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骞通西域有怎样的典故?

作者&投稿:卓范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张骞出使西域是什么典故?~

汉武帝刘彻布置“马邑之谋”以前,为了征讨匈奴更有把握,详细询问了一些投降过来的匈奴人。这些匈奴人说:“冒顿单于统一匈奴各部以后,曾经打败了月氏国,把月氏王的脑袋砍下来当作酒杯。月氏国被迫西迁到西域。月氏人恨透了匈奴,可惜没有人帮助他们,要是有人帮助,他们准能跟匈奴拚个你死我活。”
张骞汉武帝知道了这个情况,心想:月氏和匈奴有这样深的仇恨,我正好去联络他们,共同攻打匈奴。月氏在匈奴的西边,要是能跟月氏联络上,等于斩断了匈奴的右臂,胜利就大有把握了。于是汉武帝下了一道诏书,招募精明强干的人出使到西域去联络月氏。
月氏既然在匈奴的西边,要到月氏去必须经过匈奴。胆小的人听到这样的使命,吓得吐吐舌头,哪里敢来应征?
有个叫张骞的小伙子。胆子特别大。他认为打匈奴是为了汉朝的安全,出使月氏是很有意义的事情,即使要冒点风险,也是应当的。他就报了名,表示愿意应征。
张骞是汉中成固(今陕西省成固县)人,应征的时候在朝廷里做郎中的官。一些勇士看到张骞的榜样,也纷纷报名应征。有个叫堂邑父的匈奴降将也报了名。
汉武帝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也就是“马邑之谋”前五年,汉武帝正式任命张骞为使者,让他带了堂邑父当翻译,还有其他应征的人,组成了一百多人的队伍,从陇西(今甘肃省)出发,到西域去联络月氏国。他们一出陇西,就碰上了许多匈奴人,打起来了。因为寡不敌众,张骞和他带领的一百多人都被俘虏了。匈奴单于听说张骞是到月氏国去的,他生气地说:“月氏国在我们匈奴西边,我不同意你们通过我的地方到月氏国去。”单于把张骞软禁起来。不过对张骞很优待,还嫁给他一个匈奴女人让他在匈奴享乐。可张骞心里却一直怀念着汉朝。他把汉武帝交给他的出使证明,偷偷地保存着,等待机会逃走。
过了几年,张骞和堂邑父两人终于找到了机会,弄到两匹好马,偷偷逃出匈奴,继续往西走去。他们一连走了几十天。一路上尽是沙漠和草原,找不到人家,也找不到食物和水。亏得堂邑父箭法高超,饿急了,就射些飞鸟和野兽来充饥。他们走着走着终于到了一个热闹的地方,看看那里的人鼻子高高的,眼睛蓝蓝的,他们以为那就是月氏国了,等到一打听,才知道那个国家不是月氏,是叫大宛。
大宛国国王早听说过东南方有一个又大又富庶的汉朝,他老早就想跟汉朝拉关系,却找不到门路,这次看到张骞,高兴极了,赶快拿出好酒和牛羊肉来招待张骞。张骞先向大宛王说明了出使西域的任务,然后说:“要是您能派人护送我到月氏去,将来我回到汉朝以后,一定请汉朝皇帝用许多金银财宝来酬谢您。”
大宛王自然乐意帮助张骞。他派骑兵和翻译,护送张骞和堂邑父到了康居,再请康居人护送他们到月氏国去。
月氏国自从国王被匈奴杀害以后,大臣们只好拥立了国王的夫人为王,西迁到了大夏国境内。大夏人打不过月氏人,向月氏人投降,两个国家合并成了一个国家,改名为大月氏国。大月氏所在的地方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四周围又没有一个国家能打得过他们,他们的生活十分安乐。生活一安乐,就把报仇雪耻的事情忘在脑后了。张骞几次向大月氏王陈述汉朝想和他们联合的意思,大月氏王总是故意把话岔开,不作正面回答。张骞在那里住了一年多,达不到目的,就只好往回走。
在回来的路上,张骞和堂邑父又被匈奴人捉住,软禁了一年多。后来正好赶上单于死了,匈奴发生了内乱,张骞和堂邑父就乘乱逃走,回到了汉朝的首都长安。他们这次出使西域,一共花了十三年时间。去的时候,张骞还是个年轻小伙子;回来的时候,下巴颏上已经长了胡须了。去的时候,张骞带领了一百多人,回来的时候,只剩下了他和堂邑父两个人。
