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 《山西家信》是哪两位演员说的?

作者&投稿:致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找相声山西家信的文本~

甲 从前我有个朋友。

乙 干什么的?

甲 开杂货铺的。

乙 您怎么跟他交上朋友啦?

甲 有一天我到他那儿去赊账。

乙 您赊什么东西?

甲 我家灯泡坏啦,去赊一根蜡烛,他拿粉拿笔诮当在黑板上写上“蜡烛”两字。

乙 他写上啦?

甲 他光画了一竖。

乙 这是什么意思?

甲 我明白啦,这一竖代表一根蜡烛。

乙 他不会写字?

甲 过几天我又去赊了一盒香烟。

乙 这回怎么写的?

甲 他在一竖底下画了一个四方块。

乙 一竖代表一根蜡烛,四方块代表一盒烟。

甲 对,这四方块就画在一竖底下!过几天我去还账。

乙 对,下回好赊。

甲 我说:“掌柜的,您看看账,我短您多少钱?”他一看黑板上画着一竖底下一个四方块,回头对我说句话, 把我吓了一跳。

乙 他说什么?

甲 “您不短柜上钱。”

乙 不是画着一盒烟,一根蜡烛吗?

甲 “你就短柜上一件东西。”

乙 什么东西?

甲 “你借去一把铁锹啊。”

乙 怎么变成一把铁锨啦?

甲 一根蜡烛他当成铁锹把啦。

乙 那个四方块?

甲 他当成铁锹头啦!

乙 没文化多耽误事啊,你就给买一把铁锹吧!

甲 我知道他这是开玩笑,他是个好开玩笑的人,我没给他买。后来我们交了朋友啦。

乙 好哇。

甲 从此以后,我要是有一天不到他柜上去,他就吃不下去饭。

乙 这才叫朋友呢。

甲 可是说相声的哪儿都去呀。在山西太原府,有一家办寿,请一场相声让我去。您说挣钱的事我能不去吗?

乙 得去呀。

甲 去,我舍不得朋友。

乙 那也就几天,您可以跟他说说。

甲 我上他柜上告诉他:“大哥,我要走啦。”

乙 他说什么?

甲 他哭啦。

乙 他怎么哭啦?

甲 他舍不得我呀,我给他个放心话。

乙 什么放心话?

甲 “多说走十天,少说走五天。”他问我到什么地方去,我说:山西太原府。

乙 他说什么?

甲 他乐啦:“山西太原府是咱们老家呀!”我赶紧问他:“老家在山西太原府什么地方?”他告诉我:“在太原城西。咱们老爷子名叫‘辛干’,到那儿一打听‘辛干’都知道。”“你这么告诉我是有什么事情吗?”“我有十几年没回家啦,你要走给我带一封家信去。”

乙 朋友嘛,这个事应当管。

甲 你当光带信哪?

乙 还带什么?

甲 还有钱哪。

乙 多少钱?

甲 五十块现大洋。

乙 现大洋银子的,沉哪。

甲 五十块钱,拿报纸卷上,半尺多长,我不能搁口袋里。

乙 您放什么地方?

甲 掖到裤腰扣里。我走那天他送我上车告诉我一句话。

乙 他告诉你什么?

甲 连信带钱交给本人,“到家有一个年轻的女人,她就是我媳妇,你嫂子。”

乙 嘱咐得挺详细。

甲 我上了火车奔太原去,坐时间长了闷得慌,心想临走带点解闷儿的东西就好啦。

乙 是啊!谁让你没带哪。

甲 我把带的那封信打开看看都写的什么?

乙 私看书信,这可不好。

甲 朋友,没关系,我打开一看哪……

乙 怎么写的?

甲 信上没写字。

乙 没字呀?

甲 在信上画了七个大骆驼,一棵大树,树上落了两个苍蝇。树的那边还画着四个王八,两把酒壶。

乙 这是什么信?

甲 我也不知道啊,我到了太原府,刚进城,见有一个老头儿,我过去鞠个躬,打听打听,我说:“老大爷,请问附近有个叫‘辛干’的吗?”

乙 老头儿说什么啦?

甲 老头儿反过来问我:“你找‘辛干’有什么事?”

乙 你就跟他说吧。

甲 “我打北京来。有一个朋友托我办点事,往家里带封信,还捎俩钱来。”老头儿说:“你跟我来吧。”

走不远,就把我让屋里去啦。给我找个座我就坐下了。老头儿就说话啦:“有话你就对我说吧,我就叫’辛干”。

乙 真巧,碰见本人啦,你就把钱和信交给他吧。

甲 我说:“给您这封信,还有五十块钱。”老头儿乐呵呵地拆开这封信,看看信瞧瞧我:“噢,你跟我儿子是把兄弟呀!”

