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在战争中的实例运用,最好是古代战役.

作者&投稿:桑竹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在古代将孙子兵法运用最好的一场战役是哪个?~

孙子兵法不是教人如何排兵练枪,而是讲述军事理论基础的。
其中战局为重,能够邓艾伐蜀为例,姜维在剑阁重兵看管,邓艾钟会屡攻不破,邓艾遂出奇兵,从阴平穿七百里高山险阻,奇袭成都,得灭蜀首功。这是一个局部的战场,是不可战胜的,以换取战争的胜利。相反,关注本地战争胜利,并以战争为例,有很多例子。

井陉之战是背水一战,两面夹击,两者缺一不可。如果只有背水一战,韩信获胜的机会其实很低,而被逼入水中互相践踏的机会也很高。“后水之战,两面攻略”是一场完整的战斗,许多人对此有误解。

背水一战有两个作用,一是将自己处于劣势,让敌人放松警惕倾巢出动。将自己用作诱饵,将吸引敌人到预定战场。第二,让你自己的士兵也无法回头,他们一定会死拼到底。只有这样,士兵为了逃脱只能奋力拼搏。敌人不能长时间攻击并为后续部队赢得时间。更重要的是埋伏,这是最关键的。突然从敌人身后出现,占领敌人的巢穴或高地,敌人将陷入混乱状态。可以看出,韩信背水一战的主要目的是利用它作为诱饵引诱敌人,因此他不会真正将自己置于死地。

与之相反的例子有比较著名的斯巴达克斯起义,当然,斯巴达克斯站在被动的一边,被围困在海边。这真的是“死了”。因为你们所有的军队都被彼此包围了,而韩信并没有把所有兵力都放在一处。很少有像项羽这样的奇迹,否则它们不会被称为奇迹。

孙子兵法指出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关系到国家的生死存亡,不可以不认真考察研究,必须高度重视。一个国家如果不重视战争,那么就会危及本国的生存和发展。古今中外不重战而走向衰退灭亡的事例不胜枚举。
在现代战争中,这种“备战”思想更是保护国家安全的必要措施,国家需要不断增强自己的经济、政治和军事实力。只有这样才能在经济上有利、政治上有靠、军事上有助,才能在纷繁复杂的国际局势中取得“致人而不致于人”的主动。
反之,如果“恃其不来,恃其不攻”,则国家将会处于危险之中。1990年2月,伊拉克出动大军一举占领了海湾小国科威特,引起了世界震动,并由此引发冷战后的一场大规模的局部战争。科威特亡国的一个重要教训就是麻痹无备。

扩展资料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古代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
《孙子兵法》被奉为兵家经典。诞生已有2500年历史,历代都有研究。李世民说“观诸兵书,无出孙武”。兵法是谋略,谋略不是小花招,而是大战略、大智慧。如今,《孙子兵法》已经走向世界。它也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军事史上也具有重要的地位。汉代版《孙子兵法》竹简1972年出土于临沂银雀山汉墓中。

1、越灭吴之战

周敬王四十二年(前478年),越军在笠泽之战中击败吴军后,随即进攻吴都吴城,未克。周元王元年,越王勾践率军大举攻吴。吴国经多年战争,士民穷困疲惫,青壮年大多阵亡,无力抵御越军,一战败北。越军采用围困战法,包围吴城,长达三年之久。吴军终于势穷力竭,“士卒分散,城门不守”。三年,越军乘势攻破吴城。吴王夫差率残部逃往姑苏山(吴城西南)。越军追至,又将其包围。夫差派人向勾践求和,未允,被迫自刭而死。吴国遂亡。

2、马陵之战

战前,关于齐代魏救韩国中意见很多,孙膑则主张:韩魏两国皆十分疲惫时出兵是最好的时机。孙膑提出了围魏救赵,率军直捣魏都城大渠梁分散了魏的兵力,携助了韩国又利用敌人的错觉,故意在齐军中制造混乱,诱敌深入。

将庞涓率领的军队引至地势险要的马陵(今临沂郯城),魏军被早已埋伏于此的齐军打的溃不成军,伤亡惨重,庞涓于是役中自刎而死。齐军乘胜追击,大获全胜,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马陵之战。马陵之战不仅救了韩国打败了魏国,而且孙膑的作战方针一直为后人称道。

3、邯郸之战

公元前257年,秦昭王派大军围攻赵国,赵国危在旦夕,派信使来魏国求援,魏国便派晋鄙率十万大军前去增援。秦王知道消息后,开始威胁魏王。魏王害怕了,急命走到中途的晋鄙停止前进。信陵君深知唇亡齿寒的道理,几次促请魏王坚持出兵救赵,魏王就是按兵不动。信陵君不愿坐以待毙,就自己筹集了车马,带着门客们前去援赵。

经过城门的时候,侯嬴把他止住,面授机宜:公子切勿鲁莽行事,我有妙计一策。信陵君依计而行,从魏王的宠姬如姬那里窃来了虎符,把朱亥带着到晋鄙那里夺取兵权,朱亥当场把不听调遣的晋鄙一铁锤锤死。于是信陵君顺利夺取了兵权,指挥大军前往救赵,终于击退了秦军,保全了赵国。

4、晋楚城濮之战

公元前632年,为争夺中原霸权,晋军谋略制胜,在城濮(今山东鄄城西南)大败楚军,开“兵者诡道也”先河的一次作战。4月,晋、楚两军为争夺中原地区霸权,在城濮交战。楚军居于优势,晋军处于劣势。晋国下军副将胥臣奉命迎战楚国联军的右军,即陈、蔡两国的军队。

陈、蔡军队的战马多,来势凶猛。胥臣为了战胜敌人,造成自己强大的假象,以树上开花之计,用虎皮蒙马吓唬敌人。进攻时,晋军下军一匹匹蒙着虎皮的战马冲向敌阵,陈、蔡军队的战马和士卒以为是真老虎冲过来了,吓得纷纷后退。胥臣乘胜追击,打败了陈、蔡军队。

