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养的相关知识

作者&投稿:里士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劳动教养和劳动改造的区别?~

劳动改造是一种刑事处罚,劳动教养是一种行政处罚。所以,能够决定劳动改造的只能是人民法院,可以决定劳动教养的则为行政部门。另外,劳动改造的人为犯罪并被追究刑事责任的,是罪犯。劳动教养则适用于情节轻微的违法或者不予刑事处罚的犯罪。

到劳改营住几个月就行了

一、劳动教养制度的异化
单用“初衷是好的”、“立法目的是好的,只是执行出了问题”之类的说辞,不足以证明现行劳动教养制度的正当性。关注实践,注重实效,是考察这一制度正当性的重要方面。
实践中,劳动教养制度在相当大程度上被扭曲与异化。具体表现在:
(1)历史上,曾经有20万以上的“右派”被劳动教养长达十余年甚至二十余年。
(2)劳动教养管理委员会的审批权实际上被公安机关内设法制部门的审批权取代。
(3)向单位或街道组织征求意见的规定并未落实,流于形式。
(4)“由审批机关组织复查”,“依照行政复议法的规定申请行政复议”和“提起行政诉讼”的救济渠道形同虚设。
(5)法出多门,劳动教养的适用范围扩大,甚至不够治安处罚的人也被适用劳动教养。
(6)通过劳教客观上延长了侦查期限。即公安机关将羁押到期而犯罪事实仍未查清或主要证据难以获取的犯罪嫌疑人先作劳动教养处理,并继续查证未查清的犯罪事实,查清后如认为需追究刑事责任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7)公安机关担心因证据不足等原因而被检察院退回,便处以劳动教养。
(8)公安机关对检察院决定不起诉的人、法院判决无罪的人进行劳动教养。
(9)对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人,通过劳动教养“减轻”其责任。
(10)劳动教养制度成为一些官员滥用职权打击报复的利器,近些年来行使检举权的公民、发牢骚的公民、上访讨说法的公民等被劳动教养的事情可谓屡见不鲜。
造成劳动教养制度异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程序设计不合理,可操作性不强,强势的公安机关擅自扩权、自由裁量权过大等。劳动教养制度停用后何去何从,遂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彻底废除劳动教养制度而不构建新制度将顾此失彼,会引发新的问题,现实可行性有待考量,而保留这一制度实属抱残守缺,徒增民怨,徒招诟病,故皆不可取。先前的相关研究,大多不够重视适用劳动教养的起因(或曰劳动教养事由),以致部分意见和建议过于理想化,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如果一项制度存在诸多内生性缺陷,极易被异化并且已经大量异化,极易被滥用并造成非正义的后果,那么对其进行根本性的改造是不可避免的,所以立足于现实的分析是必要的。
二、对劳动教养事由的类型化分析
劳动教养事由是连接适用对象与公共处罚的纽带,是劳动教养制度的关键点,以此为切入点进行类型化分析,或许不无裨益。劳动教养事由,从应然看,是指法律规定的、由行为人实施的、将导致其被依法决定劳动教养的有一定社会危害性的行为;从实然看,是指致使行为人被劳动教养的原因。
前者的规范依据是法律;后者的规范依据可能是法律,也可能是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内部文件,甚至是非法干预。前者是法律预先规定的,有相对明确性和可预见性;后者大多不规定在法律之中,明确性和可预见性较弱。前者是法定的,具有当然合法性;后者不尽系法定,未必具有合法性,可能是违法的。
前者限于行为;后者未必限于行为。例如,某公民转发讽刺当地领导的微博信息,该领导大怒,指示将其劳动教养,相关部门遂依指示将其劳动教养。在这一案例中,某公民转发讽刺当地领导的微博信息,显然算不上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不属于劳动教养事由,但却成为了该人被劳动教养的原因。
