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在脸上刺字是什么刑罚?

作者&投稿:宫炉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古代在脸上刺字是什么刑罚~

黥刑【qíng xíng】
黥刑又叫墨刑,在犯人的脸上或额头上刺字或图案,再染上墨,作为受刑人的标志,以后再也擦洗不掉。
黥刑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使用时间最长的一种肉刑。在汉文帝废肉刑之后,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中,黥刑并没有真正被废除。直至清末光绪三十二年修订《大清律例》时才被彻底废除,前后沿用时间长达数千年。
秦汉时的英布就因为受过黥刑而被称为“黥布”。唐朝时的上官婉儿因为得罪武则天而被黥面,在额上留下刺青,后来她仿效刘宋寿阳公主的梅花妆。
此对犯人的身体状况实际影响不大,但脸上的刺青会令犯人失去尊严。既是刻人肌肤的具体刑,又是使受刑人蒙受耻辱、使之区别于常人的一种耻辱刑。

扩展资料
奴隶制五刑
1、墨刑
在犯人的脸上或额头上刺字或图案,再染上墨,作为受刑人的标志,以后再也擦洗不掉。
2、劓刑
劓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刑罚,属五刑内肉刑的一种,被处劓刑的受刑人被割去鼻子。汉文帝时,将应受劓刑的罪改为笞刑。嬴虔又因教导太子无方,而被秦商鞅处以此刑。在隋以后,刑典中即不再有劓这种刑罚。
3、膑刑
夏商五刑之一,又称刖刑,是断足或砍去犯人膝盖骨的刑罚。膑辟:古代断足的酷刑;膑脚:砍去膝盖骨及以下的酷刑;膑罚:剔去膝盖骨的酷刑。
4、宫刑
宫刑,对男女都有,对男无须多言。宫刑对女性实施是确定的,至少至明代仍然对女性施行。但实施方法,则众说纷纭,较复杂。
5、大辟
是中国古代五刑之一。隋以前死刑的通称。隋唐以后五刑刑名不用大辟,称“死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黥刑

黥刑【qíng xíng】
黥刑又叫墨刑,在犯人的脸上或额头上刺字或图案,再染上墨,作为受刑人的标志,以后再也擦洗不掉。
黥刑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使用时间最长的一种肉刑。在汉文帝废肉刑之后,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中,黥刑并没有真正被废除。直至清末光绪三十二年修订《大清律例》时才被彻底废除,前后沿用时间长达数千年。
秦汉时的英布就因为受过黥刑而被称为“黥布”。唐朝时的上官婉儿因为得罪武则天而被黥面,在额上留下刺青,后来她仿效刘宋寿阳公主的梅花妆。
此对犯人的身体状况实际影响不大,但脸上的刺青会令犯人失去尊严。既是刻人肌肤的具体刑,又是使受刑人蒙受耻辱、使之区别于常人的一种耻辱刑。

扩展资料
奴隶制五刑
1、墨刑
在犯人的脸上或额头上刺字或图案,再染上墨,作为受刑人的标志,以后再也擦洗不掉。
2、劓刑
劓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刑罚,属五刑内肉刑的一种,被处劓刑的受刑人被割去鼻子。汉文帝时,将应受劓刑的罪改为笞刑。嬴虔又因教导太子无方,而被秦商鞅处以此刑。在隋以后,刑典中即不再有劓这种刑罚。
3、膑刑
夏商五刑之一,又称刖刑,是断足或砍去犯人膝盖骨的刑罚。膑辟:古代断足的酷刑;膑脚:砍去膝盖骨及以下的酷刑;膑罚:剔去膝盖骨的酷刑。
4、宫刑
宫刑,对男女都有,对男无须多言。宫刑对女性实施是确定的,至少至明代仍然对女性施行。但实施方法,则众说纷纭,较复杂。
5、大辟
是中国古代五刑之一。隋以前死刑的通称。隋唐以后五刑刑名不用大辟,称“死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黥刑

古代在脸上刺字是黥刑,又叫墨刑,就是在犯罪人的脸上刺字,然后涂上墨炭,表示犯罪的标志,以后再也擦洗不掉。

黥刑,又名墨刑,黵刑,刺字,上古的五刑之一,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使用时间最长的一种肉刑。在汉文帝废肉刑之后,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中,黥刑并没有真正被废除。《水浒传》中,被处黥刑的好汉就有不少。直至清末光绪三十二年修订《大清律例》,黥刑才被彻底废除。

中国古代的五刑,是以肉刑为中心的。秦王朝建立后,在加强法制的同时,对刑罚制度也进行了一些改革,建立了生命刑、肉刑、自由刑、身体刑和财产刑相结合的刑罚体系。尤其是肉刑在其中仍占有重要地位。

