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一文中,鲁迅怎样塑造闰土这个形象的?要求从正侧面来谈

作者&投稿:曹旭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故乡 鲁迅 选文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中年闰土的形象?这些肖像描写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选文主要是外貌描写

外貌描写:也称肖像描写。
即是人物的貌特(包括人物的容貌、衣、神情、体型、姿态等进行描写,以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达作者的爱憎,加深读者对人物的印象。


具体的外貌描写是:
这节文字从身材、脸、眼睛、衣着、手 五个方面对闰土的肖像作了描写,说明闰土贫穷困的生活境遇。

主要目的:
作者对闰土的态度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作者塑造闰土这个形象的目的是写闰土的种种不幸,揭示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弊端 。揭示了帝国主义、封建社会给社会人民带来的灾害。

少年闰土是一个活泼、聪明、能干、纯朴、热情、眼界开阔、知识丰富、运作敏捷、是个少年英雄形象。但由于“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致使中年闰土憔悴、迟钝、麻木、苦得像个“木偶人”,以至把生活的希望寄托于神灵降福。他无法冲破封建社会传统观念的罗网. .少年时的闰土语言中充满智慧和热情,动作机智灵敏,神态很高兴;中年时的闰土语言中丧失了少年时的智慧和热情,而且很迟钝,动作迟疑,神情先是欢喜和凄凉,后来变得呆滞,以至沉默("像一个木偶人").从闰土言,行,神,心方面的巨大变化可以看出,中年闰土的日子很艰难,精神变得麻木了.

《故乡》写闰土着重的是前后对比的方法。

(1)外貌对比:
少年闰土:"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淳朴天真、可亲可爱;
中年闰土:"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受尽生活折磨,命运悲惨(经济生活的艰难和精神负担的沉重)。
(2)动作、对话对比:
少年闰土:雪地捕鸟,月夜刺碴,"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聪明勇敢、活泼开朗;
4个省略号(5处对话)说明闰土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说也说不完。
中年闰土:说话前的神态是"欢喜--凄凉--恭敬";他说了七句话,前六句用断断续续的话表达自己的心情和谦恭,最后一句还是用断断续续的话诉说自己的苦状;说话后的神态是"只是摇头,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迟疑麻木、痛苦难言。
9个省略号(5处对话)说明闰土心里有说不尽、道不明的苦处。
“迅哥儿”改称“老爷”,写出闰土不仅为饥寒所苦,而且深受封建等级观念思想的束缚。
“厚障壁”就是所谓“身份”、“地位”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精神隔阂。
(3)闰土对"我"、对生活的态度前后对比:
对我:
少年闰土:"只是不怕我","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情真意切,亲密无间;
中年闰土:恭敬地叫"老爷",要水生"给老爷磕头",认为少年时的"哥弟称呼"是"不懂事",不成"规矩"。——被封建礼教牢牢束缚。
对生活:
少年闰土:捕鸟、看瓜、刺碴、拾贝、观潮……——天真活泼、对生活充满热情和希望。
中年闰土:拣了"一副香炉和烛台"。—— 将希望寄托于神灵。

少年闰土:生气勃勃,少年英雄。中年闰土:自卑、衰老、迷信,像个木偶人

中年闰土:——木偶人
描写:苍老贫困、迟钝、麻木、愚昧
和我的关系: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本义为阻隔的墙,这里指人与人之间严重的隔膜)
闰土四次称我为“老爷”,并认为先前的哥弟称呼不成规矩,这表明善良的农民不仅为饥寒的生活所苦,而且深受封建思想的毒害,精神麻木,由此“我”产生了震惊、同情、悲哀。
语言描写中的省略号,表明中年闰土反映迟钝、麻木,无法尽情表达内心的痛苦,这与少年闰土有声有色的描绘、滔滔不绝的谈吐形成鲜明的对比。


《故乡》读后感300字
鲁迅也是这样,在《故乡》一文中,鲁迅多次写了童年的欢乐。同样的他也写了长大后对当时封建社会的理解与厌恶。 它们扼杀儿童们的本性让其变得残暴无可理喻,然后再影响下一代,所幸这被鲁迅给终结了。 《故乡》不只是一篇小说,也是中国伟人——鲁迅先生对扩大百姓的呼喊。 《故乡》读后感300字 篇17 我这天看了一篇...

