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臂的维纳斯为什么更美?

作者&投稿:邓磊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断臂的维纳斯为什么是美的?~

——谈真善美的关系 严春友 姚秀梅 人们普遍认为断臂的维纳斯很美,甚至觉得,如果她有一双手的话反而不美了。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为什么几乎没有人会喜欢一个断臂的姑娘呢?这其实涉及到美与真和善的区别问题。人们又常说真善美是统一的,为什么在这里却不统一呢?我们说,真善美是有区别的,而它们的统一,则是有条件的。首先来看看真、善、美是如何不同的。 真,是知识的对象。我们的知识,其根本目的就是要确定什么是真的?即确定事实。而事实的根本特点就是:它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在现在这个时代,最典型的知识体系便是科学。科学通过实验、数据等手段来确定的事实,多以规律体现出来,这样的事实具有较大的客观性。日常生活中的事实则不象科学事实那样容易得到确认,比如法律要确认一个犯罪事实就复杂得多。不管哪类事实,都具有客观事实的含义,它不顾人们的主观感受和评价如何,不管你是否喜欢它,因而具有普遍性。 善,是道德的对象。人们的道德行为就是善的行为,伦理学研究的就是善。与真相比,善的客观性就少多了,是善还是恶,取决于人们主观的判断。善,其本义就是“好”;但是,一个行为,对于我是好的,对于别人则不一定也好。不过,善既然涉及到别人,它就不是纯粹主观的,因为善是一种社会存在。单个的人无所谓善恶,只有涉及到他人的时候才存在善恶问题。比如,一个人在无人的深山里可以尽情地打骂自己,无人会干涉,只要你自己乐意;可是,如果是在闹市中这样做就不行了,这种行为虽然是你自愿的,但你打骂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引起他人的不舒服,因而对别人而言就是恶的行为。因此,善的这种社会属性使它具有了一定程度的客观性,道德体系也就成为一个社会性的体系。 美,与真和善不同,主要是一种主观性的活动,即审美活动。严格意义上的美,是指美感,而美感是一种个体的感受,与他人无关。尽管可以说美感的产生也是在社会之中完成的,一开始就脱离社会的人不会有人的美感出现,而且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美的社会规范,但是美感却只能是个体的感受,决不会出现一群人同时产生了对某一对象的美感这种情况。由于美感的这种主观性,要对它进行分析就相当困难,至今也没有一个多数人同意的美的定义。当美感发生的时候,审美者知道是一种美的感受,也知道那个对象是美的;但是至于为什么美,却说不清楚原因。之所以如此,是由于每个人对美的感受都是独特的,而我们对美的描述却是普遍性的概念和命题,它们无法描述独特的东西。例如,我们说一个姑娘漂亮,可以列举出各种理由,例如比例协调、身材匀称、合乎黄金分割律等;然而,苍蝇的身体也是符合黄金分割律的,我们并不感到美。 除上述特点外,美还具有直观性的特征,是以人的感官活动为基础产生的。大部分审美活动与视觉有关,在审美活动中一般存在着感性的、可以直观的对象,或是一幅画,或是一座山;其次与听觉有关,存在着可以直接听到的声音,如音乐;还有一些美感与人的触觉有关。 由此可见,美与真和善有着实质的不同,以主观性为主要特征。审美现象是很复杂的,限于篇幅,这里不能进行更深入的探讨,在以后的文章中我们会逐步展开。 从这三者的区别,我们可以明了为什么断臂的维纳斯美而断臂的姑娘不一定美的原因。尽管断臂的维纳斯所以美的原因很复杂,但从一般意义上讲,这是因为断臂的维纳斯是一件艺术品,即她不是一个现实的人,她仅仅是审美的对象,而不是真的(事实);而一个断臂的姑娘却是一个现实的人,属于“真”的范畴。这也就是说,美的不必是真的,美的假如变成真的,也不一定美。断臂的维纳斯只有作为一件艺术品才是美的,她的美是一种艺术之美,但作为一个真实的断臂的人并不一定美。艺术中美的东西在现实中不一定美,也不一定善。艺术作品中的残缺具有美感,那是因为它与我们的生活距离较远,不涉及到我们的利害关系,我们是一个旁观者,欣赏者;而现实生活中的残缺不具有美感,是因为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与善恶有关,任何人都不会把这样的残缺看成是善的,都会拒绝它。 反过来说,真的也不一定美,更不一定善。面对一位美丽的姑娘,我们会有美感;但如果解剖学家告诉我们说,她是由骨架、神经、血液、肠胃等等构成的时候,虽然这都是真的,却并不使人产生美感。一个人得了绝症,那是真的,但我们一般不对他讲真话,因为这个“真”是恶的。 既然真善美如此的不同,它们又是怎样统一的呢?在何种意义上统一?它们并不是在所有方面都是统一的,只能是在某个方面统一,即在“真”的基础上它们是可以统一的,或者说,“真”是三者统一的基础。这样,美和善就是真的两种特殊存在形态。 美是艺术之真。人们对于美的感受是真实的,当这种美感被艺术家以作品栩栩如生地表现出来时,也即真实地表达了美感的时候,欣赏者就会觉得这件艺术品是美的。所以,一件艺术品是否具有美学价值,不在于形式上是否完全与被模仿的对象一样,而在于是否准确地表达出了美的感受。于是就可以看到,一些绘画作品,如中国画,从技术上看,绘画与所描绘的对象并不形似,但依然具有审美价值。这是因为它们具有神似的特点,即惟妙惟肖地传达出了事物之美或美的感受。这就是艺术之真,也即美之真。 善是道德情感之真。我们从小就被告诫说,要讲真话,不要说谎。但仔细考察人们的行为,其实不然。一方面,几乎没有人愿意听真话,如果有人说自己的坏话,相信没有人会高兴——但那是真话。另一方面,人们每天都在说假话——我们在上司面前或当一个人的面评价他的时候,一般都不会讲真话。为什么我们这样做的时候并没有感到是说谎呢?这是因为我们对待人的情感是真实的,我们不愿意用“真”去伤害别人。如果一个人因绝症而住院,我们去看他的时候绝对不会说:“听医生说你还活两个月,所以今天来看看你。”而是说:“你得的病是良性的,没有问题。”前者是真的,讲的是事实,但却是恶的;后者是谎言,但对待病人的那种情感却是真实的,因而是善的。在这里主要的不是事实,而是善,于是才有了善意的谎言,它是为了别人的“好”。不言而喻,这种善意的谎言同时也是美的。 可见,真善美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它们之所以有统一性,是因为存在着区别,如果没有区别,也就无所谓统一。它们有时是统一的,有时又不统一。理想的状态应当是统一的,那是人们追求的一个目标。 【原载《思想政治课教学》2007年第8期】

