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死事小,失节事大”反映的思想内核是什么

作者&投稿:调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孔子思想的内涵简述~

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德治主义,他执著地倡导德化社会与德化人生。
其思想的主要内容:
1、主张“仁”:“仁者,爱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和谐社会、以德治民),即要求统治者能体贴民情,爱惜民力,不要过度压迫剥削人民,以缓和阶级矛盾;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2、维护“礼”:“贵贱有序”
3、要改良:制度因时而变。

什么才是马拉松精神?看了你就知道

这句话出处在:《程氏遗书》卷二十二,载有程颐与某人的一段对话:“或问:‘孀妇于理,似不可取(娶),如何?’伊川先生(程颐)曰:‘然!凡取(娶),以配身也。若取(娶)失节者以配身,是己失节也。’又问:‘人或居孀贫穷无托者,可再嫁否?’曰:‘只是后世怕寒饿死,故有是说。然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这就是“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原始出处。需要指出的是,程颐这段话所针对的是男、女两者,并非仅指妇女。他的意思很明确:从伦理道德的角度而言,男人娶寡妇为妻,是一种失节行为;寡居的女子改嫁,也是失节行为。一个人即使贫困致死,也不能失去品节。如果细加推究,作者在此对改嫁女子的批评,还是有所保留的。因为她们一旦寡居,经济上往往会失去保障,如不改嫁就难以生存。而男子明知对方孀居却去迎娶,则是大大的失节。应当说,对上述对话作出这样的理解,符合程颐的原意。
  晚唐五代以来,由于皇权的极大削弱、社会的动荡不安,使得维系社会秩序的伦理纲常的作用降低。人们生存环境的恶劣,使得追求物欲、悲观绝望的思想盛行。“今朝有酒今朝醉”及贪图男欢女爱成为时尚。晚唐五代的文学作品,特别是温庭筠及西蜀、南唐诸多以表现男女情爱为主的词人之作,很可以说明当时的情况。宋代承袭晚唐五代遗风,加之城市商业经济的发展、最高统治者的纵容(优待官吏、推尊文士、奉禄优厚、鼓励享乐),整个社会对物欲的追求犹过于前朝。寇准、晏殊等位至宰相者自不待言,即如张先、宋祁等一般文士,甚或柳永之类落魄文人,也可养妾狎妓、歌酒满前。男人们如此放纵,必然影响到女性的生活、思想,她们也变得非常“开放”。当时许多人家不以自己的女儿作养娘、侍妾、歌女为耻,很有“笑贫不笑娼”的味道。大户人家的女子也褪去矜持,追随时俗。比如身为贵妇的魏夫人(曾布之妻)就自办文化沙龙,招待男性文人,她所作《系裙腰》(灯花耿耿漏迟迟)、才女曹希蕴《西江月·灯花》等词,很有一点儿挑逗煽情的味道。至于李清照自少女时代就了无顾忌地饮酒、放游,更是与社会大气候分不开的。面对这样一种人欲横流的情景,程颐肯定是看不惯的。从道学家的角度而言,这显然属于无行、失节的行为,应当予以抑制。�
  程颐的“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虽系针对现实、有感而发之论,但在当时乃至整个宋代,并未产生多大影响。以对待女性的态度而言,与他同时的士大夫大都是宽容的。如司马光主张女子可以读书。范仲淹在其所订《义庄田约》中规定再嫁寡妇给予费用,他的儿子纯祜早死,儿媳守寡,后来他的学生王陶死了妻子,他便把自己的儿媳嫁给了王陶。范仲淹的母亲在他幼年时也是因为家贫而改嫁朱氏的。即使程颐自己,也并未尽遵所言:他的外甥女丧夫之后,他怕姐姐过度悲伤,就把外甥女接到家中,然后再嫁给他人(《近思录》卷六)。到了南宋,女子再嫁仍很普遍,比如大家都很熟悉的李清照改嫁于张汝舟、唐婉再嫁赵士诚,在当时并未引起非议。当时的最高统治者也不歧视再嫁妇。据载孝宗年间有一妇人,先嫁单氏,生了一个儿子,后改嫁耿氏,又生了一个儿子。后来,两个儿子都作了大官,此妇死后,两个儿子因争葬相持不下,最终由孝宗出面为二人葬母(《西湖余志》)。不过,由于朱熹的大力提倡,“理学”在南宋后期的影响渐成,节义之说作为其中的重要内容,亦得到传播。但直至宋终,程朱思想未能真正深入人心,也没有占据统治地位。�
  程颐的“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是在非正式的场合偶然提出的,他自己并没有反复地大肆宣扬。后来,弟子们将其收入《程氏遗书》中。到了南宋,朱熹把它重新翻找出来,作为劝人守节的工具。尽管朱熹再倡此说并没有真正起到改变当时世风的作用,却使其影响进一步扩大了。元明时期,理学日趋兴盛,理学的代表即是程、朱。程、朱所言,皆为金科玉律。
  历代把“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单纯针对女性,是完全错误的,也是不符合程颐原意的。因为程颐的意思是:假使女子要为死去的丈夫守节、不能再嫁,那么男子的妻子若死,做为丈夫也应为亡妻守节、不应再娶。
  后世理解多有断章取义的意思.就像孔子说过的"以德报怨"其实孔子后面还有"何以报德"四个字.单说前4个字意思很明确,若是这八个字联系到一起就变了意思了。断章取义也是古代的一种管理、压迫人民的一种方法,究竟是对是错现在已经很难说的明白。