鲁迅《故乡》读后感
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鲁迅《故乡》读后感范文(精选4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鲁迅《故乡》读后感1 合上《故乡》,我回忆起来,这真是一部令人肃然起敬的作品,字里行间都充溢着鲁迅先生对封建主义的痛恨,对穷苦但淳朴的人民的关爱,以及对朴实百姓善良人格的赞扬。 《故乡》中有一处地方最令我的心颤动。

鲁迅的《故乡》一文中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的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有哪些...
那一年,……他便对父亲说,可以叫他的儿子闰土来管祭器的(抓住“叫他的儿子闰土来管祭器的”“十一二岁”体会闰土的能干和贫苦)……他是能装弶捉小鸟雀的(体会闰土的聪明能干)《故乡》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1年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小说以“我”回故乡的活动为线索,按照“回故乡”——“在故乡...

鲁迅先生的“故乡”中,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时候已经是深冬,天气又阴沉沉的,眼中的故乡没有一丝的活气。这也许只是我自己心情的改变,因我这次回乡,是专为了告别他而来的,所以本就没有什么好心情。第二日清晨我到了我家的门口。母亲出来迎接我,还有八岁的侄儿宏儿。母亲很高兴,和我...

鲁迅作品集里没有《故乡》吗?原因是什么呢?
鲁讯先生在《故乡》一文中更为经典的一句话该是"希望是本不在乎有,不在乎无的。这如同地上的路;我觉得地面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是多少人都是把它当成人生中的人生格言,这话不管放到以往或是现在还是那样激励人,奋发图强,开拓进取!走出一条合适的人生之路。鲁迅先生的《故乡...

鲁迅《故乡》一文中“辗转生活”“辛苦生活”分别是什...
回答:故乡全文:本文主题思想:  小说通过“我”回故乡的一段经历,深刻揭示了人们之间的可悲隔膜,突出了农村凋弊、农民破产的惨痛现实,热烈期望下一代能过上亲密友爱的幸福生活。 主题思想阐释: 谈《故乡》的主题枣学习茅盾评论的心得陈根生  鲁迅先生的著名小说《故乡》的主题,部编中学语文课本注释...

鲁迅的《故乡》描述了哪些人物形象?
他说在日本中学的语文教科书中收录了鲁迅的《故乡》,现在有五家出版社出版中学语文教科书,这五家出版社的教科书中都有《故乡》。 《故乡》在日本的普及有一个过程,1952年有一家出版社的教科书收录了《故乡》,后来逐渐增加,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以后,所有的教科书都收录了这一作品。这就等于说,中日邦交正常化34...

鲁迅《故乡》故事梗概
《故乡》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1年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小说以“我”回故乡的活动为线索,按照“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的情节安排,依据“我”的所见所闻所忆所感,着重描写了闰土和杨二嫂的人物形象,从而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农村破产、农民痛苦生活的现实。《故乡》深刻指出了由于受封建...

鲁迅先生作品《故乡》原文是什么?
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一九二一年一月。 《故乡》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1年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小说以“我”回故乡的活动为线索,按照“回故乡”——...

《故乡》里的路,有什么象征意义?
“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先生《故乡》一文中这令人振聋发聩的警句,不但昭示当时的仁人志士,披荆斩棘,开辟新天地,也启迪今天在改革开放的年代,创业者呕心沥血地开凿经济繁荣的通衢大道,更给那些初升太阳般的莘莘学子以强有力的召唤,用青春热血铺就...