人是趋同完美心理的。当一个近乎完美的东西呈现在你的面前,它的任何瑕疵都会被无限的放大。而当他是有缺陷时,人们往往会降低他的审美要求,忽略其中的小瑕疵。这是断臂的维纳斯荣获虚荣的原因之一。 但这仅仅是从表层上分析,未深入到心理批评的本质上。可以从四个层面分析。 第一, 文学原理中讲到的期待视野: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审美体验、知识素养来任意想象残缺的双臂将会是什么样子,来满足他们在现实中无法满足的心理需求。也正是因为艺术提供给人们足够的想象空间,人们才会毫不吝啬地维护维纳斯,这应该算是人们的求同心理吧! 第二, 可能我们并不认为维纳斯美,只是人类心底的丑恶在作怪。他人是地狱,人是善于毁灭非我的。人都有一种毁灭对方,建构自身的欲望,恨不得天下惟我独尊才好。正因为维纳斯没有双臂,人们才会慷慨的加以赞美,因为那样对自己并不构成威胁,就像一个三十岁的妇女会毫不吝啬的对一个十几岁的女孩褒奖有加,但却会对一个二十多岁的青春少女指手画脚一样。因为断臂的维纳斯和自己一样并不完美,人们心理产生了一种毁灭的快感。可见这种对维纳斯的赞赏其实是一种畸形的美,以人类的嫉妒心理为依托。 第三,应该就是我们最熟悉的集体无意识了。人云亦云,我们生活在这个群体社会中,我们的一切行为和思想都潜移默化的受到这个群体的影响,而且在群体中追随群体的意志是明哲保身的方法。人在集体中都有苟且偷生的感觉,安全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其次才是自己的思想和意志,当安全受到威胁时,其他的一切都将退居二线。所以当集体说断臂的维纳斯美时,你无可反驳。 第四,就是马克思所说的人的异化。我们知道,人都是以自我的方式存在的,本我被超我深深的压抑在内,但人类追求本我的意志并为消减,而是以其他的形式来反抗的。比如对断臂的维纳斯的肯定。我们知道,断臂的维纳斯是最自然的,没有添加人为的任何想象和意志,它就那样存在着,以自己原本的形态存在着,它表现着一个完全的本我,没有丝毫的雕琢和约束。人类从它那里找到了原始的东西,唤起了对本我的一种向往,对维纳斯的赞赏可以认为是对本我的一种释放,只是这种释放和解脱很隐晦,不是直接对道德藩篱的冲破,而是意志和心理的转移。人们在夸赞维纳斯时获得了一种变相的快感。

