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为什么传位给他的弟弟而不是他的儿子?

作者&投稿:霜时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赵匡胤为什么传位给自己的弟弟,而不是儿子?~

赵匡胤死后,把位置传给了自己的弟没有传给自己的儿子,其中有很多的原因。因为每一个朝代,他的位置传宗接代可能会不一样,然而有的时候会临时改变主意,也可能发现一些变故导致这个传宗可能会给一些不相关的人。在对于赵匡胤的死有很多人有不同的说法。有的人说是他的弟弟赵光义杀死了赵匡胤,也有人说在死之前把位置已经传给了赵光义。

但是不管怎么样,王位的世袭制是没有改变的,有可能会给自己亲人,也可能会给一些能力比较大的人。对于王朝国家的管理,还是需要有能力的统治者进行管理的,因为如果摊上一个管理能力比较差的皇上,那么这个国家的发展可能就会比较不好。一些统治者他的统治能力比较强的话,那么这个国家的发展,对于子民的生活也是非常好的。

就像秦始皇统一六国,然后在一些改革制度上是非常的强大的。在文化政治经济方面的改革都是非常前进性的,尤其是在一些政治上的改革,这是一些法律以及一些书本的规定,对后市的发展也作出一些规范和启示。虽然当时秦始皇在统治的时候非常的严厉,也比较的不近人情,但是他对后世的一些影响也是非常大的。


至于赵匡胤死后为什么把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弟弟赵光义,有很多的说法。其中原因也有很多,我们不是当事人也说不清楚,所以如果你想知道更多一点,可以自己去查了一些古文和一些史实去进行考察,然后可以询问一些专业人士。所以说我们也不能太过于片面的判断这件事情和去解释这件事情,因为我们不是专业人士,也不是当事人。

历史上普遍认为赵光义杀兄谋位.
元976年,宋代开国之君赵匡胤一夜之间猝然离世,正史中没有他患病的记载,野史中的记载又说法不一。他的死因,成了历史上一宗离奇的悬案。

《湘山野录》中说,开宝九年10月,一个雪夜里,赵匡胤急召他的弟弟赵光义入宫,兄弟二人在寝宫对饮,喝完酒已经是深夜了,赵匡胤用玉斧在雪地上刺,同时说:“好做好做”,当夜赵留宿寝宫,第二天天刚刚亮,赵匡胤不明不白地死了。赵光义受遗诏,于灵前继位。

《烬余录》说,赵光义对赵匡胤的妃子花蕊夫人垂涎之久,趁赵匡胤病中昏睡不醒时半夜调戏花蕊夫人,惊醒了赵匡胤,并用玉斧砍他,但力不从心,砍了地。于是赵光义一不做二不休,杀了赵匡胤,逃回府中。

《涑水纪闻》里说:太祖去世时已是四鼓。宋皇后叫内侍王继恩把皇子德芳叫来。王继恩考虑到太祖早就打算传位于晋王光义,却找来了赵光义,进宫后,宋皇后问:“是德芳来了吗?”王继恩回答:“晋王来了。”宋皇后惊诧莫名,后来突然醒悟,哭着对赵光义说:“官家,我母子的性命,都托付给你了。”

另外,据说赵光义以弟弟的身份继承兄长的帝位,是他母亲杜太后的意见。说是杜太后临终时,曾对赵匡胤说:“如果后周是一个年长的皇帝继位,你怎么可能有今天呢?你和光义都是我儿子,你将来把帝位传与他,国有长君,才是社稷之纲啊!”赵匡胤表示同意,于是叫宰相赵普当面写成誓词,封存于金匮里,这就是所谓的“金匮之盟”。也就是赵光义“兄死弟及”的合法根据。

这一切,都使人们产生了许多疑问。

一是赵匡胤死时的“烛光斧影”。

按说宫廷礼仪,赵光义是不可以在宫里睡觉的,他却居然在宫里睡觉。太监、宫女不该离开皇帝,却居然都离开了。忙乱的人影、奇怪的斧声,以及赵匡胤“好做好做”的呼喊,一一都告诉人们,这是一场妻先策划的血腥谋杀。

