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和楚国在哪发生了什么著名的争霸战争

作者&投稿:步刚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秦国在打六国时共发生过哪几次有名的战争?详细经过如何?~

百越之战
在大秦帝国军消灭了东方六国后,雄才大略的秦始皇把统一的目光放到了南边的百越之地,发动了对百越的战争,百越之地一般意义上也叫岭南,就是现在的广东和广西。在秦与百越的战争中,总共发生了三次,第一次是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命令屠睢率领五十万大军南下攻击百越;第二次是公元前214年秦军在任嚣和赵佗的率领下攻击百越之战,该战平定了百越之地,统一岭南,设置了南海、桂林、象郡三郡;第三次是公元前210年,秦将赵佗攻瓯骆之战,历史学家一般称这次是第二战争的延续而已。总之这三次统称为“秦始皇三征岭南”。这三次发生的秦军和两广土著军的战争,本文重点介绍其中最重要和最惨烈的第一次战争。

第一次秦与百越的战争,在历史上也叫“秦瓯战争”,但是在史书上记载比较少,只有《淮南子》等少数书籍中有少量相关记载,这主要的原因我想主要是秦将赵佗在公元前214年攻占百越后不久就与秦朝廷貌合神离,在秦末又拒绝派自己手下的秦军部队北上与反秦起义军作战,封锁了两广与中原的联系,并在秦灭亡后建立起了南越国,按照现在的说法南越国属于地方割据政权,现今历史学家对地方政权的历史了解历来都不是很多,所以也就是这个原因,我们对这次战争的了解仅仅局限在少量史书的记载上。但是我们就从这不多的史料上也可以看出,这同样是一场非常残酷的战争,也可以从一个侧面看出秦军统一中国所付出的代价是相当惊人的。

历史上之所以也叫此次战争为“秦瓯战争”,主要由于百越土著部队的最初首领是西瓯国首领译吁宋(西瓯国的位置在现在的广西),其实参战的百越军不仅仅是西瓯国军队,其他百越地区的越人其他土著武装也参加了战争,但是总指挥是西瓯国首领译吁宋、而主力是西瓯军而已,“译吁宋”这个名字很多历史学者都认为是百越土著军首领的名字,但是也有不同看法,说“译吁宋”这三个字很可能是百越军总指挥官在战场上喊的口令,因为“译吁宋”这个三个字和现在两广的壮语和粤语的“一二三”都很相似,秦军是外来人,这次战争秦军并没有深入两广腹地,对西瓯军的底细应该也了解不多,所以有可能把百越土著军的指挥官在战场上喊的口号当作该指挥官的名字了。但是可以确定该战争的百越军首领确实为西瓯国首领,至于该首领是不是叫译吁宋?如果不是的话,那战争中西瓯国首领的名字叫什么?为什么西瓯军在战场上喊“一二三”?这些都已经无法考证。

在历史上一般都把秦军的对手称为西瓯军,但下文为了顾及到当时广东和广西境内的其他越族士兵,所以以下把秦军的对手统称为“百越军”,其实主要是西瓯国军队。(如果按照现在的地理位置来看,则主要是广西的军队与秦军作战。)

秦军在这次战争中的参战兵力以及组成,在几乎所有的史书中都说到秦军调动50万大军在屠睢的率领下进攻百越,在《淮南子·人间训》中记载:“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使尉屠睢发卒五十万为五军,一军塞镡城之领,一军守九疑之塞,一军处番禺之都,一军守南野之界,一军结余干之水”,但是这里也有疑问,五路秦军是同时进攻的吗?在广东和广西的地方志中记载,秦军在开始时期是屠睢一路和赵佗一路这两路一共20万人马最先发动进攻。但是那剩下的30万人是什么时候才开始加入战争的呢?从史书上看,剩下的30万人应该在前线部队陷入战争泥潭,也就是在屠睢写部队缺粮的战报给秦始皇以前就出动了,因为在屠睢写的信中说到了自己的“五十万大军已经伤亡甚重”,而且根据考证,其中一路秦军开始攻击的是东瓯闽越地区(主要在现在福建),这路秦军也是五路中最晚才加入两广战场的一路。秦军这50万大军到底是那里的兵为主呢?根据我们湖南等地的地方志记载,秦军这次战争所动用的部队还是以以前灭楚国的部队为主力,但是为了适应南方作战,秦军这50万大军中也有不少于10万人的原楚国部队。