因此,将应然的劳动教养事由简称为“劳动教养事由”,而实然的“劳动教养事由”称为“劳动教养原因”以示区分较妥。劳动教养事由必是劳动教养原因,而劳动教养原因未必是劳动教养事由。不属于劳动教养事由的劳动教养原因,不具有合法性。
劳动教养制度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在不同历史阶段可以适用于迥然不同的对象。通俗地讲,现阶段劳动教养的适用对象是“大错不犯、小错不断、危害治安、百姓憎恨、气死公安、难倒法院”的人。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劳动教养试行办法》、《公安机关办理劳动教养案件规定》及现行有效的相关规范性文件,以损害后果施加对象的不同为标准,可以将劳动教养制度的适用对象(或者劳动教养事由)分为损人型、损己型和违反秩序型三大类型。严格地讲,损人型和损己型也属于违反秩序型,鉴于其特殊性,故单列出来。违反秩序型并非没有受害者,不过受到损害的主要是公共秩序与公序良俗,当然有的行为中行为人本人也可能受害。
以危害结果是否由行为人单独实施作为标准,劳动教养事由大体上可以分为互动型、单行型、主动攻击型和外联型。互动型,指行为人的危害行为需要相对人(不一定是被害人)配合,如果缺乏相对人的配合,其危害结果不会出现,相对人可以无视其存在。
如“多次卖淫嫖娼的人”、“多次倒卖车、船票,屡教不改,尚不够刑事处罚的人”等即属于此类型。互动型多系违反秩序型,社会危害性较小,且影响相对不大。单行型,也叫自助型,指行为人出于满足其享乐、好奇等需求,一般可以独自实施危险、危害行为,一般没有加害的具体对象,但可能具有较大危险性,并可能出现一定的损害结果,造成的危险和损害后果有时会作用于自身。如在铁路线上行走或在钢轨上坐卧的人、吸毒者等。
主动攻击型,指行为人实施危害行为时往往有具体加害对象,或者已形成习惯性加害,能够主动实施危害行为并导致一定危害结果的出现,他人和社会不能无视其存在。
主动攻击型大多为损人型,即使归于违反秩序型也不排除其含有损人的内容。例如,“有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狠亵儿童行为的人”,“农村地区广大群众痛恨的地痞、流氓、村霸”,“制造恐怖气氛、造成公众心理恐慌、危害公共安全的人”等便属于主动攻击型。主动攻击型往往更易引起群众恐慌和愤恨。外联型,指行为人虽然可以单独实施危害行为。
大体而言,互动型、单行型、主动攻击型和外联型的危害性依次递增,社会影响逐渐扩大。互动型有的积习深厚,不易革除,有的则需要相应条件才可实施危害行为,剥夺其条件便可消除其再犯的可能性,故劳动教养期限仍稍显过长;对于单行型,劳动教养期限往往也显得过长;主动攻击型和外联型危害和影响均较大,虽未必全部保留,但应当成为劳动教养制度重构后规制的重点。
不难看出,劳动教养事由中不少属已达犯罪质的规定而未达量的规定的情形,[4]相关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和相关人员的人身危险性已经显现,不容忽视,有必要采取措施,加大对其教育、预防、矫正和挽救的力度,对其处罚一般也应重于行政处罚。而适用劳动教养制度是否能够实现这一目的,是否有助于实现这一目的,是否为实现这一目的所必需,大有商榷的余地。
例如,对强制戒除后又吸食、注射毒品的人,大多是因为毒瘾,在戒毒所强制戒毒的作用一般比劳动教养更好,这也许是2007年《禁毒法》和2011年《戒毒条例》未规定对“强制戒除后又吸食、注射毒品的人”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的原因。我国《森林法》和《森林法实施细则》规定了“没收非法经营的木材和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2倍以下的罚款”、补种、代履行等后果,对相关法律责任已有明确规定,且宽严适宜。
故对于盗伐、滥伐森林的人,按《森林法》及相关规定处理即可,也许还可以加上行为罚,根本无需进行劳动教养。卖淫的女性,大多因为贫困,如果劳动教养后无正当谋生手段又无正当就业岗位,重操旧业恐难避免,故教以合法正当的谋生手段比惩罚更为重要。而嫖娼者并非因生存危机而为,其罪过重于卖淫者,其所受惩戒亦应较卖淫者严厉。2012年《重庆市查禁卖淫嫖娼条例》修订时删除了对卖淫嫖娼者实行劳动教养的规定,值得肯定。
