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学生上课有课本吗?

作者&投稿:蹉巧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国古代学生需要学习哪些课本?~

最早的是周朝的《史籀篇》、秦朝的《仓颉篇》、汉朝的《急就篇》,汉以后历朝历代都产生了许多的蒙学读本,一般有:综合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各类的《杂字》、伦理类的朱熹弟子程端蒙的《性理字训》,康熙年间李毓秀的《弟子规》,太平天国时的《御制千字诏》,历史类的朱熹的《小学》,王令的《十七史蒙求》,胡寅的《叙千字文》,吕本中的《吕氏童蒙训》等,诗歌类有南宋刘克庄编选的《千家诗》,北宋汪洙的《神童诗》等,名物类有宋代方逢辰《名物蒙求》,清代程元生撰,邹圣脉增补的《幼学琼林》等,工具书类有清朝龙启瑞《字学举隅》,王筠的《文字蒙求》等,作文类清朝蒋义彬的《千金裘》,这些事儿童的启蒙读本,是以识字教育为主的课本。

经学读本则主要还是传统以来的四书五经了,诗书礼易乐春秋,大学 中庸 论语 孟子

而文选类读本主要是《昭明文选》《古文观止》《唐诗三百首》,这三种最为常用,其余的也有如桐城派姚鼐的《古文辞藻纂》,曾国藩编的《经史百家杂钞》,谢枋得《文章轨范》等。

其实古代的学生要看要看的书绝对比我们现在多的多,当然他们的课本也是没有我们丰富的,比较起来,我们还是相对幸福的啊!!

古代教育的授课方式,分这样几个步骤。

第一步,授书。这是从先生的角度来说的。从学生的角度,叫“上书”。因为学生要拿着书自己上到先生的桌子那里,所以叫“上书”。授书(上书)又分三个小阶段。

第一个阶段叫“点书”,就是学生拿着书,翻到要学习的这一页,教给先生。先生给他点出句读。古代点句读有专门的工具,比牙签略粗略长一些,一般是木制、鸡骨制、铁制的,也有高端的象牙制的。一头粗一头细,两头都有一个圆圈。用它戳上印泥,往书中断句的地方一盖,就是一个圆圈,表示句读。通常小圈表示逗号,大圈表示句号。也有小圈表示逗号和句号,大圈表示这个字用得好的。但一般评点精彩会用朱笔在字旁点一个点。点书这一节,如果学生年龄大,会句读了,就会是自己点好给先生修改。

第二个阶段,叫“读书”,就是先生范读,学生跟着读。一句一句地模仿。我们采录的情况,一般先生是读三遍。也有读六遍的,也有读两遍的。

第三个阶段,教“讲书”,就是先生要讲解。讲解简单的、学生那个年龄段可以理解的意思,就是串讲。尤为重要的,是讲故事。

那么一天授多少次书?一次授多少书?这些都是因人而异的。古代蒙馆的学习时间,一般是一天2到4小时。学馆的学习时间,一般是一天4到8小时。古代有很多“儿童十二时辰图”之类的画,看一看就可以发现,儿童除了吃饭睡觉,大部分时间是在嬉戏。学习上课的时间很少,作业也很少,或者没有。在这几小时的时间里,授多少书,由儿童自己决定。因为他上完了书,要回去背。背会了,要给老师检查。什么时候背会?只有他自己知道。他觉得背会了,就举手告知先生,于是再次上去。所以是学生掌握着学习进度。

一次授书的内容并不多,像开蒙的时候,一般就是十个字左右,像“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就是一次授书的内容。到大一点,就到二三十个字。到学馆,一次一般也不会超过一百字。一天上多少次书?我们采录到的,最多的一位先生,是一天十次。他说,我小时候是神童啊,一天可以上到十回书啊。那么别人呢?他说,一般也就三四次,也有甚至一天就一次的。可见,大概上午一次下午一次,或者上午两次下午两次,是比较正常的情况。一天的学习内容,在几十字到一两百字之间。这个进度,现在看起来好像很慢,可是您算算,这是每天新学的内容,就按一天一百字,一年就是三万字,十二到十五年的私塾学习,就至少积累了三五十万字。关键这些都是熟背的!除了学习新课,还要复习旧课。复习是每天都要进行的。

