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VS刘备 张良VS诸葛亮

作者&投稿:平饼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为了表示对诸葛亮的信任,刘备用刘邦赞美张良的那句话称赞诸葛亮什么?_??_?~

吾有孔明,如汉高祖有子房。不过说真的诸葛亮和张良差远了啊,在军事方面诸葛亮不行啊。

要说还是张良更厉害一点。(1)张良是帝王之师,辅助刘邦登上皇位的一大功臣,而诸葛亮只是助刘备建立了蜀国登上了王位,单凭这一点,张就比诸要强。(2)还有蜀国后期国力匮乏,诸葛亮确一再坚持无异于自杀的北伐,大耗蜀国国力,大大的不智,张良则劝刘邦要休养生息,高下有可见。(3)最后让我们不能忘的是诸葛亮是活活累死的,有人说他是:鞠躬尽瘁,死而后矣,但我认为却是大大的不智,为帅统帅三军,事无巨细皆要躬亲,既不符合为帅之道,有不切合养生之理,而张良在政局动荡中却能安享晚年,终于田野,高下有可见矣。所以综上所诉:张高于诸。

读书时偶然间发现刘备和刘邦有很多相像之处,于是利用除夕晚上这段难得的空闲时间,在这里做了下比较,并且叙述一些历史,加以评论。­

一.坚韧不拔:­

­

刘备大家都很熟悉,从28岁随征讨黄巾开始就郁郁不得志,立了战功,却只做得县尉,不久便被罢职。随后的日子里,刘备就开始了东奔西走的生活,先后投靠公孙瓒,陶谦,吕布,曹操,袁绍,刘表等势力(有一道三国知识测验题,选择哪个势力刘备没有投靠过,颇有讽刺意味)。初得徐州而吕布偷袭,投曹操而视为英雄,复得徐州而兄弟失散,古城聚义而大败逃亡,投刘表而狐疑不信,赴鸿门宴而大难不死,弃新野而无容身之地,败当阳而阿斗受惊。曾数次兄弟失散,妻离子散,虎口逃生,掩面痛哭。年近半百还一事无成(那是人40岁以上就自称老夫了,何况五十,很多武将过了五十开始衰退,更有人活七十古来稀之诗句)。可真佩服这位刘皇叔,虽然遭遇了这么多挫折,还依然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曹操也类似,曹操能识英雄于陌路,大概有很大成分是因为曹操发现刘备与自己的这点相似之处吧)。除曹操外谁也没想到,这个落魄的刘皇叔在人生的晚秋,一举施展宏图,三顾茅庐请来了诸葛亮(连请诸葛亮都这么坎坷),席卷荆益汉,建立了三国中的重要一方——蜀汉,完成了他延续汉室的理想,将大名流于青史,史称汉昭烈帝。可以说刘备是大器晚成,就凭这点,刘备就足以称之为英雄,甚至可以称之为顶天立地的大丈夫。这样的坚韧不拔,不是一般人所能及,像袁绍袁术等辈,一场大败便一蹶不振,去刘备远矣。不过夷陵之败刘备愤终,还是留下了这一诟病。­

­

刘备坚忍指数:9 ­

­

刘邦的坚韧不拔也是众所周知,不过刘邦有一种漫不经心的态度,刘备还经常感慨流涕,可刘邦呢却丝毫也不在乎的样子。关于项羽和刘邦的斗争,项羽是锐不可当的27岁霸王,刘邦是年逾50的垂老之人;项羽乃名将之后,刘邦为默默无名的农家子弟;项羽受过严格的大将训练,刘邦本身非将才,集结的亦多乌合之众;后项羽宰制天下, 声势如日中天,而刘邦仅被封为汉王,所据之地偏远险阻。由此见之,刘邦与项羽实力相差悬殊。刘邦败于项羽七十余次,还曾经有一次大败,刘邦和司机,儿女逃亡,把吕后与老爸都扔下不管了。由于车载人多跑得慢,刘邦三次把儿女推下车,他的司机于是就三次把他们又捡回了车,说情况固然紧急可不能把儿女抛弃啊?(这一点到与刘备多次弃妻儿于不顾,出城逃亡类似,看来有大志向的人对于死还是很恐惧的,甚至可以弃妻儿于不顾)然而,历史的转轮却出现了强弱悬殊的戏剧性大逆转:造化老儿可真会编写历史,刘邦得到了韩信在垓下一战成功,项羽以32岁的英年兵败自刎,全盘皆输。刘邦则承袭了秦始皇的大一统格局,尽收天下,开创了绵延四百年的汉朝,就是大名鼎鼎的汉高祖。有人说刘备没多大本事,更有人说刘邦没有多大本事(有诗说英雄气数已尽“徒使竖子成名”),是因为刘备刘邦这两位都有功高盖主的臣下——诸葛亮,韩信(这点下文在说),还因为是他们成功前的无数失败,这点我倒要说说了,爱迪生发明灯泡有一万多次失败,没人敢说他不是伟大的发明家。正是因为这些挫折,才使得这两位英雄的性格坚强起来,军事政治外交等方面逐渐成熟,才取得这些成就。正所谓“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历史上有多少位英雄都是先经历挫折而大器晚成的?如:朱元璋,刘伯温,越王勾践,姜子牙,周文王,林肯.......要一般人历经一次失败可能会发愤图强,两次还会志尤未已,三次尚可,若四五次恐怕就一绝不振了。这也正是某些英雄之所以成为英雄的原因,就是因为坚韧不拔,有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四五次失败可以毁了一个常人,更可以成就一个伟人,若此人依然能够以微笑面对挫折,并不断积累经验,总结失败原因,成就当然会不小。这是上天在优待这个人啊,要降大任与他,所以我劝大家不要怨天,不要尤人,那都是在成就你。话不要扯远了,到此结束。 ­