日本作家清冈卓行的《米洛斯的维纳斯》斩钉截铁地说:“她(指维纳斯)为了如此秀丽迷人,必须失去双臂。”这个观点,不仅在国内的美学界已经成为主流意识,而且在社会上也似乎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如今,连中学生也因为这篇课文而要求必须接受这样的观点。一提起维纳斯雕像,大家都认为,失去双臂的维纳斯要比原作品更美。理由是:没有了双臂,人们在欣赏维纳斯的美丽时,就可以不受束缚,想象出无数双美丽的手臂,即给欣赏者留下了无限想象与联想的空间。所以得出结论:维纳斯只有失去双臂才更美丽动人。
然而,笔者对此却有完全不同的看法,现在写出来,求教于大方之家。
首先,日本作家清冈卓行的观点掩盖了一个重大的客观事实,那就是维纳斯的原作品,在没有失去双臂时,谁也没有见过,清冈卓行先生也没见过。或者说,当年,人们在米洛斯岛上发现这尊雕像时,没有留下任何照片资料,而且当事人都已经不在人世了,原作品的手臂究竟是个什么样子,摆着什么姿势,是美是丑,谁也说不清楚了。既然如此,你清冈卓行凭什么就断言失去了双臂的维纳斯一定比原先的完整形象更美呢?还说“必须失去双臂”,理论依据在哪里?如果可以信口开河的话,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可以说,原来完整的维纳斯更美,更动人呢?
况且,从这尊雕像的雕塑工艺来看,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原作者能够把人物的整个身段塑造得如此生动,难道就不会把一双手臂也雕琢得非常精美绝伦吗?我们完全可以相信,这双手臂对于雕像整体来说,也必定是和谐的,统一的,绝不会是游离于整体之外的多余部分。因此,这双手臂对于整座雕像来说,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只是由于当年在法国人与当地土著居民的争夺中,不慎跌断而丢失了,而且永远消失了。
清冈卓行先生认为失去双臂的维纳斯才更美的观点,是缺乏理论依据的。实际上清冈卓行先生根本就没有可资对比的客观事实存在,纯粹是一种偏激的个人审美判断。说得简单一点就是,没有比较,哪来的更美?
其次,清冈卓行的观点还掩盖了一个重要的艺术理论问题,那就是原作与续作之间的关系问题。
众所周知,一件艺术品或是一部文学作品,如果原作者在去世前没有完成,或者虽然完成了,却在尚未问世(刊行)前便损毁了部分,后人想要给它补续完整,是相当不容易的,甚至可以说是不可能的。因为任何补续的部分与原作相比,永远不可能达到“天衣无缝”的程度。一般情况下,只有“狗尾续貂”的尴尬,而没有“貂尾续狗“的幸运。因此,可以断言,清冈卓行见到的“续臂”也必然是“狗尾”。“狗尾”自然不可能与原作品中的那双玉臂相提并论。这样的“狗尾”——“续臂”就是有一千条,一万条也是枉然的,自然不如缺失的倒好。这一点,同我国清代的名著《红楼梦》有着十分相似的情形。
当年,曹雪芹的《石头记》完成后(一说没有完成),在朋友之间传阅时,不幸丢失了后面的四十回,使得这部巨著残缺不全,少了三分之一的篇幅。此后的几百年间,曾有许多文人墨客想给它续上结局部分,使之“完璧”。
可是,在那么多的续作中,竟然没有一部能够与曹雪芹的原作接上脉络。现在看到的高鹗续作算是最好的一种,可他给出的小说结局已经完全没有了曹雪芹原来所设想和构思的影子了。许多线索到高鹗的续作中都断掉了,不少人物的命运,也与前文埋下的伏笔大相经庭。严格地说,高鄂的续作根本无法体现曹雪芹原本设定的创作意图。
其实,一件艺术品或一部文学作品,往往是一个艺术家或作家的匠心独运,他的艺术智慧和素养以及表现形式,是任何人也无法替代的,更是无法仿造出来的。如果能够替代和仿造,那么这个艺术家或作家就不是真正的艺术家和作家了。《红楼梦》的续作是如此,维纳斯的“续臂”也是如此,道理完全一致。
清冈卓行认为维纳斯只有失去了双臂才更美丽,这是非常偏激与片面的观点。我们承认残缺也是一种美,但是决不能因此而否定了“完整之美”。前者只能是后者的一种无奈的补充,而非唯一。
因此,我们在教学课文《米洛斯的维纳斯》时,不要完全被清冈卓行的观点所局限,必须明白告诉学生,这只是清冈卓行先生的一家之言,审美的标准和情趣是多元的,残缺是美的,完整更是美的!
只能说断臂的维纳斯仍然很动人,相信完整的维纳斯应该更美、更动人。

