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的发展历史是什么?

作者&投稿:童玉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国针灸的发展历史?~

针灸的历史久远。
据考证,它起源的传说可以追溯到我国原始社会的氏族公社制度时期,有伏羲氏“尝味百草而制九针。”
真正诞生时间应是新石器时代,《内经 素问》载有砭石治病,这最初是用于刺破脓疡,刺络泻血之用——这就是针灸的起源
从战国至秦汉时期,以《内经》成熟为标志,形成了针灸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内经》包括《素问》和《灵枢》,其中《灵枢》所载针灸理论更为丰富和系统,故《灵枢》又被称作《针经》。
针灸学理论体系的发展简要——
魏晋隋唐时期,皇甫谧编撰《针灸甲乙经》成为一部最早的、体系比较完整的针灸专书,是继《内经》之后对针灸学又一次总结,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宋金元时期,王惟一设计了两具针灸铜人
明清时期,杨继洲完成《针灸大成》,在腧穴里列出来“奇穴”这个类别
近代,鸦片战争之后,针灸学术受到严重挫折。
-----------------------------------------------------------------
希望能帮到你哦亲~

  针灸的历史久远。
  据考证,它起源的传说可以追溯到我国原始社会的氏族公社制度时期,有伏羲氏“尝味百草而制九针。”
  真正诞生时间应是新石器时代,《内经 素问》载有砭石治病,这最初是用于刺破脓疡,刺络泻血之用--这就是针灸的起源
  从战国至秦汉时期,以《内经》成熟为标志,形成了针灸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内经》包括《素问》和《灵枢》,其中《灵枢》所载针灸理论更为丰富和系统,故《灵枢》又被称作《针经》。
  针灸学理论体系的发展简要--
  魏晋隋唐时期,皇甫谧编撰《针灸甲乙经》成为一部最早的、体系比较完整的针灸专书,是继《内经》之后对针灸学又一次总结,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宋金元时期,王惟一设计了两具针灸铜人
  明清时期,杨继洲完成《针灸大成》,在腧穴里列出来“奇穴”这个类别
  近代,鸦片战争之后,针灸学术受到严重挫折。

针灸学起源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传说针灸起源于三皇五帝时期,相传伏羲发明了针灸,他“尝百药而制九针”(东汉医学家皇甫谧记载于《帝王世纪》)。而据古代文献《山海经》和《内经》,有用“石篯”刺破痈肿的记载,以及《孟子》:“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的说法,再根据如今在我国各地所挖出的历史文物来考证,“针灸疗法”的起源就在石器时代。当时人们发生某些病痛或不适的时候,不自觉地用手按摩、捶拍,以至用尖锐的石器按压疼痛不适的部位,而使原有的症状减轻或消失,最早的针具:砭石也之而生。随着古人智慧和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针具逐渐发展成青铜针、铁针、金针、银针,直到如今用的不锈钢针。

相传,华夏文明的始祖伏羲是中医针灸的发明人。伏羲氏不仅画八卦,结绳为网,教民田猎,而且“尝百药而制九针”(东汉皇甫谧记载于《帝王世纪》)、“尝草制砭”(南宋罗泌记载于《路史》)。砭就是砭石,即华夏民族最早的针灸。灸法的起源与火的发现和使用有着密切的关系,当身体有某种不适时,用火去烘烤得以减轻,继而用各种树枝作为施灸工具,逐渐发展到艾灸。

针灸治疗方法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其学术思想也随着临床医学经验的积累渐渐完善。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墓出土的医学帛书中有《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论述了十一条脉的循行分布、病候表现和灸法治疗等,已形成了完整的经络系统。

《黄帝内经》是现存的中医文献中最早而且完整的中医经典著作,已经形成了完整的经络系统,即有十二经脉、十五络脉、十二经筋、十二经别以及与经脉系统相关的标本、根结、气街、四海等,并对腧穴、针灸方法、针刺适应症和禁忌症等也做了详细的论述,尤其是《灵枢经》所记载的针灸理论更为丰富而系统,所以《灵枢》是针灸学术的第一次总结,其主要内容至今仍是针灸滨核心内容,故《灵枢》称为《针经》。继《内经》之后,战国时代的神医扁鹊所著《难经》对针灸学说进行了补充和完善。

晋代医学家皇甫谧潜心钻研《内经》等著作,撰写成《针灸甲乙经》,书中全面论述了脏腑经络学说,发展并确定了349个穴位,并对其位置、主治、操作进行了论述,同时介绍了针灸方法及常见病的治疗,是针灸学术的第二次总结。

