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关于莫言的奇闻轶事

作者&投稿:陟奇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趣事趣闻有哪些?~

童年趣事:他好动贪玩,也嗜书如命
莫言趣事:用左手写毛笔字,自称脸皮比较厚

我童年时的确迷恋读书。那时候既没有电影更没有电视,连收音机都没有。只有在每年的春节前后,村子里的人演一些《血海深仇》、《三世仇》之类的忆苦戏。在那样的文化环境下,看“闲书”便成为我的最大乐趣。我体能不佳,胆子又小,不愿跟村里的孩子去玩上树下井的游戏,偷空就看“闲书”。父亲反对我看“闲书”,大概是怕我中了书里的流毒,变成个坏人;更怕我因看“闲书”耽误了割草放羊;我看“闲书”就只能像地下党搞秘密活动一样。后来,我的班主任家访时对我的父母说其实可以让我适当地看一些“闲书”,形势才略有好转。但我看“闲书”的样子总是不如我背诵课文或是背着草筐、牵着牛羊的样子让我父母看着顺眼。人真是怪,越是不让他看的东西、越是不让他干的事情,他看起来、干起来越有瘾,所谓偷来的果子吃着香就是这道理吧。我偷看的第一本“闲书”,是绘有许多精美插图的神魔小说《封神演义》,那是班里一个同学的传家宝,轻易不借给别人。我为他家拉了一上午磨才换来看这本书一下午的权利,而且必须在他家磨道里看并由他监督着,仿佛我把书拿出门就会去盗版一样。这本用汗水换来短暂阅读权的书留给我的印象十分深刻,那骑在老虎背上的申公豹、鼻孔里能射出白光的郑伦、能在地下行走的土行孙、眼里长手手里又长眼的杨任,等等等等,一辈子也忘不掉啊。所以前几年在电视上看了连续剧《封神演义》,替古人不平,如此名著,竟被糟蹋得不成模样。其实这种作品,是不能弄成影视的,非要弄,我想只能弄成动画片,像《大闹天宫》、《唐老鸭和米老鼠》那样。
  后来又用各种方式,把周围几个村子里流传的几部经典如《三国演义》、《水浒传》、《儒林外史》之类,全弄到手看了。那时我的记忆力真好,用飞一样的速度阅读一遍,书中的人名就能记全,主要情节便能复述,描写爱情的警句甚至能成段地背诵。现在完全不行了。后来又把“文革”前那十几部著名小说读遍了。记得从一个老师手里借到《青春之歌》时已是下午,明明知道如果不去割草羊就要饿肚子,但还是挡不住书的诱惑,一头钻到草垛后,一下午就把大厚本的《青春之歌》读完了。身上被蚂蚁、蚊虫咬出了一片片的疙瘩。从草垛后晕头涨脑地钻出来,已是红日西沉。我听到羊在圈里狂叫,饿的。我心里忐忑不安,等待着一顿痛骂或是痛打。但母亲看看我那副样子,宽容地叹息一声,没骂我也没打我,只是让我赶快出去弄点草喂羊。我飞快地蹿出家院,心情好得要命,那时我真感到了幸福。
  我的二哥也是个书迷,他比我大五岁,借书的路子比我要广得多,常能借到我借不到的书。但这家伙不允许我看他借来的书。他看书时,我就像被磁铁吸引的铁屑一样,悄悄地溜到他的身后,先是远远地看,脖子伸得长长,像一只喝水的鹅,看着看着就不由自主地靠了前。他知道我溜到了他的身后,就故意地将书页翻得飞快,我一目十行地阅读才能勉强跟上趟。他很快就会烦,合上书,一掌把我推到一边去。但只要他打开书页,很快我就会凑上去。他怕我趁他不在时偷看,总是把书藏到一些稀奇古怪的地方,就像革命样板戏《红灯记》里的地下党员李玉和藏密电码一样。但我比日本宪兵队长鸠山高明得多,我总是能把我二哥费尽心机藏起来的书找到;找到后自然又是不顾一切,恨不得把书一口吞到肚子里去。有一次他借到一本《破晓记》,藏到猪圈的棚子里。我去找书时,头碰了马蜂窝,嗡的一声响,几十只马蜂蜇到脸上,奇痛难挨。但顾不上痛,抓紧时间阅读,读着读着眼睛就睁不开了。头肿得像柳斗,眼睛肿成了一条缝。我二哥一回来,看到我的模样,好像吓了一跳,但他还是先把书从我手里夺出来,拿到不知什么地方藏了,才回来管教我。他一巴掌差点把我扇到猪圈里,然后说:活该!我恼恨与疼痛交加,呜呜地哭起来。他想了一会儿,可能是怕母亲回来骂,便说:只要你说是自己上厕所时不小心碰了马蜂窝,我就让你把《破晓记》读完。我非常愉快地同意了。但到了第二天,我脑袋消了肿,去跟他要书时,他马上就不认账了。我发誓今后借了书也决不给他看,但只要我借回了他没读过的书,他就使用暴力抢去先看。有一次我从同学那里好不容易借到一本《三家巷》,回家后一头钻到堆满麦秸草的牛棚里,正看得入迷,他悄悄地摸进来,一把将书抢走,说:这书有毒,我先看看,帮你批判批判!他把我的《三家巷》揣进怀里跑走了。我好恼怒!但追又追不上他,追上了也打不过他,只能在牛棚里跳着脚骂他。几天后,他将《三家巷》扔给我,说:赶快还了去,这书流氓极了!我当然不会听他的。
