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与兰亭序有什么寓意?

作者&投稿:艾砖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兰亭序有什么寓意~

讲的是是文人墨客在会稽山的兰亭聚会,饮酒吟诗的。所有人作的诗,收入《兰亭集》,而这篇《兰亭集序》则是专为此诗集所作的序。


主体讲:永和九年,即癸丑年,三月之初,(名士们)在会稽郡山北面的兰亭聚会,到水边进行消灾求福的活动.许多有声望有才气的人都来了,有年轻的,也有年长的.这里有高大的山和险峻的岭,有茂密的树林和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水急流,(在亭的)左右辉映环绕.把水引到(亭中)的环形水渠里来,让酒杯飘流水上(供人们取饮).人们在曲水旁边排列而坐,虽然没有管弦齐奏的盛况,(可是)一边饮酒一边赋诗,也足以痛快地表达各自埋藏在心中的情怀.  这一天,天气晴朗,和风轻轻吹来.向上看,天空广大无边,向下看,地上事物如此繁多,这样来纵展眼力,开阔胸怀,穷尽视和听的享受,实在快乐啊!  人们彼此相处,俯仰之间一辈子.有的人喜欢讲自己的志趣抱负,在室内(跟朋友)面对面地交谈;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情怀,不受任何约束,放纵地生活.尽管人们的爱好千差万别,或好静,或好动,也不相同,(可是又都有这样的体验)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自己所要的东西暂时得到了,快乐而自足,竟不觉得衰老即将到来;待到对于自己所喜爱或得到的事物感到厌倦,心情随着当前的境况而变化,感慨油然而生,以前感到欢快的事顷刻之间变为陈迹了,仍然不能不因此感慨不已,何况人寿的长短随着造化而定,最后一切都化为乌有.古人说:“死和生也是件大事啊!”怎能不悲痛呢?  每当我看到前人发生感慨的原由,如果碰到和我想法一样的,(我)总是面对着(他们的)文章而嗟叹感伤,心里又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我)本来就知道,把生和死同等看待是荒谬的,把长寿和短命同等看待是妄造的.后人看待今天,也像今人看待以前一样,真是可悲啊!因此我—一记下当时与会的人,录下他们作的诗.纵使时代变了,世事不同了,人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世人也有感而发。

并没有,都不是一个朝代的,除非是语文课本或者是古代文学鉴赏的书,否则它们是没什么交集的。

文章开头即切入正题,叙述事情的本末缘起。以“庆历四年春”点明时间起笔,格调庄重雅正;说滕子京为“谪守”,已暗寓对仕途沉浮的悲慨,为后文抒情设伏。下面仅用“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八个字,写出滕子京的政绩,引出重修岳阳楼和作记一事,为全篇文字的导引。
  第2段,格调振起,情辞激昂。先总说“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设定下文写景范围。以下“衔远山,吞长江”寥寥数语,写尽洞庭湖之大观胜概。一“衔”一“吞”,何等的气势!“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极言水波壮阔;“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概说阴晴变化,简练而又生动。“前人之述备矣”一句承前启后,并回应前文“唐贤今人诗赋”一语。这句话既是谦虚,也暗含转机,经“然则”一转,引出新的意境,由单纯写景,到以情景交融的笔法来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从而构出全文的主体。
  3~4两段是两个排比段,并行而下,一悲一喜,一暗一明,像两股奔涌跳跃的情感之流,传达出景与情互相感应的两种截然相反的人生情境。
  第3段以“若夫”起笔,意味深长。这是一个引发议论的词,又表明了虚拟的情调,而这种虚拟又是对无数实境的浓缩、提炼和升华,颇有典型意义。“若夫”以下描写了一种悲凉的情境,由天气的恶劣写到人心的凄楚。这里用四字短句,层层渲染,渐次铺叙。霪雨、阴风、浊浪构成了主景,不但使日星无光,山岳藏形,也使商旅不前;或又值暮色沉沉、“虎啸猿啼”之际,怎能不令过往的“迁客骚人”有“去国怀乡”之慨、“忧谗畏讥”之惧、“感极而悲”之情呢?
  第4段以“至若”领起,打开了一个阳光灿烂的画面。“至若”尽管也是列举性的语气,但从音节上已变得高亢嘹亮,格调上已变得明快有力。下面的描写,虽然仍为四字短句,色调却为之一变,绘出春风和畅、景色明丽、水天一碧的良辰美景。更有鸥鸟在自由翱翔,鱼儿在欢快游荡,连无知的水草兰花也充满活力。作者以极为简练的笔墨,描摹出一幅湖光春色图,读之如在眼前。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段的句式、节奏与上一段大体相仿,却也另有变奏。“而或”一句就进一步扩展了意境,增强了叠加咏叹的意味,把“喜洋洋”的气氛推向高潮,而“登斯楼也”的心境也变成了“宠辱偕忘”的超脱和“把酒临风”的挥洒自如。
  第5段是全篇的重心,以“嗟夫”开启,兼有抒情和议论的意味。作者在列举了悲喜两种情境后,笔调突然激扬,道出了超乎这两者之上的一种更高的理想境界,那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感物而动,因物悲喜虽然是人之常情,但并不是做人的最高境界。古代的仁人,就有坚定的意志,不为外界条件的变化动摇。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忧国忧民之心不改,“进亦忧,退亦忧”。这似乎有悖于常理,有些不可思议。作者也就此拟出一问一答,假托古圣立言,发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誓言,曲终奏雅,点明了全篇的主旨。“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一句结语,“如怨如慕,如泣如诉”,悲凉慷慨,一往情深,令人感喟。文章最后标明写作时间,与篇首照应。

