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庸>><<大学>><<孟子>>的读书笔记及读后感

作者&投稿:迪农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论语大学孟子中庸读后感,要简短一点,四五百字差不多,小弟谢谢各位大哥啦!~

1、论语读后感
孔夫子曾经说过“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以及“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诸如此类的话,并且还说过“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孔子一直活到了七十二岁,五十七年的经历使他仁德兼备,学问渊博,成为冠绝一时的大学问家,大思想家,可谓是震古烁今(不敢说后无来者,也起码是前无古人了)。以如此身份,当他的高足问他时,他的回答竟然是“朝闻道夕死可矣”,多么令人不可思议!
作为一个完全有足够的资本炫耀自己的大学问家,孔子还有必要孜孜不倦的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学习探索中去吗?答案是肯定的。
孔子的特点不是探求天地万物的具体性理,而是探求社会与人生的具体性情。 因为世间万物的客观规律也许是有限的,但是人的具体感情是无限的。作为有限的“人”,探究的是无限的“人”,这也正是让孔子感到学无止境的原因。人的性情举止,是处于不断的变化过程中的,每探究出新的内容,就打破了原来的旧的规律。“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把话已经说得很明白,去了解人性,才是最困难的。而孔子最精辟的论述,也自然而然体现他对人性的入木三分的见解。
陶行知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在这一点上,和孔夫子几千年前提出的主张“仁与德”的观点不谋而合,两人都是伟大的教育家,为什么相隔千年,提出的观点却是惊人的相似?毫无疑问,两人都是把“仁与德”当作自己去不断努力实现的目标,不断的学习,从而提高自身的修养与品德,这是有必然性的。
为了学习,可以三月不知肉味,这足以见孔子的勤奋,可如果仅仅是勤奋,恐怕孔子就不会如此得到世人的尊敬了。他的好学表现在方方面面: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是谦虚;我不如老农,我不如老圃,这是实事求是;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这是一种乐观。他的学习精神,不仅仅限我们常人的思维:这个是学问,那个不合适。孔子会以最博大的胸怀,去接容包纳世间万物,这就是我们所不及的。
两千年前的孔子,就是一位具备着各种谋生技能、又具备着对于生命意义有深隧洞见的哲学家及教育家。他一方面具备着各种礼、乐、射、御、书、数的专业知识,又具备着经营管理政治的理念,又对教育的目标有着明确的方向指引,因着他的众多的知能,他成为中国文明史中最重要的教育家,他的许多谋生技能的知能细节固然没有保存下来,但是他的人生智能的谈话却成了绵延两千年的中国知识分子立身处世的智能宝典,当我们阅读吟咏他的话语之时,每一句话都发每一个人都可以从他的智能中找到自己生命的目标。
这就是孔子的学习!这就是圣人的学习!
也许我们这些凡人是永远无法领会万世师表的学习的内涵,但每一个人也许都可以从中找到一个新的自我。
2、《大学》读后感
《大学》总结了人一生实现远大理想抱负的模式,这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把“修身”放在第一位,作为人生的第一大学问。 “修身” 就是我们所讲的“做人”。一个人只有先学会了做人,然后才能管理好自己的家庭,进而才有能力去治理一个国家,达到天下太平,人民安居乐业。如果一个人没有 学会做人,连自己的事、自己家庭的事都管不好,那么,他就没有资格去做官、去治理国家,否则,将会给他人、给社会造成损害。所以说,一个人如果不知道怎样 做人,不管他学富五车,有亿万财富,他的人生最终都是失败的人生。正如古人所说的:“官品即人品,做官先做人”。反过来讲,那些懂得做人,具有高尚的人格 魅力的人,则永远被怀念、被学习。所以,古人说:“才智,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师也”。