二是王继恩假传圣旨。

王继恩有何胆量,敢违背宋皇后的旨意,本该传赵德芳,却传来赵光义?倘若事败,不是杀身之祸么?这种说法,只不过把篡位的罪过加在一个太监身上而已,同时掩盖了杀兄的罪行。

三是“金匮之盟”的真伪

杜太后去世时,赵匡胤只有34岁,正值壮年,他的儿子德昭14岁了。即使赵匡胤几年后去世,也不会出现后周柴世宗遗下7岁孤儿群龙无首的局面。杜太后一生贤明,怎能出此下策?况且,“金匮之盟”是赵光义登基5年后才列举证人、公布出来的。为什么不在赵匡胤死时,堂堂正正公布出来呢?

还有一些疑点,也使人们对赵光义有非议。

赵光义不等到第二年,就改换年号。——新君即位,常例是次年改用新年号纪年。可是赵光义把只剩下两个月的开宝九年,改为兴国元年。这就打破常规的迫不及待,只有一个解释:抢先为自已“正名”。是不是他心里有鬼?

逼杀赵匡胤的长子德昭(当时已30岁),赵匡胤幼子德芳(仅26岁)也神秘地暴病身亡。赵匡胤的遗孀死后,赵光义不按皇后礼仪发丧。这些都是偶然的?

最最让人感到莫名其妙的是,赵光义的子孙后代却相信他的老祖宗“杀兄篡位”的说法,把皇位又传给了赵匡胤的后代。这里说的是宋高宗赵构传位的事。

据说赵构没有儿子,谁来继承皇位呢?大臣们议论纷纷。有一种强有力的意见是:赵匡胤是开国之君,应该在他的后代中选择接班人。起初,赵构对这种议论严加贬责。忽然有一天,他又改变主意,说他做了一个梦,梦见宋太祖赵匡胤带他到了“万岁殿”,看到了当日的“烛光剑影”的全部惊景,并说:“你只有把王位传给我的儿孙,国势才有可能有一线转机。”于是赵构终于找到了赵匡胤的七世孙赵慎,并且把皇位传给了他。这时离那个血腥的恐怖之夜已经有187年了。

这恰恰说明了:赵构承认了祖先的罪孽,也给了赵匡胤之死一个基本的答案。

赵匡胤死后,把位置传给了自己的弟没有传给自己的儿子,其中有很多的原因。因为每一个朝代,他的位置传宗接代可能会不一样,然而有的时候会临时改变主意,也可能发现一些变故导致这个传宗可能会给一些不相关的人。在对于赵匡胤的死有很多人有不同的说法。有的人说是他的弟弟赵光义杀死了赵匡胤,也有人说在死之前把位置已经传给了赵光义。

但是不管怎么样,王位的世袭制是没有改变的,有可能会给自己亲人,也可能会给一些能力比较大的人。对于王朝国家的管理,还是需要有能力的统治者进行管理的,因为如果摊上一个管理能力比较差的皇上,那么这个国家的发展可能就会比较不好。一些统治者他的统治能力比较强的话,那么这个国家的发展,对于子民的生活也是非常好的。

就像秦始皇统一六国,然后在一些改革制度上是非常的强大的。在文化政治经济方面的改革都是非常前进性的,尤其是在一些政治上的改革,这是一些法律以及一些书本的规定,对后市的发展也作出一些规范和启示。虽然当时秦始皇在统治的时候非常的严厉,也比较的不近人情,但是他对后世的一些影响也是非常大的。

至于赵匡胤死后为什么把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弟弟赵光义,有很多的说法。其中原因也有很多,我们不是当事人也说不清楚,所以如果你想知道更多一点,可以自己去查了一些古文和一些史实去进行考察,然后可以询问一些专业人士。所以说我们也不能太过于片面的判断这件事情和去解释这件事情,因为我们不是专业人士,也不是当事人。



皇帝传位一般都是传给自己的儿子,而历史上却有这么一个例外,那就是宋太祖赵匡胤。他虽有儿子,却把皇位传给了自己的亲弟弟——晋王赵光义。这是为什么呢?

