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梁启超 论民气 原文

作者&投稿:郦彼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求梁启超《论毅力》原文~

梁启超《论毅力》
天下古今成败之林,若是其莽然不一途也。要其何以成,何以败?曰: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

盖人生历程,大抵逆境居十六七,顺境亦居十三四,而逆境又常相间以迭乘。无论事之大小,必有数次乃至十数次之阻力,其阻力虽或大或小,而要之必无可逃避者也。其在志力薄弱之士,始固曰吾欲云云,其意以为天下事固易易也,及骤尝焉而阻力猝来,颓然丧矣;其次弱者,乘一时之意气,透过此第一关,遇再挫而退;稍强者,遇三四挫而退;更稍强者,遇五六挫而退;其事愈大者,其遇挫愈多;其不退也愈难,非至强之人,未有能善于其终者也。

夫苟其挫而不退矣,则小逆之后,必有小顺。大逆之后,必有大顺。盘根错节之既经,而随有应刃而解之一日。旁观者徒艳羡其功之成,以为是殆幸运儿,而天有以宠彼也,又以为我蹇于遭逢,故所就不彼若也。庸讵知所谓蹇焉、幸焉者,皆彼与我之相同,而其能征服此蹇焉,利用此幸焉与否,即彼成我败所由判也。更譬诸操舟,如以兼旬之期,行千里之地者,其间风潮之或顺或逆,常相参伍。分彼以坚苦忍耐之力,冒其逆而突过之,而后得从容以进度其顺。我则或一日而返焉,或二三日而返焉,或五六日而返焉,故彼岸终不可达也。

孔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复一篑,进,吾往也"孟子曰:"有为者,譬若掘井,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成败之数,视此而已。

论毅力
梁启超《论毅力》
天下古今成败之林,若是其莽然不一途也。要其何以成,何以败?曰: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
盖人生历程,大抵逆境居十六七,顺境亦居十三四,而逆境又常相间以迭乘。无论事之大小,必有数次乃至十数次之阻力,其阻力虽或大或小,而要之必无可逃避者也。其在志力薄弱之士,始固曰吾欲云云,其意以为天下事固易易也,及骤尝焉而阻力猝来,颓然丧矣;其次弱者,乘一时之意气,透过此第一关,遇再挫而退;稍强者,遇三四挫而退;更稍强者,遇五六挫而退;其事愈大者,其遇挫愈多;其不退也愈难,非至强之人,未有能善于其终者也。
夫苟其挫而不退矣,则小逆之后,必有小顺。大逆之后,必有大顺。盘根错节之既经,而随有应刃而解之一日。旁观者徒艳羡其功之成,以为是殆幸运儿,而天有以宠彼也,又以为我蹇于遭逢,故所就不彼若也。庸讵知所谓蹇焉、幸焉者,皆彼与我之相同,而其能征服此蹇焉,利用此幸焉与否,即彼成我败所由判也。更譬诸操舟,如以兼旬之期,行千里之地者,其间风潮之或顺或逆,常相参伍。分彼以坚苦忍耐之力,冒其逆而突过之,而后得从容以进度其顺。我则或一日而返焉,或二三日而返焉,或五六日而返焉,故彼岸终不可达也。
孔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复一篑,进,吾往也"孟子曰:"有为者,譬若掘井,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成败之数,视此而已。
【译文】
天下古往今来种种成败的人和事,它们所经历的道路是如此的纷繁不同。概括地推究:它们为什么成功,又为什么失败呢?回答是:有毅力的就成功,反之则失败。
人生的历程,大体逆境占了十分之六七,顺境也占了十分之三四,而顺逆这两种境遇又常常是相互交替着轮流出现。无论事情是大是小,必然会遇到几次乃至十几次的阻力,这种阻力虽然有的大有的小,但总之必定是不可避免的。那些在意志和能力方面薄弱的人,开始的时候一定会说我想要如何如何,我要如何如何,他心里认为天下事本来就是很简单容易的,等到马上尝试,阻力突然来临,就颓然丧失了信心。那些意志能力比较弱的人,凭着一时的意气,通过了这第一关,遇到第二次挫折就退缩了;意志能力稍强的人,遇到三四次挫折才退缩;又坚强些的人,遇到五六次挫折才退缩。他所做的事情越大,他遇到的挫折就越多,他不退缩也就越难。不是极其坚强的人,就没有能够善于达到它的终点的。
如果遇到挫折而不退缩,那么小的逆境之后,必定有小的顺境;大的逆境之后,必定会有大的顺境。经过了盘根错节的复杂情况以后,尔后随之才会有迎刃而解的一天。旁观者只是非常羡慕别人的成功,认为这个人大概是个幸运儿,而老天总是因为某种缘故宠爱他;又认为我遭遇不顾利,所以成就也比不上他。这种人哪里知道所谓的“不顺”啊、“幸运”啊,对于他和我都是相同的,而是否能征服这些“不顺”,同时又利用这些“幸运”,正是他成我败的区别所在。再用驾船来做个比方,如果用二十天的时间,来走一千里的路程,这期间风向潮流有时顺有时逆,常常交互错杂。他凭着艰苦忍耐的力量,迎着那逆风逆流冲了过去,然后能从容地前进,去度过顺风顺水的一段。但是我或者一天就退回来了,或者两三天就回来了,或者五六天就回来了,所以彼岸就始终不可能到达。
孔子说:“比如造山,还差一筐土,如果停止下来,那是我自己停止的;又比如填平土地,即使只倒了一筐土,如果继续去填,那是我自己去填的。”孟子说:“做事的人,比如挖井,挖了七、八丈深,还没有挖到井水,还是废井。”成败的规律,在此而已。
【主旨】
全文的中心论点: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本文写自戊戌变法失败以后,维新派人士有的被杀,有的流亡,有的退隐。梁启超逃亡日本,还想努力进取,于是写《论毅力》,勉励处于逆境中的有志于天下事者,不要被失败吓倒,不要被暂时的逆境所困扰,要坚持不懈,继续前进。

