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子路的结局

作者&投稿:茅旺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论语里多次提到子路,子路具体是谁?~

中文名称: 子路
又名: 仲由 季路
性别: 男
所属年代: 春秋战国时代
生卒年: 542—480
相关人物: 孔子
生平简介
子路(前542-前480),姓仲名由,字子路,又称季路。春秋末年鲁国卞(今山东泗水县人)。生于鲁襄公十一年,卒于鲁哀公十五年,小孔子9岁,是孔子门中年龄较大的弟子。出身寒微,其性耿直好勇,为人爽直、粗莽。从师以后先后在鲁、卫两国当官,后随孔子游学于列国。鲁哀公十一年,(前484),随孔子结束游历回到鲁国,,继续参与一些政治活动。鲁哀公十五年(前480),卫国发生内乱,子路不顾安危挺身入险,死于乱中,时年63岁。

我们读《论语》 时会发现,子路是《论语》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孔门弟子。有数据表明,子路出现了四十二次,是颜回的两倍。可颜回总是受表扬,子路总是挨批评,甚至是无情的打击。我们不禁要问,孔子周游列国,子路舍家弃业,誓死追随,后来又受到孔子的举荐和重用,为什么非但得不到孔子的表扬,反而总是挨批评呢?如果说孔子不喜欢子路,为什么子路又在《论语》中频频出现,而且是孔子最为得意的弟子之一呢?

子路向来以好战勇武自诩,极想得到老师的赞美。有一次他问孔子:“您哪一天要是率领三军去打仗,会带谁呢?”孔子说:“赤手空拳去打老虎,光脚就要过大河,死了也甘心情愿,我不赞成这样的鲁莽行为。我会选择遇到事情时谨慎周密能够干成事业的人。”孔子委婉地提醒子路,冒昧粗疏是不可取的,一定要审时度势,运用智谋,方可成就大事。

由于子路气质刚勇,所以连鼓瑟时发出的声音也不太和谐,有杀伐之声。孔子又一次批评子路,其他弟子见状就不太敬重子路了。孔子知道后,就说:“追求学问的三个境界就是"入门、登堂、入室"。子路能够"登堂"已经很不容易,我之所以批评他,是希望他能进入到学问的最深奥阶段—"入室"。”当孔子发现自己的批评给子路带来的不利影响时,及时表扬子路,并为其挽回了面子。可见孔子很注意维护子路的形象、尊重子路的人格。

又有一天,孔子和几个弟子在一起,有冉有,闵子骞,子贡,还有子路,孔子看看他的学生各具气质,特别高兴:闵子骞恭敬温顺;子路,刚强亢直;冉有、子贡言辞雄辩、滔滔不绝。孔子看到子路突然之间悲从心来,说道:“像子路这样的话,恐怕不会寿终正寝。”对于子路过于刚正、缺乏权变能力,孔子所表现出的担忧,在以后的事件中得到了验证。

子路后来到卫国做官,当听说卫国发生政变时,孔子马上想到正在卫国的两个学生,他们都处在现场,但孔子即断言:高柴一定能够活着回来,子路一定死了。事实果然如此:高柴处在乱局中,很危险,却跑出来了;而子路并不在城里,是硬闯进去的,结果战死。孔子听说子路被剁碎了,立即将一种古代称为“醢”的肉酱倒掉,从此再不吃肉酱。可见孔子对于子路之死是多么痛彻心扉。

子路的结局很是凄惨,被剁成肉酱。

公元前480年,子路开始走入仕途,他在卫国权臣孔悝(kuī)的手下做官。现如今看来,子路进入仕途,绝不是一个好的选择,没有进入仕途的话,子路根本不会被剁成肉酱。以子路的性格,走入仕途绝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这时候的卫国根本不是一个好的选择。这时候的卫国在卫王的选择上出现了很多问题。卫出公的老爸蒯聩一直想把儿子的国君之位抢回来。虽然是父子,可是在权力面前,两人都大打出手,这样的事情在历史上很常见。

这时候的蒯聩想要做卫出公,必须要得到一个人的肯定,此人就是孔悝。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孔悝的母亲伯姬要挟孔悝弑君,希望他支持自己的舅舅蒯聩。可是孔悝一直是拒绝与自己的舅舅蒯聩合作,这样的情况下蒯聩将孔悝囚禁。