据史料记载,滕子京函请范仲淹作记,特附上一幅《洞庭晚秋图》,并说:“山水非有楼观登览者不为显,楼观非有文字称记者不为久。”但《岳阳楼记》却超越了单纯写山水楼观的狭境,将自然界的晦明变化、风雨阴晴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结合起来写,从而将全文的重心放到了纵议政治理想方面,扩大了文章的境界。全篇看似闲笔漫叙,实际上却大有深意。滕子京与范仲淹为同榜(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即公元1015年)进士,两人交谊颇厚。滕子京是被诬陷擅自动用官钱而被贬的,他到岳州后,“愤郁颇见辞色”,别人庆贺岳阳楼将落成,他却回答说:“落甚成?只待凭栏大恸数场。”可见他的情绪极为低落。范仲淹正是借作记之机,含蓄委婉地规劝他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试图以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和乐观精神感染老友。这是本文命意之所在,也决定了文章叙议结合的风格。
兰亭序,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集序》、《临河序》、《禊序》、《禊贴》。为三大行书书法帖之一,系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一。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修禊”,会上各人做诗,王羲之为他们的诗写的序文手稿。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好景不长,生死无常的感慨。法帖相传之本,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章法、结构、笔法都很完美,是他三十三岁时的得意之作。后人评道“右军字体,古法一变。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因此,历代书家都推《兰亭》为“天下第一行书”。存世唐摹墨迹以“神龙本”为最著,唐太宗时冯承素号金印,故称为《兰亭神龙本》,此本摹写精细,笔法、墨气、行款、神韵,都得以体现,公认为是最好的摹本;石刻首推“定武本”。经郭沫若考证,以为相传的《兰亭序》后半文字,兴感无端,与王羲之思想无相同之处,书体亦和近年出土的东晋王氏墓志不类,疑为隋唐人所伪托。但也有不同意其说者。《兰亭序》表现了王羲之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作者的气度、凤神、襟怀、情愫,在这件作品中得到了充分表现。古人称王羲之的行草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堪称绝妙的比喻。

对于人生的感慨,在一个人失落时,寄托自己的个人情怀以及发出对于人生,时间,自然,宇宙的感慨!


兰亭因为什么而闻名于世?
在这次雅集中,计有26人作诗,共37首。事后,王羲之将这些诗汇成一集,并作序一篇,记下了这次聚会的盛况和作者的观感。 序文共324字,字字珠玑,这就是被后来唐代书法家褚遂良评为“天下第一行书”的王羲之书法代表作《兰亭集序》。 《兰亭集序》记述了他与当朝众多达官显贵、文人墨客雅集兰亭、修稧事也的壮观景象...

留在记忆里的芬芳记叙文
相信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尤其是应用极其广泛的记叙文,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形式。写这类作文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呢?以下是我整理的留在记忆里的芬芳记叙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留在记忆里的芬芳记叙文1 灯,还亮着。

兰亭序的云门记略
传晋义熙三年(407年),有五色祥云见,安帝诏建寺,赐号云门寺。寺前青嶂,矗如列屏。秋如万重,灿若 褥绣。若耶溪绕门而过;秦望山据背在上。得知云门是缘于《兰亭序》,王羲之在山阴兰亭写就《兰亭序》为世人知晓,却少有人知道会稽云门乃《兰亭序》失却之所。唐代演义故事中有《云门失兰亭序记》一章。

中国历史4件下落不明的国宝,分别是什么呢?
随后的皇帝们不仅大肆搜索传国玉玺,而且宋明清的帝王们为了证明自己的正统性,竟然还伪造传国玉玺。至于传国玉玺到底在哪里一直都是一个谜。这样一个珍宝绝不会凭空消失,很有可能被人埋在了古墓里,作了随葬品,需要进一步的考古发现,让其早日重见天日。兰亭序 王羲之有书圣之称,《兰亭序》是他的...

谁能给我说说王曦之《兰亭序》的艺术内涵
《兰亭序》首先是文辞方式的一种标立,中国在东晋以前所能发现的典籍文献遗留中、后人没有发现过此前的散文文学体裁,这篇文章是现存最早的散文形式的叙事记,他改革了东晋以前疆化呆滞的诗辞类的古文言,首次运用口语化语辞格式,代表了一种文学表达形式,确立一种新的文学体裁———散文。其次是对书法发展上的探索的...