《新民说 》梁启超 第十九节 论民气

一 国 中 大 多 数 人 , 对 于 国 家 之 尊 荣 及 公 众 之 权 利 , 为 严 重 之 保 障 , 常 凛 然 有 介 胄 不 可 犯 之 色 , 若 是 者 谓 之 民 气 。 民 气 者 , 国 家 所 以 自 存 之 一 要 素 也 。 虽 然 , 仅 以 民 气 而 国 家 遂 足 以 自 存 乎 ? 曰 : 必 不 可 。 何 以 故 ? 以 民 气 必 有 所 待 而 始 呈 其 效 力 故 。
( 一 ) 民 气 必 与 民 力 相 待 。 无 民 力 之 民 气 , 则 必 无 结 果 。 有 侵 犯 我 者 , 我 对 之 而 宣 言 曰 : “ 汝 毋 许 尔 尔 。 ” 是 即 所 谓 气 也 。 夫 我 之 所 以 能 为 此 宣 言 者 何 也 , 其 内 容 必 尚 含 有 未 尽 之 词 。 若 曰 : “ 汝 果 尔 尔 者 , 则 吾 将 … … 。 ” “ 吾 将 … … ” 云 者 , 是 使 彼 惮 我 而 果 不 复 敢 尔 尔 也 。 故 当 吾 将 发 此 宣 言 之 先 , 必 预 审 夫 所 谓 “ 吾 将 … … ” 云 者 , 果 能 实 行 与 否 ? 能 实 行 矣 , 而 遂 足 以 惮 彼 否 ? 审 之 既 熟 , 然 后 乃 昂 然 曰 : “ 汝 毋 许 尔 尔 。 ” 夫 如 是 而 我 之 宣 言 , 非 戏 言 矣 。 于 彼 时 也 , 彼 则 又 诇 我 曰 : “ 彼 云 将 … … , 能 实 行 欤 ? 苟 实 行 , 斯 可 惮 欤 ? ” 彼 若 认 我 为 能 实 行 而 可 惮 也 , 则 不 得 不 屈 于 我 , 而 我 之 目 的 达 矣 。 彼 若 认 我 为 不 能 实 行 , 即 实 行 矣 而 非 可 惮 , 则 必 将 复 于 我 曰 : “ 吾 固 尔 尔 矣 , 汝 如 将 … … , 吾 亦 将 … … 。 ” 于 是 乎 吾 之 所 谓 “ 将 … … ” 者 , 遂 果 不 得 不 实 行 , 既 实 行 , 则 视 吾 之 所 谓 “ 将 … … ” 者 , 能 否 压 伏 彼 之 所 谓 “ 将 … … 。 ” 而 我 目 的 之 能 达 与 不 能 达 , 从 兹 解 决 焉 。 夫 彼 之 所 谓 “ 将 … … ” 云 者 , 亦 必 其 示 我 以 甚 可 惮 者 也 , 彼 固 有 所 以 惮 我 , 而 我 亦 有 所 以 惮 彼 , 是 之 谓 力 。 我 既 有 所 以 惮 彼 , 而 遂 不 惮 彼 之 惮 我 , 是 之 谓 气 。 气 者 固 所 以 成 始 而 成 终 也 , 然 非 有 力 则 不 能 始 之 , 不 能 终 之 , 气 实 力 之 补 助 品 耳 。 使 我 自 始 辄 贸 贸 然 宣 言 曰 : “ 汝 毋 许 尔 尔 。 ” 然 彼 果 尔 尔 者 , 我 将 何 以 待 之 ? 未 始 计 及 焉 ; 即 计 及 矣 , 而 其 事 非 我 所 能 实 行 ; 即 实 行 矣 , 而 曾 不 足 以 损 彼 之 豪 末 , 甚 或 非 徒 无 损 于 彼 , 而 且 有 损 于 我 。 若 是 乎 , 则 我 之 宣 言 , 必 毫 无 反 响 , 彼 之 视 我 , 直 剧 场 中 一 科 白 耳 ! 