东陵区15015085247: 《故乡》一文中,鲁迅怎样塑造闰土这个形象的?要求从正侧面来谈 -
汝亭山葡: 少年闰土:生气勃勃,少年英雄.中年闰土:自卑、衰老、迷信,像个木偶人 中年闰土:——木偶人 描写:苍老贫困、迟钝、麻木、愚昧 和我的关系: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本义为阻隔的墙,这里指人与人之间严重的隔膜) 闰土四次称我为“老爷”,并认为先前的哥弟称呼不成规矩,这表明善良的农民不仅为饥寒的生活所苦,而且深受封建思想的毒害,精神麻木,由此“我”产生了震惊、同情、悲哀. 语言描写中的省略号,表明中年闰土反映迟钝、麻木,无法尽情表达内心的痛苦,这与少年闰土有声有色的描绘、滔滔不绝的谈吐形成鲜明的对比.

东陵区15015085247: 鲁迅故乡 怎样塑造闰土这个人物形象的 -
汝亭山葡: 常鑫……天……竟然…… 作者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把儿时的闰土和现在的闰土作对比,外貌上,儿时的闰土活泼、可爱.而现在的闰土受尽生活的折磨变得没有生气,像一个木头人.性格上,儿时的闰土活泼开朗、纯真自然,与“我”关系密切,没有等级之分,而现在的闰土受着中国封建礼法的束缚,变得麻木而又愚昧.成了一个典型的封建穷苦的中国农民.

东陵区15015085247: 作者塑造闰土这个人物形象的真正用意是什么? -
汝亭山葡:[答案] 你好!鲁迅塑造了《故乡》中闰土这个深刻隽永的人物形象.目的就是:通过闰土这个形象来揭示“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的残酷社会现实.呼吁人们从麻木的生存状态中觉醒过来!

东陵区15015085247: 鲁迅 写的故乡主要用什么方法刻画的人物 -
汝亭山葡: 小说在写作上最大的特点是运用了对比手法,记忆中的故乡与现实中的故乡,中年闰土与少年闰土,20年前的杨二嫂和现在的杨二嫂,我与闰土的关系都发生了巨变.

东陵区15015085247: 故乡中作者是如何刻画闰土这个人物的
汝亭山葡: 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 “阿!闰土哥,——你来了?……” 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猹,……但又总觉得...

东陵区15015085247: 鲁迅在《故乡》中对中年闰土的描写运用了哪些方法?试举例说明,并谈谈其作用. -
汝亭山葡: 有肖像描写: 1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 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 神佛面前许下愿心,用圈子将他套住了. 2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

东陵区15015085247: 故乡,中的闰土作者是如何描写的? -
汝亭山葡: 对比手法对比,是在一篇文章中,是两个相对抄或相反的事物或者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形成鲜明的比较的一种表现手法.对于描写人物来讲,它包括人物自身的对比、人物之间袭的对比.小说《故乡》中人物描写就采用对比手法,成功塑造了两个人物形象:闰土和杨二嫂.在《故乡》里作者对土少2113年闰和中年闰土做了5261鲜明的对比. 少年闰土是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我”第一次和他见面,闰土“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4102,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个明晃晃的银项圈”.二十年后,“我”回到故乡,再见闰土时,他“先前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1653,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他头上是一顶旧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

东陵区15015085247: 闰土是怎样的人 -
汝亭山葡: 闰土,鲁迅小说《故乡》中的人物,现实原型章闰水.作者在文中着力塑造了闰土少年和中年的形象,寄予了对劳动人民深切的同情.闰土成为中国小说中的典型农民形象. 少年闰土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对生活充满了希望,一个十足的小英雄形象.他是一个富于表现力的少年,是一个有更多的新鲜生活和新鲜感受要表达的少年.中年闰土却成了一个神情麻木、寡言少语的人.

东陵区15015085247: 鲁迅《故乡》小说对闰土这一人物描写有何特点?这样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汝亭山葡: 作者采用回忆的方法来写闰土 将其与见面后中年的闰土进行对比 中年的闰土很多言行举止都折射出一个美好的灵魂被封建制度扼杀在躯体里的过程. 比如闰土见到迅哥第...

东陵区15015085247: 说说闰土是一个怎样的少年? -
汝亭山葡: 1、从月夜瓜地,少年刺猹时“带”、“捏”、“刺”的动作,猹反身逃时“扭”、“逃” 的动作中,可以体会到记忆中的闰土是一一个可爱、勇敢、机敏的少年. 2、从初次见面时看到的闰土的外貌描写“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