就处罚种类而言,劳动教养毕竟属于一种行政处罚,除限制人身自由外,还可以引入行为罚、财产罚、声誉罚,以减少限制人身自由的处罚。比如,对借摘除节育环对妇女进行调戏和侮辱的人、多次嫖娼的人进行声誉罚(不排除赔偿、赔礼道歉、罚款等其他责任),对利用封建迷信手段扰乱社会秩序或者骗取财物同时进行财产罚和声誉罚,使人皆知其劣迹,其效果可能比劳动教养更好,且成本更低。
又如,对制作、复制、出售、出租或者传播淫秽物品的人采取没收违法所得、罚款、拘留等措施足矣,不必要再进行劳动教养。笔者认为,通过完善处罚种类和手段,对现有的劳动教养事由进行分流处理,减小适用对象的范围,缩小打击面,极具必要性。对主动攻击型、外联型的行为人,一般应当限制其人身自由,其他情形下限制人身自由应以必要为限。例如,对为赌博提供条件的人的人身自由的限制应与主动攻击型和外联型的人有所区别。
三、使强制性教育措施名实相符的几点思考
劳动教养制度作为公共处罚体系的组成部分,无疑应当具有一定的惩罚性,但不可无必要地增大被劳动教养人的痛苦,更不能使这种痛苦高于刑罚。相比程序上的非正义,畸重的痛苦才是使劳动教养制度声名狼藉的真正“元凶”。劳动教养场所在一些地方的实践中沦为“以强制劳动为主、教育退居幕后”的“第二监狱”。从“强制性教育措施”的措词来看,其侧重点有二:一为“强制”,二为“教育”。
所谓“强制”,可以理解为应当执行处罚内容,其对人身自由的限制只应限于必要,而不能扩大。所谓“教育”,一是法制教育,使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和违法性;二是使其矫正不法行为,学习社会习惯规则,促进其社会化;三是授以合法正当的谋生技能,使其脱离“刑法边缘族”。改革劳动教养制度,应当贯彻尊重和保护人权原则,错责法定原则,谦抑原则,公开、公正、及时原则,比例原则,教育、感化、挽救和改造原则。这些原则的相关论述较多,兹不赘述。
如前所述,较为可行的办法是:就适用范围而言,应将现有劳动教养事由进行类型化研究,通过分流处理,使之各有所归,缩小劳动教养的范围,从而减少劳动教养的人数。应批判地吸收劳动教养制度并加以扬弃,加快制定和出台“违法行为教育矫正法”,同时废止劳动教养方面的法规和规章,彻底改造现有的劳动教养制度。
理论共识认为,劳动教养制度发展的趋势有三:
一是缩小化,即缩小适用对象的范围;
二是轻缓化,即减轻劳动教养的惩罚力度和痛苦程度;
三是司法化,即由法院经司法程序裁判是否进行劳动教养,而不再由公安机关适用行政程序自行其是。除此之外,笔者认为法定化也是一种趋势,即通过立法变革劳动教养制度。下文将主要就劳动教养制度的轻缓化、司法化和法定化展开论述。
(一)劳动教养制度的轻缓化
现行劳动教养制度过于严苛,对被劳动教养人施加的痛苦往往甚于其错误和责任,亟待轻缓化。笔者认为不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缩短强制性教育措施的期限。废除劳动教养的期限为1~3年,必要时得延长1年的规定,将强制性教育措施的期限分为7档,设最短为2个月,最长为8个月,不得延长。这样被限制人身自由的时间不长,不至于导致其脱离社会,无法适应环境。
(2)保证被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人员的假期。被执行强制性教育措施的人,前50%的期限中不能离开被强制性教育措施的场所,但家属1~3人可以每天来探望,每次会见不超过1小时。执行50%的期限后,每周末可以回家1次,但应当按时返回强制性教育措施的场所。
有正当理由请假的,一般应当批准。回家休息的,应当做1小时以上的社区义工。为了保证其按期返回,可以要求其向法院交纳一定数量的保证金,未违反规定的执行期限届满时由法院退还;脱逃的,不予退还;有其他违反行为的,退还的保证金不超过10%这样对人身自由的限制较为宽松,行为人不会产生强烈的脱逃动机。
(3)为了使其顺利社会化,应当充实教育内容,除传播文化基础知识外,还应进行治安管理处罚法、行政处罚法、刑法等方面的法律教育以及职业教育。对于表现良好、考试成绩优异的人,可以转为教员,以提前20日、30日解除强制性教育措施作为奖励。期限届满考试仍未及格的,仍应解除措施,但需要按通知参加补考,至考试成绩合格为止;无正当理由不参加补考的处以200元以下罚款;补考5次仍未通过的,不再补考。
