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定义文学作品中的悲、喜剧?

作者&投稿:陟仲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在文学中,悲剧与喜剧的区别和界限是什么?~

无论是文学艺术中的悲剧还是喜剧,都根源人的现实生活,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和表现。然而它们又不能简单地等同于现实生活。

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悲剧”一词,人们也常常把一些不幸的、痛苦的事情称作“悲剧”,然而严格说来,这只是一些“悲惨的事件”,不属于美学意义上的悲剧。现实生活中的悲剧与文艺美学的悲剧在内涵上的区别可以有如下几点:

第一,现实生活中的悲剧概念是极广泛的、不严格的、零散的,它与“悲惨的事件”等同。而艺术中的悲剧却是一个非常严格的审美形态,其首要任务是描写尖锐激烈的社会冲突,并且代表进步正义的一方暂时毁灭,激发人们崇高的审美感。

第二,现实生活中的悲剧可以是必然的,但绝大多数是偶然的,一般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发生。但艺术中悲剧都涉及人与人或人与社会之间的冲突,悲剧的发生具有历史的必然性。

第三,现实生活中的悲剧可以以丑为对象。但艺术中的悲剧主人公必然代表正义的力量,策略上可能有缺陷,但伦理人格上必须是完善的。

由此,我们可以给美学意义上的悲剧范畴的内涵作这样的界定:悲剧体现了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冲突。其中,“历史的必然要求”是指那些符合社会发展规律,代表民意的正义、进步的力量,或是善良、光明、美好的杰出代表,就是那种既符合真、又体现善的崇高势力;“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是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旧势力暂时占据优势,阻止代表“历史必然要求”的理想的实现与追求,并使它们遭受暂时的挫折与失败,使其合理要求得不到实现。

鲁迅先生关于悲剧也有过一句著名的论断:“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是从悲剧的最终结果上来认识悲剧的本质的,悲剧最终是以“人生有价值的东西”的“毁灭”而结束的。“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正是符合历史必然要求的东西,正是这种有价值的人生的被毁灭,客观上赋予了人生以一种非常严肃的意义,进而使人们在同情与怜悯之中萌生了对善良、正义和真理的渴望,形成了一种悲剧性的审美效果。

这里,我们可以从三方面阐述一下悲剧的美学特征,以加深我们对悲剧范畴的理解。

第一个特征,悲剧的主人公必须是正面人物。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悲剧总是摹仿比我们今天的人好的人。”这就规定了悲剧主人公善的品格。这里所说的“正面人物”,是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它既包括英雄人物,又包括那些默默无闻的平凡的小人物(《祝福》中的祥林嫂),但是他们共同一致的品格是进步、纯洁、善良。

正面人物是多种多样的,其内心世界也是丰富多彩的。有的悲剧主人公不但以美的魅力去吸引观众的注意,而且以善的品质去引起观众的同情与怜悯。如莎士比亚笔下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他们以死殉情,用人文主义克服家族封建意识;还有的悲剧主人公内心深处充满了真理与谬误、进步与落后的激烈斗争,斗争的结局是:主人公内心深处的真制服了假,善克服了恶,美战胜了丑,然而却在这一倾刻遇到失败或毁灭。如莎士比亚的悲剧《奥赛罗》中的奥赛罗、《李尔王》中的李尔等。之所以悲剧主人公要是正面人物,这主要原因是为了唤起人的同情感,产生悲剧效果。

第二个恃征,在悲剧冲突的展开中,用美的毁灭来否定丑的存在。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充满了善与恶、进步与落后的斗争,新生力量在强大的邪恶势力之下暂时毁灭了,失败了,造成了悲剧,但是,悲剧可以摧毁一个崇高伟大的人,却不能摧毁一个人的崇高伟大,美的被毁灭只是具体形式,其精神却完全战胜了丑和邪恶势力。如普罗米修斯为人类取火造福,而被判永久锁在悬崖绝壁上被凶鹫啄食肝脏,岂不悲壮!然而他的精神之壮美却永远存留天地之间,并彻底战胜了宙斯的凶残。