即 彼 或 未 审 于 我 之 内 情 , 以 为 我 之 敢 为 此 言 , 其 必 有 盾 乎 此 言 之 后 者 , 而 因 屈 而 从 我 , 虽 然 此 又 未 足 为 喜 也 , 何 也 ? 彼 今 虽 不 察 , 而 终 必 有 察 之 之 时 ; 及 其 察 之 , 而 我 后 此 同 类 之 宣 言 , 壹 归 于 无 效 也 , 其 不 足 喜 者 一 也 。 我 见 此 无 实 力 之 宣 言 之 偶 一 制 胜 也 , 乃 自 狃 焉 , 谓 即 此 可 以 制 梃 挞 人 矣 ; 乃 益 怠 于 实 力 之 预 备 , 此 后 若 更 遇 同 类 之 侵 犯 , 或 加 等 之 侵 犯 , 而 我 终 无 待 之 之 道 , 其 不 足 喜 者 二 也 。 故 夫 无 民 力 之 民 气 , 其 不 可 滥 用 也 , 有 如 此 。 问 者 曰 ∶ “ 然 则 力 不 足 者 , 虽 牛 马 奴 隶 , 其 受 之 矣 ? ” 曰 ∶ “ 然 也 。 ” 夫 孰 使 汝 无 力 也 , 既 无 力 矣 , 虽 欲 不 受 , 庸 安 能 也 。 虽 然 , 受 之 可 也 , 安 之 不 可 也 。 不 安 之 奈 何 ? 则 亦 归 而 求 所 以 增 其 力 而 已 。 力 之 未 逮 , 其 必 非 用 气 之 时 也 。 闻 者 疑 吾 言 乎 ? 请 观 日 本 。 日 本 之 初 与 我 通 使 也 , 领 事 裁 判 权 未 收 回 , 我 最 初 之 横 滨 领 事 范 氏 , 以 最 敏 活 之 手 腕 , 主 张 我 国 民 之 权 利 , 往 往 有 使 日 人 不 能 堪 者 , 至 今 老 横 滨 者 , 犹 举 其 佚 事 以 为 美 谈 。 彼 日 人 岂 其 乐 受 也 , 而 忍 之 若 干 年 。 琉 球 事 件 交 涉 中 , 我 北 洋 舰 队 游 弋 长 崎 , 为 示 威 运 动 , 我 水 兵 与 彼 警 察 哄 , 其 交 涉 之 结 果 乃 至 勒 使 长 崎 警 察 不 得 带 刀 , 日 本 耻 之 , 乃 自 下 令 全 国 警 察 不 带 刀 以 解 嘲 , 自 甲 午 战 胜 后 全 国 警 察 始 复 带 刀 彼 岂 其 乐 受 也 ? 而 忍 之 若 干 年 。 彼 其 忍 之 之 时 , 正 其 汲 汲 焉 于 种 种 方 面 预 备 实 力 之 时 也 。 果 也 甲 午 一 役 , 而 二 十 年 来 对 于 中 国 之 耻 辱 , 乃 尽 雪 也 。 又 其 与 俄 交 涉 也 , 维 新 之 始 , 以 桦 太 与 千 岛 交 换 , 彼 日 人 岂 其 乐 受 也 ? 而 忍 之 若 干 年 。 甲 午 战 胜 , 割 我 辽 壤 , 三 国 干 涉 , 夺 诸 其 怀 , 彼 日 人 岂 其 乐 受 也 ? 而 忍 之 若 干 年 。 彼 其 忍 之 之 时 , 又 其 汲 汲 焉 于 种 种 方 面 预 备 实 力 之 时 也 。 果 也 甲 辰 一 役 , 而 三 十 年 来 对 于 俄 国 之 耻 辱 , 乃 尽 雪 也 。 当 其 忍 也 , 而 曰 日 本 无 民 气 可 乎 ? 必 不 可 , 彼 盖 有 之 而 不 用 也 , 尺 蠖 之 屈 , 以 求 伸 焉 ; 鸷 鸟 将 击 , 而 伏 且 累 月 也 。 而 不 然 者 , 请 观 朝 鲜 , 彼 朝 鲜 非 民 气 不 振 之 国 也 , 十 余 年 前 , 即 有 富 于 革 命 思 想 之 东 学 党 , 振 臂 一 呼 , 蔓 延 全 国 , 推 其 起 因 , 则 政 治 问 题 也 。 