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马路怎么都是用城市的名命名的,有什么含义吗?

作者&投稿:邢终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为什么上海的路名用全国各地的城市名命名?~

上海路名由来
上海的街道名称的命名,有如下几种来由:

一、来自租界影响。

英租界开辟之初,路名随意而取。1862年,英美租界合成公共租界,为整顿租界内路名各持所见。最后双方妥协,决定用中国省名和城市分别命名南北向和东西向的马路。1862年5月5日,英国领事麦华陀发布了《上海马路命名备忘录》,制定了凡南北走向的街道以各省的名称命名,东西走向的街道以城市名称命名的原则。第一批命名了19条马路,租界的执行官们为了纪念《南京条约》给他们带来的巨大利益,把派克弄命名为南京路,原来的领事馆路则被命名为中国首都的名字:北京路。

但上海人一度拒绝外国人定下的这些路名,把南京路叫大马路,而九江路、汉口路、福州路、广东路,则被依次唤做二、三、四、五马路,后又把较短的北海路叫做六马路。直到1949年后,才统一接受外国人定的上述路名。

其中有一个例外。广东路是东西向,却取了省名。因为当初起名时都用英文,这条路改为“CantanRoad”,此词在早期中外交往中既可理解为“广东路”,也可理解为“广州路”。初命名时本意是“广州路”,中国人则译成了“广东路”。

二、辛亥革命的产物。

上海是辛亥革命的重要地区,市政建设也深受其影响。1912年修筑道路时则命名了汉中路、满洲路(今晋元路)、蒙古路、新疆路和西藏路。取意于中华民族是汉满蒙回藏五大民族共和的国家。原“总统路”改为“共和路”,南川虹路沿苏洲河一段改为“光复路”,东段改为“国庆路”,新闸桥改为“大统路”。

三、民族资本兴旺时期的产物。

民国初期,上海的民族资本发展很快,又较多地聚集在闸北地区,为了表达振兴中华、民族昌盛的愿望,则把新辟道路命名为中心路、永兴路、中华新路、鸿兴路、华盛路、华昌路、民立路、民德路等等。

四、“大上海计划”的产物。

现在上海五角厂和江湾一带的路多以“民”、“国”两字当头。因为民国时期有一个“大上海计划”,在道路建设上规划以五角厂为中心,成放射状向四周修建五条主干道,各干道间有支路相通。其中凡与淞沪路、黄兴路平行的,均用“民”和“国”字为路名第一字,如:民庆路、民约路、民彝路、民壮路、民府路、国和路、国京路、国济路等;凡与翔殷路平行的,用“政”和“府”取路名第一字,如:政纪路、政法路、政本路、政熙路等。后因日本人入侵上海,“大上海计划”停止了,“府”字头的路一条也未修成。

五、国民党市政府的少量调整和更改。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把“复兴”、“建国”、“中正”等名用于路名:为了纪念民国功臣,还以“林森”、“其美”、“英士”等人名命名了一些道路。

六、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

新中国成立初期,1950年,政府仅对少数道路名称作了更改,仍沿用以约定俗成的地名命名的准则。

1979年,上海建立了市和区县两级地名管理机构,进行了地名普查和命名工作,作了很大的修改。主要是随着市政建设的发展,把原来的一些路取消了,又增加了一些新路;同时,由于浦东新区和其他开发区的建设,新增加了几百个居民区,道路数量迅速增加。这些道路都以有新时代气息的名称命名。

综观上海地名命名历史,可见四条经验:1、尊重城市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让地名成为各时期的鲜明纪念;2、尊重“洋人”的参与,不完全否定外国人留下的地名;3、以约定俗成的地名命名为主,也不排斥适当用一些人名做地名;4、改革时期一定要有体现改革精神的新地名。