百越军在这次战争中的参战兵力则几乎没有任何史书有比较确切的记载,只能从部分考古资料中看出百越军的人数要远远少于秦军,而且当时的岭南百越基本上为蛮荒之地,交通不便,原始森林密布,自然环境恶劣,所以当时的两广总人口数根据考古学家的估计都不会超过50万,当时能战的适龄青壮年大致在5万人上下,这在不少野史中也有类似“百越土著军人数仅及秦军十分之一”的说法。但是不管怎么样,秦军的兵力是占绝对优势的,秦军为了这次战争的胜利是不惜代价的。

关于战争的经过,秦军五十万大军虽然在兵力上占绝对优势,在装备上更是要远远超过百越部落军队,但是战争的过程却令秦军感到了战前从未想到的艰苦和压力,在战前,秦军考虑到了粮草可能会出现问题,也考虑到了南方炎热的气候对于大部分出生在北方的秦军士兵的不适应;但是秦军到了两广后才发现,战场环境的恶劣以及敌军的超乎寻常的凶悍顽强都是以前始料未及的,在史书上记载了以西瓯军为主力的百越军队的顽强抵抗,百越军在首领“译吁宋”的率领下与秦军进行了惨烈的激战,秦朝大军步步艰难,节节受挫,损兵折将,迟迟不能进入越人的世居领地,在战争中,百越军在首领“译吁宋”战死后又马上另选了新的首领,并全线退入山地丛林中与秦军继续作战,百越军甚至不惜与野兽为伍,至死不投降秦军,并且不断对秦军部队进行偷袭,切断秦军粮道,迫使秦将屠睢写信给秦始皇上报说秦军粮草已经不足,秦始皇被迫命令征调大量民工开凿灵渠,沟通了湘江和漓江水系,确保了秦军的粮草运输。另外秦军还有一个最大的敌人---------炎热的气候,秦军士兵多为北方人,大部分都为现在陕西、山西、河南等地人,不适应南方炎热的气候,士兵中瘟疫横行,直接影响了秦军的战斗力。以西瓯军为主力的百越军这时在新首领桀骏的率领下大致在公元前218年左右的时期对秦军发起了反击,秦军大败,根据《淮南子》记载,秦兵“伏尸流血数十万”,而秦军总指挥官屠睢也在现在的广西桂林一带被一支百越军夜袭部队击毙,迫使秦军“宿兵无用之地,进而不得退”,惶恐不可终日,以致“三年不解甲弛弩,使监禄无以转饷”,双方一直处于相持对抗的局面。而根据学术界讨论,秦军的阵亡在30万人上下,剩下的20万人全部退到两广的北部边界一带,但是百越军的伤亡同样十分惨重,也没有力量继续发动进攻,双方形成了对峙局面,而且一对峙就是3、4年时间。
一直到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在灵渠粮道全面开通且粮草充足之后,征集“诸尝逋亡人、赘婿、贾人为兵”(大概是商人和囚犯等人)近10万加上原先剩下的20万秦军部队,秦军再次集中了30万大军向百越军发动了最后的总攻,这时的百越军,根据不少野史记载,仅仅只有数千人而已,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在此前的反攻作战和3、4年的武装对峙中,百越那区区几万人马早就被耗尽了,最后秦军几乎未遇到大的抵抗就占领了全部岭南,并设置了南海、桂林、象郡等三郡,这已经算是第二次秦攻岭南的战争了。

秦瓯战争狭义上说是秦王朝与盘踞在广西的西瓯国的战争,但是实际上应该说是秦王朝与整个南方百越民族的战争,这次战争完善了中华的基本版图,从此以后,广西和广东成为了中华版图的省份,期间虽然在秦末汉初时期曾经由秦将赵佗建立了南越国而独立出去,南越军在汉初高祖和吕后当政时期也曾经数次击败汉军的进攻,但是南越军同样消耗很大,在汉文帝时期,南越国撤帝号,与汉朝修好,在汉武帝时期,10万汉军南下进攻南越国,南越国经过此前的对汉战争,伤亡已经很大,无力抵抗强大的汉军,最后南越王率领南越全国在籍的40多万老百姓投降汉朝,此后两广之地再也没有和中华大地分开。

