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行政区划的简介是什么?

作者&投稿:姬家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唐朝行政区划的简介~

  唐朝行政区划的简介:
  唐朝行政区划,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是中国历代行政区划沿革中比较重要的转折时期。在较长时期内,唐朝采用了“道州县”三级制,但是“道”的实际权限相互间差异很大,变革繁多,而且其基础往往是节度使的实际权力膨胀,所以这一体系常被称为“虚三级”。而且唐朝疆域经历了显著的扩张到鼎盛到缩减的过程,后期逐渐趋向五代十国的分裂状态,行政区划的记载已经非常不完整。但是唐初始设的“道”的概念,仍然影响了之后的宋朝,并成为“路”的原形。
  唐朝还将部分比较重要的州命名为府,以示与一般州的区别。同时,与府并列的还有都督府与都护府,但是都督府由于都督权力太大,在设立后又撤除。唐太宗平定高昌后,始设安西都护府,其后渐次增置,至唐中宗时共有6都护府:安西都护府、安北都护府、单于都护府、安东都护府、安南都护府、北庭都护府。唐朝还按照经济、地理等因素,将所有的州(府、郡)和县分级,其中州最多分为辅、雄、望、紧、上、中、下,共七等,县则分为京(赤)、畿(望)、上、中、中下、下。各级行政区按照级别的不同,其官吏级别、人数等建制都有所不同。
  划分:
  1、道
  627年(贞观元年),唐太宗为省并州、郡,主要依山川形势划全国为10道。这10道是:关内、河南、河东、河北、山南、陇右、淮南、江南、剑南和岭南。733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由10道变15道,山南分置为东、西二道,关内道长安附近增置京畿道,河南道洛阳附近增置都畿道,江南分置江南东道、江南西道和黔中道。经玄宗改置,诸道的范围渐成定制。
  太宗初设各道大致范围:
  关内:大致相当于今陕西中、北部,甘肃陇东以皮内蒙古河套等地。
  河南:大致相当于今河南、山东二省黄河以南、江苏、安徽三省淮河以 北的地区。
  河东:大致相当于今山西全省与河北西北部内外长城之间的地区。
  河北:大致相当于今河北长城以南.河南及山东二省的黄河以北的大部分地区。
  山南:大致相当于今四川东部,陕西、甘肃南部,河南西南部、湖北西部的地区。
  陇右:大致相当于今甘肃陇山、六盘山以西,青海省青海湖以东及新疆东部的地区。
  淮南:大致相当于今安徽、江苏二省淮水以南、长江以北的地区。
  江南:大致相当于今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四省,江苏、 安徽的长江以南、湖北、四川江南的一部分及贵 州东北部的地区。
  剑南:大致相当于今四川中部和云南北端。
  岭南:大致相当于今 广东、广西二省和越南东北部的地区。
  玄宗时增设的几个道大致范围:
  江南东道:今浙江、福建二省及江苏长江以南地区。
  江南西道:今江西、湖南二省,安徽南部.湖北东部长江以南地区。
  黔中道:今贵州全部及其与四川、湖南、广西接壤之地,湖北西南端。
  山南东道:将原山南道以四川与陕西两省东境作为分界线划分,以东为山南东道。
  山南西道:将原山南道以四川与陕西两省东境作为分界线划分,以西为山南西道。
  京畿道:分关内道长安附近诸州增设京畿道。
  都畿道:河南道洛阳附近诸州增设都畿道。[8]
  唐道下辖府、州,府、州下领县。639年(贞观十三年),10道统领府、州358,县1551;开元末年(740年),15道统领府、州328,县1573。此时,唐朝的疆域已超过汉武帝全盛时期。京畿道北部.都畿道.河南道河北道南部河北道北部山南东道 山南西道陇右道东部.陇右道西部(安西都护府).河东道北方各道
  2、府
  在唐代的行政区划中,不但有唐太宗新开的“道”,还有唐玄宗新开的“府”。最早设府是在713年(开元元年),玄宗升国都雍州为京兆府,升陪都洛州为河南府。以后,设置和改置的府增多,成为唐朝行政区划中的一个重要的单位。综观唐代诸府大致可分为三类:
  (1)诸京都(包括陆续新建的陪都)和皇帝驻跸之地改置为府,以示不同于常州,如并州改置为太原府,荆州改置为江陵府。终唐之世,此类府有10个:京兆府(原雍州)、兴德府(原华州)、凤翔府(原歧州)、河南府(原洛州)、兴唐府(原陕州)、河中府(原蒲州)、兴元府(原梁州)、成都府(原益州)、太原府、江陵府。
  (2)在内地重要地区置都督府。都督制起自曹魏,当初专理军事,不涉民政;晋始兼任刺史;北周时改都督为总管;627年(唐武德七年)改称都督,兼理军民,都督府始成行政区划之一级,如扬州都督府、益州都督府。710年(景云初年),唐有都督府24,分辖国内各州,惟畿内诸州不隶。但不久即以权重而废。
  (3)边地置都护府。都护之名起自西汉,当时在西域设有都护。唐太宗平定高昌后,始设安西都护府,其后渐次增置,至唐中宗时共有6都护府:安西都护府、安北都护府、单于都护府、安东都护府、安南都护府、北庭都护府。安西都护府安北都护府安东都护府安南都护府都护府
  3、节度使
  其名起于魏晋,但仅是一个官衔名称,并无管辖区域。711年(景云二年),唐以凉州都督充任河西节度使,此名称才确定,并列入正式边疆官制。至唐玄宗开元和天宝之间,已增至10个节度使:河西节度使、范阳节度使、陇右节度使、剑南节度使、安西节度使、朔方节度使、河东节度使、北庭节度使、平卢节度使、岭南节度使。它们都分布于边地。安史之乱以后,节度使制被滥用于内地,使这种原为边关的军事制度变成为内地实际的行政区划单位,而且大者连州十数,小者亦兼三、四。据《旧唐书·地理志》记载,756—761年(唐肃宗时)节度使已有44;又据李吉甫《元和郡县志》所载,在806—820年(宪宗元和年间)唐全国有节度使47。所以唐初的行政区划单位——道,在此时(安史之乱后)已徒有虚名了。
  纵观唐朝的行政区划制度,应该说这是中国行政区划沿革史中的一个大变革时期。唐太宗创立了“道”,唐玄宗把“府”引进行政区划中来,唐睿宗又把节度使变成正式建制;使唐代的行政区划基本上成为三级制,主要是道—府(州)—县。后期的道—节度使—府(州)—县制,由于道已为虚设,实际上还是三级制。