第三,从悲剧效果来看,怜悯、恐惧、陶冶、净化、提升——这是欣赏悲剧逐步展开的心态感受。这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悲剧必然首先要唤起人们的怜悯和恐惧之情,进一步在领略悲剧美的过程中,使自己的心灵得到陶冶和净化(即情感上的熏陶、感染与升华)。“恐惧”,是因为美的毁灭而引起的惊骇之情,但这种恐惧要适度,过多或不足,都可能影响悲剧的效果。由于悲剧的特殊性,它不但给人莫大的审美愉悦,还会给人以真的启迪:理想的道路并不平坦,而是充满了艰辛曲折;要实现理想目标,必须经受住挫折,准备付出代价,以赢得更加光明的未来。

我们再来看喜剧。喜剧在通常情况下被当作戏剧的一种类型,但作为美学范畴的喜剧,它指的社会生活和艺术领域中一切喜剧性的审美现象。同悲剧一样,现实生活中的喜剧与艺术美学中的喜剧也不能等同,其区别是:第一,现实生活中的喜剧现象较为广泛零散,没有一定的集中形态,因之不一定具有审美价值。而艺术中的喜剧则具有强烈的审美形态,既表现了现实中的喜剧性冲突,又表现了主体的审美态度;第二,现实中的喜剧现象可以是必然的本质的,但大量却是偶然的(如善意的挖苦、讥笑),但在艺术中,喜剧必然排除偶然性,并且集中表现喜剧性本质;第三,现实中的喜剧缺乏鲜明的否定性,有时还可以伪善的面目出现,但艺术中的喜剧具有鲜明的否定性与批判性,它是美对丑,善对恶的彻底胜利。

如果说悲剧是通过五对美的暂时的优势而表达人生的严肃,并揭示美的理想的话,那么喜剧则是通过对丑的彻底否定和批判,来表达人们对美的理想追求,并体验胜利后主体人格的愉悦与轻松。质言之,悲剧是对美的间接肯定,而喜剧则是对丑的直接否定。喜剧在其具体形式上,主要表现为名实不符、以假乱真、当众出丑等。这里我们结合论述喜剧的基本特征谈一谈。喜剧的特征有如下几点:

第一,揭穿旧势力、旧世界的内在空虚本质和无价值形式,以激起人们最后埋葬它的勇气和力量,这是喜剧的最基本特征。鲁迅先生在讲了“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之后,紧接着又说:“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喜剧的真正本质就在于,当丑的恶的东西已失去其存在的合理性依据,但仍与善进行挣扎,并以美的形式来掩饰其空虚、愚蠢的内容,因而呈现出种种可笑的丑态,使审美主体在自由、轻松的感性形式中,以笑来嘲笑、揶揄丑。人们在嘲弄丑时,看到了恶的渺小与空虚,因而体现出告别旧势力的自豪、优越、愉快的审美感。

第二,笑是喜剧的最基本的表现形式,笑也是喜剧性在欣赏者生理上的集中反映。喜剧来自笑,通过笑的形式才得以实现人格的轻松。也只有当笑用于否定丑、肯定美时,才构成喜剧。什么是笑?美学史上,许多美学家对此作过有意义的探讨。德国哲学家康德认为:“笑是一种从紧张的期待突然转化为虚无。”因为他认为在一切引起活泼的憾动人心的大笑里必然有某种荒谬悖理的东西存在着;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认为:喜剧性的笑是“感性形式压倒理性内容,从而表现其空虚。”柏格森强调“笑是处于内在矛盾对立的对象中的机械性压倒生命性的结果。”马克思认为笑首先是人对社会或艺术中的喜剧现象所处的一种主观态度,是对丑的东西的一种情绪上的反映,因此笑的内容是社会性的。通过这些论述我们可以看到,笑与人的不正常的语言、行为等因素相联系,也与日常生活中的背离情理的现象有关,如成年人头上戴一顶婴儿帽,一个现代裁缝扮演一个罗马大将去演悲剧,一个猴子穿上一件上衣等都会令人发笑。喜剧大师卓别林在《摩登时代》里扮演的工人拧螺丝的动作,是机械的生产动作形成的。后来,成了习惯动作,见了什么都想拧,便十分滑稽可笑了。

第三,夸张也是喜剧的重要表现形式。如堂吉诃德的形象便融入了许多夸张手法,卓别林的喜剧动作也是通过变形夸张进行的。但是夸张要抓住实质,表现要适度,否则就引不起喜剧性美感,反而可能生厌、流于浅薄。