肉刑主要包括黥(刺面并着墨)、劓(割鼻)、刖(斩足)、宫(割势)、大辟(即死刑)等五种刑罚。

扩展资料:

汉王朝建立后,随着政权的巩固、社会秩序的稳定和社会生产的恢复,严刑峻法的做法,遭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反对。特别是肉刑本身,不仅是对社会生产力的一种破坏,而且阻塞了犯人悔过自新的道路,并由此而产生诸多的社会问题。因此,改革肉刑,成了当时法律改革上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文帝觉得肉刑不人道,不利于犯人改过从善,于是就下令说:“我听说舜的时候,有人犯罪后,只是给穿上有特殊图形的衣服,作为羞辱的标志,百姓就不犯法,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政治清明到了极点。

而现在有三种肉刑,但犯罪现象依然不能制止,这个过错在哪里呢?”作为一代明君,汉文帝深深地反思自己的治国理念和法治思维,他甚至责备自己说:“《诗经》上曾经说过,平易近人的官员,就像是百姓的父母。

现在人有了过错,还没有进行教育,就对他们实行刑罚,结果有的人想改过从善也没有机会了。肉刑造成人的肢体断裂,身体受损,以至终身残疾,给人造成巨大的痛苦,是不道德的,这怎么符合我们做百姓父母的意思呢?肉刑应该废除了。”

汉代刑罚改革废除肉刑,是中国法制史上的一项重要改革,也是刑由残酷向文明转化的里程碑。虽然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未能彻底解决肉刑存废的问题,但是从刑罚体系中废除了肉刑,为刑罚制度的发展和五刑制的确立奠定了基础,在中国法制史上具有重要影响。

人类法制不断从野蛮走向文明,废除肉刑即符合这一历史趋势。作为在中国法制文明史上开创废除肉刑先河的缇萦上书和汉文帝废肉刑事件,无疑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黥刑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文史探绎>>殷商时道路遗灰要断一手 唐宋时见火不救要判刑

参考资料来源:光明网——学术频道> 学术争鸣> 正文> 汉代少儿上书推动法制改革的历史影响



古代在脸上刺字是黥刑。

黥刑,又名墨刑,黵刑,刺字,上古的五刑之一,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使用时间最长的一种肉刑,直至清末光绪三十二年修订《大清律例》时才被彻底废除,前后沿用时间长达数千年。

黥刑又叫墨刑,就是在犯罪人的脸上刺字,然后涂上墨炭,表示犯罪的标志,以后再也擦洗不掉。如秦末农民起义英雄之一的英布,曾因触犯秦律被处以黥刑。因此《史记》中称他为“黥布”,他的传记就叫《黥布列传》。中国古代在罪犯面部或额上刺刻后并涂以墨的刑罚(见五刑)。

扩展资料:

黥刑发展历史

1、早在中国周代的五刑中,就出现了黥面刑,当时称之为墨刑,施行的方法是在人的脸上或身体的其他部位刺字,然后涂上墨或别的颜料,使所刺的字成为永久性的记号。

2、从西周时起,墨刑的使用很普遍。周初刑法规定“墨罪五百”,即列举应处以墨刑的罪状有五百条之多。秦末农民大起义的队伍中,有许多是受到黥面之刑的囚徒。汉初被高祖刘邦封为淮南王的英布,年轻时也曾因小罪被黥面,因此,人们就把他的名字成为黥布。

3、汉代以后,随着某些肉刑的恢复,黥面也重新被采用。晋代规定,奴婢如果逃亡,抓回来之后要黥其两眼上方,并加铜青色;如果第二次逃跑,再黥两颊;第三次逃跑,黥两眼下方。

4、北宋时,黥面之刑一律改用针刺,因而又称为黥刺。犯人的罪状不同,刺的位置及所刺的字样排列的形状也有区别。凡是盗窃罪,要刺在耳朵后面;徒罪和流罪要刺在面颊上或额角,所刺的字排列成一个方块;若为杖罪,所刺的字排列为圆形。

5、清代的黥刑主要施用于奴婢逃跑,而且常和鞭刑并用,称为鞭刺。顺治十一年(1654),朝廷议准,对于逃亡的奴婢凡是七十岁以上、十三岁以下者要免于鞭刺。顺治十三年(1656)又规定,犯盗窃罪者也要刺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黥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黥面



  黥面就是墨刑,周代五刑的第一种。施行的方法是在人的脸上或身体的其他部位刺字,然后涂上墨或别的颜料,使所刺的字成为永久性的记号。同劓、宫、刖、杀相比,黥面显然是最轻微的。但是,这种刑罚也要伤及皮肉甚至筋骨,而且施加于身体的明显部位,无法掩饰,不仅给人造成肉体的痛苦,同时使人蒙受巨大的精神羞辱。

困了吧课老师


宋江为什么要取脸上的金印?
宋代,统治者发明了独具特色的刺配法,并得到了充分发展。所谓“刺配”,就是集刺、杖、流于一身的刑罚,是指脸上刺字,外加杖脊而后流配充军。正如明朝人丘浚在《大学衍义补》中说:“宋人承五代为刺配之法,既杖其脊,又配其 人,而且刺其面,是一人之身,一事之犯,而兼受三刑也。”值得...