唐朝行政区划,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是中国历代行政区划沿革中比较重要的转折时期。在较长时

期内,唐朝采用了“道州县”三级制,但是“道”的实际权限相互间差异很大,变革繁多,而且其基础往往是节度使的实际权力膨胀,所以这一体系常被称为“虚三级”。而且唐朝疆域经历了显著的扩张到鼎盛到缩减的过程,后期逐渐趋向五代十国的分裂状态,行政区划的记载已经非常不完整。但是唐初始设的“道”的概念,仍然影响了之后的宋朝,并成为“路”的原形。

  唐朝行政区划的简介:
  唐朝行政区划,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是中国历代行政区划沿革中比较重要的转折时期。在较长时期内,唐朝采用了“道州县”三级制,但是“道”的实际权限相互间差异很大,变革繁多,而且其基础往往是节度使的实际权力膨胀,所以这一体系常被称为“虚三级”。而且唐朝疆域经历了显著的扩张到鼎盛到缩减的过程,后期逐渐趋向五代十国的分裂状态,行政区划的记载已经非常不完整。但是唐初始设的“道”的概念,仍然影响了之后的宋朝,并成为“路”的原形。
  唐朝还将部分比较重要的州命名为府,以示与一般州的区别。同时,与府并列的还有都督府与都护府,但是都督府由于都督权力太大,在设立后又撤除。唐太宗平定高昌后,始设安西都护府,其后渐次增置,至唐中宗时共有6都护府:安西都护府、安北都护府、单于都护府、安东都护府、安南都护府、北庭都护府。唐朝还按照经济、地理等因素,将所有的州(府、郡)和县分级,其中州最多分为辅、雄、望、紧、上、中、下,共七等,县则分为京(赤)、畿(望)、上、中、中下、下。各级行政区按照级别的不同,其官吏级别、人数等建制都有所不同。
  划分:
  1、道
  627年(贞观元年),唐太宗为省并州、郡,主要依山川形势划全国为10道。这10道是:关内、河南、河东、河北、山南、陇右、淮南、江南、剑南和岭南。733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由10道变15道,山南分置为东、西二道,关内道长安附近增置京畿道,河南道洛阳附近增置都畿道,江南分置江南东道、江南西道和黔中道。经玄宗改置,诸道的范围渐成定制。
  太宗初设各道大致范围:
  关内:大致相当于今陕西中、北部,甘肃陇东以皮内蒙古河套等地。
  河南:大致相当于今河南、山东二省黄河以南、江苏、安徽三省淮河以 北的地区。
  河东:大致相当于今山西全省与河北西北部内外长城之间的地区。
  河北:大致相当于今河北长城以南.河南及山东二省的黄河以北的大部分地区。
  山南:大致相当于今四川东部,陕西、甘肃南部,河南西南部、湖北西部的地区。
  陇右:大致相当于今甘肃陇山、六盘山以西,青海省青海湖以东及新疆东部的地区。
  淮南:大致相当于今安徽、江苏二省淮水以南、长江以北的地区。
  江南:大致相当于今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四省,江苏、 安徽的长江以南、湖北、四川江南的一部分及贵 州东北部的地区。
  剑南:大致相当于今四川中部和云南北端。
  岭南:大致相当于今 广东、广西二省和越南东北部的地区。