随着时代的变化与进步,悲剧与喜剧在其内涵和形式上都将有很大的变化,随着人们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的提高,对于悲剧和喜剧的效果将有新的独特的理解。如对于悲剧主人公的失败或灭亡的命运,也不止停留在一般的怜悯同情上,而是升华到更高的境界,即在内心里产生这样的欲念:为了人类的理想,为了我们能拥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而斗争,这样悲剧在更高的意义上就成为催人向上的力量。再就喜剧来看,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艺术的喜剧表现往往也以正面人物为主人公,但此时并不是以讽刺和否定为主,而是亲切地微笑着表现正面事物的风味,肯定和赞扬美的事物,有时候也通过善意的笑声使人们意识到自己也有类似的缺点和错误,在笑声中人们悄悄地和自己的过去告别,并从中获得否定自己的错误走向更加美好生活的勇气。

在和平社会环境里,喜剧将成为人们越来越喜爱的审美形式,人们向往轻松愉快的生活。在这种情况下,提高喜剧的审美格调和品位是十分重要的工作。要注意表现人民内部生活的喜剧,要用幽默来衬托正面人物的优秀品质,用喜剧活跃人民的精神生活。总之,在建设高度精神文明的审美实践中,我们固然需要塑造崇高的美,但也需要创造出反映明朗欢快生活基调的喜剧的美。