以 吾 居 日 本 七 八 年 间 , 见 其 报 纸 所 记 朝 鲜 爆 裂 弹 事 件 , 以 二 三 十 计 矣 , 其 民 之 聚 于 钟 路 , 朝 鲜 地 名 为 示 威 运 动 以 对 彼 政 府 者 , 亦 几 于 无 岁 无 之 , 其 对 内 之 民 气 如 此 。 即 彼 之 对 于 日 本 , 因 抵 制 银 行 券 事 件 , 至 于 全 国 工 商 同 盟 实 行 , 日 本 人 所 设 之 第 一 银 行 在 朝 鲜 发 行 纸 币 , 渐 已 通 行 , 至 明 治 三 十 六 年 春 间 , 朝 鲜 人 见 利 权 外 溢 之 可 惧 也 , 乃 有 一 二 有 志 者 倡 抵 制 之 议 , 令 各 行 商 签 名 不 用 彼 纸 币 , 举 国 一 致 赞 成 。 未 几 , 日 本 以 军 舰 筑 紫 示 威 于 仁 川 , 复 以 数 军 舰 继 之 , 志 士 之 运 动 遂 成 绝 影 。 其 对 外 之 民 气 如 此 。 即 至 最 近 日 韩 新 协 约 成 立 之 后 , 其 元 老 大 臣 , 以 身 殉 之 者 且 踵 相 接 。 由 此 观 之 , 夫 宁 得 曰 韩 民 皆 夸 毗 无 骨 者 流 也 。 而 今 日 之 韩 , 竟 何 如 矣 ? 夫 三 十 年 前 , 日 与 韩 不 相 远 也 , 即 韩 之 民 气 , 吾 亦 未 见 其 有 舆 儓 于 日 之 确 证 也 , 而 结 局 乃 若 此 。 此 何 以 故 ? 则 韩 人 误 以 其 最 可 贵 重 之 蓄 力 的 时 日 , 而 滥 费 之 以 为 最 无 谓 之 竞 气 的 举 动 。 韩 人 之 气 , 日 泄 而 日 瘪 ; 日 人 之 力 , 日 积 而 日 张 , 而 最 后 之 优 胜 劣 败 , 遂 永 定 矣 。 吾 故 曰 ∶ 民 气 必 待 民 力 而 后 可 用 , 对 内 有 然 , 对 外 亦 有 然 。
( 二 ) 民 气 必 与 民 智 相 待 。 无 民 智 之 民 气 , 则 无 价 值 。 气 也 者 , 用 之 以 相 竞 者 也 , 故 语 及 气 之 一 字 , 其 中 总 含 有 战 争 的 性 质 , 无 论 为 广 义 的 战 争 、 狭 义 的 战 争 , 其 性 质 固 不 相 远 。 狭 义 的 战 争 谓 用 兵 , 广 义 的 战 争 谓 其 他 互 相 抗 敌 之 行 为 。 以 狭 义 的 战 争 言 之 ∶ 则 ( 第 一 ) 不 可 无 宣 战 的 理 由 。 苟 我 挟 完 满 之 理 由 以 从 事 战 争 , 则 以 义 战 的 观 念 , 能 使 我 之 敌 忾 力 随 自 信 力 而 增 加 , 其 可 以 取 胜 者 一 。 能 使 敌 人 以 自 反 不 缩 之 故 , 馁 而 不 支 , 其 可 以 取 胜 者 二 。 能 使 中 立 者 表 同 情 于 我 , 间 接 以 增 我 之 力 而 杀 敌 之 力 , 其 可 以 即 胜 者 三 。 ( 第 二 ) 不 可 无 作 战 的 计 画 。 我 之 力 固 自 信 足 以 与 敌 战 矣 , 然 以 此 战 之 故 , 我 之 损 失 当 几 何 ? 敌 之 损 失 当 几 何 ? 我 而 不 战 , 其 所 损 失 当 几 何 ? 