大雁南飞就是一个团队合作的过程,是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互相协作、互相鼓励、直至实现共赢的过程。它们总是喜欢排成“人”字飞行,在这种结构中,每只大雁翅膀的扇动都会给紧随其后的同伴增添一股向上的力量,支持它们顺利完成长途旅行。
有人这样总结说:一个团队的生命力,不是技术,不是人才,不是资金,而是共同的信念和团结一致的步调。要做像白求恩一平的“高尚的人,纯粹的人,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我们都是为着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这个集体中来的。这是一种缘分,更是一种机遇,一种在履行管理职责中实现个人价值的机遇。 而集体是我们每个人施展才能和抱负的舞台,是走向成功的载体,两者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不断增强工作的自豪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就能自觉地把个人 融入集体这个大家庭里,与之同喜同乐,无私奉献,贡献出自己全部的力量。
身体力行去实践。按照日常对自己的反思以及改正计划,要毫不迟疑地付诸于行动,把自己对做人的点滴领悟,迅速运用到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在运用 中学习,在实践中体会,相信一定会有明显的收获。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人生最大的失败是自大;人生最大的无知是欺骗;人生最大的悲哀是嫉妒;人生最大的 错误是自弃;人生最大的法宝是精进;人生最大的礼物是宽恕;人生最大的罪过是自欺欺人。
希望我们都能成为高尚的人、纯粹的人、有道德的人、对人民有益的人,团结携手建设我们的美好明天!
3、《中庸》读后感
这个学期,读了《中庸》,感觉收获还是很大的。《中庸》,首先是我们《中国文化概论》课老师推荐的书目;其次,我们国学社本学期的晨读选材也是《中庸》;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以前一直知道《中庸》,想读而又没读。
《中庸》是儒家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核心,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伟大智慧的结晶。相传是孔子之孙子思写的经典文本,或者是秦汉时儒家的作品,被收录在《小戴礼记》中,后来独立成一书,南宋朱熹又将其分成三十三章。
初读《中庸》,感觉很迷茫,不知其所云,不是因为字难认,相反字很容易,就是意思很难理解。而以前读《大学》,有很多生僻的古汉字,可是文章意思很容易理解。但是,我还是坚持晨读,并查阅了一些资料辅助理解。现在,回过头来,感觉收获还是不小的。
关于“中庸”,程颐说:“不偏不倚叫做‘中',不变不更叫做‘庸';中是天下的正道,庸是天下的定理。”中庸是儒家的最高道德标准。中庸以“诚”和“中”为基本概念,叙述“天人合一”的形而上学。故其第一章以“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烛照通篇。这句话是一个垂示,犹如凤鸟衔至黄帝窗前的“五始之文”(《春秋保乾图》称:黄帝坐于扈阁,凤凰衔书至帝前,其中得五始之文焉),乃是一种瞬间绽现的文采。是一个自天之命、由微之显、从天命之性到修道之教的过程。
书中说“性”“道”不可须臾离开自身,要从“戒慎”“恐惧”“隐显”“慎独”等方面培养自身的品德,掌握中庸之道,促成中和。达到中和,则天地万物安处其位,万物便生长发育,生生不息。“道”源于本身,与自我相分离,而君子要学会反求诸己才能得之。真正的君子要做到格物致知,去外诱之私,而充其本然之善。这种自我修养与反省的品质是我们当代大学生所必须有的。无论遇到什么人或者什么事,不论今后会遭遇怎样的挫折,我们都要学会“反求诸己”,凡事都要从自身找原因,我们应当学习孟子“吾日三省吾身”的品质。
可是,要达到“至诚”的境界又谈何容易呀!特别是我们今天的经济化市场化的社会,达到“至诚”就更加不易。人性是有很多弱点的,归根结底一“贪”字。自古贪者都是活得很痛苦的。而中庸就可以克服人性的贪,从而使人们做到知足常乐。总之,读过中庸之后,于为人于处世都受益匪浅,受用终身。