随着上海城市的不断发展,市区面积扩大速度惊人。路名需求更加丰富,相应的规则就只能以一个大概的原则而行。这个原则就是尽量以国内的地名为路名,而且被命名的地区在全国的位置应该大致相当于这条路在上海的位置,同时不影响原有的主要道路。这也许是一种表达举国融融、四海一家的方式,并附带削弱上海人的本位意识。只是,在这份表达欲过于强烈时,地名应有的地域色彩也会剥离。东西向马路以城市命名,南北向马路以省份命名,遂使得南京路、延安路或福建路、山东路云云,不见得比纽约第五大街或第十六大街更具个性。

在这种指导思想下,上海市区边缘出现了地区路名集群这样一个有趣状况,同省的地名在地图上被集中在一起。西南角上出现“钦州路”、“柳州路”等(分别都是广西地名),东北角则出现“鞍山路”、“双阳路”(东北地名),正北方则有“呼玛路”、“呼兰路”(黑龙江地名)。

  随着上海城市的不断发展,市区面积扩大速度惊人。路名需求更加丰富,相应的规则就只能以一个大概的原则而行。这个原则就是尽量以国内的地名为路名,而且被命名的地区在全国的位置应该大致相当于这条路在上海的位置,同时不影响原有的主要道路。这是一种表达举国融融、四海一家的方式,并附带削弱上海人的本位意识。只是,在这份表达欲过于强烈时,地名应有的地域色彩也会剥离。东西向马路以城市命名,南北向马路以省份命名,遂使得南京路、延安路或福建路、山东路云云,不见得比纽约第五大街或第十六大街更具个性。
  一般而言,上海道路的地名是与全国的省份的各大体方位大致相同,如我国的东北省份在东北方向,反映在上海的地名上也在上海的东北方向。松花江路,鞍山路等,在杨浦区--在上海的东北区。
  还有上海地名的命名规则是,纵向(南北走向)是省的名称,横向(东西走向)则是省以下的市、地区、县的名称,如南京路,九江路,汉口路,福州路,延安路等是横向;而四川路,江西路,河南路,福建路,浙江路,贵州路,广西路,西藏路等--纵向。当然也有特例,如广东路它是省名的路,但它却是横向。
  这规则在后来的运用上,基本上是这样的,可能特例会比较多。如成都路它是纵向的,但按规则它应该用在横向的路名上。

  在这种指导思想下,上海市区边缘出现了地区路名集群这样一个有趣状况,同省的地名在地图上被集中在一起。西南角上出现“钦州路”、“柳州路”等(分别都是广西地名),东北角则出现“鞍山路”、“双阳路”(东北地名),正北方则有“呼玛路”、“呼兰路”(黑龙江地名)。
  事实上这一规则在上海沿用时间很长,但是随着城区范围的扩大该规律一直在起作用,同时新的命名又要考虑到不影响原有路名,因此有些地区在地图上离得很近,而在上海又离得很远,出现了多个东北集群等有趣状况。最典型的就是虹口区的赤峰路、多伦路等原上海市区的东北角,现在基本处于应该叫“上海路”或者“连云港路”的位置,非常有趣。