出自《程氏遗书》。程朱理学的核心是:理,即社会中的伦理道德,强调伦理本位,而寻求理的方法被认为是格物致之,主张存天理,灭人欲。

其实就是死要面子活受罪

封建时代的礼教

存天理,灭人欲


朱熹说的“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是在轻视妇女吗?
实际上“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这句话并不是在告诉人们要怎么做,也不是要求人们要怎么做,更不是从皇帝的角度来定下一个车不能违背的规则。他的这句话只是在说明了当时的社会现象,当时的封建社会对“名节”的重视远远要比生命大得多。实际上我们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首先要...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什么时候流行
’伊川先生(程颐)曰:‘然!凡取(娶),以配身也。若取(娶)失节者以配身,是己失节也。’又问:‘人或居孀贫穷无托者,可再嫁否?’曰:‘只是后世怕寒饿死,故有是说。然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这就是“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原始出处。需要指出的是,程颐这段话所针对的是男、女...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反映的思想内核是 A.存天理,灭人欲 B.格物致知...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是程朱理学倡导的至理名言,这从本质上反映了程朱理学摒弃欲望、扼杀人性的消极作用,故A项符合题意,B是程朱理学的认识论,C D两项是心学的主张,故答案选A项。点评:程朱理学在继承传统儒家学说的基础上融合了佛道...

失身事小,失节事大。这不是很矛盾吗?为什么会存在这句谚语,还是说_百 ...
不矛盾。封建社会,身是自己的,节是为丈夫、父亲守的。还有种说法,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有人批评理学家们要求人们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存天理,灭人欲...
首先上述两个观点应该属于中国儒学中比较畸形的两个观点。首先我们来讨论一下”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这个问题。这句话的意思很清楚,我们不在阐述,但是关于这句话的批判,我们却不得不说。学过哲学和历史的都知道,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样就是说我们人类所创造的所谓一切文明,...

古人云:"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可见古人对气节非常重视。结合苏武,谈 ...
节气很重要啊。节气反映的是一个人的品格,一个民族的尊严,一个国家的灵魂。特别是现代复杂的社会,需要磅礴的正能量,需要正义感,所以这时候节气显得非常重要。我们社会需要节气,我们每个人也需要节气。

苏武传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谈谈现代社会的我们如何看待气节?
现代社会的我们如何看待气节:气节体现了道德的纯洁性和至上性。先秦儒家的气节观的研究宣传, 道德主体的气节教育和培养, 有利于培养人们的对道德价值的尊重, 有助于在当代社会培养道德的“真精神”即理想超越精神、自觉内圣精神、笃信持志守之有恒等道德自律精神, 彰显道德价值, 促进道德建设 在现代社会...

