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语中的贪嗔痴慢疑是什么意思

作者&投稿:傅贸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佛教是宗教吗~

佛教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教诞生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是由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乔达摩·悉达多所创(参考佛诞)。西方国家普遍认为佛教起源于印度,而印度事实上也在努力塑造“佛教圣地”形象。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中,历史最悠久的。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以后,千余年来一直是中国人民的主要信仰之一,其间经历代高僧大德的弘扬提倡,许多帝王卿相、饱学之士也都加入这个行列,终于使佛教深入社会各个阶层。


扩展资料:
佛教还为中国文化带来了新的意境、新的文体、新的命意遣词方法。数千卷由梵文翻译过来的经典本身就是伟大富丽的文学作品。
马鸣的《佛所行赞》带来了长篇叙事诗的典范;《法华》、《维摩》、《百喻》诸经鼓舞了晋唐小说的创作;般若和禅宗思想影响了王维、白居易、苏轼的诗歌。变文、俗讲和禅师的语录体都和中国俗文学有着很深的关系。
佛经中的动人故事常常成为艺术家们绘画的题材,曹不兴、顾恺之、张僧既、展子虔、阎立本、吴道子等历代名画家皆以擅长佛画而传世。中国画学中由王维一派的文人画而发展到宋元以后盛行的写意画,则与禅宗思想有关。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佛教

佛教与西方宗教有什么区别?

贪嗔痴慢疑,指的是五种烦恼心:

一、贪

贪指的市贪爱、贪恋,贪婪。过于贪恋物质的享受,抛不开五欲六尘,名闻利养。贪欲太大的人,会为了满足一己私欲,不惜损害他人,做出违背良心的事情。

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具有贪的习气,只是程度不同,小到贪吃、贪睡、贪喝、贪玩,大到贪财、贪权、贪名、贪色,都是贪之毒的表现。贪是人的本性,要抛掉很难。就算是修习佛法的人,甚至可能会贪恋佛法,贪恋成佛。

二、嗔

人在遇到挫折,或者被冤枉受委屈,就会心生愤怒,起嗔心,然后就会发脾气骂人、打人,伤害他人。嗔心一生,就会造成不好的后果。佛教中常说:“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人一旦起了嗔恨心,就会让人失去理智,做出愚蠢的行为。

冲动就是嗔心在作祟,一个人受了冤屈,忍不住,就用非法的手段去报复别人,伤害别人,结果有理变没理,这样的事情太多了。佛法常讲“火烧功德林”,嗔心就像一把大火,会毁了所有的功德。

三、痴

痴指的是愚痴蒙昧,没有智慧。世上有很多不明事理,不辨是非的人。愚痴之人往往没有自知之明,总是认为自己是对的,别人都是错的,别人都不如自己聪明,总是以自己的观点评价事物,评判他人。

因为没有一个理性、客观的看事物的态度,愚痴之人固化在自己的思维定势中,总觉得别人不可理喻。别人不理解自己,就生嗔心,自己总处在一种“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别人看不穿”的境况中。

四、慢

慢指的是待人傲慢,总看不起别人。慢源于愚痴,由于不自知,更不知别人,所以造成一个人目中无人,夜郎自大。总觉得别人不如自己,别人比自己强的,也会表现出轻慢不屑的态度,不服气。

五,疑

疑就是怀疑,不相信别人。有些人只信自己,连老子、孔子这样的圣贤的话都不信,看什么都持一种怀疑的眼光。

还有一些人,连自己都不信,做事情怀疑自己的能力,总是这样一种态度,前怕狼后怕虎,什么事情都做不成。有疑这样习性的人,就会障碍本性,闭塞视听,做任何事情都很难做出正确的决策。

扩展资料:

贪嗔痴慢疑,佛家所讲的五毒,从眼耳鼻舌身意中来、从色受想行识中来、

圣辉师父讲《地藏经》时说:虽然“贪”是人人都有的,但长期修行就能避免。要想去掉这五种烦恼,首先就要认识自己那颗心,让它如如不动。”也就是当欢喜和悲伤来临时,要清楚的觉知,不随它过喜而忘形,不随它过悲而颓废,保持中道。