  我怀着甜蜜的忧伤读《三家巷》,为书里那些小儿女的纯真爱情而痴迷陶醉。旧广州的水汽市声扑面而来,在耳际鼻畔缭绕。一个个人物活灵活现,仿佛就在眼前。当我读到区桃在沙面游行被流弹打死时,趴在麦秸草上低声抽泣起来。我心中那个难过,那种悲痛,难以用语言形容。那时我大概九岁吧?六岁上学,念到三年级的时候。看完《三家巷》,好长一段时间里,我心里怅然若失,无心听课,眼前老是晃动着美丽少女区桃的影子,手不由己地在语文课本的空白处,写满了区桃。班里的干部发现了,当众羞辱我,骂我是大流氓,并且向班主任老师告发,老师批评我思想不健康,说我中了资产阶级思想的流毒。几十年后,我第一次到广州,串遍大街小巷想找区桃,可到头来连个胡杏都没碰到。我问广州的朋友,区桃哪里去了?朋友说:区桃们白天睡觉,夜里才出来活动。
  读罢《三家巷》不久,我从一个很赏识我的老师那里借到了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晚上,母亲在灶前忙饭,一盏小油灯挂在门框上,被腾腾的烟雾缭绕着。我个头矮,只能站在门槛上就着如豆的灯光看书。我沉浸在书里,头发被灯火烧焦也不知道。保尔和冬妮娅,肮脏的烧锅炉小工与穿着水兵服的林务官的女儿的迷人的初恋,实在是让我梦绕魂牵,跟得了相思病差不多。多少年过去了,那些当年活现在我脑海里的情景还历历在目。保尔在水边钓鱼,冬妮娅坐在水边树杈上读书……哎,哎,咬钩了,咬钩了……鱼并没咬钩。冬妮娅为什么要逗这个衣衫褴缕、头发蓬乱、浑身煤灰的穷小子呢?冬妮娅出于一种什么样的心态?保尔发了怒,冬妮娅向保尔道歉。然后保尔继续钓鱼,冬妮娅继续读书。她读的什么书?是托尔斯泰的还是屠格涅夫的?她垂着光滑的小腿在树杈上读书,那条乌黑粗大的发辫,那双湛蓝清澈的眼睛……保尔这时还有心钓鱼吗?如果是我,肯定没心钓鱼了。从冬妮娅向保尔真诚道歉那一刻起,童年的小门关闭,青春的大门猛然敞开了,一个美丽的、令人遗憾的爱情故事开始了。我想,如果冬妮娅不向保尔道歉呢?如果冬妮娅摆出贵族小姐的架子痛骂穷小子呢?那《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就没有了。一个高贵的人并不意识到自己的高贵才是真正的高贵;一个高贵的人能因自己的过失向比自己低贱的人道歉是多么可贵。我与保尔一样,也是在冬妮娅道歉那一刻爱上了她。说爱还早了点,但起码是心中充满了对她的好感,阶级的壁垒在悄然地瓦解。接下来就是保尔和冬妮娅赛跑,因为恋爱忘了烧锅炉;劳动纪律总是与恋爱有矛盾,古今中外都一样。美丽的贵族小姐在前面跑,锅炉小工在后边追……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冬妮娅青春焕发的身体有意无意地靠在保尔的胸膛上……看到这里,幸福的热泪从高密东北乡的傻小子眼里流了下来。接下来,保尔剪头发,买衬衣,到冬妮娅家做客……我是三十多年前读的这本书,之后再没翻过,但一切都在眼前,连一个细节都没忘记。我当兵后看过根据这部小说改编的电影,但失望得很,电影中的冬妮娅根本不是我想象中的冬妮娅。保尔和冬妮娅最终还是分道扬镳,成了两股道上跑的车,各奔了前程。当年读到这里时,我心里那种滋味难以说清。我想如果我是保尔……但可惜我不是保尔……我不是保尔也忘不了临别前那无比温馨甜蜜的一夜……冬妮娅家那条凶猛的大狗,狗毛温暖,冬妮娅皮肤凉爽……冬妮娅的母亲多么慈爱啊,散发着牛奶和面包的香气……后来在筑路工地上相见,但昔日的恋人之间竖起了黑暗的墙,阶级和阶级斗争,多么可怕。但也不能说保尔不对,冬妮娅即使嫁给了保尔,也注定不会幸福,因为这两个人之间的差别实在是太大了。保尔后来又跟那个共青团干部丽达恋爱,这是革命时期的爱情,尽管也有感人之处,但比起与冬妮娅的初恋,缺少了那种缠绵悱恻的情调。最后,倒霉透顶的保尔与那个苍白的达雅结了婚。这桩婚事连一点点烂漫情调也没有。看到此处,保尔的形象在我童年的心目中就暗淡无光了。
  读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文化大革命”就爆发,我童年读书的故事也就完结了。