上海的街道名称的命名,有如下几种来由: 一、来自租界影响。 英租界开辟之初,路名随意而取。1862年,英美租界合成公共租界,为整顿租界内路名各持所见。最后双方妥协,决定用中国省名和城市分别命名南北向和东西向的马路。1862年5月5日,英国领事麦华陀发布了《上海马路命名备忘录》,制定了凡南北走向的街道以各省的名称命名,东西走向的街道以城市名称命名的原则。第一批命名了19条马路,租界的执行官们为了纪念《南京条约》给他们带来的巨大利益,把派克弄命名为南京路,原来的领事馆路则被命名为中国首都的名字:北京路。 但上海人一度拒绝外国人定下的这些路名,把南京路叫大马路,而九江路、汉口路、福州路、广东路,则被依次唤做二、三、四、五马路,后又把较短的北海路叫做六马路。直到1949年后,才统一接受外国人定的上述路名。 其中有一个例外。广东路是东西向,却取了省名。因为当初起名时都用英文,这条路改为“CantanRoad”,此词在早期中外交往中既可理解为“广东路”,也可理解为“广州路”。初命名时本意是“广州路”,中国人则译成了“广东路”。 二、辛亥革命的产物。 上海是辛亥革命的重要地区,市政建设也深受其影响。1912年修筑道路时则命名了汉中路、满洲路(今晋元路)、蒙古路、新疆路和西藏路。取意于中华民族是汉满蒙回藏五大民族共和的国家。原“总统路”改为“共和路”,南川虹路沿苏洲河一段改为“光复路”,东段改为“国庆路”,新闸桥改为“大统路”。 三、民族资本兴旺时期的产物。 民国初期,上海的民族资本发展很快,又较多地聚集在闸北地区,为了表达振兴中华、民族昌盛的愿望,则把新辟道路命名为中心路、永兴路、中华新路、鸿兴路、华盛路、华昌路、民立路、民德路等等。 四、“大上海计划”的产物。 现在上海五角厂和江湾一带的路多以“民”、“国”两字当头。因为民国时期有一个“大上海计划”,在道路建设上规划以五角厂为中心,成放射状向四周修建五条主干道,各干道间有支路相通。其中凡与淞沪路、黄兴路平行的,均用“民”和“国”字为路名第一字,如:民庆路、民约路、民彝路、民壮路、民府路、国和路、国京路、国济路等;凡与翔殷路平行的,用“政”和“府”取路名第一字,如:政纪路、政法路、政本路、政熙路等。后因日本人入侵上海,“大上海计划”停止了,“府”字头的路一条也未修成。 五、国民党市政府的少量调整和更改。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把“复兴”、“建国”、“中正”等名用于路名:为了纪念民国功臣,还以“林森”、“其美”、“英士”等人名命名了一些道路。 六、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 新中国成立初期,1950年,政府仅对少数道路名称作了更改,仍沿用以约定俗成的地名命名的准则。 1979年,上海建立了市和区县两级地名管理机构,进行了地名普查和命名工作,作了很大的修改。主要是随着市政建设的发展,把原来的一些路取消了,又增加了一些新路;同时,由于浦东新区和其他开发区的建设,新增加了几百个居民区,道路数量迅速增加。这些道路都以有新时代气息的名称命名。 综观上海地名命名历史,可见四条经验:1、尊重城市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让地名成为各时期的鲜明纪念;2、尊重“洋人”的参与,不完全否定外国人留下的地名;3、以约定俗成的地名命名为主,也不排斥适当用一些人名做地名;4、改革时期一定要有体现改革精神的新地名。 随着上海城市的不断发展,市区面积扩大速度惊人。路名需求更加丰富,相应的规则就只能以一个大概的原则而行。这个原则就是尽量以国内的地名为路名,而且被命名的地区在全国的位置应该大致相当于这条路在上海的位置,同时不影响原有的主要道路。这也许是一种表达举国融融、四海一家的方式,并附带削弱上海人的本位意识。只是,在这份表达欲过于强烈时,地名应有的地域色彩也会剥离。东西向马路以城市命名,南北向马路以省份命名,遂使得南京路、延安路或福建路、山东路云云,不见得比纽约第五大街或第十六大街更具个性。 在这种指导思想下,上海市区边缘出现了地区路名集群这样一个有趣状况,同省的地名在地图上被集中在一起。西南角上出现“钦州路”、“柳州路”等(分别都是广西地名),东北角则出现“鞍山路”、“双阳路”(东北地名),正北方则有“呼玛路”、“呼兰路”(黑龙江地名)。 事实上这一规则在上海沿用时间很长,但是随着城区范围的扩大该规律一直在起作用,同时新

没什么含义的! 就是路太多了 实在想不出名了!


