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拿来主义”到底是什么?

作者&投稿:经畅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鲁迅的拿来主义大概说个什么意思?~

  《拿来主义》选自《且介亭杂文》,是鲁迅先生所作的一篇著名的杂文,写于1934年6月4日。鲁迅在文中批判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卖国主义政策和一些人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态度,阐明了应该批判继承和借鉴文化遗产及外来文化。文章深入浅出、浅显易懂、耐人寻味。  拿来主义一词是鲁迅首创的。中国文化受外来文化影响最集中、最剧烈的莫过于五四前后,与以往历次的文化革新不同,这次新文化的倡导者对旧文化几乎彻底发生了怀疑,传统中国似乎 “老旧”得只剩下了小脚、八股文和染缸似的大家庭,“全盘西化”因此一度一呼百应。可是没过多久,新文学的过分年轻、稚拙就让不少人大失所望,胡适的两个蝴蝶儿几乎成了笑谈。于是人们发现,一味地模仿西方文化是学不来的,离开人家几千年的根基,这种模仿只能是牙牙学语。针对30年代这种“发扬国光”的复古潮流,鲁迅提出了他的“拿来主义”。不过鲁迅的拿来主义与五四运动时期的一味模仿不同,他的拿是有选择的拿,为我所用的拿,不亢不卑的拿。“一切好的东西都是人类的共同财富,中国在发展过程中,外国好的东西、对中国的进步有益的东西都应该吸收,这应该是拿来主义的真实意思。”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拿来主义也未尝不可。很多人知道鲁迅的“拿来主义”主张,但鲁迅所说的“人类最好是彼此不隔膜,相关心”则了解的人较少了。鲁迅一生中翻译外国文学作品的字数几乎与他的创作相等,而这仅是鲁迅从事中外文化交流工作的一部分。  古文中也曾有类似思想出现,却都没有被传诵。相对论、方法论等大文章中,也都有类似的概念,却也同样没有被普遍应用和普及。“每件事物都有另外的一面”,也是人人皆知的谚语,却又有多少人能真正懂得应用?而拿来主义也只是一个旧主题,新衣裳。正赶上了特殊的年代,而由于鲁迅的名气,而被流传甚广。但也只是名字被耳熟能详,其中理念却依旧没有被大众普遍认识与应用。  这本应该是一个通俗且普及的思维观念,但大部分人的思维方式始终是偏激且畸形的。  本文写于1934年6月4日,最初发表于1934年6月7日《中华时报》副刊《动向》上,署名霍冲,后由作者编入《且介亭杂文》。

《拿来主义》是一篇不朽之作,鲁迅写这篇文章的时间虽已过半个多世纪,但读来仍感亲切。显然,在我国实现现代化的整个过程中,需要人们去重视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和经验。毫无疑问,读者们需要“拿来主义”。
对于广大青年来说,正是在学科学长知识的时期,更需放开眼界,博采众长,尽量丰富自己,这就要“拿来主义”。读者应记住鲁迅在结束本文时的话:“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作品原文
拿来主义
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关系,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
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但是,几百年之后呢?
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
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
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
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
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茅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
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
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六月四日。

扩展资料
《拿来主义》都写了以下这些内容
1.批判“闭关主义”与“送去主义”。
一开篇,作者即点出中国明清之际所奉行的“闭关主义”所带来的危害:闭关锁国的“愚民政策”导致中国落后,“落后就要挨打”,被列强欺负,签署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随后就由一个极端蜕变为另一个极端,走向了“送去主义”,先送“古董”,再送“古画和新画”,之后是送“活人”,可谓每况愈下,“坐送山空”。所以这个“送去主义”的实质就是“卖国主义”,会导致中国亡国。批判了“闭关主义”与“送去主义”之后,作者顺势引出了本文的中心论题“拿来主义”。
2.继续批判“送去主义”的危害。
由于中国当时的国力已经不足以继续“闭关”,作者就把批判的重心放在了“送去主义”的危害上。指出即使中国地大物博,但是一味如此送过去,中国的物产被送完了,后代子孙只能作乞丐。批判之后,作者再次指出自己的中心论题——“拿来主义”。
3.批判“送来”的危害。
本该讲述“拿来主义”的,可是作者笔头一滑,又开始批判“送来”,讲了各种洋货给中国人民产生的危害。所以,这种“送来”,其实就是对中国人图财害命的“侵略主义”。在排除了错误选项之后,作者又一次提出拿来主义的观点:“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4.指出“拿来主义”的做法。
作者以怎样继承“大宅子”为喻,指出了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态度。“孱头”不敢接受大宅子,是胆小怯懦,不敢接受文化遗产的懦夫;“昏蛋”为保清白,一把火烧光大宅子,是盲目排外,拒绝接受先进文化遗产的笨蛋;“废物”欣然去吸大宅子中的鸦片,是不分好坏,盲目接受文化遗产的败类。
而拿来主义者的态度则是:接受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鱼翅”),抛弃文化遗产中的糟粕(“姨太太”),合理使用文化遗产中精华与糟粕并存的部分(“鸦片”),将文化遗产糟粕中的旧形式送一部分进博物馆作反面教材(“烟灯烟枪”)。
之后,作者总结了“拿来主义”者的做法(“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和素质(“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并指出了实行“拿来主义”的目的:塑造新人及新文艺。(“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拿来主义