这似乎是一个难以置信的对比。攀登上举世仰望的诺贝尔文学奖高度的莫言,只上到小学五年级。
莫言的家乡是山东高密一个偏远的农村,就是后来随着电影《红高粱》名扬天下的高密东北乡。事实上,东北乡不是行政区划意义的乡镇,而是先民对地域的民间俗称。因这一带地处高密的东北角,东接胶州,北连平度,故称东北乡。在这里,“乡”是地带的意思。至今,高密河崖、大栏一带依然习惯称东北乡。
1960年,莫言6岁,开始上学了。
学校的教室是村里解放前开烧酒锅财主家的老房子,20多间宽大的瓦房,是当时村里最好的房子。母亲用旧蓝布缝了一个书包,放了几本卷了边儿的书、一块石板和几支半截的石笔。莫言把大哥读完的书也统统装进去,书包变得鼓鼓的,便高高兴兴地走进了学校。按照家谱,莫言是“谟”字辈,老师给他起了个名字,叫管谟业。从此,他开始了五年的小学读书时光。
当时,班里的学生年龄相差很大,很多高个子的学生鼻子下面已经冒出了一撮黑茸茸的胡子毛儿。莫言是最小的学生,穿着开裆裤,两条裤腿一条长一条短。两条鼻涕从鼻孔流到嘴边,不时吸溜一次,声音很响,让人听了感到不舒服。鼻涕稠得吸溜不动了,就抬起袖管一抹,弄得上衣袖子常年油光发亮。再加上营养不良,此时的莫言是一副病弱瘦小的模样。那个时候,大人在生产队忙干活儿挣工分养家,没吃的没穿的,顾不上孩子。莫言很爱哭,在学校里打闹、被同学欺侮了,就哭。但莫言很爱上学,每天一大早就到学校读书。
莫言的爷爷没读过私塾,虽然不识字,但是博闻强记。从三皇五帝到明清历史,从天文地理到世事变迁,从神仙鬼怪到民间传说,他都能讲得头头是道。到了农闲季节的晚上,爷爷就在炕头上给莫言兄弟们讲故事。莫言听得入了迷,很多故事成了莫言文学创作的素材。爷爷的故事最早启蒙了莫言,为他后来天马行空、汪洋恣肆的想象力开启了源泉。莫言于是想到了书,因为他知道,那些古往今来、天上人间、神奇瑰丽的故事都在书里。
上学后,莫言酷爱读书,什么书也读。只要有字,莫言就视为珍宝。看闲书是他最大的乐趣。他对读书的强烈欲望丝毫不亚于对粮食的感情。他读的第一本书是《封神演义》。他知道一个同学家里有这本书,于是软磨硬泡,到同学家里借书。可是那个年代,书是珍稀品,这本书又是禁书,不管莫言怎么说,同学就是不肯借。后来,莫言终于和同学谈判成功,条件是莫言帮他推一上午石磨,而且严格限定只准借一下午。莫言用一上午的劳动换取了下午读书的权利。推磨回来,莫言就一头埋进了“封神世界”。那骑在老虎背上的申公豹、鼻孔里能射出白光的郑伦、能在地下行走的土行孙、眼里长手手里又长眼的杨任,都深深地吸引着莫言,点燃了他通天入地的想象力。后来莫言又用各种方式,把周围几个村子里流传的几部经典如《三国演义》、《水浒传》、《儒林外史》之类,全弄到手看了。他记忆力惊人,用飞一样的速度阅读一遍,书中的人名就能记全,主要情节便能复述,甚至能成段地背诵。
有一回,莫言从一个老师手里借到《青春之歌》,时已下午。他明明知道,如果不去割草,羊就要饿肚子,但还是挡不住书的诱惑,一头钻到草垛后,一下午就把大厚本的《青春之歌》读完了,身上被蚂蚁、蚊虫咬出了一片片的疙瘩。他从草垛后晕头涨脑地钻出来,已是红日西沉。听到羊在圈里饿得狂叫,莫言心里忐忑不安,等待着一顿痛骂或是痛打。但母亲看看莫言那副样子,宽容地叹息一声,没骂也没打,只是让莫言赶快出去弄点草喂羊。莫言飞快地蹿出院子,心情好得要命,感到了无比的幸福。
