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僖公四年》:“与不谷同好,如何?” 现代汉语是什么意思?

作者&投稿:独孤费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指出《左传·僖公四年》:齐侯曰:“岂不榖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榖同好,如何?”中两个“是”的用法~

  “岂不榖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榖同好,如何?”中两个“是”都不是代词,而都是助词,帮助宾语提前。
  比如,我们熟知的成语“唯利是图”,唯,是“只”的意思,正常的说法是“只图利”。将宾语“利”放到动词“图”的前面,叫“宾语前置”,必须在中间加上一个助词“是”或“之”,帮助宾语提前。
  岂不榖是为?“不榖”齐侯的自称(我),岂(我)是为?按照前面说的,去掉助词“是”,将宾语“我”放到动词“为”的后面去,就是:岂为我?——难道为了我?
  先君之好是继,也是宾语前置。宾语是“先君之好”,“继(继承)”是谓语中心动词。正常语序:继承先君之好。——不过为了继承我们先君的友好关系罢了。

第一个问题,全句的句法构成:主谓句,名词“齐侯”充当主语,而谓语则由动词“曰”加引语“岂不榖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榖同好,如何?”充当。引语的内容对齐侯率诸侯到楚国的目的,以及想与楚国同好,作了说明和介绍。


第二个问题,要比第一个问题复杂得多,我试着回答,仅供参考。

从全引语看:引语“岂不榖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榖同好,如何?”,是由两个部分构成的联合复句。前分句“岂不榖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后分句“与不榖同好,如何?”是一种递进关系,即,后分句的内容是在前分句内容的基础上,有着再进一层的关系。


前分句“岂不榖是为?先君之好是为继”也是复句结构。
结合原文的上下句,可以看出前分句是表选择的联合复句,即齐侯向楚国使者说明:率领诸侯国军队到楚国的目的,不是前项选择,而是后项选择。


前分句的前项“岂不榖是为”是介宾短语,表原因。其中:代词“不榖”加指示代词“是”构成复指短语“不榖是”,做介词“为”的前置宾语;指示代词“是”复指“不榖”,并表宾语前置,可以不译。同时,前项省略了主语和谓语,只留下做状语的为宾短语。所构成的句子是省略句。


前分句的后项“先君之好是继”是述宾短语,动词“继”充当述语;定中短语“先君之好”加指示代词“是”构成复指短语“先君之好是”,充当述语“继”的前置宾语;指示代词“是”复指宾语,并表宾语前置,可以不译。所构成的句子是无主句。




后分句“与不榖同好,如何?”是主谓句,其语法构成为:
前部分,“与不榖同好”是状中短语,并充当后分句的主语。其中:介宾短语“与不榖”,表与事(但省略了与事的一方“楚国”),充当“好”的状语;形容词“好”充当中心语;副词“同”可译为“共同”,充当“好”的状语。


后部分,谓词性疑问代词“如何”充当后分句的谓语,表疑问。

谷,本作“毂”。不谷,意为不善,是古代君主诸侯用以自谦之称。类似于“”和“寡人”。

 

同好——志趣相同

 

如何——怎么样

 

 

 

 【齐侯曰:“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谷同好如何?”】这一段完整的翻译:

 

——齐桓公说:“这次用兵难道是为了我个人吗?是为了继承先君的友好关系。跟我志趣相投,怎么样?”



with bugu con hobby,or what?跟这个句子一个意思,跟不谷同样的爱好,还是什么?


名词解释《左传》
左传名词解释:先秦时期的一部历史著作。《左传》,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著,近人认为是战国时人所编,是中国古代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更是先秦散文著作的代表。作品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春秋内传》、《左氏》,汉朝以后多称《左传》。它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是历代儒...

左传是一部什么体史书
左传是一部编年体史书。《左传》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是中国古代一部编年体的历史著作。《左传》实质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史书。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悼公十四年(前453年),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

《左传》的简介
《左传》简介 《左传》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历史文献,是记载春秋时期历史事件的编年体史书。详细解释 一、《左传》的基本信息 《左传》又被称为《左氏春秋》,大约成书于战国初期,是儒家经典之一。它以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为线索,详细记录了春秋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事件,时间跨度长达五百...

笔记:古文选(一)先秦作品之《左转》
《郑伯克段于鄢》选自《左传》。故事概括:1、《郑伯克段于鄢》是《春秋左氏传》中的名篇。2、《左传》对这件事情的前后过程进行了详细的记叙。点名了郑庄公(郑伯)与母亲武姜、弟弟共叔段之间矛盾的由来,叙述了互相间争夺权位、明争暗斗,直至兵戎相见、一决胜负的经过,还描写了郑庄公与母亲解...

《左转》常识
1.有关《左传》的知识 《左传》是中国古代一部编年体的历史著作。《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原名《左氏春秋》,汉朝时又名《春秋左氏》、《左氏》。汉朝以后才多称《左传》。它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左传》相传是春秋末期的史官左丘明所著。现在一般认为《左传》非一时...

