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的语法是怎么样的

作者&投稿:系贪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语文句式~

1、【文言句式 】

与词汇相比,文言语法变化不大,只是几种特殊句式的表示方法与现代汉语不同,下面分别加以说明:

判断句式 被动句式 倒装句式 省略句式 疑问句式 否定句式

2、【判断句式 】

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词"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其句式有如下几种表示法:

1)、“......者,......也。”这是文言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谓语后用“也”结句,对主语加以肯定的判断或解说。如:“陈涉者,阳城人也。”(《史记.了涉世家》)

2)、“......,......也。”判断句中,有时“者”和“也”不一定同时出现,一般省略"者",只用“也”表判断。如:“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资治通鉴》)

3)、“......者,......。”有的判断句,只在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这种情况不常见。如:“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4)、“......者也。”在句末连用语气词“者也”,表示加强肯定语气,这时的“者”不表示提顿,只起称代作用。这种判断句,在文言文中也比较常见。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战国策.齐策》)

3、【无标志判断句】

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如:“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另外,在文言文中有时为了加强判断的语气,往往在动词谓语前加副词“乃、必、亦、即、诚、皆、则”等。

需要注意的是,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还有,肯定判断谓语前加的副词和否定判断谓语前加的否定副词“非”,都不是判断词。

4、【被动句式 】

文言文中,被动句的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施事者。在古汉语中,在古汉语中,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在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又叫意念被动句。

有标志的被动句,大体有以下几种形式:

动词后用介词“于”表被动,“于”起介绍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的作用。如:“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史记.屈原列传》)这里“惑”、“欺”的动作是由“于”后的“郑袖”、“张仪”发出来的。

有时也在介词“于”或动词前加“受”,形成“受......于......。”的形式表被动。如:“吾不能举金吴之地,十万之从,受制于人。”(《资治通鉴》)

用“见”、“于”,“见......于......。”表被动。如:“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同上)“暴见于王。”(《孟子.梁惠王下》)

“见”有一种特殊用法和表被动的“见”的形式很相近,如:“冀君实或见怒也。”(《答司马谏议书》)这里的“见”不表被动,它是放丰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的客气说法,像现代汉语中的“见谅”等那为此种用法。用“为”,“为......所.....。”表被动。如:“(巨)偏在远郡, 行将为人所并。”(《资治通鉴》)

用“被”表被动。如:“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张溥《五人墓碑记》)无标志的被动句,这种情况是指没有被动词的被动句。如:“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资治通鉴》)这里的“逼兵势”是“被兵势所逼”的意思。

5、【倒装句式】

(主谓倒装 宾语前置 定语后置 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

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的顺序,一般为“王—谓—宾”“定(状)—中心词”,但在文言文中,在一定条件下,句子成分的顺序会发生变化的,这就是古汉语中的所谓倒装句,即指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顺序出现了前后颠倒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倒装形式:

1)、主谓倒装(谓语前置或主语后说)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

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实际上是“汝之不惠甚矣!”

2)、定语后置

文言文中,定语的位置一般也在中心词前边,但有时为了突出,中心词的地位,强调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或使语气流畅,往往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并用“者”结句,形成“中心词+后置定语+者”或“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的形式。如:“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以及:“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苏轼《石钟山记》)等。应注意的是,文言文中定语后置只限于表示修饰关系的句子,表领属关系的定语则不后置。

3)、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即介宾短语,文言文中常见的是用“以”、“于”组成的介宾短语,作状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情况:第一、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处在补语的位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仍作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两个“于蓝”在翻译时,都要放在动词前做状语。第二、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在今译时,一般都作状语。如:“具告以事。”(《史记.项羽本记》)即“以事具告。”这种句子往往是承前省略了动词宾语,实际就是“以事具告(之)。”还有一种民政部要注意,介词“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补语位置时,在翻译时,可视情况而定其成分。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韩愈《师说》)句子中的“生乎吾前”既可译为“在我的前面出生”,作状语,又可译为“生在我的前面”,作补语,一般来说仍作补语,而“固先乎吾”的“乎吾”则一定要作状语。

6、【省略句式 】

句子成分的省略,在文言文和现代汉语中都有,不过,文言文中的活力句更普遍。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形:

省略主语有承前面的主语省略,有呼应下文省略,在对话中也常常省略主语。文言文中的第三称代词“之”、“其”不能作主语,也是文言文中主语多省略的原因之一。如:“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年矣,而乡邻之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徒,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有时一个复句或一段话中多处省略主语,这些主语并不一贯,即所指不是同一对象,在阅读和翻译时要注意。如:“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桃花源记》)在翻译成现代汉语时,省略的主语要补充出来。