乙 信上不是没写字吗?

甲 我也纳闷儿,我赶紧问他:“你儿子在信上说我们是把兄弟吗?”他说:“是呀,你看这信上有七个骆驼,我们山西人养骆驼,五个为一串,六个为一挂,七个为一把儿,这不就是把兄弟吗。”我一听,我们俩全变骆驼啦。

乙 把兄弟可不是一把子嘛!

甲 老头儿看完信,跟我说:“一点儿不错,信上写得明白是五十块钱。”“您怎么知道是五十块钱?”

乙 他怎么知道的?

甲 “你看这树上落两个苍蝇。”

乙 树上有俩苍蝇是怎么回事?

甲 “我们山西人,把苍蝇叫蝇子,花的洋钱也叫银子,可是山西人说银子,也叫蝇子。”

乙 那么,蝇子在树上落着是怎么回事?

甲 “蝇子代表银子,就是银子,银子有数(树)的”。

乙 噢,怎样知道是五十块钱呢?

甲 老头儿说:“这儿画着四个王八,两把酒壶,你算算,四个王八,四八三十二,两把酒壶,二九一十八。十八加三十二,共计五十块。”

乙 这么回事呀!这比甲骨文还难认呢!

甲 老头儿说:“今天你别走啦,咱爷儿俩初次见面,得喝两蛊。”我说:“我光会抽烟不会喝酒。”“好办,给你灌两瓶醋吧!”

乙 喝醋啊?

甲 醋拌山西刀削面。吃完饭老头儿跟我说:“你回北京给我带封信。”我说:“行”。

乙 这应当。

甲 过几天,我演出完了,他把信也写出来啦。临走那天,我到他家拿信去,一进门看见有个年轻的妇女,这是我大嫂子,她也交我一封信。

乙 一共两封信。

甲 老头儿交给我说:“这大信封是我给儿子的,这小信封是你嫂子给你大哥的,小夫妻都是知心话,你走到半路上可千万别拆开看!”

乙 人家怕你拆开看。

甲 辞行,登程,我坐在火车上怪闷的。

乙 看看书,看看报吧。

甲 哎,我想起来啦,这儿有两封信,再拆开看看。

乙 您就别拆开啦!

甲 非拆不可,先看大信封的信,拆开一看。

乙 写的什么?

甲 信上还是没有字,信上画了个水筲,这水筲底朝上,筲把儿朝下,在水筲底上落着俩苍蝇。

乙 这是什么意思?

甲 我明白,苍蝇大概又是银子可是水筲底朝上,我不明白,还画着一个大圈一个小圈,大圈里头画着一个二喝脚,就是过年放的爆竹,小圈里头画一个蚕。

乙 什么蚕?

甲 吐丝的蚕,这封信很简单,看完封好,收起来,再看我嫂子这封信。

乙 人家夫妻的信,你别看。

甲 打开一看,画着一块藕,藕可断开啦,里头的丝可没断开。挨着那块藕,有一块炭,就是生炉子用的炭,块儿太小啦。还画着两个鸽子、一只?font color="#006699">甲印?/p>

乙 还有什么?

甲 还画着一头象,象鼻子上卷着一把刀,这象正回头,那刀尖从鹅脖子上扎进去了,鹅顺着脖子流血。我看完了,也不明白是怎么回事?

乙 是不好明白。

甲 看完信,闲劲儿难忍,一想,有了,我在嫂子这嫂信的后面,我也画点儿东西。

乙 你画什么?

甲 乱画,画什么好呢?对,我来个自画像。

乙 那怎么画?

甲 我掏出一面小镜子,对镜子画,画一个小人儿嘴叼着烟卷儿。画完把信封好,一天一宿车到了北京。

乙 下车您就回家吧。

甲 先把朋友的事办完再回家,我就一直奔到柜上去啦。

乙 见着了吗?

甲 他正在门口站着呢,一看我回来啦,我个亲热劲儿:“兄弟呀!你可回来啦!一路上你可辛苦啦!”

乙 真近乎!

甲 沏上茶,洗洗脸:“你在柜了吃完饭再回家吧!”

乙 你怎么样?

甲 我把信交给他:“这个大信封是我们老爷子的,小信封是我大嫂给你写的,我把钱交给老爷子了。”

乙 他说什么没有?