鲁迅的“拿来主义”到底是指自己主观意愿的,也就是说自己想要的,这个拿是有选择性的拿。就是对文化遗产和外国的东西,“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是“占有”“挑选”、创新。

鲁迅的“拿来主义”主要是针对“送去主义”而言的,也是针对所谓洋人的“送来”而言的。鲁迅并不是反对“送去”,“送”是免不了的,甚至还是需要的;鲁迅所反对的只是一味地“送”,只“送”不“拿”。

鲁迅说:根据“礼尚往来”的仪节,“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拿来主义,既是文章的标题,也是文章的主旨。在鲁迅的笔下,“送去”一旦成了“送去主义”,再加上还“讨”得洋人“送来”些什么的,那可就要成为丧权辱国、媚外求荣的卖国主义了。

“送去主义”是“闭关主义”碰了一连串大钉子之后的产物。君不见鸦片战争洋人的枪炮打破了中国的“闭关主义”大门之后,中国的反动政府“送去”了什么吗:国土、主权、白银、文物、苦力、奴隶,从“古董”到“活人”,从人格到国格。

就在鲁迅写作本文的时候,国民党政府给日本帝国主义送去了东三省和热河省,还给别的帝国主义国家送去了“租界”等等,美其名曰“宁赠友邦,不与家奴”,以至于在中国的土地上竟也被挂上了“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

长此下去,自然“国将不国”,只有当亡国奴的份了。那么西洋人、东洋人又给我们“送来”了些什么呢:洋枪、洋炮、洋烟、洋货、洋教、洋文化,洋人的糟粕渣滓夹着靡靡之音,像洪水猛兽一样冲决着中国的堤坝,浸泡着中国人的家园。在中国人惨遭日寇铁蹄蹂躏的当头,在中国土地上“全盘西化”的谬论竟然甚嚣尘上。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鲁迅正是在这个时候发出了战斗的怒吼:反对卖国的“送去主义”,也反对帝国主义者恶意的“送来”;我们要爱国,要让贫弱的祖国富强起来,为此我们要实行“拿来主义”,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有头脑、有眼光、有辨别、有挑选,沉着而勇猛地把富强的西方国家的长处和优点统统“拿来”。鲁迅本人就是自己所提出的“拿来主义”的杰出执行者。

扩展资料

鲁迅《拿来主义》的创作背景

鲁迅写作这篇文章时,正是中国现代史上政治极为黑暗、斗争极为复杂的时期。1931年“九一八”事件发生后,日本帝国主义加深了对我国的侵略,而当时中央政府却奉行“不抵抗”政策,以全部力量投入了“围剿”红军的反革命军事行动。

他们一方面不断对日妥协;一方面为在文化上实行专制统治而大力推行“尊孔读经”和“新生活运动”。对外妥协投降,实际上就是把包括国土在内的祖宗留下的遗产拱手让人;“尊孔读经”和“新生活运动”核心就是宣扬封建道德。

这二者又有内在的联系,更深层的意义且不说,即以日本帝国主义为达侵略目的也大肆鼓吹“王道乐土”,说建立“东亚新秩序”就是“恢复孔子之教”,就可见一斑。这就表明,当时的中国社会,对于我国进步的文化是采取拒绝即“关门”的态度,在强大的帝国主义势力面前则一方面将自己的宝贵财产呈献上去,另一面又听任人家的“赐予”和影响。

在当时的形势下,鲁迅写了许多杂文,直接揭露帝国主义侵略(包括军事侵略和文化侵略)和反动当局卖国投降,更在文化战线上积极作战,对许许多多具体事情(具体的人、事、作品、思想及种种问题)作出了及时的反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拿来主义》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鲁迅精华作品赏——拿来主义