我 而 战 , 其 所 损 失 当 几 何 ? 战 之 所 损 失 , 以 除 以 偿 不 战 所 损 失 , 其 嬴 得 者 几 何 ? 不 可 不 一 一 熟 计 之 。 又 同 一 战 也 , 以 若 何 之 战 术 , 最 足 以 使 敌 屈 伏 , 而 贯 彻 我 之 目 的 ; 以 若 何 之 战 术 , 而 使 不 至 于 本 战 之 外 , 生 出 他 种 支 障 , 又 不 可 不 一 一 熟 计 之 。 凡 兹 所 举 , 不 独 于 狭 义 之 战 争 宜 然 , 即 广 义 之 战 争 亦 皆 有 然 。 夫 命 物 之 名 而 谓 之 气 , 则 其 性 质 之 非 永 久 的 可 知 , 传 曰 ∶“
一 鼓 作 气 , 再 而 衰 , 三 而 竭 。 ” 此 最 能 说 明 气 之 情 状 者 也 。 故 气 之 为 物 也 不 可 挫 , 彼 气 之 愈 挫 而 愈 盛 者 , 必 其 有 所 挟 持 焉 以 运 乎 气 之 外 者 也 。 苟 惟 气 也 , 则 遇 一 度 挫 折 , 而 馁 于 其 前 , 更 遇 一 度 之 挫 折 , 而 益 馁 于 其 前 , 则 有 后 此 遇 常 用 气 之 时 , 而 不 复 能 振 者 矣 。 夫 以 无 理 由 而 滥 用 其 气 , 幸 而 胜 , 则 例 外 之 事 也 ; 若 其 不 胜 , 则 事 过 境 迁 , 终 必 有 自 悟 其 为 无 理 由 之 一 日 。 遂 自 怨 自 艾 , 而 因 以 减 杀 其 自 信 力 , 而 气 乃 一 落 千 丈 强 矣 。 以 无 计 画 而 误 用 其 气 以 取 挫 败 者 , 则 减 杀 其 冒 险 心 也 , 亦 正 与 此 同 。 而 何 以 能 审 其 理 由 ? 能 善 其 计 画 ? 则 非 全 体 人 民 有 水 平 线 以 上 之 常 识 不 能 也 。 民 气 之 为 物 , 往 往 以 盲 从 者 之 多 数 而 致 盛 大 , 亦 往 往 以 盲 从 者 之 多 数 而 致 挫 跌 , 要 之 盲 从 之 民 , 必 非 能 对 于 外 界 而 有 坚 牢 之 团 结 力 , 对 于 外 界 而 有 持 久 之 抵 抗 力 者 也 。 吾 故 曰 ∶ 民 气 必 待 民 智 而 后 可 用 。 对 内 有 然 , 对 外 亦 有 然 。
( 三 ) 民 气 必 与 民 德 相 待 。 无 民 德 之 民 气 , 则 不 惟 无 利 益 , 而 更 有 祸 害 。 凡 多 数 人 相 集 而 图 一 事 , 则 其 中 必 有 多 少 之 权 力 , 权 力 之 大 小 及 其 久 暂 姑 勿 论 于 是 有 觊 觎 此 权 力 而 加 入 团 体 者 。 又 凡 一 事 之 成 , 则 其 后 必 有 多 少 之 名 誉 , 于 是 有 歆 羡 此 名 誉 而 加 入 团 体 者 。 又 凡 一 事 件 之 起 , 其 事 件 间 接 之 影 响 , 或 可 予 一 种 人 以 特 别 之 利 益 , 于 是 有 取 便 私 图 而 加 入 团 体 者 。 如 革 命 军 之 起 本 非 为 掳 掠 也 , 而 会 匪 绿 林 乘 此 势 、 假 此 名 以 行 掳 掠 , 实 为 一 好 机 会 , 故 革 命 军 可 以 间 接 予 会 匪 绿 林 以 特 别 之 利 益 也 。 