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川的民间文化

作者&投稿:贺解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湖北利川市的古老的风俗~

利川市代表性民俗风俗:
1、龙船调: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评为世界25首优秀民歌之一;

2、利川土家服饰:史书称之“溪布”或“峒布”,本地称“家机布”或“龙头宽布”,衣着颜色基本为青、蓝、白三色;

3、土家婚俗“过礼“:土家族十分重视婚姻嫁娶的礼仪,婚俗中的陪十姊妹、发亲、拜堂、闹洞房等习俗,都展现出原汁原味的土家族风情。

利川为县级市,隶属于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中国湖北省西南部,以土家族、苗族、汉族为主。

一、利川划旱船是在春节等喜庆的传统节日里。

划旱船,中国汉族民间舞蹈。亦称旱龙船、船灯、彩莲船等,广泛流传于中国各地,多在年节喜庆日子里表演。旱船一般用竹或秫秸扎成船形,糊上纸,饰以彩绸、纸花,船形下面用布围住,遮住表演者的腿脚。各地船形花样繁多,工艺精湛。晚上表演,船上还要燃起灯烛。旱船一般长5~7尺(约1.65~2.34米),大的丈余,船中间留有表演者站立活动的空间,用布带系在表演者的肩上或腰间。跑旱船起源很早,与祭祀有关。据说2000多年前,爱国诗人屈原投汨罗江而死,每到端午节,人们在江中赛龙船以示纪念。据《湖广志》记载,云梦县因河浅不能竞舟,便用竹和纸扎成龙船,鸣锣击鼓,游行于市。这种活动流传下来,形成了跑旱船。据《明皇杂录》,唐代已有山车旱船。宋代《武林旧事》等书,则记载了宋时跑旱船的盛大场面。
民间划旱船,多扮成一对渔家夫妇或父女,女在船中,男在船外撑篙或划桨,表演水中行船或捕鱼的劳动生活。撑船或划桨时则做一些技巧性动作,如“虎跳”、“旋子”、“扫荡腿”等,以示与风浪搏斗。女的手握船舷,与脚下步法配合,表现船在旋涡和波浪中起伏。湖北的彩莲船,别具一格,以歌伴舞,即兴编唱,歌词内容多以吉庆为主,一人领唱,众人合唱,气氛热烈。北京延庆县还有旱船会,几十条旱船同时表演,气势很宏大。
二、延伸:利川市每年举办“传统花灯拜大年”活动,都会烘托出浓浓的年味。活动现场,舞龙、草把龙、板凳龙、高跷舞狮、采莲船、划旱船等20余种传统民间文艺形式表演,丰富了市民的节日生活,唤醒了人们的文化记忆。