为什么上海的道路都是以中国其它地方名来命名的,比如说南京路,四川路...
东西向马路以城市命名,南北向马路以省份命名,遂使得南京路、延安路或福建路、山东路云云,不见得比纽约第五大街或第十六大街更具个性。 在这种指导思想下,上海市区边缘出现了地区路名集群这样一个有趣状况,同省的地名在地图上被集中在一起。西南角上出现“钦州路”、“柳州路”等(分别都是广西地名),东北角则出现...

上海为什么喜欢用其他省市来命名道路?有什么历史故事?
然而上海本地人内心里却一直都接受不了洋人的这套规矩,但是他们又无力影响租界当局的决定,所以他们只能在私下里保留着自己以往的叫法,比如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不会称南京路为南京路,而是用南京路原来的名称—大马路,还有九江路,他们会称之为二马路,汉口路,他们会称之为三马路等等。南京国民政府在接管...

会喝水的“神奇马路”!一分钟喝掉4吨水,它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这种会喝水的神奇马路也叫海绵公路,这种会喝水的公路有5层结构。最表面的一层是用花岗岩铺设,依次往下是石屑层、基础层、排水管道层、土工布层。众所周知,花岗岩的通透性极强,实线可以保持道路平整。基础层是由形状各异大小不同的石头铺成,这种布置可以起到储存雨水的效果。雨水渗透到排水管道层之后...

有时候看很远的路面上就像是有水过去后发现是干的,究竟为何?
这种现象在沙漠中很常见,这叫作海市蜃楼。气温异常分布是大多数海市蜃楼形成的气象条件。海市蜃楼有两种,一种叫海市蜃楼,是海边常见的;一种是低空海市蜃楼,在沙漠中很常见。高速公路上的海市蜃楼和沙漠里的一样。路面明明很干的,却感觉有水,这是什么原因?夏天烈日当头,沙漠中的沙子是谭燃烧...

马路是怎么起源的?
马路的由来:欧洲在工业革命以前,一般道路都是土路,即使在伦敦、巴黎、布鲁塞尔这类欧洲大城市中,最好的道路也是用石子铺成,当时还没有用复杂技术修建的道路。18世纪末,英国正处于工业革命的热潮之中,工业的发展对交通运输的要求愈来愈高,昔日那种“人走出来的路”,再也不能适应人们的需要了。...

冬天的海与夏天的海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马路边种满了椰子树,基本上马路旁边都是大海。所以可以说,三亚遍地都是大海。当我在大海旁边的沙滩上嬉戏玩耍时,海水一浪接着一浪的拍打着海滩,空气里都是海水的味道。在配着炽烈的阳光,真的感觉无比的舒服。三、我用脚踩着海水时,海水一层接着一层的拍打着我的脚踝,温度适宜,没有很热也没...

美丽的大海,我的家_作文
海底马路可宽了!我们也一样有私家车,但这种私家车是用贝壳打磨而成的,也没有尾气,它是靠海水的动力而运动的。 现在,还有什么小偷呀?因为海底大家都不用钱,想要什么,每天凌晨涨潮的时候到海滩上捡就是了,生活用品全部都可以用贝壳来打磨,从而制造成你所需要的东西。什么?什么?你问我到哪里...

...以前好像用来形容马路 。如果不行,那宽大的马路可以吗?
宽阔的马路,辽阔的大海

音乐公路是怎么工作的?
“音乐公路”的工作原理很简单。将汽车行驶过程中在地面留下的轨迹按照一定的标准分成若干段,并且在地面上设置小型减速路脊或地面标线。当汽车驶过时,汽车底盘和路面之间的空间会产生隆隆声。根据对行驶轨迹划分的远近,汽车驶过的时候就可以产生高低不同、错落有致的音乐和旋律,这样就可以奏出一首乐曲...

夏威夷,最美丽的风景是大海
对于未曾到过这里的人来说,无论别人怎样叙说,也不过是一个模糊朦胧的概念。 不久前,当我踏上这块向往已久之地后,终于找到了世人向往此地的答案。那就是夏威夷有与众不同的大海洋和温暖的海水。 到夏威夷的第二天清晨六点钟,我来到海岸边,路灯虽然把岸边的马路照得很明亮,但海滩上还漆黑一片,只能听见海浪击...