甲 他说:“兄弟不用多说,咱们哥们儿我还不信不过,要是见不到钱,这封信也来不了。”

乙 人家比你明白。

甲 他把大信封拆开,看完了信他就说啦:“兄弟,这个钱,咱们老爷子见着啦。”我说:“你怎么知道的?”“这儿有个水筲,有两个苍蝇,山西人管苍蝇叫蝇子,带的那个大洋也叫银子,这水筲底朝上,就是银捎(筲)到(倒)啦。”

乙 这个大圈和小圈是怎么回事?

甲 “大圈是饭碗,小圈是茶碗。”

乙 大碗为什么搁了二踢脚,茶碗为什么搁个蚕?

甲“你不明白,这是老爷子想我。茶思(丝)饭想(响)。”

乙 你嫂子这封信呢?

甲 他把信拆开一看就哭啦。我赶紧就问:“你先别哭。这藕断开啦,这丝没断,这木炭又这么短这是怎么回事?”

乙 怎么回事?

甲 “这是你嫂子想我啦:长思(丝)短吧(炭)。”

乙 这两个鸽子、一个?font color="#006699">甲樱�礁龈胱印⒁桓鲅甲樱��裁淳褪墙心隳兀?/p>

甲 “这就是:哥哥呀!哥哥呀!”

乙 这象鼻子卷一把刀,刀尖扎进鹅脖子,还直流血是什么意思?

甲 “这就是:哥哥呀!哥哥呀!想(象)煞(杀)我(鹅)啦!”

乙 就是想死我啦!

甲 对呀,他一翻过信一看,就瞧见我画的那个自画像啦。

乙 这回他说什么?

甲 “哎呀!兄弟,这画的是我儿子不学好,叼上烟卷啦!”
其实有好几个版本,一般是前面的垫话不一样,后面的基本相同
乙 啊!去你的吧!