古代文人能背过多少字?一般在几十万字到几百万字之间。大家都听说过茅盾能背《红楼梦》吧?随便打开一页,他都能背下去。能背《红楼梦》的不止他一个。《红楼梦》一百万字。这还是当玩的。真正要背过的,首推十三经。科举要考的。八股文是从十三经中随意抽取一个词、一句话、一段文字,就以此为题作文。所以十三经都是要背过的。十三经多少字?据南宋郑畊老统计,周易24207字,尚书25800字(近人黄侃除去伪古文,则17925字),毛诗39224字,周礼45806字,仪礼56115字,礼记99020字,左传196845字(孔子春秋本文18000字),公羊传(清阎若琚统计)44075字,谷梁传(清阎若琚统计)41512字,论语13700字,孝经1903字,尔雅13113字,孟子34685字,大学1753字,中庸3568字,共计641326字。

背过这64万字就可以进考场了吗?当然不行。因为你还不会写八股文呢。八股文是十三经为题,所以古代的高考复习资料叫“高头讲章”,就是把十三经的每句话都作题目,下面附上一篇典范八股文。

背过十三经,掌握高头讲章,就可以了吗?还是不行。明清科举虽然主考八股文,可不是不考诗词文赋,况且诗词文赋也是八股文的基础。要掌握诗词文赋,就要背过或熟读楚辞、乐府、汉魏六朝赋、古诗、唐诗、宋词、元曲、诸子百家、文选、古文观止等等一系列诗文,字数也不在几十万以下。

这样就可以了吗?当然还是不行。没有读过《史记》算什么文人?没有读过《资治通鉴》算什么文人?所以还要读史,好的也要背过。此外,天文地理、农业水利、医卜数术、拳理兵书,都要涉猎。琴棋书画、文武双全,这才能算是个文人。所以说,古人文人能背过几十万字到几百万字,决非虚言。古代教育没有课本,都是读原著,整本读。

第二步,是背书,学生下去自己复习。复习的内容不仅仅是典籍本身,还包括典籍的注疏,和老师的讲解。

古人授课的第三步,叫复讲。复讲就是学生背好书后,举手告知学生,于是再次上去先生那里,要检查。检查通过,就可以再次上书,所以是学生决定着学习的进度。那么什么是复讲呢?是不是老师再讲一遍呢?不是。是学生讲!老师刚才怎么讲给你的,请你再复述一遍。

什么才叫真学到了本事?就是能讲给别人听。古代的儿童是从三岁就开始做这项训练了。三四岁的时候,刚开蒙,老师教的东西很少很简单,是他可以复讲的。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增加难度,但一直是他那个年龄可以承受的。

从授书,到背书,到复讲,这样就完成了一次课堂教学。于是再次授书。其实老师授课的时间不长,每个人一次授书也就是几分钟到十几分钟。一天下来,老师还有很多空闲时间,因为学生是自学为主的,老师只引导、点拨。这没有什么,只要从小形成习惯就好了。现在我们的教学,老师就是学生的学习保姆。不厌其烦地讲啊讲啊,学生都理解的,还在讲,浪费时间,浪费老师的精力。学习的效果怎样?

除了授课,还有复习,还有会讲,还有考试。这些都是读书的内容。除了读书,还有别的学习内容,像习字、作文、唱歌、弹琴、跳舞、游戏、武术、农耕、下棋、学医等等。复习,是每天都做的事情。不断地滚动,不断地重复。

会讲,是讨论课。出一个题,大家讨论,检验学习成果,发表个人高见。切磋和讨论,也是学习得真知,尤其是创新的重要途径。《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篇”就是会讲。会讲最后,老师点评。

朱熹与张栻在岳麓书院的会讲,朱熹与陆九渊在鹅湖寺的会讲,都是历史上的著名盛事。史载,各地的学子们得到消息,纷纷骑着快马从四面八方赶来听讲。路上的人流络绎不绝,讲堂内外围得水泄不通。饮马池的水一下就被学子们的马喝光了。台上台下的辩论连续三昼夜不辍。

作者:徐健顺,中央民族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古代的学生上学当然有课本,无论是幼儿学习的“蒙学”还是少年时期正规的书院或私塾教育,都是有课本的,不同时代学习的课本有所不同,但大体上以儒家经典为主。
从汉代以后历朝历代都产生了许多的蒙学读本,最常见的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康熙年间李毓秀的《弟子规》,历史类的朱熹的《小学》,王令的《十七史蒙求》,胡寅的《叙千字文》,吕本中的《吕氏童蒙训》等,诗歌类有南宋刘克庄编选的《千家诗》,北宋汪洙的《神童诗》等,名物类有宋代方逢辰《名物蒙求》,清代程元生撰,邹圣脉增补的《幼学琼林》等,工具书类有清朝龙启瑞《字学举隅》,王筠的《文字蒙求》等,作文类清朝蒋义彬的《千金裘》,这些事儿童的启蒙读本,是以识字教育为主的课本。
经学读本则主要还是四书五经了,也就是大名鼎鼎的诗书礼易乐春秋,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文选类读本常见的有《昭明文选》《古文观止》《唐诗三百首》,这三种最为常用。
满意请采纳。