但是战争毕竟是残酷的,且不说秦军在三次战争中前后了损失了30多万人马,两广地区的老百姓也遭到惨重的损失,在历史资料中记载秦军在第二次战争后的部队全部留在两广,这些秦人与当地人融合,成为了现在的两广老百姓祖先的一支。这留下的近30万秦军士兵为两广的开发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但是根据历史学家考证,在秦末农民战争、楚汉战争期间,两广并不是战场,此时的两广几乎已经算是独立出秦王朝,但是在《中国各朝人口》一书中却记载着在秦末战争刚结束的时候,两广人口只有40多万人,这里如果扣除那些留下的近30万秦军士兵,也就是说这时两广的原百越民族从秦瓯战争前的50万锐减到10万人这样,而这期间两广并没有什么瘟疫流行的文献资料,当然也不排除秦人在战争结束后还是不适应南方的气候从而造成水土不服而人口下降,但我认为战争造成人口减少的原因应该是最主要的,在战争中,起码有近40万百越人或死或逃亡到东南亚。一直到汉武帝时期,已经在两广建立的南越国虽然说在建国初期有号称“百万带甲”,但是根据历史学家分析,南越国总人口最多的时候(大致是汉高祖以后的吕后当政时期)也不会超过80万人,士兵最多也就在10万人左右,“百万带甲”系为夸张而显示国威的说法,在最后投降汉朝的时候,南越人口在册投降的只有40多万人,如果算上那些不在册记录内的人口估计也不会超过60万人。

不管怎么样,这次战争也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融合,虽然民族的融合往往都要经过残酷的战争,但秦军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为两广的开发和建设奠定了基础。

在战国割据时代,秦楚之战经历了鄢郢之战、 颍河之战、 蕲城之战、 寿春之战四次重大战役。
鄢郢之战:在公元前279年的鄢郢之战中,楚国损失数十万军民,别都鄢城和国都郢城失陷,位于夷陵的楚国先王陵墓被烧毁,楚国竟陵(今湖北潜江西北)以北以西广大地区尽归秦国。
颍河之战: 前226年,秦王派李信和蒙恬率20万秦军攻楚,楚将项燕率军抵抗,秦军把兵力集中于颖川郡后,先后攻下平兴、寝城。但其后秦军转变进军方向,孤军深入,项燕反击,大败秦军,李信败逃。这是秦统一战争中一次重大的挫折。
蕲城之战:前225年,秦王命老将王翦率60万大军再次伐楚,两军在陈相遇,王翦采取屯兵练武、坚壁不战、以逸待劳的战略。前224年,楚军多次挑战,秦军亦不与交战,项燕只好带兵东归,秦军趁楚国撤退之时迅速出击,并在蕲大败楚军,又强渡淮水,直抵楚都寿春城下。
寿春之战:前223年,秦军乘胜追击,攻占楚都寿春,俘虏楚王负刍。项燕败退至淮河以南,立昌平君为楚王,继续与秦对抗,最后战败,昌平君战死,项燕自杀,楚国灭亡。秦在楚地设九江郡。

楚怀王合纵伐秦

  张仪的连横策略,对魏及其他关东诸国构成了严重危胁,为诸国所普遍关注。公元前320年、319年,齐威王、魏惠王先后去世,秦又西攻义渠(西戎)东攻韩,咄咄逼人,在这种情况下,魏将公孙衍(犀首)倡导实行合纵之策,以对抗强秦。公元前318年(楚怀王十一年),公孙衍发动魏、赵、韩、燕、楚五国共同伐秦。由于楚国实力最强,各国推楚怀王为纵约长,进行全面协调行动。五国军队一接触秦军就败退了。 楚考烈王合纵抗秦

  (公元前241年,楚考烈王二十二年),赵、楚、魏、韩、燕五国合纵抗秦形成,组成了五国联军,对秦主动出击。秦出兵,五国兵退。

  点评:当时秦国已锐不可挡,战国时期最后一次的合纵抗秦,就这样失败了。秦灭楚

  公元前227年(楚王负刍元年)秦败楚后,立即把攻楚亡楚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公元前225年(楚王负刍三年),秦派二十万大军攻楚,遭到楚国有力的抵抗,惨遭失败。秦王政只得亲字请王翦复出。公元前224年(楚王负刍四年),王翦、蒙武率六十万大军大败楚军。公元前223年(楚王负刍五年),王翦、蒙武继续进攻,攻入楚都寿春,虏楚王负刍,楚亡。

  点评:两年后秦统一六国,在中国历史上建立了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楚国历史悠久,疆土辽阔,国势长盛不衰。就在楚怀王时期,还一度是和秦并称的大国,不久竟和中原各国几乎同时败亡在秦国之下,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教训值得我们后来人深思。