5、官渡之战

建安四年六月,袁绍精兵10万战马万匹,南下进攻许昌试图依靠军力优势,打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优势。双方各有胜负于官渡对峙,同年十月,袁绍谋士许攸投降曹操,建议曹操奇袭乌巢烧其辎重,成功。袁绍军溃败,从此逐渐退出争霸舞台。



《孙子兵法》是我国璀璨的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流传下来的最古老的军事理论专著,在世界军事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享有“东方兵学鼻祖”、“世界古代第一兵书”、“兵学圣典”、“兵经”、“百代谈兵之祖”的美誉。
第一篇 计篇(应用实例)
1、草船借箭
公元208年7月,曹军80万攻吴,东吴的孙权与刘备为抗曹军力(接)结联盟。诸葛亮出使东吴时,周瑜由于不服诸葛亮超人的才华,故设计以除诸葛亮即所谓的请诸葛亮营造10万枝箭。妙算神机的诸葛亮当即立下军令状,并允诺三日后定会如数归箭,周瑜甚为高兴。但是奇怪的是,军令状后接连两天,诸葛亮始终按兵不动。直至第三天,诸葛亮借大雾天气,将装满草人的20只船划向北岸并一字排开,又下令士兵擂鼓呐喊。曹军草木皆兵,纷纷射箭,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10万枝箭轻而易举获得,这即为历史上有名的“草船借箭”,就这样一方面诸葛亮神机妙算实现了诺言,另一方面又使周瑜大为佩服自叹不如。由此,算能巧取妙胜,不算却只能任意而去。
2、马陵之战
这是在公元前341年,发生在魏与韩齐两国之间的一场著名的战役。
战前,关于齐代魏救韩国中意见很多,孙膑则主张:韩魏两国皆十分疲惫时出兵是最好的时机。孙膑提出了围魏救赵,率军直捣魏都城大渠梁分散了魏的兵力,携助了韩国又利用敌人的错觉,故意在齐军中制造混乱,诱敌深入。将庞涓率领的军队引至地势险要的马陵(今临沂郯城),魏军被早已埋伏于此的齐军打的溃不成军,伤亡惨重,庞涓于是役中自刎而死。齐军乘胜追击,大获全胜,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马陵之战。马陵之战不仅救了韩国打败了魏国,而且孙膑的作战方针一直为后人称道。
第二篇 作战篇(应用实例)
1、“美马计”
战国时期,匈奴人侵扰赵国,李牧奉命驻守雁门关。然而,由于匈奴骑兵强大,李牧只能望马兴叹却奈何不得。一天,匈奴马在河边洗浴,李牧见骠肥体壮,十分羡慕,顿生一计,他“就地取材”,从城内挑选了数百匹母马,系在河边树上,母马的“呼唤”召来了百匹匈奴俊马,大煞了匈奴人的威风,壮大了赵国的实力,这便是所谓的“美马计”。这一计谋,在唐朝时又有了一番重演。“安史之乱”时,李光弼利用“美马计”,俘虏了史思明大部分的战马,充实了自己。
2、关羽走麦城
关羽是三国的一代名将,为蜀兴立下了汗马功劳。但其麻痹大意,骄傲自大,使其痛失荆州,败走麦城。
荆州之战初,关羽对吕蒙早有所防备,吕蒙见无机可乘,便以病为由撤出一部分兵力麻痹关羽。吕蒙回到建业后,孙权派陆逊驻守陆口,陆逊利用关羽趾高气扬、飞扬跋扈的弱点轻而易举的让关羽落入了他的圈套。使关羽放松了对荆州的戒备。趁关羽攻打樊城之时,吕蒙乔装率兵攻出了荆州,给关羽以措手不及,荆州失陷,关羽败走麦城。事实上,关羽的失败在于他麻痹大意过于轻敌。所谓兵不厌诈,关羽犯了大忌。
第三篇 谋攻篇(应用实例)
1、料事如神的诸葛亮
三国时期,诸葛亮是一名料事如神,神机妙算的军师,他的锦囊妙计为刘备扩大实力,建立蜀国立下了汗马功劳。
赤壁之战后,孙刘之间开始争夺荆州。东吴的周瑜设计假借将孙权之妹嫁给刘备,试图将刘扣为人质,以逼刘就犯,收复荆州。诸葛亮了解其中隐情,“知已知彼”将计就计,从敌方的意图出发提出了三个锦囊妙计,成功的帮刘备解了围,粉碎了孙权周瑜的计划。使孙权只落得个“赔了夫人又折兵”下场。
2、韩信巧设计--书降燕国
韩信是战国时的军事家,他能征善战,足智多谋。韩信成功攻占魏国,代周之后,又以背水为阵和疑兵之计一举击败了赵军,杀死陈余,俘虏了李左车。他不但没有杀掉李左车,反而十分器重他,向李左车求教。并采用李左车的计谋给燕国君主修书一封,阐明了双方的优劣势与战争的利要关系,与此同时,他又加紧调兵遣将,惶恐万分的燕王不知所措,阅信后立即同意归降,韩信采用谋略不费一兵一卒,轻而易举的降服了燕国。可见谋略胜敌实为兵家之上上策。
3、岳飞巧计胜“铁塔”
“铁塔兵”是金元术的一支精锐部队,它有“拐子马”相互配合,其势不可挡。但是,众所周知,任何事物都有其弱点,只要了解了他的属性,就可以变优势为劣势。岳飞大破铁塔兵,就充分利用了这一点。双方交战前,岳飞了解到“铁塔兵”虽然威猛无比,但是行动十分笨重,而且它只有与在其两侧出击的“拐子马”相互配合,才会发挥其本有的优势。也就是说,从其弱点出发,集中兵力打击重点,同时分散“铁塔兵”与“拐子兵”,我方就会取胜。因此,在战争中,岳飞先命人斩断铁塔兵的马腿,一举消灭铁塔兵,待“拐子兵”来应战时,由于拐子马失去了优势,也失败了。岳飞知己知彼,以谋略大胜金兵。
第四篇 军行篇(应用实例)
1、伍子胥败楚
公元前512年,吴王阖闾,准备攻打楚国,而孔武却认为:楚国地大物博兵多将广,而吴国尚不具备足以战胜敌人的条件,现在的时机尚不成熟。想要打败强大的楚国,需要积聚力量,等待时机。伍子胥也认为十分有道理,为了削弱楚国实力,伍子胥又提出了一个疲楚的计划:即把吴军分为三军,分批惊扰楚国的边境,一方面可以使己方军队得到充分的休息,另一方面又可以消耗敌人兵力,使其疲于奔命,无瑕顾及。吴王阖闾接受了伍子胥的建议,在接下来的6年间,屡次用此计攻打楚国的属地,使楚国军队的实力大为削弱,与此同时,吴国的国力日盛。公元前506年,吴国趁楚蔡之战,联合全国的兵力,一举攻克了楚国,成就了一番千秋霸业。所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先为不可胜,等待敌之可胜就是这个道理。
2、以己之长,攻敌之短
1946年12月,国民党军队对华东解放军发动了重点进攻。弱兵胜强队,如果不作好充分的准备与十足的把握,很难取得胜利。
经过认真的分析,我军认为:敌军的战线拉得过长,进攻面过宽,协同配合极为不力,只要避其锋芒,打其弱处,胜利一定会属于我们。陈毅栗裕两位将军经过比较,认为从宿迁进攻,沐阳这一路,与其它几路相比,势力最弱,尽管11师实力较强,是蒋军的五大主力之一。但是69师,无论从组成人员,战斗力,团结程度还是从其军队的师长戴之奇来看,先攻打这一路,可以使我军避其主力,轻而易举的取得胜利。“胜于易胜”。
最终,陈毅栗裕经过认真谋略,集中兵力攻打69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第五篇 兵势篇(应用实例)
1、朱棣避实击虚绝路逢生
朱元璋死后,燕王朱棣为了争夺皇位,发动起义,与建文帝交战近两年始终难分胜负。而且,随着形势的发展,朱棣越来越处于劣势。
据资料记载,当时建文帝已把京城军队全力派出,京城的防守十分薄弱。朱棣的谋士道衍和尚也建议:“勿下城色,疾趋京师,京师单弱必举”。主张远征京师金陵。1401年12月,朱棣避开建文帝正面战场上强大的兵力,远征金陵,由于当时京师防卫空虚,敌寡我众,不足5个月的时间,朱棣即入长江北岸。风势正劲,朱棣趁胜追击,一举攻占了京师,推翻建文帝,夺得皇位。
2、刘邦“鸿门宴上”擒韩信
蜀政权建立后,韩信身为楚王,坐拥兵权。刘邦听说韩信图谋造反,刘邦十分生气,召集群臣共谋对策,大臣主张即刻发兵讨伐。但是,陈平却极力反对,他从刘韩双方的实力对比向刘邦阐明利害关系,指出刘邦若不避开韩信优势,强行开战,必定会失败。根据这一点,陈平献出计:陈平主张刘邦效仿天子巡视各地会盟诸侯。这样当刘邦在各地会盟诸侯的时候,趁机擒拿韩信。这样,按照陈平的计谋,刘邦不费一兵一卒,轻而易举的捉拿了韩信,避免了一场战争,保存了蜀国的力量。
可见,避开敌人力量强大的地方,选择适应的时间与地点,是多么的重要,刘邦巧擒韩信不就是这样吗?
3、李自成出奇制胜
《孙子兵法》言:形之,敌必从之。意思是,以假象迷惑敌人,敌人必定会上当。李自成即用这一招大破明军,出奇制胜。
1642年,李自成率兵直逼开封,崇祯帝派40万兵马前去增援。李自成抢占先机占领了门户要塞朱仙镇,截断了明军水源及明军逃往襄阳的道路齐集朱仙镇的由左良玉等人率领的军队内部矛盾重重,再加开封明军惧怕李自成不敢开城,明军水尽粮绝,只好撤退。这正是一个乘胜追击的好机会。李自成反其道而行之,不但没有大加追击,反而给明军以我军怯弱的假象。但是,当明军行襄阳时,在事先挖了的壕沟处,大破敌军,取得了朱仙镇战役的胜利。兵家讲求“兵不厌诈”,左良玉太过于狂妄了。
4、曹操大胜袁绍
东汉末年,诸侯纷争,形成了袁绍、曹操两军对峙的局面。由于双方实力各有所长,胜负难分,曹军陈兵官渡,双方进入相持阶段。
由于袁绍兵多将广,粮草充足,而曹操呢?却出现了粮草危机,因此,曹操预备撤回许昌。他的谋士荀或认为:现在袁军已经疲惫不堪,正是曹军出奇制胜的大好时机。曹操便安定下来,积聚力量以待时机给袁绍一个措手不及。机会终于来了,曹操从许攸那儿得知袁绍将粮草屯于乌巢。