高二数学老师上课不写板书,只念课本,全班考试不及格,可以申请换老师吗...
其实对于这位高二数学老师而言并不公平。二、不写板书不意味着学生考试就难及格有的数学老师为了节约课堂的时间,也并不会在黑板上写板书,毕竟学生们已经有现成的教材可以使用,数学老师一般只要跟学生们口头上解析答题的思路和方法,学生们就能够做好笔记,因此即便是数学老师不写板书,其实对于学生的考试...

孩子上课不带书怎么办?
避免因没有课本而错过重点内容,影响学习效果。2、加深理解:学生可以在上课时参照课本上的内容,更好地理解老师所讲的知识点,有利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3、提高效率:带书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规划上课时间,有针对性地听课,避免浪费时间。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记录笔记,提高学习效率。

教材上册是上学期学的吗
是的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每学年分为上下两个学期,与此相适应,学生的课本也分为上册和下册。第一学期学生上课用的课本就是上册课本。第二学期学生的课本就是下册课本。课本分上册和下册,好处很大,一是课本显得很薄很轻,减轻了学生的负重。二是有利于学生保存,不会因为疏忽而一下丢失一学年的课本...

有学生上课老不带课本怎么办
是个问题……我觉得这是态度问题,你应该有意无意地说说既然决定抽出工作之余的休息时间来上课,就应该认真对待,你跟他们说你希望他们每一个都可以学到想学的东西,更希望他们可以认真对待自己的课程,上课准时是必要的,带课本更是必需的阿~

上课不带书,怎么处理?
安排没带书本的学生与同桌共用,并把笔记记录在笔记本上;继续上课,通过提问或总结的方式,将学生注意力迅速转移到课堂上;上课过程中多关注没有带课本的学生,保证其听课效果。与没有带课本的学生沟通,了解原因,说明课本是上课的基础,如果下次有特殊情况可以提前告诉老师,老师会帮助他想办法解决;与...

学生课本涂鸦一个比一个奇葩,这思路属于脑洞大开吗?
沉迷游戏无法自拔?上课也魂牵梦绕?学生喜欢打游戏其实很正常,但控制好时间,该学习的时候学习,该放松的时候放松。但这名学生在课本上涂鸦游戏的人物,很显然是在上课的时候,心里想的还是游戏。这样的做法绝对是不允许的。每个学生都要吃苦,现在不吃学习的苦,可能将来就要吃身体上的苦。而沉迷游戏...

学生不带课本被老师警告下次不带书就不准上课怎么看?
是错误的。第二,教师要耐心和学生交流没有带课本的原因,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嘱咐他养成检查的习惯。师生之间是教学相长的关系,教师在学生出现问题的时候应当积极进行解决而不是严厉批评。第三,未来作为一名老师,我要找到良好的沟通渠道,切实解决课堂教学问题,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学生上课时看课外书,被老师发现。于是老师便将学生的书丢了出去,学生很...
在课堂上,老师没有顾忌学生的感受,将学生的课本丢出去,这是不尊重学生的体现,该老师的做法显然有欠考虑。我认为应该耐心地了解学生问题,而不是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去解决。老师便将学生的书丢了出去,反映出老师自身职业素养不高,在遇到问题时没有控制好个人情绪,在未了解清楚情况的前提下就任性处理...

大学上专业课,老师不跟着课本走,导致自己听课效率差,该如何解决?_百度...
一、提前预习很多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很少都会有提前预习这个好习惯了,因为大学时期可以玩的事情有太多了,所以说很多学生在去上课的时候都是拿上课本就去,从来不会有提前预习的好习惯,尤其是在去学自己的专业课的时候,如果自己的听课效率比较差的话,那么一定要做好提前预习。二、不懂就问当自己...