唐宋时期,随着经济文化的繁荣昌盛,针灸学术也有很大的发展,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在其著作《备急千金要方》中绘制了彩色的"明堂三人图",并提出阿是穴的取法及应用。到了宋代,著名针灸学家王惟一编撰了《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考证了354个腧穴,并将全书刻于石碑上供学习者参抄拓印,他还铸造了2具铜人模型,外刻经络腧穴,内置脏腑,作为针灸教学的直观教具和考核针灸医生之用,促进了针灸学术的发展。

针灸大成(光绪木刻)

明代是针灸学术发展的鼎盛时期,名医辈出,针灸理论研究逐渐深化,也出现了大量的针灸专著,如《针灸大全》、《针灸聚英》、《针灸四书》,特别是杨继洲所著的《针灸大成》,汇集了明以前的针灸著作,总结了临床经验,内容丰富,是后世学习针灸的重要参考书,是针灸学术的第三次总结。

清初至民国时期,针灸医学由兴盛逐渐走向衰退。

公元1742年吴谦等撰《医宗金鉴》,其《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不仅继承了历代前贤针灸要旨,并且加以发扬光大,通篇歌图并茂,自乾隆14年以后(公元1749年)定为清太医院医学生必修内容。

清代后期,道光皇帝为首的封建统治者以“针刺火灸,究非奉君之所宜”的荒谬理由,悍然下令禁止太医院用针灸治病。

1840年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入侵中国,加之当时的统治者极力歧视和消灭中医,针灸更加受到了摧残。尽管如此,由于针灸治病深得人心,故在民间仍广为流传。

针灸名医李学川公元1817年写出《针灸逢源》,强调辨证取穴、针药并重,并完整地列出了361个经穴,其仍为今之针灸学教材所取用。

民国时期政府曾下令废止中医,许多针灸医生为保存和发展针灸学术这一祖国医学文化的瑰宝,成立了针灸学社,编印针灸书刊,开展针灸函授教育等,近代著名针灸学家承淡安先生为振兴针灸学术作出了毕生贡献。在此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明确提倡西医学习和应用针灸治病,在延安的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开设针灸门诊,开创了针灸正式进入综合性医院的先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十分重视继承发扬祖国医学遗产,制定了中医政策,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发展中医事业,使针灸医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普及和提高。

50年代初期,率先成立了卫生部垆的针灸疗法实验所,即当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的前身。随之,全国各地相继成立了针灸的研究、医疗、教学机构,从此以后《针灸学》列入了中医院校学生的必修课,绝大多数中医院校开设了针灸专业,针灸人才辈出。

40多年来在继承的基础上翻印、点校、注释了一大批古代针灸书籍,结合现代医家的临床经验和科研成就,出版了大量的针灸学术专著和论文,还成立了中国针灸学会,学术交流十分活跃,并在针刺镇痛的基础上创立了“针刺麻醉”。

针灸的研究工作也不单纯仪在文献的整理,还对其治病的临床疗效进行了系统观察,并对经络理论、针刺镇痛的机制、穴位特异性、刺法灸法的高速功能等,结合现代生理学、解剖学、组织学、生化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以及声、光、电、磁等边缘学科中的新技术进行了实验研究。临床实践证实了针灸对内、外、妇、儿、骨伤、五官等科多种病证的治疗均有较好的效果。

针灸是一门古老而神奇的科学。早在公元6世纪,中国的针灸学术便开始传播到国外。在亚洲、西欧、东欧、拉美等已有120余个国家和地区应用针灸术为本国人民治病,不少国家还先后成立了针灸学术团体、针灸教育机构和研究机构,著名的巴黎大学医学院就开设有针灸课。

据报道,针灸治疗有效的病种达307种,其中效果显著的就有100多种。1980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43种推荐针灸治疗的适应病症。1987年,世界针灸联合会在北京正式成立,针灸作为世界通行医学的地位在世界医林中得以确立。