张骞这次出使月氏,虽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但是他到了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等许多地方,看到了许多新奇的东西。他听别人说,西域还有五六个大国,都是物产丰富,景色美丽的国家,并且也都很想和汉朝做买卖。特别有意思的是:张骞在大夏的时候,看到了那里有四川出产的邛竹杖和细布,问当地人这些东西是哪里来的,回答说是他们的商人从身毒国带来的。问他们身毒国在什么地方,回答说是在大夏东南几千里以外,那里靠近大海,地方潮湿,气候炎热,人们骑着大象跟别人打仗。张骞把这些情况都报告给汉武帝,并且分析说:“大夏国在长安西南,身毒国又在大夏东南,并且在那里能买到四川出产的东西,这说明那里离四川不远。如果再要出使大夏,从羌人那里走,地势险恶,羌人又不让过境;稍许偏北一点走,要经过匈奴地古代铜器界,容易被匈奴人捉住。现在如果从四川这条路走,又近又安全。”
汉武帝听说大宛、大夏和再往西去的安息,都是大国,物产丰富,好吃好玩的东西都很多,他们又愿意和汉朝来往。靠北边的大月氏和康居,兵强马壮,也值得跟他们建立关系。如果派能说会道的人去跟他们讲道理,宣传汉朝的富庶强大,一定能够使他们服从汉朝,拿他们的土特产来进贡。这样,汉朝等于扩充了几万里土地,还能得到许多新奇的东西,这又何乐而不为呢?于是汉武帝同意了张骞的建议,决定派张骞从四川出发,再一次出使西域。
张骞从四川犍为(今四川省宜宾市)动身,把人马分成四队去探路,每一路都走了一二千里地,结果都被挡回来了,没有能够达到目的地。
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骠骑将军霍去病率领一万多名骑兵去征讨匈奴,张骞因为熟悉匈奴的地理形势,被汉武帝从四川召回,奉命随军出征。这一次出征大获全胜,消灭匈奴兵约四万人,并且使得匈奴内部分化,招降了一个昆邪王。张骞在战争中立了大功,回来以后,汉武帝封他为博望侯。
过了两年,张骞建议汉武帝去结交西域的乌孙国,把公主嫁给乌孙国国王,跟他们共同对付匈奴。汉武帝派张骞做正使,带领副使和将士三百多人,带去许多金银、绸缎和牛羊,再次出使西域。张骞到了乌孙后,把副使分别派往大宛、康居、大夏、安息等国,他自己留在乌孙,跟乌孙王拉关系。乌孙王因为不了解汉朝的情况,又害怕匈奴,一时决定不下来,想先派人到长安去看看,了解一些情况。
汉武帝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张骞带着乌孙的使者回到长安。汉武帝热情招待乌孙使者,派人带着他到各地方去参观。乌孙使者亲眼看到了长安的繁华景象,看到了汉朝的繁荣昌盛。他回到乌孙以后,把这些情况一五一十地报告了乌孙王。乌孙王听了很高兴,决定跟汉朝建立友好关系,并且娶了汉朝的公主做夫人。
张骞从乌孙回来,过了一年多就病死了。他死后不久,派到大宛等国去的副使,才陆续带着各国的使者回到长安。这些国家和乌孙一样,都跟汉朝建立了友好关系。
张骞和他的随从几次出使西域,对于沟通汉朝和西域的交通作出了重大贡献。从此以后,西域出产的葡萄、苜蓿、核桃、石榴和大蒜等,陆续传入汉朝,这些农作物在黄河、长江流域逐渐繁殖起来。汉族人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打井和炼铁的方法,也传到了西域。西域的音乐舞蹈和乐器流传到了汉朝。汉族生产的丝绸等也带进了西域,并通过西域,进一步传到欧洲和世界其他地方。这样一来,汉朝、西域以至世界各地都得到了很大的好处,人民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了。后来,人们习惯上把由张骞开通的汉朝到西域的道路,称为“丝绸之路”。