贪嗔痴慢疑会对人造成心灵上的污染,是人痛苦的根源。无论是否修行佛法,在日常生活、为人处世中,远离五毒,也是自身的一种修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贪嗔痴慢疑



  贪嗔痴慢疑是佛教中所说的五毒心。
  五毒心:佛教中所说的五毒心是指贪、嗔、痴、慢、疑五种心,这五种心会使我们造作恶业,就像毒药会妨碍我们修行,故称为五毒。清除五毒心是修行人的重要工作,若五毒心不除而修禅定,那终究是邪定。修大神通或各种玄妙的大法,若五毒心尚存,结果可能会变成魔通或各种恶法,因此,要修佛道必先除五毒。

  贪
  贪有很多种,普通来讲我们有财、色、名、食、睡五欲之贪。人一辈子就是在这其中打滚,从而度过我们的一生。因为我们贪著五欲,所以心甘情愿被它束缚,成为它的奴隶,甚致心安理得地让它牵着鼻子走。我们除了晚上睡觉,从早到晚为生活奔波,忙工作,忙于发财、享乐,同时又追求种种名誉、地位,有的还不择手段,不讲道德。到了某一段年龄有对色欲(淫欲)有种种的贪求,为了追求感观享乐,可以不讲家庭责任和社会道德。如果再广泛一点讲,修行过程中执著、沉迷于某一状态或境界也为贪。

  嗔
  就是生气的意思,生气有很多种类,比如人家骂我们,不能忍受,起嗔心,继而将矛盾升级。虽然有时我们表面上不声张,内心不舒服了也是一种嗔。嗔与贪刚好相反,贪是遇到快乐的境,我们拼命追求和贪恋;嗔是遇到不快乐、不喜欢的境,我们要抛弃它,但又丢不了,所以嗔。

  痴
  痴也称之为愚痴。不明事理,是非不分,称为痴。不明事理就是对世间的因果道理不知不觉,比如人是怎样来的?死后怎样去?我们统统不理会,不以为然,甚致嘲弄他人对此有兴趣等都是痴。对于真理、自己与他人能修行解脱等不相信,感到好笑或无知,都是痴的表现。还有一种愚痴就是对是非不分明,人家跟我们讲对的,我们以为是错;人家跟我们讲错的,我们却以为讲对。总之,自以为是,过于执迷于自我的一切都为痴。

  慢
  慢就是傲慢、我慢。自己内心高举,看不起别人,称为慢。比如儿子做了官发了财后,做母亲的就觉得了不起,到处向人炫耀、卖弄。或是有人养了一只漂亮的狗,觉得了不起,带着那只漂亮的狗招摇过市;或是向人炫耀自己的名、利、能力和财产等,都称为慢。有些人很有能力,地位、才华洋溢,高人一等,结果看轻别人也是慢。虚荣心强,爱攀比,当自己比别人差又不认输,却认为他人没什么了不起,这也是慢。凡有自我膨胀的都是慢,比如修行人中也有“慢”,以为自己已有证悟,有了一定的智慧神通,瞧不起别人等都是慢。

  疑
  毫无道理和根据就怀疑、否定一切,自以为是、想当然地下结论,迷信自己的一切都为疑。对于佛法因果道理与见地有怀疑或迷惑也为疑。从修行的角度看,主要有以下一些情形:
  a、身见:执著五蕴的身心里面有一个真我。日常生活中或打坐入静时非常在意自己的身心状况或发应,执著于觉受等等都是身见。
  b、边见:执著于断、常二见即为边见。认为“我”是永恒的,就是执著“常”;认为人死后一了百了,什么都完了没有了,这就是执著“断”。这两种错误见解就是边见。另外,由于缺乏足够的智慧与觉悟,不能正确地洞悉一切事物的本质或义理,无法正确理解“万法唯识、缘起性空、妙有真空”等的道理,不是执著于空,就是执著于有,不是执著于“真”,便执著于“幻”等等都为边见。
  c、邪见:各种不正确的导至恶业生起的思想念头等都叫邪见。比如“无毒不丈夫”就是邪见。
  d、见取见:执著于只有自己的见解是对的,称为见取见。
  e、戒禁取见:对于修言人而言,凡执著信持不正确的戒律,不能正确地看待戒律等都称为戒禁取见。现在尤其在家居士戒禁取见的问题比较突出,比如五戒中有一戒为“不饮酒”,此戒律设立的初衷,是预防过量饮酒后乱性造诸恶业,而且经常饮酒会导致身心不清明妨碍我们开智慧。释迦牟尼时代设立此戒的本意是远离一切让我们迷失本性的麻醉品,反过来说,适量饮了酒不乱性,内心如如不动,并不妨碍身心的清明,这个戒也就失去了意义。正因为我们往往定慧力不够,所以才需要持戒。