真是天赐良机,曹操连夜率5000人打着袁绍的旗号,在黎明前赶到乌巢,将乌巢化为灰烬,乌巢失事后,袁军实力大为削弱。而曹操却乘胜追击,取得了胜利。
第六篇 虚实篇(应用实例)
1、重庆谈判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之初,蒋介石妄图独吞胜利果实,阴谋发动内战,但是鉴于国内反战情绪日益高涨,再加上尚未准备充分,发动战争的时机尚不成熟。因此,蒋介石一方面为发动内战争取时间,另一方面,妄图借中央拒绝谈判为由将发动内战的责任推给共产党,便打着和平建国的旗号,三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
中国共产党从全局出发,审时度势。为了彻底粉碎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政治阴谋,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率领中共代表团飞抵重庆。中共的重庆之行,大大出乎蒋介石集团的意料,毫无准备的蒋介石措手不及,在谈判中始终处于被动地位。经过激烈的讨论,双方鉴署了双十协定。
重庆谈判使蒋介石集团被迫接受了中共提出的和平建国方针,中共也借机宣传其主张,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
2、曹操随机应变献宝刀
董卓是“董卓之乱”的始作俑者。他在东汉末年,飞扬跋扈,横行朝野。王允等汉朝老臣秘密召集在一起,商议除掉董卓,为国除害。但是却始终找不出万全之策,一时间没有办法,大臣们痛哭不己。
曹操见状,主动请战:“我愿拿一把快刀进入老贼居室刺死他。”王允听罢十分高兴,便赠给曹操宝刀一柄,让其成熟大事。曹操便带刀进入董卓室内,趁董卓回转之际,曹操从怀中抽出宝刀欲谋刺董卓,不料,却被董卓逮个正着,见此情景,曹操深知败局已定,但是,聪明的曹操并没有显现出任何慌张的神情,他灵机一动,连忙跪在地上,双手托刀谦恭的说道:臣近日得一宝刀,特来献给丞相。又借试马之机,逃之夭夭,其实,董卓早知自己积怨已深,难免会遭不测,便命人在房中装上了镜子,这样,曹操的举动便一清二楚了。
试想,假若曹操当时不是随机应变,而是强行刺杀,还能免遭杀身之祸吗?还有后来三分天下的一代名君吗?
第七篇 军争篇(应用实例)
1、狭路相逢勇者胜
赵奢是赵国的大将军与廉颇、蔺相如齐名。
赵惠文王29年,秦国将领胡阳率兵包围了赵国的阏与城,由于路途险远,廉颇、乐乘等人认为难以救援,而赵奢却在危难之间请命前往,然而,出人意料的是赵奢却在离邯郸30里的地方,停驻下来,在近一个月的时间里,按兵不动,安营扎寨。赵奢明知秦国派来的人是为了刺探军情却仍盛情款待。俗话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等到秦国间谍一离开,赵奢马上命人拔营,并连夜赶到阏与城前线,而且让善于射箭的军士在距阏与城五十里的地方构筑营垒。
秦将胡阳猝不及防,在战争开始前,赵奢火速占领北山,首先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先发制人,打的秦军落花流水。
赵奢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一举夺得了阏与城,取得了胜利。
2、晋文公“退避三舍”
晋文公是春秋五霸业之一。他励精图治,任用贤能,使晋国日益强大起来,晋文公野心勃勃,准备征战诸国,以称霸中原。
公元前633年,日益强盛的楚国联合陈蔡等4个小国挑起了楚宋之战,晋文公率三军前往增援。
晋文公以退为攻,一方面使晋文公信守与楚王退避三舍的诺言,另一方面激怒了楚军统帅成得臣,“以迂为直,避其锐气”,更为重要的是,晋文公后退90里,占据了地理位置十分有利的城濮。晋文公不愧是春秋霸主,他的计划成功了,成得臣被晋文公的假象冲昏了头脑,挥师直追至城濮,双方在此摆开阵势。战斗中,晋军采取了避敌主力,诱敌深入的策略,他一方面佯装撤退,迫使楚军奋力追赶,另一方面,又冲锋陷阵,打的敌人落花流水,楚军左右中三军被一举消灭。
晋文公用他的巧妙的作战策略,城濮之战的胜利,将其推向上了春秋王霸的宝座。
3、曹刿论战
公元前684年春,齐鲁之战爆发。由于鲁国国小势弱,无力对抗强齐。鲁庄公决定动员全国,选举贤能,以望取得战争的胜利。
曹刿就是这时候茅芦初出的。他主动请战,与鲁庄公同赴战场。在战场上,他不断的下车观看地形。他认为鲁军所处的地理位置对于己方十分有利。因此当敌人发起猛攻时,曹刿不但建议鲁庄公下令士兵按兵不动而且对战争的胜利成竹在胸。鲁庄公按照曹刿的建议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那么,曹刿为什么会对己方的胜利如此有把握呢?事后,曹刿是这样分析的。当时,齐军擂鼓进攻,士气旺盛,然而,却没有充分的发挥出来,等到接二连三的击鼓后,士兵们早已士气低糜。无心恋战了,这就是所谓的“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道理。曹刿指挥作战时“避其锐气,击其惰性”,一举打败了强大的齐国,取得了胜利。
兵家讲求“避其锐气”,曹刿就是这么做的。在避开锐气的同时,赢得了胜利的先机。
4、垓下之战
垓下之战是发生于公元前202年,刘邦与项羽为了争夺皇权的一场斗争,由于刘邦采用了张良“攻心夺气”之策而一举战胜了项羽,如愿以偿的坐上了汉朝的“龙椅”。
公元前203年8月,楚汉议和,刘邦与项羽“中分天下”,项羽领兵东归,但是刘邦听取了张良、陈平的建议,决计重创项羽,成就汉室天下。在裂地分封之后与韩信、彭越同赴战场。公元前202年11月,汉大军深入楚地,占据了楚地的重要城市九江,彭城,项羽四面受敌,没有退路可守,只好退至垓下。项羽的十万兵马,八千子弟被困于垓下之后,由于兵多粮少,饥寒交迫,士兵皆无心恋战,军心有了动摇。这正好给刘邦提供了大好时机,于是张良采用了“攻心夺气”之策,汉营中布下阵势,大唱楚歌,凄凄凉凉的楚歌从四面八方起来,让背井离乡的士兵泪流满面,四面楚歌,士兵们再也无心应战,纷纷潜逃,军心大乱,项羽无回天乏力。
项羽无计可施,在率领800余骑突出重围后,行至乌江被汉军追上。一代霸王关羽,别姬失地,最后只落得个含恨而终的下场,但是垓下之战后,刘邦的实力大增,他建立了汉朝,始称汉高祖。
第八篇 九变篇(应用实例)
1、关羽痛失荆州走麦城
关羽是三国时的一代名将。但是他却由于麻痹大意而痛失荆州,败走麦城。
荆州位于魏蜀吴三国之间,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赤壁之战后,刘备独占荆州。后刘备将荆州交由关羽镇守。关羽向来足智多谋,用兵如神。公元219年秋,关羽水淹七军之后,欲乘胜攻打樊城。狡猾的曹操采纳了谋士司马懿的建议,以江南土地作为条件,让孙权攻击关羽的后方。
而关羽呢?他远征荆州,对东吴也是有戒备的。不知是关羽太疏于防范了,还是对手太过于狡猾。总之他被吕蒙退回建业的假象给蒙蔽了,被陆逊的阿谀奉承给欺骗了,放松了对东吴的警惕,将原来用于防范东吴的兵力全部用于攻打樊城去了。正当,关羽攻打樊城的时候,贪利忘义的孙权早已带兵偷袭了关羽的后方,并且孙权早已经攻下了公安、江陵等地。更为糟糕的是,在吕蒙的努力下,士兵们皆弃械投降,孤身奋战的关羽无力扭转战局,只落得个痛失荆州。败走麦城的下场。
一代名将关羽,征战南北,战功赫赫,却以兵败身亡的结局来收场,真是“一失足成千古恨”呀。
2、刘备因怒出兵,蜀国元气大伤
关羽拔剑自刎,败走麦城之后,刘备为了给关羽报仇,对诸葛亮与赵云的规劝置之不理,毅然率水陆两军四万余人远征吴国,吴军听信陆逊的建议,与蜀军展开了对峙,而且,这种对峙从222年的2月一直持续到6月,双方僵持不下,难分胜负。
六月的天,正值酷暑,蜀军为了躲避炎夏,纷纷在枝繁叶茂的林中安营扎寨,这正好给吴国提供了灭蜀的机会。陆逊经过认真分析,制定了火攻灭蜀的计划。在陆逊的安排下,一路水兵将装有硫磺、硝石等易燃物的茅草运至指定地点,又命令陆军前去放火,一时间,火焰冲天,刘备的蜀军被淹没在一片火海之中,刘备历尽艰辛终于冲出重围。
刘备身为一国之王,太过于急躁了,不能忍一时之气。却因怒出兵,使蜀国大伤元气,刘备也因此送上了性命。
第九篇 行军篇(应用实例)
1、戚继光治军
戚继光创建的“戚家军”,素以军纪严明,而名垂青史。
戚继光训练士兵的时候,他按照士兵的年龄,身高及体质的不同分别授予不同的兵器。他又根据江浙沿海的地形与倭蔻的作战特点,创制了鸳鸯阵法,两仪阵法,小三才阵法和三才阵法,在抗倭斗争中显示出了无穷的威力。
戚继光治军以严著称,思威并用,为此他制定了严格的严格,在他的训练与约束下,戚继光的军队能够真正做到“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戚家军因此而深受当地百姓的爱戴。戚继光奖罚分明,对于违反军规的士兵,戚继光严惩不怠,毫不留情,而对于那些作战英勇,立有战功的士兵,他也总是论功行赏,大为褒奖。
在戚继光的训练下,“戚家军”九战九捷,有力的抗击了倭寇,打击了他们的势力保护了人民的生命与财产安全,为明朝边境的安定立下了汗马功劳。
第十篇 地形篇(应用实例)