赵匡胤因为历经沙场的缘故,身上遍体鳞伤,身体留下了很多旧疾,在他登上皇位之后身体就一直不好,于是就谋划着找一个继承人,而当时他的孩子还都太小,不是继承人的好选择。赵匡胤母亲也不同意赵匡胤把皇位传给他儿子,想找个靠谱的人来继承大统,于是就选择了赵匡胤的弟弟。


帝王冷漠无情是常事,但是赵匡胤却挺重情重义的,真心对待母亲和弟弟。太祖知道晋王的身体不好,当初太祖游玩时,到了晋王处,还亲自帮他针灸,而且怕弄疼他弟弟,在给弟弟针灸之前都会先扎一下自己。作为一个帝王来说,有这般的亲情是很难能可贵的了。他弟弟对他也很好,太祖身体不好,所有的事情都落到了赵光义的身上,赵光义也都会鞠躬尽瘁的为赵匡胤做事。

另外,宋朝是从后周手里夺来政权的,后周灭亡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继位的皇帝年龄太小了,只有七岁,幼主登基让国家陷入混乱。赵匡胤吸取这一教训,选继承者不看关系而是看才能。


还有一个原因是将皇位传给赵光义是他母亲杜太后的遗愿。他母亲在离世前,在赵普的见证下亲口跟他说要把皇位传给弟弟,赵匡胤连连点头答应。赵普把这份盟约记了下来,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金匮之盟”。于是,赵匡胤履行约定,把皇位传给了弟弟。



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因为金匮之盟,第二个是赵匡胤死的太突然了,没能来得及立遗嘱,赵匡义趁机篡改遗诏,自立为帝,所以后世一直有人说赵光义的皇位来的不正当,导致自己的后代遭了报应。

金匮之盟起源于杜太后,当时赵匡胤刚夺得天下,杜太后就对赵匡胤说你能夺得天下都是因为后周是孤儿寡母,我们赵家不能再步柴家的后尘,所以希望你啊能够立赵光义为储君,日后等你儿子长大了他又把皇位传回来,赵匡胤被逼无奈之下只好同意了。

金匮之盟也是赵光义登基的合法性的来源,赵光义因金匮之盟而登基,但是在他死后却并未将皇位传回太祖一脉。第二个是太祖的死因,当时太祖的几个儿子都已长大成年,是有治国能力的,赵匡胤还是想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但是一天晚上宋太祖突然暴毙,还没能留下遗照就去世了,他的后代也因此丢失了继承皇位的机会。

烛光斧影一直是宋朝的一道历史悬案,所有人都认为是赵光义杀了他哥哥,他窃据皇位,不然谁会放在自己的儿子不传,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弟弟。

天理昭张报应不爽,靖康之乱时太宗一脉遭到金人屠杀,徽钦二宗被杀,康王赵构仓皇南渡,南渡时丧失了生育能力,后来唯一儿子又死了,太宗一脉就此消亡,一日赵构梦到宋太祖,骂他太宗一脉不守信用,赵构后来在民间找到了赵德芳的七世孙,将他带在宫中抚养,这就是后来的宋孝宗。