­

刘邦坚忍指数:9 ­

­

­

­

二.得民心 ­

­

刘备的得民心是众人皆知的。刚出来当县尉时,督邮准备使其罢职,就有十数位乡亲父老来求情。后来,有一个人在刘备落荒而逃时,杀了自己的妻子给刘备吃。后来刘备大败于当阳。新野百姓为了跟随刘备,弃了老家,不顾路程艰辛,不顾曹兵追杀,死心塌地的追随刘备。刘备也宁死不弃,携民渡江,日行不过十里,不思进取夏口,这种以民为本的精神为我所钦佩。刘备为了生命,可以舍弃妻儿,但绝不能舍弃人民。得民心者的天下,刘备得民心而未能得天下,诚为可惜!他与民心同在,安愁事业不成乎?只要默默努力,慢慢等待时机,皇天是不会负有心人的。最终称帝,也在预料之中。 ­

­

刘备得民心指数:10 ­

­

刘邦也是个广得民心的君主,刘邦在攻入关中之后约法三章,在秦王朝的暴政下,百姓苦不堪言,这一松弛法律,广得人心。于是人心归汉,成为了刘邦与项羽抗衡的一个重要资本。也便有了后来田父故意给项羽指错路的事件,致使项羽乌江自刎。 ­

­

刘邦得民心指数:9 ­

­三.用人(包括魅力,笼络人心,识人,知人善任) ­

­

刘备可谓魅力四射,上来就吸引两元大将——关羽张飞,后来为蜀汉立下汗马功劳,并且对刘备忠心不渝,这点总所周知,我就不再说了。可以说是运气好,可以说刘备识人,更可以说明刘备的魅力。而后蜀国第三大将——赵云,见了刘备,二人便惺惺相惜,离别时依依不舍。后来赵云上演了一出类似关羽的千里走单骑,猛将为明主所用。赵云完全可以投靠袁绍,曹操,可他偏偏投了山穷水尽的刘备。可看出赵云的远见卓识,也可以看出刘备的魅力与识人。刘备的三顾茅庐,也使诸葛亮深深被他打动,“遂许先帝以驱驰”,是刘备成就一番霸业。关于笼络人心,刘备更有一套,关羽张飞诸葛亮的忠心都出了名,诸葛亮的出师表曾说:“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体现了由于刘备的生前管理,即使死后也能出现蜀国君臣团结的景象。刘备最成功的就是笼络住了诸葛亮,使得自己死后蜀汉仍能有实力与曹魏抗衡。若是诸葛亮稍微有些野心,汉室休矣。 ­

