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有什么风俗?

作者&投稿:郴须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南通有什么风俗?~

农历冬至又称长至,因其日极南,影极长,又谓长日。家乡俗称“大冬”或“冬节”,并有“大冬赛(似)小年”、“冬至不在年外”之说。其实,此日到来正意味着九九天的开始。 古代,冬至被认为重要节日。那时,过节祀五方帝及日月星辰于郊坛;天子率三公九卿迎岁。当时朝贺享祀不亚于春节之仪。至魏晋始稍亚于元日,可见冬至如小年之说由来古矣。唐人杜甫有诗咏“冬至阳生春又来”。唐朝时以冬至前一天称作“除夜”、“冬住”,到了宋代,冬至民俗沿革为热闹非凡的欢庆,朝廷大朝会,庆贺排当,如同春节正仪。贺冬车马均华整鲜好,早晨时已拥挤于九街;妇女儿童服饰华丽,人潮如云。商店放假三天“做节”;有钱人家食器上放上十余色馄饨,可谓“百味馄饨”,不啻是美食节也。之后到明清时,吴俗冬至大如年,肥冬瘦年,互送过节礼品。亲朋之间提筐担盒,家家以食物祀祖先,间或有悬挂祖先仪容作纪念的。士大夫家拜贺尊长;老百姓必更鲜衣以相揖,民俗称之“拜冬”,所以南通俗语有“狗脸亲家公,年年来拜冬”之说,过冬磨粉做圆子,用糖肉菜果豆沙萝卜丝等馅,祭先祀灶,此团圆预祝大家在新春到来之后生活美满幸福。 旧时家乡大冬民俗有烧经祭祖,招利市食团圆敬家神之举。点心店售彩色万年糕。有女适人者亦以之馈赠。农人纳租,拜冬;商家夜饮利市酒。清代南通诗人姜长卿在其竹枝词中咏道:“大节频频冬至时,不行拜贺已无仪。东门底事还抛堕,旧俗相传打老儿”。此俗颇似不带保护器具的橄榄球相击,大约是远古时部落相斗时遗传下来的旧俗罢。由于此俗颇涉野蛮伤害,已于民国初革除。石港冬至时,“梳头做饭一工完,又到交冬数九天。长至相逢同一揖,三揖踵府拜新年”;“冬至何曾似小年,三阳踵府礼文蠲。纸钱灰白飞蝴蝶,宦商人家独祭先”。古人称冬至一阳生,十二月二阳生;正月三阳生,而冬至为三阳之首,光临相府上相见时互相祝愿,皆云“三阳踵府”,意味一阳不贺也。清代宦商顾芝岩则于冬至祭先,显然是沿袭的古代民俗而来。—————————————————————————————————— 冬至,是南通民间“八节”之一,一般在农历十一月。南通北部百姓甚为重视。前一日叫“小冬”,冬至日称为“大冬”,也叫“过冬”。民间有烧香、祭祖、拜节、扫墓、吃圆子等习俗,还有吹鼓手“闹冬”。其时农事已尽,农民都要欢庆一番,有“大冬似小年”之说。所谓“小年”,一是说明年关将近,余日不多;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历史上,自周至秦,也曾经一度以冬十一月为正月,以冬至为岁首。另有“冬三年四”、“催冬斩年”、“过了冬至就是年”等说法。“冬三年四”即冬至点3天灯,过年点4天灯。过去粮户(地主)催租,商店结帐也以冬至日为最后期限,穷人的日子此时是最难熬的,这就是“催冬斩年”一说的来历。冬至这天早上,合家吃新糯米团,中午或傍晚,烧经祭祖。商店出售万金糕。殷富人家还煮食糖腌百合。解放后,冬至之日食糯米圆子习俗沿袭,并仍有烧经祭祖之举。南通一年中有四次是约定俗成要吃米屑园子的节日,分别为冬至、正月初一、正月十三(上灯)和正月半元霄节。冬至日吃汤团是江浙一带的风俗,北方则吃馄饨、饺子等。这是各地物产不同、食俗不同而造成的差异。冬至祭祖,南通人俗称“烧经”,中午备办鱼、肉、鸡蛋、豆腐等四式菜肴,追祭故去的亲人。过了冬至,“日天”便会一天比一天增长,即俗语所谓“过一冬,长一葱”;冬至还是“数九”的开始,接下来的小寒、大寒便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节,恰如南通民谚所说“大雪年年有,不在三九在四九”。