事情远没有结束。子路得知这一消息后,当时的子路没有在都城中,闻讯之后的子路立即赶回了都城。这时候的卫国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子路赶回都城中遇到了子羔,就是子路的同门师兄弟。子羔对子路说赶紧回去吧,城中变天了。

子路说,就这样回去可不是我的性格。吃人家的饭,就要为人家负责。于是子路单枪匹马进城,准备救出孔悝。结果可想而知,子路孤身一人怎么会是蒯聩的对手呢?结果子路被剁成了肉酱。这样的结局实在是可惜。

扩展资料:

子路一生追随孔子,保护孔子,积极捍卫或努力实践孔子的思想学说,对儒家的贡献、对后代的影响也是很大,为子至孝,善政为民,诚实守信,忠义仁勇,见义必为,见危必拯,其德其行如日月在天、江河行地。光照人间润泽华夏,位列十哲,世称先贤。

子路的伉直好勇在师从孔子之前即已形成,子路性伉直,表现在言语上就是从不掺假欺瞒,对此孔子评价说:子路答应今天兑现的事情,决不拖延到明天。

孔子对子路忠心不二、讲信义的品性深有了解,曾断言:“孔子说:“如果我的主张行不通,我就乘上木筏子到海外去。能跟从我的大概只有仲由吧!” 当穷途末路、逸往海外时,随从自己的只有子路一人。

子路事亲极孝,刚猛勇敢,性格爽朗,乐意接受别人的指正立即改过,很尊敬师长,也常常直言进谏孔子。子路后在卫国的蒯聩之乱殉难,孔子闻其死,伤心流泪,死前不吃肉酱  。

唐玄宗尊之为“卫侯”,宋真宗加封为“河内公”,宋度宗又尊为“卫公”。明嘉靖九年改称“先贤仲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子路



他在孔子自卫返鲁时,跟著夫子回到了鲁国,并曾在季孙氏那里做事。三年后,他又受邀回到了卫国,做了大夫孔文子私邑蒲地的长官,即蒲大夫。不久,孔文子病死,其子孔悝继承父职为执政。孔悝之母孔姬是蒯聩的姐姐、卫出公的姑姑,蒯聩在孔姬等人的帮助下,回到都城,强迫孔悝与之结盟,并劫持著孔悝登上高台,进攻卫出公。孔悝的家宰栾宁见政局有变,派人通知了驻守在孔悝采邑平阳(今河南滑县东南)的子路。子路急忙赶往国都帝丘救难。

赶到帝丘时,子路正好遇到另一位孔门弟子、为卫大夫的高柴(字子羔)由城内逃出,因卫国大乱而准备归鲁。子路没有听从高柴的劝阻,说:“接受人家的俸禄,就要救人于灾难!”

子路冲入城中,攻到孔悝被围困的台下,与蒯聩手下两位猛士战在一起。结果,子路寡不敌众,交战中被戈击断了帽带。子路看情势已无脱身的可能,从容地捡起帽子,说:“君子死,冠不免。”在系帽带时,子路被对手杀死,随即被一拥而上的蒯聩党徒剁为肉酱。

被剁成肉酱


孔子的徒弟,子路是怎么死的?
被蒯聩杀的。仲由(前542年―前480年),字子路,又字季路,鲁国卞人(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泉林镇卞桥村)。“孔门十哲"之一,受儒家祭祀。仲由以政事见称,为人伉直,好勇力,跟随孔子周游列国,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周敬王四十年(鲁哀公十五年),卫国内乱乱,父子争位,子路被蒯聩杀死,砍成肉泥。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他们的结果是什么?
曾皙在孔子的学生中属于狂者,即敢说敢为,不拘小节。鲁国执政大夫季武子死时,曾皙曾“依门而歌”。有一次,曾皙和子路、冉有、公西华陪孔子坐着。孔子问他们的志向,曾皙说:“晚春的时候,穿上春天的服装,约上五六个成年人,带上六七个小孩子,在沂水里洗洗澡,到舞雩台上吹吹风,然后一路唱着...