2010年11月16日中医针灸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针灸学起源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传说针灸起源于三皇五帝时期,相传伏羲发明了针灸,他“尝百药而制九针”(东汉医学家皇甫谧记载于《帝王世纪》)。而据古代文献《山海经》和《内经》,有用“石篯”刺破痈肿的记载,以及《孟子》:“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的说法,再根据如今在我国各地所挖出的历史文物来考证,“针灸疗法”的起源就在石器时代。当时人们发生某些病痛或不适的时候,不自觉地用手按摩、捶拍,以至用尖锐的石器按压疼痛不适的部位,而使原有的症状减轻或消失,最早的针具:砭石也之而生,随着古人智慧和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针具逐渐发展成青铜针、铁针、金针、银针,直到如今用的不锈钢针。相传,华夏文明的始祖伏羲是中医针灸的发明人。伏羲氏不仅画八卦,结绳为网,教民田猎,而且“尝百药而制九针”(东汉皇甫谧记载于《帝王世纪》)、“尝草制砭”(南宋罗泌记载于《路史》)。砭就是砭石,即华夏民族最早的针灸。灸法的起源与为的发现和使用有着密切的关系,当身体有某种不适时,用以去烘烤得以减轻,继而用各种树枝作为施灸工具,逐渐发展到艾灸。
针灸治疗方法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其学术思想也随着临床医学经验的积累渐渐完善。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墓出土的医学帛书中有《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论述了十一条脉的循行分布、病候表现和灸法治疗等,已形成了完整的经络系统。《黄帝内经》是现存的中医文献中最早而且完整的中医经典著作,已经形成了完整的经络系统,即有十二经脉、十五络脉、十二经筋、十二经别以及与经脉系统相关的标本、根结、气街、四海等,并对腧穴、针灸方法、针刺适应症和禁忌症等也做了详细的论述,尤其是《灵枢经》所记载的针灸理论更为丰富而系统,所以《灵枢》是针灸学术的第一次总结,其主要内容至今仍是针灸滨核心内容,故《灵枢》称为《针经》。继《内经》之后,战国时代的神医扁鹊所著《难经》对针灸学说进行了补充和完善。
晋代医学家皇甫谧潜心钻研《内经》等著作,撰写成《针灸甲乙经》,书中全面论述了脏腑经络学说,发展并确定了349个穴位,并对其位置、主治、操作进行了论述,同时介绍了针灸方法及常见病的治疗,是针灸学术的第二次总结。
唐宋时期,随着经济文化的繁荣昌盛,针灸学术也有很大的发展,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在其著作《备急千金要方》中绘制了彩色的明堂三人图,并提出阿是穴的取法及应用。到了宋代,著名针灸学家王惟一编撰了《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考证了354个腧穴,并将全书刻于石碑上供学习者参抄拓印,他还铸造了2具铜人模型,外刻经络腧穴,内置脏腑,作为针灸教学的直观教具和考核针灸医生之用,促进了针灸学术的发展。
元代滑伯仁所者的《十四经发挥》,首次将十二经脉与任、督二脉合称为十四经脉,对后人研究经脉很有裨益。
明代是针灸学术发展的鼎盛时期,名医辈出,针灸理论研究逐渐深化,也出现了大量的针灸专著,如《针灸大全》、《针灸聚英》、《针灸四书》,特别是杨继洲所著的《针灸大成》,汇集了明以前的针灸著作,总结了临床经验,内容丰富,是后世学习针灸的重要参考书,是针灸学术的第三次总结。
清初至民国时期,针灸医学由兴盛逐渐走向衰退。公元1742年吴谦等撰《医宗金鉴》,其《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不仅继承了历代前贤针灸要旨,并且加以发扬光大,通篇歌图并茂,自乾隆14年以后(公元1749年)定为清太医院医学生必修内容。清代后期,道光皇帝为首的封建统治者以“针刺火灸,究非奉君之所宜”的荒谬理由,悍然下令禁止太医院用针灸治病。1840年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入侵中国,加之当时的统治者极力歧视和消灭中医,针灸更加受到了摧残。尽管如此,由于针灸治病深得人心,故在民间仍广为流传。针灸名医李学川公元1817年写出《针灸逢源》,强调辨证取穴、针药并重,并完整地列出了361个经穴,其仍为今之针灸学教材所取用。民国时期政府曾下令废止中医,许多针灸医生为保存和发展针灸学术这一祖国医学文化的瑰宝,成立了针灸学社,编印针灸书刊,开展针灸函授教育等,近代著名针灸学家承淡安先生为振兴针灸学术作出了毕生贡献。在此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明确提倡西医学习和应用针灸治病,在延安的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开设针灸门诊,开创了针灸正式进入综合性医院的先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十分重视继承发扬祖国医学遗产,制定了中医政策,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发展中医事业,使针灸医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普及和提高。50年代初期,率先成立了卫生部垆的针灸疗法实验所,即当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的前身。随之,全国各地相继成立了针灸的研究、医疗、教学机构,从此以后《针灸学》列入了中医院校学生的必修课,绝大多数中医院校开设了针灸专业,针灸人才辈出。40多年来在继承的基础上翻印、点校、注释了一大批古代针灸书籍,结合现代医家的临床经验和科研成就,出版了大量的针灸学术专著和论文,还成立了中国针灸学会,学术交流十分活跃,并在针刺镇痛的基础上创立了“针刺麻醉”。针灸的研究工作也不单纯仪在文献的整理,还对其治病的临床疗效进行了系统观察,并对经络理论、针刺镇痛的机制、穴位特异性、刺法灸法的高速功能等,结合现代生理学、解剖学、组织学、生化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以及声、光、电、磁等边缘学科中的新技术进行了实验研究。临床实践证实了针灸对内、外、妇、儿、骨伤、五官等科多种病证的治疗均有较好的效果。
针灸是一门古老而神奇的科学。早在公元6世纪,中国的针灸学术便开始传播到国外。在亚洲、西欧、东欧、拉美等已有120余个国家和地区应用针灸术为本国人民治病,不少国家还先后成立了针灸学术团体、针灸教育机构和研究机构,著名的巴黎大学医学院就开设有针灸课。据报道,针灸治疗有效的病种达307种,其中效果显著的就有100多种。1980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43种推荐针灸治疗的适应病症。1987年,世界针灸联合会在北京正式成立,针灸作为世界通行医学的地位在世界医林中得以确立。
2010年11月16日中医针灸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针灸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治疗方式,早已有记载的历史。该哲学植根于道教的传统,可追溯到8000年前。这个时期的人们会思考和观察内外能量的流动。他们还热衷于观察人与自然和宇宙的关系。这个时期有许多贤哲,但最具传奇色彩的是伏羲,他大约在8000年前居住在中国黄河地区。通过观察自然,他创造出了两个符号,即虚线和实线。这些符号代表了宇宙中的两个主要力量“创造和接收”,以及它们之间是如何的相互作用从而形成生命的。这种二元性被称为“阴阳”,它们代表了中医理论和应用的基础。伏羲然后发现,当阴阳融合时,就会发生创造性的动作,这产生了第三方面。即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从而导致了《易经》的八卦和六十四卦。《易经》塑造了未来数年的中医思想,此后每本有影响力的中医著作都是基于《易经》的基本哲学。