又 如 一 月 前 东 京 学 界 争 所 谓 取 缔 问 题 者 , 本 非 为 惰 学 也 , 而 其 中 有 游 荡 不 事 学 业 者 , 或 久 客 思 家 者 , 乘 此 势 、 假 此 名 , 堂 堂 然 自 托 于 志 士 之 林 以 归 国 , 故 取 缔 问 题 可 以 间 接 予 彼 辈 以 特 别 之 利 益 也 。 其 他 凡 百 事 件 , 莫 不 有 此 现 象 又 凡 一 事 件 之 起 , 其 事 件 直 接 或 间 接 之 结 果 , 常 可 以 败 一 人 或 一 党 人 之 事 业 , 于 是 有 有 憾 于 彼 一 人 或 彼 一 党 人 , 利 用 倾 轧 而 加 入 团 体 者 。 欧 美 言 政 党 之 得 失 者 , 常 悬 此 为 厉 禁 , 盖 以 私 人 之 关 系 而 牵 及 于 公 共 问 题 , 最 不 可 也 。 有 一 于 此 , 则 其 团 体 自 表 面 上 视 之 , 虽 若 甚 大 且 坚 , 实 则 其 内 容 含 有 种 种 不 同 性 质 之 分 子 , 各 向 于 其 特 别 之 目 的 而 进 行 , 无 论 事 之 成 不 成 , 而 皆 可 以 生 出 恶 果 。 此 等 败 类 , 无 论 何 种 团 体 , 固 万 难 绝 无 , 而 民 德 高 尚 之 国 , 其 数 寡 ; 民 德 污 下 之 国 , 其 数 众 。 若 一 团 体 中 而 此 种 类 之 人 占 多 数 , 则 其 敝 不 可 思 议 ; 即 非 占 全 团 体 之 多 数 , 而 在 团 体 主 动 者 之 中 占 多 数 , 则 其 敝 亦 不 可 思 议 。 夫 此 种 类 之 人 , 必 其 稍 黠 而 稍 悍 者 也 , 故 众 人 相 集 以 图 一 事 , 而 彼 辈 往 往 得 占 主 动 之 地 位 , 势 则 然 也 , 而 其 敝 遂 不 可 思 议 。 以 上 所 举 , 皆 假 公 济 私 , 以 煽 动 民 气 为 一 手 段 者 也 , 不 可 谓 之 真 民 气 , 故 勿 具 论 ; 即 属 于 真 民 气 矣 , 而 犹 必 须 有 诸 德 以 纲 维 之 。 一 曰 坚 忍 之 德 。 凡 所 抗 争 之 目 的 , 不 能 一 蹴 而 达 , 苟 无 此 德 , 则 一 哄 热 狂 , 若 暴 风 疾 雨 , 不 能 终 朝 也 。 二 曰 亲 善 之 德 。 凡 团 体 愈 大 , 则 其 分 子 愈 杂 , 虽 同 向 于 一 大 目 的 , 其 中 小 节 , 总 不 免 意 见 参 差 , 苟 无 此 德 , 则 团 体 瞬 息 分 裂 也 。 三 曰 服 从 之 德 。 凡 团 体 必 有 指 挥 者 , 有 受 指 挥 者 , 苟 无 此 德 , 则 人 人 欲 为 指 挥 者 , 不 愿 为 受 指 挥 者 , 群 龙 无 首 , 顷 刻 而 溃 也 。 四 曰 博 爱 之 德 。 气 之 方 张 , 必 继 之 以 破 坏 , 破 坏 有 时 固 非 得 已 , 然 当 有 其 程 度 , 苟 无 此 德 , 将 并 其 不 必 破 坏 不 可 破 坏 者 而 亦 破 坏 之 , 而 全 局 且 不 可 收 拾 也 。 故 由 前 所 举 之 四 种 , 是 与 道 德 立 于 正 反 对 之 地 位 者 也 ; 以 此 等 人 而 利 用 民 气 , 其 为 害 极 深 。 由 后 所 举 之 四 种 , 虽 非 立 于 正 反 对 之 地 位 , 而 于 应 有 之 道 德 , 多 所 欠 阙 者 也 ; 以 此 等 人 而 滥 用 民 气 , 其 为 害 亦 不 浅 。 吾 于 中 国 之 义 和 团 见 之 , 吾 于 法 国 之 大 革 命 见 之 。 吾 故 曰 ∶ 民 气 必 待 民 德 而 后 可 用 。 对 内 有 然 , 对 外 亦 有 然 。