1、秦晋淆山之战
淆山之战发生于公元627年,晋军利用淆山有利的地形战胜了强大的秦国。
春秋时期,秦穆公不顾骞叔与百里奚的再三劝告,不远千里长途跋涉远袭郑国。对这一战役,骞叔早就有了充分的调查,在队伍任临行前,就指出了秦军败走淆山的结局。孟明借路涓国以偷袭郑国却遇见了郑人弦高,他自称是郑国的使者,并且送上了四张熟牛皮和十二头肥牛。孟明太过大意了,他不但没有调查弦高的真实身份,反而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收下了礼物。灭掉涓国就班师回朝了。
晋国抓住秦国回朝的机会,在东西淆山与淆陵关裂谷两侧的高地设下了埋伏,以待时机。公元627年4月13日,秦军抵达淆山。晋军充分利用淆山险峻的地形,布下阵势,秦军兵马进入淆山,由于人困马乏,再加上进入之后,毫无退路可守,强大的秦军被晋军歼灭了,孟明也成了晋军俘虏。
其实,晋军并没有秦军强大,只是他们充分利用战争中的地利,才赢得淆山之战的胜利。
2、关羽巧胜魏军
关羽是三国时期蜀国的大将,他有勇有谋,水淹七军的故事至今仍为美谈。
三国时期,魏蜀争战,关羽率领的蜀军与于禁庞德率领的魏军七路人马对峙樊城,双方兵力相当,胜负难分。当时恰逢秋季梅雨季节,阴雨连绵,襄江也因为连日来的暴雨而水势猛涨,河流湍急。而魏军七路人马由于全部驻扎在场面北的十里山谷。地势高,河水难以逼近。兵家往往十分重视地形对战争胜负的影响,关羽就是充分利用了这一点,他命人制造大小船只和木筏子,又派士兵到襄江上游各谷截流积水。趁大雨滂沱之夜,蜀军乘机决口放水,奔涌的江水直向魏军扑去,一刹那,魏军七路人马全部陷在了一片汪洋之中,而此时关羽正率兵乘着船只和木筏子冲杀过来,魏军无计可施,死伤大半。蜀军大获全胜,关羽用他的计谋,轻而易举的取得了樊城之战的胜利。“水淹七军”的典故至今仍流传于世,关羽也被后人誉为“一代将才”。