作为罗浮宫的三件镇馆之宝,其实维纳斯的断臂好比蒙娜丽莎的微笑,之所以最美,是因为断掉的手臂最初是什么样子给人无限遐想的空间,一如人们去猜测蒙娜丽莎到底为什么笑。当初学美术设计课,老师大概是这么讲解的。
我个人的理解,从哲学的角度来看,是猜测的趣味性和精神空间(你希望她是什么样子,她就是什么样子)的最佳结合。

维纳斯无疑是美的,尽管她只是一尊大理石做成的雕像。

维纳斯是罗马语,希腊神话中称她阿芙罗狄蒂。传说她是众神之父宙斯和海洋女神狄俄涅的女儿。维纳斯在希脑神话中原为丰收女神。奥林波斯神系形成以后,她才成了爱神、美神,成为全部女性美的代表和体现者。人们曾以绘画、雕塑等多种形式来纪念她。在这其中最有名的是公元前2世纪希腊雕刻,又称米洛斯的维纳斯。由阿历山德罗斯雕刻,1820年在爱琴海米洛斯岛的山洞中发现,现藏法国卢浮宫博物馆。

雕像通体为大理石圆雕,高2.04米。画面中的维纳斯神态平和、高贵端庄。微卷的头发、平静的面容、浑圆的双肩、丰满高耸的双乳以及柔韧的腰肢,无一不呈现一种成熟的女性美。尤其是那面部:直鼻、椭圆脸、窄额。她那安样自信的眼睛和稍露微笑的嘴唇,给人以矜持而富有智慧的印象,没有娇艳或羞怯,没有丝毫的造作神态。维纳斯所表现出的内在神韵还在于她的表情。她一改以往裸体女神的羞怯,而显出了一种落落大方,宁静而脱俗的神态。她的脸上露出的是一丝淡得几乎让人感觉不到的微笑。我们从她的笑容中所感受到的是一种超凡脱俗。正是这种超然的神态,控制住了赤裸的身体可能带来的纯肉体的官感愉悦。她将人的心灵提高到了一个无比崇高的精神的境界。