”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贡,侃侃如也“是什么意思?
“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贡,侃侃如也“的意思:子路是很刚强的样子;冉有、子贡的样子温和快乐。句子出自《论语》先进篇。此章表述的是孔门四大高足侍于孔子侧所表现出的不同情态,以及孔子对子路的评价。原文:闵子侍侧,訚訚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贡,侃侃如也。子乐。“若由也,不...

论语·子路详解
孔子在《论语》中强调了从政者的责任和原则。他教导子路,治理国家首先要引导百姓勤劳,作为领导者,应以身作则,如“先之劳之,无倦”。仲弓问政时,孔子强调选拔贤才的重要性,主张“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并教育人们对待未知要存疑,名分正则言顺,进而影响礼乐和刑罚的实施。孔子对于教育有...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请问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各自做了什么...
出自先秦论语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

子路从而后 遇丈人 以杖荷蓧全文翻译
我们以为,子路与丈人刚说了一句话,丈人并不知道子路是否真的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没有可能说出这样的话。所以,我们同意第一种说法。5、黍:音shǔ,黏小米。6、食:音sì,拿东西给人吃。“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原文赏析过去有一个时期,人们认为这一章中老丈所说:“四体不勤,...

子路之死文言文
3. 子路怎么死的 仲由(前542~前480),字子路,又字季路,春秋时期鲁国卞人。 子路性格爽直,为人勇武,信守承诺,忠于职守,以擅长“政事”著称。对孔子的言行,虽然常提出意见,但却是个好弟子。 曾协助孔子“堕三都”,都跟随孔子周游列国。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 他为人伉直好勇、重朋友、讲信义,是孔门弟子中性格...

孔子和子路的故事
子路不然,子路是个痛快人,孔子曾说他三言两语就能断明一个案子。有一次,孔子开玩笑地说:“我的理想在中国不能实现的话,我只好坐上小船到海外去,大概首先愿意跟着我的准是仲由了。”子路当了真,便欢喜起来。孔子却申斥道:“勇敢比我勇敢,可是再也没有什么可取的了!”这就是子路的脾气。

孔子骂子路,是因为不喜欢他吗?还是什么原因呢?
那么众多学生中,孔子最喜欢哪一个呢?今天,路上读书就来给你掰掰。1.“古惑仔”子路:心直口快的行动派 讲孔门弟子,就不能不讲讲子路。他是孔子的大弟子,很早就投在了孔子门下,只比孔子小九岁,算是一代人。子路是他的字,他名叫仲由。翻看《论语》你会发现,挨孔子骂最多的...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原文及翻译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的翻译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注释1、侍:侍奉, 本指侍立于尊者之旁 侍坐:此处指执弟子之礼,侍奉老师而坐。2、以吾一日长乎尔:以, 因为;长,年长;毋吾以也:吾,作“以 ”的宾语,在否定句 中代词宾语前置;以,同“已”,是“止”的意思。一说这里的 “以”是动;毋,不要。3、居则曰:(你们)平日说。 居,...

柳林县18387526523: 论语中子路的结局 -
蓟珠贝洛: 子路的结局很是凄惨,被剁成肉酱. 公元前480年,子路开始走入仕途,他在卫国权臣孔悝(kuī)的手下做官.现如今看来,子路进入仕途,绝不是一个好的选择,没有进入仕途的话,子路根本不会被剁成肉酱.以子路的性格,走入仕途绝不...

柳林县18387526523: 颜回,子路为什么早死? -
蓟珠贝洛: 正所谓自古英雄出少年但还有一句话——————自古英才多早逝 都说的是英年早逝这个道理啊此外,他们向往的世界和当时的世界格格不入,像这样的人能活下的不多,要不就是隐居,要不就是抑郁而终,相反,早逝也使得人们记住了他们

柳林县18387526523: 子路是个怎样的人 -
蓟珠贝洛: 仲由,字子路,又字季路,孔子得意门生.以政事见称.性格爽直率真,做事果断,信守诺言,勇于进取,有勇力才艺,事亲至孝.除学诗、礼外,还为孔子赶车,做侍卫,跟随孔子周游列国,深得器重.敢于批评孔子.孔子了解其为人,评价很高,称赞说:“子路好勇,闻过则喜.”认为可备大臣之数,“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并说他使自己“恶言不闻于耳”. 他任季孙氏的宰,后任大夫孔俚的宰.公元前480年(卫庄公元年),孔俚的母亲伯姬与人谋立蒯聩(伯姬之弟)为君,胁迫孔俚弑卫出公,出公闻讯而逃.子路在外闻讯后,即进城去见蒯聩.蒯聩命石乞挥戈击落子路冠缨,子路目毗尽裂,严厉喝斥道:“君子死,而冠不免.”毅然系好帽缨,从容就义.