吾 于 是 研 究 民 气 之 为 物 及 其 应 用 , 得 公 例 曰 :
  ( 一 ) 其 物 为 补 助 的 性 质 , 而 非 绝 对 独 立 的 性 质 。 故 不 可 以 之 为 唯 一 之 手 段 。
  ( 二 ) 其 物 屡 用 之 , 则 易 衰 而 竭 ; 蓄 之 愈 久 , 则 其 膨 胀 力 愈 大 。 故 宜 偶 用 而 不 宜 常 用 。
  ( 三 ) 其 物 善 用 之 , 可 以 收 莫 大 之 良 果 ; 误 用 之 , 可 以 收 莫 大 之 恶 果 。 故 即 偶 用 之 亦 不 可 不 慎 。
  ( 四 ) 其 物 之 发 生 比 较 的 易 。 故 常 未 适 用 时 , 无 取 煽 动 之 。
以 上 四 例 , 其 前 三 项 则 前 文 所 论 , 足 以 证 明 之 而 有 余 , 其 第 四 项 , 今 更 附 一 言 。 谓 民 气 无 须 激 厉 , 但 放 任 之 而 可 以 自 由 发 生 者 , 非 笃 论 也 。 虽 然 , 与 民 力 、 民 智 、 民 德 三 者 相 比 较 , 则 其 发 生 也 较 易 。 ( 一 ) 正 当 之 民 气 , 生 于 自 卫 心 , 而 自 卫 心 为 尽 人 所 同 具 , 一 提 便 醒 。 ( 二 ) 民 气 之 为 物 极 简 单 , 不 须 有 他 种 之 预 备 修 养 而 始 成 立 , 故 临 时 可 以 猝 办 。 ( 三 ) 民 力 、 民 智 、 民 德 三 者 既 进 , 则 其 民 自 能 自 认 其 天 职 , 自 主 张 其 权 利 , 故 民 气 不 期 进 而 自 进 。 以 此 诸 理 由 , 故 吾 辈 无 论 对 内 对 外 , 当 先 审 今 日 为 可 用 民 气 之 时 代 与 否 ; 如 其 未 也 , 与 其 泄 之 , 毋 宁 蓄 之 。 姑 于 其 最 难 发 生 最 难 成 立 之 民 力 、 民 智 、 民 德 , 三 致 意 焉 , 迨 适 用 之 时 , 以 百 数 十 少 年 号 呼 焉 , 以 三 数 报 馆 鼓 吹 焉 , 不 一 月 而 举 国 狂 矣 。 谓 余 不 信 , 盍 观 最 近 东 京 罢 学 事 件 与 上 海 罢 市 事 件 也 。 故 当 未 可 用 民 气 之 时 , 而 专 以 煽 动 民 气 为 事 者 , 是 滥 费 其 日 力 与 其 才 力 而 已 。
问 者 曰 ∶ “ 然 则 子 认 今 日 为 未 可 用 民 气 之 时 乎 ? ” 曰 ∶ “ 以 全 局 论 , 无 论 对 外 对 内 , 吾 皆 认 为 未 可 用 民 气 之 时 。 以 一 部 分 论 , 则 因 于 其 事 件 之 性 质 如 何 , 吾 认 为 有 适 用 者 , 有 不 适 用 者 ; 即 认 为 适 用 之 事 件 , 其 用 之 也 , 亦 有 度 量 分 界 。 若 日 日 以 牛 刀 割 鸡 , 则 亦 吾 之 所 不 敢 苟 同 。 虽 然 , 此 非 可 以 一 言 尽 也 。 ”