儿子能力不够,看赵光义好些,对国家更好,所以就有意培养他接班,将其任命为开封府尹,封晋王,赵匡胤这个人当皇帝主要为华夏,主要为公,不贵诸子,同时他也知道天下无不亡之国,历代子孙为帝王之祸,让自己后代当皇帝不是对他们好,对所谓富贵早就看清了看透了,这个人目光长远,后来赵光义的后代除了赵构都被女真人抓到金国会宁府去了,完颜亮南侵前将剩下的宋国皇室男子全部处决。赵匡胤誓碑可以看看,当时预期最好寿命是六十岁,六十甲子,五十知天命,天是华夏民族传统信仰,华夏教,七十古来稀,如果赵匡胤想要自己儿子接班,早就册封皇太子了,从其长子担任的职位他并不想这么做,当时宋国就一个王,晋王赵光义,当时要是由皇族担任开封府尹是作为接班人的重要象征,如果赵匡胤想让其儿子接班就必须在朝中有一个重要大臣辅佐对抗赵光义,这个大臣最好是赵普,赵匡胤也不会把赵普外放了,把赵普外放有一项就是为赵光义接班扫清障碍,选择赵光义接班主要是赵匡胤的决定,这种重大决定他不会听任何人的,赵匡胤很有主见,不会受人影响。

史学界对这个问题有争论:
一说,宋太祖的母亲杜太后临终前对宋太祖说,你的皇位是欺负人家后周孤独寡母,黄袍加身得来的。国有长君,是社稷之福,要求他把皇位传给弟弟太宗。当时他们签下了盟约,藏之金柜,宰相赵普在场作证。这事在历史上被称为“金柜之盟”。但很多人认为这是后来宋太宗伙同赵普杜撰出来的,不可信,因为杜太后去世时宋太祖年纪还不大,怎么就能预料到他儿子死时孙子还没长大成人呢?
一说,是宋太宗弑兄篡位。说太祖命人召时任开封府尹的晋王光义入宫。光义入宫后,太祖屏退左右,两人对饮,商议国家大事。室外的宫女和宦官在烛影摇晃中,远远地看到光义时而离席,摆手后退,似在躲避和谢绝什么,又见太祖手持玉斧,还听到太祖大声喊:“好为之,好为之。”不久太祖死了,宋太宗继位。人们便怀疑宋太宗把哥哥杀死了。但这种说法也有问题,这里的“斧”并不是我们现在理解的一般意义上的“斧”,它是一种文具。
一说,宋太宗凭遗诏继位。虽没有金柜之盟,但宋太宗也没有弑兄,他是凭宋太祖遗诏继位。宋太祖让他担任开封尹就含有让他继承皇位的意思。但遗诏是可以杜撰的。
一说,宋太宗抢夺帝位。宋太宗虽没有弑兄,但也没有被指定为皇位继承人。宋太祖意外去世,他仗着权势和宫中亲信,抢在侄儿德昭、德芳之前登基即位。


宋太宗有没有将皇位传给宋术祖的儿子
没有啊 你大概听说的是金匮之盟吧,传位给弟弟再传给儿子 为了怕太子年轻重蹈后周的覆辙 但这个金匮之盟是真是假无人得知 反而烛影斧声这一段更有名 至于为什么,封建本来就是这样父传子的 喜欢兄弟相传的大概就大理国比较出名了

重阳节当晚,宋太宗的皇长子为何要火焚自己的宫殿?
那么肯定会出现他的权力被大臣们分夺的的情况,因此当时的太后要求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来继承皇位。而赵光义在继承皇位之后,他想把位置传给自己的儿子,然而这时也有其他的皇家子弟对这个皇位虎视眈眈,因此赵光义为了保证自己的儿子能顺利上位,因此就将其他的皇家子弟赶尽杀绝,而这其中就有一个人是他...

宋朝有几个皇帝
宣和七年(1125年)传位给钦宗赵桓,自称太上皇。靖康二年(1127年)为金兵俘虏北去五国城(今黑龙江依兰),至死不得归。工于书画,以花鸟画和“瘦金书”书法名于世。书法初师薛稷,草书学黄庭坚。楷书瘦劲峻丽,有“屈铁断金”之誉,自成法度,世称“瘦金体”。传世书迹有《真草千字文》、《...