《论语》.txt下载: https://72k.us/file/22215238-409162442 应该是这个了,点击普通下载即可。◕‿◕。

《论语》释疑
该篇为我对的网友的一个疑问解答。
原问题是:关于论语我们需要知道什么?
我的回答是:个人以为:做人学《道德经》,做事学《论语》。《论语》并非孔子所作,而是别人记录的孔子和他弟子的行状语录,“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其光辉思想照耀华夏数千年,中国人的价值观十之八九受其影响甚至是左右。《论语》的人文、社会影响可谓深厚矣、绵长矣。读《论语》,可以正己(比如“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可以识人(比如“巧言令色,鲜亦仁”)、可以任事(比如“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斯谓美味、良方,无穷妙也。
前有朋友提及《论语》的背景是孔子希望回复西周的分封制,其实《论语》只不过是言论合集,成书于孔子死后,无关分封制。而《论语》通过叙述圣人和他的门徒的言行,隐隐反映了孔子一派对王权式微,分封的诸侯却势力大张带来的“礼崩乐坏”的担忧,比如论语中强调“克己复礼”。
我以为:孔子主张用“礼”来约束人性的弱点,老子讲究无欲的内心修为来克制人性的弱点,皆是圣人慧目如电。《论语》充分体现了孔子对“人性”“社会”的精微把握,对现实理想和精神理想的不懈追求。
科技不断发展,使人们不再有约束感,现代人往往自觉看透世事,不再讲究规矩、礼节、美德,变得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都更加贪婪、自私。《论语》讲理想、修养、规矩,因了孔子一派对人性的深刻认识,规而矩之,让人认识什么是好什么是坏,让人更趋近于人而更远离唯欲望做主的动物性,可谓应时而生却历千万年不朽,于今天一样还是意义深远,实为无上妙品。