[推荐]关于“清洁”的四种话语系统 【字体:小 大】

关于“清洁”的四种话语系统

作者:马丽蓉 文章来源:《回族研究》杂志文章 点击数:39 更新时间:2005-10-7

悲剧是戏剧的主要体裁之一。它渊源于古希腊,由酒神节祭祷仪式中的酒神颂歌演变而来。在悲剧中,主人公不可避免地遭受挫折,受尽磨难,甚至失败丧命,但他们合理的意愿、动机、理想、激情预示着胜利、成功的到来。
在戏剧史上,根据悲剧所涉及生活范围的不同,一般分为四种类型。
其一为英雄悲剧。它往往表现政治斗争、阶级斗争、民族斗争中的重大题材。直接表现各派政治力量、不同阶级之间的正面冲突。
其二为家庭悲剧。表现家庭之间、家庭内部各种复杂的伦理关系及不同的人生价值观念、道德法则酿成的激烈的矛盾冲突及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
其三为表现“小人物”平凡命运的悲剧。与“小人物”相对立的是来自社会各个角落的有形与无形的巨网。
最后一种其表现的矛盾冲突贯串整个人类社会生活,展现着人类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艰难历程。 著名的悲剧有许多,如《俄狄浦斯王》、《被缚的普罗米修斯》、《罗密欧与朱丽叶》、《安娜·克里斯蒂》、《浮士德》、《哈姆雷特》、《雷雨》、《椅子》等等。 著名的悲剧作家无计其数,如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莎士比亚、斯特林堡等等。
总之,悲剧最能表现矛盾斗争的内在生命运动,从有限的个人窥见那无限的光辉的宇宙苍穹,以个人渺小之力体现出人类的无坚不摧的伟大。
喜剧 又称“喜”或“喜剧性”。广义是审美范畴之一,狭义上特指戏剧的一个种类。作为美学范畴,喜剧与悲剧相对应,并与丑、笑和滑稽有密切联系和区别,是美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喜剧艺术最早出现于古代希腊。从语源学看,“喜剧”一词源于希腊语的“诗篇”和“载歌载舞的欢乐行列”二词。一般认为它主要起源于古希腊祭祀酒神狄奥尼苏斯的狂欢歌舞和民间滑稽戏。后来经“喜剧之父”阿里斯托芬将其定型化,成为以艺术手段对社会不良现象进行讽刺和批评的重要方式之一。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喜剧”一词的涵义逐渐突破了一种戏剧类型的限制,上升成为泛指一切艺术和生活中令人感到可笑的对象的审美范畴。
在西方美学史上,出现过许多有关喜剧的理论。最早把喜剧作为美学范畴加以研究的是亚里斯多德,他在《诗学》中指出:“喜剧的摹仿对象是比一般人较差的人物。所谓‘较差’,并非指一般意义的‘坏’,而是指具有丑的一种形式,即可笑性(滑稽)。可笑的东西是一种对旁人无伤,不至引起痛感的丑陋或乖讹。例如喜剧面具虽是又丑又怪,但不至引起痛感。”另一古希腊佚名作者的《喜剧论纲》指出:“喜剧是对于一个可笑的、有缺点的、有相当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喜剧来自笑”。这种看法把喜剧当作丑的一种特殊形式,即可笑性或滑稽,对后来发生了深远的影响。
康德没有系统的喜剧理论,他试图揭示笑的本质。他认为:“在一切引起活泼的撼动人的大笑里,必然有某种荒谬背理的东西存在着。……笑是一种从紧张的期待转化为虚无的感情”。
黑格尔从唯心主义辩证法出发,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喜剧理论。他认为,主体性是喜剧的本质特征,也是喜剧性矛盾的源泉。喜剧都具有可笑性,但并非一切可笑性都是喜剧,二者应当加以区别。喜剧的基本特点在于喜剧的主体(人物)追求的不是严肃、重大的目的,而是某种自身微不足道的,没有什么价值的,甚至是虚伪的、自相矛盾的东西。喜剧的主体以一种愉快和自信的心情,凌驾于一切矛盾之上,自以为可以解决一切矛盾,实现一切目的,而实际上由于目的的虚幻和无价值,不得不四处碰壁,必然走向最后的毁灭,然而他并不把这失败或毁灭放在眼里。这同悲剧形成鲜明的对照。悲剧主人公由于坚持善良意志和性格的片面性,追求实体性的目的,他是带着严肃的斗争精神和英雄气概走向毁灭的。
