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主张是什么

作者&投稿:进政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商鞅主张什么,这个主张具体内容是什么~

1. 政治方面
商鞅对政治的改革是以彻底废除旧的“世卿世禄”制、建立斩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为重点。他在这方面的贡献远远超过李悝和吴起。主要内容有如下三点:
(1)制定二十级爵 制定二十级爵的作法,意味着废除旧世卿世禄制,今后根据人们的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官吏从有军功爵的人中选用。二十级爵:一级曰公士,二级曰上造,第十九级曰关内侯,二十级曰彻侯。各级爵位均规定有占田宅、奴婢的数量标准和衣服等次。又制定了“奖励军功,严惩私斗”的办法。奖励军功的作法是:将卒在战争中斩敌首一个,授爵一级,可为五十石之官:斩敌首二个,授爵二级,可为百石之官。宗室贵族无军功的,不得授爵位。有功劳的,可享受荣华富贵;无功劳的,虽家富,不得铺张。严惩私斗的作法是:为私斗的,各以情节轻重,处以刑罚。
(2)实行县制 废除分封制,以县为地方政区单位。分全国为四十一县,县设今以主县政,设丞以副县令,设尉以掌军事。县下辖若干都乡邑聚。后来秦在新占地区设郡,郡的范围较大,又有边防军管性质,因之郡的长官称守。后来郡内形势稳定,转向以民政管理为主,于是郡下设若干县,形成秦的郡县 制度。
(3)实行什伍制度 秦之都乡邑聚原来都是自然形成的大小居民点。至此时,均作为基层行政单位。居民登记于户籍,分五家为一伍,两伍为什,同于后代的保甲制度。为了加强管理和统治广大居民,规定什伍之内各家互相纠察,“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
2.经济方面
商鞅对经济的改革是以废除“井田制”、实行土地私有制为重点。这是战国时期各国中唯一用国家的政治和法令手段在全国范围内改变土地所有制的事例。主要内容有如下三点:
(1)废井田,开阡陌 在全国范围废除井田制度,实行土地私有制度。废止“田里不粥(鬻)”的原则,准许民间卖买田地。此后秦政府虽仍拥有一些国有土地,如无主荒田、山林川泽及新占他国土地等,但后来又陆续转向私有。
(2)重农抑商政策 奖励耕织,凡努力耕织、生产多的,免除徭役。凡从事末业(工商)及因懒惰而贫穷的,全家没入官府,罚为官奴婢。
(3)统一度量衡 统一斗、桶、权、衡、丈、尺,并颁行了标准度量衡器,全国都要严格执行,不得违犯。如今传世之“商鞅量”,上有铭文记有秦孝公“十八年”“大良造鞅”监造,“爰积十六尊(寸)五分尊(寸)之一为升”。知此量为“升”。由这件量器及其铭文可知,当时统一度量衡一事是十分严肃认真的。
3.社会方面
主要推行小家庭政策,以利于增殖人口、征发徭役和户口税等。具体规定:凡一户有两个以上儿子到立户年龄而不分居的,加倍征收户口税。禁止父子兄弟(成年者)同室居住。
与保守派的斗争
商鞅变法,侵犯了贵族们的利益,因之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太子傅公子虔和太子师公孙贾还教唆太子驷公开出来反对。商鞅在孝公的支持下,加强思想统治,新法得到推行。可是,前338年,孝公死,太子驷继位,是为惠王。公子虔等乘机发动反攻,诬陷商鞅以“谋反”的罪名,将他逮捕并车裂。
商鞅虽死,秦惠王和他的子孙都继续实行商鞅的新法,所以秦的国势继续发展,为后来秦灭六国,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商鞅(约前390年—前338年),汉族,卫国(今河南安阳市内黄梁庄镇一带)人。战国时期政治家,思想家,著名法家代表人物。姬姓,卫氏,全名为卫鞅。因卫鞅本为卫国公族之后,故又称公孙鞅。后封于商,后人称之商鞅。 商鞅的主张: 1.反对礼制。    商鞅重视法律,而反对儒家的“礼”。他认为,当时的新兴地主阶级反对贵族垄断经济和政治利益的世袭特权,要求土地私有和按功劳与才干授予官职。 2.“好利恶害”的人性论 商鞅认为人都有“好利恶害”或者“就利避害”的本性,曾说:“人生有好恶,故民可治也。” 3.“不法古,不循今”的历史观
商鞅反对保守的复古思想,主张锐意改革,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一切的法律和制度都要随历史的发展而发展,既不能复古倒退,也不能因循守旧。明确地提出了“不法古,不循今”的主张。 4.严法治国 商鞅强调“以法治国”,要求国家官吏学法、明法,百姓学习法律者“以吏为师”。并将以前的秦法改为律。强调法律的普遍性,具有“范天下不一而归于一”的功能。轻罪重罚,强化法律意识,不赦不宥。主张凡是有罪者皆应受罚。鼓励告奸。并制定“什伍连坐”制度。
5.重农抑商 商鞅颁布法令奖励耕织,特别奖励垦荒。规定:“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拏”