(4)对于主动攻击型、外联型的行为人,还可以规定其在解除强制性教育措施后2~4年内的行为报告义务,要求其在每个季度的前10日内向所在派出所如实口头或者书面报告行动,以方便矫正。
(二)劳动教养制度的司法化
有学者指出,国外刑法上的保安处分与我国的劳教制度在适用前提和运作机制上基本没有共同点,缺乏借鉴的客观基础。日本轻罪法的内容与我国的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极为相似,而与劳动教养制度相去甚远。我国劳动教养的对象范围宽于美国的民事收容,其运作机制司法化可资借鉴。
假如取消我国刑法犯罪概念定量因素,劳动教养制度便没有存在的必要。如果保留犯罪概念定量因素,对于屡教不改又不够刑罚的刑法边缘族而言,劳动教养是唯一可供选择的制度设计,但对现行制度必须通过立法来改革其运作机制,实现劳动教养司法化。
“在当下条件下,在人民法院内部设立单独的治安审判庭的方案最为可行,即在现行法院体制架构下,借鉴当前设立一些专门审判庭的成功经验,在人民法院内部设立独立的治安审判庭,专门负责审理劳动教养案件。其优点在于:能有效地将劳动教养纳入司法体制和正当程序之中,解决并克服现行劳动教养决定权、适用程序、权利救济等诸多问题和弊病,体现我国现代法治对公民人权保护与维护社会秩序并重的价值取向;体制转换简便、可行;符合现行立法框架下对劳动教养性质的定位。
”这些观点甚可赞同。司法化的大体框架为,在基层法院设立治安审判庭,公安机关为原告,行为人为被告,采用类似刑事简易程序的构架,法院通过庭审,原告起诉、举证、质证,被告答辩、举证、质证,在开庭后10个工作日内书面裁决是否采取以及采取何种强制性教育措施,实行一审终审制。司法行政机关负责执行,检察机关依法行使监督权。
(三)劳动教养制度的法定化
现行劳动教养制度的多数规范法律位阶偏低,与《行政处罚法》、《立法法》有冲突之处,谓之违法至少在逻辑上是成立的。因此,以法律规制强制性教育措施的适用对象及其内容,极具必要性。
不少学者提出,将劳动教养制度改造为保安处分或保安处遇,并规定在刑法典中。因为劳动教养事由与域外违警罪、轻罪的某些共同点,借鉴域外保安处分制度以改造劳动教养制度是有必要的。鉴于“有罪”这一标签带来的非规范性评价及其后果的严重程度,基于社会公众的法感情,笔者不赞同将应予劳动教养的行为作为违警罪或轻罪加以处罚,反对在刑法典中增设“保安处分”等类似规定。
当前将其作为较重的行政处罚是大体合适的,但保留劳动教养的名义是欠妥的。一般而言,“旧瓶装新酒”是减少阻力和成本的方法,但实质内容近乎全部改变,继续保留“劳动教养”这一令人畏惧的名义,似乎缺乏充分理由。与此同时,“两劳人员”、“两劳释放人员”的称谓也应当彻底摒弃。
其实,早在2005年3月第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违法行为矫治法”(现“违法行为教育矫治法”)已被列人全国人大常委会2005年立法计划,后因种种原因进展缓慢。2009年3月,该法列人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却至今未能出台。不过,“矫治”一词易使人联想到“整治”,似乎过于侧重过程之“治”;相对而言,“矫正”易使人理解为“使……正常、使……步人正轨”,更侧重结果之“正”。故笔者认为,用“违法行为教育矫正法”的名称较为妥当。该法应当就强制性教育措施的适用对象和事由、原则、回避、辩护和代理、证据、期间和送达、审判、期限、追究期限、具体情节的适用、执行、保证金和罚款、检察监督等内容作出合理规定。借鉴量刑规范化的相关经验出台相关裁决标准,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当然,前述缩小化、轻缓化、司法化和法定化的趋势,并不是对立关系。缩小化、轻缓化可以独立于其他趋势而存在;法定化必须体现缩小化、轻缓化和司法化的要求;司法化必定蕴含在法定化之中,只是由于其重要性和相对独立性而被单列出来。劳动教养制度的缩小化、轻缓化已现端倪,而法定化和司法化也呼之欲出。无论从长远看,还是从短期看,加速制定“违法行为教育矫正法”将原有的劳教制度进行根本性变革,是应民意、顺民心之举,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教养是什么
教养就是父母及其监护人对子女道德素质的培养几潜移默化。即;忠,孝,礼,仪,廉,耻。