  玄宗时增设的几个道大致范围:
  江南东道:今浙江、福建二省及江苏长江以南地区。
  江南西道:今江西、湖南二省,安徽南部.湖北东部长江以南地区。
  黔中道:今贵州全部及其与四川、湖南、广西接壤之地,湖北西南端。
  山南东道:将原山南道以四川与陕西两省东境作为分界线划分,以东为山南东道。
  山南西道:将原山南道以四川与陕西两省东境作为分界线划分,以西为山南西道。
  京畿道:分关内道长安附近诸州增设京畿道。
  都畿道:河南道洛阳附近诸州增设都畿道。[8]
  唐道下辖府、州,府、州下领县。639年(贞观十三年),10道统领府、州358,县1551;开元末年(740年),15道统领府、州328,县1573。此时,唐朝的疆域已超过汉武帝全盛时期。京畿道北部.都畿道.河南道河北道南部河北道北部山南东道 山南西道陇右道东部.陇右道西部(安西都护府).河东道北方各道
  2、府
  在唐代的行政区划中,不但有唐太宗新开的“道”,还有唐玄宗新开的“府”。最早设府是在713年(开元元年),玄宗升国都雍州为京兆府,升陪都洛州为河南府。以后,设置和改置的府增多,成为唐朝行政区划中的一个重要的单位。综观唐代诸府大致可分为三类:
  (1)诸京都(包括陆续新建的陪都)和皇帝驻跸之地改置为府,以示不同于常州,如并州改置为太原府,荆州改置为江陵府。终唐之世,此类府有10个:京兆府(原雍州)、兴德府(原华州)、凤翔府(原歧州)、河南府(原洛州)、兴唐府(原陕州)、河中府(原蒲州)、兴元府(原梁州)、成都府(原益州)、太原府、江陵府。
  (2)在内地重要地区置都督府。都督制起自曹魏,当初专理军事,不涉民政;晋始兼任刺史;北周时改都督为总管;627年(唐武德七年)改称都督,兼理军民,都督府始成行政区划之一级,如扬州都督府、益州都督府。710年(景云初年),唐有都督府24,分辖国内各州,惟畿内诸州不隶。但不久即以权重而废。
  (3)边地置都护府。都护之名起自西汉,当时在西域设有都护。唐太宗平定高昌后,始设安西都护府,其后渐次增置,至唐中宗时共有6都护府:安西都护府、安北都护府、单于都护府、安东都护府、安南都护府、北庭都护府。安西都护府安北都护府安东都护府安南都护府都护府
  3、节度使
  其名起于魏晋,但仅是一个官衔名称,并无管辖区域。711年(景云二年),唐以凉州都督充任河西节度使,此名称才确定,并列入正式边疆官制。至唐玄宗开元和天宝之间,已增至10个节度使:河西节度使、范阳节度使、陇右节度使、剑南节度使、安西节度使、朔方节度使、河东节度使、北庭节度使、平卢节度使、岭南节度使。它们都分布于边地。安史之乱以后,节度使制被滥用于内地,使这种原为边关的军事制度变成为内地实际的行政区划单位,而且大者连州十数,小者亦兼三、四。据《旧唐书·地理志》记载,756—761年(唐肃宗时)节度使已有44;又据李吉甫《元和郡县志》所载,在806—820年(宪宗元和年间)唐全国有节度使47。所以唐初的行政区划单位——道,在此时(安史之乱后)已徒有虚名了。
  纵观唐朝的行政区划制度,应该说这是中国行政区划沿革史中的一个大变革时期。唐太宗创立了“道”,唐玄宗把“府”引进行政区划中来,唐睿宗又把节度使变成正式建制;使唐代的行政区划基本上成为三级制,主要是道—府(州)—县。后期的道—节度使—府(州)—县制,由于道已为虚设,实际上还是三级制。

