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有什么典故?

作者&投稿:毋重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重阳节有哪些典故?~

经典故事《重阳节》:重阳节的来历

九九重阳节典故很 久 以 前 , 汝 南 县 有 个 人 名 叫 桓 景 。 他 和 父 母 妻 子 一 家 人 守 著 几 片 地 , 安 分 守 己 的 过 日 子 。 谁 知 天 有 不 测 风 云 , 汝 河 两 岸 忽 然 流 行 起 瘟 疫 , 夺 走 了 不 少 人 的 性 命 。 桓 景小时 候 曾 听 大 人 说 过 , 汝 河 里 住 了 一 个 瘟 魔 , 每 年 都 会 出 来 散 布 瘟 疫 , 危 害 人 间 。 为 了 替 乡 民 除 害 , 桓 景 打 听 到 东 南 山 中 住 了 一 个 叫 费 长 房 的 神 仙 。 他 就 决 定 前 去 拜 访 。

谁 知 他 翻 越 了 千 山 万 水 , 还 是 找 不 到 仙 人 的 纵 迹 。 有 一 天 , 他 忽 炙 看 见 面 前 站 著 一 只 雪 白 的 鸽 子 不 断 地 向 他 点 头 , 桓 景 走 近 前 一 看 , 鸽 子 忽 然 飞 了 两 三 丈 远 , 落 地 後 又 不 断 地 向 桓 景 点 头 。 就 这 样 , 桓 景 跟 著 白 鸽 , 终 於 找 到 了 费 长 房 的 仙 居 。 桓 景 走 到 门 口 , 恭 恭 敬 敬 的 跪 了 两 天 两 夜 。 到 了 第 三 天 , 大 门 忽 然 开 了 , 一 个 白 发 老 人 笑 眯 眯 的 对 他 说 : 「 弟 子 为 民 除 害 心 切 , 快 跟 我 进 院 吧 」 。

费 长 房 就 给 了 桓 景 一 把 降 妖 青 龙 剑 , 让 他 练 习 降 妖 的 法 门 。 有 一 天 桓 景 正 在 练 剑 , 费 长 房 走 过 来 对 他 说 : 「 今 年 九 月 九 , 汝 河 瘟 魔 又 要 出 来 害 人 。 你 赶 紧 回 乡 为 民 除 害 , 我 给 你 茱 萸 叶 子 一 包 , 菊 花 酒 一 瓶 , 让 你 家 乡 父 老 登 高 避 祸 」 。 说 完 , 就 用 手 招 来 一 只 仙 鹤 , 把 桓 景 载 回 汝 南 去 了 。

桓 景 回 到 家 乡 , 就 把 费 长 房 的 话 向 大 伙 儿 说 了 一 遍 。 到 了 九 月 九 那 天 , 他 就 带 著 全 村 老 小 登 上 了 附 近 的 一 座 山 。 把 茱 萸 叶 子 分 给 每 人 一 片 , 让 瘟 魔 不 敢 近 前 。 又 把 菊 花 酒 倒 出 来 , 每 人 喝 了 一 口 , 说 是 可 以 避 瘟 疫 。 安 排 妥 当 後 , 他 就 带 著 降 妖 青 龙 剑 回 到 村 中 , 等 著 斩 杀 瘟 魔 。

不 一 会 儿 , 汝 河 里 狂 风 怒 吼 , 瘟 魔 出 水 走 上 岸 来 。 忽 然 抬 头 看 见 人 群 都 在 山 上 欢 聚 , 它 便 冲 至 山 下 , 却 被 酒 气 及 茱 萸 的 香 味 吓 得 不 敢 上 前 。 一 回 头 , 又 看 见 桓 景 抽 出 宝 剑 , 和 瘟 魔 斗 了 几 个 回 合 , 瘟 魔 斗 他 不 过 , 转 身 就 跑 。 桓 景 「 嗖 」 的 一 声 射 出 了 宝 剑 , 宝 剑 闪 著 寒 光 , 一 眨 眼 就 把 瘟 魔 钉 死 在 地 上 。

从 此 汝 河 两 岸 的 百 姓 , 再 也 不 受 瘟 疫 的 侵 袭 了 。 人 们 就 把 九 月 九 日 登 高 避 祸 的 习 俗 , 一 代 代 的 传 到 现 在 。

