟悉,而我国对他们却没人了解,这是中国失败的原因。有感于此,姚莹在书中记载了不少有关英国、法国、俄罗斯、印度等国的历史地理知识。张穆撰写的《蒙古游牧记》(由何秋涛辑补校印),研究了蒙古各部的地理位置及前代在这一地区的设施。何秋涛注重边疆地理的研究,认为中国北部与沙俄接境,应该有专门著作加以考究。于是他博采中外有关资料,并经鉴别考证,写成《北徼汇编》。该书记述上自汉晋,下迄清道光年间的蒙古、新疆和东北地区的历史、地理,并注意了中俄关系问题。咸丰皇帝阅读后为该书赐名《朔方备乘》。
  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的文学领域也发生了一些变化。龚自珍才华横溢、大胆创新的新文风,不仅对当时,对以后的文坛也发生了重要影响。反映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爱国主义文学作品的大量出现,是这一时期文坛的一个特别值得注意的事情。这类作品热情反映、讴歌了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对英国侵略者的暴行及清政府的妥协投降予以鞭笞。反侵略斗争中,广东民间出现了不少揭贴和檄文,如《全粤义士义民公檄》、《三元里居民示谕英夷》等。这些文字语言朴实、短小犀利、生动鲜明,当时即起了鼓舞人民打击敌人的作用。也给我们研究这段历史留下了活生生的资料。一些爱国主义诗歌,广为流传。进士张维屏的长诗《三元里》,歌颂抗英志士,斥责奕山等媚敌乞和。“三元里前声若雷,千众万众同时来。因义生愤愤生勇,乡民合力强徒催”。这些诗句使读者不难感受到群众高昂的爱国热情和雄伟的气势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亡国灭种的危机一直威胁着千年古国。在中华民族危难之际,一代民族精英觉醒:魏源等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洪秀全领导的反清农民起义;康有为、梁启超的“变法图强”;孙中山的国民革命。正是他们在民族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挺身而出,为反对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同仇敌忾,英勇奋斗,前赴后继,拼搏不息,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可歌可泣的悲壮篇章。
1851年,洪秀全领导号召农民在金田宣布起义,建号“太平天国”。1853年春,太平军占领南京,把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正式建立农民政权,同清朝对峙。1856年,太平军摧毁江南大营,解除了天京之围。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了全盛时期。1864年夏,洪秀全病逝。不久,天京沦陷,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1856年,英国提出修改中英《南京条约》,但遭清政府的拒绝。英国借此挑起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这次英法联军出兵侵略中国,美俄是帮凶。其实质与鸦片战争一样,是列强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获得经济效益 。因此叫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后,清朝廷被迫于1858年先后与俄(6月13日)、美(6月18日)、英(6月26日)、法(6月27日)签订《天津条约》,与沙俄签订《瑷珲条约》。
1860年,英法联军再度攻占天津,一路烧杀抢劫,咸丰帝逃往承德避暑山庄,让他的弟弟恭亲王奕祈担任议和大臣,留守北京。接着英法联军洗劫并焚毁了北京西郊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占领了北京。并强迫清政府签定《北京条约》。
1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以奕忻为首(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发展中国军事、民用、教育等,中国资产阶级产生并且有所发展。创办首个(陆续多批)近代企业。创建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
1883—1885年,中法战争,签定《中法新约》,标志着中国西南的门户被打开了。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失败。1895年,《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甲午战争中北洋海军的惨败也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1900-1949
1900年,帝国主义国家为了镇压义和团起义,维护在中国的利益,发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它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沉痛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但因为政治上的软弱,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中国人民为反抗列强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进行着英勇的斗争,开始了救亡图存的探索。以“自强”“求富”为目的的洋务运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资产阶级维新派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进行了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新文化运动冲击了封建主义的思想、道德和文化,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中国在饱受列强欺凌、被迫开放的环境中不断进行着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变革,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社会结构开始逐步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
1919年初英、法、美等国在法国巴黎召开所谓的“巴黎和会”。中国也是战胜国之一,也派代表出席“巴黎