鲁迅的“拿来主义”主要是针对“送去主义”而言的,也是针对所谓洋人的“送来”而言的。

“拿来主义”具有主动地、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习外国的长处,以便使国家成为新国家,人“成为新人”,“文艺成为新文艺”。《拿来主义》针对国民政府崇洋媚外和针对革命文艺阵线内部全盘否定吸收的右倾错误。作品思想深刻,见解独特,锋芒毕露,咄咄逼人,让人不能不对鲁迅炉火纯青、登峰造极的语言艺术叹为观止。

本文主要论述的是拿来主义。在“送去主义”“送来主义”的反复比照之下,引出“拿来主义”。一味的“送去”,则有可能走上卖国之路。一味的接受“送来”,则意味着甘心接受文化的经济的侵略。“送去”与“送来”不行,“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艺术特色

《拿来主义》虽然涉及到文化问题上一个很大、很重要的理论问题,但它又不同于一般理论文章,而是一篇杂文。它除了全面深刻地分析和论述了如何对待外国文化问题,还针对当时的政治和文化现实状况作了尖锐的抨击。

批判的矛头主要就是指向当时统治当局卖国投降政策和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实行的文化侵略。作为一篇杂文,它在写作上有以下特点:

第一,就是用形象的比喻,深入浅出地论证道理,将抽象的道理化为具体的形象,使人容易理解,容易接受。

第二,善于揭露事物的矛盾。鲁迅写杂文,总是一针见血地触及事物的本质,尖锐地提出问题。

第三,含蓄。本文在论及文化上的批判继承问题时,观点态度都是十分明朗的,但涉及文化以外的政治社会问题,则有些闪灼其辞。



一、拿来主义是——
指自己主观意愿的,也就是说自己想要的,这个拿是有选择性的拿。就是对文化遗产和外国的东西,“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是“占有”“挑选”、创新。
二、释义:
拿来主义一词是鲁迅首倡的。中国文化受外来文化影响最集中、最剧烈的莫过于五四前后,与以往历次的文化革新不同,这次新文化的倡导者对旧文化几乎彻底发生了怀疑,传统中国似乎 “老旧”得只剩下了小脚、八股文和染缸似的大家庭,“全盘西化”因此一度一呼百应。可是没过多久,新文学的过分年轻、稚拙就让不少人大失所望,胡适的两个蝴蝶儿几乎成了笑谈.于是人们发现,一味地模仿西方文化是学不来的,离开人家几千年的根基,这种模仿只能是呀呀学语。针对三十年代这种“发扬国光”的复古潮流,鲁迅提出了他的“拿来主义”。不过鲁迅的拿来主义与五四运动时期的一味模仿不同,他的拿是有选择的拿,为我所用的拿,不亢不卑的拿。“一切好的东西都是人类的共同财富,中国在发展过程中,外国好的东西、对中国的进步进步有益的东西都应该吸收,这应该是拿来主义的真实意思。”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拿来主义也未尝不可。 很多人知道鲁迅的“拿来主义”主张,但鲁迅所说的“人类最好是彼此不隔膜,相关心”则了解的人较少了。鲁迅一生中翻译外国文学作品的字数几乎与他的创作相等,而这仅是鲁迅从事中外文化交流工作的一部分。 古文中也曾有类似思想出现,却都没有被传诵。相对论、方法论等大文章中,也都有类似的概念,却也同样没有被普遍应用和普及。“每件事物都有另外的一面”,也是人人皆知的谚语,却又有多少人能真正懂得应用?而拿来主义也只是一个旧主题,新衣裳。正赶上了特殊的年代,而由于鲁迅的名气,而被流传甚广。但也只是名字被耳熟能详,其中理念却依旧没有被大众普遍认识与应用。
三、作品简介:
《拿来主义》 发表于1934年6月4日,作者鲁迅。内容中批判了当时国民党的卖国主义政策和一些人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态度,阐明了应该批判继承和借鉴文化遗产及外来文化的论点。文章深入浅出、浅显易懂、耐人寻味。
三、附原文如下:
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关系,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
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
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
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
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茅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
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六月四日。