  我找了篇东西,不知道是否对您有用

  相声的分类
  相声按演员人数分可分为:   
  刘宝瑞(1915—1968)表演单口相声
  ●单口相声,由一个演员表演。长篇单口相声,通常分为数次表演,类似于评书,但更多注重笑料。   ●对口相声,演员人数为2人
  姜昆、李文华表演对口相声
  ,演员为一捧一逗   (男女相声,对口相声的一种)   ●群口相声,演员人数在3人或3人以上   按内容功能分类,可分为:   
  杨振华、金炳昶表演相声《假大空》
  ●讽刺型相声:可以讽刺自己或者别人,如侯宝林的《夜行记》(讽刺不遵守交通规则的人)、姜昆的《如此照相》(讽刺文革时期的社会现象)   ●歌颂型相声:主要在中国大陆,通
  侯耀文、石富宽表演相声《京九演义》
  常要配合政府的方针、政策。如马季的《新〈桃花源记〉》(歌颂社会主义农村新面貌)、侯耀文的《京九演义》(歌颂京九铁路的建设者)。   ●娱乐型相声:《说方言》、《爱情歌曲》之类。   按著作时代分类,可分为:   ●传统相声:清末民初时期   ●新相声:1949年之后   ●当代相声:1980年代后期之后
  张文泽 丁舟 张颂阳表演《扒马褂》
  编辑本段相声艺术流派
  逗哏
  一、 侯(宝林)派相声   参见:薛宝琨:《论“侯派”相声》   二、 马(三立)派相声   参见:薛宝琨:《论“马派”相声的精神》   吴文科:《侯宝林与马三立相声艺术之比较》   三、 常(宝堃)派相声   参见:常宝华:《回忆我的大哥常宝堃》   四、 苏(文茂)派相声   参见:苏德新:《难忘苏批“三国”》   五、 马(季)派相声
  捧哏
  一、 李(文华)派相声   参见:姜昆:《李文华谈捧哏》   二、 唐(杰忠)派相声   参见:姜昆:《为唐杰忠叫好》   三、 赵(世忠)派相声   参见:老舍:《健康的笑声》编辑本段艺术特色
  四大基本功
  说、学、逗、唱是相声演员的四大基本功。   ●说:讲故事,还有说话和铺垫的方式。   ●学:模仿各种人物、方言、和其他声音,学唱戏曲的名家名段,现代也有学唱歌,跳舞。   ●逗:制造笑料。   ●唱:经常被认为是唱戏,唱歌。实际上“唱”是指演唱“太平歌词”太平歌词是相声的本功唱。   在传统上,相声艺人把相声的基本功细分为十三门,分别是:   ●要钱   ●口技   ●数来宝
  相声
  ●太平歌词   ●白沙撒字   ●单口相声   ●逗哏   ●捧哏   ●群口   ●相声怯口/倒口   ●柳活   ●贯口   ●开场小唱
  术语
  ●逗哏:“哏”指滑稽、逗人发笑的话或表情。逗哏即逗出令人发笑的效果,代指为负责逗哏的演员   ●捧哏:演出时配合“逗哏”叙述故事情节的演员。   ●包袱:相声中的笑料   ●柳活:以学唱(戏剧)为主的相声   ●腿子活:在相声表演中,演员为表演戏剧,带点小化妆,分包赶角,进入角色来表演,之后还要退出来叙事的段子。   ●贯口(活):大段连贯且富于节奏性的台词,以《大保镖》和《文章会》为典型,相声行内有“文怕《文章会》,武怕《大保镖》”。   ●怯口活(怯口):运用方言或外语表演,如:豆腐堂会、山西家信等。   ●现挂(砸挂,抓哏):现场抓紧取题材引起笑声
  常用道具
  ●醒木:来自评书,经常在长篇单口相声中也会用到。   ●折扇:在表演过程中可以虚拟为其他物品:刀枪棍棒(《大保镖》)、笔(《杨乃武写状》)、鼓槌(《口吐莲花》)等。   ●手绢:可以在化妆时作为道具使用,比如《学四省》《武松打虎》《捉放曹》   ●桌子,传统相声中常用的道具。表演对口相声时为逗哏站在桌外,捧哏站在桌子里边。表演柳活时则以桌子区分前后台和上下场门。   ●御子:唱太平歌词时伴奏的乐器,一般是两个竹板。编辑本段表演形式
  相声的表演方式,最初有两种,在帷幕中表演的相声称“暗春”,公开表演的相声称“明春”。到了清宣统三年(1911)后只有“明春”一种在继续发展。相声的形式共分单口相声、对口相声、群口相声三种。单口相声,是一个演员表演的长短笑话。对口相声,是两个演员表演的,叙述人甲称“逗哏”,辅助对话的乙称“捧哏”,表演时,依甲乙二人说表内容的轻重与语言风格之不同,又可分为“一头沉”、“子母哏”和“贯口活”三类。群口相声,是三个以上演员共同表演的,甲称“逗哏”,乙称“捧哏”,丙等称“腻缝”。   一段相声一般由“垫话儿”——即兴的开场白;“瓢把儿”——转入正文的过渡性引子;“正活儿”——正文;“底”——掀起高潮后的结尾四部分组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新创作的相声也常有省略“瓢把儿”的。相声用艺术手法组成“包袱儿”,表演当中通过说表而“抖响”使人们发笑。其手法计有:三番(翻)四抖、先褒后贬、阴错阳差、一语双关、自相矛盾、表里不一、歪讲曲解、违反常规等数十种。每一段相声里一般含有四五个以上风趣幽默的“包袱儿”。编辑本段相声艺术之说学逗唱
  说
  包括说、批、念、讲四种手法。说,指吟 诗、对对联、猜谜语、解字意、绕口令、反正话、颠倒话、歇后语、俏皮话、短笑话、趣闻铁事等。曲目主要有《熬柿子》、《五星楼》、《天王庙》等。批,批的曲目主要有《批生意》、《歪批三国》、《批聊斋》等。念,指”贯口”,曲目主要有《菜单子》、《地理图》、《洋药方》等。讲,讲的曲目主要有《讲帝号》以及单口相声《解学士》、《化蜡扦儿》等。   