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喜剧离不开人类的社会生活,其主要特征是“用贪求有内容和有实际意义的外表来掩饰内在的空虚和微不足道。”
鲁迅认为,喜剧是“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马克思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把喜剧看作历史发展中新旧两种社会力量斗争的产物,深刻揭示了喜剧的社会本质。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他指出,当欧洲历史已经进入资本主义时代的情况下,依然保留封建割据的“现代德国制度是一个时代错误,……它向全世界表明旧制度毫不中用;它只是想象自己具有自信,并且要求世界也这样想象”,这种“用另外一个本质的假象来把自己的本质掩盖起来”的“现代的旧制度不过是真正的主角已经死去的那种世界制度的丑角。历史不断前进,经过许多阶段才把陈旧的生活方式送进坟墓。世界历史形式的最后一个阶段就是喜剧。……历史的进程为什么是这样的呢?这是为了使人类能够愉快地同自己的过去诀别”。并且认为,一切伟大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在历史上都会出现两次,“第一次是作为悲剧出现,第二次是作为喜剧出现。”
喜剧的真正王国是人类社会。喜剧是社会生活现象和人的行为所固有的一种审美价值,同时也是对其所做的一种审美评价。喜剧不是事物的自然属性,在自然界里无所谓喜剧。喜剧根源于社会生活中的矛盾冲突,具有客观的社会价值和社会内容。
喜剧与丑有联系又有区别。喜剧的对象是可笑的事物或行动。一切陈旧的、过时的、落后的、反动的事物以真、善、美的伪装掩盖自己假、恶、丑的本质,这无疑是令人可笑的。通过笑,人们可以剥掉其伪装,识破其本质,在精神上否定假、恶、丑,肯定真、善、美。但这只是构成否定型喜剧或讽刺喜剧的一种类型。还有一类“可笑的事物或行动”,并不表现为落后的、反动的、垂死的、丑恶的事物,而是以正面的肯定的事物或行动表现出来。这类“可笑的事物或行动”则构成肯定型的喜剧或歌颂性的喜剧(如《李逵负荆》、《阿凡提的故事》)。西方美学史上不少美学家只强调喜剧与丑的联系,把丑看作喜剧的根源和本质是片面的。
喜剧与滑稽、与可笑性也是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喜剧对象的突出特点在于自身的矛盾性,如名不符实、表里不一、反常背理、怪诞离奇、以假充真、自炫为美、小题大作等等,它们都显示出本质与现象、内容与形式、主观与客观、动机与效果、目的与手段等的自相矛盾和不协调,因而令人感到滑稽和可笑。但作为美学范畴,喜剧又不等同于滑稽和可笑,一般来说,滑稽和可笑性的范围或容量比喜剧要大,而喜剧在内容上要比滑稽和可笑重要和深刻。喜剧不但令人感到滑稽和可笑,而且能够体现社会生活中真善美与假恶丑的矛盾冲突,具有较为深刻的社会内容,能使审美主体在笑声中肯定真、善、美,肯定合乎必然性的理想,否定现实生活中的假、恶、丑。见不出矛盾冲突的孤立的滑稽动作,庸俗低级的笑,胳痒的笑,显然不能归入喜剧的范畴。喜剧的笑是明朗的、高尚的、肯定理想的笑。喜剧的审美价值不在对现实的单纯否定或肯定,而在显示理想对现实的胜利。 喜剧的具体表现形态是十分丰富和多样的,不论日常生活中的喜剧,还是艺术中的喜剧,都有许多变体,如谐谑、揶揄、打诨、嘲笑、怪诞、闹剧、趣剧、幽默、讽刺等等,它们相互间的区别常常是富有弹性的,尚待进一步研究。其中讽刺和幽默是两种最基本的形式。讽刺是否定型喜剧的一种表现形式,在阶级社会中,讽刺的运用有阶级性,可以用来对付敌人,也可以用来批评人民内部的不良现象。由于讽刺的对象不同,讽刺者的立场和态度不同,讽刺的否定性质和程度也不相同。幽默更多与肯定型喜剧相联系,它不象讽刺那样辛辣,更多一些善意和风趣,但也有轻微的否定性和讽刺意味。幽默更多显示出审美主体洞察事物本质和坚信进步理想的优越性和乐观精神。