元宵节、灯节、吃年夜饭、二月初二、元宵锣鼓等。
1、元宵节
南通旧时从正月十三开始上灯,正月十八落灯,有“十三、十四神看灯,十五、十六人看灯,十七、十八鬼看灯”之说,并有“上灯圆子落灯面”之举。
2、灯节
旧历正月十三日“上灯”,十八日“落灯”,这六天谓之灯节。灯节期间,南通城里城外,有好多庙宇装灯。十五、十六两夜,有好多店家在店门口放烟火,看的人也不少。
自正月初一起,十字街一带,有许多卖灯的。,卖的是马灯、狮子灯、兔儿灯、虾蟆灯、走马灯、球灯等等,都是以蔑为骨,以彩色纸糊的,至迟卖到十五、十六日结束。民间所挂的神子,有人家正月十八落,也有二月初一日落。
3、吃年夜饭
年饭做毕,先供奉祖先,让其"领气"。尔后,阖家不分男女老幼聚餐喝酒。若有亲人出门在外未归,则要留空座,放一双筷子,以示与家人团聚,一起辞旧迎新。

4、二月初二
农历二月初二,有家家带女儿之俗,谚云:“二月二,家家人家带女儿,不带女儿是穷鬼儿,女儿不来要烂腿儿,女婿不许她家来是肉龟儿。”殷富之家带女儿要办起丰盛的家宴,即使是家境窘迫的娘家,也得象征性地小酌一番,没有亲生女儿的还得请“干女”。此俗沿袭至今。
5、元宵锣鼓
旧时民俗公约,日常敲锣视为报警,故儿童平时不得敲锣戏弄,但到春节期间则可尽兴玩耍,天黑亦无防,尤其正月灯节期间,更不受时间限制了。每到元宵节,城内东大街小关帝庙(在南通电影院附近,今已建为证券大楼),自发举行锣鼓比赛。
昔日元宵节那一浪高一浪的锣鼓声,震撼着通城的夜空,全城充满对新—年希望的激昂的气氛,是小孩子和大人们最快活的节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南通

农历冬至又称长至,因其日极南,影极长,又谓长日。家乡俗称“大冬”或“冬节”,并有“大冬赛(似)小年”、“冬至不在年外”之说。其实,此日到来正意味着九九天的开始。 古代,冬至被认为重要节日。那时,过节祀五方帝及日月星辰于郊坛;天子率三公九卿迎岁。当时朝贺享祀不亚于春节之仪。至魏晋始稍亚于元日,可见冬至如小年之说由来古矣。唐人杜甫有诗咏“冬至阳生春又来”。唐朝时以冬至前一天称作“除夜”、“冬住”,到了宋代,冬至民俗沿革为热闹非凡的欢庆,朝廷大朝会,庆贺排当,如同春节正仪。贺冬车马均华整鲜好,早晨时已拥挤于九街;妇女儿童服饰华丽,人潮如云。商店放假三天“做节”;有钱人家食器上放上十余色馄饨,可谓“百味馄饨”,不啻是美食节也。之后到明清时,吴俗冬至大如年,肥冬瘦年,互送过节礼品。亲朋之间提筐担盒,家家以食物祀祖先,间或有悬挂祖先仪容作纪念的。士大夫家拜贺尊长;老百姓必更鲜衣以相揖,民俗称之“拜冬”,所以南通俗语有“狗脸亲家公,年年来拜冬”之说,过冬磨粉做圆子,用糖肉菜果豆沙萝卜丝等馅,祭先祀灶,此团圆预祝大家在新春到来之后生活美满幸福。 旧时家乡大冬民俗有烧经祭祖,招利市食团圆敬家神之举。点心店售彩色万年糕。有女适人者亦以之馈赠。农人纳租,拜冬;商家夜饮利市酒。清代南通诗人姜长卿在其竹枝词中咏道:“大节频频冬至时,不行拜贺已无仪。东门底事还抛堕,旧俗相传打老儿”。此俗颇似不带保护器具的橄榄球相击,大约是远古时部落相斗时遗传下来的旧俗罢。由于此俗颇涉野蛮伤害,已于民国初革除。石港冬至时,“梳头做饭一工完,又到交冬数九天。长至相逢同一揖,三揖踵府拜新年”;“冬至何曾似小年,三阳踵府礼文蠲。纸钱灰白飞蝴蝶,宦商人家独祭先”。古人称冬至一阳生,十二月二阳生;正月三阳生,而冬至为三阳之首,光临相府上相见时互相祝愿,皆云“三阳踵府”,意味一阳不贺也。清代宦商顾芝岩则于冬至祭先,显然是沿袭的古代民俗而来。—————————————————————————————————— 冬至,是南通民间“八节”之一,一般在农历十一月。南通北部百姓甚为重视。前一日叫“小冬”,冬至日称为“大冬”,也叫“过冬”。民间有烧香、祭祖、拜节、扫墓、吃圆子等习俗,还有吹鼓手“闹冬”。其时农事已尽,农民都要欢庆一番,有“大冬似小年”之说。所谓“小年”,一是说明年关将近,余日不多;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历史上,自周至秦,也曾经一度以冬十一月为正月,以冬至为岁首。
另有“冬三年四”、“催冬斩年”、“过了冬至就是年”等说法。“冬三年四”即冬至点3天灯,过年点4天灯。过去粮户(地主)催租,商店结帐也以冬至日为最后期限,穷人的日子此时是最难熬的,这就是“催冬斩年”一说的来历。
冬至这天早上,合家吃新糯米团,中午或傍晚,烧经祭祖。商店出售万金糕。殷富人家还煮食糖腌百合。解放后,冬至之日食糯米圆子习俗沿袭,并仍有烧经祭祖之举。
南通一年中有四次是约定俗成要吃米屑园子的节日,分别为冬至、正月初一、正月十三(上灯)和正月半元霄节。冬至日吃汤团是江浙一带的风俗,北方则吃馄饨、饺子等。这是各地物产不同、食俗不同而造成的差异。
冬至祭祖,南通人俗称“烧经”,中午备办鱼、肉、鸡蛋、豆腐等四式菜肴,追祭故去的亲人。
过了冬至,“日天”便会一天比一天增长,即俗语所谓“过一冬,长一葱”;冬至还是“数九”的开始,接下来的小寒、大寒便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节,恰如南通民谚所说“大雪年年有,不在三九在四九”。