...样备课什么的?是要找课本自己整理知识点然后上课教吗?
找家教辅导老师之后,要确定他是不是真的学生,你可以去这个学校查是否有这个学生,或者是看看那个学生证等等,这是对双方一个负责任的表现.辅导孩子做题 以上说的内容都是关于给孩子找家教辅导老师之前需要做的功课,希望家长们一定要认真地观看,因为这对于孩子的提高学习成绩是非常重要的....

梧州市18938647214: 古代的学生是怎么上课的 -
溥阳盐酸:私塾的学生多六岁启蒙.一般只需征得先生同意,并在孔老夫子的牌位或圣像前恭立,向孔老夫子和先生各磕一个头或作一个揖后,即可取得入学的资格.私塾对学生的入学年龄、学习内容及教学水平等,均无统一的要求和规定.在教学方法上...

梧州市18938647214: 中国古代学生需要学习哪些课本? -
溥阳盐酸: 最早的是周朝的《史籀篇》、秦朝的《仓颉篇》、汉朝的《急就篇》,汉以后历朝历代都产生了许多的蒙学读本,一般有:综合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各类的《杂字》、伦理类的朱熹弟子程端蒙的《性理字训》,康熙年间李...

梧州市18938647214: 代私塾上课时的礼仪是什么样的? 现在上课说的是“老师好”“老师再见”,古代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呢? -
溥阳盐酸: 古代私塾上课时学生课桌很矮,学生似与盘坐,而老师古代称之为教书先生,在上课时学生做好后先生在进入教室,学生起立并深鞠一躬说“先生好”先生回“请坐”,上课时学生应坐姿端正,上身不可摇晃,下课后起立深鞠一躬说“先生再见”待先生走后,学生方可动身回家,其实现代教学礼仪与古代教学礼仪极为相似,多学习一些礼仪规范对孩子的成长是大有好处的,它能够帮助孩子在今后的成长中 赢在举手投足间 .

梧州市18938647214: 古代有学校吗?他们都学什么? -
溥阳盐酸: 中国在4000多年前就有了学校.那时学校的名字叫“痒”.高一级的大学叫“上痒”,低一级的小学叫“下痒”.到了夏朝(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6世纪)把学校又分成了四个等级,按级别叫做:“学”、“东序”、“西序”、“校”. ...

梧州市18938647214: 中国古代学校教材一般有哪些人编写
溥阳盐酸: 中国古代学校教材没有专门的人编写,自己去买或者以前留下来的.四书五经,千字文,高级点的看资治通鉴等.古代考试就两种题,一种是相当于现在的背诵,默写.另外是些一篇文章,关于如何治理国家之类,对某些事的看法.

梧州市18938647214: 古代没有粉笔老师怎么上课? -
溥阳盐酸: 古代都是私塾,相当于现在的小小班,10个人左右,老师在纸上示范,弟子们观摩,然后弟子们临摹,老师一对一指导,效果可能比今天更好.

梧州市18938647214: 古代小学要上几年? -
溥阳盐酸: 古代没有小学,是在熟读四书五经的基础上,考取童生,然后在县学接受正规教育,一般考取童生的年龄在十二岁左右 古代各类学校的学制并无一定,历代也有不同.《礼记•学记》中记载了西周时官学的学制,它说:“比年入学,中年考核...

梧州市18938647214: 古代孩子几岁开始上课,他们一天的安排普遍是什么 -
溥阳盐酸: 应该是四书五经,文武兼攻,据我自己知道,有能读书的小孩是从3岁开始的,是越早越好,不是由句话叫"寒窗苦读几十载"吗?从考科举人的年龄推断,应该是那样的

梧州市18938647214: 古代皇子公主们是如何上课的? -
溥阳盐酸: 只详细知道清朝的——清统一中国后,皇族教育在制度上更加完善、正规.康熙在位的时候,诸皇子分居读书,到了雍正初年,为了便于皇子的读书,就在宫中设立尚书房,道光以后统称上书房....

梧州市18938647214: 古代儒家教育:老师怎么上课的呀 -
溥阳盐酸: 夫子 上课形式:为老师讲学 下节课学生们提出疑问 老师进行解答.古时夫子教学如敲钟,大叩则大鸣,小叩则小鸣,不叩则不鸣 座次:学堂为单人一座,横排竖列.家学为师上座, 地点:礼乐射御书数)(五经里的礼乐为理论知识上课时间:五经六艺(五经,或野外 教学内容,六艺里的六艺为实际操作:时间不确定的 一般老师教到预订的课程 剩下的就是自学了. 学生称老师为:诗书礼乐易)(六艺:学堂,家中书房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