景洪市13610895550: 为什么上海的马路要用各省市的名字 -
梁详莱琪: 随着上海城市的不断发展,市区面积扩大速度惊人.路名需求更加丰富,相应的规则就只能以一个大概的原则而行.这个原则就是尽量以国内的地名为路名,而且被命名的地区在全国的位置应该大致相当于这条路在上海的位置,同时不影响原有...

景洪市13610895550: 为什么上海有这么多以城市名命名的街道? -
梁详莱琪: 上海的大多数路名都是按照中国城市来命名的,比如北京路、南京路等等.上海的街道就是根据其间最有特色的路名来的,比如南京东路街道的划属范围就将南京东路包括在内.

景洪市13610895550: 青岛和上海都有很多以地名命名的路,这样命名的来历是什么? -
梁详莱琪: 路名都是根据中国的省市地方和人名做路名的

景洪市13610895550: 为什么上海的很多道路要以全国各大中城市来命名呢,除了上海还有其他?
梁详莱琪: 和其他城市相比,上海是一个“年轻”的城市.只有在南市区.上海老城.她的道路都是当地的路名.上海城区扩大后(扩大的部分以前都是农田),所以都用了全国的地名为路名.

景洪市13610895550: 为什么上海的路名都是以其他城市的名字起的呢? -
梁详莱琪: 无任何用意,你觉得能用何用意呢? 道路繁多,起名烦琐,只有地名简便易用,不易混淆罢了

景洪市13610895550: 为什么道路很多以城市命名呢?比如上海路 -
梁详莱琪:道路命名是一种特殊资源、一种特殊生产力 综观国内外地名、道路命名的历史及其后期效应,可以说地名、道路命名是一种特殊的资源,在信息社会是一种特殊的生产力.仅从...

景洪市13610895550: 上海市的街道为什么都是城市名 -
梁详莱琪: 以政区名命名的道路,大都以“路”为通名,有1452条.以路为通名的道路,辐射长度不一,最长11130米(共和新路),最短35米(九狮路).以“街”为通名的道路,有234条,其中有140多条分布在南市区境内,其余90多条零星地分布在...

景洪市13610895550: 请问上海为什么好多马路的名字是以国内别的城市的名字来 命名??比如南京路\北京、大连、营口、重庆等. -
梁详莱琪: 这种情况很多阿.青岛也是,简直就是一个中国地图.而且还是按方位来的.比如最南端的路都是台湾的福建的香港的城市名

景洪市13610895550: 中国城市的很多路名都是以城市命名的(像:南京路,上海路,北京路).为什么啊? -
梁详莱琪: 以城市省份等行政区划名称命名城市的道路主要基于两大点 a、历史上的做法. 可以讲是出于主权意识的一种寓意式地表达, 另一种讲是以国内的地名为路名,而且被命名的地区在全国的位置应该大致相当于这条路在市区内的相应位置,同时不影响原有的主要道路. 这也许是一种表达举国融融、四海一家的方式.其实这句话是上海人讲的.除了上面的目的外,一些上海人还希望借这样的举动削弱上海人的本位意识,排外过于自大的意识,用心良苦哦. b、偷懒省事. 城市扩展太快的话,能用的好名字用得差不多了!就拿这个来顶,是种办法.但这种方法经常挨没爽这样做的人批评为偷懒外,还有就是没自己本土的特色,没重视城市自身的历史.

景洪市13610895550: 上海的路名为什么那么起? -
梁详莱琪: 在抗战胜利前,上海大部分市区是各列强的租界,地名都按各自规则命名,主要是外国人的人名命名,如著名的“霞飞路”、“极司菲尔路”之类.国民政府只好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在租界外的今天的五角场一带规划“上海新都市”,以五角场为...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