帮忙翻译一段文言文
使自明没为忠臣,而其室家生为节妇,斯亦人伦之美事。计老兄昆仲,必不惮赞成之也。昔伊川先生尝论此事,以为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自世俗观之,诚为迂阔。然自知经识理君子观之,当有以知其不可易也。伏况丞相,一代元老,名教所宗,举错之间,不可不审。熹既辱知之,厚于义,不可不言。...

宋儒“存天理,去人欲”、“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命题在学理上能否成...
有种人,把他人的东西不经大脑地偷来,再扔给需要知识的人.不负责任,也是小偷.请注清出处.尊重别人 另外我依然坚持靠自己的学识和能力去回答自己可以回答的问题.靠自己的语言回答才是真正的知识.

业儒提出的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理论来源是什么?
据说程朱理学的出现是为了对抗佛家。佛家影响着整个社会,如此,程朱理学的泛社会化就是应有之意。从而程朱理学认为以孟子理论为核心的学问应该在整个社会广泛使用。“失节事大”也就成为了必然。究其根源,还是儒家关于君子和孟子关于人性的思想。个人认为,走向严紧的理论出现在宋朝,根源是唐朝出现了...

思南县17292064182: “俄死事小,失节事大”反映的思想内核是什么关于历史的题目
单于味含珠: 出自《程氏遗书》.程朱理学的核心是:理,即社会中的伦理道德,强调伦理本位,而寻求理的方法被认为是格物致之,主张存天理,灭人欲.

思南县17292064182: “俄死事小,失节事大”反映的思想内核是什么 -
单于味含珠: 这句话出处在:《程氏遗书》卷二十二,载有程颐与某人的一段对话:“或问:'孀妇于理,似不可取(娶),如何?'伊川先生(程颐)曰:'然!凡取(娶),以配身也.若取(娶)失节者以配身,是己失节也.'又问:'人或居孀贫穷无...

思南县17292064182: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反映的思想内容是: -
单于味含珠: A.存天理,灭人欲

思南县17292064182: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反映的思想核心是 [ ] A.致良知 B.发明本心 C.存天理,灭人欲 -
单于味含珠: C

思南县17292064182: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是什么意思 -
单于味含珠: 这是明代封建理学的一种说法,大体意思是保持名节比生命还重要,对于一个女人来说饿死是小事,人活着却失节(失去贞洁)就会造成比死还严重的不良后果.

思南县17292064182: 孔子思想什么是值得学习的什么是不值得学习的为什么有人反对孔子思想呢 -
单于味含珠: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儒学四圣之首.推崇“仁”“礼”二字,简单的说来一是要守规矩,二是要讲原则,三是要有骨气,所谓“身死事小失节事大”.其实是有很多问题的.对于现在人而言,比较有学习意义的便是“仁”,因为现在这个世界太过混乱,说为道德沦丧并不过分,这就是“仁”的没落.但是“礼”是一个很奇怪的东西,它不仅仅由规矩组成,还夹杂了许多偏见.而这些偏见是不适用于任何时期的.举个例子,比如一个挨饿三天的流民遇见饭局,但端上来的是招待帝王将相的饭菜.那么依照孔子的观点,流民不能吃这些东西,只能活活饿死.这就是所谓的“节”.因此孔子的学说有值得学习的地方,但是不是适用,得另当别论.

思南县17292064182: 祥林嫂为什么没有春天(在线等) -
单于味含珠: 《祝福》生动地塑造了一个受侮辱、受迫害的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作者在重笔浓抹祥林嫂的三次肖像的同时,还作了匠心独运的构思,那就是祥林嫂的每一次悲剧的发生都是在春天. 首先看她最初的身份--童养媳 她有一个比自己小...

思南县17292064182: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是什么意思 -
单于味含珠: 原指女子失去贞操,后泛指失去节操.贫困饿死是小事,失节事情就大了.

思南县17292064182: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与哪位思想家的观点相对立 A.顾炎武 B.李贽 C.黄宗羲 D.王夫之 -
单于味含珠: 有人问程颐"寡妇贫苦无依,能不能再嫁"?他断然回答:"绝对不能.有些人怕冻死饿死,才用饥寒作为借口, 要知道,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下列哪位思想家的观点与其对立(D) A、顾炎武 B、李贽 C黄宗羲 D 王夫之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