希望采纳,谢谢

纠正一下,秦楚的争夺大都在战国时期,这时的战争应是兼并战争,争霸战争是春秋时期的事情。秦楚有鄢郢之战。

是城濮之战

长平之战

秦楚争霸当在战国时期,春秋时期秦楚为联盟,共同对付晋国,但战国时期晋国已不复存在,且商鞅变法之后秦国实力大增,近秦的诸侯国唯楚最强,所以秦楚争霸势必难免。


屈原所在的楚国,被哪国所灭﹖
发动了灭楚国和越国残余势力(今湖北、湖南、安徽、江苏、浙江大部等地)的作战。前223年,秦军大败楚军,俘虏楚君负。项燕扶持的熊启也很快被俘杀,楚国灭亡。灭楚之战,是中国历史上疲敌制胜的典型战例。秦军改正了轻敌冒进的错误,采取“避其锐气,击其惰归”的作战方针,是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想知道:中国古代吴,楚,越的划分界限在哪?
1. 古代吴楚分界线位于江西鄱阳湖附近,这一地区属于江西省境内。2. 楚国是在江汉流域兴起的大国,最初的都城设在丹阳(河南西南部的丹水和淅水交汇处),后来迁都到郢(今湖北江陵西北的纪南城)。在春秋时期,楚国逐渐扩张,吞并了多个周边国家,包括申、邓、息、江、黄、徐、蓼等,统一了江汉和...

楚国在那里
淅川丹江口水库现存大量楚贵族墓)的楚部落,灭于秦国。辖地大致为现在的湖北全部、湖南、重庆、广东、安徽、江苏、河南、江西部分地方。楚国(公元896-951),五代十国时期的十国之一,历史上唯一以湖南为中心建立的王朝,史称马楚,又称南楚、马楚国、马楚政权,潭州(今长沙)为王都。

战国七国分别位于现在哪些省份?
其与春秋在历史上并无明确的界限,只是依照今天的习惯,以“三家分晋”(前 403年)为起始标志,到前二二一年秦统一六国这一段时间称为战国时期 到了战国时期,中国的局面已发生了变化:其中,诸多中小诸侯国家已被吞并,余下的秦、楚、燕、韩、赵、魏、齐七国成为战国时期的主要诸侯国家,它们通常被后人称为“战国七雄...

楚国位于现在的哪座城市
楚国的首都曾经先后设在数个城市,包括荆州、郢都(今江苏扬州市),汉阳(今湖北武汉市)等。楚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大国,拥有独特的文化和历史,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影响深远。楚国历史上产生了许多优秀的文化名人,包括屈原等,其诗词、音乐等艺术形式也具有代表性意义。虽然楚国已经不存在,但许多文化...

楚国都城被占是哪次战争
公元前279年(周赧王三十六年,也即秦昭王二十八年),秦昭襄王与赵惠文王在渑池(今河南渑池西)会盟,息兵言和,解除后顾之忧。尔后,派大良造白起率军大举攻楚。楚国政治腐败,国势日衰,又有一部兵力随庄蹻远征入滇,守备薄弱。白起分析了两军形势后,采取直捣楚国统治中心地区的战略方针。白起率军...

海南在古代是什么国的,楚国还是夜郎国
楚国的东界和南界并不明确。吴越两国崛起之前均曾为楚国属国;吴国兴起后,楚国与吴国势力交锋多在今安徽江西境内。战国中期,楚威王攻杀越王无疆后,势力延伸至海边。南界方面,至迟在战国时期,已经扩展到今湖南境内。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历经兴衰,楚国都城在今天湖北的荆州,其地域覆盖过很多的省份,...

想问下啊,秦始皇统一六国时,分别是哪六国啊?各是现在的哪几个省?
实际上在河北的西南和山东南部的部分区域已经被燕、赵和楚国占领。齐鲁大地 赵国:河北和山西虽然从晋国分家的是时候还是小老弟,但是胡服骑射之后,赵国迅速崛起,最强盛的时候在拿下上党等地后,赵国的疆域实际上一种占据了河北和陕西省大部,以及河南省北部等地。魏国:河南和陕西作为当时继承晋国大部分...

楚国国都在哪里啊?现在是什么地方啊?
楚国作为历史上的重要诸侯国,其国都变迁丰富多样,迁徙频繁,堪称独特。早期,楚国的始祖熊绎在丹阳落脚,这片古地位于今天的湖北省秭归县或枝江市。随着时间的推移,楚文王(也有可能是楚武王)将国都迁至郢都,位于现今湖北省荆沙西北地带。随后,楚昭王又将国都迁移到鄀都,此地在今天的湖北省宜城东南...