一个人的教养如何体现
3、 遇人不卑不亢 生活中永远不乏欺软怕硬之辈,而一个有教养的人,就需要做到对强过自己的人,敬佩不谄媚,尊重不诋毁。对不如自己的人,适当照应而不怜悯同情。 比我们强的人,身上自然有我们需要学习的东西,我们可以敬佩他的知识,欣赏他的才华,但不需要谄媚。世人莫欺少年穷,今天的他,就...

那些有教养的36条小细节
那些有教养的小细节 1、别人给你倒水时你不要干看着,而要用手扶扶杯子,以示礼貌。2别人对你说话,你起码要能接话,不能人家说了上句,你没了下句,或者一味地说着啊啊啊、是是是。3、有人盯着你看的时候,你不要直视对方,最好假装没注意到。4、入职后与人交谈,应尽量去掉一些学生化的口...

怎样的言行举止可以反应一个人的教养和内涵
(电影里经常看到,反正我这高中生用不上了)53.如果你是学生,认真读书对于你父母是最有教养,感到很舒服的事54.到【别人家做客】•别在屋里四处窥探,打开主人的抽屉、衣柜,或是主人的电话号码•别当成自己家转来转去,不要到主人的卧室55.站的时候要挺胸抬头把背挺直,不做小动作(我经常被人说背很直,都问不...

教养的真正含义
1、教养涵盖了个人的道德和品德。一个有教养的人应该具备诚实守信、正直善良、宽容谦和等美德。他们能够遵循道义规范,秉持正义和公平的原则行事,以身作则,对他人充满同情和理解。2、教养也体现在个人的行为举止上。有教养的人会遵守社会的法律法规和道德准则,尊重他人的权益和尊严。他们注重礼貌待人,不...

什么是最好的教养?
6. 知识和修养:有一定的知识和文化修养,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素质,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7. 持之以恒: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能够坚持努力,不放弃自我追求的目标和信仰。在当今社会,如果说美貌是推荐信,那么善良便是信用卡。徒有其表内心肮脏的人,是不配行走于世上的。一个真正有教养的...

获得教养的途径
获得教养的途径 一、家庭教育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孩子最初的启蒙老师。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是培养孩子教养的基础。父母通过日常生活中的言传身教,传递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规范,帮助孩子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品德。二、学校教育 学校是系统传授知识和价值观的重要场所。除了知识的传授...

有关教养的名人名言与有关教养的名人名言与事例
37、教养是有教养的人的第二个太阳。——赫拉克利特 38、不去读书就没有真正的教养,同时也不可能有什么鉴别力。——赫尔岑 39、知识必需用礼貌来装饰并抚平他在世间的道路,没有它们,知识就像一颗硕大而粗糙的钻石,为了好奇与它实质上的价值而收置在树里固然好,但是琢磨之后却更为珍贵。——...

你觉得真正的教养是什么?
教养来自人的内心,与人的品德、性格、气质息息相关。 教养不是生活规范,也不是日常守则,而是一种自我约束的力量,一种宽以待人的体谅。 真正的教养都藏在细节里。甚至可以是决定一个人走长走短,最致命的因素。 一个真正有教养的人,究竟是什么样子? 1 、懂得尊重别人,不让别人觉得难堪 有教养的人从来不会轻...

没教养的人有哪些特征
还有一位知名企业家也说:“只要看办公大厦的盥洗室,即可觉察到该企业是否坚实昌隆,女职员是否具有良好的教养。” 当然,绝大部分人还是喜欢从一个人的外观行为中来看一个人的修养程度。如果一个人动不动就骂人、害人、损物,伤害别人的身体,或者做一些超出道德标准的事,就是没有修养的表现。 要想做一个有修养...

金川区13229158968: 劳动教养的相关问题 -
唐重艾本: 第一条.人员被劳动教养后仍然可以领取退休工资的,具体法律依据为: 劳动保障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基本养老保险金社会化发放工作的通知》(劳社厅发[2001]8号)规定:“离退休人员发生下列情形之一,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停发或暂时停发其基本养老金:(1)无正当理由不按规定提供本人居住证明或其他相关证明材料的;(2)下落不明超过6个月,其亲属或利害关系人申报失踪或户口登记机关暂时注销其户口的; 第2条,应该是在1月2号当天正常工作时间内释放,可能是上午也可能是下午,而不是1月2日24点.