公元前138年,汉武帝就派张骞带着100多个人出发去找大月氏国。但是要到大月氏国,一定要经过匈奴占领的地界。张骞他们小心地走了几天,还是被匈奴兵发现围住了,全都做了俘虏。


匈奴人没有杀他们,只是派人把他们分散开来管住,只有堂邑父跟张骞住在一起,一住就是10多年。


日子久了,匈奴对他们管得不那么严。张骞跟堂邑父商量了一下,乘匈奴人不防备,骑上两匹快马逃了。


他们一直向西跑了几十天,吃尽苦头,逃出了匈奴地界,没找到月氏,却闯进了另一个国家叫大宛(在今中亚细亚)。


大宛和匈奴是近邻,当地人懂得匈奴话。张骞和堂邑父都能说匈奴话,交谈起来很方便。他们见了大宛王,大宛王早说听说汉朝是个富饶强盛的大国,这回听到汉朝的使者到了,很欢迎他们,并且派人护送他们到康居,从康居到了月氏。


月氏被匈奴打败了以后,不想再跟匈奴作战。但是因为张骞是个汉朝的使者,也很有礼貌地接待他。


张骞和堂邑父在大月氏住了一年多,还到大夏去了一次,看到了许多从未见到过的东西。但是他们没能说服大月氏国共同对付匈奴,只好回来。经过匈奴地界,又被扣押了一段时间,幸好匈奴发生了内乱,才逃回长安。

关(今甘肃敦煌西)以西,葱岭(旧对帕米尔高原和昆仑山、喀喇昆仓山西部诸山的总称)以东,被称为西域,是为狭义之西域。广义的两域,则把葱岭以两,亚洲西部和欧洲东部一带地方,也包括在这一地理概念张骞出使西域之内。西域境内以天山为界,分为南北二部。南部为塔里木盆地,北部为准葛尔盆地。西汉初年,西域分为三十六国,“各有君长,兵众分弱,无所统一”,其中绝大多数国家分布在天山以南塔里木盆地的南北边缘。南缘自楼兰(在罗布泊附近,昭帝元凤四年更名鄯善)沿昆仑山路而西,至于莎车(今新疆莎车),凡十国,是谓“南道诸国”。北缘自疏勒(今新疆喀什市)沿天山南麓而东,至于狐胡(今新疆吐鲁番县西北),凡十二国,是谓“北道诸国”。南、北道诸国,人口多者才八万人(龟兹),少者仅数百人(狐胡),多以种植和畜牧为生,有城郭庐舍,故统称之日“城郭诸国”。自莎车以西南,分布于帕米尔高原山谷之间者凡十国,是谓“葱岭诸国”。这些国家由于耕地面积限制,大多过着随畜转徙的游牧生活。此外,天山北麓还有蒲类、蒲类后国、单桓、乌孙等国,其中乌孙最大,有户十二万,口六十三万,军队十八万八千人,过着随畜逐水草的生活。

公元前二世纪,匈奴征服了西域,匈奴日逐王置“僮仆都尉”于北道的焉耆、危须、尉槊之问,向西域各国人民进行奴役和剥削,并以此为据点,向西汉进攻。先是,原居敦煌、祁连之间的“行国”大月氏,有户十万,口四十万,控弦十余万人,故对匈奴未加重视。后被匈奴冒顿单于打败。冒顿死后,其子稽粥立,是为老上单于。“老上单于杀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因此,大月氏与匈奴成为“世仇”。大月氏人远遁,过大宛(今苏联中亚费尔干纳盆地),征服大夏(今阿富汗北部),建都妫水(今阿姆河),以为王庭。“其余小众不能去者,保南山羌,号小月氏”。汉武帝闻说西迁的大月氏有报复匈奴之意,乃募人出使大月氏,联合大月氏夹攻匈奴。汉中人张骞“以郎(皇帝的侍从)应募,使月氏”。