简单讲:贪心,贪求不足。嗔心,嗔怒暴躁。痴心,正邪不分。慢心,恭高我慢。疑心,遇法不信。

贪、瞋、痴、慢、疑、见等六种根本烦恼。其中贪、瞋、痴、慢、疑是五使,“见”又分为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等五种,称为五利使。五钝使与五利使二者,合称为十烦恼。

贪:即贪欲,欲爱。欲界的贪欲是欲贪或欲爱,色界的贪欲是色贪,无色界的贪欲是无色贪,此后二者也称为有爱,贪欲就是对所好对象的爱执。
瞋:嗔恚、恚、怒;即指对不喜欢的对象的反抗、拒斥与嗔恨。
痴:无明,就是愚痴。不知道四谛缘起的道理,以自我为中心,而没有公平正确之真实智见。
慢:是抬高自己轻视他人,以自我为中心的心情。有三慢、七慢、九慢等。
疑:指怀疑三宝,怀疑善恶业报,怀疑三世因果,怀疑四谛与缘起等。

贪、瞋、痴、慢、疑、见等六种根本烦恼。其中贪、瞋、痴、慢、疑是五钝使,“见”又分为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等五种,称为五利使。五钝使与五利使二者,合称为十烦恼。 贪:即贪欲,欲爱。欲界的贪欲是欲贪或欲爱,色界的贪欲是色贪,无色界的贪欲是无色贪,此后二者也称为有爱,贪欲就是对所好对象的爱执。 瞋:嗔恚、恚、怒;即指对不喜欢的对象的反抗、拒斥与嗔恨。 痴:无明,就是愚痴。不知道四谛缘起的道理,以自我为中心,而没有公平正确之真实智见。 慢:是抬高自己轻视他人,以自我为中心的心情。有三慢、七慢、九慢等。 疑:指怀疑三宝,怀疑善恶业报,怀疑三世因果,怀疑四谛与缘起等。

贪:贪念生诸恶。对 财 色 物 贪求会引导自己走向行恶、得恶报。嗔:发脾气损坏身体。常言说发火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并且使自己背离亲朋同事而孤立。痴:痴迷让自己停滞不前。因痴拒绝他人见解;因迷而执着自己见解行事。会走多少弯路啊。慢:傲慢阻碍自己进步升华。太自我怎么能够接受他人见解呢。在这个需要合作的社会只能被淘汰。疑:怀疑使自己处事失却果断。失却果断还不是严重。失却正确见解、没有正确的引导永远不会成功
这几点是人 生烦恼的根本。


贪嗔痴慢疑是什么意思?
贪、嗔、痴、慢、疑,是佛教所说的五毒,指人性中的五种毒害。贪指贪婪、追求物质享受;嗔指愤怒、怨恨、憎恶;痴指愚昧、迷惑、盲从;慢指自大、轻视、骄傲;疑指怀疑、猜忌、迷茫。这些毒害会对人生产负面影响,而正确认识和排除五毒,对于人的修行和进步有着重要的意义。在生活中,贪嗔痴慢疑处处...