莫言的二哥也是个书迷。他借书的路子比莫言广得多,常能借到莫言借不到的书,但他不允许莫言看他借来的书。二哥看书时,莫言就像被磁铁吸引的铁屑一样,悄悄地溜到他的身后,先是远远地看,脖子伸得很长,像一只喝水的鹅,看着看着就不由自主地靠过去。因为争着看书,莫言没少挨二哥的打。那次,二哥借了一本《破晓记》,还没看完,又怕莫言偷着看,就藏到猪圈里。为了找到二哥的书,莫言不小心头碰了马蜂窝,几十只马蜂蜇到脸上,奇痛难忍。但莫言顾不上痛,抓紧时间阅读,读着读着,眼睛就睁不开了,头肿得像柳斗,眼睛肿成了一条缝。就这样,在那个年代里,莫言如饥似渴地读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苦菜花》、《林海雪原》、《海岛女民兵》、《青春之歌》等都在这个时候读完了。大量的阅读积累了莫言坚实的写作功底。
莫言是带着感情读书的,他和书中人物一起哈哈大笑,一起放声大哭,沉迷得如醉如痴。读《三家巷》,区桃牺牲了,莫言蹲在牛栏里痛哭一场。课堂上,脑子里也满是区桃的影子,他就在书本上不断地写“区桃”。大人们知道了,都感到怪怪的:这个孩子是怎么了?为什么想得这么复杂?父亲不准读闲书,莫言就偷着读。放了学,按照家里分工,莫言要帮母亲推磨挣工分。他一边推磨,一边读书,忘乎所以。母亲看到孩子喜欢读书,就允许他先读完书再推磨。晚上,家里只有一盏油灯,挂在门框上,个矮的莫言就站在门槛上就着微弱的灯光读。日子长了,门槛被莫言踩出了一道深深的凹槽。
莫言的天分极高,学习很勤奋,读书又多,所以作文特别好。三年级的时候,村里第一次演电影,演的是《箭杆河边》。在物质和文化匮乏的年月,村里人谁也没见过电影是个什么样子,传得很神,说是布上可以出人,可以说话,了不得。那天,老师早早就放了学,布置作业让孩子们看完电影写作文。莫言一手拿着干粮和大葱,一手拎着小板凳,先去占位置。他看着银幕上的故事,兴奋得手舞足蹈。电影演完了,莫言仍然依依不舍,看着放映队收拾好家什走远了,才回家。作文交上来了,别的同学都基本上是流水账式地复述故事,唯独莫言与众不同。他在开头写道:“呱——呱——呱,几声青蛙的叫声,把我拉上了电影银幕……”教语文的张老师对莫言的作文大加赞赏,当成范文在课堂上诵读,又推荐给其他老师,在全校范读。同学们对莫言刮目相看,莫言高兴极了。这次作文,第一次在莫言的心灵里种下了写作自信的种子。
还有一次,老师布置写作文。作文交上去了,当天放学时,老师把莫言留下了。莫言吓得不行,以为自己犯了什么错,老师要惩罚他。到了办公室,老师问:“你这篇作文是从哪里抄来的?”莫言这才恍然大悟,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原来是为这个啊,就说:“是我自己写的呀。”老师看到作文非常优秀,还是不相信是这个孩子写的,就当场给莫言出了个题目,叫《抗旱》。莫言拿出纸笔,洋洋洒洒,一气呵成。老师一看,他写得相当好,就服了,感叹说:“真是人不可貌相!想不到你长着气死画匠的模样,竟能写一手好文章。”第二天,这篇作文被推荐到公社农业中学,给中学的学生当范文。至今,这篇作文还保留在高密莫言文学馆里。
莫言的写作是天赋才华,自小便显露锋芒。读小学时,参加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宣传小麦新品种,莫言自编快板:“贫下中农听我吼,今年不种‘和尚头’。‘鲁麦一号’新品种,蒸出馍馍冒香油……”这个快板得到公社领导的表扬,为学校争了光。看了电影《列宁在一九一八》,莫言自编家乡戏茂腔:“列宁同志很焦急,城里的粮食有问题。马上去找瓦西里,让他下乡搞粮食……”莫言能编也能演,成为学校的宣传骨干。因为表现突出,在选班干部时,莫言当上了学习委员,很得老师器重。
莫言有一位邻居,是大学毕业生,当过老师,1957年被错打成右派。他跟莫言讲:“你作文写得好,要努力,长大后当作家。当作家的人,一天能吃三顿饺子。”这话深深地印在了莫言心里。后来生活好了,莫言最爱吃的还是饺子。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后,莫言全家庆贺,庆贺的方式依然是包饺子吃。