建元三年(前138),张骞与堂邑氏、胡奴甘父等百余人,从陇西出发,西行途中,为匈奴俘获,匈奴单于谓之曰:“月氏在吾北,汉何以得往使?吾欲使越,汉肯听我乎?”因拘留张骞十余年,“予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张骞羁留匈奴日久,监守稍宽,一日,张骞乘间与其属取道车师(今新疆吐鲁番盆地),经焉耆、龟兹(今新疆库车东)、疏勒(今新疆喀什)等地,翻越葱岭,到达大宛(今苏联费尔干纳盆地),一路上跋山涉水,艰苦备尝,有时一连几日无食可进,赖堂邑父“射禽兽给食”。因此,从匈奴西部至大宛,共走了数十日。大宛早闻汉古代风景画鉴赏朝强大富饶,“欲通不得”,见到张骞,喜出望外,问其意欲何往?张骞说:“为汉使月氏,而为匈奴所闭道。今亡,唯王使人导送我,诫得至,返汉,汉之赂遗(馈赠之意)王财物不可胜言。”大宛王乃派遣向导引张骞等人至康居(今苏联哈萨克共和国东南),又由康居到了大夏,找到大月氏。此时,大月氏已经臣服大夏,占有大夏的故地,土地肥沃,户口殷盛,安居乐业,“又自以远汉,殊无报胡之心”。张骞在大月氏居留一年多,不得要领,乃取道羌中归国,不料中途又被匈奴俘获,拘禁一年多。元朔三年(前126),张骞乘匈奴军臣单于死,国内发生内乱,乃与胡妻及堂邑父脱身回到长安。张骞奉使出行时,率领百余人,此时仅二人得还。张骞回国后,向汉武帝报告西域情况,武帝很是满意,为了表彰他的功绩,拜张骞为太中大夫,堂邑父为奉使君。张骞此次西行虽未完成原定任务,但却在中西交通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为第二次出使奠定了基础。

早在先秦时代,我国内地和西域即有所往来,清代学者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卷一一七《西域土地内属略》载,唐虞三代西域和内地即有交往。我国古代典籍中也有不少关于西域的记载和传说,《山海经·大荒西经》、《穆天子传》对葱岭以东的山川形势及风土物产均有较多记载。但作为官方正式使节,张骞及其随从却是第一次开通西域,开辟了闻名世界的“丝绸之路”,获得了大量关于西域各国地形、物产和风俗的资料,因此班固称张骞此行为“凿空”。

古代人物画像张骞回到汉朝的前一年(前127),匈奴再度进攻上谷(今河北怀来东南)和渔阳(今北京密云西南),杀掠吏民千余人。武帝遣将军卫青、李息率汉军由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北)出发,然后向西迂回,直插陇西,于黄河南岸打败匈奴白羊王和楼烦王,收复河南地(今黄河河套地区)。武帝采纳主父偃的献计,于此设置朔方郡(郡治在今内蒙杭锦旗北),并招募十余万人修筑城池,屯田积谷,以加强河南地的防御。但匈奴仍然不断向汉朝发动进攻。元朔六年(前123),张骞以校尉军职,随卫青再次出击匈奴,由于他对匈奴情况比较熟悉,“知水草处,军得以不乏”。汉武帝因张骞屡建军功,又曾出使西域,乃封张骞为“博望侯”。