第十一篇 九地篇(应用实例)
1、李自成趁机夺洛阳
李自成是明末农民起义的领袖,领导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农民运动,他善于把握时机。
1940年7月,李自成的起义军取得了胜利后,李自成又发现轻取洛阳的时机。当时,洛阳是福王朱常洵的住地,由于官府中的军队大都调去平定张献忠,洛阳城出现了“兵弱而城富”的局面。李自成乘机而战,公元1641年1月,李自成率兵攻打洛阳。而朱常洵呢?不但不是身先士卒,反而调兵保护府第。而且吝啬的朱常洵虽然忍痛拔发了一部分银两犒劳士卒,但又因分配不均,而使士卒内部争战不休,最终落得个财源散尽。城破家亡的下场。
李自成却是“满载而归”,轻而易举地攻取了洛阳,为其彻底推翻明朝的统治奠定了基础。
2、诸葛亮挥泪斩马谡
诸葛亮虽神机妙算,用兵如神,但是也有失算的时候。
当时,司马懿奉曹睿之令,率20万大军杀奔祁山,由于街亭乃汉中的咽喉,关系重大,如果街亭失去了,不但蜀军的供应会被司马懿掐断而且还会危及到陇西的安宁。为挑选可担得任者,诸葛亮与群臣商议,时任参军的马谡毛遂自荐。诸葛亮虽知马谡言过其实,但仍然被马谡的成竹在胸与军令状蒙骗了双眼,派王平与马谡同赴街亭。
马谡到街亭后,不顾王平的再三劝诫,执意在一路口边的小山上安寨。王平没有办法,只好与山西立一小寨,以备不测之时增援马谡。魏军到来之时,果然如王平所料想的那样,他们一面断绝了水源,一面围住了马谡的大寨。魏军利用己方有利的地形,向蜀军发起了火攻,蜀军损失大半,马谡在王平、高翔的帮助下才幸免于难。这就是民间所说的“失街亭”诸葛亮按照军法也只好挥泪斩马谡。
响。