商鞅主张全农的经济政策,为此他颁布了《垦草令》,制定出二十种重农和开垦荒地的办法。一方面直接或间接的刺激农业发展,一方面打压工商业。

其次,商鞅主张重刑厚赏。商鞅认为人的本性是趋利畏罪的,只要重刑厚赏,就可以很好的治理人民,使国家安定。为此商鞅一方面制定严酷的刑法治理人民,一方面重赏立信。

商鞅通晓法家、兵家两家思想,兼有政治、军事的双重性格,这使他不但重法,而且重兵。商鞅反复强调政治改革的目的,就是要取得军事上的成功,为此商鞅鼓励对外发动战争以及按军功彰显荣耀,并在变法时颁布了奖励军功的法令。

最后,商鞅主张国家应统一民众的心智,制定统一的制度,实现统一的目标。商鞅治理秦国,使百姓专注于农耕和兵战两件事,全国各个阶层及各行各业的人必须从事农业和军事有关的活动,剥夺百姓独立的思想和行动,全国的政策法规都必须针对重农重战的国策来制定。

为此,商鞅还为秦国制定了统一的赋税和度量衡制度。

扩展资料:

鞅通过变法将秦国改造成富裕强大之国,为秦国将来统一六国,建立一统天下的秦朝,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商鞅及其变法对法家学派有着深远的影响,法家学派后人将商鞅的言行与思想及其后学著作汇编成《商君书》。司马迁著《史记》时,为商鞅单独立《商君列传》。此外,现代学者马非百著《秦集史》、王蘧常著《秦史》时,都将商鞅和其门客尸佼合立于《公孙鞅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商鞅



商鞅的主张: 1.反对礼制。    商鞅重视法律,而反对儒家的“礼”。他认为,当时的新兴地主阶级反对贵族垄断经济和政治利益的世袭特权,要求土地私有和按功劳与才干授予官职。 2.“好利恶害”的人性论 商鞅认为人都有“好利恶害”或者“就利避害”的本性,曾说:“人生有好恶,故民可治也。” 3.“不法古,不循今”的历史观
商鞅反对保守的复古思想,主张锐意改革,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一切的法律和制度都要随历史的发展而发展,既不能复古倒退,也不能因循守旧。明确地提出了“不法古,不循今”的主张。 4.严法治国 商鞅强调“以法治国”,要求国家官吏学法、明法,百姓学习法律者“以吏为师”。并将以前的秦法改为律。强调法律的普遍性,具有“范天下不一而归于一”的功能。轻罪重罚,强化法律意识,不赦不宥。主张凡是有罪者皆应受罚。鼓励告奸。并制定“什伍连坐”制度。
5.重农抑商 商鞅颁布法令奖励耕织,特别奖励垦荒。规定:“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拏”