楚国是现在的哪里地图
蒙、富、严、柳、象、容共24州,下设武安、武平、静江等5个节镇,即今湖南全境和广西大部、贵州东部和广东北部。公元951年,南楚发生内乱,南唐乘机派遣大将边镐攻灭南楚。都城长沙被攻下,南楚灭亡,历六主,立国五十五年。问题十:请问楚国时代历史地图可找到? 你说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吧。

澄江县18389313850: 秦国与楚国有哪几场战役? -
挚常盐酸: 在战国割据时代,秦楚之战经历了鄢郢之战、 颍河之战、 蕲城之战、 寿春之战四次重大战役.鄢郢之战:在公元前279年的鄢郢之战中,楚国损失数十万军民,别都鄢城和国都郢城失陷,位于夷陵的楚国先王陵墓被烧毁,楚国竟陵(今湖北潜...

澄江县18389313850: 朝秦暮楚的故事是什么 -
挚常盐酸: 战国时期,秦楚两个诸侯大国相互对立,经常作战.有的诸侯小国为了自身的利益与安全,时而倾向秦,时而倾向楚.比喻人反复无常.

澄江县18389313850: 秦国是什么时候灭掉楚国 -
挚常盐酸: 秦灭楚之战 公元前225年,秦将李信、蒙武进攻楚国,由于轻敌无备,被楚军连破两营,大败而回.次年,秦王改派王翦率兵60万攻楚,再次攻占楚地平舆(今河南平舆北).楚国仍以项燕为将,动员全国兵力与秦决战.王翦进至平舆后,筑垒...

澄江县18389313850: 在屈原在世时期的楚国和秦国及其他诸侯国进行了哪些 大的军事战争,战争的过程结果如何? -
挚常盐酸: 秦楚丹阳大战,结果8万楚军大败,楚大将屈丐被俘. 前278年秦大将白起攻陷楚国郢都,屈原在湖南汩罗自怀沙自尽.

澄江县18389313850: 春秋时期同晋国争霸的诸侯国是()争霸的战役是() 战国时期著名的战役有()()() -
挚常盐酸:[答案] 同晋国争霸的至少有俩,一个是秦国,一个是楚国,而且都有不少争霸的战役.与秦国的战役最有名的是崤山之战,与楚国的战役有城濮之战,鄢陵之战等等,战国时代有名的战役呢,首推长平,然后又桂陵之战,马陵之战,伊阙之战等等

澄江县18389313850: 楚国和秦国之间有什么成语典故? -
挚常盐酸: 朝秦暮楚. 朝秦暮楚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zhāo qín mù chǔ,意思是战国时期,秦楚两个诸侯大国相互对立,经常作战.有的诸侯小国为了保证自身的利益与安全,时而倾向秦,时而倾向楚.史书上记载的“朝秦暮楚”的典故是在豫陕交界...

澄江县18389313850: 春秋战国时期有什么著名的战争 -
挚常盐酸: 晋楚城濮之战、秦晋崤山之战、齐魏马陵之战和秦赵长平之战. 1、公元前632年,春秋时期,晋文公与楚成王为争夺中原霸权,晋军谋略制胜,在城濮(山东鄄城西南)大败楚军,开“兵者诡道也”先河的一次作战.4月,晋、楚两军为争夺中...

澄江县18389313850: 秦国是怎么灭掉楚国的? -
挚常盐酸: 前241年楚考烈王迁都至寿春.前238年楚考烈王死后,太后李嫣嫣执政,国力更加一蹶不振.秦王政亲政后,知楚将项燕擅战,先遣李信为将,领二十万兵马,欲灭楚,惨败.再遣老将王翦,统秦师六十万,前224年,大败楚军,亡楚国. 但...

澄江县18389313850: 战国时期最重要的战役是哪一次? -
挚常盐酸: 你好,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是中国战国时代的一场大规模野战.战役前后耗时3年,以秦军胜利,赵军失败而告终. 这场战役秦军前后杀死赵国军人45万,被后人认为是战国形势的转折点. 自此战后,其他的诸侯国均不再有对抗秦军的实力.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如上,希望帮得到你O(∩_∩)O哈哈~

澄江县18389313850: 破釜沉舟之战发生在哪个地点? -
挚常盐酸: 破釜沉舟 释义: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秦朝末年,秦始皇死后,他的小儿子胡亥继位. 秦始皇称霸于列国.他的小...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