面对维纳斯(实际上是照片和画册)我常常陷入一种巨大的因美而生的震撼。我认为维纳斯之所以美,一是因为她的裸体和含蓄,二是因为她的残缺和不全。尽管她的姿态庄严祟高,典雅优美,然而通过躯干、肢体和多重的衣纹的对比却产生一种微妙流动的韵律。她那半裸的姿势,使整个形象产生巨大的魅力。她的腿部被富有表现力的衣褶遮住。她那含蓄的、耐人寻味的美感,几乎使一切人体艺术都相形见绌。究起其原因,也许正是由于那挂在下半身的衣服表现出了一种含蓄美。罗丹说:“这件作品表达了古代最了不起的灵感;她的肉感被节制所控,她的生命的欢乐声调被理智所缓。”俄国作家格·伊·乌斯宾斯基说得更明白:“她把自己的创造物的下体遮住了,这是为了不让观众产生习俗的、陈腐的、有关女性美的邪念。半裸的躯体,半落的衣衫,既展示了肉体的美,又有所遮蔽 ,有所节制。它让人们注意力于人物的内在神韵,而不仅仅是外在的肉体,这的确是高超的艺术手法。”

维纳斯雕像的第二个动人之处在于她那独有的“残缺的美”。任何一个人面对维纳斯首先看到的就是她残缺的双臂。尤其是那个右臂,齐刷刷的被夺去。面对这残缺的双臂人们扼腕,人们叹息,甚至流泪。所谓残缺,就是将人生中原本有价值的东西打碎给人看。几百年来,不少艺术家对这双残臂作出种种的猜测和估计,他们提出许多修复方案,为她补上各种姿势:有的是一手下垂,另一只手拿着鲜花、手捧“友爱之环”;或者,左手托着金苹果,左手倚在一个矮柱上,右手拽起下落的衣衫,等等,等等,不一而足。尽管方案很多,但没有一个复原方案能令人满意,于是人们只好让其保持原状。维纳斯的断臂的美,就在于让读者产生无穷无尽的想像,让人尽情感受她的整体美,说断臂的维纳斯让人想像到她无数双秀美的玉臂,给我们留下了想象的空间。留下空间让审美者用自己的心灵和感受去填补空白,这恐怕就是断臂所带来的残缺之美的妙处。

面对这样一尊雕塑,恐怕谁都得承认维纳斯雕像蕴涵着一种能诱使人去探索女性美的力量。这种力量来自丰满而有神韵的女性裸体美。据说,米洛斯创作这尊雕像的意图,是想再现希腊神话中最富有魅力和性感的女神——阿芙罗狄蒂的形象。实际上作为神灵的阿芙罗狄蒂或维纳斯的美,那只是一种理念或价值的东西。由于这种理念或价值是属于神灵的,所以,对于作者来说,它只能是幻想。但是,当米洛斯把这种理念或价值表现在大理石上的时候,并不完全是靠想像去创作的,他必须以现实中活的女性作为模特,把幻想和眼前的女性裸体结合起来,创作出自己所设想的那种美。因此,维纳斯雕像的美既包含着古希腊、罗马神话中女神阿芙罗狄蒂那种女性美,又具有现实中的女性的美。当我们凭着自己的美感去欣赏这尊雕像时,发现雕像头部和面部呈现的美自不待言,除此之外,维纳斯丰腴的乳房下面的躯干部分还能使人感到由衷别具风韵的美。由雕像左侧稍下处至腰间形成的平缓隆起的优美线条,描绘出诱人性欲的曲线——性感。此外,以肚脐为中心向外凸起的腹肌,还让人感到她与现代女性的腹部有所不同,这种肌肉质的腹部甚至能引起观赏者想要以自己的腹部去与之相叠合的冲动,如此腹部的形成构成了雕像特有的美。