第十二篇 火攻篇(应用实例)
1、周瑜火烧赤壁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一典故就是来源于周瑜的火烧赤壁。
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为了争夺统治权而争战不休。当时的曹操已经平定了北方,统一了中原,实力日盛。又率军向占据江南六郡的孙权发动了进攻,以图一统中国。
与此同时,刘备也因为失败而退守樊口,于是在诸葛亮的说服下,孙刘联合共抗曹军。双方军队对峙赤壁。由于曹军多系北方人氏,不习水性,因此,曹操便令蔡瑁、张允训练水军,在他们二人的共同努力下,曹军实力大增,这给孙刘联军造成了很大的威胁,于是周瑜便设计除掉了蔡张二人。曹军不得已,只好将大小船只连成一片以战孙刘。如此一来,在周瑜与诸葛亮的共同的谋划与努力下,一场火烧赤壁的战争拉开了帷幕。于是,由黄盖率领的十余只装满易燃物的船只借着东南风的威力直冲曹营,曹营顿时陷在火海之中。
孙刘联军利用火攻方法,终于打败了曹操,这一战争的胜利为日后的三分天下准备了条件。
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第十三篇 用间篇(应用实例)
1、周瑜巧施离间计
东汉末年,孙权、刘备结成联盟,共抗曹操,由于曹军不习水战,所以在战争初期,孙刘联军占据上风。曹操因此命令精通水战的荆州降将蔡瑁、张允训练水军,大大提高了曹军的水战能力。蔡张二人也自然而然地成了东吴的心腹大患。东吴大将周瑜决定除掉蔡、张二人。
恰逢曹操派周瑜故友,蒋干前来刺探军情,足智多谋的周瑜不由计上心来。他一面与蒋干共饮,喝的酩酊大醉,一面将已伪造好的蔡张二人的叛曹操吴的书信放至显眼位置,果然不出周瑜所料,前来刺探军情的蒋干趁周瑜大醉沉睡之际,伺机偷出了书信返回了东吴。
周瑜的离间计大获成功,恼羞成怒的曹操信以为真,一恕之下,斩杀了蔡瑁、张允。斩杀了蔡瑁、张允,曹军推动了两员精于水战的得力大将。曹军的战斗力大大减弱,为其日后兵败赤壁埋下了祸根。
2、陈平巧计救刘邦
从公元前206年到公元前202年,刘邦与项羽为了争夺皇权展开了长达4年的楚汉之争。公元前204年,刘邦被项羽包围在荥阳城中已经长达一年,项羽还断绝汉军的外援和粮食通道。刘邦的谋士陈平巧用离间计,救出了刘邦。
项羽是一代名将,然而他却为人猜忌,易听信谗言。陈平利用这一点,先用重金收买了楚军将士,让他们散布钟离昧,龙且周殷等将士欲叛楚归汉的谣言。果然不出陈平所料,为人猜忌信谗的项羽果然对大将钟离昧不再信任如昔,不再与他们商讨军机要事,甚至对于他最为信任的亚父范增也抱怀疑态度。一心为国,忠心耿耿的范增不知项羽早已不信任他了,屡次进谏劝项羽速取荥阳,屡遭到冷遇。范增一气之下,辞官归乡,途中不幸染病身亡,一代忠臣含恨而死。
陈平巧用离间计,挑拨项羽君臣的关系,成功地营救出刘邦,为日后“刘邦”赢得楚汉之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一、孙子兵法的始计篇的战役实例:如春秋时期的越灭吴之战,春秋时期周元王元年至三年(公元前475年—前473年),在吴楚争霸战争中,越军于吴城(今江苏苏州)攻灭吴国的作战。

周敬王四十二年(前478年),越军在笠泽之战中击败吴军后,随即进攻吴都吴城,未克。周元王元年,越王勾践率军大举攻吴。吴国经多年战争,士民穷困疲惫,青壮年大多阵亡,无力抵御越军,一战败北。越军采用围困战法,包围吴城,长达三年之久。吴军终于势穷力竭,“士卒分散,城门不守”。三年,越军乘势攻破吴城。吴王夫差率残部逃往姑苏山(吴城西南)。越军追至,又将其包围。夫差派人向勾践求和,未允,被迫自刭而死。吴国遂亡。
越过作为一个弱小的国家,能战胜实力强大的吴国,首先一个重要原因由于越国能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改革政治,争取了民众的支持。勾践在会稽战败后,制订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去民之所恶,补民足”,同时,勾践以复仇雪耻为号召,激发民众积极参与灭吴战争,这正顺应了越国人民要求摆脱处于吴国臣属地位的愿望,因而获得了越国人民的支持,其次,在战略上,面对强敌,越国能够避其锋芒,制订以退为进、修养生息的政策,以保存自己的实力,增强国力,为最终战胜强敌做好充分准备;同时,针对吴国君臣的弱点,采取“利而诱之”,“强而避之”,“亲而离之”等策略,使吴王夫差妄自尊大,放松警惕,穷兵黩武,削弱了自己的实力。最后,越国在袭击吴国条件成熟时,采取了乘虚捣袭的作战方针,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给吴军以致命的打击,最终战胜了吴军,取得了灭吴之战的胜利。
从越国最终战胜、消灭吴国的全过程中可见,越国用以战胜敌国的许多策略都与《孙子兵法》始计篇所述的思想相符合。
二、作战篇
实例:北魏与大夏统万城之战
三、谋攻篇
实例:晋楚城濮之战、烛之武退秦师
其中烛之武退秦师是典型的不战而屈人之兵。
四、军形篇
实例:秦赵邯郸之战
五、兵势篇
实例:官渡之战
六、虚实篇
实例:齐魏桂陵、马陵之战也就是说围魏救赵
七、军争篇
实例:魏蜀争夺汉中之战
八、九变篇
实例:周亚夫平七国之乱
九、行军篇
实例:东、西魏沙苑、渭曲之战
十、地形篇
实例:东晋灭南燕之战
十一、九地篇
实例:李朔雪夜袭蔡州
十二、火攻篇
实例:赤壁之战
十三、用间篇
实例:石勒用间胜王浚