《孟子》读后

孟子,世称“亚圣”,是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和散文家。近读《孟子》,在学习其光辉思想的同时又生出许多疑惑。今将我的读后感受记录如下。
《孟子》一书所见,比如“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舍鱼而取熊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均是流传千古的光辉思想。最让人敬佩的是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观点,赞同君主若无道,人民有权推翻之。这种先进理念在那个时代尤其难能可贵。
但是《孟子》一书本身又有许多让我疑惑的地方。
其一是,孟子经常不正面回答问题,让人摸不着头脑。比如《尽心下》一章中:齐饥。陈臻曰:“国人皆以夫子将复为发棠,殆不可复。”孟子曰:“是为冯妇也。晋人有冯妇者,善搏虎,卒为善士。则之野,有众逐虎。虎负嵎,莫之敢撄。望见冯妇,趋而迎之。冯妇攘臂下车。众皆悦之,其为士者笑之。”
也许孟子是要表达他想做冯妇又怕进言不为齐王所用而遭讥讽的矛盾心情。但是,作为读者又怎么能很准确的理解孟子的意思呢?如果理解成孟子怕士人讥笑而不愿为民请命似乎也是对的啊,岂不是大违孟子本意?孟子老人家有话何不直说呢?
还有一处,《离娄下》一章中:逢蒙学射于羿,尽羿之道,思天下惟羿为愈己,于是杀羿。孟子曰:“是亦羿有罪焉。”公明仪曰:“宜若无罪焉。”曰:“薄乎云尔,恶得无罪?郑人使子濯孺子侵卫,卫使庾公之斯追之。子濯孺子曰:‘今日我疾作,不可以执弓,吾死矣夫!’问其仆曰:‘追我者谁也?’其仆曰:“‘庾公之斯也。’曰:‘吾生矣。’其仆曰:‘庾公之斯,卫之善射者也;夫子曰吾生,何谓也?’曰‘庾公之斯学射于尹公之他,尹公之他学射于我。夫尹公之他,端人也,其取友必端矣。’庾公之斯至,曰:‘夫子何不为执弓?’曰:‘今日我疾作,不可以执弓。’曰:‘小人学射于尹公之他,尹公之他学射于夫子。我不忍以夫子之道反害夫子。虽然,今日之事,君事也,我不敢废。’抽矢,扣轮,去其金,发乘矢而后反。”
孟子为解释羿有罪,讲了一个故事,故事里的人未被射杀,是因为他了解对手是个正直的人。难道孟子是为了说明羿教徒弟时只重技术,不教做人,羿乃是自取其祸?这个解释拐的弯也太大了。他老人家这种讲故事回答问题的方法固然巧妙。但是读者如我等不太聪明的,理解起来就费老劲了。我们可以把这理解成孟子故意卖弄风情吗?
其二是,孟子他老人家有时候显得不够厚道。比如乐正子拜访孟子,孟子当面批评他不该去找旅馆,应该到了就即刻来登我孟轲的门才有诚意,弄得乐正子频频认错才罢。你可以说孟圣人眼睛里揉不得沙子,对末学后进严格要求。也可以说这老人家也太矫情了,一不小心违背了孔圣人的“忠恕”之道,违背了还敢写书里。
与此相似的一个例子是《告子下》一章,孟子收了季任和储子的礼品,只去回访了季任,没有回访储子。他的弟子屋庐子诘问之。孟夫子解释说,送礼也得区别对待,季任是任国国君,按照仪礼,国君没有闲工夫来看我,理当我来回访。储子只是齐国国相,应该他来拜访我,他只是送礼就失礼了。你看孟老夫子还是挺懂仪礼的,一切行为要符合“礼”。但你对人储子有意见你收人礼物干什么,再说储子作为一个大国的相国那一定是很忙的了,能想着你给你送礼,你还嫌人不懂事。我可以把这种行为理解为不厚道吗?
孟子在《告子下》一章中明确提出“取食之重者与礼之轻者而比之,奚翅食重”,就是说礼也分轻重的,你得看什么时候说,若是用吃饭这种大事和细枝末节的礼比较,那还是吃饭重要啊。你看孟子说得多好,怎么到了收礼回访时就不讲道理了呢,还振振有词,我这行为是按“礼”而来。你怎么不体谅体谅人家送礼的呢?
其三是,孟子有时言不由衷。前文对“礼”的双重标准是一个。孟子对“仁”的态度也是这样。
孟子教育梁惠王说不能谈利,要谈仁,否则人们都争利了,国家就没法治理了。国内如有不仁之人之事,国君还要宽恕吗?孟子没说。和平使者宋牼去说和秦楚交兵,孟子就教育他应该从仁的角度去说服双方。你说要是楚国信了这话不打了,回头秦军攻过来了,楚人还能跟秦军讲道理讲仁义吗?说我都信仁义了,你也信了吧,咱别打了,这靠谱吗?仁义是相对的,在一国可以用在国内仁人身上,在一家可以用在家族内仁人身上,在诸侯可以用以和仁德的诸侯相处。孟子怎么可能连这个都想不清楚?恐怕上述梦话般的不分场合仁义孟子自己都不信。《尽心下》一章就有证据:“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像周武王这样讲仁道的人,讨伐商纣王这样极为不仁的人,怎么会使血流成河呢?义师所至,百姓应该群起欢迎才对,怎么会有人反抗义师呢?可见孟子自己对绝对的仁义都是存疑的,却冠冕堂皇的拿来教育别人,而不加区别,是否可以说言不由衷呢?
其四是,观《孟子》全篇,孟轲大谈治国政治,然而终其一生,孟轲也没有取得什么令人称道的政治成就。给人感觉是,此人好大言空谈。
比如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但他的这个思想却从未被任何一个国君接受过。因为儒家本就有“礼不下庶人”的固有尊卑习惯。实际上,即使到了两千多年后的今天,在中国范围内,孟子的这个先进理念也只是在毛泽东同志领导下得到几十年的实践,其余如黄巾、赤眉、陈胜吴广、李自成、太平天国等实验均各各失败了。伟大如毛泽东,在他去世后,中国又恢复了固有的尊卑分别,可见,在中国,孟子的思想如非太先进了就是太扯淡了,基本上属于空谈。
再比如,《公孙丑上》一章中,孟子对他的学生建议他学习管仲、晏婴颇为不满,他认为管晏的事业易如反掌,让他来学习管仲,简直是对他的侮辱。管仲相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多大的成就啊,《论语.宪问》篇就有孔子称赞管仲的话:“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矣。”你看人家孔夫子多实在。孟子自己没有政绩,眼光却高的没边,是否可称之为大言空谈?
也许我的理解力有限,以上说的只是我疑惑的地方。当然孟子在两千多年前已有如此思辨而光辉的成就,“亚圣”这个称号还是当得的。他老人家的思想深刻影响了后世,其贡献可称不朽。