金川区13229158968: 劳动教养和劳动改造有何区别
唐重艾本: 1、性质不同:劳改是刑罚执行措施,劳教是行政强制措施.2、适用对象不同:劳改对象是违反刑法的罪犯,劳教对象是违法但尚不够刑罚处罚的人员.3、适用程序不同:劳改需法院判决,劳教由公安部门决定.4、执行场所不同:劳改场所有拘役'所、看守所、监狱等,劳教场所主要是劳教所.5、适用期限不同:劳改期限由1个月至终身监禁,劳教期限由1至4年.6、法律后果不同:劳改对象再犯罪或成「累犯」,劳教对象再犯罪不构成「累犯」.

金川区13229158968: 劳动教养是个啥东西劳动教养是怎么回事啊是什么性质啊行政强制措施吗
唐重艾本: 你好:你咨询这个问题我来解答,供参考. 1,劳动教养,是对被劳动教养的人实行强制性教育改造的行政措施,是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一种方法.显然是行政措施.不是刑事处罚. 2,对被劳动教养的人,实行教育、挽救、改造的方针,教育感化第一,生产劳动第二. 3,在严格管理下,通过深入细致的政治思想工作、文化技术教育和劳动锻炼,把他们改造成为遵纪守法、尊重公德、热爱祖国、热爱劳动,具有一定文化知识和生产技能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有用之材. 以上解答供参考.

金川区13229158968: 什么是劳教制度 -
唐重艾本: 劳动教养就是劳动、教育和培养,简称劳教.劳动教养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从前苏联引进,但形成世界上中国独有的制度.劳动教养并非依据法律条例,从法律形式上亦非刑法规定的刑罚,而是依据国务院劳动教养相关法规的一种行政处罚,公安机关毋须经法庭审讯定罪,即可对疑犯投入劳教场所实行最高期限为四年的限制人身自由、强迫劳动、思想教育等措施.

金川区13229158968: 想请教关于劳动教养方面的知识
唐重艾本: 戒毒实行强制措施,即实行强制劳动教养.劳动教养的原因一般是违反了行政法管理的规范,但又没有构成犯罪的情况下适用的.它不同于拘留或刑事制裁

金川区13229158968: 劳动教养 -
唐重艾本: 对需要收容劳动教养的人,由民政、公安部门,所在机关、团体、企业、学校等单位,或者家长、监护人提出申请,由省(区、市)和大中城市人民政府下设的劳动教养管理委员会审查批准.被决定的劳动教养期限大多数...

金川区13229158968: 劳动教养法规规章 -
唐重艾本: 劳动教养法规规章1.劳动教养试行办法 1982年1月21日颁布2.国务院关于劳动教养问题的决定 1957年8月3日颁布3.国务院关于劳动教养的补充规定 1979年11月29日颁布4.国务院关于将强制劳动和收容审查两项措施统一于劳动教养的通知 1980...

金川区13229158968: 劳教属于犯罪记录吗
唐重艾本: 劳动教养依据国务院劳动教养相关法规的一种行政处罚,公安机关毋需经法庭审讯定罪,是属于行政处罚的措施,并不属于刑事犯罪,所以被处劳动教养的人,是不会有犯...

金川区13229158968: 劳动教养与行政拘留有什么区别
唐重艾本: 你说的拘留应该是行政拘留吧.行政拘留和劳动教养都是行政处罚,属于“人民内部矛盾”,二者的区别在于: 1、违法程度不同,造成行政处罚不同.拘留轻,劳教重.劳教是行政处罚中最重的方式. 2、时限不同,行政拘留最高15日以下,而劳动教养则从6个月到2年. 3、处罚的地点不同,拘留多在当地的行政拘留所,劳教则在劳教所.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不同,后者属于犯罪分子依照刑法规定应受到的处罚,判刑后应当投入劳动改造,即俗称“劳改”,正在服刑劳改的犯人称为“劳改犯”.

金川区13229158968: 怎样的情况下会被劳动教养? -
唐重艾本: 简单地说,一般有三种情况会被劳动教养:一是违法严重,却又不够刑事处罚的.二是所谓非法上访的,尤其是进京非正常上访的(即去敏感地区如中南海).三是%%功比较顽固的.目前主要适用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