南通风俗,以立秋节气的时间在朝或夜,来预卜立秋以后天气的炎凉。谚语“朝立秋、凉飕飕;夜立秋,热吼吼”即是此意。南通民俗还认为立秋这一天的天气变化,与秋季农田收成关系极大。如立秋这天听到雷声,田里的庄稼就“秀”(吐穗开花)不好,谷子长不饱满,瘪谷多,将大大减产。又认为:稻秀时节,若浓雾大作并有白虹贯天,这种沙地人叫作“白鲎”的天象,收获时秕谷必多,俗呼为“天收”。可见民间对立秋日雷鸣和出现虹这类自然现象,甚为忌讳。

南通和江南一带一样,还有立秋日吃西瓜的习俗

  当我国封建社会已有相当发展时。南通这块地方,除了已成陆的海安以外,大部分还是一片茫茫的海域,大约到了南北朝的时侯,万里长江在这里孕育了一块河洲--胡逗洲(后称壹豆洲),这就是南通城的前身。盐业生产掀开了南通地区开发史的第一页。汉景帝时,吴王刘(三点水)鼻开邗沟通陵(今泰州),使“煮海积盐”成为当地沿海一带主要的产业活动。到了唐代,大批逃亡和流放者来到胡逗洲从事煮盐。   玄宗开元十年(772年)设置盐官,属海陵县。后周显德五年(公元958年,定名通州。据《万历通州志》记载:“州之东北,海通辽海诸夷;西南,汇通吴越楚蜀;内,运通齐鲁燕冀,故名通州。”领静海、海门两县,属扬州管辖,宋属淮东路,仁家天圣元年(1023年一度称“崇小川、崇川”“徽崇”政和七年(1117年)置静海郡。元世祖至元十五年(1278年)通州路,设总管府,直属长江北淮道廉访使司,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又改为州,属扬州路。明朝隶属扬州府。  清雍正二年(1724)为区别于河北通州、改称南通州,为直隶州建置,属江苏布政使司、领泰兴、如皋两县。民国后、1912年废州称南通县、设南通县公署、属苏常道,1927年改设县政府。同年,江苏省第四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设于南通城,下辖南通、如皋、崇明、海门、启东等县。1938年3南通城被日寇占领,成立伪政权,直至解放战争时期。1949年2月2日南通解放,南通专员公署设于南通市。1949年南通市为苏北行署辖市,1958年又改为南通地区辖市,1962年为江苏省辖市,1983年江苏省实行市管县的体制。3月,南通地区与南通市合并现辖启东(市),如皋(市)、海安、如东、通州(市)、海门(市)四市二县和崇川、港闸、开发区狼山旅游度假区。