­

刘备用人指数:9 ­

­

刘邦常不自觉地模仿信陵君的处世、行为方式,为自己的性格添加了理性和工于心计的优秀的一面,这使得他的人生成为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的一生。他也因此受到乡里人士的敬重。善于根据情势揣摸人的心理,润滑人际关系,有较强的凝聚力,能够吸引他人为己所用。 前文提到有人说刘邦没有多大本事,我说呀,刘邦看似无甚特殊才能,但其麾下人才济济,萧何,张良,陈平......皆忠诚效命,连自视甚高的韩信也敬佩的对高祖说:"陛下之将将(统领将帅的才能)殆天授也"。以一个平民出身的"浪子",团结着一大批才高气傲的谋士、将军为之效力,岂一般的手段所能致?如果你说刘邦刘备成名是因为有了韩信诸葛亮,不是他们的真本事,我认为就大错特错了,一个君主最应当具有的素质,不是他有多勇猛,多善战,甚至统帅才能,政治外交手段也都不重要,最重要的就是要会“将将”。所谓将将,就是知人善任,笼络人心,能吸引人才被自己所用,使整个集团上下团结,人才都忠心耿耿。具备这个素质,我看就可以当一个的君主了。因为君主不可能同时又是军事家,又是政治家,外交家。自己总有缺陷,并且总有不如人的地方。而回用人的君主,自己虽然军事政治都不行,可他能把人才放在恰当的位置,忠心耿耿的为自己卖命。团结就是力量,这样一个团队,要远远胜过一个全能君主,一个人毕竟不能事必躬亲,否则只能累死。话又扯远了。 ­

­

刘邦用人指数:10 ­

­

—————————————————————————————————————————— ­

以下为我编辑新加内容 ­

­

­

四、道德(宽厚仁义大度) ­

­

刘备在史书中是一为宽厚的君主,在小说中是一位仁君典范。他爱民如子,“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宁死不为不仁不义之事。放黄权体现了他的大度。和关羽张飞的情义也是广为传颂。 ­

­

刘备道德指数:10 ­

­

刘邦天生的性格是狡黠、油滑,爱吹牛皮,经常捉弄人,颇象个混混儿。“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好酒及色”。但却和项羽“诸所过无不残灭”之举相反,刘邦做事较有分寸。楚国长老皆赞曰:“沛公,长者也。”史记载:汉元年十年,沛公兵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 项羽兵败死后,刘邦以鲁公礼葬项羽谷城。“汉王为发哀,泣之而去。诸项氏枝属,汉王皆不诛。”司马迁记载道:“高祖为人,……仁而爱人。”这种仁而爱人的表现在史料中比比皆是:最初体现在为官府送徒咸阳途中纵囚。继而表现在初起沛时不愿意接受沛令之职。刘季曰:“天下方扰,诸侯并起,今置将不善,壹败涂地。吾非敢自爱,恐能薄,不能完父兄子弟。此大事,愿更相推择可者。”[7]注意,刘邦之辞为首,与曹参、萧何之辞为首有所不同,萧曹二人之辞,是恐事不成,秦王朝种族其家,而刘邦之辞,没有个人的因素在内。最为典型的则以入关灭秦,与秦人约法三章,悉除去秦法,不受秦民犒赏;再则是汉七年,刘邦击韩王信还咸阳,“见宫阙壮甚,怒,谓萧何曰:天下匈匈苦战数岁,成败未可知,是何治宫室过度也?”[8]最后,在汉十二年过沛,父老留饮,刘邦说:“吾人众多,父兄不能给。”[9]不愿过多打扰家乡父老,显示出对家乡人民深厚的体恤之情。凡此种种,并非作戏,而是出自一片赤诚。 但高祖的诛杀功臣(杀彭越,英布,命吕后杀死韩信,自己死后命吕后逼张良吃饭,致使张良病死)虽出于保汉室安宁,但确实体现刘邦只能共患难,不能共享乐。刘邦还曾有一次他爸被项羽俘辱了,项羽吓唬了刘邦说,他要把太公煮成肉羹,刘邦说那你分我一杯。 ­

­

刘邦道德指数:7 ­

­

­

五、志向 ­

­

无疑,刘备刘邦都具有远大的志向,刘备童年时说:“吾为天子,当成此车盖”。刘邦年轻时见到秦始皇的排场时也说过:“大丈夫当如是也”(巧的是项羽见到秦始皇也曾说过“彼可取而代之”,结果他被刘邦取而代之了)二位说的话也都兑现了,刘备当上了皇帝,刘邦成为了四百年汉朝的开国皇帝。刘备刘邦即使历经挫折,仍志尤未已,再次可见他们志向非凡。 ­

­

]刘备志向指数:10 ­

­

刘邦志向指数:10 ­

­

­

六、才能(智力,军事,政治) ­

­

刘备说自己“智术短浅,遂用猖獗”这话是不假,刘备的军事才能颇受质疑,一生胜少败多,直到诸葛亮出山才咸鱼翻身,更有夷陵惨败致使晚节不保。但也有支持他军事才能的,陈寿评价他“机权干略,不殆魏武”意思是说刘备的军事才能不比曹操差。陈寿的评价通常是比较客观的,这句话值得我们参考。而益州确实是刘备亲征的,只是对手弱了些。关于政治方面,史料并没有太多记载,只知道刘备虽然与吴国联盟,却与吴国关系不断恶化,荆州被偷袭,复仇遭大败,他死后蜀国遭遇危机。可见刘备对于吴国的关系处理的不恰当,间接导致了蜀国的衰败。 ­