鲁迅的“拿来主义”是他对于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的一种态度和立场。它指的是在面对西方文化的冲击和挑战时,我们不能盲目崇拜、模仿或者排斥,而应该理性思考,积极吸收借鉴,并根据中国的国情进行有所取舍和改造。
鲁迅以独特的视角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现代文明进行了深入思考和比较分析。他认为,中国传统文化虽然有着独特的魅力和价值,但在某些方面已经落后于时代,需要进行改革和更新。而西方现代文明则具有先进性和进步性,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因此,在面对这两种文化时,鲁迅提出了“拿来主义”的观点。
“拿来主义”并不是简单地抄袭模仿西方文化,而是要根据中国自身的条件和需要,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那部分内容,并进行融合改造。这一观点体现了鲁迅对于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文化之间相互影响与交流的理性思考。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拿来主义”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并不陌生。中国古代文人学士多以“经世致用”为宗旨,他们通过学习和吸收外来文化,将其融入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形成了一系列具有独特特色的学说和思想体系。这种传统使得鲁迅的“拿来主义”更加符合中国文化传承的规律。
鲁迅在他的许多著作中都表达了对于“拿来主义”的看法和态度。他尤为强调要坚持中国人自己的独立精神和创新能力,在吸收外来文化的要保持自己的特色和个性。他认为,一个国家要发展壮大,必须有自己的文化根基和精神支柱,不能盲目崇拜外来文化或者完全抛弃传统。
从现实的角度来看,“拿来主义”也有着重要意义。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面对西方现代文明时,需要积极吸收借鉴其先进经验和科技成果,加快自身现代化进程。但与此也需要对西方文化进行批判性的思考和反思,不能一味模仿,要保持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文化创造力。
鲁迅的“拿来主义”是他对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文明之间关系的一种态度和立场。这一观点强调要理性对待外来文化,既不盲目崇拜也不排斥,而是要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那部分内容,并进行融合改造。这种思想观念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它提醒我们在面对外来文化时要保持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以实现自身的发展和进步。

如1楼,就是直接把别人的东西拿过来,照搬照抄


...都是仿制的呢,J20说是自足研发的,一看就知道是拿来主义
中国的航空工业最初依赖于仿制,这是为了迅速缩短技术追赶的时间。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已经能够在多个领域实现自足研发,例如电子技术和火控系统,这些领域中国的技术甚至超过了俄罗斯。然而,发动机技术仍然是中国航空工业的一个短板。例如,歼-11B战斗机在除了外观之外的关键系统,包括配套的导弹,都是中国...

日本战后经济的高速发展与其风情民俗有何关系
“拿来主义”几乎成为了日本人学习国外文化的代名词,毋庸置疑的是,正是这种谦虚和狂热的学习态度,令日本的科技技术在极短的时间里不可思议的迅猛发展,并使其技术力量在全球始终保持优势。工蜂式的劳作和谦虚求学再加上坚忍不拔的意志,使“日本拥有世界上最优质的劳动力”,可以说日本战后经济的高速...

如何看待“互联网 ”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的时事报告论文
本文适宜高中课文,鲁迅先生的名篇《拿来主义》为例,对驳论文的这一特征予以探析。列现象对现实中不合道德、有碍社会健康发展的现象进行列举。事例选取的典型性,以求警醒人们;罗列的丰富性,以求引起读者共鸣;修辞的多样性,以求彰显行文文采,增强气势。例: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

关于姓余的故事
从这方面来看,由余自戎使秦,与穆公的这段对话,反映了秦在春秋时代一方面积极吸收周文化成果来建立制度文化层的同时,还在不断在与戎族的交往斗争中,拿来了戎族的功利主义,这一点给后来秦国能够彻底的实行商鞅变法打下了一定的文化心态基础,秦穆公认识到由余是个人才,如果让他在戎,则会成为...

《大国崛起》读书报告
在“求知识于世界”的维新纲领指导下,日本派出由政府高官组成的岩仓使节团到欧美各国考察。学习西方先进制度,开始了国家工业化:大久保利通以拿来主义的方式推进殖产兴业、文明开化,开办大量官营工厂,并大力扶持民营企业。大久保利通被杀,伊藤博文继位。伊藤博文则顺应国内自由民权运动的呼声,制定了巩固维新成果的日本第...

移动互联网未来发展趋势如何?
实际上纵观我国移动互联网产品和服务,我们会失望的发现其中缺少重量级的原创产品。诸多企业是依靠着"拿来主义"研发产品的。每当国外出现一款新颖而卖座的软件或服务,不出多久国内必然会出现数个明显抄袭该软件或服务的产品。而这些抄袭的产品很难达到原版作品的成绩。其原因可能是该软件与国内消费者的需求不...

冷战的意义是什么?
冷战之后的中国现代化道路,首先,一定要避免“进口”或“移植”他国的政治现代化模式.第二,无论怎样反思现代性的弊端,反思现代性带来的虚无主义,也必须接受现代性的命运.走向个体的自由、群体的平等,这是人类社会无法控制的走向.第三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为什么一向不介意“拿来主义”的中国人在政治改革...