省略谓语为主是句子里最重要的成分,一般是不能省略的。但在特定情况下也有承接上文、呼应下文或因对话而省略的。如:“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六则)后一分句省略了谓语“择”。在译成现代汉语时,被省略的为主要补充出来。

省略宾语宾语的省略有两种情况:省略动词的宾语和省略介词的宾语。如:“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廉颇蔺相如列传》)这句话就省略了动词谓语“拜”的宾语“之”又如:“竖子不足与谋!”(《鸿门宴》)这句话中省略了介词“与”的宾语“之”。在文言文中,介词“以”、“为”、“与”的宾语"之"往承上文省略。在译成现代汉语时,省略了的动词宾语或介词宾语要补充出来。

省略介词在文言文中,介词“于”和“以”常被省略。如:“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张衡传》)句中省略了介词“于”。又如:“赐之彘肩。”(《鸿门宴》)句中省略了介词“以”。泽为现代汉语时,省略了的介词也要补充出来。

7、【疑问句式 】

文言疑问句,一般都有疑问词,疑问词包括疑问代词(谁、何、曷、故、安、焉、孰等),疑问语气词(乎、诸、哉、欤、耶等)以及疑问副词(岂、独、其等)。有时也不用疑问词。

另外,还有些表示反问的习惯用法。

8、【否定句式】

文言否定句,所用否定词有否定副词(不、非、勿、毋、弗、否等),否定代词(莫)以及否定性动词(无)。

42

有。
句式可以是这样:
因为他从小就开始练网球,所以他球技很高超,也因此他取得了这次网球比赛的冠军

  什么是主语、谓语、宾语、宾补、状语、定语?
  主语是一个句子中所要表达,描述的人或物,是句子叙述的主体。可由名词、代词、数词、名词化的形容词、不定式、动名词和主语从句等来承担。
  谓语是用来说明主语做了什么动作或处在什么状态。谓语可以由动词来担任,一般放在主语的后面。
  宾语是动作的对象或承受者,常位于及物动词或介词后面。宾语可由名词、代词、数词、名词化的形容词、不定式、动名词、宾语从句等来担任。
  定语:用于描述名词,代词,短语或从句的性质,特征范围等情况的词叫做定语, 定语可以由名词,形容词和起名词和形容词作用的词,短语担任。如果定语是单个 词,定语放在被修饰词的前面,如果是词组,定语放在被修饰词的后面。
  状语:说明事物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目的,结果方式, 条件或伴随情况,程度等情况的词叫状语。状语可以由副词, 短语以及从句来担任。
  补语是述补结构中补充说明述语的结果、程度、趋向、可能、状态、数量等的成分。
  补语与述语之间是补充与被补充、说明与被说明的关系,是补充说明动词或形容词性中心语的,可以回答“怎么样”、“多少次”、“何处”、“何时”、“什么结果”等问题。补语都放在中心语后头,除了趋向动词、数量词、介宾结构和一部分形容词可以直接作补语外。补语多用形容词、数量词、趋向动词、介宾结构来担任,各种关系的词组也常作补语。
  口诀:
     主谓宾、定状补,主干枝叶分清楚。
     定语必居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
     状语有时位主前,逗号分开心有数。
  状语
  状语是修饰限制谓语的成分。副词的主要功能是作状语,形容词性词组、时间名词、方位词、能愿动词、介宾词组也经常作状语。状语也可以分为描写性的和限制性的。多项状语的排列词序离中心语从远及近一般为:表示时间的名词、副词、方位词组、介宾词组;表示处所的介宾词组、方位词组、名词、代词;表示语气、关联的副词;表示条件、方式、范围、目的、对象、关涉的介宾词组和副词;表示情态的形容词、动词。
  主语
  主语是句子的被陈述部分。大多数实词和词组(介宾词组除外)都可以充当主语。其中,名词性词语作主语最常见。谓词性词语也可以作主语但是不常见,而且还受到限制,用谓词性词语作主语的句子,其谓语一般是判断、评价、描写性质的。主语的意义类型比较复杂,可以分为:施事主语、受事主语、系事主语、与事主语、工具主语、处所主语、范围主语、关系主语、目的主语、原因主语、描写主语等。
  中心语
  中心语就是定语和状语修饰限制的部分。定语修饰限制的一般是名词性成分;状语修饰限制的一般是谓词性成分。
  除了上面提到的句子成分之外,还有独立语,它不与其他的成分发生结构的关系。位置灵活,可以在句首、句中或句末。包括:插入语、呼应语、感叹语、拟声语等。
  谓语
  谓语是用来陈述主语的,即对主语加以判断、说明、描写的部分。大多数实词都可以做谓语,动词和形容词也可以作谓语。光杆的动词、形容词很少作谓语,一般都要附加或连带别的词语。名词作谓语仅限于说明天气、日期、节气、处所、职业等相对简短的句子。名词性词语作谓语一般用来说明人物的年龄、籍贯、相貌、性格或者说明事物的情况、价格等。
  定语