新旧石器时代
中国原始社会分为两个时期——旧石器时代(10,000年前及以后)和新石器时代(10,000-4000年前)。在新石器时代,石头被精制成细针,并用作治疗的工具。他们被称为扁石针——这意味着使用锋利的石头来治疗疾病,已经在当时成为了一种医疗手段。例如在中国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中就挖出了许多扁石针。

针灸史上最重要的里程碑发生在黄帝(公元前2697-2597)时期。在黄帝和他的医师齐波之间的一次著名对话中,他们讨论了中国医学艺术的整个领域。这些对话后来整理成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黄帝内经》。《黄帝内经》是关于中医的最早著作。它是在公元前305-204年左右编制的,由两部分组成:
《素问》9卷81章
《素问》介绍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疾病病因,病理,诊断,辨证论治,预防,阴阳五行要素,治疗以及人与自然、宇宙的关系。
《灵枢》 81章
《灵枢》的重点是针灸,经络描述,藏-器官的功能,九种针,穴位功能,针刺技术,气虚的类型,位置为160点。

商朝及春秋战国时期
大约在公元前1000年的商朝时期,象形文字显示了针灸的证据。还从废墟中挖出了青铜针,但这一时期扁石仍是针的主要形式。
在春秋战国时代(公元前421-221年),金属针代替了扁石。在一个可追溯至公元前113年的古墓中发现了四根金针和五根银针。这被命名为九种针灸针。历史记录指出,在这段时间里,许多医生从事针灸。这一时期的另一个里程碑是《难题丛书》的编写。 《难题丛书》讨论了五元素理论,原初诊断,八个子午线和其他重要的主题。

公元260-265年间,著名医师皇甫谧将所有古代文献都整理到他的经典著作《针灸甲乙经》中。本书共十二卷,描述了349个穴位。它是根据以下理论进行组织的:气血,经络,穴位和临床应用。这本书被认为是中医药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教科书之一。
魏晋南北朝及隋唐宋时期