维纳斯雕像所具有的艺术之美与能够引起男子情欲的女性肉体的动人魅力是密不可分的,没有后者的存在,绝不会有前者震撼人心的效果。由此,我想到一个问题——艺术审美与性心理。想想吧,那些著名的、让人难忘的艺术作品(尤其是绘画作品)有哪一个不蕴涵着“性意味”?在很多时候艺术和***只是一墙之隔。英国作家毛姆认为审美“与性的本能密切相关”。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性与审美有着同样难以分析的质地,道出了二者基于心灵深处的某种神秘的一致,而这一致就是一种不曾接近的渴求。而我们一旦用语言或身体去实现了那份渴求,看清了她镁光灯下的本来面目,我们还会有那份冲动吗?

说到审美,康德有一句名言,“美,首先是指那些与人的所有关心和利害都无关的,能够从中体验到快感的对象和事物”。这句话告诉我们,美其实是一种不计较利害得失的“满足感”。记得,有位作家曾告诉我,说他创作文学作品就好比是手淫。当时我很震惊,今天看来,他的这句话并非危言耸听的无稽之谈,或许那是他的真实感受。

艺术的美是不容许脱离性而存在的——这就是我在面对维纳斯时得出的结论。至于艺术美与性到底以哪种方式结为一体,它二者的结合程度又该如何,对此我是不作考虑的,因为,它已超出了我的思考范围。

卢浮宫的镇馆之宝,断臂维纳斯,为何少了胳膊会变得更美?



残缺的美 我估计那个作者是个变态


为什么断臂维纳斯是美丽的
此雕塑又叫【米洛岛的维纳斯】,是在米洛岛上发现的,古希腊雕塑,作者不详!原来是有手臂的,不知什么原因毁坏。曾经有许多艺术家试图恢复原貌,但是无论把两双手臂放到什么位置,都感觉没有断臂的美!最终放弃!十九世纪最伟大的雕塑大师罗丹在完成他的不朽名作【巴尔扎克】后问他的助手怎么样?助手回...

美神维纳斯为何是断臂?她背后又有什么样的故事?
断臂维纳斯,也称米洛的维纳斯(Venus de Milo),是一尊希腊神话中,代表爱与美的女神维纳斯的大理石雕塑,高203厘米,由两块大理石拼接而成,两块大理石连接处非常巧妙,在身躯裸露部分与裹巾的相邻处。可能是在前130年左右制成的。1820年米洛农民伊奥尔科斯在米洛斯岛上发现它。他试图将这尊雕像藏起来...

维纳斯雕像为什么手臂是断的
维纳斯雕像手臂是断的,原因如下:维纳斯是希腊米洛农民伊奥尔科斯1820年春天刨地时掘获的,出土时维纳斯右臂下垂,手抚衣衿,左上臂伸过头,握着一只苹果,当时法国驻米洛领事路易斯布勒斯特得知此事后,赶往伊奥尔科斯住处,表示要以高价收买此塑像,并获得了伊奥尔科斯的应允,但由于手头没有足够的现金,...

维纳斯雕像为什么断了手臂?
这个雕像是很有教育意义的:因为她网购太凶了,花光了所有的钱,连衣服都没得穿,最后还剁了手。

断臂维纳斯为什么断臂 解读断臂维纳斯的历史和文化?
断臂维纳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世纪的古希腊,当时它被创造出来作为一尊神像,供人们祭祀和崇拜。在公元前1世纪,罗马人占领了希腊,他们对希腊文化和艺术非常欣赏,将断臂维纳斯带回罗马,并将其作为自己的文化和艺术遗产传承下来。总的来说,断臂维纳斯作为古代艺术的经典代表之一,具有着深厚的历史...