  定语是修饰限制主语或宾语的成分。一般实词和词组都可以作定语,根据定语所表示的意义,可以分为描写性定语和限制性定语。前者起描写作用,后者起区别作用。当一个句子有多个定语的时候就会遇到排序的问题,一般来说,离中心语的位置由远及近依次为:表示领属和表示时间、处所的名词、代词和词组;指示代词和数量词组;动词性词语、介宾词组;形容词性词语;表示属性的名词。
  补语
  补语的意义类型包括:结果补语、趋向补语、可能补语、状态补语、程度补语、数量补语、介宾词组补语等。
  宾语
  宾语部分是谓语动词支配或陈述的对象。宾语一般也由名词性词语充当。动词及动词性词组也能作宾语,但对谓语动词有要求。由一些动词专门要求带动词性宾语,例如“加以、遭受”等;有的动词既可以带名词性宾语也可以带动词性宾语,例如“爱、进行”等。形容词作宾语,一般要求谓语动词是表示主观感受或呈现意义的动词,例如“讨厌、恢复”等。主谓词组作宾语,一般要求谓语动词是表示言语活动、心理活动、感受意义、显示意义的,例如“强调、证明”等。宾语的意义类型与主语的差不多,也包括受事宾语、施事宾语等。
  主语 谓语 定语 状语 补语讲的都是句子成分~
介词是指词性~
  划分句子成分
(一)知识要点
1. 什么是句子
句子是由词或词组构成的,是具有一定语调并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语言运用单位。根据用途和语气,句子可以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根据结构可分为单句和复句。我们今天要研究的是单句,要给它划分成分。
2. 句子成分的名称及符号
名称: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符号:主语 = 谓语 - 宾语 ~
定语 ( ) 状语 [ ] 补语 < >
① 句子的基本成分是:主语、谓语、宾语。
补充成分是: 定语、状语、补语。
② 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之间可用‖划开。
3.(1)划分句子成分,首先要研究主语、谓语、宾语。
主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指明说的是“什么人”或“什么事物”。
谓语:是陈述主语,说明主语的,说明主语“是什么”或“怎么样”。
宾语: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人或事物,回答“谁”或“什么”一类问题。
句子一般有两种情况:写人、写物(写事、写物)。分析句子时,首先判断是“写人”还是“写物”。
①.写人 格式:“谁” + “干 什么”
(主语) (谓语)(宾语)
例: 杨亚 ‖ 写 字
主 谓 宾
注意:处理复杂的单句时,要抓主干。
例:一中的杨亚║在课桌上写着毛笔字。
主 谓 宾
②.写物
格式:“什么事”或“什么物”+“怎么样”
( 主 语 ) (谓语、宾语)
例: 猫 ‖捉鱼
主 谓宾
例:一只小猫‖在盆边捉了一条大鱼
主 谓 宾
  注意:“是”为典型的动词,一般是“谓语”。
例如: 他 ‖ 是学生
主 谓 宾
  (2).划分句子成分,还要抓住枝干(定语、状语、补语)
定语:在句子中起着修饰、限制主语或宾语中心语的作用。
状语:修饰、限制谓语中心语,一般在谓语中心语前面,有的在句子最前面,交待时间、地点、范围、情况等。
补语:对谓语中心语起补充说明作用,一般放在谓语中心语之后。
例: 画眉 唱 歌
这是一个把主语中心语、谓语中心语、宾语中心语单提出的句子。原句是 “两只美丽的画眉高兴地唱一首歌。”
①.(两只美丽的)画眉
“两只美丽”是 “画眉”——主语中心语的修饰部分,叫“定语”。
②.[高兴]地唱
谓语中心语“唱”前边的修饰、限制成分——“高兴”为“状语”。
③.(一首)歌
宾语中心语“歌”前的修饰、限制部分——“一首”为“定语”。
④.歌唱得<好>
修饰、限制谓语中心语“唱”,并放在它后面的部分——“好”为“补语”。
4.划分句子的口诀:
(1)句子成分要划对, (2)纵观全局找主谓。 (3)主前定状谓后补, (4)谓前只有状地位。(5)“的”定“地”状“得”后补,(6)宾语只受谓支配。
  示例及练习部分
划分句子成分练习
1、鲁班是我国古代春秋时期一位著名的建筑工匠。
答案:(鲁班)主语(是)谓语(我国古代春秋时期一位著名的建筑)定语(工匠)宾语。
主干:鲁班是工匠。
2、那个时候的社会生产力还十分落后。
答案:(那个时候的)(社会)定语(生产力)主语(还)(十分)状语(落后)谓语。
主干:生产力落后。
3、鲁班接受了一项大的建筑工程任务。
答案:(鲁班)主语(接受)谓语(了)状语(一项大的建筑工程)定语(任务)宾语。
主干:鲁班接受任务。
4、鲁班从中得到启发。
答案:(鲁班)主语(从中)状语(得到)谓语(启发)宾语。
主干:鲁班得到启发。
5、蔡伦出生在一个贫苦的铁匠家里。
答案:(蔡伦)主语(出生)谓语(在一个贫苦的铁匠家里)补语.
主干:蔡伦出生.