过小年有什么习俗
莲(连)年有鱼(馀),鸳鸯戏水,刘海戏金蝉,和合二仙等等。3、吃灶糖 小年,大年的伙伴。每年腊月二十三日的时候,它都会派小年先到人间,看看都有哪些人需要吉祥能量的补充,为它通报情况。小年爱吃灶糖,于是人们为了小年和灶王爷能“上天言好事”,就形成了中国人过小年吃灶糖的民俗。

越南人有什么风俗习惯?
越南人的风俗习惯有:越南菜肴既美味,雅观,而且营养丰富。在南方,人们可常吃到调味品浓厚的菜肴,而北方的食谱却带有中国清雅的风味。越南人主食米饭,此外,牛肉或鸡肉粉条也是越南人民的主要食品。由于海岸线长,越南的海产既多又新鲜,而且价格相当便宜。越服形制类似中国的汉服。越南苗族、瑶族的服饰...

河南的龙抬头节有什么风俗
河南的风俗多样丰富,以下为几种具有代表性的节日习俗:1. 龙抬头节(农历二月初二)农历二月初二被认为是龙欲升天的日子,因此被称为龙抬头节或青龙节。在这一天,河南农村的妇女通常避免使用剪刀和针线,以防止伤害到龙体。2. 过小年(农历六月初六)在豫东和豫南地区,六月初一被视作过小年。农村居民...

正月二十三是什么节日有什么风俗?
正月二十三是燎疳节。风俗如下:1、正月二十三,小填仓。因为中国地大物博,所以每个地方过填仓节的时间并不一样,所以说正月二十三这一天,有些地方会过小填仓节,而正月二十五为大填仓,这一时间全国各地几乎一样,目的基本上都是一样的,通过节日祭拜,祈望新的一年五谷丰登、粮食满囤,生活富裕。2、...

东北有什么风俗啊?具体一点!
在农村腊八之后人们开始杀猪宰鸡,把猪肉切成块,放在大缸中送到仓房里冻起来,以备节日期间食用。过年时,将酸菜、肥肉和血肠放在大锅里炖,这便是人们常说的“杀猪菜”。大年三十晚上辞旧迎新,一定要吃饺子,在饺子中包上硬币或者花生、果仁,谁吃到了这样的饺子预示着在新的一年里福气多多。东北地区指...

端午节有哪些习俗?
很少吃肉粽子,这个跟南方有点区别。端午的时候大家相互品尝各式各样、各种味道的粽子,其乐融融。此外,一到端午节,家家户户都要打扫庭院,并把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用以驱瘴,这些风俗是我们老家常见的事,你们家乡端午还有啥不一样的风俗,大家相互交流哦。

中国各地都有哪些「立秋贴秋膘」的习俗呢?
腊味不是广东独有,四川湖北等地区也有。我吃过四川的腊肉腊肠,跟广东的差别挺大,广东的没有那么辣,咸,而且也没那么硬。做法简单:锅内放细苗米和清水,水份快干时,放入腊肉、腊肠、腊鸭,再加上姜葱丝,焖10分钟,上桌前浇入生抽即成。台湾:龙眼肉 《台湾通史·风俗志》中记载,台湾旧时“...

风俗通义详细资料大全
后人卢文弨《群书拾补》中辑有《风俗通逸文》多条,系十一卷补之所逸,中有“女娲造人”、“李冰斗蛟”等神话,皆为首见于记录者。基本介绍 书名 :风俗通义 又名 :风俗通 作者 :应劭 类别 :子部杂家 成书年代 :东汉献帝年间 注解者 :吴树平、王利器 卷数 :三十...

满族有什么特别的习俗?
满族习俗:1、新媳妇不能同公公、婆婆、丈夫同桌吃饭。长辈在吃饭时,媳妇在旁伺候,否则,就视为不敬不孝,大爷伯父辈不得同侄儿媳妇开玩笑,侄儿媳妇不许在大爷面前露胳膊露腿。2、满族有敬老尊上的风尚,青年人见了长者要垂手站立并要和颜悦色地回答长者的问话。有人冲父母状况,子女必须起立回答...