重阳节又称登高节。在这一天,人们登高望远,思念亲人。
原来,我国古代把九叫做“阳数”,农历九月九日,两九相重,都是阳数,因此称为“重阳”。
相传东汉时,汝南县里有一个叫桓景的农村小伙子,父母双全,妻子儿女一大家。日子虽然不算好,半菜半粮也能过得去。谁知不幸的事儿来了。汝河两岸害起了瘟疫,家家户户都病倒了,尸首遍地没人埋。这一年,桓景的父母也都病死了。
桓景小时候听大人们说:“汝河里住有一个瘟魔,每年都要出来到人间走走。它走到哪里就把瘟疫带到哪里。桓景决心访师求友学本领,战瘟魔,为民除害。听说东南山中住着一个名叫费长房的大仙,他就收拾行装,起程进山拜师学艺。
费长房给桓景一把降妖青龙剑。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不分昼夜地练开了。转眼又是一年,那天桓景正在练剑,费长房走到跟前说:“今年九月九,汝河瘟魔又要出来。你赶紧回乡为民除害。我给你茱萸叶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让你家乡父老登高避祸。”仙翁说罢,用手一指,一只仙鹤展翅飞来,落在桓景面前。桓景跨上仙鹤向汝南飞去。
桓景回到家乡,召集乡亲。把大仙的话给大伙儿说了。九月九那天,他领着妻子儿女、乡亲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叶子每人分了一片,说这样随身带上,瘟魔不敢近身。又把菊花酒倒出来,每人啄了一口,说喝了菊花酒,不染瘟疫之疾。他把乡亲们安排好,就带着他的降妖青龙剑回到家里,独坐屋内,单等瘟魔来时交战降妖。
不大一会儿,只听汝河怒吼,怪风旋起。瘟魔出水走上岸来,穿过村庄,走千家串万户也不见一个人,忽然抬头见人们都在高高的山上欢聚。它窜到山下,只觉得酒气刺鼻,茱萸冲肺,不敢近前登山,就又回身向村里走去。只见一个人正在屋中端坐。就吼叫一声向前扑去。桓景一见瘟魔扑来,急忙舞剑迎战。斗了几个回合,瘟魔战他不过,拔腿就跑。桓景“嗖”的一声把降妖青龙剑抛出,只见宝剑闪着寒光向瘟魔追去,穿心透肺把瘟魔扎倒在地。
此后,汝河两岸的百姓,再也不受瘟魔的侵害了。人们把九月九登高避祸、桓景剑刺瘟魔的事,父传子,子传孙,一直传到现在。从那时起,人们就过起重阳节来,有了重九登高的风俗。

登高,插茱萸.戴菊花

经典故事《重阳节》:重阳节的来历





重阳节是多么美丽的节日啊


端午节是哪一天 有什么历史典故
1. 纪念屈原:相传,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初五这天投汨罗江自尽,以身殉国。屈原死后,人们为了寄托哀思,纷纷划船捞救,并投放米团以避免鱼虾侵犯屈原的遗体,后来演变成了吃粽子和赛龙舟的习俗。2. 迎接伍子胥:有说法认为,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吴国大夫伍子胥,而非屈原。伍子胥被尊为河神,人们在五...

端午节的来历
后来演变成了现在的端午节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传统活动。而吃粽子则是为了纪念屈原,同时也有辟邪驱瘟、保平安的寓意。从此,端午节成为了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 二、相关典故和寓意 端午节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寓意。首先,端午节是对屈原的缅怀和纪念,表达了人们对于爱国主义、民族团结和集体荣誉的追求。其次,端...

重阳节的历史典故
重阳节的历史典故如下:1、源于汉代的道学 重阳节的来历源于汉代的道学。道家奉为经典的《易经》中,把奇数视为阳数,偶数视为阴数,阳数中“九”又被视为“极阳”,九月九日是两个“极阳”相遇,所以称作“重阳”。2、古代祭祀大火的仪式 重阳节的来历由来是古代祭祀大火的仪式。古代人们为了庆祝重阳...

端午节的由来和典故
除祖国大陆在端午节有赛龙舟的风俗外,清朝乾隆年间,台湾也开始举行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农历五月初五,都举行龙舟竞赛。而在香港、澳门等地,端午节龙舟竞渡的风俗也十分盛行。农历五月五日是我国民间传统的端午节,又叫重午节、端阳节。这个节日...

端午节是哪一天 有什么历史典故
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诸说: 1.纪念屈原 传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战国时代楚国诗人屈原,他在五月初五这天投汨罗江自尽殉国。屈平,字原, 屈原 通常称为屈原,又自云名正则,号灵均,汉族,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屈原虽忠事楚怀王,却屡遭...

端午节的来历是什么?端午节吃粽子是什么典故
中国民众从此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与纪念屈原紧密联系在一起,成为中国的节日。典故:据说,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为了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

端午节的来历有几种说法
而《史记·孟尝君列传》记历史上有名的孟尝君,在五月五日出生。其父要其母不要生下他,认为“五月子者,长于户齐,将不利其父母。”《风俗通》佚文,“俗说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所以,在这一天人们要驱毒辟邪,这一天要木兰浴、悬艾草、带五彩丝、禁欲。因此,从上述典故和文献...

端午节为什么要送扇子?你知道哪些关于端午节的故事?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是为了纪念楚国诗人屈原的重要节日。端午节当天,各地会举行赛龙舟、挂荷包等传统民俗活动。古人认为“赠扇”乃君子之风,好朋友之间才会互相赠送扇子,奉扬仁风。直到清朝乾隆年间,颐和园内扇面殿,也是沿用“谢安赠扇”的典故,修建而成。光绪年...

