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和舍在佛法中和道法中是什么意思

作者&投稿:再睿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人之所以活的潇洒,是懂得如何"取和舍"? 取和舍 各是什么意思?~

看个人观点啦 我认为,可以参照塞翁失马咯~ 要自己去想才行哦。

佛法与道法不同之处:
1、起源
道教是中国汉民族中的土生教,它是一个十分庞杂的文化综合体,对中国的历史、文化、医学等的发展有过重大的影响。
佛教则是外来教,它是在吸收中华民族文化习俗的基础上在中国扎根并对中国文化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的宗教。
2、主张
道教主张以生为真实,追求延年养生、肉体成仙。
佛教主张"无生",认为现实对一切来说都是苦海。
3、目的
佛说来世,劝世人忍耐,所谓今世作孽,来世偿还,这辈子凄惨,可能下辈子不再受苦,简单。
而道教则完全不同,所谓修炼成功的第一步就是长生不老,道教讲究今世,信道则信永生,来世的事来世讲,反正今世就要成不灭。

佛法与道法相通之处:
1、在真理上,真如与道都无法用语言描述。
2、讲的都是围绕“无为“。
3、道法与佛法皆是探人之生命究人之处世。
扩展资料:
1、佛法:是让人们认识思想、摆脱思想束缚、进行自由创造的教学观照体系。又佛法为佛教导众生之教法,亦即出世间之法;对此,世间国王统治人民所定之国法,则称为‘王法’。
印度及中日佛教史中,有关佛法与王法之关系,因时因地而异,有以王法而护持佛法、推动佛法者,如阿育王、迦腻色迦王、梁武帝等;有以王法而抗衡佛法,乃至摧毁佛法者,如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三武一宗之厄。
2、道法:泛指宗教的学说与法术,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属于社会特殊意识形态。
旧时由于人对自然的未知探索,以及表达人渴望不灭解脱的追求,进而相信现实世界之外存在着超自然的神秘力量或实体,使人对该一神秘产生敬畏及崇拜,从而引申出信仰认知及仪式活动体系,与民间神话一样,其也有自己的神话传说,彼此相互串联,其是一种心灵寄托。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佛法
百度百科-道法

取,就是执取、追求之意。 舍,就是放下、舍弃之意。

取与舍皆是我执,如果没有我执,那么为谁取,而又谁在舍呢?


在末法时代,道法和佛法有没有用?
当然有用,佛道本是一家,要正确参入圆通要义,结合耳根修行,精进相续不断,保证解脱。当然,求解脱须拜佛为师走正道。

什么是“道”
作为本原的道与自然是同一的,它就是自然,老子说,“道法自然”。“道之为物,惟恍惟忽,其中有物,其中有精”,“夷希微”三者混而为一,它是没有形状的形状,无物却有象。道是真正的混沌,混沌是客观存在的,它是无序的有序。“无”和“有”是道的别名, 都是客观的。道创生了万物,而且养育...

佛教各大宗派,各大宗派之间,是不是有—定联系,是以释迦牟尼佛佛法为...
乃佛教诸宗之总称。在我国,指毗昙宗(或以俱舍宗代之)、成实宗、三论宗、涅盘宗、律宗、地论宗、...天台宗之僧徒,即被称为台徒;天台宗之道法,称为台道。又此宗依法华经以判一代时教,且最尊崇法...又密教之学问与修行,称为密学。密教之宗家或修学密教之僧徒,称为密家。修行密教之徒众,称为密众。

佛教和道教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道家的中心思想:在道教的思想体系中,「道」是信仰的核心,「德」是修道的根本,两者互为体用。天人合一是修道者的基本境界,追求人与宇宙、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完美和谐。社会和谐正是源于这一思想的智慧结晶,和谐社会是人们对幸福生活的美好追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

孔子中庸之道 佛家的中道 老子的道 各是什么
佛学上的六根、六识、六尘相互关系叫六入、十二处、十八界,老子只用“有欲”两个字就概括完了。《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与于此。”“无思”、“无为”、“寂然不动”,正是“常无欲”的认识状态。“感而遂通天下之故”正是“观其妙”。《中庸》中讲:“...

佛教里面什么是教理?
三、识:一刹那之间在父母面前,看到现前欲境,就生起一念爱心,为受生的种子,纳于父精母血之中,而为胞胎。 四、名色:指心法与父精母血的色法,和合...(2)精进觉分,修诸道法,无有间杂。(3)喜觉分,契悟真法,心得欢喜。(4)除觉分,能断除诸见烦恼。(5)舍觉分,能舍离所见念着之境。(6)定觉分,...

道教和佛教的区别以及道法和佛法的区别
道教认为,人的生命由元气构成,肉体是精神的住宅,要长生不死,必须形神并养,即有"内修""外养"的工夫。与道教相反,佛教主张"无生",认为现实对一切来说都是苦海。对现实,人们是无能为力的,所以只能忍受。要忍受,必须放弃各种欲望,把希望寄托在来世上,要追求超脱生死轮回的"苦海"而进入涅般...