商鞅变法
商鞅从
公元前
356年至前350年,大规模地推行过两次变法。商鞅第一次变法在公元前356年,而不是公元前359年,杨宽《
战国史
》185页有这样一段说明:“《史记秦本纪》说:秦孝公三年‘卫鞅说孝公变法修刑……孝公善之。
甘龙

杜挚
等弗然,相与争之,卒用鞅法,
百姓
苦之。居三年,百姓便之,乃拜为左庶长。’据此,秦孝公三年已‘用鞅法’,六年因‘百姓便之’,提升卫鞅为左庶长。但是《史记商君列传》说:孝公‘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据此则下令变法,应在秦孝公六年卫鞅任左庶长之后。两说相较,当以后说为是。《
战国策
秦策
》一说:‘商君治秦,
法令
至行
……孝
公行
之十八年,疾且不起,欲传商君,辞不受。’《韩非子和氏篇》又说:商君之法,‘孝公行之,主以尊安,国以富强,八年而薨,商君车裂于秦。’王先谦《集解》认为‘八’上脱‘十’字,是对的。从秦孝公六年(即公元前356年)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以后,到二十四年孝公去世,首尾19年,以整年来计,正是18年。”据此,商鞅第一次变法应在公元前356年。
公元前340年,卫鞅设计生擒魏将
公子
昂,大破
魏军
,迫使
魏国
交还过去夺走的西河地。魏惠王说:“寡人恨不用
公叔痤
之言也。”商鞅因此大功,受封于商(今陕西商县东南商洛镇)15个邑,号为商君。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
太子
即位,即秦惠王。
公子虔
等人告发商鞅“欲反”,秦惠王下令逮捕商鞅。商鞅逃亡至边关,欲宿客舍,客舍主人不知他是商君,见他未带凭证,告以商君之法,留宿无凭证的客人是要治罪的。商鞅想到魏国去,但魏国因他生擒公子昂,拒绝他入境。他回到自己的
封邑
,举兵抵抗,结果失败,被车裂而死。
公元前350年,商鞅又实行了第二次改革,改革的主要内容是:
一、废
井田
,开阡陌(阡陌就是田间的大路)。秦国把这些宽阔的阡陌铲平,也种上庄稼,还把以前作为划分
疆界
用的土堆、荒地、树林、沟地等,也开垦起来。谁开垦荒地,就归谁所有。土地可以买卖。
二、建立县的组织,把市镇和乡村合并起来,组织成县,由国家派
官吏
直接管理。这样,中央
政权

权力
更集中了。
三、迁都咸阳。为了便于向东发展,把
国都
从原来的雍城(今陕西凤翔县)迁移到渭河北面的咸阳(今陕西咸阳市东北)。
这样大规模的改革,当然要引起激烈的斗争。许多
贵族

大臣
都反对
新法
。有一次,秦国的太子犯了法。商鞅对秦孝公说:“国家的法令必须上下一律遵守。要是上头的人不能遵守,下面的人就不信任
朝廷
了。太子犯法,他的师傅应当受罚。”
结果,商鞅把太子的两个师傅公子虚和
公孙贾
都办了罪,一个割掉了鼻子,一个在脸上刺上字。这一来,一些贵族、大臣都不敢触犯新法了。
这样过了十年,秦国果然越来越富强,
周天
子打发
使者

祭肉
来给秦孝公,封他为“方伯”(一方诸侯的首领),中原的
诸侯国
也纷纷向秦国道贺。魏国不得不割让河西土地,把国都迁到大梁(今河南开封)。

主张变法

商鞅主张实行商鞅变法,无礼而国亡,不可反古


...赏金的故事流传了千年,它的主要故事内容是什么?
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

商鞅变法的影响是什么
卫国国君的后裔,公孙氏,故称为卫鞅,又称公孙鞅,后封于商,后人称之商鞅。在位执政十九年,秦国大治,史称商鞅变法。 商鞅年轻时好刑名之学,在魏相公叔座门下任中庶子(或作“御庶子”)。公叔座临终前将其推荐给魏惠王,惠王不能用。商鞅闻秦孝公下令求贤,发愤图强,乃离魏去秦,以变法强国之术说孝公,孝...