一、孙子兵法的始计篇的战役实例:如春秋时期的越灭吴之战,春秋时期周元王元年至三年(公元前475年—前473年),在吴楚争霸战争中,越军于吴城(今江苏苏州)攻灭吴国的作战。

周敬王四十二年(前478年),越军在笠泽之战中击败吴军后,随即进攻吴都吴城,未克。周元王元年,越王勾践率军大举攻吴。吴国经多年战争,士民穷困疲惫,青壮年大多阵亡,无力抵御越军,一战败北。越军采用围困战法,包围吴城,长达三年之久。吴军终于势穷力竭,“士卒分散,城门不守”。三年,越军乘势攻破吴城。吴王夫差率残部逃往姑苏山(吴城西南)。越军追至,又将其包围。夫差派人向勾践求和,未允,被迫自刭而死。吴国遂亡。
越过作为一个弱小的国家,能战胜实力强大的吴国,首先一个重要原因由于越国能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改革政治,争取了民众的支持。勾践在会稽战败后,制订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去民之所恶,补民足”,同时,勾践以复仇雪耻为号召,激发民众积极参与灭吴战争,这正顺应了越国人民要求摆脱处于吴国臣属地位的愿望,因而获得了越国人民的支持,其次,在战略上,面对强敌,越国能够避其锋芒,制订以退为进、修养生息的政策,以保存自己的实力,增强国力,为最终战胜强敌做好充分准备;同时,针对吴国君臣的弱点,采取“利而诱之”,“强而避之”,“亲而离之”等策略,使吴王夫差妄自尊大,放松警惕,穷兵黩武,削弱了自己的实力。最后,越国在袭击吴国条件成熟时,采取了乘虚捣袭的作战方针,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给吴军以致命的打击,最终战胜了吴军,取得了灭吴之战的胜利。
从越国最终战胜、消灭吴国的全过程中可见,越国用以战胜敌国的许多策略都与《孙子兵法》始计篇所述的思想相符合。
二、作战篇
实例:北魏与大夏统万城之战
三、谋攻篇
实例:晋楚城濮之战、烛之武退秦师
其中烛之武退秦师是典型的不战而屈人之兵。
四、军形篇
实例:秦赵邯郸之战
五、兵势篇
实例:官渡之战
六、虚实篇
实例:齐魏桂陵、马陵之战也就是说围魏救赵
七、军争篇
实例:魏蜀争夺汉中之战
八、九变篇
实例:周亚夫平七国之乱
九、行军篇
实例:东、西魏沙苑、渭曲之战
十、地形篇
实例:东晋灭南燕之战
十一、九地篇
实例:李朔雪夜袭蔡州
十二、火攻篇
实例:赤壁之战
十三、用间篇
实例:石勒用间胜王浚

一、孙子兵法的始计篇的战役实例:如春秋时期的越灭吴之战,春秋时期周元王元年至三年(公元前475年—前473年),在吴楚争霸战争中,越军于吴城(今江苏苏州)攻灭吴国的作战。
二、作战篇
实例:北魏与大夏统万城之战
三、谋攻篇
实例:晋楚城濮之战、烛之武退秦师
其中烛之武退秦师是典型的不战而屈人之兵。
四、军形篇
实例:秦赵邯郸之战
五、兵势篇
实例:官渡之战
六、虚实篇
实例:齐魏桂陵、马陵之战也就是说围魏救赵
七、军争篇
实例:魏蜀争夺汉中之战
八、九变篇
实例:周亚夫平七国之乱
九、行军篇
实例:东、西魏沙苑、渭曲之战
十、地形篇
实例:东晋灭南燕之战
十一、九地篇
实例:李朔雪夜袭蔡州
十二、火攻篇
实例:赤壁之战
十三、用间篇
实例:石勒用间胜王浚


在战争中,正面为辅奇兵为主,处于劣势怎么办?
那么在这些战役当中,大部分都是通过正面的交锋,或长时间的攻击和兵力众多来打败敌人的。虽然都能赢得胜利,但自己的损失也是非常众多的。在这其中孙子的认为就很有道理了,我们不管是被敌方攻击还是攻击敌方,都要做好万全之策,而且要尽量抱枕自己的兵力损失的最少,且赢得这场战役的胜利。《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在现代战争中的指导意义是什么?
《孙子兵法》认为,决定战争现一不战最根本的依据是国家利益;要求将帅“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对于国君错误的指令也可以不执行,执行国;与否的最高标准是唯民是保,安国全军。要维护、扩大国家利益,就必须取得对敌斗争的胜利。因此,《孙子兵法》全书论述的中心问题是如何在对敌斗争中取得胜利。《孙子兵法...

兵法中如何借势用势和造势?直接引用兵法原文至少四处
关于“兵法中如何借势用势和造势?直接引用兵法原文至少四处”如下:在兵法中,借势、用势和造势是重要的战略手段,能够帮助指挥者在战争中取得优势和胜利。下面将直接引用兵法原文,并对其中的借势、用势和造势进行解释和讲解。1、“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孙子兵法·虚实篇 这句兵法原文表达的...