谁知佛法三十七菩提助道品法详义,请赐教於我,谢谢!
FROM:【藏传佛教辞典(中华佛典宝库编)V1.1】【七觉支,七觉分,七等觉支,七菩提分】能令定慧平等七法:念觉支、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安觉支、舍觉支和定觉支。《藏汉佛学词典》即:念觉支、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轻安觉支、定觉支、舍觉支。属三十七道品中之一类,是...

道法自然还是佛法无边?
道法自然亦无边,佛法无边亦自然。

道教和佛教哪个灵
道教迷信色彩比较浓,佛法比道法要高深,佛教教你做人道理,没叫你迷信。佛祖释迦牟尼说:我也是人不是神。俗话有云:求人不如求己,天助自助者。所以,遇到什么挫折和逆境,你首先要做的是积极面对而不是烧香拜神!!

合肥市19741512958: 取和舍在佛法中和道法中是什么意思 -
闻达可乐: 取,就是执取、追求之意. 舍,就是放下、舍弃之意.

合肥市19741512958: 舍得在佛学里有很深的含义吗? -
闻达可乐: 是的. 佛教教义里有一条关于舍得的解释:“舍得”者,实无所舍,亦无所得,是谓“舍得”.“舍得”,最早出自《了凡四训》.佛家认为,万事万物皆在“舍得”之中成就自身. “舍得”二字,在我国的语言中有着丰富的内涵.佛学认为,舍就是得,得就是舍,如同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一样;道家认为,舍就是无为,得就是有为,所谓“无为而无不为”;儒家看来,舍恶以得仁,舍欲而得圣;现代人眼里,“舍”就是付出、是贡献、是投入,“得”是成果、是产出、是认同.所以,“舍得”,就是一种哲学思想的体现,也是人生必然面对的一项选择.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合肥市19741512958: 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 -
闻达可乐: 对此一句(以及《金刚经》中很多言句),若是落于情解,就会产生这样的想法:“佛在经中开示我们不要取一切法,所以我们不能对一切法有执着.”这样一来,极易生出大慢心:不学习任何佛法以及世间法.因为要舍弃一切法才对.可是,...

合肥市19741512958: 佛法中平等心和舍受的区别在哪? -
闻达可乐: 嗯.... 据在下的理解,舍受就是指不苦不乐受. 在受到二痴根心,舍俱掉举相应一心以及舍俱疑相应一心的作用下,无法产生和悦受以及忧受相应. 和这两种心俱行的受就是舍受.平等...

合肥市19741512958: “舍,得”与“舍得”
闻达可乐: 舍得就是其实是一种形容不情愿的意思……(如果你是情愿的就没有舍得这个词……)舍和得可以说是一种对立面……给你讲10天也讲不完……但是一个字也能讲得完……但没人解释真的不可能懂……就是“空”……佛法经典几百部经典几万个故事统统在讲这一个字……提供不同的路但是终点是相同的……所谓哲学其实就是相对论……正面对反面就是错的……看到佛法感觉那真的是太渺小呵呵……任何说法统统肯定……任何说法统统否定……(懂得上一句你永远不会有任何问题)这就是精髓之处……在没有任何落脚点的情况下……才让你看到真正的东西……不打算跟你细说呵呵……我只能跟你形容我佩服而已……

合肥市19741512958: 即舍身取义的成语
闻达可乐: 舍身求法 舍身:舍弃身体;求法:寻求佛法.原指佛教徒不惜牺牲自己,远道求经.后比喻为了追求真理而不惜牺牲自己. 舍生取义 舍:舍弃;生:生命;取:求取;义:正义.舍弃生命以正义.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舍己为公 为公共的利益而舍弃个人的利益. 舍己为人 舍弃自己的利益去帮助别人.

合肥市19741512958: 为什么要有舍才会有得? -
闻达可乐: 如果先从我们最宝贵的生命的到来看,我们是先被赠与了所得的.另外我们也多享有了与生俱来的亲情与他人关爱.再从有舍有得这个角度,大多指需要作出付出或是牺牲才能取得成功或想要达到的目的.不吝啬汗水辛劳才有收获来说,是这样的.也有情况是:得,有时必须放弃,有时却又可以两全其美,这需要看情况还需要头脑.

合肥市19741512958: 天人五衰是什么?道教或佛教的解释下. -
闻达可乐: 1、在佛教中意指天人寿命将尽时,所出现的种种异象.五衰又有大五衰、小五衰两种.大五衰之一是衣服垢秽,本来天人的衣服光洁曼妙,但命终时,就会开始生出脏垢.二是头上华萎,天众平日总是顶著明媚的华冠,但命终之际,这些华冠...

合肥市19741512958: 佛所说的:舍和得…是啥意思
闻达可乐: 有舍才有得

合肥市19741512958: 佛教里面什么是教理? -
闻达可乐: 佛教的基本教理有:三科,缘起和十二因缘,四法印,三学,四圣谛,三十七道品等. 三科:一切诸法分为蕴,处,界三类,称为三科. 蕴就是五蕴,色(物质),受(苦乐的感受),想(对事物的概念),行(无常现象),识(分别、判断...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