商鞅的宫门移柱的故事是什么啊
商鞅立木是国人耳熟能详的历史故事。为了赢得百姓信任,争取变法成功,商鞅在国都集市南门竖了一根三丈高的木头,招募能把它迁移到北门的人并允诺给他十金。这是件轻而易举的事,民众认为奇怪,没有一个敢去搬的。商鞅又说:“能搬的人给他五十金。”后来有一个人搬移了那根木头,商鞅就给了他...

商鞅第一次变法是在BC356还是BC359?依据是什么?
商鞅从公元前356年至前350年,大规模地推行过两次变法。商鞅第一次变法在公元前356年,而不是公元前359年,杨宽《战国史》185页有这样一段说明:“《史记秦本纪》说:秦孝公三年‘卫鞅说孝公变法修刑……孝公善之。甘龙、杜挚等弗然,相与争之,卒用鞅法,百姓苦之。居三年,百姓便之,乃拜...

商鞅南门立木成功的条件是什么?为什么
商鞅对秦孝公说:“一个国家要富强,必须注意农业,奖励将士;要打算把国家治好,必须有赏有罚。有赏有罚,朝廷有了威信,一切改革也就容易进行了。”秦孝公完全同意商鞅的主张,可是秦国的一些贵族和大臣却竭力反对。秦孝公一看反对的人这么多,自己刚刚即位,怕闹出乱子来,就把改革的事暂时搁了...

威信的信是什么意思?
”宋 苏轼 《东坡志林・赵高李斯》:“ 鞅 ( 商鞅 )立信於徙木,立威於弃灰,刑其亲戚师傅,积威信之极。”《明史・西域传一・哈密卫》:“否则羁其使臣,发兵往讨,庶威信并行,贼知敛戢。”问题六:立木为信是什么意思? 春秋战国时期,商鞅起草了一个改革的法令,担...

<尸子>讲的是什么?
《汉书‧艺文志》杂家有“《尸子》二十篇”,班固自注:尸子“名佼,鲁人,秦相商君师之。鞅死,佼逃入蜀”。刘向《荀子书录》说尸子著书“非先王之法,不循孔氏之术”,似曾有法家倾向。《隋书‧经籍志》杂家记载: “《尸子》二十卷、目一卷。梁十九卷。秦相卫鞅上客尸佼撰。其九篇亡,魏黄初中续。”...

商圣范蠡是谁啊?什么意思啊?
再比如,范蠡主张“逐什一之利”,薄利多销,不求暴利,这符合中国传统思想中经商求“诚信”、求“义”的原则。 范蠡无论从政、治国、经商都是成功者。探究其成功的原因,我认为就他个人而言,范蠡既拥有古代儒家治国平天下的远大抱负,也有道家顺应自然大道的豁达人生观,儒道互补,外道内儒,顺应自然,所以他无论是在从政...

什么时候是奴隶社会的末期?
主张“法古无过,循礼无邪”,说什么“依照原来的旧习俗来教导人民,可以不劳而成;根据旧有的制度来治理,官吏既熟悉,人民也安定”。商鞅反驳说:“制度和法令应该按照当时的客观环境来制定,治世从来没有一个划一的办法,只要求其便利于国家,不一定要效法古代。商汤和周武,是没有效法古代而称王的;...

道家,儒家,佛家对修身的要求是什么
道家崇尚自然,返朴归真;主张唯道是从,无为而治;强调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道家思想的哲学基础是天人合一思想以及传统的整体思维方式。道家因崇尚自然高远,鄙弃狭隘功利主义,而常常走向极端,主张绝对虚无,反对一切作为,甚至进而反对一切人类文化、知识和技术的进步、否定文明的价值;因...