柳林县18387526523: 孔子与子路的相关资料,论文什么的都可以,跪求 -
蓟珠贝洛: 资料:子路名仲由,比孔子小几岁,是卞地没有受过礼仪教化的人.他生性粗豪,好勇斗狠,脾气爽直.他在头上插雄鸡的羽毛,佩戴野猪的牙齿,子路认为这些东西可以作为勇气的象征. 子路遇到孔子,仗着自己勇敢有力,稍稍侵犯了孔子...

柳林县18387526523: 孔子和子路是不是超出了一般的师徒关系 -
蓟珠贝洛: 孔子作为万世师表,据说有过学生三千人,贤弟子七十二.《论语》中出场最多的几个莫过于子路、颜回、子贡.要说最有个性的,当然非子路(名仲由)莫属.孔子一生周游列国,到处碰壁,一路陪伴在旁,忠心耿耿的弟子,就是子路. 人生...

柳林县18387526523: 颜回和子路各有什么优点?孔子最喜欢谁?最后分别是怎么去世的?
蓟珠贝洛: 颜回(公元前521年-公元前481年)尊称颜子,字子渊,春秋末期鲁国人.十四岁拜孔子为师,终生师事之,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孔子对颜回称赞最多,赞其好学、仁人.历代文人学士对颜回推尊有加,以颜回配享孔子、祀以太牢,历代帝王...

柳林县18387526523: 论语,孔子与子路的故事 -
蓟珠贝洛: 春秋时鲁国的孔子有三千学生,而其中有名的为七十二贤.这七十二贤人中有个叫子路的,他并不是文质彬彬的弟子,原来是个桀骜不驯的莽汉子. 一天,尚不年迈的孔子带著他的学生子路出游到深山老林去避暑.春秋时夏天的天气并不比现在...

柳林县18387526523: 孔子的七十二贤徒之一的张子路是怎样的人? -
蓟珠贝洛: 论语》中,子路大概算是孔子之外形象最为生动的人物了.他姓仲名由,只比孔子小九岁,算是孔门“三千弟子”中的年长者了.但他却算不上是孔子的得意弟子——《论语》中子路的出场多是伴随着孔子的训斥;他很少能像比他小二十余岁的...

柳林县18387526523: 子见夫子乎?《论语中子路从而后?论语》中子路从而后,遇丈人
蓟珠贝洛: 子路跟随孔子出行,落在后面,遇到一个老人,用拐杖挑着除 草的工具.子路问他:“您看到我的老师了吗?”老丈说:“我不停地 劳作,还来不及播种五谷,哪里顾得上谁是你的老师? ”说完,便开 始拄着拐杖除草.子路拱手恭敬地站在一边.老丈留子路住宿,杀 鸡,还做了小米饭给他吃,又叫他的两个儿子出来与子路见面.第二 天,子路赶上孔子,告诉了他这件事.孔子说:“这是一个隐士啊.” 叫子路返回去再看看他.子路到了那里,老丈却走了.子路说:“不做 官是不合理的.长幼间的关系是不能废除的,君臣间的关系又怎能废 弃呢?想要不玷污自身清白,却忽视了根本的君臣伦理关系.君子做 官,是为了实行君臣之义的.至于道不能通行,我早就知道了.”

柳林县18387526523: 子路是怎样的一个人,为什么论语中他的形象丰满生动 -
蓟珠贝洛: 子路是怎样的一个人,孔子评价其“由也谚”.而且有一次子路问“闻斯行诸”时,孔子回答“有父兄在,如之何闻斯行之”.可是冉有问同样的问题,孔子的回答却是“闻斯行之”.公西华不明白了,问孔子“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