米洛斯的维纳斯为什么断臂?
而对于维纳斯原有的手臂形状与姿态是什么样子,人们又各持己见。德国考古学家福尔托温古拉设想,女神的左手向前伸,小臂放在一根柱子上,并且她的手掌中握有一个金苹果,右手下垂按住已滑落在下腹的衣裙。还有一种较为流行的意见是:她左手向前伸,握着一面盾牌,右手腾空略向下垂,但是并不按住衣服。人...

请问各位学长:如何从心理学、美学的角度来解析“短臂的维纳斯之美...
另外每个人对美的概念和标准不一样,一个完整的美物,没有让人想象的空间,而一件残品,却可以让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想象将它补全,这样每个人看到残品,都能看到自己最想看到的一面,都能融入他个人对美的认知去补全它。总的来说,感觉对比和想象这两个心理过程就是可以解释短臂的维纳斯之美 ...

为什么维纳斯是断臂的
维纳斯是希腊米洛农民伊奥尔科斯1820年春天刨地时掘获的。出土时的维纳斯右臂下垂,手扶衣衿,左上臂伸过头,握着一只苹果。当时法国驻米洛领事路易斯-布勒斯特得知此事后,赶往伊奥尔科斯住处,表示要以高价收买此塑像,并获得了伊奥尔科斯的应允。但由于手头没有足够的现金,只好派居维尔连夜赶往君士坦丁堡...

断臂维纳斯断的是那只臂,为何要断
断臂维纳斯,两边的手臂都断了。断臂的原因是:1820年在密罗斯岛上,一个叫尤尔赫斯的农民在翻挖菜地时发现了一个神龛。里面有个半裸美女的雕像。尤尔赫斯非常惊奇,但并不知道是维纳斯雕像,便把它搬到家里。这时有两个法国海员刚巧来到该岛考察水文。他们看到这个雕像,但没有购买。几天后,他们的船...

为什么维娜斯的雕像是断臂的呢?
维纳斯是一尊著名的古希腊大理石雕像,表现的是希腊神话中爱与美的女神阿佛洛狄忒,罗马神话中与之对应的是维纳斯女神。在希腊化时期,表现女性人体美的雕塑日渐增多,对爱与美之神阿芙洛蒂忒,也就是维纳斯的歌颂更是层出不穷,其中最为著名雕像的就是这尊米洛斯的维纳斯,并已经成为赞颂女性人体美的...

牟定县18718878839: 断臂的维纳斯为什么是美的? -
俟矩凯斯:[答案] ——谈真善美的关系 严春友 姚秀梅 人们普遍认为断臂的维纳斯很美,甚至觉得,如果她有一双手的话反而不美了.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为什么几乎没有人会喜欢一个断臂的姑娘呢?这其实涉及到美与真和善的区别问题.人们又常说真善美是统一的,...

牟定县18718878839: 断臂的维纳斯为什么更美"? -
俟矩凯斯:[答案] 有人说,爱真的需要勇气,去相信会在一起.但是我们不妨坐下来沏杯茶静静的反问自己,有勇气又怎样?就算有勇气,到最... 在我看来,人生正是由大大小小的遗憾所组成的.人生有遗憾也便是一种美,就像断臂的维纳斯,正因为断臂而形成一种缺憾...

牟定县18718878839: 断臂的维纳斯为什么更美? -
俟矩凯斯: 日本作家清冈卓行的《米洛斯的维纳斯》斩钉截铁地说:“她(指维纳斯)为了如此秀丽迷人,必须失去双臂.”这个观点,不仅在国内的美学界已经成为主流意识,而且在社会上也似乎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如今,连中学生也因为这篇课文而要...

牟定县18718878839: 为什么说断臂的维纳斯最美?
俟矩凯斯: 自维纳斯雕像被发现以来的近200年,一直被公认为希腊女性雕像中最美的,她既有女性的丰腴妩媚和温柔,又有人类母亲的纯洁、庄严和慈爱,体现了充实的内在生命力和人类的精神智慧.雕像的躯体采取螺旋状上升的趋向,略微倾斜,各部分的起伏变化富有音乐的节奏感;下肢用衣裙遮住,从舒卷自然的衣褶中显示出人体的动态结构,给雕像增添了丰富的变化和含蓄的美感.