“莫言好动贪玩,也嗜书如命”
  管谟欣比莫言大5岁,今年62岁,高中毕业后,就在村里做农活,之后做过农业机械,如今已退休在家中,照看已有93岁高龄的老父亲。
  在管谟欣的印象中,小时候的莫言是个“调皮蛋子”,“他好动,也贪玩,什么都喜欢摸摸看看。”回忆起莫言小时候的样子,管谟业的脸上也露出孩童般的笑容。
  但让他印象最深刻的是小时候与莫言“抢书看”的经历。管谟欣说,当时因为村里人读书的不多,家里的条件也不富裕,能读的书就只有家里留下的古书和小人书。所以每次只要家里一有新书,莫言就和二哥管谟欣开抢。“因为,每次他看完书就喜欢把书藏起来,当成自己的东西,这样别人都看不到了。”
  “那时候,晚上看书没有电灯,就点着油灯看书,母亲常常提醒莫言,没油了,别看了。但往往被莫言当做耳旁风。”管谟欣说:“莫言那个时候就已经到了嗜书如命的程度。为了换取别人的书看,莫言就去给别人家推磨,有时候整整推一天的磨才能换来一本书。一天下来,莫言脸色煞青,但只要能捧着书回来,他都是满脸春风。”
  在管谟欣的记忆中,莫言上学的时候语文成绩很好,而且还有一个特殊嗜好,就是背《新华字典》。正着背完,倒着背,有时候,问起哪个字在第几页,莫言都能答出来。管谟欣也常常因为弟弟的这些聪慧而觉得自豪。


