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运动和戊戍变法为什么失败

作者&投稿:柯复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历史事件是 [ ] A、洋务运动 B、戊戍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

A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 戊戌变法 (1)准备:康有为上书,光绪帝“不甘作亡国之君”,下令筹划变法。 (2)组织:保国会的成立。 (3)开始:1898 年 6 月 11 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开始变法。 (4)主要参与者:康有为、谭嗣同、刘光弟、杨锐、林旭等。 (5)措施: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 (6)性质:自上而下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7)意义:①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 子参与政权;②在社会上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辛亥革命 (1)武昌起义起义时机: ①四川保路运动扩大,湖北敌人力量空虚。 ②湖北革命团体在同盟会推动下,积极准备起义。 ③新军成为起义的主力。 (2)起义经过: ①爆发:1911 年 10 月 10 日,熊秉坤、金兆龙率新军士兵占楚望台军械库。 ②胜利:武汉三镇光复,史称“辛亥革命”。 (3)政权建立:湖北军政府成立,黎元洪为都督,建号“中华民国”。 (4)清朝瓦解:各省纷纷独立,清统治土崩瓦解。 (5)潜在危机:部分革命党人不注意组织和发动群众;立宪派、旧官僚投机革命。 (6)中华民国的成立 成立:1912 年 1 月 1 日,南京,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黎元洪为副总统,以中华民国纪 元。 性质: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府, 是资产阶级共和国。孙中山指出:“临 时政府,革命时代之政府也。” (7)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 (8)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性质: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功绩: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局限性: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新文化运动 (1)背景:①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②袁世凯尊孔复古。 (2)开始的标志:1915 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 (3)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 (4)主要阵地:《新青年》 (5)主要内容(前期):提倡民主,反对愚昧;提倡科学,反对专制;提倡新道德,反对 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6)十月革命后的新内容:宣传社会主义。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 的胜利》,创办《每周评论》。 (7)意义:我国近代史上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促使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 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创造了条件。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
五四运动 (1)导火线: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2)历史背景 国际: ①一战期间,日美加紧侵华,人民反帝情绪高涨。 ②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为中国人民指明方向。 国内: ①北洋军阀政府卖国、独裁、混战。(社会因素) ②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使工人阶级的队伍迅速壮大。(阶级条件) ③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特别是对社会主义的宣传。 (思想条件) (3)意义:①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彻底地反对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②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③先进知识分子起了领导作用。 ④发生在十月革命后,是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对宣传马克思主义起了推动作用。五 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百日维新[戊戌变法] 1898 年(夏历戊戌年)中国维新派在清光绪帝支持下推行的革新运动。又称戊戌维新、戊 戌变法。中日甲午战争(1894—1895)后中国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 谭嗣同、严复等希望按照西方国家的模式,推行政治、经济改革,争取国家富强。维新派在 各地组织学会,创办报刊,设立学堂,宣传变法主张,受到少数官僚赞助。光绪接受维新派 改革方案,1898 年 6 月 11 日颁布“明定国是(“国事”既可以指对国家有重大影响的事情, 也可以指一般的国家事务;而“国是”则专指国家决策、规划等重大事务。 )诏”,宣布变法 维新。在 103 天里颁布数十条维新诏令,因而被称为百日维新。新政主要内容为倡办新式 企业、奖励发明创造;设铁路、矿务总局,修筑铁路开采矿产;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设 学校,提倡西学;裁汰冗员,削减旧军,重练海陆军。这一切只是万言书中的一部分,然而 实质是光绪皇帝推翻慈禧太后,稳定自己政权的政治手段,万言书中大部分没有执行。9 月 21 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逮捕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逃亡国外,谭嗣同、 康广仁、林旭、刘光第、杨锐、杨深秀等“六君子”被杀害。谭嗣同也发表了“为革命流血请从 谭嗣同开始”的言论。除了开设西方学校以外,其他新政都废除,标志着“百日维新”失败。 洋务运动 1840 年鸦片战争战败後,中国跟世界的关系出现前所未见的改变。接连的外忧内患,使清 政府及一众知识份子逐渐醒觉到必须要改变以自强。咸丰、同治年间开始,清政府进行洋务 运动,希望能够“师夷长技以自强”,改良生产技术。各地先後引入外国新科技,开设矿业、 工厂, 建设铁路、 架设电报网, 培训技术人材; 在军事上亦建立了远东最具规模的北洋水师。 1894 年至 1895 年发生甲午战争,清政府被日本打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证明只靠经济上 洋务运动未能根本改变中国的落後。于是出现了要求从更基本层面,包括政治体制上,进行 变法维新的声音。 百日维新的影响 近年亦有历史学家认为, 维新运动自开始即不具有成功希望。 除了光绪帝未具备足够的权力 和威望推行改革外,维新派人物(特别是作为智囊的康有为)对政治现实的无知,和他们对