《论语》作为一部涉及人类生活诸多方面的儒家经典著作,许多篇章谈到做人的问题,这对当代人具有借鉴意义。
其一,做人要正直磊落。孔子认为:“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雍也》)在孔子看来,一个人要正直,只有正直才能光明磊落。然而我们的生活中不正直的人也能生存,但那只是靠侥幸而避免了灾祸。按事物发展的逻辑推理,这种靠侥幸避免灾祸的人迟早要跌跟斗。
其二,做人要重视“仁德”。这是孔子在做人问题上强调最多的问题之一。在孔子看来,仁德是做人的根本,是处于第一位的。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学而》)又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这说明只有在仁德的基础上做学问、学礼乐才有意义。孔子还认为,只有仁德的人才能无私地对待别人,才能得到人们的称颂。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里仁》)“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伯夷、叔齐饿死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季氏》)充分说明仁德的价值和力量。
那么怎样才能算仁呢?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颜渊》)也就是说,只有克制自己,让言行符合礼就是仁德了。一旦做到言行符合礼,天下的人就会赞许你为仁人了。可见“仁”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后天“修身”、“克己”的结果。当然孔子还提出仁德的外在标准,这就是“刚、毅、木、讷近仁。”(《子路》)即刚强、果断、质朴、语言谦虚...


LT是什么单位
LT是什么重量的单位 对应的有 吨、长吨、短吨 解释:吨(原本意义上的吨)是英制单位,英文中是ton。英国和美国对ton的定义不同。在英国1 ton等于1016公斤,因此英国的吨又成为long ton(长吨);在美国1 ton等于907公斤,因此美国的吨又成为short ton(短吨)。“公吨”即中国普遍采用的“吨”。

LT在采购行业是什么意思
LT是采购行业中的一个术语,它的意思是Lead Time,也就是供应商接到订单后需要多少时间才能交货的时间。在采购过程中,供应商的LT以及准确性至关重要,因为采购方需要确保在规定时间内收到所需物品。如果供应商无法及时交货,将会带来生产线的停机,而这将损害采购方的利益。在采购过程中,有许多因素会...

lT是什么职业
就是英文信息技术的简洁性,也就是信息技术。主要指信息技术方面的相关工作,如网络工程师、计算机工程师、软件编程等。每个工作都有自己不同的工作内容。LT主要指的是信息技术行业,这个行业比较广泛,涵盖的岗位也比较多。每个工作都有自己不同的工作职能。IT责任要求 1.负责网站数据库的规划和建设。2....

LT拼音组词?
LT拼音并组词是流通、流体、六天、六条、流淌、流涕、柳条等等。

液体单位 LT 知道是什么吗?
LT是long ton的缩写,即长吨。长吨是英帝国制沿用的质量单位,使用地区主要为英国、美国与一些大英国协国家。在中国常用公吨。长吨和短吨被称为广义上的英吨。长吨在英国较为常用,为狭义的英吨,在英国常直接称为吨(ton)。短吨在美国较为常用,又称美吨。以“长吨”、“短吨”称呼较不易导致混淆...

lt行业包括哪些专业
lt行业是指与信息技术(it)和通信技术(ct)相关的行业。在这个行业中,专业类别非常多样化,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网络专业:网络专业主要涉及网络技术的开发和维护,包括网络安全、网络管理和网络架构等方面。2.软件开发专业:软件开发专业主要涉及各种软件的开发和维护,包括应用程序、网站、移动...

lt是哪个国家的简称
lt是立陶宛(LITHUANIA)的简称。

lt;'?什么意思?
lt's的是音标: [ɪts]。它是it is的缩写形式,中文翻译为“它是”、“这是”,在句中用作主语,固定句型有It's + adj+ to do sth,意为做什么事怎么样,It's time to\/for,意为是…的时候了。例句有:1、lt's time to get up.到该起床的时间了。2、lt's time to go to ...