如何提升一个人的文笔?
文笔这个东西,极少有人是与生俱来的,除非那个人是李白。既然不是与生俱来,那就代表它是可以学习提高的。首先,要多看。要想提升文笔,那么得先看,看那些文笔好的人的作品。看优美的文章,看看人家怎么写,学习别人的技巧和方法。而且通过看优美的文章作品可以积累素材辞藻,当你看的多了,当你写...

鲁迅那篇文章提到了看客,描写道看客?全面一点。谢谢了
《“看”与“被看”的差异——比较鲁迅小说与莫言《檀香刑》中的“看客”》“看客”是鲁迅小说中常见的人物群像,由此衍生出的“看”与“被看”二元结构是其基本主题模式。莫言《檀香刑》依循鲁迅的批判精神,把“看客”形象升华到了更高的艺术层次。比较分析二者笔下“看客”形象的异同,透过“看”与...

长丰县15286281904: 求关于莫言的奇闻轶事 -
登萍都梁: “莫言好动贪玩,也嗜书如命” 管谟欣比莫言大5岁,今年62岁,高中毕业后,就在村里做农活,之后做过农业机械,如今已退休在家中,照看已有93岁高龄的老父亲. 在管谟欣的印象中,小时候的莫言是个“调皮蛋子”,“他好动,也贪玩,...

长丰县15286281904: 莫言的真实事例 有关作文素材 -
登萍都梁: 莫言辍学之后,混迹于成人之中,开始了“用耳朵阅读”的漫长生涯.二百多年前,他的故乡曾出了一个讲故事的伟大天才——蒲松龄.他们村里的许多人,包括他,都是他的传人,他在集体劳动的田间地头,在生产队的牛棚马厩,在他爷爷奶奶的热炕头上,甚至在摇摇晃晃地行进着的牛车上,聆听了许许多多神鬼故事,历史传奇,逸闻趣事,这些故事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家族历史紧密联系在一起,使他产生了强烈的现实感.

长丰县15286281904: 关于莫言的事迹英语介绍 -
登萍都梁:[答案] Guan Moye (born 17 February 1955),better known by the pen name Mo Yan (/moʊ jɛn/,Chinese:莫言; pinyin:Mò Yán),is a Chinese novelist and short story writer.Donald Morrison of U.S.news magaz...

长丰县15286281904: 写一个关于莫言800字作文,主要写莫言是怎么成功的! -
登萍都梁: 2012年10月11日,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宣布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因此,我得知了一位名为莫言的中国文学家.或许许多人会认为诺贝尔文学奖是一种成功的象征,但我认为诺贝尔奖更是付出巨大努力的结晶...

长丰县15286281904: 莫言在瑞典文学院发表的演讲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中秋节的中午,我们家难得的包了一次饺子,没人只有一小碗.正当我们吃饺子时,一个乞讨的老... -
登萍都梁:[答案] 真正无私的爱是能把自己喜欢的东西献给别人,而不是把自己不要的东西赏给他们.

长丰县15286281904: 莫言在读《破晓记》时发生了怎样的意外 -
登萍都梁: 在读《破晓记》 他有为了看书被马蜂蜇的经历. 他的二哥把一本《破晓记》藏到猪圈的棚子里,他去找书时头碰了马蜂窝,“嗡”的一声响,几十只马蜂蜇到脸上,奇痛难挨.“但我顾不上痛,抓紧时间阅读,读着读着眼睛就睁不开了,头肿得像柳斗,眼睛肿成了一条缝.我二哥一回来,看到我的模样吓了一跳……”

长丰县15286281904: 一篇关于莫言的作文,是材料作文.就是他小的时候对文学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时他走到今天!好的就重赏 -
登萍都梁: 自己写的,900多字,文笔不好,还望笑纳 兴趣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古人诚不我欺!放眼古今,海内海外,成大事者,有哪个不是兴趣使然呢?所以我要说:兴趣是成功路上最好的助力. 兴趣是成功路上最好...

长丰县15286281904: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在瑞典学院发表演讲时说:自己的故事总是有限的,讲完了自己的故事,就必须讲他人的故事.于是,我的亲人们的故事,我的村... -
登萍都梁:[选项] 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②③④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