长乐市13948421930: 梁启超的教育主张 -
贠狡复方: 梁启超的教育思想 (1)“开民智”、“伸民权”与教育作用 梁启超认为国势的强弱随着人民的受教育程度而转移,并明确地将“开民智”与“伸民权”联系起来,揭示了专制与愚民、民主与科学的内在联系.他的“开民智”实具有科学与民主...

长乐市13948421930: 〈 百无一是〉指的是十二生肖当中的哪一个生肖? -
贠狡复方: 是龙羣龙无首【成语】:羣龙无首(羣龙无首) 【解释】:《易·乾》:“见羣龙,无首,吉.”后多以“羣龙无首”喻一群人中无领头者.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科场二·阁试》:“至丙辰而羣龙无首,文坛丧气.” 梁启超 《论民气》:“凡团体,必有指挥

长乐市13948421930: 求梁启超《论毅力》译文.论毅力梁启超 天下古今成败之林,若是其莽然不一途也.要其何以成,何以败?曰: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盖人生历程,大抵逆境... -
贠狡复方:[答案] 天下古往今来种种成败的人和事,它们所经历的道路是如此的纷繁不同.概括地推究:它们为什么成功,又为什么失败呢?回答是:有毅力的就成功,反之则失败.人生的历程,大体逆境占了十分之六七,顺境也占了十分之三四,而顺逆...

长乐市13948421930: 急征求梁启超《少年中国说》全文 -
贠狡复方:少年中国说 日本人之称我中国也,一则曰老大帝国,再则曰老大帝国.是语也,盖袭译欧西人之言也.呜呼!我中国其果老大矣乎?梁启超曰:恶,是何言!是何言!吾心目中有一少年...

长乐市13948421930: 梁启超 少年中国论 全文 -
贠狡复方: 少年中国说 梁启超一九〇〇年二月 日本人之称我中国也,一则曰老大帝国,再则曰老大帝国.是语也,盖袭译欧西人之言也.呜呼!我中国其果老大矣乎?任公曰:恶!是何言!是何言!吾心目中...

长乐市13948421930: 求徐志摩的《致梁启超》的全文和翻译 -
贠狡复方: 我之甘冒世之不韪,竭全力以斗者,非特求免凶惨之苦痛,实求良心之安顿,求人格之确立,求灵魂之救度耳.人谁不求庸德?人谁不安现成?人谁不畏艰难?然且有突围而出者,大岂得已而然哉?......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嗟夫吾师:我尝奋我灵魂之精髓,以凝成一理想之明珠,涵之以热满之心血,明照我深奥之灵府.而庸俗忌之嫉之,辄欲麻木其灵魂,捣碎其理想,杀灭其希望,污毁其纯洁!我之不流入堕落,流入庸懦,流入卑污,其几亦微矣!

长乐市13948421930: 鸿是什么意思 -
贠狡复方: 一般表示大的意思,不同的语境解释不一样.

长乐市13948421930: 求《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原文 -
贠狡复方: 原发布者:吴利梅《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课文原文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文/梁实秋本文选自《梁实秋散文选集》梁任公先生晚年不谈政治,专心学术.大约在民国十年左右,清华学校请他作第一次的演讲,题目是《中国韵文里表...

长乐市13948421930: “梁启超说,凡是经过重重内乱的国家是不可能产生纯洁国民性的……冷漠凉薄、苟且”这句话有出处吗?? -
贠狡复方: 据我所知,应该就是梁启超说的,如果确实原文的话,我没有见过,所以不敢说没有出处.

长乐市13948421930: 求梁启超演讲的《敬业与乐业》的全文!记得这是我初中学的一篇课文,现在很怀念,希望知道的网友给个完美的全文(原文),最好跟课文一字不差!在此... -
贠狡复方:[答案] 我这题目,是把《礼记》里头“敬业乐群”和《老子》里头“安其居,乐其业”那两句话,断章取义造出来的.我所说的是否与《礼记》《老子》原意相合,不必深求;但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