及物动词就是后面可以直接加动词
而不及物动词自己无法构成 所以要加一个介词


常用文言文语法结构
指谓语具有认为宾语怎么样或把宾语看作什么的意思 〈1〉 名词的意动用法 就是把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成这个名词的表示的人或事物 例句 ① 侣鱼虾而友席鹿(以鱼虾为侣。以席 △ 总的来说.名词的使动语法.意动用法术很常见。 (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指主语主欢上认为宾语具有这个用好动词的形容...

文言文中的语法现象和句式。
2008-08-12 文言文语法现象 2011-10-31 文言文句式有哪些? 95 2016-05-21 凿壁偷光的文言文语法现象 3 2020-12-15 文言文的特点有哪些? 2016-09-30 文言文中 全 解释为得以保全是什么语法现象? 3 2013-07-11 文言文“我且贤之用,能之使,劳之论”是什么语法现象?是倒装句... 1 2008-05-...

怎样能将语文的语法学好啊?
特点:①主谓短语前边的词表示“谁”或“什么”,后面的词说明前边的词“怎么样”“干什么”或“是什么”。前后两部分是被陈述和陈述的关系。②使用主谓短语加上语气,书面上加上标点就是一个单句,表达的意思是完整的。 (6)、介宾短语:由介词和它的宾语构成的短语。基本结构:介词+名词、介词+代词。语法特点:①...

语文基础知识(语法)
谁、什么、怎样、哪、哪儿、多少、几3、注意事项: ○1代词代替某一类词,就具有某一类词的语法功能。 ○2“他们”的使用范围比较广,除了用于男性,男女兼有的复数,都可以用“他们”。 ○3“我们”指说话人,有时为了亲近,也可以包括听话人;“咱们”一定包括说话人和听话人 ○4指示代词“这”用于近指,“那”...

文言文的特点
“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而“白话文”的意思就是:“用常用的直白的口头语言写成的文章”。语法特点:文言文的语法特点主要表现在词类及词序两方面。一般而言,文言文有比白话更多的词类活用现象。词汇特点:文言文与白话文在词汇上有很大的差异。这个差异通常必须以词典或字典...

语法是怎样形成的
上文看到:变俗为雅则不能求助于文言,而其结果就造成当代书面语体的文白交错。然而,文白所以能够交融,文白如何参错,却是一个千载未发之覆。我认为,这个问题必须从语言学上来解释。前者属语言史的问题,后者则是当代书面语法的问题。无论是历史还是当代,这两个问题均可归结为一条规律,亦即:韵律制约的文白交错。

在语文中语法中什么是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其实百度一下就好啊,属于现代汉语的语法,对于改病句以及判断文言文句式还是很有帮助的 汉语句子成分:句子的组成部分,包括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六种 主语:1、定义:主语:主语是句子中的陈述对象,说明是谁或什么.2、特点:A、经常由名词、代词、名词性短语充当.B、一般表示谓语所说的是...

文言文语法和现代语法
又例如“秀”字,是一个很平常,而且使用频率较高的汉字,但是在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里居然没有,或者楼主会不解:这么明显的错误怎么会出现呢?道理很简单,那是许慎为了避汉光武帝刘秀讳,所以书中不得有此字,只能在“禾”部注明:上讳。由此可见,语法和字意的问题是带有许多具体历史原因的...