汉武帝听张骞报告说“大宛及大夏、安息之属皆大国,多奇物”,又闻骞言“身毒国(今印度)居大夏东南数千里,有蜀物,此去蜀不远矣”。元狩元年(前122年),武帝遣使自巴蜀古代文人四道并出,求身毒国,企图开辟一条经身毒至大夏的交通线,但未能成功。元狩二年(前121),为了打通通往西域道路,汉武帝组织了对匈奴的第二次大战役,张骞以卫尉(掌管宫门警卫的高级军官)军职与郎中令李广,从右北平(郡治在今辽宁凌源西南)出发,以策应骠骑将军霍去病主攻的部队。张骞、李广一路虽然战斗失利,然而霍去病却大胆深入,向西挺进二千里,歼灭匈奴兵数万人,直逼祁连山下。匈奴浑邪王率四万人归汉,西汉政府取得河西战役的重大胜利,在河西走廊设置武威、酒泉、张掖、敦煌四郡,以保护西域交通。元狩四年(前119),汉政府又发动了一次规模巨大的反击匈奴的战役。汉武帝命卫青、霍去病各率骑兵五万人,步兵数十万人,分出定襄(郡治在今内蒙和林格尔西北)、代郡(今河北蔚县东北)长驱直人,挺进至今蒙古大沙漠以北,、大败匈奴单于和左贤王,匈奴远遁,势力日渐衰落,汉朝与西域间的交通基本上得到畅通。

为了“断匈奴右臂”,与西域各族加强友好往来,张骞建议汉朝“厚赂乌孙,招以东居故地,汉遣公主为夫人,结昆弟,其势宜听……既连乌孙,自其西大夏之属皆可招来而为外臣”。乌孙是一个逐水草迁徙的“行国”。原居敦煌和祁连山之间,后被大月氏人打败,被迫归服匈奴,大月氏遂占有其地。后来,大月氏为匈奴所破,两迁至伊犁河流域;乌孙在匈奴的帮助下,又将大月氏人逐出伊黎河流域,于其地重建家园。武帝时乌孙强盛,“不肯复朝事匈奴,匈奴遣兵击之,不胜”。因此,汉武帝对于张骞的建议很是赞同,于是拜张骞为中郎将(负责统领皇帝侍卫的高级官吏),再次派他出使西域。张骞率领随从三百人,马各二匹,牛羊以万数,帛钜万。此外,还有一些“持节”副使,偕张骞同行,以便沿途派往各地。

张骞等人至乌孙,正值乌孙发生争夺王位继承权的内争,几乎使乌孙一分为三。张骞见乌孙昆莫(王号)猎骄靡,转达汉武帝旨意说:“乌孙能东居故地,则汉遣公主为夫人,结为昆弟,共距匈奴,不足破也。”乌孙远离汉朝,又不知汉国力强弱,加以长期依附匈奴,大臣皆不欲东徙。此时,猎骄靡已经年迈,对于国事不能专断,因此,对于联汉灭胡之事,未能做出决定。张骞无奈,即分遣副使至大宛(今苏联费尔干纳盆地)、康居(今苏联乌兹别克和塔吉克境内)、月氏、大夏(今阿富汗北部)和身毒等地,自己决定回朝复命。乌孙特遣使者数十人,携带良马数十匹及译员、向导等,随张骞一道赴汉朝报谢,并借以了解汉朝情况。元鼎二年(前115),张骞回到汉朝,汉武帝嘉奖他的出使功绩,拜为大行(即大行令,是负责接待宾客和处理少数民族事务的高级官员),列于九卿。乌孙使者,来到长安,见到汉朝地广人众,国家富强,回国后向乌孙王做了报告,“其国后乃益重汉”。明年,张骞去世。其后年余,张骞派往大夏等地的副使,分别偕同对方报聘使者来到长安。从此,中西交通频繁,贸易大盛,汉朝派往西域使者相望于道。“诸使外国一辈大者数百,少者百余人……汉率一岁中使多者十余,少者五六辈,远者八九岁,近者数岁而返”。西域的使者和商人,也跋山涉水,披星戴月,云集汉朝边塞。所谓“驰命走马日,不绝于时月;商胡贩客,日款于塞下”,即是此种情况的写照。从此,天山南北成为中西交通的桥梁,西域各地和中原的政治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张骞通西域,在中国史、亚洲史,尤其是在中西交通史上,都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影响。




张骞通西域有怎样的典故?
我国古代典籍中也有不少关于西域的记载和传说,《山海经·大荒西经》、《穆天子传》对葱岭以东的山川形势及风土物产均有较多记载。但作为官方正式使节,张骞及其随从却是第一次开通西域,开辟了闻名世界的“丝绸之路”,获得了大量关于西域各国地形、物产和风俗的资料,因此班固称张骞此行为“凿空”。 古代人物画像张骞回到...