  相声大师杨振华、金炳昶
  学
  各种口技、双簧,摹拟方言、市声以及男女老幼的音容笑貌、风俗习惯礼仪。曲目主要有《学四省》、《学四相》、《规矩套子》等。摹拟方言,又叫“倒口”,过去也叫“怯口”,是为表现人物的愚昧憨厚。最初大多摹拟河北省深(泽)、武(强)、饶(阳)、安(国)一带的方言。当时,某些北京人讥讽从这些地方来京作工的人“怯”,诬为“一嘴蚂蚱籽,两腿黄土泥”的“怯勺”,带有明显的鄙视成分。后来发展到摹拟山西话、胶东话、天津话、宝坻话、唐山话。三十年代初,又扩及上海话、苏州话、广东话。四十年代中期以来,又增加了学英语。解放以后,又出现了摹拟外国味的中国话、华侨说普通话等。学做小买卖的吆喝,又叫货声,主要摹拟卖大小鱼儿、卖茶鸡蛋、卖熏鱼炸面筋、卖硬面饽饽、卖馄饨、卖布头、卖估衣、卖包子的吆喝声。
  逗
  就是抓哏取笑。甲、乙二人,一宾一主,一智一愚,以滑稽口吻互相捧逗,褒贬评论,讽刺嘲谑。曲目主要有《论捧逗》、《找堂会》、《老老年》等。清末,英敛之《也是集续篇》中就曾提到相声演员是”滑稽传中特别人才”,形象地描绘了”逗”的艺术魅力,说:”该相声者,每一张口,人则捧腹,甚有闻其趣语数年后向人述之,闻者尚笑不可抑,其感动力亦云大矣!”可见,那时候的相声已经把”说”的形式、”逗”的内容、”学”的手段熔于一炉。
  唱
  演唱”发四喜”、”弦子书”、”太平歌词”以及”农家乐”、”算了又算”、”十二月探梅”等以间小调,还有学唱各种戏曲、曲艺,统称之为”柳活”。编辑本段形式构成
  著名相声艺术家马季在谈及相声的基本概念时指出:“(相声)就是通过组织一系列特有的‘包袱’来使人发笑的艺术,这里所指的包袱是语言艺术的包袱,这里所指的语言是包袱艺术的语言语言……、语言、包袱儿、笑声,可说是相声艺术的三大要素,并且缺一不可。”(引自马季《卅年回首一吐为快》载《曲艺》1987年第2期)在他列举的三要素中,语言、笑声是其它一些喜剧艺术也具有的,只有包袱才是相声艺术特有的。包袱在相声艺术中处于最重要的地位。因此,对包袱的内容和形式进行分析是我们研究相声艺术的关键。   “包袱”一词是个形象化的比喻词,它实际上指的是相声中喜剧性矛盾酝酿、发展的一个过程。所谓的“三翻四抖”,则是相声包袱常采用的一种结构。其中“三翻”是指对矛盾假象反复进行渲染和强调;“四抖”是指在”三翻“之后揭露矛盾的真相。
  2006年春晚相声《新说绕口令》
  喜剧矛盾的特征是“用另一个本质的假象来把自己的本质掩盖起来。”(引自马克思《导言》载《马恩全集》第1卷第5页)因此,在喜剧矛盾中,各种假象就特别多。假象其实也是一种现象,它的特点是能够提水与其本质相反(或相离背)的表象,然而,假象又是以其特有的方式极为深刻地反映着本质。因此,真实的喜剧矛盾具有着出乎意料之外又合乎情理之中的特点。在对口相声中,喜剧矛盾——包袱的双方(现象与本质等等)由捧逗双方分别担任,并通过对话逐步揭露矛盾。喜剧艺术手法(如夸张、误会、巧合等)为各门喜剧艺术广泛采用,并非相声所独有。然而,相声在运用这些手法时自有其特点。例如,许多戏剧、电影运用视觉形象构成误会,(影片《大独裁者》、《黑郁金香》等都出现了两个相貌酷肖的人)而相声在运用误会手法时却大都依靠对话。例如《改行》中说到艺人龚云甫改行卖菜,他把“挑子一放,一摸肩膀儿,这个痛啊!他把《遇皇后》的叫板想起来了:‘唉、苦哇!’老太太一听:‘噢!黄瓜苦的,不要啦。’”很显然,这个包袱采用了误会手法,误会是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造成的。离开了对话的双方,也就无法引起误会。   通过人物对话组织包袱,是相声中运用最多的也是最重要的方法。不仅在“子母哏”类型的相声中是如此,在“一头沉”类型的相声中也是如此。不仅在对口相声中是如此,在单口相声中也是如此。例如在单口相声《珍珠翡翠白玉汤》中,那个攒底的包袱就是由皇帝朱元璋和他的群臣之间的对话构成的,这类利用对话构成的包袱在相声作品中俯拾皆是,不胜枚举。   对话不仅体现在包袱的组织方法上面,而且体现在各种相声艺术手段的运用上面。“说学逗唱”是相声的四种最基本的艺术手段,“说”是说笑话和绕口令,“学”是模仿各种叫卖声、唱腔和各种人物的语言,“逗”是抓哏逗笑,“唱”是编一些滑稽可笑的词用各种曲调演唱。这些艺术手段的运用只有纳入对话的范围才是符合相声创作艺术规律的。相声表演不能为学而学,为唱而唱。相声演员用方言所说的话,仍需达到对话的目的;所唱的歌曲和戏曲,或是作为对话中的论据,或是通过改唱歌词表达对话的内容。目前有些“柳话”(即以学唱歌曲、戏曲为主的相声)相声表演实际上变成了听众点唱音乐会,虽然也能取得剧场效果,但是却违背了相声作为对话艺术的本质。这种“为唱而唱”的创作倾向是不可取的。编辑本段演员要求
  相声演员既不是象评书及其它曲艺演员那样主要以叙述者的身份进行表演,也不象戏剧演员那样以剧中角色的身份进行表演,是以对话者的身份进行表演。相声演员所使用的语言不是叙述性的语言,而是对话性(即问答式)的语言。在子母哏类型舱相声中,这一点比较明显。其实,在一头沉类型的相声中,逗哏和捧哏的演员同样是在进行对话。逗哏演员的话语在内容上虽然确实有叙述的成份,但在形式上仍然表现为与捧眼演员之间的对话;在这里,叙述的内容只能作为答话说出来,而不能脱离具体的对话环境去讲故事。   相声演员在表演中始终是一个对话者,而不是行动者(英语中“演员”一词为“actor”,也可硬译为“行动者”)。相声演员主要靠对话塑造人物形象,而不是依