青面兽杨志脸上纹的是什么字?
官府刺青!重犯才会刺这个,一般是发配的时候,宋朝之后很少这样了! 在脸上刺字并发配到别的地方服役 宋朝的“刺配”则是在流刑、黥刑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杖刑,正如明朝人丘浚在《大学衍义补》中说:“宋人承五代为刺配之法,既杖其脊,又配其人,而且刺其面,是一人之身,一事之犯,而兼受三刑也...

古代犯人脸上刻的是什么字?这些字是什么意思?
我们经常可以在一些电视剧里面看到,古代的一些犯人,他们犯了罪之后,有可能会在脸上刺字,比如宋江,他就是在脸上刺了字,和他一样的还有不少人。这是古代的一种刑罚,脸上刺上字,别人就会知道这个人曾经犯过罪,对他而言是一种终生的耻辱。但是,他们肯会在脸上刻上什么字呢?他们刻的字又是什...

什么是刺配
指古代在犯人脸部刺字并发配边远地方。语出《宋史·刑法志三》:“刺配之法二百余条,其间情理轻者,亦可复古徒流移乡之法,俟其再犯,然后决刺充军。”后晋的建立者晋高祖滥用严刑酷法,煞费心机地把废止了几百年的墨黥之刑重新搬了出来,“刺配”之刑就此产生了。刺配是我国唐末五代以来出现的一...

脸上刺字的刑法,开始于什么时候?
一、脸上刺字的刑罚,开始于周代。二、脸上刺字的刑罚,叫黥刑,是上古五刑之一,属于肉刑之一。它经历了从墨刑到黥刑再到刺配的演变过程。(一)墨刑 1、早在周代的五刑中,就出现了黥面刑,当时称之为墨刑。墨刑施行的方法是在人的脸上或身体的其他部位刺字,然后涂上墨或别的颜料,使所刺的字成为...

除了宋朝,还有哪些朝代要往士兵身上刺字?
后来,在士兵脸上纹身的做法被推广开来,逐渐成为当时军队的一种时尚。它有两个主要功能:表明士兵的军事地位,激发部队的士气。在五代十国时期,在士兵脸上刺字是他有军人身份的一种证明。士兵们不再认为这种最初的行为是一种侮辱,而是自愿在脸上刺字,以表示他们为主人服务的决心。宋朝名将狄青,是一个...

墨刑记载
四六八年,宋刘彧颁布的法律中,对劫窃官仗、伤害吏人等罪行,起初按旧例斩首,但后来改以在脸颊上黥上“劫”字并截断脚筋,发配边疆。五○二年,梁武帝萧衍规定,黥面多采用针刺而非刀刻。在遇赦的抢劫犯人,需在脸上刺上“劫”字,这一刑罚不久后被废除。五代后晋石敬瑭时期,恢复并改称刺字...

封建时代的一种刑法。在犯罪人脸上刺字,,然后押送边远的地方去服劳役...
刺配 (cì pèi)【解释】指古代在犯人脸部刺字并发配边远地方。【出处】《宋史·刑法志三》:“刺配之法二百余条,其间情理轻者,亦可复古徒流移乡之法,俟其再犯,然后决刺充军。”

狄仁杰之四大天王封魔族受的酷刑是什么
是黥刑,就是在脸上做刺青,后边组长脸上奇怪的刺青就是那时纹上去的,代表罪人的印记。黥刑,又名墨刑,黵刑,刺字,上古的五刑之一,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使用时间最长的一种肉刑,直至清末光绪三十二年修订《大清律例》时才被彻底废除,前后沿用时间长达数千年。是封建国家刑罚制度中的正刑;在汉文帝废...

一代女宰相上官婉儿,她为何惨遭“墨刑”之苦呢?
说起墨刑,大家应该比较熟悉,它就是我们常说的黥刑,也就是用刀或者针在脸上刺字,然后涂上墨,让所刺的字成为永久性的记号,就好像留下案底一样。一方面起到羞辱囚犯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可起到警示世人的意思。在中国,墨刑不仅是上古的五刑之一,也是封建社会中使用时间最长的一种肉刑。并且,这种...