张骞通西域的历史意义
③开辟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国与中亚、西亚的经济、文化联系。当时运往中亚、欧洲的产物,有蚕丝、丝织品、铁器、漆器等,西方的良马、香料、葡萄、胡瓜等也传入中国。

张骞通西域有什么重要的历史意义
张骞一次出使西域回汉后,向汉武帝报告了自己出使过程中所了解到的情况,"天子既闻大宛及大夏、安息之属皆大国,多奇物,土著,颇与中国同业,而兵弱而贵汉财物,其北有大月氏、康居之属,兵强,可以赂遗设利朝也.且诚得而以义属之,则广地万里,重九泽,致殊俗,威德遍于四海.天子欣然,以骞言为然,乃...

张骞出使西域历史意义
张骞通西域的历史贡献:张骞通西域,天山南北地区第一次与内地连成一体。促进了西域和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丰富了汉族人民和西域各族人民的生活。张骞通西域,奠定了我国对新疆地区的管辖和开发基础,后来,西汉设置了西域都护。张骞通西域后,中国同西亚和欧洲的通商关系开始发展起来开通“丝绸之路”。

张赛出使西域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1、张骞通西域,不仅获得了大量过去闻所未闻的资料,而且也传播了西汉的声威。2、张骞通西域,开通了西域的道路,司马迁称此行为“凿空”。3、张骞通西域以后,中原和西域的交往更频繁,规模与范围更大。使臣、商队、宗教僧侣的往来,使当时世界几大文明汇聚,西域文化更加丰富拿握多彩。4、厂骞通西域...

张骞出使西域有什么重大意义?
张骞(约公元前164年―前114年),字子文,汉中郡城固县(今陕西省城固县)人,汉代杰出的探险家、外交家,对丝绸之路的开拓有重大贡献。开拓汉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并从西域诸国引进了汗血马、葡萄、苜蓿、石榴、胡麻等。张骞富有开拓和冒险精神,汉武帝以军功封博望侯。公元前139年,由匈奴人甘父...

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
汉武帝趁这个机会,再派张骞去通西域。 张骞说:“匈奴西边有个乌孙国(在今新疆)。皇上不妨先结交乌孙王,跟他和亲。乌孙以西的国家,像大宛、康居、大夏、月氏,就容易结交了。” 公元前119年,汉王朝为了进一步联络乌孙,断“匈奴右臂”,便派张骞再次出使西域。汉武帝派张骞为使者,拿着汉朝的使节,带着三百个勇士...

张謇通西域的故事
张骞回到长安,汉武帝认为他虽然没有找到天竺,但是结交了一个一直没有联系过的滇越,也很满意。到了卫青、霍去病消灭了匈奴兵主力,匈奴逃往大沙漠北面以后,西域一带许多国家看到匈奴失了势,都不愿意向匈奴进贡纳税。汉武帝趁这个机会再派张骞去通西域。公元前119年,张骞和他的几个副手,拿着汉朝...

张骞出使西域
汉能通西域,由张骞创立首功。因张骞在西域有威信,后来汉所遣使者多称博望侯以取信于诸国。张骞对开辟从中国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有卓越贡献,至今举世称道。西域诸国当时无史籍记载,张骞所报道,备载于《史记》、《汉书》中,是研究中亚史所根据的原始资料,具有重要价值。参考资料:应该不是很长.....

张骞出使西域为什么被称为“张骞凿空”?有什么重大作用???
西汉司马迁《史记·大宛列传》把张骞之交通西域誉称为凿空,空,同孔,凿空,即凿孔。这是形象化的说法,意思是说张骞出使西域,使双方都互有了解,打开了双方交流之路,丝绸之路也从此成为了国家的正规的中西通途。2、作用:汉通西域,虽然起初是出于军事目的,但西域开通以后,它的影响,远远超出了军事...