唐朝行政区划,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是中国历代行政区划沿革中比较重要的转折时期。在较长时期内,唐朝采用了“道州县”三级制,但是“道”的实际权限相互间差异很大,变革繁多,而且其基础往往是节度使的实际权力膨胀,所以这一体系常被称为“虚三级”。而且唐朝疆域经历了显著的扩张到鼎盛到缩减的过程,后期逐渐趋向五代十国的分裂状态,行政区划的记载已经非常不完整。但是唐初始设的“道”的概念,仍然影响了之后的宋朝,并成为“路”的原形。

唐朝还将部分比较重要的州命名为府,以示与一般州的区别。同时,与府并列的还有都督府与都护府,但是都督府由于都督权力太大,在设立后又撤除。唐太宗平定高昌后,始设安西都护府,其后渐次增置,至唐中宗时共有6都护府:安西都护府、安北都护府、单于都护府、安东都护府、安南都护府、北庭都护府。唐朝还按照经济、地理等因素,将所有的州(府、郡)和县分级,其中州最多分为辅、雄、望、紧、上、中、下,共七等,县则分为京(赤)、畿(望)、上、中、中下、下。各级行政区按照级别的不同,其官吏级别、人数等建制都有所不同。


南北朝行政区划简介
南北朝行政区划沿袭了州、郡、县三级划分,南朝对东晋的侨州郡县实施土断,使它们具有实际领土和与本土州郡相同的户籍和赋役。到了6世纪,南梁和北魏增设州的数量,州的职能逐渐接近汉晋时期的郡。隋朝统一后,简化行政区划,改为州(郡)、县两级制度。南朝时期还有一种特殊的行政区划,即侨州、侨郡和...

秦朝行政区划的简介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朝代,由战国时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统一大国,它结束了自春秋起五百年来分裂割据的局面,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公元前221年,秦国最後灭齐国,秦王朝建立。秦朝建立之後,秦始皇采纳丞相李斯的建议,取消分封制,国家管理上推行单一的郡县制,废诸侯,...

朝鲜的行政区划是怎样的?
朝鲜行政区划包括9个道、1个直辖市、3个特级市和3个特区(括号内为首府):慈江道(江界)咸镜北道(清津)咸镜南道(咸兴)黄海北道(沙里院)黄海南道(海州)江原道(元山)平安北道(新义州)平安南道(平城)两江道(惠山)平壤(直辖市)罗先特级市(特级市)开城特级市(特级市)南浦特级市(...

各国行政区划-朝鲜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以其首都平壤为中心,划分为独特的行政区划。其中包括1个直辖市——平壤,以及3个特别市——罗先、南浦和开城,以及9个道。平壤市内部细分为18个区域和2个郡,如苍光洞、中城洞等在中区域,干城洞、陆桥洞在平川区域,庆兴洞、乐园洞位于普通江区域,每个区域都有详尽的洞和...

南北朝行政区划的简介
南北朝行政区划都实行州、郡、县三级区划,和东晋一样,南北朝政权将自己没有统治的州郡也常常在境内设置。南朝将东晋的侨州郡县实施土断,使其州郡领有实地,户籍和赋役与一般州郡县相同。在6世纪南梁和北魏设置州的数量越来越多,导致州的实质与汉晋时代的郡基本相同。最终隋朝改州、郡、县三级区划,...

先秦行政区划简介
据说源于大禹时代的中原地区,这一概念在春秋战国时期被学者用来描述地理区域,而非特定朝代的行政区划。对于九州的具体划分,历史上有不同的记载。例如,《尚书·禹贡》中的九州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吕氏春秋·有始览》则提到幽州而无梁州;《周礼·职方》有幽州和并州,但没有...

隋朝的行政区划分
据《隋书·地理志序》记载,北朝的周朝末年,计有州210,郡580,县1124;隋文帝平定南朝的陈朝后,又得南朝30州、100郡、400县。因此,隋初共有州241,郡680,县1524。而据《隋书·地理志》载大业五年的行政区划,隋郡为190,县1255。可见,比隋初刚统一全国的时候减并了很多,南北朝滥置州、郡...

新朝疆域简介
行部(又称刺史部):自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始在郡之上又设了13行部,每个行部管辖若干郡(国)。但此时的行部是监察区,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行政区。新朝疆域变化 新朝王莽在地方上的行政区划大致与西汉末年相同,最大的特点是王莽为复古改制,改了许多地名。王莽同时将中国先改为十二州,后改...