1LT是多少升
1LT(公升)=1L 英文缩写lt 英文全称litre 中文解释公升 容量10lt水壶,也就是20斤。公升(Liter)是公制(metric system)中的容积单位。国家所用公升,是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同样采用的法源公制(metric system)中的公升(Liter)。P。S。引进国际单位时对单位名称进行本土化,本土化“Liter”将旧制“...

如何理解 MySQL 中的 lt;=>操作符
除了 <=> ,还有两个其他的操作符用来处理某个值和NULL做比较,也就是IS NULL and IS NOT NULL。他们是ANSI标准中的一部分,因此也可以用在其他数据库中。而<=>只能在mysql中使用。

元阳县18886101604: <论语>30则
樊义阿魏: 学而篇第一 ,共16则. 为政篇第二 ,共24则. 八佾篇第三,共26则. 里仁篇第四,共26则. 公冶长篇第五,共28则. 雍也篇第六,共30则. 述而篇第七 ,共38则. 泰伯篇第八 ,共21则. 子罕篇第九,共31则. 乡党篇第十,共27则. 先进篇第十一,共26则. 颜渊篇第十二,共24则. 子路篇第十三,共30则. 宪问篇第十四,共44则. 卫灵公篇第十五 ,共42则. 季氏篇第十六,共14则. 阳货篇第十七,共26则. 微子篇第十八,共11则. 子张篇第十九,共25则. 尧曰篇第二十 ,共3则. 你要的是那篇?

元阳县18886101604: 《<论语>十二章》节选(11分)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
樊义阿魏:[答案] 1.(1)通“悦”,愉快 (2)老师传授的知识 (3)以……为乐趣 (4)胳膊2.C3.译文: 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师.4.结合生活事例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分 析: 古汉语教学 一般少不了文言实词、虚词的考查.有的学生特别害怕...

元阳县18886101604: 重温经典《<论语>十则》(21分)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 -
樊义阿魏:[答案]小题1:孔子 儒. 小题1:D 小题1:围绕“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了呢?”回答即可. 小题1:只读书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疑惑). 小题1:...

元阳县18886101604: 《<论语>十则》中最能体现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的两句话是:                                    ,  ... -
樊义阿魏:[答案]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元阳县18886101604: < 论语 > 十二章》完成 15 - 20 题.( 15 分) 《 < 论语 > 十二章》(节选) 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 -
樊义阿魏:[答案] 15. ( 3 分)孔子和他弟子言行 20 儒 &nbs...

元阳县18886101604: 阅读《<论语>十则》,完成5 - 7题. 《论语》十则 (一)子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二... -
樊义阿魏:[选项] A. 学而时习之•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B. 人不知而•不愠 水落而•石出者 C. 可以•为师矣 可以•一战 D. 其•恕乎 其•不善者而改之

元阳县18886101604: 默写,或根据课文填空.(1)《<论语>十则》中强调不要不懂装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论语》... -
樊义阿魏:[答案]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4)“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5)“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6)“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元阳县18886101604: 阅读《<论语>十则》,完成小题.(10分)⑴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⑵曾子曰:“吾日三... -
樊义阿魏:[答案] 小题1:(1)通“悦”,高兴、愉快 (2)生气,发怒 (3)老师传授的知识 (4)停止小题2: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有害.小题3:示例:我选第(5)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是一种...

元阳县18886101604: 孔子认为即使是一个普通人,也应该有坚定的志向.《<论语>十则》中表明这一意思的句子:“                        ,   ... -
樊义阿魏:[答案]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元阳县18886101604: 《论语》
樊义阿魏: &lt;转贴&gt; 一、语言艺术研究 《论语》作为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辑录,重在记言,因此,对《论语》文学价值和散文艺术成就的认识,首先是从其语言特征开始的.鲁迅《汉文学史纲要》从“儒者崇实”的思想特征,洞察了《论语》“略无...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