王羲之的资料
4.千古名篇《兰亭序》 王羲之《兰亭序》,又名《兰亭集序》、《临河序》、《禊序》、《禊贴》、《兰亭记》。 原文 永和九年 ,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 王羲之全身像 [4]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 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

我国古代有哪些著名的书法家他们的故事有哪些?
感谢邀请 颜体柳体一字千年,你知道哪些关于我国古代书法家的故事?本期渔樵就与小伙伴们聊聊柳公权刻苦学书法的故事吧。柳公权,晚唐大书法家,他小时候常因写不好大字而受到父亲的训斥,有一次甚至要动手打他,于是,柳公权赌气认真练起字来。常言道:“字无百日功”,时隔一年多,他的大字就大有起色,...

最近有什么好看的小说(穿越的)
绾青丝》《蔓蔓青萝》《潇然梦》《暴君,我来自军情9处》《穿越之陌上花》《醉玲珑》《云舒赋》架空历史《做你一天的皇后》《天下无妃》《凤囚凰》《独步天下》《梦回大清》《凤舞兰陵》《步步惊心》《鸾,我的前半生 我的后半生》《清宫情空净空》这是我看过的经典和好看的穿越小说 谢谢采纳 ...

中国最著名的书法家是谁
下面是三位大家的获奖作品的照片:第一行书《兰亭序》局部(冯承素手摹本--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兰亭序 都不是真迹;但以冯承素的双沟描摹本为最佳品质传世,真迹被李世民带入他的地宫了,也有人怀疑他的儿子李治(与武则天)把真迹截留了,因为他们二人都是书法高手,也十分喜爱兰亭序。。。)东晋永和...

兰亭序在乾陵里吗?
在,不过拿不出来,因为会风化的

黄骅市17739719046: 岳阳楼记与兰亭序有什么寓意? -
征桑参麦: 文章开头即切入正题,叙述事情的本末缘起.以“庆历四年春”点明时间起笔,格调庄重雅正;说滕子京为“谪守”,已暗寓对仕途沉浮的悲慨,为后文抒情设伏.下面仅用“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八个字,写出滕子京的政绩,引出重修岳阳楼...

黄骅市17739719046: 岳阳楼记的意义 -
征桑参麦: 《岳阳楼记》可以说是湖湘文化的代表作,它最早揭示了湖南人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精神特质.文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今天仍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那就是,忧伤(可以理解为干事)在前,享乐在后.

黄骅市17739719046: 兰亭序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
征桑参麦: 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好景不长,生死无常的感慨.

黄骅市17739719046: 岳阳楼记中表达了怎样的忧乐观,在现今社会这一忧乐观还有什么价值和意义 -
征桑参麦: 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他的“忧君”思想,虽然带有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但他所提倡的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精神,在今天仍然有着借鉴和教育的意义.

黄骅市17739719046: 王羲之兰亭序含义 -
征桑参麦: 兰亭一序垂千古,每揽斯文多有悟:魏晋清流本惠风,撩拨骚人诗无数.

黄骅市17739719046: 兰亭序说的是什么意思 -
征桑参麦: 永和九年,即癸丑年,三月之初,(名士们)在会稽郡山北面的兰亭聚会,到水边进行消灾求福的活动.许多有声望有才气的人都来了,有年轻的,也有年长的.这里有高大的山和险峻的岭,有茂密的树林和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水急流,(在亭...

黄骅市17739719046: 《兰亭序》的内涵是写什么? -
征桑参麦: 《兰亭序》的内涵是写“好景不长、生死无常”的感慨. 1、第一段写兰亭集会的盛况以突出生之“乐” .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

黄骅市17739719046: 王羲之的作品《兰亭序》有何启示 -
征桑参麦: 文章首先记述了集会的时间、地点及与会人物,言简意赅.接着描绘兰亭所处的自然环境和周围景物,语言简洁而层次井然.描写景物,从大处落笔,由远及近,转而由近及远,推向无限.先写崇山峻岭,渐写清流激湍,再顺流而下转写人物活动及其情态,动静结合.然后再补写自然物色,由晴朗的碧空和轻扬的春风,自然地推向寥廓的宇宙及大千世界中的万物.意境清丽淡雅,情调欢快畅达.兰亭宴集,真可谓“四美俱,二难并”. 这篇文章具有清新朴实、不事雕饰的风格.语言流畅,清丽动人,与魏晋时期模山范水之作“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文心雕龙·明诗篇》)迥然不同.句式整齐而富于变化,以短句为主,在散句中参以偶句,韵律和谐,乐耳动听.

黄骅市17739719046: 如何认识《兰亭序》的文化美学意义 -
征桑参麦: 从总体审美角度看,《兰亭序》可以十六字概括之, 即风神萧洒,意态悠闲,不偏不激,中正平和. 进一步看,前八个字体现了道家美学观, 后八个字体现了儒家美学观. 《兰亭序》之美,可以这样评价: 兴逸神飞,心手两忘,行云流水,纯...

黄骅市17739719046: 范仲淹要借《岳阳楼记》表达什么深刻含义 -
征桑参麦: 表达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和生活态度.也是对友人的勉励之情和自勉.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