摆手舞
摆手舞是土家族最具代表性的民族舞蹈形式之一,是土家族山民庆祝丰收、欢庆胜利的一种舞蹈,土家语称“舍巴”,汉语称作“摆手”,主要流行于酉水流域的土家族聚居地区,跟清江流域的土家族的跳丧舞形成鲜明的对比,故有“南摆手北跳丧”之说。
恩施州来凤县河东还保留着地道、原汁原味的跳摆手舞的习俗,每逢摆手舞节,身穿土布长衫、头缠青色丝帕的男子和身着土布服饰的女子,汇集于摆手堂前,尽情地欢舞。来凤县城也修建有“神州第一摆手堂”,每年都要在这里举行盛大的摆手舞节日盛会。
土家服饰
土家族服饰接近生活型、实用型。民国以来,土家男女一年四季都戴头巾,男人以青、蓝、白或条纹布为主,长二三米,一圈圈地缠绕在头上,包成人字路;女人则多为青丝帕或自印花头巾,丝帕薄如蝉翼,最长达七、米,是妇女终生陪伴之物,死后必以帕缝头入葬。衣服以青、蓝、白、印花布为主,男穿对胸衣,双排七至十一扣,俗称蜈蚣扣,袖口、领口及裤管末端加花边;女人则右开襟,袖大而短,饰花边,挂银铜佩饰,俗称“满襟”,有满清道风:未出阁少女着花衣,讲究大红大绿;小孩喜戴菩萨帽,虎头帽;男鞋多为青蓝布,女人穿绣鞋:姑娘出嫁时必穿“露水衣”,上着鲜艳桃花绣衣,下着八幅罗裙,与土老司八幅罗裙有异曲同工之妙。据大文豪沈从文考证,八幅罗裙是正宗土家装。
利川灯歌
2010年,湖北省利川市的“利川灯歌”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音乐项目类别。
“毛古斯”舞
“毛古斯”,土家族语为“拔步长”,是老公公的意思 。它是土家族纪念祖先开拓荒野,捕鱼狩猎等创造的一种古老舞蹈。形式风格,异常古朴、别致。
跳演“毛古斯”,需十五六人组成,为首的祖辈叫 “拔步长”,其他的是小辈儿孙。无论辈份高低,浑身都得用稻草、茅草、树叶包扎,甚至脸面也用稻草树叶遮盖住,头上还要扎五条大棕叶瓣子,四根稍弯,分向四面下垂。“毛古斯”舞,从动作到内容,都别具一格。演出 自始至终,讲土话、唱土歌,形态滑稽,诙诣有趣。碎步进退,曲膝抖身,左跳右摆,浑身颤动。摇头耸肩, 茅草刷刷作响,全是模仿古人的粗犷的仪态。
跳“毛古斯”的形式,相当自由,不受内容的限制。被称为古老文化艺术的“活化石”。
肉连响
肉连响是产生于利川市都亭、汪营、南坪一带,流行于全市的民族民间舞蹈。舞蹈主要以手掌击额、肩、脸、臂、肘、腰、腿等部位,发出有节奏的响声,人们习惯称之为“肉连响”。
肉连响起源时代无详考。肉连响主要动作有:“秧歌步”、“穿掌吸腿跳”、“颤步绕头转身”、“鸭子步”、“双打”、“十响”、“七响”、“四响”、“三响”等。在动律上讲究“圆转”,顺着相击部位不断改变身体倾斜角度,柔美协调。肉连响本无唱腔和伴奏,艺人根据表演的需要,加上舌头和手指弹动声响伴奏,增加舞蹈的欢乐气氛。
土司制度
从唐至明,封建王朝曾先后对西南少数民族实行羁縻州县和土司制度。明洪武初年,开始在少数民族地区设屯置所,举办儒学,“文武相维,土流间用”。至明末,境内共有支罗、官渡、朱砂、马桥、木栈、孙家、九渡、三渡、忠孝、马道、松木、元里、中坝、擂鼓、太平等屯10余处,逐渐冲破了长期形成的“蛮不出境、汉不入峒”的禁锢。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支罗土司黄中反明被平,改流置支罗所。明万历十四年(1586),龙阳垌土司归流,编籍万县。清雍正十三年(1735),境内所存施南、忠孝、忠路、建南、沙溪等5土司全部改土归流,次年置利川县。
结束境内土司制度的历史。民国时期,境内多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局面业已形成。长期居住在境内的少数民族以土家族、苗族及侗族为主,旧时统称为“本地人”或自称为“土家人”、“苗家人”和“侗家人”,各自地小集居的范围内保持着自己的一些民族风俗和习惯。




四川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
1. 民间音乐:巴山背二歌、川北薅草锣鼓、羌笛演奏及制作技艺。2. 民间舞蹈:龙舞、泸州雨坛彩龙、弦子舞、巴塘弦子舞、卡斯达温舞。3. 传统戏剧:川剧、灯戏、川北灯戏、木偶戏、川北大木偶戏。4. 民间美术:绵竹木版年画、蜀绣、藏族格萨尔彩绘石刻。5. 传统手工技艺:蜀锦织造技艺。6. 曲艺:四...

四川传统文化有哪些
川剧是四川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文化之一,是四川地区所独有的戏曲剧种。它融合了昆曲、京剧、皮影戏等艺术形式的元素,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表演风格和艺术特色。二、川菜 川菜即四川地方特色菜系,以其独特的麻辣味道和丰富的烹饪技艺闻名。川菜注重刀工、调味和烹饪火候,追求一菜一格,百菜百味。三、四川民间艺...