《孙子兵法》在军事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吗
意义是:1、《孙子兵法》重战与慎战相统一的战争观启发现代战争思维高度重视国家安全问题。《孙子兵法》从揭示战争中“利”和“害”的矛盾运动规律出发来确立自已对战争的根本态度,从而决定其军事思想中功利主义的主导倾向。在这种形势下,孙子的重战和慎战思想,更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它为人们认识多极...

孙子兵法在现代战争中的应用有哪些
有资料说,在1990年海湾战争爆发时,美国总统布什的桌子上摆着两本书,一本是《凯撒传》,一本是《孙子兵法》。据媒体报道,在这次战争中,有90页之厚的《孙子兵法》英译本运往沙特阿拉伯沙漠,供参战人员阅读。美国记者从战云密布的海湾战场发回的消息称:“尽管中国在这里没有派驻一兵一卒,有一...

孙子兵法认为智将在战争中从后方运送粮食最多几次
三次。根据古典名著网查询得知,在军事著作《孙子兵法》中,智将在战争中从后方运送粮食最多三次的原因是因为避免过度依赖后方补给,增加战争的灵活性和自主性,减少运输成本和时间,提高作战效率,减轻后方压力,避免因战争对平民生活造成过大的影响。

标题在战争中怎样实现避实击虚?孙子提出了哪些方法?
知彼知己,兵贵神速,避实击虚出奇制胜,兵不厌诈,以逸待劳,避其锐气,击其惰归。《孙子兵法》核心:避实击虚出奇制胜。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这句话是《孙子兵法》的...

《孙子兵法》在当代是否有意义为什么
虽然随着科学的发展,武器和战争形式都发生了很多的变化。但《孙子兵法》的战略思想是不朽的。下面,我引用西方二位军事名人的话来证明我这一观点:1.拿破仑说:“在战争中,精神对物质的比重是三比一”。至今各国将帅们大多承认拿破仑这句格言的正确性,何谓精神?我认为正确的战略就是精神的重要元素...

《孙子兵法》在军事方面真的有帮助吗?
在进攻地点的选举上要选敌方防守出现空档的地方,或者是防守对比其他地方较为薄弱的地点。在战场上紧跟敌方的策略,当敌方作出新的进攻或防守战略时,我方也应该迅速做出最正确的策略,紧跟敌方,不让对手喘息,直到战争结束。二、《孙子兵法》中的军事理论:“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不知彼而知已,一战...

火攻篇是孙子兵法的第几篇
火攻篇是孙子兵法的第几篇:第十二篇。主要论述了五种火攻方法和火攻的应对策略。

巢湖市13557511520: 孙子兵法的应用有哪些事例呢?
萧闵思尔: ”在1990年的海湾战争中,美国将军斯瓦茨科夫使用最古老的《孙子兵法》中“重将治兵”的原则及名种谋略思想来驱动装备着最现代化的战争武器取得了战争的胜利,斯瓦茨科夫也由此被誉为“将星奇才”

巢湖市13557511520: 古今中外经典的运用孙子兵法智慧的实例有哪些 -
萧闵思尔: 这个问题没法回答.运用孙子兵法成功的经典实例不计其数,几乎没次战争案例都能找到孙子兵法的影子.因为孙子兵法是指导战争的战略理论经典之作,囊括了战争指导的方方面面的理论.

巢湖市13557511520: 有关孙子兵法运动歼灭战的例子 -
萧闵思尔: 孙子兵法说,十而攻之,五而围之,倍而战之,敌则分之,不若避之.明萨尔浒之战,明军20万,清6万.清军引明军前军杜松三万人冒进,杜松留两万守萨尔浒,自己带一万追击.清军少量缠住杜松周旋,主力突袭萨尔浒城切断杜松与其他部队联系,随后回身集中兵力全歼杜松部队.清主力歼灭杜松后立刻扑向北路明军,在西线清少量骑兵不断骚扰刘挺,使他进军缓慢没有及时与北军回合,北军被击溃逃散.刘挺赶到汇合点时,清军已经埋伏好等候多时,刘挺战死,明军大败.

巢湖市13557511520: 请阐述孙子兵法基本精神,结合实际例子谈谈孙子兵法在现代战争中的运用. -
萧闵思尔: 同学们 我是你们军事理论的郭老师 请你们自主完成作业,我已经把百度前一百页都浏览过了,你们不要有侥幸心理,自主完成作业对你们的思想起到很大的帮助 发现没有抄袭的同学 有望给予加分.

巢湖市13557511520: 根据薛国安教授所讲,《孙子兵法》运用于哪些战争中 -
萧闵思尔: 1991年海湾战争 2001年利比亚战争

巢湖市13557511520: 阐述孙子兵法基本精神结合实例谈谈 孙子兵法在现在战中中的运用 -
萧闵思尔: 兵者诡道也,第一次诺漫底登陆.

巢湖市13557511520: 抗日战争中用了什么孙子兵法中的计谋 -
萧闵思尔: 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 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巢湖市13557511520: 有关《孙子兵法》具体案例 -
萧闵思尔: 兵法中讲究集中兵力原则,可以形成局部优势,克敌制胜.马克思也认为,战略的奥妙在于集中兵力.从这一点我受到启发,运用这一理念来经商,获得了成功,掘到了我的第一桶金.我运用的是集中资金,加大投入,小赚一笔. 事情已经过去...

巢湖市13557511520: 通过著名事例,例举《孙子兵法》对现代战争的意义 求帮助啊 -
萧闵思尔: 信息战,心里战,博弈论,阴谋论等等太多太多了.不是孙子兵法对现代战争有意义,而是因为有了孙子兵法,才造就了现在的战争格局.

巢湖市13557511520: 至少举出一个例子,阐述其运用了哪些谋略原则 -
萧闵思尔: 1 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 ——孙子兵法的现代应用文献综述 云雨雾 前言 孙子兵法作为举世公认的兵学经典,虽然诞生在2500多年前,但它深遂的哲理和独特的军事思想,至今仍然给我们无尽的思考和探索.现今对孙子兵法的研究与运用已经远远超越了军事策略,其理念也深刻渗透到经济发展、现代管理的问题之中,提供了穿透时空、超越国界的大智慧. 应用现状 孙子兵法在我国经济领域的应用由来已久.望采纳,谢谢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