五四运动
和会”。但中国代表在会上提出的合理要求被拒绝。消息传至国内,群情激愤。5月4日爆发了“五·四”学生爱国运动,北京学生们喊着“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涌上街头,6月初发展成为以工人阶级为主力的全国规模的群众爱国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端。在这个运动中,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1921年7月23日,毛泽东、董必武、陈潭秋、何叔衡、王尽美、邓恩铭、李达等代表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在上海举行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途因有法国特务监视,转入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继续举行),中国共产党诞生了。
1919年爆发的五四爱国运动,标志着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涨。国共合作破裂后,中国共产党为反抗国民党统治,进行工农武装革命,开始了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探索。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全国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1935年,日本发动华北事变,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全国主要矛盾。1936年12月12日,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对蒋介石实行“兵谏”,中华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七七事变,中华民族全面抗战从此开始。中国人民经过八年浴血奋战,终于第一次取得了近代以来反侵略战争的彻底胜利。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面临着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决战。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了很大努力,但是国民党政府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悍然发动内战。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了三年多的解放战争,推翻了国民党在中国大陆的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 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战争四个阶段,终于在1949年推翻了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府的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1949年,第一届中国人民政协会召开,标志着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的伟大胜利。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亡国灭种的危机一直威胁着千年古国。在中华民族危难之际,一代民族精英觉醒:魏源等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洪秀全领导的反清农民起义;康有为、梁启超的“变法图强”;孙中山的国民革命。正是他们在民族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挺身而出,为反对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同仇敌忾,英勇奋斗,前赴后继,拼搏不息,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可歌可泣的悲壮篇章。
1851年,洪秀全领导号召农民在金田宣布起义,建号“太平天国”。1853年春,太平军占领南京,把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正式建立农民政权,同清朝对峙。1856年,太平军摧毁江南大营,解除了天京之围。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了全盛时期。1864年夏,洪秀全病逝。不久,天京沦陷,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1856年,英国提出修改中英《南京条约》,但遭清政府的拒绝。英国借此挑起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这次英法联军出兵侵略中国,美俄是帮凶。其实质与鸦片战争一样,是列强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获得经济效益 。因此叫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后,清朝廷被迫于1858年先后与俄(6月13日)、美(6月18日)、英(6月26日)、法(6月27日)签订《天津条约》,与沙俄签订《瑷珲条约》。
1860年,英法联军再度攻占天津,一路烧杀抢劫,咸丰帝逃往承德避暑山庄,让他的弟弟恭亲王奕祈担任议和大臣,留守北京。接着英法联军洗劫并焚毁了北京西郊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占领了北京。并强迫清政府签定《北京条约》。
1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以奕忻为首(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发展中国军事、民用、教育等,中国资产阶级产生并且有所发展。创办首个(陆续多批)近代企业。创建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
1883—1885年,中法战争,签定《中法新约》,标志着中国西南的门户被打开了。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失败。1895年,《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甲午战争中北洋海军的惨败也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1900-1949
1900年,帝国主义国家为了镇压义和团起义,维护在中国的利益,发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它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沉痛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但因为政治上的软弱,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中国人民为反抗列强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进行着英勇的斗争,开始了救亡图存的探索。以“自强”“求富”为目的的洋务运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资产阶级维新派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进行了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新文化运动冲击了封建主义的思想、道德和文化,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中国在饱受列强欺凌、被迫开放的环境中不断进行着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变革,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社会结构开始逐步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
1919年初英、法、美等国在法国巴黎召开所谓的“巴黎和会”。中国也是战胜国之一,也派代表出席“巴黎
五四运动
和会”。但中国代表在会上提出的合理要求被拒绝。消息传至国内,群情激愤。5月4日爆发了“五·四”学生爱国运动,北京学生们喊着“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涌上街头,6月初发展成为以工人阶级为主力的全国规模的群众爱国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端。在这个运动中,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1921年7月23日,毛泽东、董必武、陈潭秋、何叔衡、王尽美、邓恩铭、李达等代表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在上海举行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途因有法国特务监视,转入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继续举行),中国共产党诞生了。
1919年爆发的五四爱国运动,标志着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涨。国共合作破裂后,中国共产党为反抗国民党统治,进行工农武装革命,开始了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探索。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全国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1935年,日本发动华北事变,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全国主要矛盾。1936年12月12日,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对蒋介石实行“兵谏”,中华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七七事变,中华民族全面抗战从此开始。中国人民经过八年浴血奋战,终于第一次取得了近代以来反侵略战争的彻底胜利。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面临着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决战。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了很大努力,但是国民党政府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悍然发动内战。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了三年多的解放战争,推翻了国民党在中国大陆的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 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战争四个阶段,终于在1949年推翻了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府的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1949年,第一届中国人民政协会召开,标志着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的伟大胜利。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五战:
  1、鸦片战争:近代史开端 ,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进一步加深。
  3、中日甲午战争: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
  5、日本侵华战争(抗日战争):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东北沦 陷。 1937—1945年,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中国全面抗战开始。