悲剧是戏剧的主要体裁之一。它渊源于古希腊,由酒神节祭祷仪式中的酒神颂歌演变而来。在悲剧中,主人公不可避免地遭受挫折,受尽磨难,甚至失败丧命,但他们合理的意愿、动机、理想、激情预示着胜利、成功的到来。 在戏剧史上,根据悲剧所涉及生活范围的不同,一般分为四种类型。其一为英雄悲剧。它往往表现政治斗争、阶级斗争、民族斗争中的重大题材。直接表现各派政治力量、不同阶级之间的正面冲突。其二为家庭悲剧。表现家庭之间、家庭内部各种复杂的伦理关系及不同的人生价值观念、道德法则酿成的激烈的矛盾冲突及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其三为表现“小人物”平凡命运的悲剧。与“小人物”相对立的是来自社会各个角落的有形与无形的巨网。最后一种其表现的矛盾冲突贯串整个人类社会生活,展现着人类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艰难历程。 著名的悲剧有许多,如《俄狄浦斯王》、《被缚的普罗米修斯》、《罗密欧与朱丽叶》、《安娜·克里斯蒂》、《浮士德》、《哈姆雷特》、《雷雨》、《椅子》等等。 著名的悲剧作家无计其数,如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莎士比亚、斯特林堡等等。 总之,悲剧最能表现矛盾斗争的内在生命运动,从有限的个人窥见那无限的光辉的宇宙苍穹,以个人渺小之力体现出人类的无坚不摧的伟大。喜剧 又称“喜”或“喜剧性”。广义是审美范畴之一,狭义上特指戏剧的一个种类。作为美学范畴,喜剧与悲剧相对应,并与丑、笑和滑稽有密切联系和区别,是美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喜剧艺术最早出现于古代希腊。从语源学看,“喜剧”一词源于希腊语的“诗篇”和“载歌载舞的欢乐行列”二词。一般认为它主要起源于古希腊祭祀酒神狄奥尼苏斯的狂欢歌舞和民间滑稽戏。后来经“喜剧之父”阿里斯托芬将其定型化,成为以艺术手段对社会不良现象进行讽刺和批评的重要方式之一。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喜剧”一词的涵义逐渐突破了一种戏剧类型的限制,上升成为泛指一切艺术和生活中令人感到可笑的对象的审美范畴。 在西方美学史上,出现过许多有关喜剧的理论。最早把喜剧作为美学范畴加以研究的是亚里斯多德,他在《诗学》中指出:“喜剧的摹仿对象是比一般人较差的人物。所谓‘较差’,并非指一般意义的‘坏’,而是指具有丑的一种形式,即可笑性(滑稽)。可笑的东西是一种对旁人无伤,不至引起痛感的丑陋或乖讹。例如喜剧面具虽是又丑又怪,但不至引起痛感。”另一古希腊佚名作者的《喜剧论纲》指出:“喜剧是对于一个可笑的、有缺点的、有相当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喜剧来自笑”。这种看法把喜剧当作丑的一种特殊形式,即可笑性或滑稽,对后来发生了深远的影响。 康德没有系统的喜剧理论,他试图揭示笑的本质。他认为:“在一切引起活泼的撼动人的大笑里,必然有某种荒谬背理的东西存在着。……笑是一种从紧张的期待转化为虚无的感情”。 黑格尔从唯心主义辩证法出发,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喜剧理论。他认为,主体性是喜剧的本质特征,也是喜剧性矛盾的源泉。喜剧都具有可笑性,但并非一切可笑性都是喜剧,二者应当加以区别。喜剧的基本特点在于喜剧的主体(人物)追求的不是严肃、重大的目的,而是某种自身微不足道的,没有什么价值的,甚至是虚伪的、自相矛盾的东西。喜剧的主体以一种愉快和自信的心情,凌驾于一切矛盾之上,自以为可以解决一切矛盾,实现一切目的,而实际上由于目的的虚幻和无价值,不得不四处碰壁,必然走向最后的毁灭,然而他并不把这失败或毁灭放在眼里。这同悲剧形成鲜明的对照。悲剧主人公由于坚持善良意志和性格的片面性,追求实体性的目的,他是带着严肃的斗争精神和英雄气概走向毁灭的。 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喜剧离不开人类的社会生活,其主要特征是“用贪求有内容和有实际意义的外表来掩饰内在的空虚和微不足道。” 鲁迅认为,喜剧是“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马克思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把喜剧看作历史发展中新旧两种社会力量斗争的产物,深刻揭示了喜剧的社会本质。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他指出,当欧洲历史已经进入资本主义时代的情况下,依然保留封建割据的“现代德国制度是一个时代错误,……它向全世界表明旧制度毫不中用;它只是想象自己具有自信,并且要求世界也这样想象”,这种“用另外一个本质的假象来把自己的本质掩盖起来”的“现代的旧制度不过是真正的主角已经死去的那种世界制度的丑角。历史不断前进,经过许多阶段才把陈旧的生活方式送进坟墓。世界历史形式的最后一个阶段就是喜剧。……历史的进程为什么是这样的呢?这是为了使人类能够愉快地同自己的过去诀别”。并且认为,一切伟大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在历史上都会出现两次,“第一次是作为悲剧出现,第二次是作为喜剧出现。” 喜剧的真正王国是人类社会。喜剧是社会生活现象和人的行为所固有的一种审美价值,同时也是对其所做的一种审美评价。喜剧不是事物的自然属性,在自然界里无所谓喜剧。喜剧根源于社会生活中的矛盾冲突,具有客观的社会价值和社会内容。 喜剧与丑有联系又有区别。喜剧的对象是可笑的事物或行动。一切陈旧的、过时的、落后的、反动的事物以真、善、美的伪装掩盖自己假、恶、丑的本质,这无疑是令人可笑的。通过笑,人们可以剥掉其伪装,识破其本质,在精神上否定假、恶、丑,肯定真、善、美。但这只是构成否定型喜剧或讽刺喜剧的一种类型。还有一类“可笑的事物或行动”,并不表现为落后的、反动的、垂死的、丑恶的事物,而是以正面的肯定的事物或行动表现出来。这类“可笑的事物或行动”则构成肯定型的喜剧或歌颂性的喜剧(如《李逵负荆》、《阿凡提的故事》)。西方美学史上不少美学家只强调喜剧与丑的联系,把丑看作喜剧的根源和本质是片面的。 喜剧与滑稽、与可笑性也是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喜剧对象的突出特点在于自身的矛盾性,如名不符实、表里不一、反常背理、怪诞离奇、以假充真、自炫为美、小题大作等等,它们都显示出本质与现象、内容与形式、主观与客观、动机与效果、目的与手段等的自相矛盾和不协调,因而令人感到滑稽和可笑。但作为美学范畴,喜剧又不等同于滑稽和可笑,一般来说,滑稽和可笑性的范围或容量比喜剧要大,而喜剧在内容上要比滑稽和可笑重要和深刻。喜剧不但令人感到滑稽和可笑,而且能够体现社会生活中真善美与假恶丑的矛盾冲突,具有较为深刻的社会内容,能使审美主体在笑声中肯定真、善、美,肯定合乎必然性的理想,否定现实生活中的假、恶、丑。见不出矛盾冲突的孤立的滑稽动作,庸俗低级的笑,胳痒的笑,显然不能归入喜剧的范畴。喜剧的笑是明朗的、高尚的、肯定理想的笑。喜剧的审美价值不在对现实的单纯否定或肯定,而在显示理想对现实的胜利。 喜剧的具体表现形态是十分丰富和多样的,不论日常生活中的喜剧,还是艺术中的喜剧,都有许多变体,如谐谑、揶揄、打诨、嘲笑、怪诞、闹剧、趣剧、幽默、讽刺等等,它们相互间的区别常常是富有弹性的,尚待进一步研究。其中讽刺和幽默是两种最基本的形式。讽刺是否定型喜剧的一种表现形式,在阶级社会中,讽刺的运用有阶级性,可以用来对付敌人,也可以用来批评人民内部的不良现象。由于讽刺的对象不同,讽刺者的立场和态度不同,讽刺的否定性质和程度也不相同。幽默更多与肯定型喜剧相联系,它不象讽刺那样辛辣,更多一些善意和风趣,但也有轻微的否定性和讽刺意味。幽默更多显示出审美主体洞察事物本质和坚信进步理想的优越性和乐观精神。
参考资料:《戏剧百科全书》