  相声《咱村里的事》
  靠外部形象和形体动作。相声演员的外部形象是“以不变应万变”的,这一特点与相声的特殊审美方式有很大关系。有研究者认为相声表演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我演我”的本色表演(见卢昌王《关于曲艺表演问题的几点思考》载《曲艺艺艺术论丛》第九辑76页),也有的研究者认为是一种虚拟式的表演。(见薛宝锟《笑的艺术》第64~65页)但无论如何,相声演员的形体动作只是为使对话更生动形象而采用的辅助手段,这些动作不象戏剧中的动作那样重要和完整。   在一头沉类型的相声中,捧哏演员的话虽不多,但应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捧哏演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可以作为“相声是对话的艺术”这一命题“人证”。在相声的几个类型中,群口相声是在对口相声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演变形成的,它将对口相声中的双边的对话转变为多边的对话;并且具有某些戏剧的成份。   单口相声的情况比较特殊。单口相声是从民间故事和笑话发展、演变而来的。它兼有故事和笑话的艺术特点。对此,专家们曾发表过精辟的意见。编辑本段主要特点
  在叙事艺术中,由富有穿透力的情节构成了—个有头有尾、线性发展的封闭性结构,这种结构不允许来自外部的干扰。在戏剧艺术中,有第四堵墙的理论。它要求在演员与观众之间矗立起一道假设的墙,这堵墙使演员与观众之间的交流带有间接的性质。   相声艺术则有很大不同,相声中的“情节”是若断若续、若有若无的。因此,相声的内容使人感到是不确定的。相声的包袱常常给观众提供假象,而将真相隐藏起来。这样一来,就促使观众主动进行思考,因而加强了双方之间的思想交。相比之下,评书(及其它一些曲艺)演员不仅将事情的因果关系解释得清清楚楚,而且还通过得胜头回预先明确故事的主题和结局,听众只需被动接受。在相声表演中,演员不再享有评书演员那种“说书先生”的地位,演员与演员、演员与观众都是以一种平等的对话者的身份出现。他们可以对事物发表各自不同的意见。这种来自多方面的不同意见,既构成了相声形式上的特点,又是相声中喜剧性矛盾的来源。在这里,演员的一切言谈话语都要接受另
  相声
  一个演员和广大观众的严格检验,他的种种故弄玄虚、自相矛盾、荒诞夸张、逻辑混乱的话语都逃不过观众的耳朵,他往往因“出乖露丑”受到哄堂大笑,处于“下不来台”的“尴尬”境地。观众则通过笑声感觉到自己在心理上的优势,并在笑声中受了潜移默化的教育。相声的欣赏过程能够更好地实现“寓教于乐”的目的,因而相声艺术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   相声表演采取直接面向观众的方式,“第四堵墙”在相声表演中是不存在的。许多演员还直接向观众提问,或解答观众提出的问题,并满足观众的要求。这样,就大大加强了演员与观众的联系与交流。   在相声的欣赏过程,观众虽然一般不能直接与演员进行对话,却可以通过笑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另外,在许多相声中,捧哏演员的话往往代表了观众的观点,捧哏演员往往是作为观众的代言人与逗哏演员进行对话。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在相声的表演和欣赏过程中,演员与观众的交流是双向的,十分密切的。这一特点是与它特有的艺术形式——对话的形式分不开的。这种形式满足了广大观众的参与意识,由此产生了独特的艺术魅力。相声与观众结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它从群众中吸取智慧和幽默,表达了群众对真善美的追求和乐观精神,并对生活中的假恶丑进行揭露和讽刺。相声以其精湛的生活内容和独特的艺术形式,成为优秀的民族艺术之花。   总而言之,相声在内容上是喜剧艺术,在形式上则是对话的艺术。相声在内容和形式上的这两大特点,并不是彼此孤立、互不相干的,而是相互包含、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编辑本段相声知识