有关端午节的小故事
1、纪念屈原的故事。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

端午节马上要来了,你知道端午节都有哪些习俗和典故吗?
说到端午,你第一次想起的是吃粽子和龙舟。除此之外,你知道端午的风俗习惯和传统吗?让我们总结一下:端午,每年阴历五月初五。据《荆楚岁时记》记载,由于盛夏登高作业,顺阳在上面,5月是盛夏,其第一个午睡正好是登高作业顺阳天气晴朗的日子,所以5月初5日也被称为端阳节。此外,端午节还被称为...

港南区13972063183: 有关九九重阳节的来历的故事 -
寸纪抗菌: 较早有关重阳节的传说,见于梁朝吴均的《续齐谐记》: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日九月九日汝家中当有灾,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绛婓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蜗祸可除.景如言举家登山.夕还,见鶪犬牛羊一时暴死.长房闻之日,此可代也.今世人九日登高饮酒,妇人带茱萸囊,盖始于此.民间故事继承了《续齐谐记》的故事梗概,再添上民间艺人想像创造的情节,又产生了很多重阳节传说的异文.这里选择了三则异文展示给大家.

港南区13972063183: 有关重阳节的故事.趣事 -
寸纪抗菌: 东汉安帝年间,宫中身怀六甲的李娘娘受闫氏所害,逃至洛阳以西伏牛山以南的重阳店.恰在农历九月九日这一天生下一女,取名重阳女.李娘娘历尽艰辛,慢慢把重阳女养大成人.谁知一年秋天,此地发生了一场大瘟疫,村里的百姓和李娘娘...

港南区13972063183: 重阳节的来历故事一百五十字 -
寸纪抗菌: 重阳节文化迄今已有两三千年历史,在西峡至今流传众多民间传说.其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要数重阳公主的传说. 据《汉书》记载,东汉安帝年间,宫中身怀六甲的李娘娘受闫氏所害,逃至洛阳以西伏牛山以南的重阳店.恰在农历九月九日...

港南区13972063183: 中国民间故事 - 关于重阳节由来的民间传说
寸纪抗菌: 关于重阳节由来的民间传说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重阳与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倾室而出,...

港南区13972063183: 重阳节为什么登高?有什么典故吗 -
寸纪抗菌:[答案] 九月初九重阳节,又称为“重九节”或“老人节”.这一天,重阳佳节活动极为丰富,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放风筝、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等. 重阳节,起源于战国时代,原是一个欢乐的日子.古人将天地万物归为阴阳两类,阴代表黑暗,阳则代表...

港南区13972063183: 重阳节名字的由来是什么 -
寸纪抗菌: 重阳节又称登高节.在这一天,人们登高望远,思念亲人.正如诗中所说:“每逢佳节倍思亲.”那么重阳节是怎么来的呢?原来,我国古代把九叫做“阳数”,农历九月九日,两九相重,都是阳数,因此称为“重阳”.重阳节来源于道教的...

港南区13972063183: 九九重阳节的由来有哪些说法?
寸纪抗菌: 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是中国传统的重阳节.关于重阳节的来历,大致有三种说法. 说法一:据《续齐谐记》载:汉代桓景随《易》学大师费长房游学多年.一天,费大师对...

港南区13972063183: 重阳节的神话故事有哪些二十个字或三十个字 -
寸纪抗菌: 神话传说: 《续齐谐记》记载 较早有关重阳节的传说,见于梁朝吴均的《续齐谐记》: 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曰:“九月九日,汝家中当有灾.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景如言...

港南区13972063183: 重阳节有什故事 -
寸纪抗菌: 重阳节,起源于战国时代,原是一个欢乐的日子.古人将天地万物归为阴阳两类,阴代表黑暗,阳则代表光明、活力.奇数为阳,偶数为阴.九是奇数,因此属阳,九月初九,日月逢九,二阳相重,故称“重阳”. 这一天,正值仲秋季节,天高气爽,是登高远眺,舒畅胸怀的好时光.中国历代许多文人雅士,每当此时,登上高处,一面饮菊花酒,一面吟诗取乐,留下无数诗篇. 九月,严寒的冬关即将降临,人们开始添置冬装,他们也不忘在拜祭先人时烧纸衣,让先人在阴间过冬.这一来,重阳节便演变为扫墓及为先人焚化冬衣的节日. 庆祝方式 重阳节和其他传统节日

港南区13972063183: 关于重阳的故事 -
寸纪抗菌: 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汉初.汉高祖刘邦的爱妃戚夫人被吕后惨害后,侍候戚夫人的宫女贾某也被逐出宫,嫁与贫民为妻.贾某传出:在皇宫中,每年九月初九日,都要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