西方社会制度的粗糙了解,亦注定运动的失败。 戊戌变法是一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变法失败后, 越来越多的人对清朝统治者感到失望他们 认为,要救中国,必须进行革命,推翻清朝统治,仿效西方国家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百日维新的意义 百日维新(即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①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 改良运动, 是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步尝试。 维新派试图在政治上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 宪制。在经济上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符合历史发展趋势。②它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在民族危机加剧的时刻维新派以变法图强、救亡图存为目标,进行广泛的宣传鼓动,希望通 过改革,使中国走向独立、民主和富强,从而摆脱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表现出强烈的爱国 热情,激发人民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③戊戌变法也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潮流的解放。资产 阶级接维新派提倡新学,主张兴民权,对封建思想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为近代思想起了思想 启蒙运功的蓬勃兴起开辟了道路,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维新运动留下的许多遗产,诸如 解放思想、变革观念、建立社团、兴办学堂、创办报刊、提倡女学、改易风俗等。更成为中 华文明发展史上的宝贵财富。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为 20 世纪早期中国文化界中,由一群受过西方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革新运动。 1919 年 5 月 4 日前夕,陈独秀在其主编的《新青年》刊载文章,提倡民主与科学(德先生 与赛先生) ,批判传统纯正的中国文化,并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一方面,以胡适为代表的 温和派,则反对马克思主义,支持白话文运动,主张以实用主义代替儒家学说,即为新文化 运动滥觞。在这一时期,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人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核心人物,这一运动并 成为五四运动的先导。 概念:思想解放运动(革命) 原因:辛亥革命后,国家形势越来越乱,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寻求救国的新出路。 时间:1915 年 9 月 标志:陈独秀创办《新青年》 (原称《青年杂志》 ) 主要领导人物:李大钊、胡适、鲁迅、陈独秀等。 内容:①前期:提倡新文学,反对专制、愚昧和迷信。提倡新道德。 ②后期: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中国的先进分子不约而同地把眼光从西方转向俄国。 宣传马克思主义。 主要阵地: 《新青年》 活动基地:北京大学 旗帜:“民主”与“科学” 精神:向儒家学说猛烈开火,宣称“打倒孔家店”。 作用: 1.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促进中国人的觉醒,是中国历史上又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2.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 3.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4.为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被中国先进知识分子 所接受,看到了中国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 起止时间 1915—1923 年 兴起背景
北洋军阀统治前期,在中国满布阴霾的天空中,响起一声春雷,爆发了一场崇尚科学、反对 封建迷信、猛烈抨击几千年封建思想的文化启蒙运动──新文化运动。 这一时期,在政治方面,辛亥革命失败后,列强支持袁世凯称帝,加紧侵略中国,中国先进 分子为改变这种局面寻找新的出路;经济方面,中国资本主义在一战期间进一步发展,资产 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以更好地发展资本主义;思想文化方面,随着新式学堂 的建立和留学风气日盛, 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被介绍到中国, 而且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思 想深入人心,袁世凯的尊孔复古的逆流为民主知识分子所不容(直接原因) 。更为重要的是 当时的人们对于辛亥革命失败的反思。经过辛亥革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革命失败的 根源在于国民脑中缺乏民主共和意识, 必须从文化思想上冲击封建思想和封建意识, 通过普 及共和思想来实现真正的共和政体。因此,新文化运动的出现既是当时特定历史时期经济、 政治、思想文化诸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也是近代中国经历长期的物质、思想准备基础上的 必然结果。 袁世凯《大总统祭圣告令》 本大总统躬膺重任,早作夜思,以为政体虽取革新,而礼俗要当保守环球各国,各有所以立 国之精神,秉诸先民,蒸为特性。中国服循圣道,自齐家、治国、平天下,无不本于修身。 进步性 民主和科学思想的弘扬,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并且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使 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后期传播的马克思主义, 为中国先进的知识 分子所接受, 成为拯救国家、 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到了宣传动员作用, 也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局限性 新文化运动是由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发动的。它有伟大的功劳,也有严重的缺点。运动 的倡导者忽视人民群众, 没有把新文化运动同广大群众相结合, 使文化运动局限在知识分子 的圈子里。他们还回避当时对军阀政府的实际斗争,也没有正面提出反帝的任务。以当时的 文学革命而论,虽然提出建设“国民文学”,但当时的文学活动也只限于一部分知识分子中, 还没有可能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 对中国古典文学的一味批判以及对西学的全盘肯定具有片 面性。 影响 (1)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新文化运动前,资产阶级维新(改良)派和革命派,在 宣传各自的政治观点时,都没有彻底地批判封建思想。经过新文化运动,封建思想遭到前所 未有的冲击批判,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2)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中国知识分子在新文化运动中,受到一次西方民主和科学 思想的洗礼。这就为新思潮的传播开辟了道路,也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事业的发展。 (3)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新文化运动启发了民众的民主主义觉悟,对五四爱 国运动起了宣传动员作用。 (4)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启发了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使他们选择和接受了马克思 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和推进革命的思想武器。这是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成果。 (5)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能够使语言和文字更紧密地统一
起来,为广大民众所接受,从而有利于文化的普及与繁荣。 不过,新文化运动中的先进分子,大多有一些偏激情绪,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存在着