  说学逗唱   曲艺术语。相声传统的四种基本艺术手段。“说”是叙说笑话和打灯谜、绕口令等;“学”是模仿各种鸟兽叫声、叫卖声、唱腔和各种人物风貌、语言等;“逗”是互相抓哏逗笑;“唱”相声的本工唱是指太平歌词。由于某些关系,过去电视上表演的相声都把所有的歌唱类归于唱中,这是不对的。只要太平歌词是唱,其他的都为学。相声中,常有偏重运用其中一、二种手段的节目,比如《改行》、《戏剧与方言》偏重于“学”和“唱”,《八扇屏》、《春灯谜》以“说、逗”为主。演员也往往以其善于运用某一些手段而形成不同的风格。   垫话   曲艺名词。相声演员登场表演正式节目前的开场白,有时也是一个小节目,吸引观众注意或点明正式节目的内容。   入活   曲艺术语。指相声演出时,用以将垫话引入正题的一段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包袱   曲艺术语。指相声、独脚戏、山东快书等曲种中组织笑料的方法。一个笑料在酝酿、组织时称“系包袱”,迸发时称“抖包袱”。习惯上也将笑料称为“包袱”。   三翻四抖   曲艺术语。相声组织包袱的手段之一。指相声表演时,经过再三铺垫、衬托,对人物故事加以渲染或制造气氛,然后将包袱抖开以产生笑料。   一头沉   曲艺术语。对口相声的表现方式之一。指两个演员在表演时,一个为主要叙述者,即逗哏;另一个用对话形式铺助叙述,即捧哏。由于叙述故事情节以逗哏为主,故称。   子母哏   曲艺术语。对口相声的表现方式之一。指相声表演时,两个演员(逗哏和捧哏)所承担的任务基本相同,如通过相互间争辩来组织包袱等。   抓哏   曲艺术语。相声、评书等曲种演出时,在节目中穿插进去的可笑内容,用以引起观众发笑。演员往往现场抓取插话题材,并结合节目内容,以取得良好结果。   逗哏   曲艺名词。对口或群口相声演出时主要叙述故事情节的演员,现通常称作“甲”。对口相声中,逗哏与捧哏合作,通过捧逗的衬托、铺垫,使叙述中逐渐组成包袱,产生笑料。群口相声增加“泥缝”,其作用与“捧哏”基本相同。   捧哏   曲艺名词。对口或群口相声演出时配合“逗哏”叙述故事情节的演员,现通常称作“乙”。   泥缝   曲艺名词。群口相声演出时配合“逗哏”叙述故事情节的演员,现通常称作“丙”。   腿子活   腿子活--相声里头为了学唱或者表演一段情节,两人带点小化妆,分包赶角,进入角色来表演,之后还要退出来叙事,这种相声段子行内叫“腿子活”。   砸挂   砸挂是相声里的行话,相声大部分都是在讲故事,而这个故事就得有个主人公,用讲这个人的笑话来达到抖包袱的目的。   贯口   又称“趟子”,为将一段篇幅较长的说词节奏明快地一气道出,似一串珠玉一贯到底,演员事先把词背得熟练拱口,以起到渲染书情、展示技巧乃至产生笑料的作用。编辑本段社会评价
  冯不异提出:“在曲艺的诸多曲种中,有一种单人演说可笑故事的表演形式,称为单口相声……(单口相声)但求谏果回甘,却不一定那么有头有尾,它的体制不同于短篇的话本、故事、笑话,也不同于对口相声,是一种风格独具的口头文学体裁。”(引自《继承传统,丰富提高》载《曲艺》1986年第5期)。   王行之认为:“把单口相声直接并入中短篇小说这一艺术门类,未必确当,但是,因为它们同属叙事性的艺术形式,从叙事状物、刻画人物等角度看,它们之间不仅有许多相同的地方,单口相声又有不少独到之处。”(引自《小说家的益友——或“劲敌”》载《中国曲艺论集》第280页)   李凤琪也曾指出:“单口相声以故事性见长,其中也有偏重说理的,即所谓‘议论型’,这种相声容易空洞、枯燥、很难写,新作中几乎绝迹。”(引自《生动的社会风俗画卷》,刊载于《曲艺》1986年第5期)   看来,专家们比较—致地认为单口相声是一种喜剧性的叙事艺术。单口相声就其形式而言不是对话艺术,但是,它与传统的叙事艺术(评书、故事等)相比又产生了许多变异。例如,单口相声在内容上侧重于反映人物之间的对话,并且主要依靠对话构成包袱、塑造形象。由于单口相声创作中包袱的组织要受情节、人物性格的制约,所以单口相声创作的难度很大。故事型的单口相声创作近年来已近于绝迹;议论型的单口相声则由于在内容与形式之问存在着不易克服的矛盾,而让位于对口相声。   对口相声是从单口相声脱胎而来的,但是它“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其艺术生命绎久不衰。这与它的内容形式之间的和谐有很大关系。简单地说,对口相声的主要内容是对话,它所采用的形式也是对话,二者之间是一种同形、同构的关系。四、对话不仅体现在相声的创作和表演过程中,而且体现在欣赏过程中。相声作为一门舞台艺术(目前基本如此),它的表演与欣赏在时空上是统一的。相声与其它舞台艺术一样,存在着与观众进行交流的问题。   众所周知,相声是一门最擅长与观众进行交流的艺术,相声演出所产生的剧场效果,往往是其它舞台艺术无法企及的。除了喜剧性内容的原因之外,相声特有的艺术表现形式——对话的形式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在叙事艺术中,创作者自信有力量穿透孤立的事件,抓住其“内在的本质”,赋予其因果联接的次序,从而构成故事虚构的情节和历史,并将这些内容灌输给观众。在这里,信息的流动基本上是单向的,观众基本上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编辑本段相声演员师承关系总表
  网络相声剧
  随着时代的发展,相声也在面临着与时俱进的问题。随着网络剧的热播,用相声与网络剧结合的网络相声剧油然而生,全球首部网络相声剧《番茄炒蛋》就是将相声与网络剧结合的第一例。相信会有更多更好的网络相声剧相继推出,以推动相声在新时代的发展。