公司开拓创新意识不够的整改措施范文(三篇)
1.拿来主义,为我所用。善于运用当今一切先进成果,运用于党政办公室日常工作。如网络、计算机、各类办公软件都要去掌握,学会运用。2.钻进金字塔,弄个明白。这实际就是调查研究的功夫,对什么问题不能一知半解,不能只知道了大概差不多,唯一的方法就是深入基层,去调查,去弄个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只要基层反映的正反典...

华为鸿蒙发展迅速,三星在自研系统方面有什么进展呢?
同样具备科研能力和物力财力,三星肯定会重新考虑对Tizen系统的完善和推广。总之,“拿来主义”看似节省成本,但是长期以往,终会“受制于人”。作为一家科技公司,没有必要,也没有可能实现完全自产,但是最起码要在关键环节掌握话语权和高端技术。就像日本的光刻胶、荷兰的光刻机一样。

2.湘军集团对湖湘文化有什么影响?请举例说明。
湘军对近代湖湘文化兴盛的贡献 (一)军营时期淞军对湖湘文化的贡献 首先,湘军诸将在战争空闲里,养成了看古人书、作经世文的习惯,留下了大量著作。湘军领导层是一个具有较高文化素养的集团,他们的日常行为体现了浓厚的文化特色,正所谓“文人点兵”。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就是被誉为近代湖湘文化之...

榕江县19525969950: 鲁迅的“拿来主义”是什么?
凭坚盐酸: 鲁迅先生所说的“拿来主义”是指对外部事物一律采纳而不管好坏.先生对这种“拿来主义”持批判态度.他认为好的东西要吸收而坏的要拒之门外.

榕江县19525969950: 高中课文拿来主义的主旨是? -
凭坚盐酸:[答案] 其实很简单,拿来主义就是鲁迅先生对中国人的警醒,如何对待外面的一切.在当时的情况下,他想医国医人,拿来主义是他的主张,就是按照自己的所需,容纳百家,取彼之长补己之短,改变落后的社会,振兴中华,强国富民,让中国重新崛起在世...

榕江县19525969950: 《拿来主义》的名词解释 -
凭坚盐酸: 拿来主义一词是鲁迅首倡的.中国文化受外来文化影响最集中、最剧烈的莫过于五四前后,与以往历次的文化革新不同,这次新文化的倡导者对旧文化几乎彻底发生了怀疑,传统中国似乎 “老旧”得只剩下了小脚、八股文和染缸似的大家庭,...

榕江县19525969950: 鲁迅的"拿来主义"的含义是什么? -
凭坚盐酸: 别人东西不是都有用,比喻当时中国完全消防苏联,间接说对中国不是都有效果地,我门应该去其糟粕,留其精华呵呵,我语文数学很强地

榕江县19525969950: 鲁迅所说:“拿来主义”是指的什么?
凭坚盐酸: 相对于一个国家,就是要自主选择别国对自己有利的东西,汲取别国的文化要做到为我所用,以我为主.而不是靠别人的施舍,没有人会把好东西给你的,所以要"自己拿"!

榕江县19525969950: 拿来主义主要是指什么 -
凭坚盐酸: 拿来主义一词是鲁迅首倡的.鲁迅在文中批判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卖国主义政策和一些人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态度,阐明了应该批判继承和借鉴文化遗产及外来文化.“拿来主义”的含义. 鲁迅的文章说:“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

榕江县19525969950: “拿来主义”的实质是什么? -
凭坚盐酸: 就是鲁迅提倡的吸收外来文化的方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用批判的眼光吸取而不是盲目的一味拿来.

榕江县19525969950: 高中语文,拿来主义一课中,鲁迅所说的 拿来 指的是什么? -
凭坚盐酸: 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要有自己的主见,有自己的选择,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榕江县19525969950: 什么是拿来主义?
凭坚盐酸: ··网络资料…… 拿来主义一词是鲁迅首倡的.中国文化受外来文化影响最集中、最剧烈的莫过于五四前后,与以往历次的文化革新不同,这次新文化的倡导者对旧文化几...

榕江县19525969950: 什么是拿来主义? -
凭坚盐酸: 是鲁迅先生的一篇文章里的 意思就是说我们要吸取外国文化的精华而不是笼统的全部接受,所以分做送来主义等等,从字面上看就是的,拿来当然是选好的拿了 ,所以叫拿来主义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