  俩个阶级:
  1、无产阶级-----诞生在外国在华企业中,比中国资产阶级年龄和资格更老,社会基础和社会力量更大。 中国工人阶级的自身特点:①受帝、封、资三重压迫,革命性更强。②人数虽少,却相对集中(地域上集中在沿海沿江的通商口岸城市、行业上主要集中在纺织、采矿、铁路、航运等行业),易于组织并形成革命的力量;③大多来自破产农民,与农民有天然联系,便于结成工农联盟。所以,中国工人阶级最先进、最革命、最有力量。
  2、资产阶级-----两种特点和双重性格。一方面受帝、封压迫,一定条件下可以参加反帝反封的革命或保持中立。另一方面,因力量薄弱,与帝、封有千丝万缕联系,斗争中缺乏彻底性。民族资产阶级不能引导中国民主革命走向胜利。

  三个条约:《南京条约》,是近代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开五口通商口岸,割占香港岛,赔款2100万元,规定了协定关税权。
  《马关条约》,日本更加野心勃勃地走上了侵略中国和亚洲的道路,割去台湾、澎湖列岛等。 赔款2亿两白银,日本首先取得开设工厂的特权。
  《辛丑条约》,赔款4.5亿两白银,赔款最多,体现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设“使馆区”等等内容。
  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还有很多,上述三条是影响最深远的不平等条约。

  五次革命??一般的说法是分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场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包括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

  一场新文化:新文化运动-----进步知识分子,思想大解放运动

  ①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②主张:提出了“民主”和“科学”的口号

  ③开始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

  ④内容:前期:四提倡四反对,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⑤意义: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中国的战争历史,就是从第一次的鸦片战争开始
第一次鸦片战争持续了两年多时间,分三个阶段。战争的第一阶段,从1840年6月下旬英军封锁珠江口开始,到1841年1月下旬义律发 布《穿鼻草约》为止。战争的第二阶段,自1841年1月27日清政府对英宣战开始,至5月27日《广州和约》 订立为止。战争的第三阶段,自1841年8月英国扩大侵略战争再度进攻厦门开...

中国近代史的起点是什么?
中国近代史的起点是1840年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是从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到1949年南京国民党政权迁至台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历经清王朝晚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北洋军阀时期和国民政府时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瓦解的历史。中国近代史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1840年...

中国近代战争 从第一次鸦片到新中国成立中的 要有时间说明
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1842年,清政府战败,签订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条约,中英《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英法两国以‘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发动新的侵华战争。1858年签订<天津条约>,1860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其次,沙俄通过鸦片战争,一面当帮凶每一面乘火打劫。从...

你所了解的中国近现代史从何时开始 为什么
中国近代史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因为鸦片战争以中国失败并赔款割地告终。中英双方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中国开始向外国割地、赔款、商定关税,严重危害中国主权,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并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同时,鸦片战争也揭开了近代中国人民反抗...

请问中国近代史从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
中国近代史是从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到1949年南京国民党政权覆亡为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中国近代史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是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第二个阶段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近、现、当代分别是指几年。
中国近代史: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1919年五四运动,中国现代史:1919年-1949年,中国当代史:1949年至今。中国近代史是从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到1949年南京国民党政权迁至台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历经清王朝晚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 北洋军阀时期和国民政府时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

中国近代国防史时间是从什么时候到什么时候
中国近代史是从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到1949年南京国民党政权迁至台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历经清王朝晚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北洋军阀时期和国民政府时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瓦解的历史。中国人民在遭受屈辱的同时,中国也一步步沉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部落后挨打的近代...