韩国和朝鲜的行政区划,古朝鲜的行政区划。
行政区划:朝鲜全国划分为1个直辖市、1个特别市,3个特区,9个道。直辖市:罗津先锋市 特别市:平壤特别市 特区:新义州特别行政区、开城工业地区、金刚山观光地区 道:平安北道、平安南道、两江道、慈江道、咸镜北道、咸镜南道、黄海北道、黄海南道、江原(北)道。★-★大韩民国简称韩国,又称...

历代地方行政区划名称和内容
我们这里要概说的历代行政区划,仅限于历代中原王朝的,不包括当时与中原王朝共存的边疆民族政权的行政区划制度。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到1949年,约有两千一百多年时间,在此段时期内,中国历代王朝的地方行政区划制度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称州郡时代,经秦、汉、魏、晋、南北朝,约800年。第二...

温泉县17342392586: 唐朝行政区划(唐朝时期的行政区划) - 搜狗百科
文斧阿归: 唐朝行政区划:唐代开创了中国行政区史上道和府的建制.贞观元年(627年),唐太宗分天下为10道:关内、河南、河东、河北、山南、陇右、淮南、江南、剑南、岭南等十道,不过这些道没实际权力,唐代城市等级主要是总管府、都督府、...

温泉县17342392586: 唐朝的行政区划 -
文斧阿归: 唐朝实行的是州县制 全国有300余州,州下辖若干县 长官为刺史 后期设置节度使,管几个州的军政大权.

温泉县17342392586: 说说唐朝行政区的划分情况? -
文斧阿归: 贞观元年(627年),唐太宗裁并州,郡,依山川形势划全国为十道:关内道、河南道、河东道、河北道、山南道、陇右道、淮南道、江南道、剑南道、岭南道;到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唐玄宗又将山南道分为山南东道和山南西道,把江南道分为江南东道、江南西道和黔中道;又从长安城周边从关内道中划出若干州、县,组成京畿道;从洛阳城周边划出若干州、县,组成都畿道;这样唐朝的行政区就从十道变成了十五道;唐朝设置的节度使:安西、北庭、河西、陇右、朔方、河东、洛阳、平卢、剑南、岭南;其正式设置于唐玄宗开元年间(713年~741年).

温泉县17342392586: 唐朝地方行政制度 -
文斧阿归: 唐朝地方行政制度为“道州县”三级制.唐朝的“道”实际具有一级行政区的性质,是虚设的一级管理层.道一级的机构有监、观察使、节度使、防御使、都督、都护等,由中央任命,但只有一定的辖区和相应的人口数.道这一级,不是地方正式的行政机构,在安史之乱以后,由于军事的原因,道一级的权力大大加强,道成为了事实上的地方一级行政机构.唐朝的州县根据辖区大小分为上、中、下三等,又根据户口多少分为望、紧、上、中、下五等,各州县按照地域相邻的原则组合,大体上每百平方公里为一州,每州辖十到十五个县,每县人口二到三万.唐朝地方行政制度是沿袭隋朝的,但唐朝对于地方过于放任,导致地方节度使权力越来越大,最后演变为藩镇割据.

温泉县17342392586: 〖请教〗唐朝的地区规划 -
文斧阿归: 唐的地方行政区划设置和管理,在不同历史时期有很大的不同,大致可分三个时期:一是唐武德元年(618年)改郡为州,地方行政区划实行州、县两级管理.唐贞观元年(627年),全国在州上又设10个道级地理监察行政区,不属正式建制....

温泉县17342392586: 唐朝有几级行政区?州是否按人口多寡来划分级别?分上州和什么? -
文斧阿归:[答案] 是按照人口多寡来划分级别的.唐初划分州为上、中、下三等;到了唐玄宗的时候,州被分为七等:辅、雄、望、紧、上、中、下;开元年间共有四辅、六雄、十望、十紧、一百九十个上州、二十九个中州、一百八十九个下州.

温泉县17342392586: 秦朝西汉初东汉唐朝宋朝元朝的地方行政区划 -
文斧阿归:[答案] 1、秦朝:郡县制 2、西汉初:郡国并行制 3、东汉:州、郡、县三级制 4、唐:道、州(府)、县 5、宋朝:路、州、县 6、元朝:行省制

温泉县17342392586: 唐代各州县名称 -
文斧阿归: 贞观元年(627年),太宗分天下为10道:关内道、河南道、河东道、河北道、山南道、陇右道、淮南道、江南道、剑南道和岭南道. 贞观十四年(640年)全国共设360州(府),下辖1557县. 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又分天下为15道,即...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