《风俗通 姓氏篇》的完整内容
姓氏(案四库全书风俗通义有附录一卷,乃从永乐大典“通”字韵中所载马总意林节本姓氏篇裒集而成者。嗣后,朱筠、钱大昕、卢文弨、严可均、张澍、顾櫰三、姚东升、徐友兰、陈汉章、王仁俊,俱有辑补,而张澍并为之注焉;则应书此篇虽亡,经后人之钩沉辑佚,庶几可复旧观矣。然诸家俱以四声为次,固非应氏之旧,...

石龙区13637192801: 南通有什么的民风民俗 -
施贵塞夫: 1、端午节必须吃“和菜”(和方音“贺”).这菜虽不是山珍海味,还够不上进菜谱的资格,但颇有南通乡土风味.“和菜”的材料很普通:粉皮(有一种淡绿色的)、蛋皮、韭菜、瘦肉丝、绿豆芽,一般是五样,代表了端午的午(五). 2...

石龙区13637192801: 南通有什么风俗? -
施贵塞夫: 农历冬至又称长至,因其日极南,影极长,又谓长日.家乡俗称“大冬”或“冬节”,并有“大冬赛(似)小年”、“冬至不在年外”之说.其实,此日到来正意味着九九天的开始. 古代,冬至被认为重要节日.那时,过节祀五方帝及日月星辰...

石龙区13637192801: 南通的风俗和特产是什么 -
施贵塞夫: 过年前的农历12月15以后每家烧“过年羹饭”祭奠祖先,到12月23吃“24夜饭”,就是米饭里加上红枣,赤豆等,除夕夜年夜饭必备菜有茨菰,荠菜,青菜,鱼,其他随便,吃饭时放鞭炮.临晨12点放爆竹.大年初一早上放鞭炮,吃年早饭,...

石龙区13637192801: 南通的各种习俗 -
施贵塞夫: 二月二 二月初二俗为土地公公诞辰,人们忘不了大地的孕育之情,例有祀神之举:“五土五谷之神”,实在是社日祀之以祈农,乃企盼丰收.南通的启东、海门、通海地区二月二要吃撑腰糕.谓之吃了撑腰糕下地腰不疼. 南通歌谣:“二月二,家家人家带女儿,挑蒿儿,做饼儿;不接女儿,穷鬼儿;女婿不来,肉龟儿;女儿不来,烂腿儿.”所以说二月二又是南通的女儿节.这一天,凡有出嫁的女儿,都会回娘家,与自己的父母叙天伦之乐.

石龙区13637192801: 南通有什么习俗?
施贵塞夫: 南通人比较迷信!

石龙区13637192801: 南通端午节的风俗习惯是什么? -
施贵塞夫: 你知道端午节的风俗习惯是什么吗

石龙区13637192801: 南通民俗、民风、民情、民间文化 -
施贵塞夫: 在南通环西文化广场沿濠河一带走廊有壁画和挖出的城墙脚和文物,壁画上是南通的民俗表演,有海安花鼓、如东跳马夫……南通好像有风筝博物馆,南通风筝板鹞是一大民俗,还有蓝印花布,通剧(僮子戏)哈哈,南通民风淳朴,民情?生活...

石龙区13637192801: 南通的春节习俗有什么? -
施贵塞夫: 南通的春节习俗 南通人过年 有在家门口或堂前插芝麻秆、冬青、柏枝的习俗,取意生活开花节节高,长年青翠. 1.图吉利、讨头彩、盼来年(除夕那天,都要祭祖、守岁、吃年夜饭等等.守岁时,要吃一种甜羹,又叫福寿汤.这汤由红枣、莲...

石龙区13637192801: 江苏南通端午节有哪些风俗习惯? -
施贵塞夫: 五月初五端午亦称端阳、重五、重午、天中节.“端”意为始,午为夏正建寅,五月为午月,因之五日并称午日. 此日,南通民谣有“五月五,洋糖棕于过端午”及“吃了端午粽,方把棉花送”之说,家家吃粽子;此日南通还有逢时特设的“...

石龙区13637192801: 南通有什么风俗?
施贵塞夫: 元宵不吃夹桃树 嫩柳采摘煎烧饼 姑娘外嫁不沾地 老人祝寿碗不够 生日非整都逢九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