顺德区19846669190: 商鞅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
阳姿君然:[答案] 商鞅的“法治”思想主要有: 1.“定分”、“立禁”体现的权利保护思想.他认识到“定分”与“止争”的关系.他指出:“一兔走,百人逐之,非以兔可分以为百,由名分未定.夫卖兔着满市而盗不敢取,由名分已定也.”他所说的“名分已定”,显...

顺德区19846669190: 商鞅的主张是什么 -
阳姿君然:[答案] 打破原有的旧奴隶主阶级统治制度工,建立更适应潮流的地主阶级统治制度,树立以法治国的理念

顺德区19846669190: 商鞅重农抑商的主要主张是什么 -
阳姿君然:[答案] 商人有钱就会想着地位,商人是推动法律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最主要成员,如果大家都有钱,谁还会尊敬皇座上的那位呢? 比如西方的商人一场运动干掉了皇权

顺德区19846669190: 商鞅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他举了哪些事例说明他观点 -
阳姿君然:[答案] 商鞅的政治主张实际可认为是法家的一个分支.与他同时期的名士申不害也是持法制主张的人物,但申不害主张君王以权术执法、治国,这样实际还是具有浓重的人治色彩,即不能贯彻统一标准的法律.而商鞅主张严格按照既定法律条款来执行,杜绝...

顺德区19846669190: 商鞅变法的主张是什?商鞅变法的主张是什么
阳姿君然: 商鞅变法的主张:打破原有的旧奴隶主阶级统治制度工,建立更适应潮流的地主阶级统治制度,树立以法治国的理念.

顺德区19846669190: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 商鞅变法的政治主张的主要内容有那些?商鞅变法的政治主张的主要内容
阳姿君然: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一是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这就从法律上维护了封建土地私有制,有利于地主经济的发展. 二是奖励耕战,包括奖励耕织和奖励军功两方面的内容.奖励耕织就是奖励一家一户的男耕女织的农业生产,以生产粮食布帛多少为标准,凡是努力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免去其本身的徭役.这就促进了小农经济和农业生产的发展,保证了封建国家的财源和兵源.奖励军功,规定军功以在前线斩得敌人首级多少来计算,按照军功大小授予不同的爵位和田宅.贵族凡是没有立军功的就没有爵位,不能享受特权.这就严重地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鼓舞将士勇敢战斗,加强了秦军的战斗力. 三是普遍推行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治理,使县成为直属于国君的地方组织,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

顺德区19846669190: 法家思想具体是什么? -
阳姿君然:[答案] 1、反对礼制 法家重视法律,而反对儒家的“礼”.他们认为,当时的新兴地主阶级反对贵族垄断经济和政治利益的世袭特权,要求土地私有和按功劳与才干授予官职,这是很公平的,正确的主张.而维护贵族特权的礼制则是落后的,不公平的. 2、...

顺德区19846669190: 商鞅是如何实践其思想主张的? -
阳姿君然:[答案] 思想主张: 用严刑峻法治理国家或法治. 实践: 严格(什伍)户籍制度;实行连坐法;刑公族以立威;用流放边境的刑罚来压制舆论.

顺德区19846669190: 简答商鞅有什么主张 -
阳姿君然: 变法经济措施 废井田 开阡陌(为田开阡陌而封疆) 重农抑商 奖励耕织 统一度量衡 变法政治措施 奖励军功 实行军功爵制 编制什伍组织 除世卿世禄制 鼓励宗室贵族建立军功 改革户籍制度 实行连坐法 推行县制 定秦律 燔诗书而明法令 社会风俗 商鞅强制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政策;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规定凡一户之中有两个以上儿子到立户年龄而不分居的,加倍征收户口税等.

顺德区19846669190: 商鞅的什么主张 -
阳姿君然: 变法图强.轻徭薄赋,奖励耕种,多耕作的人可不用服兵役.奖励立战功的人,罢免皇亲贵族.【我回答的不全面,有兴趣的话可以看史记中''商君列传''】.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