为什么贪、嗔、痴、慢、疑被称为五毒心?
五毒心:佛教中所说的五毒心是指贪、嗔、痴、慢、疑五种心,这五种心会使我们造作恶业,就像毒药会妨碍我们修行,故称为五毒。佛家有“贪嗔痴慢疑”五毒之说,贪即贪婪;嗔即常生气,对什么东西都分得很清楚,这是我,这是你的,爱较真;痴即痴迷、愚痴;慢即骄傲自大、慢性思维;疑...

佛家与道家常说的:贪,嗔,痴,慢,疑 五毒分别代表什么,请详细点
1、贪——贪心、爱慕、执着 2、嗔——冲动、脾气暴躁、心理不平衡 3、痴——愚蠢、不用头脑、不明白事理 4、慢——骄傲、自以为时。5、疑——多疑、疑神疑鬼、对谁都不信任。贪:贪念一生,万物损。人的贪念有很多种类:贪美色、贪美食、贪金钱、贪物品、贪功能等等贪世间一切虚幻之物。要...

贪嗔痴慢疑是什么意思
贪嗔痴慢疑是佛教中影响修行的5中星微,具体如下:1、贪。贪即欲望。是所有生物与之俱来的本能和天性,是无可厚非的,一个没有欲望的人,几乎是无法存活的,正因为有了欲望,人类不断地向前推动社会快速发展,不过掌握适度的分寸,尤为重要,因为过了头,就变成了“贪”。2、嗔。嗔是嗔恨。就是...

贪嗔痴慢疑和七情六欲都是什么意思
贪,指贪婪、贪求,追求物质财富、享受和权力的欲望。嗔,指愤怒、恼怒,对外界的不满和不接受。痴,指愚昧无知、迷恋,追求非理性的爱慕或痴迷。慢,指骄傲自大、轻视他人,高傲自满、对待他人不敬。疑,指怀疑、疑心重重,对周围环境和他人持怀疑的态度。七情,指忧喜、怒哀、思惧、爱恶、欲敬,...

贪嗔痴慢疑什么意思
贪嗔痴慢疑是佛教所说的五毒心。贪、嗔、痴、慢、疑五种心会使人造作恶业,像毒药会妨碍人的修行,故称为五毒心。清除五毒心是修行者的重要工作,若五毒心不除而修禅定,则终究是邪定;修大神通或各种玄妙大法,若五毒心尚存,则可能会变成魔通或各种恶法。因此,欲修佛道必先除五毒心。障义是...

佛家与道家常说的:贪,嗔,痴,慢,疑 五毒分别代表什么,请详细点
佛家有“贪嗔痴慢疑”五毒之说,贪即贪婪;嗔即常生气,对什么东西都分得很清楚,这是我,这是你的,爱较真;痴即痴迷、愚痴;慢即骄傲自大、慢性思维;疑即多疑、不信任。1、贪 贪有很多种,普通来讲我们有财、色、名、食、睡五欲之贪。人一辈子就是在这其中打滚,从而度过我们的一生。因为...

贪嗔痴慢疑是什么意思
佛教中所说的五毒心是指贪、嗔、痴、慢、疑五种心,这五种心会使我们造作恶业,就像毒药会妨碍我们修行,故称为五毒。清除五毒心是修行人的重要工作,若五毒心不除而修禅定,那终究是邪定。若五毒心尚存,结果可能会变成魔通或各种恶法,因此,要修佛道必先除五毒。

贪嗔痴慢疑是什么意思?
指贪、嗔、痴、慢、疑五种习性,这五种习性不是毒药,但对人的危害甚于毒药,是人各种痛苦、烦恼的根源。在佛法中,贪、嗔、痴、慢、疑,属于思惑。贪、嗔、痴、慢、疑五种心会使人造作恶业,像毒药会妨碍人的修行,故称为五毒心。因为有了它们的存在,修行人的本心本觉将会被遮蔽,肯定就不...

佛教贪嗔痴慢疑代表什么
贪嗔痴慢疑,代表众生无始以来所形成的恶的习气,代表我着,代表无明。贪、嗔、痴、慢、疑这五种心会使我们造作恶业,就像毒药会妨碍我们修行,故又称为五毒。贪,贪有很多种,普通来讲我们有财、色、名、食、睡五欲之贪。修行过程中执著、沉迷于某一状态或境界也为贪。嗔就是生气的意思。与贪...