魏晋南北朝朝(公元265-581年)时期非常流行针灸。许溪家族几代人被称为针灸艺术专家。在此期间,重要的文字和图表增强了知识和应用。
隋(581-618)和唐(618-907)时期,针灸经历了巨大的发展。应唐朝政府(公元627-649年)的要求,著名医师珍权修改了重要的针灸文字和图表。当时的另一位著名医生孙思邈写了《千金方》(650-692)。本文包括来自不同学者的针灸数据。在此期间,针灸成为医学的一个特殊分支,从业者被称为针灸师。针灸学校出现了,针灸教育成为国家医疗局的一部分。
在宋朝(960-1279)期间,著名医师王维义撰写了《针灸要点图解手册》。本书包括对657点的描述。他还铸造了两个青铜雕像,上面刻有经络和穴位以供教学之用。
明清时期

明朝(1568-1644)是针灸事业发展的启蒙时期。许多新的发展包括:
· 修订经典文本
· 改进针灸技术和操作
· 开发用于间接治疗的艾条
· 在主要午线之外开发加分点
· 《医学原理与实务》 120卷全书由著名医师王根东撰写
· 1601年-杨继周撰文《针灸原理》。这份关于针灸的伟大论文强化了《内经》和《难经》的原理。
从清朝到鸦片战争(1644-1840年),草药成为医师的主要工具,针灸的发展受到了抑制。
近代以来

在1911年革命之后,引入了西医,并压制了针灸和中草药。由于人口众多,需要医疗服务,针灸和草药在民间仍然很流行,因此出现了“赤脚医生”。
针灸仅在长征(1934-1935)期间使用,尽管条件恶劣,但有助于维持军队的健康。这导致共产党领导人毛泽东看到针灸仍然是中国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1950年,毛主席正式将中医与西医结合起来,针灸在许多医院都建立了。同年朱德同志用“新针灸学”加强中医研究。
在1950年代末至1960年代,继续进行针灸研究-进一步研究古代文献,对各种疾病的临床效果,针灸麻醉以及针灸对内脏器官的影响。
从1970年代至今,针灸在中国医疗体系中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率先研究了针灸的应用和临床效果的各个方面。尽管针灸已经现代化,但它永远不会失去与几千年前建立的哲学的联系。


中医艾灸的起源是从什么时候开始?
中医艾灸的起源 艾灸是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点燃,熏烤人体的穴位,再利用其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保健治病的一种治疗方法。那么中医艾灸的起源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呢?在人类学会用火之前,灸法就已经产生了。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在狩猎...

艾灸疗法的发展历程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艾灸是中华民族防治疾病的重要手段。现在社会因为健康的需要,我们常常说起艾灸,用到艾灸,可是你知道艾灸到底是从何而来、如何产生的么?一、艾灸的起源 火是人类文明的源泉,在人类数百万年的进化中,人类敬畏火、崇拜火、利用火、热爱火。艾灸就是人类利用火防病治病的成果...

灸疗的传承脉络和发展方向
灸疗从最原始的民间简单运用到如今的步入大雅之堂,经历了中国整个文明史的发展过程,在人类历史的长河里逐渐成长、壮大并愈发璀璨,它是祖国医学不可分割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中医药文化传承脉络的重要一个分支。中医典籍「医学入门」强调: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着重强调了灸在祖国医学中的重要位置,也体现了...

艾灸起源历史
日本有传承几百年的名牌艾绒商家,如东京“釜屋会社”,釜屋牌艾绒有三百多年历史了。还有“三惠贸易会社”等等,他们的货源多来自中国湖南艾医,釜屋一家一年产艾绒就达十余吨之多。植物文化 艾蒿具有特殊的馨香味,做成馨香枕头,还有安眠助睡解乏的功效。艾蒿叶熬汁,然后稀释兑水沐浴,可除身上长的...

艾灸旺于哪个朝代衰于哪个朝代
用中医的话说,它有温阳补气、温经通络、消瘀散结、补中益气的作用。可以广泛用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疾病,犹其对乳腺炎、前列腺炎、肩周炎、盆腔炎、颈椎病、糖尿病等有特效。其次,艾灸具有奇特养生保健的作用。用灸法预防疾病,延年益寿,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黄帝内经》“大风汗出...