我们老师说的: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破坏给人看。喜剧就是把不好的东西撕破给人看。


文学可以定义吗,如何定义
不能定义的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是不是文学现象
不是,不相关,定义混乱 文学现象:一、定义 文学现象就是我们所能看到的有关文学的所有现象。 例如,《红楼梦》、曹雪芹、所有阅读这篇巨著的人以及红学的兴起 二、文学现象的主体 文学现象有:文学作品,创作文学作品的人,阅读文学作品的人,研究文学作品的人。三、文学现象的功能 文学现象是认识研究...

文学作品都具有哪些共同特征?
最先出现的是口头文学,一般是与音乐联结为可以演唱的抒情诗歌。最早形成书面文学的有中国的《诗经》、印度的《罗摩衍那》和古希腊的《伊利昂纪》等。中国先秦时期将以文字写成的作品都统称为文学,魏晋以后才逐渐将文学作品单独列出。欧洲传统文学理论分类法将文学分为诗、散文、戏剧三大类。现代通常将文学分为诗歌、...

中国的经典文学作品是怎么定义的,主要包括哪些?
文学是用语言塑造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语言艺术,是文化中极具强烈感染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灿烂光辉的经典性作品或优秀作品,它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瑰宝。中国古典文学有诗歌、散文、小说以及词、赋、曲等多种表现形式,在各种文体中,又有多种多样的艺术表现手法,从而使中国古典...

“文学”是什么意思?文学作品有哪些分类?
文学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比较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表现作家心灵世界的艺术,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寓言、童话等体裁,是文学的重要表现形式,以不同的形式即体裁,表现内心情感,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作为学科门类理解的文学,包括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及新闻传播学。按载体分为...

文学体裁和文学样式一样吗?
而文学样式这个概念并没有明确的定义,一般可以理解为文学作品的一种分类方式,常见的有两分法(韵文与散文)、三分法(叙事类、抒情类、戏剧类)、四分法(诗歌、散文、戏剧、小说)以及五分法(诗歌、剧本、剧小说、小说、散文)。这些分类方式主要依据文学作品的外在形式和内容特点进行划分,反映了...

埋下伏笔是什么意思
埋下伏笔是一种文学创作手法,指在文章或故事中出现一些看似普通的细节或提示,为后文情节的发展做铺垫或暗示。详细解释如下:一、伏笔的基本定义 在文学作品中,埋下伏笔指的是作者巧妙地布置一些不易被读者察觉的线索或提示,这些线索在后文中会有重要的作用。通过伏笔,作者可以为故事的转折和发展提供...

回环往复手法?
回环往复手法是一种文学修辞手法,用于在文学作品中通过反复使用相同的词语、句子或结构,形成循环往复的效果,增强表达力度和节奏感。解释:一、定义和基本特点 回环往复手法,又称循环往复、反复修辞,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一种手法。其主要特点在于通过反复呈现某些词语、句子或特定的结构,形成文本的循环和...

文学理论教程(第九章 文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
我国很早就有文与章之分,刘勰将文体分为“文”和“笔”;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根据文体的语言是否押韵将史诗、戏剧等一切有韵文体统称为诗,无韵文体则包括各种各样的文学和非文学,乃至应用文体。这种分类法过于笼统,早已不用。 现实型文学: 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其基本特征是再现性和逼真...

帽段是什么意思
帽段,通常指的是文学作品中用于呈现人物外貌、动作等细节的一段描述性文字。以下是详细的解释:一、帽段的定义 在文学创作中,帽段是一种常见的手法,用于描绘人物的特定细节,如服饰、发型等。其中,“帽”并不局限于真实的帽子,更多地是泛指人物外在形象的描述。通过帽段,作者能够生动地展现人物的某些...