绝对 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偏向,这种看法一直影响到后来。其实无论是东方或西方,都应该互相地 取长补短,这样才能共同进步。 意义作用 新文化运动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和启蒙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辟了道 路。 “五四”以后的新文化运动,更是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及各种社会主义流派的思想运动, 使旧民主主义的文化运动,转变为由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的新民主主义的文化运动。在“五 四”以后,全国各地的进步报刊和进步社团,如雨后春笋,脱颖而出。“五四”以前,倡导新文 化的刊物,只有《新青年》《每周评论》和《新潮》等少数几种。“五四”后的一年里,全国 、 新出版的期刊猛增至 400 余种。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上海的《星期评论》《建设》《民国 、 、 日报》副刊《觉悟》 ;北京的《少年中国》《曙光》《新社会》 、 、 ;天津的《天津学生联合会报》 、 《觉悟》 ;湖南的《湘江评论》 ;成都的《星期日》 ;武汉的《武汉星期评论》 ;浙江的《浙江 新潮》 ,等等。“五四”前的进步社团较著名的有:北京的“少年中国学会”、“国民杂志社”、“新 潮社”、“北京大学平民教育讲演团”;湖南的“新民学会”;湖北的“互助社”等。“五四”以后一年 中出现的进步社团,约有三四百个,较著名的有:北京的“工读互助团”;湖南的“文化书社”、 “俄罗斯研究会”;湖北的“利群书社”、“共存社”;广东的“新学生社”;天津的“觉悟社”,以及 各地建立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这些报刊和社团的活动,传播了马克思主义,促进了马克思 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条件。 新文化运动从内容到形式的 深刻变化,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重要标志之一。

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虽然标榜自强求富,但并有是中国走向富强的道路,其性质是维护清统治。
1)洋务运动性质是维护清统治。没有触动腐朽的封建制度2)顽固派势力强大,从阻扰了洋务运动的开展。3)洋务派的阶级局限性,决定了他们既是近代工业的创办者和经营者,也是其摧残者和破坏者,其封建衙门和官僚式的体制,必定导致洋务企业的失败。 4)洋务派的妥协性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5)当时的大多数中国人对洋务知之甚少,思想还处于被愚昧迷信和封建礼教束缚的阶段。
戊戌变法:
1)维新派没有坚实地社会基础,只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各省官员只有湖南巡抚陈宝箴一人支持变法。2)顽固派实力太强,以那拉氏为首掌握军政大权,控制政局。3)袁世凯的出卖(袁世凯暗中向荣禄告密;慈禧发动政变,变法失败)4)失败证明明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中国,资产阶级改良道路是行不通的;

戊戌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极力反对,顽固派的力量过于强大(2分);②采取的改良道路不符合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2分)。
洋务运动:没有触动封建制度。

慈禧只是幌子
实质 封建制度的阻碍

因为慈禧这个老妖婆


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分别代表哪一政治派别
洋务运动——洋务派 从十九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运动。起初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在十九世纪70年代,又提出了求富的口号。戊戌变法——维新派 主张变法维新,救亡图存,振兴国家而得名。他们提倡资产阶级新文化,变君主专制为君主立宪。

中国近代史四次变革是什么??
1,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又称自强运动。是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晚清洋务派所进行的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挽救清朝统治的自救运动。洋务运动在客观上刺激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输入,但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2,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从1898年6月11日开始...

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是同一场运动吗
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不是同一场运动。洋务运动,又称晚清自救运动、自强运动。该运动是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所进行的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维护封建统治的"自强"、"求富"运动。洋务运动进行30多年虽然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新文化运动的先后时间顺序
洋务运动,又称自强运动,是指1861年(咸丰十年底开始)至1894年,戊戌变法指1898年(农历戊戌年),义和团运动是19世纪末,新文化运动是20世纪早期。顺序是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新文化运动。

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相比,在内容上有何不同
洋务运动的思想是:师夷长技以制夷,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也就是说不改变中国现行政治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的先进工业技术,军事技术,用于和西方国家竞争,维护本国封建统治。戊戌变法:是主张学习西方主要是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改革中国现有的政治制度 ...