宋朝共有几代求大神帮助
宋朝帝王谱 [编辑本段] 北宋: 太祖(赵匡胤) 公元960年登基,公元976年去位 出生:公元927年--去世:公元976年(在位16年) 父赵弘殷,匡胤从小喜习武艺,960年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史称北宋,统一全国后,建立新的军事制度,加强中央集权。976年卒。庙号太祖。自宋朝建国伊始,宋太祖...

永昌陵的赵匡胤死因
一、病死。 《宋史》上说,宋太祖死时留下遗诏,遵照母亲杜太后传位给弟弟的遗言,要其弟赵光义继位,并要求光义缩短服丧的三年之期:“以日易月”,三天之后就可以上朝处理政事了。二、烛影斧声。有一个和尚,法号真无,他“善知过去未来”,是赵匡胤的好友。开宝九年的一天,皇帝赵匡胤问他:“...

为什么汉到隋之间的皇帝多称某某帝,而唐宋元的皇帝多称某某宗呢?_百度...
唐朝二十二位皇帝(有的记载二十位,武周政权不计在内),统治唐朝29O年。北宋960--1127,共l68年。赵姓,历九帝。建都:汴梁一、太祖匡胤,建隆。在位16年。二、太宗光义,太平兴国,在位22年。三、真宗 桓,咸平,在位25年。四、仁宗 祯,天圣,在位41年。五、英宗 曙,治平,在位 4年。六、神宗顼xū,熙宁,在位...

京娘湖的历史传说
京娘道:“恩兄高见,妾今生虽无法报答兄长的恩德,死后也要衔环结草相报。”京娘返回蒲州家中,家人欲将京娘许配给赵匡胤,赵匡胤拒绝并大怒而去,众人猜疑他俩之间的关系,为表二人清白,京娘留下绝命诗:“天付红颜不遇时,受人凌辱被人欺。今宵一死酬公子,彼此清名天地知。”后悬梁自缢而死(...

求翻译历史顺口溜多谢各位翻译好的加分
炎黄子孙,历史悠长。三皇五帝,传位禅让。夏禹开始,建立家邦。汤灭夏桀,国号殷商。武王伐纣,西周辟疆。幽王贪色,身死国丧。平王迁都,东周洛阳。春秋五霸,齐桓楚庄。秦穆晋文,还有宋襄。战国七雄,各据一方。秦楚齐燕,韩照魏梁。赢政统一,自称始皇。反抗暴政,陈胜吴广。楚汉相争,刘邦胜利。西汉...

姓赵的皇帝有多少位
赵氏先后建立的政权有: 中国: 战国时赵国: 战国时期 赵国 起始时间 统治者 在位时间 称号 前408年——前400年 赵籍 9 赵烈侯 前399年——前387年 13 赵武侯 前386年——前375年 赵章 12 赵敬侯 前374年——前350年 赵种 25 赵成侯 前349年——前326年 赵语 24 赵肃侯 前325年...

中国历史朝代顺口溜(带解析)
前一五九年,高祖薨,传位惠帝刘盈,但此时政权实际已掌握在汉高皇后吕雉的手中。 吕后前后共掌权十六年,是我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女统治者之一。前一八三年,刘恒即位,是为文帝,他与景帝(文帝之子,前156—前143年在位)刘启都继续执行高祖所制定的“与民休息”的政策方针,减轻人民赋税,使汉帝国经济蓬勃发展,人民生活...

洞头县19131701926: 赵匡胤为什么不把皇位传给儿子? -
桓峰联苯: 赵匡胤传位给弟弟是因为母亲杜太后的遗言,杜太后让他死后传位于弟弟,而不是儿子.杜太后认为赵匡胤能取得皇位是因为周世宗让一个八岁的娃娃当皇帝,这才给了赵匡胤机会,便劝诫赵匡胤死后不能重蹈覆辙,太祖皇帝又是一个大孝子,...