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
1. 民间音乐:四川的民间音乐种类繁多,如巴山背二歌、川北薅草锣鼓、羌笛演奏及制作技艺等,都是世代相传的宝贵遗产。2. 民间舞蹈:龙舞、泸州雨坛彩龙、弦子舞、巴塘弦子舞、卡斯达温舞等,这些舞蹈不仅形式多样,而且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3. 传统戏剧:川剧、灯戏、川北灯戏、木偶戏、川北大木偶...

四川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1. 巴山背二歌:这是一种流传于四川山区的传统民间歌谣,唱腔独特,歌词内容丰富,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和风俗习惯。2. 川北薅草锣鼓:薅草锣鼓是川北地区的一种民间农业生产活动,伴随着锣鼓节奏,人们在田间薅草,既是一种劳动形式,也是一种集体娱乐方式。3. 羌笛演奏及制作技艺:羌笛是羌族人民的...

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川剧,俗称川戏,主要流行于中国西南地区川渝云贵四省市的汉族地区,是融汇高腔、昆曲、胡琴(即皮黄)、弹戏(即梆子)和四川民间灯戏五种声腔艺术而成的传统剧种。2006年5月20日,川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四川竹琴 四川竹琴因采用竹制的竹筒和简板为主要伴奏乐器而得名,...

四川还有这些民间艺术,你听说过吗?
麻柳刺绣 麻柳刺绣是流传于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境内的麻柳、鱼洞、临溪、小安等一带的刺绣总称,是一代一代亲族传承而继承发扬的汉族民间美术,是麻柳先民在自给自足的悠闲生活中创造发明的纯朴精美的汉族民间艺术珍品,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川北剪纸 剪纸是中国传统装饰艺术的一种。它源于汉,兴于唐,...

四川有什么非遗文化
其次,四川竹琴也是一项重要的非遗文化。它是一种以竹子为材料制作的弹拨乐器,具有独特的音色和演奏方式。四川竹琴的演奏者通常能够用它来伴奏歌唱或说唱,使得整个表演更加生动有趣。在四川的民间音乐和曲艺表演中,四川竹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此外,蜀绣也是四川的一项宝贵非遗文化。它是一种以丝线在丝绸...

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第二批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第二批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下:一、民间文学(9项)1. 望娘滩传说 2. 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的故事 3. 甘嫫阿妞李燃的传说 4. 王幺贡爷系列故事 5. 羌戈大战(羌族古典叙事长诗)6. 大禹的传说 7. 阿古登巴的故事 8. 勒俄特依 9. 玛牧特依 二、传统音乐(18项)10. 江河号子(府河号子...

川神百代:中国民间信仰的瑰宝
中国民间信仰是一道独特的文化风景线,其中的川神百代更是其中的瑰宝。川神百代是指川地方的神祇百余代的总称。其生动形象的造型、浓厚的地方特色,以及其在民间信仰中所代表的文化内涵,都使得川神百代成为了中国民间信仰的瑰宝。川神百代来源于古代巴蜀文化。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巴蜀文化曾是一道独特的...

四川春节的传统习俗
上川龙是清初江西刘氏移民带到川西的,由刘氏族人年年扎龙,年年舞龙,用于拜年冲喜,祈求风调雨顺。上川龙巨大雄伟,由三五十人操作舞动,龙头重达三五十斤,耍龙技巧性强、路数多。 成都人元旦不吃饭,因为“饭”与“犯”,同音,为了避讳,则吃汤圆或挂面以祈求合家团圆,福寿绵长。刘阁等地于...

大祥区19535057065: 恩施的民族艺术有哪些 急!!!!!!!! -
沃俊三黄: 1.傩戏,又称傩堂戏、端公戏,是民间祭祀仪式基础上吸取民间戏曲而形成的一种戏曲形式,广泛流行于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贵州、陕西、河北等省,傩戏源于远古时代.恩施市三岔乡文化站站长邓永红把傩戏用10个字概括为“迎...