­

刘备才能指数:4 ­

­

­

韩信在与刘邦探讨带兵能力时,也只说刘邦不过能带十万兵,而自己则多多益善。但在人们的印象里,最容易记住的就是他常常被项羽打得落荒而逃,连子女及部队都顾不上,只顾一个人逃命了。确实,比起刘邦取得的胜利来说,这些败仗场面在司马迁的笔下既精彩又传神,让人看过一次,就牢牢记住。但在整个秦楚之际,刘邦也就败给项羽一人,其它人则均败在刘邦手下。如在反秦战事中,刘邦于起兵之初就在战斗中击杀泗水守,这是见之于史的秦军阵亡的最高军事长官。在秦三十六郡中,肯定为刘邦部战斗征服的至少有三分之一。所以刘邦的军事才能仅次于项羽。关于政治方面,刘邦没有太大建树。虽马上得天下,却不能马上治理天下,死后还出了乱子。 ­

­

刘邦才能指数:5 ­

­

­

七、历史贡献 ­

­

刘备对历史有一定贡献,平定了蜀地,使蜀地有一定的发展,也是这一片土地获得了短暂的安宁。并且他也是三国中的一个重要人物,给后人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故事。 ­

­

刘备贡献指数:8 ­

可以说刘邦使四分五裂的中国真正的统一起来,一统就是四百年之久。而且还逐渐把分崩离析的民心凝集起来。他对汉民族的形成、中国的统一强大,汉文化的保护发扬有决定性的贡献。 ­

­

刘邦贡献指数:10+ ­

­

八、知名度 ­

­

由于三国演义,刘备家喻户晓。现在三国已成为大家津津乐道的话题。在三国中名声仅次于诸葛亮关羽,和曹操并居第三位。 ­

­

刘备名声指数:10 ­

­

刘邦的历史贡献虽高于刘备,名气却不如刘备。史记的影响力确实不如三国演义。可刘邦作为一个开国皇帝,也有很大的知名度。 ­

­

刘邦名声指数:9 ­

­

­

好了,现在计算一下总分: ­

­

刘备总分:70 ­

­

刘邦总分:70 ­

­

呵呵,二位握手言和。 ­

­

后记:总算抽出时间,写了一篇“长篇大论”,我第一次在网上发表这么长的文章啊。小弟我打字有些慢,写这么一篇竟花了我四个小时。没打什么草稿,难免有些疏漏,请勿见怪。曹操曾评价刘备有高祖之风,如此一比较,刘备确实与刘邦有许多相似之处。是刘备的模仿,还是历史的巧合?我想还是后者,也没有史料记载刘备崇拜刘邦。勿见怪我有很多方面站在了刘备的立场,有些地方没有很客观的评价,但毕竟是发表自己的文章,要有自己的见解。其实,若是刘备真能与刘邦战平的话,刘备也应当能夺取天下,是天不与时吗,还是对手太强了?曹操确实比项羽要强,项羽手下没什么人才,曹操手下却人才济济。汉室不可复兴也是影响刘备不能夺取天下的一个客观因素。 ­

局势不同,刘邦所处时代的对手是项羽,他刚愎自用,就唯一一个人都不用。而刘备则不一样,他所处的时代的对手是曹,孙。这两者麾下都有不少勇将谋士。这就不同了,而且曹孙两人都善用贤用能,就算有诸葛孔明,又怎样?更何况刘备那儿还有很多矛盾

肯定是刘邦和张良厉害啊,刘备可是刘邦生的,哪有子孙斗得过祖宗的呢


淳化县15722957166: 张良和诸葛亮谁更厉害 -
嬴泊田草: 张良辅佐刘邦成就统一大业,为汉朝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诸葛亮主刘备实现三国鼎立,为蜀汉立下了不可没灭的功绩. 二人都是旷世奇才,各为其主尽心效力. 如果硬要比个高低,是很难的. 那就从对手这方面来讲把:刘邦的对手是有勇无谋,不善团结部下的项羽.诸葛亮面对的是城府极深的曹操和人才济济的江东一族. 对手实力相差如此之远,表面上诸葛亮要更费心了. 但实际上两个人都是历史上令人叹服的奇才

淳化县15722957166: 刘邦和诸葛亮用计谋哪个厉害 -
嬴泊田草: 当然是刘邦了,刘邦的御人之术玩儿的淋漓尽致.自己没什么本事,靠着手下一干人等卖力的为他出生入死.这是其他谋士都不可比拟的. 另外,诸葛亮和刘邦一个是君,一个是臣.国败了,臣可以转投新主,而君呢?只有杀身成仁. 两个不是一个层级的. 因此,我觉得刘邦更技高一筹.