洞头县19131701926: 宋太祖赵匡胤为什么传位给弟弟而不是儿子 -
桓峰联苯: 宋朝的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是借“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当的皇帝,按照习惯,他应该传位给他儿子,可是他的弟弟赵匡义有野心,趁着宋太祖生病的机会逼迫赵匡胤,两人吵起来.吵些什么,外边人不知道,躲在外边远远地看,只看见蜡烛影...

洞头县19131701926: 宋朝皇帝赵匡胤为什么不把皇位给儿子.而给弟弟赵光义? -
桓峰联苯: 据说赵光义以弟弟的身份继承兄长的帝位,是他母亲杜太后的意见.说是杜太后临终时,曾对赵匡胤说:“如果后周是一个年长的皇帝继位,你怎么可能有今天呢?你和光义都是我儿子,你将来把帝位传与他,国有长君,才是社稷之纲啊!”赵匡胤表示同意,于是叫宰相赵普当面写成誓词,封存于金匮里,这就是所谓的“金匮之盟”.也就是赵光义“兄死弟及”的合法根据. 但赵匡胤一夜之间的猝然离世,和赵光义的继位,在历史上是一宗离奇的悬案,争议颇多.

洞头县19131701926: 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死后为何不把皇位传给他的后代?而是传给了弟弟赵匡义? -
桓峰联苯: 赵匡义杀了赵匡胤自立为帝,不是赵匡胤传位给他的.(他们是亲兄弟关系) 从“杯酒释兵权”中可以看出赵匡胤的心慈手软.

洞头县19131701926: 赵匡胤为什么传位于兄弟,而不是儿子? -
桓峰联苯: 因为赵匡胤他觉得弟弟更有能力继承大统,加上他的母亲也是希望小儿子也能登上皇位,和赵匡胤商量过,所以赵匡胤把皇位传给了赵光义.

洞头县19131701926: 为什么宋太祖将皇位传给他的弟弟,而没有传给他的儿子? -
桓峰联苯: 这取决与他怎么死的: 《湘山野录》中说,开宝九年十月二十日,一个雪夜,赵匡胤急召他的弟弟赵光义入宫,兄弟二人在寝宫对饮,喝完酒已经是深夜了,赵匡胤用玉斧在雪地上刺,同时说:“好做好做”,当夜赵光义(原赵匡义)留宿寝宫...

洞头县19131701926: 想问赵匡胤为什么传位给弟弟赵光义,而不给亲生儿子? -
桓峰联苯: 赵匡胤在自己去世之后将自己的皇位传给了弟弟,其中有很大的原因是因为自己的母亲杜太后,当时他的母亲有着赵匡胤和赵光义两个儿子,然而在后周的时候他看到当时的后周先帝将自己的王位传给了七岁的儿子,这样才让赵匡胤有了可乘之...

洞头县19131701926: 赵匡胤为什么把皇位传给弟弟 知乎 -
桓峰联苯: 并不是他传位,而是赵光义夺位.至于刀光烛影(杀兄夺位)是否是真的还有待考究,但是他的的确确是夺了侄子的继承权.

洞头县19131701926: 宋朝开国皇帝为什么把皇位传给弟弟? -
桓峰联苯: 关于这个问题又不得不提两个历史事件:金匮之盟和烛影斧声. 961年杜太后病重,召赵匡胤与赵普至病榻前,问及太祖,江山如何得来,太祖泣答,因祖宗庇佑,杜太后摇头,你的天下是因为周世宗(即柴荣)让幼子(即柴宗训)当皇帝而带来的.如果周王朝有一个成年人当皇帝,天下哪里会归你所有!你和光义都是我儿子,你将来把帝位传与他,国有长君,才是社稷之纲啊!所以你百年以后应该把帝位传给你兄弟光义,光义百年后再传给三第光美,光美再传给你的长子德昭.赵匡胤表示同意,也做出了承诺,于是杜太后让丞相赵普把他们母子之间的对话记录下来,当面写成誓词,封存于金匮里,这就是所谓的金匮之盟.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