泰和县17520135500: 古代在脸上刺字是什么刑罚? -
吕月瑞他: 古代在脸上刺字是黥刑.黥刑,又名墨刑,黵刑,刺字,上古的五刑之一,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使用时间最长的一种肉刑,直至清末光绪三十二年修订《大清律例》时才被彻底废除,前后沿用时间长达数千年.黥刑又叫墨刑,就是在犯罪人的...

泰和县17520135500: 墨刑是什么 -
吕月瑞他: 墨刑 又称黥刑、黥面,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刑罚,在犯人的脸上或额头上刺字或图案,再染上墨,作为受刑人的标志.对犯人的身体状况实际影响不大,但脸上的刺青会令犯人失去尊严.既是刻人肌肤的具体刑,又是使受刑人蒙受耻辱、使之区别于常人的一种耻辱刑.墨刑是奴隶制五刑中最轻的一种刑罚.

泰和县17520135500: 古代有种刑法叫做黥刑又叫什么 -
吕月瑞他: 黥刑又叫墨刑,就是在犯罪人的脸上刺字,然后涂上墨炭,表示犯罪的标志,以后再也擦洗不掉.如秦末农民起义英雄之一的英布,曾因触犯秦律被处以黥刑.因此《史记》中称他为“黥布”,他的传记就叫《黥布列传》.中国古代在罪犯面部或额上刺刻后并涂以墨的刑罚.墨刑起源很早,甲骨卜辞中就有记载,郭沫若在《甲骨文字研究·释支干》中考证,卜辞中□字就是墨刑的会意字.

泰和县17520135500: 古代琼面和摆房是什么意思 -
吕月瑞他: 古代琼面和摆房的含义如下:1. 古代琼面:古代琼面也称为黥面,是一种在犯人脸上刺字并涂上墨刑的刑罚.这种刑罚使得犯人的面部成为永久性的记号,以示惩罚和羞辱.2. 古代摆房:摆房是指古代的一种房屋陈设方式,也称为“四合院”.这种房屋布局以中央庭院为核心,四周围绕着房屋.这些房屋通常包括正房、东西厢房和倒座房,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居住单元.这些概念是古代文化和建筑中的一部分,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和人们的生活方式.

泰和县17520135500: 请问,什么叫墨刑之罪? -
吕月瑞他: 墨刑是古代的一种刑罚,在犯人的脸上或额头上刺字或图案,再染上墨,作为受刑人的标志.对犯人的身体状况实际影响不大,但脸上的刺青会令犯人失去尊严.既是刻人肌肤的具体刑,又是使之区别于常人的一种耻辱刑.

泰和县17520135500: 鲸刑是什麽? -
吕月瑞他: 先说一个笑话: 你知道水浒传的武松在野猪林的脸上的东东就是.回答者:DX9_DX9 - 助理 二级 9-20 00:17同意二楼的,黥 <动> (会意.从黑,京声.刻其面以墨窒之.字亦作“剠”.本义:古代一种肉刑,墨刑的异称) 刺字 黥,墨刑在...

泰和县17520135500: 脸上刺字是一种什么刑罚 -
吕月瑞他: 在古时候,发配充军的人需要刺面,作为永久的记号.

泰和县17520135500: 刺配是一种什么样的刑法?
吕月瑞他: 刺配是中国古代刑罚的一种,是指在面部刺刻标记,押送边疆服役或充军,重者终身不释.此制始于五代的后晋,宋、元、明、清仿用,但“刺”与“配”本是两种不同的刑罚. “刺”又称“刺字”,源自商、周时期的五刑之中的“墨刑”.秦汉时又称“黥刑”.《说文》云:“黥,墨刑在面也.”墨黥之刑是对犯罪较轻的人的一种刑罚,其方法是在受刑者的面额上刺字,并染上黑色,以作标记.“配”则从“迁”、“徙边”、“流”演变而来.东汉末年,“徙边” 还成了死刑株连重刑中的一种,如“丈夫处死,妻子徙边”.南北朝时,北魏统治者改“徙边” 为“流刑”,是新五刑(死、流、徙、鞭、杖)之一.到了五代,晋高祖滥用刑罚,将废止了几百年的墨黥之刑又重新搬出来,“刺配”之刑由此产生.

泰和县17520135500: 古代讲的“鲸面”是什么意思? -
吕月瑞他:[答案] 不是鲸面而是黥面,是黑字旁不是鱼字旁,是指古代在罪犯的脸上刻字的一种刑罚,水浒传里面宋江就被在脸上刺字.

泰和县17520135500: 秦朝的黥刑,在罪犯的脸上刺的是哪些字? -
吕月瑞他: 中国至迟在春秋时期就有了黥刑.黥刑一般是刻纹,而不是刺字.汉文帝时一度废除黥刑以剃光头来代替这种刑法.南朝梁武帝时规定"劫.身皆斩,妻子补兵:遇赦.降死,黥面为劫字...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