左传是纪传体吗
左传不是纪传体。一、基本信息 《春秋左传》又名《左传》,是我国现存的史类文学作品。相传为春秋末年的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实际上成书时间当在战国或两汉之间。作品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止于鲁悼公十四年(公元前454年),比《春秋》记事时间延长了许多。现存最早的《...

《左传》是谁写的?
作品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春秋内传》、《左氏》,汉朝以后多称《左传》。它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是历代儒客学子重要研习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左传》实质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记史文学作品,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

为什么说《左传》是我国古代史书中的经典之作
《左传》是我国古代史书中的经典之作,原因如下:一、丰富的历史资料 《左传》全书记载了春秋时期770年至482年的历史,对于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诸多方面都有详尽的记录,对于研究春秋时期的历史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二、优秀的文学艺术 《左传》语言生动,文字优美,史料丰富,情节跌宕起伏...

左传的常识
1.有关《左传》的知识 《左传》是中国古代一部编年体的历史著作。《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原名《左氏春秋》,汉朝时又名《春秋左氏》、《左氏》。汉朝以后才多称《左传》。它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左传》相传是春秋末期的史官左丘明所著。现在一般认为《左传》非一时...

左传是一部什么体史书
1、《左传》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是中国古代一部编年体的历史著作。《左传》实质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史书。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悼公十四年(前453年),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兴庆区13414001301: 《左传·僖公四年》 翻译 -
阚辉冻干: 鲁僖公四年的春天,齐桓公率领诸侯国的军队攻打蔡国.蔡国溃败,接着又去攻打楚国. 楚成王派使节到齐军对齐桓公说:“您住在北方,我住在南方, 因此牛马发情相逐也到不了双方的疆土.没想到您进入了我们的 国土这是什么缘故?”...

兴庆区13414001301: 英语翻译《左传.僖公四年》 -
阚辉冻干:[答案] 这次用兵难道是为了我个人吗?是为了继承先君的友好关系.

兴庆区13414001301: 《左传.僖公四年》的注释和翻译 -
阚辉冻干: 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

兴庆区13414001301: 为什么说“风马牛不相及”? -
阚辉冻干:[答案] 风马牛不相及 “风马牛不相及”常用来比喻 毫不相干的事情.出自于《左传.僖公四年》. 公元前656年,齐桓公会盟北方七国准备联合进攻楚国,楚成王(公元前682?———前626)知道了消息,觉得齐国是毫无道理的侵略,一边集合大军准备迎战,...

兴庆区13414001301: 风马牛不相及出自何处?
阚辉冻干: “风马牛不相及”语出《左传•僖公四 年》:“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 相及也.”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说,齐楚两国 一南一北相距极远,即使两国的牛马走散, 也不至于跑到对方的境内.句中的“风”,并不是刮风的“风”,古时 称兽类的雌雄相诱谓之“风”,有马、牛不同 类,不至于相诱,故有“风马牛不相及”之说. 也有一种解释说“风”是“走失、走散”思,《尚书•费誓》记载:“马牛其风”,注曰: “马牛其有风佚.”故“风马牛”中的“风”,含风逸、牝牡相 诱两层意思.后人就用“风马牛不相及”来比 喻两种事物毫不相干.此后,“风马牛不相 及”就成了固定的俗语,还延伸出风马牛、风 马不接、风马、风牛等一系列词汇.

兴庆区13414001301: 风马牛不相及是怎么来的?
阚辉冻干:《左传·僖公四年》:“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本指齐楚相去很远,即使马牛走失,也不会跑到对方境内.比喻事物彼此毫不相干.

兴庆区13414001301: 六年级语文练习册最后一篇阅读《两尊雕像》的习题答案“风马牛不相及”什么意思 -
阚辉冻干:[答案] 风马牛不相及 释义 风:走失;及:到.本指齐楚相去很远,即使马牛走失,也不会跑到对方境内.比喻事物彼此毫不相干. 出处 《左传·僖公四年》:“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 《左传·僖公四年》

兴庆区13414001301: 指出《左传·僖公四年》:齐侯曰:“岂不榖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榖同好,如何?”中两个“是”的用法文中“是”如果是指示代词,为什么“是”... -
阚辉冻干:[答案] “岂不榖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榖同好,如何?”中两个“是”都不是代词,而都是助词,帮助宾语提前. 比如,我们熟知的成语“唯利是图”,唯,是“只”的意思,正常的说法是“只图利”.将宾语“利”放到动词“图”的前面,叫“宾...

兴庆区13414001301: “风马牛不相及”中的“风马牛”是啥意思? -
阚辉冻干:[答案] 出处: 《左传·僖公四年》:“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 典故: 风:走失;及:到.本指齐楚相去很远,即使马牛走失,也不会跑到对方境内.比喻事物彼此毫不相干. 据《左传·僖公四年》载:“四年春,...

兴庆区13414001301: 昭王之不复复是什么意思 -
阚辉冻干: 昭王南巡溺于汉水, 该句出自《左传·僖公四年》:“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 意思是如果楚国没有朝贡,那是楚国的罪责,楚国敢不朝贡吗?昭王南巡溺于汉水,你们还是去问汉水之滨吧.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