淳化县15722957166: 诸葛亮和张良谁更聪明? -
嬴泊田草: 在贡献方面他们都差不多,都帮他们的主人完成了一方帝业或是霸业.发明方面 诸葛发明了“木牛流马” 张良好象没发明什么.知名度 知道张良的恐怕就是从诸葛亮那里了解的,因为人们总是先说诸葛亮,才说 张良.其实他们一个是“决胜千里之外”;一个是“了事如神”你说他们谁更聪明啊?

淳化县15722957166: 30分 张良和诸葛亮谁厉害? -
嬴泊田草: 张良是参谋长型的人物,搞内政不是他的强项.而诸葛亮是第一流的政治家,打仗则比较求稳,不敢冒险.

淳化县15722957166: 诸葛亮和刘邦哪个聪明 -
嬴泊田草: 这个问题毫无疑问是诸葛亮比刘邦聪明.原因一:刘邦打天下靠韩信带兵指挥作战,萧何主持内政,张良出谋划策.他本人并没有直接参与其中.而诸葛亮在刘备身边等同于刘邦身边的张良.也就是说,刘备和刘邦都是主公,诸葛亮和张良都是军师.如果主公比军师还聪明,那么主公还要军师做什么?原因二:诸葛亮自出山以来,先有“三分天下”的大方针,后有火烧新野(演义)、火烧赤壁(演义)等实际战斗经历,入蜀以后又事必躬亲,主持内政,此后先后六出祁山.可惜有诸多不可抗力因素影响,最终蜀汉失败.而刘邦甚至几乎错失韩信这一大将(所幸有萧何月下追韩信),而韩信更是直言不讳地说道:“陛下不过能率兵十万”.

淳化县15722957166: 张良厉害还是诸葛亮厉害
嬴泊田草: 诸葛亮厉害,忠诚爱戴,是打仗病危的

淳化县15722957166: 诸葛亮vs张良 -
嬴泊田草: 诸葛亮,张良精通兵法韬略,擅长计谋,而且总被采纳.诸葛亮是全才,天文地理琴棋书画无所不通,舌好比苏秦、张仪,闲好比管仲、乐毅.政治很强.读遍天下所有兵书(包括张良的).计谋韬略只略低张良.只怪刘备和刘禅优柔寡断不采纳良策.和关羽傲气之死引来蜀国冲动.不然无晋,张良六出祁山试试,形式不同而已.孔明输于寿命.

淳化县15722957166: 张良和诸葛亮能相比吗? -
嬴泊田草: 两个人都是特聪明的谋略家、政治家,但是两人际遇不同.张良的相关历史有些模糊(胜者污,当时刘邦的对手实力到底如何.很难说清).诸葛亮的历史也有些不清不楚(陈寿的三国志编的很不靠谱,有好多地方直接用小说家言,值得商榷的地方太多).但有一点是公认的,两人的才华都说震古铄今的.功绩也相当明了. 橘子洲头的分析,我赞同 张良在性格上有优势.刘邦不会对他产生疑虑. 诸葛在蜀汉尤其独一无二的地位.为先主所倚重.为后主所倚靠.无可取代

淳化县15722957166: 张良比诸葛亮如何 -
嬴泊田草: 这两位前辈虽说同属高等大学毕业的高材生,但在我看来不是一个系统的,张良主修的是战术和计谋,而诸葛孔明先生主修的是内政和战略,其次是计谋.虽说战略要比战术的层面的大,但诸葛亮的三分天下的战略部署却实没有怎么实现,当然这也不是他的责任,但是这却是事实.而张良虽然主要是战术,但他却帮助刘邦统一了天下,这只能说是命了.如果夷陵之战后刘备和主要将领还健康的活着,那诸葛亮的内政才会展现的淋漓尽致了,所以如果张良和诸葛亮所处的环境相同,那么我认为诸葛亮的功绩可能大一些.

淳化县15722957166: 张良厉害还是诸葛亮??项羽跟张良什么关系?? -
嬴泊田草: 各有优点.张良属于谋略家,军事家,以谋略见长,包括了政治、军事及处理人事关系.在一些关键的事情出谋划策,为刘邦打下天下了汗马功劳,但他并不参与制定国家政治方针、基本国策及管理国家,可以看出他政治才能一般.诸葛亮属于...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