新版的是,曹云金,刘义(刘云天)说的.以前也有别的老艺人说过.这段相声是由白银耳述 冯景顺整理流传的.是一段传统相声...

很多演员都表演过,比如刘文步,王文林;曹云金,刘艺;曹云金,张蕾;裴云峰,刘晋鹏;吴兆南,魏龙豪等等

曹云金刘艺

刘云天 曹云金

曹云,金刘艺吧!


乐陵市19432886288: 相声 《山西家信》是哪两位演员说的? -
余垄镇咳: 曹云金刘艺

乐陵市19432886288: 鸽鸽鸭 鸽鸽鸭 象杀鹅啦那个相声叫什么名字
余垄镇咳: 是山西家信 哪个相声演员都这么说的 比较推荐天津的赵津生版 和一楼说的曹刘版

乐陵市19432886288: 《山西家信》是郭德纲哪一场相声大会里的??
余垄镇咳: 金子专场

乐陵市19432886288: 谁肯帮我找 曹云金刘云天相声《学四像》的剧本 -
余垄镇咳: 我建议你们说山西家信,更好玩.我有文本,先给你一部份,盛不下. 山西家信(曹云金&刘云天)文本 曹:这个相声大会节目一场接着一场 刘:是 曹:相声是语言的艺术,中国的语言是博大精深 刘:没错儿 曹:每个字儿都有它有用意 刘:...

乐陵市19432886288: 用画画给家人写信的相声是什么名 -
余垄镇咳: 山西家信 我喜欢德云社 曹云金和刘云天的 挺有意思

乐陵市19432886288: 曹云金 刘云天相声带画的哪个叫什么 -
余垄镇咳: 八成是山西家信.他们俩使过这个?我还真没听过.不过这个相声肯定没错

乐陵市19432886288: 曹云金的经典相声有哪些? -
余垄镇咳: 曹云金 经典 单口:《官场斗》等 对口:《拴娃娃》《大保镖》《学聋哑》《猜灯谜》《时尚生活》《汾河湾》《对春联》《学电台》《香水无毒》等 群口:《扒马褂》《金刚腿》《武训徒》(在上海相声专场的时候开场演出,曹云金虽然是配角身份 却表现不俗)等 评书:《隋唐演义》《鬼断家司》等 太平歌词:《鹬蚌相争》等

乐陵市19432886288: 曹云金说的所有相声 -
余垄镇咳: 【相声】《拴娃娃》、《大保镖》、《托妻献子》、《学四相》、《山西家信》、《黄鹤楼》、《说学逗唱》《反七口》等 【太平歌词】《五龙捧圣》、《白蛇传》、《鹬蚌相争》主持过的节目: 《职场生活》 《笑动周末夜》 《喜来坞》

乐陵市19432886288: 德云社相声,曹云金,两只鸽子一只鸭子的相声是叫什么名字 -
余垄镇咳: 《山西家信》,或者叫《文盲写家书》

乐陵市19432886288: 求郭德纲的一个相声 帮朋友送信好像 信里面都是画的.叫什么名字 -
余垄镇咳: 山西家信,曹云金也说过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