龙里县19824648452: 张骞出使西域(中国历史事件) - 搜狗百科
岑栏益视: 汉武帝建元元年张骞应募任使者,于建元二年出陇西,经匈奴,被俘.在匈奴10年余,娶妻生子,但始终秉持汉节.后逃脱,西行至大宛,经康居,抵达大月氏,再至大夏,停留了一年多才返回.在归途中,张骞改从南道,依傍南山,企图避免...

龙里县19824648452: 张骞的故事(简短) -
岑栏益视: 张骞的故事 你知道著名的“丝绸之路”是谁开拓的吗?是西汉时期伟大的探险家——张骞. 张骞是汉武帝时期的人.公元前139年,他受命率人前往西域,寻找并联络曾被匈奴赶跑的大月氏,合力进击匈奴. 张骞一行从长安起程,经陇西向西...

龙里县19824648452: 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50字左右?随便哪儿来的,越快越好!
岑栏益视: 汉武帝时期,悬赏征募使者出使月氏,希望可联合月氏夹击匈奴,张骞应募.张骞在途中经过匈奴时被扣押了十余年,后乘匈奴迁徙之机,逃亡到月氏.当时月氏已无意向匈奴复仇,张骞在月氏居留年余,不得要领,只得返回汉朝.但他不敢再走原路,改走其他路,却又被匈奴所俘.第二年匈奴发生内乱,张骞乘机逃走,终于在元朔三年(前125年)返回到长安.

龙里县19824648452: 张骞要出使西域是如何由来的呢?
岑栏益视: 公元前138年,为了联合大月氏共同对付匈奴,汉武帝委派张骞为特使,率100多人的使团出使西域.但是,张骞的使团出了阳关不久,便被匈奴抓了起来.张骞被关押了 ...

龙里县19824648452: 关于丝绸之路的故事是故事 -
岑栏益视:[答案] 闻名世界的"丝绸之路",是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公元前139年,张骞奉汉武帝之命出使西域,被匈奴拘禁10年之久,逃离匈奴后,张骞历尽艰辛,来到大夏与西域各国建立联系.到公元前126年,张骞回到汉朝,完成了第一次出使的任务.公元前119...

龙里县19824648452: 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 少一点 -
岑栏益视: 张骞应募任使者,于建元二年出陇西,经匈奴,被俘.在匈奴10年余,娶妻生子,但始终秉持汉节.后逃脱,西行至大宛,经康居,抵达大月氏,再至大夏,停留了一年多才返回.在归途中,张骞改从南道,依傍南山,企图避免被匈奴发现,但仍为匈奴所得,又被拘留一年多.元朔三年(前126),匈奴内乱,张骞乘机逃回汉朝,向汉武帝详细报告了西域情况,武帝授以太中大夫.

龙里县19824648452: 张骞出使西域飞鸽传书的故事 -
岑栏益视: 张骞于建元二年出陇西,经匈奴,被俘.后逃脱,西行至大宛,经康居,抵达大月氏,再至大夏,停留了一年多才返回.在归途中,张骞改从南道,依傍南山,企图避免被匈奴发现,但仍为匈奴所得...

龙里县19824648452: 张骞除了“丝绸之路”“通西域”的其他故事要150字以下,10月24号之前 -
岑栏益视:[答案] 在张骞通使西域返回长安后,汉朝抗击匈奴侵扰的战争,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探险西南的前一年,张骞曾直接参加了对匈奴的战争.元朔六年(前123年)二月和四月,大将军卫青,两次出兵进攻匈奴.汉武帝命张骞以校尉,从大将军出...

龙里县19824648452: 以下有哪些故事是属于发生在汉朝的事?张骞出使西域 蔡伦造纸 开辟丝绸之路 修筑万里长城 赤壁之战 发明饺子 张衡发明地动仪 苏武牧羊 西游记 -
岑栏益视:[答案] 张骞出使西域 蔡伦造纸 开辟丝绸之路 赤壁之战 张衡发明地动仪 苏武牧羊 发明饺子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