七里河区14731096603: 怎样定义文学作品中的悲、喜剧? -
卢以天诺: 悲剧是戏剧的主要体裁之一.它渊源于古希腊,由酒神节祭祷仪式中的酒神颂歌演变而来.在悲剧中,主人公不可避免地遭受挫折,受尽磨难,甚至失败丧命,但他们合理的意愿、动机、理想、激情预示着胜利、成功的到来. 在戏剧史上,根据...

七里河区14731096603: 悲剧和喜剧的定义 -
卢以天诺: 无论是文学艺术中的悲剧还是喜剧,都根源人的现实生活,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和表现.然而它们又不能简单地等同于现实生活.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悲剧”一词,人们也常常把一些不幸的、痛苦的事情称作“悲剧”,然而严格说来,这只是一些“悲惨的事件”,不属于美学意义上的悲剧.喜剧在通常情况下被当作戏剧的一种类型,但作为美学范畴的喜剧,它指的社会生活和艺术领域中一切喜剧性的审美现象.

七里河区14731096603: 在文学里什么为悲剧什么为喜剧 -
卢以天诺: 悲剧是以剧中主人公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及其悲惨的结局,构成基本内容的作品.它的主人公大都是人们理想、愿望的代表者.悲剧以悲惨的结局,来揭示生活中的罪恶,即以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从而激起观众的悲愤及崇敬,...

七里河区14731096603: 什么是悲剧?什么是喜剧? -
卢以天诺: 我的定义是:让人哭得一踏糊涂的是悲剧;让人笑得起不了身的是喜剧. 某天,看到鲁迅关于悲剧和喜剧的定义,现摘录如下: 鲁迅说的 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有价值的东西,比如爱情,生命……把这些东西毁灭了,让人感到震惊,心灵得到净化,不再让这样的悲剧重演.) 喜剧:把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 不愧是大文学家说出的话,言简意赅.

七里河区14731096603: 悲剧是什么意思???? -
卢以天诺:悲剧是以剧中主人公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及其悲惨的结局,构成基本内容的作品.它的主人公大都是人们理想、愿望的代表者.悲剧以悲惨的结局,来揭示生活中的罪恶,即以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

七里河区14731096603: 说《罗密欧与朱丽叶》是悲喜剧,悲喜剧是什么意思?难道整部作品中不是个悲剧吗? -
卢以天诺: [定义]又称为正剧,是戏剧文学的一种体裁,结合了悲剧与喜剧的成分,能够多方面地反映社会生活,扩大和增强了戏剧反映生活的广泛性和深刻性. [特征] 正剧的外部表现特征,主要在于人物命运、事件结局的完满性.它既指完美的收场、幸...

七里河区14731096603: 悲剧的定义? -
卢以天诺: 词语解释词目:悲剧 拼音:bēi jù 基本解释 1. [tragedy;tragic] 2. 描写主角与占优势的力量(如命运、环境,社会)之间冲突的发展,最后达到悲惨的或灾祸性的结局 3. 比喻悲惨不幸的遭遇 个人的悲剧扩大而成为民族的悲剧.——郭沫若...

七里河区14731096603: 古典小说喜剧悲剧分别是什么 -
卢以天诺: 中国十大古典悲剧(根据王季恩主编的《中国十大悲剧集》)是: 1.《窦娥冤》(元朝关汉卿) 2.《汉宫秋》(元朝马致远) 3.《赵氏孤儿》(元朝纪君祥) 4.《琵琶记》(明朝高则诚) 5.《精忠旗》(明朝冯梦龙) 6.《娇红记》(明朝孟称...

七里河区14731096603: 《泰坦尼克号》为什么要是悲剧结局 -
卢以天诺: 美学范畴中的悲剧和喜剧,不单是指特定的戏剧类型,而是指具有“悲”和“喜”的特殊审美效果的文艺作品.我在这里所谈论的悲剧,也主要是指广义上的具有“悲”的审美因素和审美效果...

七里河区14731096603: 在文学范畴内,什么是悲剧意识? -
卢以天诺: 什么是悲剧意识?悲剧意识即是当人类意识到自身个体的短促性,渺小性,悲剧性的时候产生的一种个体的孤独感,价值的空没感,生命的无奈感.一个人的生命本来就是一场悲剧,不是么?人生一世,草木一春.短短数十载,如白驹过隙,...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