艾灸历史的四个转折点
灸法有文字记载,最早见于《左传》。《庄子、盗跖篇》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之说。最早的灸法专著出自汉代的曹操之子曹翕,著《曹氏灸方》七卷。唐代孙思邈在《千金方》中提倡针和灸并用;在唐代灸学已发展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唐太署中有灸师和针师的区别。宋代的西方子对灸学研究更是炉火纯...

针灸发展历史
《内经》等古代文献,如《山海经》和《孟子》,提供了关于针灸疗法起源的线索。考古发现也证实,石器时代的人们已经开始使用针灸来治疗疾病。灸法的起源与火的发现密切相关,早期人们用树枝施灸,后来发展为艾灸。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针灸治疗方法和理论不断完善。如1973年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医学帛书,详细...

中医艾灸的起源在哪里?
艾灸是一种使用燃烧艾叶后产生的热量来刺激穴位的一种中医治疗疾病的方法。艾灸的主要特点是通过艾条燃烧产生的温热刺激作用,从而达到防病治病,延年益寿的神奇作用。艾灸疗法最早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艾灸疗法不仅在我国医学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世界医学史上也有着巨大的贡献。古代医学典籍典《灵柩 ...

灸的起源是什么?
即用火、艾火治病,为考其最早起源,便想到了原始人用火、人工取火的方法,将烧热的卵石贴身以驱寒,并把热卵石贴身某一部位对人体某种不适更有效的经验。此类经验的不断自觉积累,灸疗法即从中慢慢诞生。这种推论未必完全符合历史实际,但不无一定的科学道理。《素问·异法方宜论》在论述灸法的来源...

艾灸在历史上都有哪些救人案例与典故
临床实践证明,灸效不亚于针效,故灸法在历史上曾列箴、石、汤三法之前。3、三国时魏王曹操之子东平王曹翕善研灸法著《曹氏灸经》七卷,为最早的灸疗专著,所载施灸孔穴 增多,施灸的禁忌也较以前诸书具体,并申明禁灸原因。唐朝的孙思邈就经常用艾叶温汤洗浴足三里。他幼年多病,中年时开始用灸法...

崆峒区17550081928: 针灸的发展历史 -
牢邹朗瑞: 针灸学起源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传说针灸起源于三皇五帝时期,相传伏羲发明了针灸,他“尝百药而制九针”(东汉医学家皇甫谧记载于《帝王世纪》).而据古代文献《山海经》和《内经》,有用“石篯”刺破痈肿的记载,以及《孟子》...

崆峒区17550081928: 近期偶有轻微的头晕症状,确切的说是在行动时有无法保持平衡的状况...
牢邹朗瑞: 针灸是中国医学的重要组成内容.古代关于针灸起源的说法,往往与“伏羲氏”、“黄帝”相联系.说明针灸学的起源已经很早了. 针灸疗法在春秋战国时已经比较普遍.这一时期,出现了一些名医,最著名的是扁鹊.有许多古代文物记录了针...

崆峒区17550081928: 近代针灸经络的发展史是什么?
牢邹朗瑞: 还包括近代针灸经络的发展史,近代中医气的进展简史,中西医结合史,中医中药史等.

崆峒区17550081928: 针灸疗法是怎样发展的?
牢邹朗瑞: 完全能现代化,而且必须逐步现代化.所谓“现代化”,就是结合现代科学手段加以... 针灸疗法以及在此基础上派生发展起来的各种疗法,说到底,都是以上原理的不同应...

崆峒区17550081928: 神秘的针灸医术起源于何时呢?
牢邹朗瑞: 这儿有一个传说:远古时一位矛猎的人鼻子上中了一箭,这一刺却治好了猎长久未愈的头痛病.这个传说看似神奇,但并非毫无道理,这种医术的起源似乎可追溯到石器时代,因为在不同地方的石器时代遗址中,均出土了大量用来截皮肤的石制尖锐工具.针灸学在秦汉时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崆峒区17550081928: 针灸疗法在历史上有哪些记载?
牢邹朗瑞: 针灸疗法起源于中国,已有超过5 000 年的历史.在阿尔卑斯山的冰河中发现的一 具5 200年前的木乃伊身上有与关节和胃疾病相关的特定针灸穴位一致的纹身.公元6世纪针灸就已经传至日本和韩 国,17世纪传人欧洲,针灸疗法在传统的 中医疗法中仍保持重要的地位.自20世纪 60年代以来,针灸疗法已经在西方的补充疗法和常规疗法从业者中广泛流传.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