牟定县18718878839: 断臂的维纳斯为什么更美"?拜托了各位 谢谢 -
俟矩凯斯: 有人说,爱真的需要勇气,去相信会在一起.但是我们不妨坐下来沏杯茶静静的反问自己,有勇气又怎样?就算有勇气,到最后还不是常常雁分飞水东流;甚至有了勇气,到最后可能连朋友都没得做.虽然我们常常努力去争取一切美好的事物,但到了最后还不是易留憾空悲切!心里常常在念叨一句话——没有遗憾就不叫人生!在我看来,人生正是由大大小小的遗憾所组成的.人生有遗憾也便是一种美,就像断臂的维纳斯,正因为断臂而形成一种缺憾美,如果长着两条好端端的手臂那还叫美吗?反而会让人觉得那是凭空衍生出来的,给人一种怪异的感觉. 但是,我们又必须要有勇气,只有心中有了爱的勇气,生活中才有希望和机会!否则我们便只是一看客,生活的看客,爱的看客;便永远不得其门而入!

牟定县18718878839: 维纳斯的残缺美体现在哪 -
俟矩凯斯: 在于形体的美和断臂的美,形体之美:秀颜、曲线、匀称的比例. 美在形体的匀称、内在的气质,等等. (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大) 要不影响整体的效果才是美的,人像雕塑美主要就是躯干美,失去了身体的维纳斯,她那和谐而优美的螺旋型上升曲线,富有韵律感,这种体形美就显现不出来了,维纳斯的头部也很美,失去了头部的维纳斯也不能带来美感. 断臂之美:她散发了神秘气氛,孕育了生命之梦.我们明白了维纳斯的断臂的美,就在于让读者产生无穷无尽的想像,让人尽情感受她的整体美,说断臂的维纳斯让人想像到她无数双秀美的玉臂,给我们留下了想象的空间.留下空间让审美者用自己的心灵和感受去填补空白,这恐怕就是断臂所带来的残缺之美的妙处.

牟定县18718878839: “缺憾成美”的例子 -
俟矩凯斯: 维纳斯的雕像,因为断了一根手臂,却成有“残缺美”的代表 维纳斯雕像的动人之处在于她那独有的“残缺的美”.任何一个人面对维纳斯首先看到的就是她残缺的双臂.尤其是那个右臂,齐刷刷的被夺去.面对这残缺的双臂人们扼腕,人们叹...

牟定县18718878839: 为什么人们认为维林多夫的维纳斯是美的 -
俟矩凯斯: 之前的回答是米洛斯的维纳斯好吧!米洛斯的维纳斯才是残缺美.而维林多夫的维纳斯是公元前3000年,特点是没有脸,头小,胸部、肚子、臀部大,是当时的美的象征.因为结合当时的生活条件很落后,对女人的审美几乎是 生育能力!可以说女人在当时仅是传宗接代.所以雕像的特点是没有面部,而胸、肚子臀部大.

牟定县18718878839: 不完美成就最美的例子 -
俟矩凯斯: 在卢浮法国里面,有一件件价值连城的传世之宝.它就是爱神维纳斯雕像. 雕像的手臂断了,世人引为遗憾,许多艺术家设想并造出各种复原的构图和雕件,但摆在原作面前都黯然失色,始终没有一个方案能通过.为了怕落下一个狗尾续貂的结局,最后,一切复原打算都草草收了场.她还是断臂的维纳斯,人们不因为她断臂而感到她不完美.恰恰相反,人们感到它完美无瑕,雕像残缺的上肢构成了一种独特的美. 还有一种解释是维纳斯的雕像完成后,雕塑者请了许多名人加以评定.大家看后都说非常美,而最美的还是她的左臂.人们把所有的目光都关注在了雕像的左臂上,但作者当即敲断左臂.众人问为何,作者说不能因为局部的美,而破坏了整体美,如果那样,我宁愿它是残缺的美.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