中国近代史
中国近代史从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到新中国成立(1949)为止。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中国人民的革命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抵抗侵略的抗争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打倒帝国主义以实现民族解放、打倒封建主义以实现人民富强的斗争史。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willwellwin 2011-08-07 ...

从鸦片战争开始,直到现在,中国经历过哪些战争,需时间。
第一次鸦片战争起止时间:1840年6月28日至1842年8月 第二次鸦片战争起止时间: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 太平天国运动起止时间:1851年至1864年 国民革命起止时间:1924年至1927年 北洋战争起止时间:1926年至1928年 马尾海战(是中法战争中的一场战役)开始于1884年 中法战争起止时间:1883年12月至...

从近代到新中国成立前我国第一次取得对外反侵略战争胜利的是哪一次战争...
抗日战争。中国近代史从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到新中国成立(1949)为止,中国对外反侵略战争主要有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抗日战争等,只有抗日战争取得了胜利。第一次鸦片战争是英国向满清走私鸦片从而引发的一场战争,战争的导火线是英国商人在中国广东海域走私鸦片二十多...

山西省15869541853: 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 的 中国历史 大事年表越详细越好!~ -
诸咽乐派:[答案] 【中国近代史大事年表】年代\x09重要事件1838年底\x09道光皇帝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1839年6月\x09林则徐虎门销烟1840年6月\x09英军发动鸦片战争1842年8月\x09清政府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1)中国割...

山西省15869541853: 中国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的历史说一下重中国第一次鸦片战争到解放的历史, -
诸咽乐派:[答案] 额,不用跪求了,网络上其实很多的,先说一下,从鸦片战争(1840年)-新中国成立(1949年)这个范畴属于中国近代史.所以呢,在网络上尽可能的搜集中国近代史的相关资料就可以了. 百科里面就有很多的,地址我给你贴出来了,可以去看看~

山西省15869541853: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的中国历史大事有哪些? -
诸咽乐派: 1840年-1842年 鸦片战争 1842年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 19世纪四五十年代 中国无产阶级产生 1851年 金田起义、太平天国建立 1856年-1860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8年 《爱珲条约》《天津条约》的签订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产...

山西省15869541853: 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历程是什么? -
诸咽乐派: 1840年--1842年爆发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与英中签订《南京条约》,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56年--1860年爆发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北京条约》、《天津条约》.1883年--1885年中法战争,签订《中法条约》.1894---1895,中日甲午战争,签订《马关条约》,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00--1901,八国联军进北京,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山西省15869541853: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一直到新文化运动之间中国出现了哪些变革? -
诸咽乐派: 中国近代史的时间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中国近代史分两个阶段,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是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

山西省15869541853: 关于 中国近现代史 1.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演变为A.封建主义性质的国家 B.半殖民地半资本主义性质的国家C.资本主义性质的国家 D.半殖民地半封建... -
诸咽乐派:[答案] D D A A D B B A C A D A A A D 100%绝对正确

山西省15869541853: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改变 -
诸咽乐派: 根本改变就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还有小农经济解体,中国被迫签订第一份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在主权和经济商业、政治、文化方面都有所改变.

山西省15869541853: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性质是 -
诸咽乐派: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性质由封建社会转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是西方列强用洋枪大炮敲开了中国的大门

山西省15869541853: 中国古代历史开始和结束的时间(或标志)是什么? -
诸咽乐派: 中国古代史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原始社会、奴隶社会(170万年前-公元前476年)和封建社会.其中封建社会可分为五个阶段:一、战国、秦、汉是封建社会形成和初步发展阶段.二、三国、两晋、南北朝,是封建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的阶段.三、隋唐五代时期是封建社会的繁荣阶段 .四、辽、宋、夏、金、元,是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的阶段.五、明、清(鸦片战争前),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封建制度渐趋衰落阶段.古代史结束,现代史的开始就是1912年辛亥革命推翻君主专制了~

山西省15869541853: 总是理不清中国近代史! -
诸咽乐派: 楼主可以列一个表,中国近代史从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到新中国成立(1949年)为止分一下段就很清楚了.第一段: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第二段(旧民主主义革命...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