文言文语法和现代文语法
现代白话文语法和文言文语法、语序以及词义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比如宾语前置啦、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啦,名词的意动用法啦,等等等等…… 就是一个专家学者也不敢豪言自己掌握所有文言文的语法、词汇、语义以及使用方法。 古代文卷浩轶如海,各个古代专业学科的记载包罗万象,要想简单学习并简单创作还可以,但是想要完全没...

文言文语法。
【虚词】虚词没有实在意义,一般不能充当句子成分,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少数副词如“不”、“也许”、“没有”等可以单独回答问题),只能配合实词造句,表示种种语法关系。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五类。文言虚词在整个文言词语中虽然只占一小部分,但是它的语法作用却很大。文言文中的许多...

万山特区13812892299: 语文语法大全是什么? -
段苇元胡: 语文语法大全包括有:词类、短语、单句、复句、修改病句、修辞.延伸阅读 语文语法大全具体内容: 1、词类:有实词与虚词两大类. (1)实词:表示实在的意义,能够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能够独立成句. 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不...

万山特区13812892299: 请问什么是语文上的语法?
段苇元胡: 语法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研究按确定用法来运用的词类、词的屈折变化或表示相互关系的其他手段以及词在句中的功能和关系.包括词法和句法.词法指词的构成及变化规律;句法指短语和句子的组织规律. 主语是执行句子的行为或动作的...

万山特区13812892299: 语文的语法是什么东西呢?
段苇元胡: 语法就是一个句子的组法! 我 是 人! 它的语法就是 主语 加 谓语 加 宾语等于一个句子! 还有就是主语 动词 宾语!

万山特区13812892299: 语文语法 - --主语,谓语,宾语,表语,状语等句子成分在句子中的位子是怎样的? -
段苇元胡: 定语+主语+(补语)+(状语)+谓语+(定语)+宾语 句子的主干为 主谓宾,然后 定状补 分别放在前面和后面修饰主谓宾. 修饰名词性的词的是定语,在主语和宾语之前. 状语可以分为好几种,作为时间或地点随便放在句中或句尾,修饰谓语...

万山特区13812892299: 语文语法 - 搜狗百科
段苇元胡: 分清句子的主干:主语+谓语+宾语再分析句子的枝叶:定语、状语、补语一个句子,把谓语找准了就好分析了,谓语多是动词,还是好找.放在谓语之前的就是状语,从情况、时间、处所、方式、条件、对象、肯定、否定、范围和程度等方面对谓语中心进行修饰或限制.放在谓语之后的是补语,补充说明述语的结果、程度、趋向、可能、状态、数量等.定语最好分析,放在主语和宾语之前.有时,”的“、”地“、”得“是区分定语、状语、补语的标志.

万山特区13812892299: 关于语文的语法什么的1、怎么判断介词是否做宾语呢?怎么判断疑问代词是否作宾语呢?2、有什么的不行的?什么是宾语吗?那么主语是什么? -
段苇元胡:[答案] 主语和宾语都由名词或者代词充当,凡能做主语的就能做宾语. 介词从不能单用,所以它不能做宾语,而是必须构成介宾来充当一个语法成分.比如“我从中国来.”从中国就是介宾,做状语. 要判断疑问代词做宾语,只要看它是不是句中动词支配的对...

万山特区13812892299: 请问中国的语文语法是按什么顺序组织排列的? -
段苇元胡: 中国的语言属于孤立语,是按照词序和虚词组合排列的,英语、法语、俄语是屈折语,是有字形变化的,日语、韩国语是黏着语,是靠助词和助动词来表示语法意义的. 分析语,又称孤立语(注意,“孤立语言”并不等同于“孤立语”,前者指...

万山特区13812892299: 语文的语法怎么学?什么定语,表语等等我都不懂,甚至也不懂找,怎么办? -
段苇元胡: 语 文 语 法 知 识1、词类:有实词与虚词两大类.(1)实词:表示实在的意义,能够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能够独立成句.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不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只有副词例外),它们的基本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A、名词:表示...

万山特区13812892299: 关于语文语法的问题什么谓语 宾语 定语 怎么分 还有什么跟这一样的 -
段苇元胡:[答案] 主语,谓语,宾语补语,表语,定语,状语, ①主语:用于说明人或事物执行某一动作,表明“谁”或“什么”.常由名词... ⑤表语:放在连系动词之后表示主语的身份或特征的成分,表明“什么”,“怎么样”.多由名词、形容词、副词、代词、数词...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