中国四次运动分别向西方学习什么
一、洋务运动 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外交困 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领导阶级:地主阶级 目的: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口号: 前期:自强;后期:求富。内容:创办军事工业;创办民用工业;筹划海防,建立海军; 创办新式学堂, 培养人才。性质:地主阶级自救运动 二、戊戌变法 早...

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运动的区别和联系
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运动的区别:1、时间不同:洋务运动发生在清政府鸦片战争和镇压太平军起义的内忧外患后,戊戌变法发生在洋务运动,甲午战争后,发生的民族危机之时。2、阶级属性不同:前者代表地主阶级,后者代表资产阶级。3、目的不同:洋务运动是要维护清王朝封建统治,镇压人民革命运动的目的;戊戌办法...

晚清有几次改革。分别是哪些改革
三次改革。1、洋务运动:经济上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有利于瓦解自然经济,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政治上引起新的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的对抗;思想上冲击了守旧观念,为西学传播创造了条件;另外在军事和教育方面都产生了积极影响。2、维新变法运动: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在性质上的区别
洋务运动是和戊戌变法是自上而下的改变,辛亥革命是自下而上的革命。目的:洋务运动——维护封建统治;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结果:洋务运动——成功;戊戌变法——失败;辛亥革命——可说失败也可说成功。向西方学习内容:洋务运动——仿造器械;戊戌变法——学习制度;辛亥革命...

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运动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1、领导阶级不同。洋务运动主要是由封建地主阶级领导的,戊戌变法是由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导的。2、性质不同。洋务运动是一场封建地主阶级维护封建统治的运动,戊戌变法则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3、实力不同。洋务派都是当时朝廷中央或地方掌握实权的任务,如奕䜣、曾国藩、李鸿章等。而戊戌...

察哈尔右翼前旗19780509470: 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
叶虽抗乙:[答案] 没有从根本改变政治,过于局部. 只改器物,不该政治.

察哈尔右翼前旗19780509470: 式分析太平天国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均以失败告终的原因是共同原因,而且是简述. -
叶虽抗乙:[答案] 我来答答共因吧... 因为太平天国,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所做的一切都是希望在保存封建统治的前提下改革,而当时的中国受封建的流毒实在太深,再加上外国帝国主义的振压,尽管这些运动都有很多看似有远见的作为,但是它们的根本没有改变,就...

察哈尔右翼前旗19780509470: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太平天国运动的概况,失败原因,经验教训,和意义 -
叶虽抗乙:[答案] 洋务运动: 概况:又称自强运动,是指1861年(咸丰十年底开始)至1894年,清朝政府内的洋务派在全国各地掀起的“师夷之长技以自强”的改良运动.经过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统治阶级对如何解决一系列的内忧外患分裂称为“洋务派”与“...

察哈尔右翼前旗19780509470: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的时间.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的时间、人物、内容、性质、历史意义、失败的原因或启示... -
叶虽抗乙:[答案] 洋务运动(1861—1894) 代表人物: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 影响:洋务运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对中国现代化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戊戌变法(1898 戊戌年) 代表人物:康有为、梁...

察哈尔右翼前旗19780509470: 四大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在近代化起步中的地位和失败的启示 -
叶虽抗乙:[答案] 洋务运动第一,在不触动腐朽的封建制度的前提下,洋务派试图利用西方资本主义的某些长处来维护封建专制统治,这种手段和基础的矛盾,使洋务运动注定是不可能成功的.同时,洋务运动处处受到顽固派的阻挠和破坏,从而加大了...

察哈尔右翼前旗19780509470: 简述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相继失败的根本原因 -
叶虽抗乙:[答案] 它们相继失败的原因呢?

察哈尔右翼前旗19780509470: 论述中国近代史上对国家出路的三次早期探索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
叶虽抗乙: 中国近代史上对国家出路的三次早期探索分别是:农民阶级的探索-天平天国、地主阶级洋务派的探索-洋务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探索-戊戌变法.然而,这三次探索都以失败告终,原因如下:1. 农民阶级的探索-天平天国:天平天国的失败原...

察哈尔右翼前旗19780509470: 辛亥革命 洋务运动 失败的原因是不是清政府统治的腐朽? -
叶虽抗乙:[答案] 洋务运动是由地主阶级引导的,代表人物有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还有奕忻.旨在“师夷长技以制夷”,也就是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来达到富国强兵、抵制西方列强的目的.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失败的根本原因...

察哈尔右翼前旗19780509470: 洋务运动变法不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叶虽抗乙: 引言:洋务运动,又称自强运动,是指1861年至1894年,清朝政府内的洋务派在全国各地掀起的“师夷之长技以自强”的改良运动.洋务派主张利用取官办、官督商办、...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