苏尼特右旗17267388091: 贪嗔痴慢疑是什么意思? -
相齐祖师: 贪嗔痴慢疑分别代表的意思是:贪指的是贪爱、贪恋,贪婪.嗔指人在遇到挫折,或者被冤枉受委屈,就会心生愤怒,起嗔心,然后就会发脾气骂人、打人,伤害他人.痴指的是愚痴蒙昧,没有智慧.慢指的是待人傲慢,总看不起别人.疑就是...

苏尼特右旗17267388091: 佛教用语“我疑”是什么意思呢,各位大神帮帮忙了 -
相齐祖师: 贪嗔痴慢疑:五毒心:佛教中所说的五毒心是指贪、嗔、痴、慢、疑五种心,这五种心会使我们造作恶业,就像毒药会妨碍我们修行,故称为五毒. 清除五毒心是修行人的重要工作,若五毒心不除而修禅定,那终究是邪定.修大神通或各种玄...

苏尼特右旗17267388091: 阿弥陀佛!我想知道《贪嗔痴慢》这四个字详细的意思? -
相齐祖师: 贪嗔痴慢疑是佛说的“五毒” ㈠、贪:佛法中说贪是于三有及资具(顺境)染著不舍.三有是欲有、色有、无 色有.因为众生贪欲界、色界的种种事物,及贪无色界的种种心态,使他们 继续在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六道)中受生,再度轮...

苏尼特右旗17267388091: 佛家讲的“贪嗔痴”中的“痴”指什么? -
相齐祖师: 愚痴即是.是堕入畜生道的因.主要指的是是非不分,愚鲁固执,难以从佛法的见闻中进一步进入闻思修的思与修,无法打开智慧.所言,石头中挤不出油即是.痴有轻重之分别.熄灭贪嗔痴是修行的重点.南无阿弥陀佛!

苏尼特右旗17267388091: 贪嗔痴慢疑中,嗔,慢,疑分别代表什么 -
相齐祖师: 「嗔」,嗔心嗔念,大家以为自己都没有,脾气大,当然是嗔念,恨人、杀人、怨天尤人,都是嗔,是非分明也是嗔.或者你说什么都不会生气,就是爱乾净,看到不乾净受不了,也是嗔,一念的嗔就是厌恶.你念佛啊!打坐啊!你念的再好,...

苏尼特右旗17267388091: 嗔痴贪整句是什么
相齐祖师: 嗔痴贪整句是贪嗔痴慢疑,怨恨恼怒烦.佛门把贪、嗔、痴、慢、疑叫做"五毒心".修大神通或各种玄妙的大法,若五毒心尚存,结果可能会变成魔通或各种恶法,因此,要修佛道必先除五毒.

苏尼特右旗17267388091: 佛法里说的贪嗔痴,嗔是什么意思? -
相齐祖师: 嗔 又作嗔怒、嗔恚等,指仇视、怨恨和损害他人的心理.《大乘五蕴论》中说:“云何为嗔?谓于有情乐作损害为性.”《成唯识论》中则说:“嗔者,于苦、苦具,憎恚为性,能障无嗔,不安稳性,恶行所依为业.”嗔是佛教所说的根本烦恼...

苏尼特右旗17267388091: 什么是痴?为什么?(佛教里的) -
相齐祖师: 1、痴这个词在佛教用语中是“三毒”之一,基本解释如下: 佛教语.贪、瞋、痴"三毒"之一.梵语moha,也译作"无明".谓愚昧无知,不明如实之事理.如:痴定(枯坐无慧);痴箭(害人害己的邪念). 2、详解如下: 又作无明....

苏尼特右旗17267388091: 佛经里说的贪瞋痴慢、是什么意思?...
相齐祖师: 简单的说: 贪-就是欲望,贪财、贪吃、贪色、贪名利等. 嗔-嗔恨心、嫉妒心、恶心. 痴-无明,也就是对事物认识的无知. 慢-就是我慢,傲慢心.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