大祥区19535057065: 湖北利川市有哪些美食 -
沃俊三黄: 利川市属于巴文化区,武陵山地带,行政上属于湖北,文化上接近川渝,同时也受湘鄂两省的影响,汉族与土家族、苗族杂居,饮食既有川渝地区的麻辣特色又有湖南地区的鲜辣风格.利川一向以天下第一洞腾龙洞、土家第一寨鱼木寨、大水...

大祥区19535057065: 龙船调是哪个民族的歌? -
沃俊三黄: 《龙船调》是土家族的民歌.也是湖北省利川市柏杨坝一带的民歌.《龙船调》最初叫《种瓜调》,《龙船调》原本是群众逢年过节,划彩莲船时常唱的一首民歌,所以开始人们叫它灯调.又因为歌词内容是种瓜,所以,人们又叫它种瓜调或瓜子仁调.《龙船调》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评为世界25首优秀民歌之一和《中国民歌40首大联唱》优秀民歌.在湖北省西南部的恩施州利川市柏杨、谋道、汪营一带传唱,《龙船调》是利川民间划龙船唱腔的主体,利川被称为《龙船调》的故乡.

大祥区19535057065: 描写家乡利川的诗词 -
沃俊三黄: 利川是一个以汉族、土家族、苗族为主的小城,素有“坝漆之乡”、“黄连之乡”、“水杉之乡”、“纯菜之乡”、“山药之乡”、“歌舞之乡”的美誉. 利川有众多的风景名胜,如世界最大溶洞——腾龙洞,有最完美的土家古寨——鱼木寨,被称为活化石的'天下第一杉'

大祥区19535057065: 湖北省利川市特色美食作文五百字 -
沃俊三黄: 在我心里,我的妈妈是一位慈祥的妈妈,也是世界上最优秀的妈妈. 妈妈有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一笑起来就如弯弯的月亮.妈妈一头乌黑的长发,摸起来像云一样软,像油一样滑.妈妈有一个像山一样挺拔的鼻梁,每当鼻尖下的樱桃小嘴生气得大声说话时,整座山好像都要抖动起来. 妈妈最喜欢蓝色.她说天空是蓝色的,海洋是蓝色的,蓝色代表着开阔.妈妈的心胸也像大海和天空一样开阔. 妈妈喜欢春天.因为春天是温暖的,不像冬天那样寒冷,也没有了夏天的暑热.妈妈总是如春天一样给人以温暖. 妈妈喜欢帮助人,宁吃大亏也不捡小便宜.一次,我们全家去北固山游玩,一位老奶奶摔倒了,她连忙上前扶起,大家都说妈妈是“热心人”. 这就是我的妈妈,我的独一无二的,最亲爱的妈妈!

大祥区19535057065: 那位能告诉我利川市区的定婚习俗和规矩!! -
沃俊三黄: 虽然恩施州是少数民族地区,但是各个民族之间完全融合没有什么差距,况且你女朋友又是市区的那就更没得什么与外地不一样的规矩,都大同小异!准备些礼金和礼品拜访丈母娘家和女方亲戚朋友家(和女方关系好的亲朋好友家你都要走到)

大祥区19535057065: 龙船调的故乡是? -
沃俊三黄: 湖北利川是《龙船调》的故乡,1955年春节,利川举行全县业余音乐、舞蹈、戏曲汇演,《种瓜调》受到好评.后经利川县文化馆干部周叙卿和黄业威收集整理,加工润色,改为表演唱《龙船调》.

大祥区19535057065: 利川关于压床娃娃的习俗有什么讲究的? -
沃俊三黄: 首先压床的人必须是小于新郎的青年,一般都是自己的亲弟弟,或者是叔伯弟弟和姨表弟弟.如果在自己的亲戚范围内没有这样的人选,新郎也可以找同村的朋友和要好的同学.压床人的第二个条件,必须是未婚青年.如果是结过婚的弟弟辈,...

大祥区19535057065: 清江画廊的特色 -
沃俊三黄: 新建设一座城:清江古城顺利竣工.2012年,斥资6个多亿建设的清江画廊旅游综合服务体清江古城项目,那个被清江秀水揽在怀里的“古镇”,是浓缩巴土建筑文化、歌舞文化、名人文化、民俗文化、饮食文化、休闲文化于一体的文化产业园...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